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考察调研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进入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人们阅读需求已呈多元化,若在进行高校评估时对高校图书馆仍一味地强调纸质图书,就会严重脱离时代,违背人们对图书馆的实际需求意愿,评估也就成了缘木求鱼。2010年7月出台的、适用于未参加上一轮评估的各类新建本科高校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调研方案(试行)》中(以下简称《合格评估方案》),图书资料方面的指标“生均藏书量和生均年进书量”的数量标准仍与2004年8月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C级即合格标准完全相同,并且仍然只是单指纸质图书。笔者以为,新的评估方案应该对图书资料这项指标认真加以改进,才能适应时代需要,才能真正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评估方案指标设定存在的不足
1 缺乏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一是缺少读者满意度的测评。由于《合格评估方案》没有读者满意度的指标规定,高校图书馆为了在评估中取得好成绩,会处处在形式上开展迎评工作,而对读者的实际需求会很少考虑,背弃图书馆的办馆宗旨。二是缺少对馆员素质的考核。现有的对图书馆评估指标完全忽略了对图书馆人员素质的要求,而“人”恰恰是图书馆各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部分,如果不重视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2 评估的馆藏范围过窄。《合格评估方案》中只设立了“生均藏书量和生均年进书量”两个指标,并且只针对纸质文献,将电子资源排除在外。这纯粹是一种重规模、重投入的传统管理观念,会导致很多高校图书馆为了评估达标,突击滥采乱购,拼凑馆藏总量,购进劣质或价格低廉且利用率低的特价图书,任意增加复本量,甚至将已经剔除的鲜有人再看的旧书进行再加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一来,实际并未从根本上满足读者的需要,没有达到设立评估指标的初衷。
3 缺乏对地区差异的考虑。根据《合格评估方案》的指引性规定,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的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的合格标准分别为70~100册、3~4册,这里并没有区分地区间的差异。现实中,由于全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导致即使是同一类型的高等学校之间也会存在发展上的不平衡,不应该用完全一致的标准去衡量。如在图书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下,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底子较薄弱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讲,指标规定的数字明显过高。
二、图书资料评估指标的改进
1 考察读者满意度。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高校图书馆一切工作的目的是为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评估的目的也应是促进图书馆以优质服务获得读者满意。因此,应将读者满意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列入《合格评估方案》之中,切实提高读者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 对馆员素质提出要求。图书馆员是制约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图书馆的内涵发展息息相关。图书馆没有高素质的馆员,就没有高质量的馆藏,更谈不上高质量的服务。英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哈里森认为“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因此,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时,对图书馆的评价,必须对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提出要求。对馆员素质的评价,可以从学历结构、职称状况、学术水平、业务能力、敬业精神以及接受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的情况等方面加以考虑。
3 将电子资源计入馆藏总量。如今,读者的阅读方式已发生了多样的变化,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成了读者的主要阅读方式之一。适应时代变化,高校图书馆已普遍呈现出文献载体多元化、馆藏文献数字化、文献传递高速化、工作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电子资源建设已是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献(包括数据库)、虚拟文献等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的作用已远远大于纸制文献。教育部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十条中也明确规定:“在文献采集中应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因此,图书资料评估指标的设定应转变观念、努力创新、积极变革,充分体现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不宜再继续单一地强调纸质图书的藏书量,而是应当将电子资源计入馆藏总量,以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防范胡拼乱凑纸质图书馆藏量的恶劣局面再次发生。
大学生城市生存训练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途径。它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大课堂,选择一个陌生的城市,在老师“若即若离”的保护下,以小组为单位,考验学生的生存、求职能力,或自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考察活动,或进行集思想教育、耐挫训练、研究性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陌生城市中迅速适应环境、独立生活并完成一项调研课题的综合素质。它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因此成为近年越来越多大学进行实践活动的一项内容。
但这一活动具体应如何组织?在整个活动中应抓好哪些方面问题?在总结近年来全国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城市生存训练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若要使这一活动收到实效,以下五方面问题必须抓好。
确定组织、人员安排及相应职责
高校要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学工部领导、教师、就业处、相关系领导及辅导员,统筹安排,抓好落实。以系或班级为单位,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可分活动策划部、宣传外联部、权益保障部、纪律仲裁部等部门,各部门各司其职。领导小组和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负责拟订活动总方案,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过程、要求、训练项目、考察项目、评价标准,制定安全保障措施和安全预案,确定相关教师、工作人员的管理职责。划分活动小组(小组的人数以6人左右为宜,男女同学合理搭配),确定小组长,分组制定并讨论确定小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的制定包括:自写设计背景、自定达成目标、自拟可行性方案、自制活动章程、自分成员职责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设计、自我约束能力,为学生创设个性发展空间,搭建自我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拟定训练项目
