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婴幼儿早期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早期教育是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一般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婴幼儿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早期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具有奠基的意义。一般认为早期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即可进行,甚至认为早期教育应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亲怀孕期的胎教。本课题中的早期教育主要指的是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
二、支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依据
1、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要求
(1)婴幼儿身心发展速度较快。在身体发育方面,特别是大脑的发育,新生儿脑重约350克,一岁时约950克,到三岁时,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变慢。宝宝在出生后2-3年内,良好的刺激对脑力的功能和结构,无论在生理和生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幼儿在认知发展速度方面毫不逊色于身体方面的发展。0-3岁婴幼儿认知的发展和他们动作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婴幼儿动作的发展就是其认知发展的表现。刚刚出生的新生儿从极度柔弱的状态,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就能够活动自如,从一个完全被动的状态进入到主动的状态,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动作。
(2)人脑发育的重要性。人类大脑天生就具备了千亿的神经细胞数量,但随着婴幼儿的发育,这些神经细胞出现用进废退现象,基于对大脑的不同刺激,一些细胞选择性消失或留存。例如,很多没有视觉的人,为了生存而更多使用触觉,因而在触觉方面表现优秀。
(3)婴幼儿较强的模仿能力。婴儿出生没多久就表现出模仿学习,例如,新生儿在一定距离内,面对多次重复伸出舌头的成人脸时,也会做出伸舌头的动作。随着婴儿的成长,与周围人物和环境更多的接触中,显示出婴幼儿的模仿学习行为。
(4)语言的获得是先天机制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语言发展即有先天机制的作用,又有后天的环境的影响,这是被许多语言学家早已多次证明的。和其他声音比较,刚出生的婴儿就表现出对人类语言的兴趣,
(5)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儿童认知活动开展的基础。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给予幼儿安全、信任感,在这种情感背景下,能够鼓励婴幼儿认知活动发展。0-3岁这个阶段是建立良好亲子依恋关系重要阶段。
2、环境因素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
(1)对婴儿生长的环境进行早期干预能促进智力发展。在美国的一项长期研究发现,对贫困家庭的婴儿进行早期环境干预能明显地促进其智力发展,从而证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研究人员在贫困家庭挑选了心理和身体技巧相似的100多名婴儿进行了长期研究。这些婴儿分为两组,一半组成实验组,接受高质量的婴儿日托护理中心的照顾,提供教育、健康、社会等训练项目。从几周大到5岁。另一组位对照组,不参加训练项目,正常参与各自的生活。通过追踪研究分三次进行测验,分别在这些孩子18个月大时, 12岁和15岁时,智力测验实验组平均分高于对照组, 在21岁时,对学生思维、受教育性、就业程度、养育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测验,实验组在阅读和数学测验中依然得分较高,上大学就读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两倍。
(2)母亲的敏感性影响婴儿的智力发展。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母亲能强烈的影响婴儿日后的社会发展和语言技巧。如果母亲天性乐观,对孩子的需要敏感,则婴儿的智力发展更好。
(3)谈话方式影响婴儿智力。伦敦语言和听力中心的莎莉?渥德博士认为在婴儿9―13个月大的时候父母与婴儿的谈话方式对他们日后的智力发展至关重要。她是根据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她把140名婴儿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干预组婴儿的父母以谈话指导,对照组的父母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与婴儿交流。7年后的智力测验表明,实验组有9名儿童的智商超过130,另一组没有一个儿童超过130。实验组的语言技巧及总体智力都比对照组的明显为高。
除了以上实验依据外,教育的作用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也被人们所熟知,这种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教育决定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促使婴幼儿向前发展。而皮亚杰提出的关于遗传、成熟、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也会影响婴儿发展,在此处不再详细论述。
