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第二课堂 建设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第二课堂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我国高校普遍将第二课堂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阵地,但是第二课堂的组织方法不同和组织形式不尽相同。有些高校制定了适合学校层次和学生特点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案,还有一些高校推行第二课堂选修制、学分制。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第二课堂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探索构建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第二课堂建设应规避的问题

从事物存在自然中寻找问题,探索途径,是为了更好地达到自然的目标。对照第二课堂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种种,笔者试图提出一些思考,是我们在建设中应避免的问题。

1、从制度安排上杜绝各自为政的理念,避免分体效率过高而整体效率低下的现象出现。建设第二课堂不能仅仅局限在第二课堂建设中,更不能孤立地、独立地追求部门效率。统筹安排的过程也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

2、第二课堂建设考评体系避免形式化和简单的量化。考评体系是否科学、是否能真正注入积极工作的动力不是能简单模拟出来的,一定要根据各个学校实际情况,淡化低水平的单一量化考核,增强实际效能的指标。

3、第二课堂开展的活动和活动参与方如果只是靠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来维持显然是没有根基的,一定要从制度上予以保证,包括师资支撑、活动评价制度等 。

二、加强第二课堂的指导和支持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涉及学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和支持。要不断加强对其的指导,应该合理确定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生工作以及团学组织等部门在第二课堂管理指导方面的联系,构建适应第二课堂要求的运行模式和工作机制。

(一)构建完整体系,第一、第二课堂和谐发展。

课外学术科研活动作为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载体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必须进一步促进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结合,加强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巩固、补充和延伸作用。学院要大力支持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大力支持学生开展学术活动,加大组织开展学术讲座的力度,深入举办“挑战杯”、“创业大赛”、专业技能比赛等活动。

(二)加大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经费投入。

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一样是培养人的过程。要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加强第二课堂的经费投入,绝不能认为“第二课堂就是瞎玩,适可而止就行了”。学院应采取学校拨款、企业基金赞助和参与学生自筹等多种途径筹措经费,保证第二课堂的经费投入。使学生得到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和平台。

三、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应以学生为本

在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时,应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机制具有灵活性。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与社会主流文化、学生成长成才相一致,具有明确的导向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搭建青春舞台。第二课堂活动应力争做到以兴趣爱好为导向,使大部分学生可以在众多的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参加的项目,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体现出第二课堂活动的内趋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

(一)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科学设计第二课堂活动。

进一步加强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性规划和政策扶持工作,制定科学有效地工作规划,重点扶持已形成品牌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推动第二课堂模式的建立和运行机制的良性运转。学校层面设计举办精品活动、培养通用技能和素质的活动;每个系(院)、每个专业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和实践教学的角度,设计第二课堂活动,并按照年级分阶段组织开展。

>

(二)创设活动载体,扶植学生社团,重视学生社会实践。

探索学生社团建设的新举措,建立机制,整合资源,规范社团管理,配备指导教师,提升社团活动层次,完善社团评比条例,使学生社团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出台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聘任奖励办法,认可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尤其是应大力支持学术科技社团的发展。正视个性发展,倡导个人成功,大力支持学生举办专题讲座、个人书法展、个人绘画展。结合专业学习,开展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助教)

注释:

李婧构建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教育时空.2008(6)110-113.

薛辉关于第二课堂建设的若干问题.专题研讨.2012(01)674-678

姚洁,祝志勇.高职院校一二课堂对接实践技能活动组织设计研究.科技传播,2010(6).

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范文第2篇

摘要:新常态下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仅以分数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的单一评价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新常态的要求,高校亟待需要出台针对大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彰显,切实提高人才质量。

关键词:新常态;第二课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是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其次是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最后是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就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仅以分数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的单一评价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新常态的要求,高校亟待需要出台针对大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彰显,切实提高人才质量。

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就要求在确保第一课堂主渠道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和教育优势,改变以第一课堂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单一评价模式,而是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参与过的思政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或其他校园文化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量化为可评价的标准,以第二成绩单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评价标准,成为奖助学金评定、正常毕业、保送研究生等的重要依据,以引Т笱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促进高等教育深化改革,适应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大学第二课堂发展现状