三、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认识误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竞争意识更加强烈,无论是学业还是工作。很多家长为了使孩子成为一个强者,一个社会佼佼者,很早就开始计划孩子的人生,“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了,很多家长在学前期给孩子报各种特长培训班,更甚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开始各种所谓的早教。教育宜早,这是社会上一个普遍的观点了,但是,现实中人们对早期教育存在着很多误区。在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很多家长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认识误区。
1、人们对0-3岁早期教育的对象存在不完全认识
真正意义的早期教育不仅仅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好的起步点,送孩子参加形形的早教班,觉得只要进入了早教班,参加各种早教活动,对孩子的发展就是好的。而自己只是接送陪伴的角色,甚至连接送陪伴的任务都交由其他人完成。殊不知,早期教育的重要任务还在于对家长的指导,指导家长如何对婴幼儿进行科学教养。
2、人们对0-3岁早期教育的目的存在狭隘认识
早期教育的目的在于顺应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促进幼儿的整体性发展。而多数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和数学,甚至是某种特长的训练和学习。早期教育是促进婴幼儿身体、心理、社会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开发婴幼儿特长还不是它的目标。
3、人们对0-3岁早期教育的内容存在错误认识
对早期教育目的误解必然会导致教育内容的失误。有些家长或者不专业的早教机构,让孩子很早就开始学识字,读外语,学绘画、钢琴、舞蹈等内容,而严重忽略幼儿的情感教育,如亲子间依恋关系,师幼间的师生情感、小伙伴间的同伴情感等等。
4、人们对0-3岁早期教育的方式存在误解
灌输式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占有一席之地,人们长期习惯于这样的教育方式,如在孩子不理解的基础上,教孩子死记硬背诗句等。而真正理解和尊重幼儿的教育方式应该有对话的,有互动的,带有情感的,这才是早教的本质,绝对不能全盘灌输。
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点
1、懂得关心教育
关心是一个人对他人、事件或物品的关注和关爱。在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中,应当给予孩子更多人性化的关怀。做到用心呵护孩子,悉心照料孩子、关注和重视孩子。首先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根据孩子的发展状况更好地认识孩子,发现孩子的需要,给予孩子及时的帮助;其次关心和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正确合理地认识这些差异,帮助每一个幼儿得到进步;最后关心情感需要,早期教育不是单纯的教育,不能一味的强调教育者的主动性,而应当给予幼儿更多的生活照料和情感呵护。
2、教会幼儿感知生活
0-3岁婴幼儿的成长是对周围生活的认识过程,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幼儿的学习,更多是与生活直接相联系的,是直接体验、感知和经历生活事件的过程。因此,学习生活是早期教育的重点,在生活中,幼儿学会感知,学会发现,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同时,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也要求幼儿首先需要学习适应真实的生活。
3、教育形式侧重于个别教育
由于0-3岁婴幼儿的特点,如身体发育不完全,认知发展水平有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等,决定了这个阶段的孩子不适合参与集体形式的教育,而需要进行个别教育形式。另外,早期教育对象除了孩子,还有成人,每一个孩子所在的家庭都有其特殊性,在早期教育中,给予不同家庭进行早期教育指导时,也需要个别对待。
【关键词】 婴幼儿;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出生日起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 对孩子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指导和培养, 为孩子多远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侧重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综合发展和教育。经学术界对儿童年龄的分界有两种看法, 早期教育广义指0~6岁入小学前的教育, 而一般儿童在3岁左右进入幼儿园, 所以3~6岁对儿童的教育又称为幼儿教育。狭义讲0~3岁为幼儿教育阶段的早期教育(婴儿早期教育)。婴幼儿的生长和健康发育多由家族遗传、环境、营养、疾病等因素影响[1], 婴幼儿的体格发育与智力发育是这一时期的关键, 所以本文针对婴幼儿早期教育对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 并为今后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生长发育的进一步研究作第一手研究资料。
1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对于早期教育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国内不同学者的研究有各自的己见, 有相关研究表明对体格发育没有远期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而另有相关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有重要影响。
首先, 很多研究者表明[2], 婴幼儿的体格发育主要是指孩子的头围、胸围、体重、身长, 他们的发育受遗传、环境、疾病、营养等因素的影响。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对于孩子体格发育与疾病的防御治疗, 家长都很重视, 并能保证良好的喂养、防治的水平。相关研究证明, 选取0~3岁的婴幼儿若干, 并分组进行实践观察, 对其中一组进行科学、系统的早期教育, 结果两组的婴幼儿体质、身长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 研究者认为孩童的体格发育主要受喂养、营养是否均衡吸收、经济条件、遗传等因素影响, 早期教育是否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有重要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3]。
其次, 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体格发育不但与遗传、环境、疾病等因素有关, 而且与后天的养育有很密切的关系。对婴幼儿早期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技巧喂养、被动体操运动、抚触等, 通过学习喂养技巧与营养知识, 及时改正错误喂养的的习惯, 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与正确的喂养;通过对孩童身体的触摸、对婴幼儿进行被动式的运动, 促进其血液循环与帮助其消化, 不仅加强婴幼儿的抵抗力、体格发育而且也增进婴幼儿的食欲及睡眠状况, 并促进了婴幼儿的肢体感知能力。因此, 对婴幼儿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对其体格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并且进行的时间越久效果会越明显。
2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人的大脑发育是受外界环境、教育影响的, 实践证明对婴幼儿0~3岁进行早期教育对孩子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及大动作和细小动作、感知能力、情绪等多方面都具有促进和积极的影响作用。在情感方面, 因婴儿时期大多与父母、家人接触, 不仅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而且对婴幼儿进行早期的教育对其情感、情绪的发展、变化都具有促进的作用。在社会化方面, 定期给孩童一个与同龄伙伴交流的空间, 时常进行亲子交流与游戏活动等, 可促进孩童的语言交流能力、运动接触能力、感知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等。研究者并认为3岁以下的孩童应参加社区或其他机构的幼儿系统化早期教育, 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小的个体, 社区或其机构可按照个人的差异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早期教育, 发现并挖掘孩童的潜在能力, 不仅促进孩童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及运动能力等, 还可以带动其相关教育体系的发展。早期教育通过亲子游戏、同龄集体游戏等可以促使体弱者或佝偻病等婴幼儿进行体格锻炼, 对其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循环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而增强其免疫力与抵抗力。
总之,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的智能发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语言、社会交流、精细运动、感知、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而且还可以增进亲子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刘湘云, 陈荣华.儿童保健学.第4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2011:18-39.
[2] 陈社菊, 陈卫. 126例婴幼儿早期教育对智能发育的影响分析.河南医学研究, 2009, 18(3):251-253.
【关键词】 早期教育; 婴幼儿; 模 式
1 早期教育的概念
早期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学龄前这个阶段对儿童进行合乎科学规律的教育、训练和保育,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1]。本文所指的是:0~3岁的婴幼儿。健康的儿童以及发育不正常的儿童都是适合早期教育计划的。用于发育偏离正常或可能偏离正常的5~6岁以前儿童,特别是3岁以前儿童,又称早期干预,通过这种措施,可望使这些儿童的智能有所提高,或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给儿童的感知觉器官以丰富的刺激,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可以培养儿童的感知、动作、语言、认知能力、行为和习惯,促进儿童心理发育及智力发展,使儿童的大脑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提升儿童的智力和适应,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早期教育的依据