第二课堂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自主参加的教学计划以外的教学科研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等,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了高校育人体系。学生在第一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可以在第二课堂得到消化、吸收、巩固与提高,可以提升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在第一课堂学不到的能力素养,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第二课堂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第二课堂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一)被学校育人系统边缘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过于强调第一课堂的育人功能,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是依据第一课堂所取得的分数及学分,这一“指挥棒”就引导教师与学生基本上只关注第一课堂,而把第二课堂看成是可有可无的,更有甚者把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看成是“不务正业”、影响学习,这就使得第二课堂在育人体系中被严重边缘化,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被大大忽视,没有与第一课堂有效衔接,不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吸收巩固与多方面能力的锻炼。高校管理者也是重视教学(即第一课堂)的中心地位,加上平时忙于事务,一般只出席第二课堂的大型活动或偶尔视察,缺乏重视与深入指导。

(二)内容设置缺乏统一规划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及评估机制的建立,高校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但第二课堂远远落后,并未被纳入统一的教学计划之中,缺乏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发展缓慢,与第一课堂严重脱节。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两个“课堂”只有密切联系,才能有效发挥育人功能,第二课堂如果没有整体规划,只是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很多第二课堂活动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缺乏有效指导及统一规划。没有与第一课堂有效衔接,那么第二课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体现学科专业特色,无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更无法达到育人目的。

(三)缺乏健全的考评机制

完善健全的考评机制能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可以科学引导教师及广大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中,提高大家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针对第一课堂的考评机制非常健全和完备。针对第二课堂,普遍缺乏健全的考评机制。绝大部分第二课堂活动,仅以给予其中少数优秀参加者以颁奖或颁发证书的形式作为肯定,也可算作考评的一种方式,但这只是极少数者,绝大部分参与者没有任何考评或肯定方式,这就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因此,亟待建立科学、完善、全覆盖的考评方式,将第二课堂活动根据其难易程度、学生参与程度等以学分的方式固定下来,与第一课堂学分一并纳入到学生的评价体系中。

(四)缺乏稳定、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

由于第二课堂在高校中长期不被重视,广大教师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往往是专业教师或辅导员充当某一项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教师,随着活动的结束,指导教师的身份也随之结束。第二课堂活动缺乏稳定的指导教师团队。大部分高校是由思想政治辅导员来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但辅导员还有大量的繁琐的其他日常工作要做,也很难投入大部分的精力深入指导、策划、研究第二课堂活动。这就导致学生自发组织的一些活动,由于缺乏老师的指导,活动深度得不到发掘,导致活动最终流于形式。

二、打造基于多元评价体系的第二成绩单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第二成绩单是相对于传统的学业成绩单而言,是将学生在大学期间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以学分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成绩单,与学业成绩单一并作为学生的评价依据,为了与学业成绩单相区分,称为“第二成绩单”。

(一)打造第二成绩单是发挥第二课堂独有教育优势的需要

第一课堂是高校育人的主渠道,但第二课堂拥有第一课堂所不具备的教育优势。第二课堂活动中,尤其是科技创新类竞赛,学生充分调动在第一课堂所获取的理论知识,知行合一、融会贯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而且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学生碰到解决不了的难题,会带着问题再去学习,这样更有针对性;同时,学生为了高质量的完成比赛,会主动去接触学科前沿知识,反过来又促进了第一课堂教学。

(二)打造第二成绩单是培养适应新常态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而第二成绩单中会将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模块纳入其中,根据学生参与相关竞赛或创新创业活动情况赋予一定的学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创新创业类活动或加入相关社团,积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素养,保护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氛围,从而辐射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

(三)打造第二成绩单是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的需要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仍然是采用仅依据第一课堂分数作为评价标准的单一评价模式,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情况、相关获奖证书等只作为参考,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成才。分数高不等于能力强,实践证明,分数高的学生走上社会后不一定发展的好,这也说明单一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评价是不准确的,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全面准确的评价学生、科学引导学生发展,就要建立包含第一成绩单与第二成绩单在内的多元评价体系。