2.1 早期教育的科学性:近代实验儿童心理学的大量研究结果发现,从出生到2岁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阶段,新生儿一出生, 已具备听觉、视觉、触觉等,有比人们想像大得多的与生俱来的潜能,对外界刺激作出敏感的反应,也就是说具备了接受教育的条件。从脑重量看,新生儿脑重370g,6个月时为700g(占成人50%)。2岁以前增长最快。人脑中神经细胞增殖期是从妊娠头3个月至生后1岁,过了此时期,神经细胞不再复制或再生。而维持神经细胞的营养,传导等支持细胞的增殖是从妊娠后期延续至生后2岁[2]。因此要通过早期教育促进儿童心理智能发育,时间愈早愈好,最好从出生即开始。在2岁以前,良好的育儿刺激对脑功能和结构,无论在生理和生化方面均有重要影响。
生命早期神经系统有着较大的可塑性,最容易接受外界刺激和影响。而大脑发育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丰富而适宜的教育环境刺激,这种刺激,将从根本上改变大脑微观结构和整个大脑的性能,也就是说,正是婴幼儿在不断地感知和运动,才刺激大脑相应区域的生长,从而促进神经心理发育,提高智力[3]。
成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重组的能力,易受环境的影响已经证明这些影响可改变神经元的大小,脑结构总体重量和个别突触的数目和结构,增加或减少神经元间的连接和神经通路[4]。因此在两岁前,儿童的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未成熟的,证明了早期教育的可行性。
2.2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近期和远期影响
2.2.1 早期教育可促进婴幼儿智力发育,特别是围产高危儿,早期教育可明显改善其智力发育指数,防治智力低下。
2.2.2 早期教育有利于婴幼儿认知能力、社会情绪、个的发育[5]。
2.2.3 早期教育对儿童的远期影响。可减少日后及违法行为[6]。
3 国内外早期教育现状
3.1 美国Head Start 项目。通过在社区、医院或其他机构,由专业人员对孩子进行训练或通过专业人员对家长培训,达到最终改善儿童发育水平的目标。
3.2 目前我国大城市开始了早期教育的摸索工作,有妇幼保健院、社会机构从不同侧重点开展工作。
4 在我国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中心模式
4.1 在社区内建立早期教育中心,这是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经验。英、美等发达国家有四十年的早教历程,在社区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中心是成熟和成功的。如美国Head Start 项目是典型的社区模式。
4.2 在社区内建立早期教育中心,对服务人员的资质是有要求的。婴幼儿其心理、感知、动作、语言、认知能力、行为和习惯的发展,是以其身体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为基础的,所以为婴幼儿服务,从工作人员资质和背景来说,没有比医务人员更合适的了,但仅有医学背景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要求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此项工作。对从事此项工作的医务人员首先要进行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的培训。
4.3 在社区内建立早期教育中心符合以人和家庭为中心的原则。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卫生服务必须贯彻“社区化原则”。随着社会发展,更多居民将向社会转移,城市居民80%以上的医疗问题应在社区内解决。强调以人的健康为护理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工作。开展社区医疗服务有利于促进医疗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婴幼儿年龄小,所需生活照顾多,到远距离的地点去进行早期教育是不现实的,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地理位置要求:距离社区内居民住宅步行不超过10~15min。婴幼儿及其家庭成员既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又可保健,还可进行早期教育,这样使工作开展成为可行和现实。
4.4 目前因我国医疗收费制度的不合理,致使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争夺服务对象,医疗资源的分配也不合理,一方面大医院超负荷运作,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招不来服务对象,我们的早教对象也是如此,愿意舍近求远到大医院进行早教或索性放弃。这需要政府做出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4.5 政府可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居民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早教。政府可将国务院2003年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到实处,把0-3岁婴幼儿早期养育和教育指导纳入政府的工作范畴。政府应完善社区早期儿童发展服务为切入口的综合性社会改造计划。可通过政府的投资来保证胎儿期和早期儿童的健康和教育,提高所有儿童保育的有效性,促进其身体、智力、社会和情感的发展。
5 在社区内如何开展早期教育工作
5.1 特别强调家庭积极参与早期教育,支持家长在家庭中担当起父母职责,使家长能够与早教中心配合,积极参与到对儿童的早期教育中来,特别是在生活节奏和职场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家长们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父亲,更是难得在孩子受教育的时候出现在身旁。教育研究表明,由父亲带大或参与带大的孩子独立性比较强。父爱可为男孩找到性别认同的榜样,父亲果断、坚毅的气质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如果缺乏父爱,孩子则往往表现得比较柔弱、独立性差。
5.2 让婴幼儿感受到爱和关心。著名人格心理学家Eril Erikson强调:在孩子出生的头两年中,主要为孩子建立信任感。可参照心理发展动力学理论,儿童与他们的照看人之间依恋关系形成在早期干预的任何计划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5.3 根据婴幼儿神经心理的发育规律,对孩子的大动作、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这五大能区进行科学训练,全面提高孩子的能力。
5.4 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包括卫生习惯、与人交往习惯、劳动习惯、助人习惯、思考习惯等等,这些好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5.5 帮助家长为孩子建立一套坚定而有效的纪律,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低年龄孩子采取分散其注意力办法,对稍大的孩子采用人性化的纪律约束。世界著名早教专家Burton L.White认为不必要对7个月以下婴儿进行约束[7]。
5.6 医生定期对家长进行营养和保健指导。
5.7 对孩子创造性的启迪和好奇心的保护。参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它是对早期儿童教育实践进行指导的基石,为年幼儿童设计课程。对儿童在不同领域的认识以及在不同环境中的自发行为给予肯定,和家长一道培养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
5.8 给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可参照生态学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是最有影响力的,这一理论强调多因素参与进行早期教育。这一理论, 强调儿童参加的各种不同场景,及其之间的互动。 早期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 与英美等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这是关系到国民素质的重大问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国的早期教育应向英美等发达国家学习,取其精华,在教育体制,实施模式,具体方法以及效果的评价方面不断改进,并且将其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王亚娜.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0(5):408-410.
[2] 鲍秀兰. 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95.
[3] 陈志玮,刘楚芹.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初探[J]. 中国妇幼保健,2005,14:1791.
[4] 鲍秀兰. 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95-96.
[5] Blair C Early in the vention for low birth weight,pretem infants:the role of negtive emotionality in the specialcation of effects[J].Dev Psychopathol,2002,14(2):311.
关键词:音乐感觉统合 早期教育 感统失调
一、音乐感统训练在婴幼儿早教中运用的原因
(一)感统失调的儿童比例增加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展普通儿童感统失调状况的调查,主要是区域性调查研究,尚无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报告。任桂英、王玉凤曾报告(1995年):北京市学龄期儿童(1994名)感觉统合轻度失调和重度失调率分别为35.9%和10.3%。黄悦勤、刘宝花等报告(2001年):北京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轻度失调和重度失调的比例分别为28.5%和8.9%。通过一些调查报告,可以发现我国儿童感统失调的发生率比较高,全国3~13岁儿童的感统失调率可能在10%~30%之间,男童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童,且成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须引起家庭、教育机构及社会的关注。
(二)音乐感统训练可以有效地保护儿童的自尊心