(四)打造第二成绩单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需要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的充分开展可以促M校园文化繁荣与蓬勃发展。目前,由于第二课堂缺乏统一规划与考评机制,在支撑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方面有所欠缺。第二成绩单的制定,将给予第二课堂活动整体的规划与明确的考评机制,积极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选取合适的第二课堂活动,也引导相关教师主动指导第二课堂活动,从而推动第二课堂的蓬勃发展,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三、推行、实施第二成绩单的相关措施

(一)领导重视、全校推动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第二课堂教育在各高校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但第二成绩单对绝大多数高校来说毕竟是新鲜事物,要打破现有的单一评价模式,建立新的多元评价模式,肯定会遇到很多阻力。这就需要领导重视、积极推动,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多元评价体系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典型事例的讲解让广大教职工了解多元评价体系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国家形势的讲解,使大家了解国家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全校一心,形成合力,方能推动第二成绩单的顺利实施。

(二)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第二成绩单能否顺利推行,关键是实施方案是否科学、具有操作性,赋予的学分是否合理。实施方案一定要坚持体系化建设,将第二课堂活动分成几大类,如主题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风建设、创新实践等,全面加强项目的培养。实施方案一定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建议用简单明了的表格形式,细化到每一学期,让广大学生一看就知道每个学期可以选择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方案中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赋分一定要合理,对于完成难度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活动(如创业实践、各类大赛中获奖等)要赋予较高的学分;对于参与类的活动也要赋予一定的学分,以保护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先进行试点,然后全面推行

第二成绩单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来说都是第一次尝试,建议先选取一两个学院(系部)试行,根据试行情况来检验学分设置是否合理、模块划分是否科学等,再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补充,使其更符合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更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然后再大范围推行,为全省乃至全国高校第二成绩单的制定提供参考经验和模板,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深度融入教育改革发展上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王怡等.加强第二课堂建设[J].中国轻工教育.2013(10)

[2]易萌,张竞水. 浅谈如何分析高校学生工作的阶段性特征[J]. 亚太教育. 2015(10)

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 第二课堂 听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053-02

近二十年来,随着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步步深入,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很大进步,学生总体英语水平有明显提高,但大多数本科生在英语实际运用中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听说方面,一方面听不懂外国人说话或原版英文材料,另一方面在英语课堂和生活中不敢开口说英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要实现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大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要特别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的目标,英语教师应进一步探索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和灵活多样等优势,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一 第二课堂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认为利用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在教学中,人们通常重视传统课堂教学而忽视第二课堂教学,大学英语课堂里,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支配着教学活动,传统课堂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语言操练的机会,很难实现建构主义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应充分地利用课外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它通过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接近自然语言环境。因此,第二课堂可以作为第一课堂的必要补充,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基本采用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黑板加粉笔、笔记加作业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就像观众或是听众,很少与教师进行互动和语言的交流。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使用语言的机会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既助长了学生的惰性也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缺乏英语学习的动力,同时也导致了“聋哑英语”等现象的出现。

由于原《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特别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过多注重词汇语法教学,绝大多数课时被讲授阅读、写作的精读课程占用。多数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中没有口语教学内容,听力教学的课时也偏少,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听力课。英语不是被当成一种交际工具和技能来传授,而是作为一门学问和知识来传授;英语作为语言中最重要的形式,没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 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策略

1.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则

第一,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的连接。第二课堂活动不同于其他学习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第二课堂活动必须紧紧围绕英语第一课堂教学的内容展开,这样才能发挥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如果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活动严重脱节,会影响活动的效果。

第二,第二课堂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必须以第一课堂教学为中心,第二课堂活动服务于第一课堂教学。在第一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重点,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往往是主体,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第二课堂活动的重点在于知识的实际运用,语言活动与学生本身有关,他们的感受和想法是这些活动的中心,他们不再是语言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在活动中学生应该是实践者,是活动的主体,也只有学生成为主体参与其中,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从活动方案的设计到计划的组织实施以及活动的参与,都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第二课堂活动连接课堂教学的作用。

2.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

第一,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支撑,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模式相结合的互补型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在实践和空间上的局限,全方位和多途径地将传统的课堂延伸到网络空间,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

现代教育媒体按照作用于人体感官的不同,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和综合媒体。听觉媒体有广播、录音、CD等,视觉媒体有电影、电视、录像、激光视盘等,综合媒体有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因特网等。