音乐感统训练相比感统训练来说,有效地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心。直接进行单纯的感统器械训练会让儿童认为自己是问题儿童,产生自卑感或性格孤僻,从而妨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而音乐感统训练结合音乐元素,将音乐形式自然的融入感统训练中,使枯燥的器械变得生动有趣,让儿童在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进行感统训练,具有双重训练的效果,也很好的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
二、音乐感统训练在婴幼儿早教中运用的方式和方法
音乐感统训练在我国尚没有特定、统一的教材和课程标准,感统训练康复中心或一些早教机构都是根据自己的特色来安排训练。
(一)对0-1岁的婴儿进行音乐感统训练的方法
由于0-1岁的儿童年龄较小,对0-1岁的婴儿的训练主要以家庭训练为主,家长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生活用品或自制的活动器械,通过与孩子一起听音乐、做游戏来训练孩子的各种感觉统合能力,同时家长与孩子一起互动的过程,可以增加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方法都是循序渐进的,家长不可急于求成,最后损害婴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对1-6岁的幼儿进行音乐感统训练的方法
对1-6岁的儿童可以去专门的训练中心进行,家庭活动的空间范围毕竟狭小,家长也没有专业的音乐感统训练知识与实践的经验,会影响幼儿最佳训练期。
首先,在课前要对每个参加训练的儿童进行问卷测试,包括测试、训练、评价、反馈等一系列内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因此有助于指导教师设计出针对性强的训练计划和步骤,从而使训练更有效。
其次,在课中,应注意引起幼儿的兴趣点,可以用集体律动的方式增强课堂的互动性;通过音乐表现性的学习增强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快乐,使幼儿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用与之相符合的歌曲来做感统训练,在音乐刺激的同时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用乐器演奏来训练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抓举能力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最后,课后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儿童许多的不良行为和心理都与家长的教育方式、生活习惯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要详细了解儿童的生活背景、自身发展的情况等,同时对家长的教养知识和教养方式进行指导。每周都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询问儿童最近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课程的进度,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发现儿童的进步,给予表扬,增加儿童的自信心。
三、音乐感统训练在婴幼儿早教中运用的意义
第一,音乐感统训练不仅仅能改善感统失调的幼儿,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婴幼儿的音乐能力。如在训练中有节奏感的训练、音准音高的训练、强弱长短的训练、音乐表演创造力的训练等等。同时,音乐可以帮助儿童有效的控制情绪。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儿童动起来,可以让他们情绪兴奋;在舒缓的音乐中让儿童做抒情缓慢的动作,可以让他们的情绪得到抑制。
第二,以往,在感统训练中,那种干巴巴的训练往往让孩子潜意识中觉得自己是个“问题孩子”,而音乐感统训练则是音乐训练与感统训练同时进行,重视从心理角度进行感统训练成果的延伸,避免了对受训者的心理伤害,有效地呵护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三,音乐感统训练具有趣味性和愉悦性,感统训练往往很机械,许多孩子感觉很痛苦,训练的同时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焦虑,而音乐感统训练过程伴随着音乐,同时加进了角色扮演等有趣的方式,使孩子们在很快乐和很愉悦的过程中完成训练项目。音乐感统训练中,由于所配套的音乐都是适合小朋友欣赏的音乐,而且训练活动中加进了欣赏环节,使孩子们在训练的同时加强了音乐审美能力。
但音乐感统训练还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材的统一、教具的设计、训练的流程、教师队伍等等,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及有关研究机构的作用,努力做好培养师资及开展相关基础研究的工作,为全面推广音乐感觉统合训练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尽快解决我国儿童感统失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任桂英等.北京市城区1994名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1995,(02).
[2]黄悦勤等.北京市城区3~6岁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现状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2001,(01).
[3]赵亚茹.感觉统合失调及其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7,(02).
关键词 学龄前幼儿 英语学习 低龄化
近年来英语学习的低龄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对这一现象的利与弊的争论也在持续升温。通过参与幼儿早期英语的课堂教学,对幼儿的父母进行初步的研究,认为幼儿早期英语教育具有家长积极性低、幼儿知识遗忘率高等特点,并提出弱化单词、强化发音等一些看法和思考。
一、幼儿早期英语教育研究的背景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幼儿时期的大脑皮层可塑性大,对于知识吸收力与包容力极强,幼儿时期开始学习英语的人更容易达到较高的水准。耶鲁大学语言权威人士认为,孩子在3岁到4岁时发音器官已经成熟,这时学习外语不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发展心理学的一些实验也证明,在幼儿刚出生时,可以分辨出母语无法分辨的音素差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则迅速退化,所以早期英语学习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学好英语,将英语教育起始时间不断向婴幼儿阶段延伸,认为越早越好,引发了英语教育的低龄化问题的讨论。
二、当前幼儿英语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形式、特点及其成效
1,幼儿早期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幼儿早期英语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常用的单词为主,涵盖了从字母到代表单词、从家居生活到学校生活等各个方面。每一册教材的首页,都是由26个字母及其单词组成的儿歌,而最后都附有单词表,以方便复习。
2,幼儿英语早期教学的基本形式。①从班级组织和规模来看,大多数利用小班化,甚至个别化的形式进行教学。每个班的上课人数都控制在20人以内,由幼儿自主选择座位,增加了幼儿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其目的在于适应幼儿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②从学习时间安排来看,每次教学时间都控制在30分钟左右。幼儿在一周的时间内,由对老师的跟读、听教学材料,到进行单词表演、分组问题抢答直到最终模拟老师进行“教学”,对2个至5个单词进行反复的听、说、读,从而牢固掌握所学内容。③从学习方式来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由老师教授,用图片、动作等引出所学单词,进行反复的发音强化和词义的回忆。期间穿插游戏、儿歌、比赛等形式,并且以教材配套音频资料作为幼儿玩耍时的背景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教师还会教授一些基本的社交语言,在活动中使用。
3,幼儿英语早期教育的主要特点。①家长的高期望性与幼儿的好奇心。拥有较高的学历和英语水平的家长对早期英语学习表现出了更高的热情,他们在幼儿学说话时就教孩子一些常用的英语,每周还抽出固定时间进行家庭英语教学,鼓励幼儿接触英文图书,动画片,或者请英语家教代为辅导。在这种家庭环境下,这些幼儿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了更高的积极性,他们不仅敢于回答问题,还乐于对学习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提问并提出自己的解释。②家长的低期望性与幼儿的随意性。有些父母将参加英语学习作为解决孩子看管问题的一种途径。他们大多只对幼儿英语学习做口头上的要求,对幼儿的学习成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反馈。因此,这些幼儿在学习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有的孩子频繁迟到、缺课,使其无法跟上教学进度,更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4,幼儿英语早期教育的成效分析。研究发现,上述两类孩子对已学单词的掌握水平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以6个单词为一组,他们对正在学习的单词,上一周学习的单词,上学期学过的颜色单词以及已学过的动物单词的回忆数分别为4.89±0.78个,3.56±0.88个,2±56±1±13个和2.56±1.33个。虽然幼儿都能正确掌握诸如动物中的猫、狗、鸟、鱼,颜色中的三原色、黑、白等常见词汇,但是第一类儿童对于教学中所学过的其他单词,如老虎、橙色、帽子等能更好的掌握。
对于一些相近词语,存在混淆现象。如马路(road)和玫瑰(rose),只有2名幼儿回答正确,有2/3的儿童在分辨伤心(sad)与害怕(scared)时出现困难。
三、幼儿早期英语教育问题的分析
幼儿在早期进行的英语学习以单词为主,但单词的高遗忘率和混淆率说明,许多知识在幼儿学习后不仅没有被掌握,反而对已经学习的知识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越学越多,越学越乱。
四、改进幼儿英语早期教育的策略
针对幼儿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误区,要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循序渐进地予以解决。
1,在幼儿的英语学习,尤其是课外英语学习上,应避免以纯粹的单词教学替代语言教学的教学模式。要更加重视发音、音标等方面,以培养幼儿的语感、增加幼儿英语学习兴趣为主,提高幼儿听和说的能力,避免“哑巴英语”的出现。作为家长,要呵护孩子的积极性,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积极参与到幼儿的英语学习中去,做好监督和辅助的工作,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自己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辅导和帮助。
2,对于中国幼儿而言,英语学习将在其整个学生时代,甚至一生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方法上,除了继续发展灵活多变的游戏教学、儿歌教学等传统方法以外,可以引入一些团体教学以及与家长的互动学习等,促使幼儿在互动中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同时增进同伴间的友谊,提高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