目前,进入大学校园的现代教育媒体有英语广播、英语电影和因特网。英语广播是在大学校园流行已久的大学英语教育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星期日英语广播、BBC电台和VOA电台的英语教学节目及新闻广播都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听觉媒体。

电影突破了其他多种语言教学方法的局限,为学生提供了整体语言学习环境,电影通过“真实情景”、人物对话和音响效果呈现生活内容,将语言与情景合二为一。通过定期举办外语影视欣赏活动,让学生接触真实地道的语言和感受影片中所反映的文化。“网络是英语学习的巨大的语言资源库,互联网80%的信息是英文的。网络不但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我们学习英语的重要资源渠道。利用因特网学习英语有许多传统媒体难以相比的优点,如因特网内容更新及时,信息量远远大于现有课本。学生通过论坛、电子邮件、视频聊天等网络所构建的交互式虚拟环境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交流,能让学生获得真实的语言交流机会。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可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氛围,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广阔的交流空间和实践的机会。英语角是广受学生欢迎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英语角可由相关社团负责管理,组织英语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示范作用。如果条件允许,可邀请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参加此类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英语角的话题挑选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一些让他们有发挥余地的话题,并且话题要更新,能与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紧密联系在一起。

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就某些思辨性强的话题进行辩论或演讲,还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英文短剧。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参赛者或演出人员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且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应变能力和包含表情、手势在内的非言语交际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举行英文歌曲、英语写作、翻译等比赛。这些活动对学生来说既有一定的挑战,又能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总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深化,培养满足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使之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已成为高校英语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我国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瓶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创造必要的语言环境,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对深化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周淑珍.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外语的能力[J].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377~379

[3]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绉议[J].外语界,2006(4):21~28

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范文第4篇

创业教育最早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教育发起最早、程度最高、普及最广的国家,并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美国的创业教育引起了广泛的影响,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等迅速在高校普及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渐在全球掀起了创业教育的热潮。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较快,有的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有的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团队,有的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俱乐部,但由于起步较晚,对比国外创业教育反映出创业课程还显得过于被动和程式化,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仍处于探索之中。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 20%-30%。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部分,充分认识到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所有独立学院必须要面对和认真研究的课题。大学生创业能力通常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自身创业品质优势,通过教育培训形成的创业素质开展创业实践,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产品、成果的能力。独立学院通过积极建立和完善第二课堂的系统建设,按照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将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品牌讲座、社团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整合到大学生创业教育当中,进而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互动,对培养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又有较强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大学生创业项目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与燕山大学国家科技园联合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广大学生从计划创业到具体实施搭建了平台,学院在经费、场地、指导教师上给予充分的保证,以营造良好的创业实践氛围,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创业公司。

(一)朱雀新能源开发工作室。朱雀团队提交的科技作品《主动式太阳能智能追光装置》荣获“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国家三等奖、河北省特等奖,在此基础上注册成立朱雀新能源工作室,其自主研发的太阳能LED智能追光系统成功应用于燕山大学西校区新建主路的路灯工程。

(二)思为文化工作室。思为文化传播工作室主要面向影音文化市场,以电影拍摄制作与传播为发展方向,同时开展平面广告、影视广告制作等业务。拍摄校园电影《花开花落》、《夏之殇》,多次参与校、院大型晚会的现场直播和后期影音制作。

(三)“里仁味道”休闲吧。“里仁味道”休闲吧项目启动于2011年3月,学院将原图文中心二楼咖啡屋的整体经营管理工作免费提供给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实体经营,同时给予启动资金支持。在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实践平台基础上,有效丰富校园文化交流阵地,同时为在校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四)聚学同创文化传播工作室。参照李开复“创新工场”模式,探索性搭建企业化管理的开放式创业平台,有效避免学生公司存在的人员不稳定,项目持续性差等弊端,将学生专业或兴趣与文化创新产业相结合,并开展相关培训和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能力,同时力求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大学生创业工作实践模式

经过多年摸索,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形成了“团委指导,学生自主经营,最大化丰富学生创业体验,大力提升学生创业意识,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工作思路,开辟了大学生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平台、丰富校园文化、深化志愿服务“四位一体”的创新运作模式。

通过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将各类学术科技竞赛中涌现的学生科创新技成果转化为专利技术,逐步向市场实际应用靠拢,真正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创业先锋路;通过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将学生兴趣爱好提取为专项技能,结合市场需求完成智力创业工作,如英语社团的翻译业务,网络协会的网站开发等;通过与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工作相结合,深入企业参与实际生产的部分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缩短就业实习期,同时也为个人创业积累丰富经验;通过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开展公益类创业活动,积累爱心基金用于爱心事业。

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第二课堂;项目管理;现状;创新模式构建

一、高校第二课堂项目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在飞速发展的实际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机制不系统

目前我国高校在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机制方面,多是随意的、经验的、粗放的,项目的设计不系统。从事高校第二课堂组织管理的教师往往对于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缺乏整体性的规划。由于没有国家硬性指标和要求的明确规定,第二课堂还没有真正贯彻到高校的学生教育计划当中,因而缺乏严谨的工作规划与安排,系统的规划设计更难以实现,缺乏一套适应性强的、综合性的管理机制来统合第二课堂项目管理的内容、过程、手段与方法。

2、运行机制不规范

较之第一课堂的育人机制,我国目前的高校第二课堂尚未形成成熟的、规范的运行机制,往往认为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只是学校团委的事情,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和单位在第二课堂拓展方面积极性不高,没有把第二课堂的建设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学校多个职能部门联合开展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大学生实践平台的建设、应用辅导体系的改革等方面的规范化操作都有待加强。

3、控制与评价机制不完善

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面对的一个基本情况是大学生群体自身素质的差异性大,难以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实现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有效控制,如果没有合理的指标体系,不对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估与检验,则第二课堂很可能只成为学生中少数积极活跃分子的展示舞台,很难使所有同学投入到第二课堂中来。另外,第二课堂的评估的难度比较大,需要建立较完备的评估组织体系,这需要较多组织人员力量的投入。此外,就社会评价来讲,用人单位在评价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时往往并不看重其学业成绩,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如能在检验评价机制上予以完善,与社会需求相响应,则可以反过来促进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更好开展。

4、资源配置不到位

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不到位体现在师资配备及资源整合两个方面。目前在高校的第二课堂建设中,专业老师的数量不足,师资配备缺乏。高校学生第二课堂的专业导师配备的比例更是较低,教学及科研中的专家和老师没有充分引入到第二课堂中来。在资源整合方面,目前高校管理中对第二课堂的经费投入所占比例还较小,部门板块结构模式使得多部门的相互配合变得相当困难,在高校第二课堂与外界的合作方面,也缺乏深层次的稳定的支持与合作关系。

二、高校第二课堂项目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

1、建立系统化的管理机制

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需要进行系统化的规划与设计,将其纳入到学校整体的教育安排体系中,通过建立系统性的管理模式,使第二课堂与基本的专业课程、政治理论课程、文化素养课程一样作为学生整体的培养目标来进行规划。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年级来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分别进行基础教育、巩固与深化教育以及毕业教育。通过制定《第二课堂教学大纲》,细化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

2、规范运行机制

在第二课堂的运行机制方面,建议高校建立相应的领导负责制度,通过完善的组织机构,对高校的第二课堂教育进行总体的规划与协调指导,以此来实现多个部门的联动与配合。通过全方位的、多样性的、创新性的富有特色与动态变化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与学生干部的创造性,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完善控制与评价机制

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运行体系,大学生第二课堂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设计出合适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来整体考评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表现。为此可以采用模块式的第二课堂考核评价体系,以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总目标,以学生的人文、体育、思想、科技、实践创新为主要评价内容,其下再设计更细化的考核目标,以《教学大纲》的形式对考核评定的方式方法予以确定,以此来实现对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有效控制与评价。

4、加大资源配备与支持

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的实现离不开现实的资源配备与支持,第二课堂的发展需要高校与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体现在硬件设备的投入上,同时也体现在对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支持上,为此需要改变传统观念,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机会,通过校内外的科技、人文、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在职业规划与自我认知方面的提升,进而促进其修身正心与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