从大学生实际出发,城市生存训练项目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适应社会,训练“基本生存”能力。要求学生在训练规定的时间内,不依靠亲朋好友,而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赚取生存金,自行解决吃、住、行问题。消费合理适度,记录全部消费金额,记入考察日记,提倡节俭。非特殊情况下,不乘出租车。学会判断、识别,增长社会经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尝试靠才智生存,学会合理的自我定位。大学生不能只靠体力活生存,要运用所学知识及特长寻找工作,从中检验自己在校的学习,发现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要了解自己、有自信,同时又不能好高骛远,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在找工作时放下大学生的架子,并能做很平常的事,同时积极主动与别人交流沟通、增进了解,获得认同,赢得别人的信任。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在高兴、失意时能够做到宠辱不惊,当单位给你一个起点时,自己要能把它发展起来,同时要有团队合作精神。
认识社会,升华自我。在实地考察、调查访谈、资料搜集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有更深层的认识;在触摸历史、感受文化、走近名人的过程中,让外部世界和学生自我生命的存在状态相通,实施自我教育和道德内化,完成精神的自主升华和道德的自然发展;在集体中,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帮助他人;在社会上,遵守公德,自律行为规范,学习社会交往,在一切公共场合做精神文明的模范。
制定活动要求
如学生所带生活费金额,通过什么方式求得生存,在什么情况下将被淘汰,是否允许中途退出,评选优胜小组的标准等。如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与沈阳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暑期都市生存训练营活动,竞赛的主要规则是:每名队员只能拿20元钱作为基本生活费,在陌生的城市里生存10天;如果连续3天未找到工作且剩余资金不足以维持今后几天的生活,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发现私带钱物者,给予警告一次,在综合评定中扣除相应的分数,再有违反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此外,为鼓励队员投资经营,组委会还制定了存款和贷款细则。比赛的最后阶段,两支小分队在长春会合,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根据竞赛规则和评分标准,向冠军队颁发“素质拓展杯”,向优胜队员颁发“都市生存金卡”,“都市生存银卡”等奖项。
而华东理工大学2006年的生存训练提高了“含金量”,规定不允许学生只干体力活,要求参赛同学可根据城市及自己团队特点事先策划可行性方案,但不允许在出发前私自与当地企业或公司联系,更不允许通过私人关系在当地寻找工作,一经发现将取消其比赛资格。学生事先的策划方案的实践完成情况及社会影响力最终也会加入评分标准。
确定研究课题、列出考察项目
可以统一确定研究课题,也可由活动小组自拟研究课题。小组要自定研究计划、自聘指导教师,事先搜集资料并设计好调研考察的具体方案,然后在陌生城市边“吃苦”边调研,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
在生存训练的同时可组织考察,列出必修考察项目和选修项目。可以和“红色之旅”等学习参观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可到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参观考察,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成就,增强大学生对党的感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激发他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学习参观要突出教育主题,增强教育效果,力戒形式主义。
总结、评价、展示、交流
总结。返校后,每位学生撰写训练、考察的情况报告及小结并完成调研课题,组长做出小组总结,在班级内交流、展示。
评价。对本次活动进行学生自评。自我评价可分三个层面展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自我评价;以班级为单位,完成小组互评;由学生自选产生的班级评价委员最后确认,给予学分。要把学生参与城市生存训练活动的情况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记录的重要内容之一,并纳入到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之中。这些活动是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自我思考的过程,它使学生成了活动的主体、思维的主体和成长的主体。
导视系统设计课程在教学中的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教学培养方案上看,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导视系统作为景观大课程中的一个部分,因高校教学方式不同,部分院校将导视系统设计作为一门专门的专业必修课来教学,但绝大多数的高校仍是作为景观设计大门类中的一个章节进行概括性教学。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导视系统设计则是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来进行教学,教学培养没有统一标准;其次,从教学方法上来看,大多数高校在教学实践部分是通过已有案例进行分析后再设计,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锻炼了改造能力,但缺乏创造能力;第三,从教学内容上来看,一直采用教材加案例的模式进行讲解,没有根据实践部分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无法了解到社会平台的设计流程,对当下时代的新型科技材料和设计形式没有亲身的体验,例如以校园为规划区域,或者以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某一商业区和文化区作为讲解主题进行案例优劣分析等,这种闭门造车的现象仍在高校存在。虽然没有绝对理想和统一的教学模式,但不可否定,在某种程度上,多数高校都有积极的探索新的模式进行设计教育,以应对不断更新的社会环境。
二、课程教学新方法探索
设计以实践为主,又是推动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深刻地塑造着时代文化。当今“的确存在着一个相当大的设计实践领域,这个领域涉及的严格标准之多,达到无法想象的程度。”[1]导视系统设计需要把握课程原则和相对标准化,由传统的实践的改造型实践活动,转变为动态灵活的创造型实践活动。这就要求课程从设计创造的整体性出发。系统的整体性思维主张从一个系统整体角度出发,着眼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从整体上去认识局部,再综合到整体,这是分析和考察事物的一个基本方法。[2]下面以云南省昆明市西翥街道陡坡社区白族文化园中的导视系统设计为例,尝试导视系统设计的新型教学方法。
1、教学工作者提供设计项目,实景调研示范
在导视系统课程开课之前,应由教学工作者利用社会资源对课程设定实践项目,学生参与项目设计。西翥街道陡坡社区陡坡村白族文化园景观规划设计就是一个创造型设计项目,学生进行实景调研注意以下几方面: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村组群位于云南南北向狭长山谷中,居住区依附于两山之间的峡道,村落建筑经过政府改造后,呈现出白族建筑风貌。首先,带领学生对陡坡进行实地考察,作详细位置标记;其次,对导视系统的设置区域进行了严格的测量,根据人体工程学中对人的头部抬起高度和人平均身高比例进行了调查、计算和测试,在一些特殊的位置根据地势高度、房屋高度配合不同类别的导视设计都应进行对应标记,并进行户外实地教学,讲解特殊地形的设计方法;再次,考察当地居民的文化程度,识字情况,并讲解考察的方法,如何对导视的设计复杂性适当使用加减法;最后,根据当地白族装饰元素进行提取,应用于导视系统设计中,使文化园整体风格一致。
2、划分设计区域,分组讲解
西翥陡坡白族旅游文化园规划为地标性观赏区、商业休闲区、交通道路规划区三大部分。首先学生应当提早做设计前沟通,让学生分组分区域自主归纳设计难题,例如:社区中已有的纵向河流不能变更,陡坡峡谷式的地理特征,道路越深入,地势越高,分叉口越多;房屋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高低参差不齐,视线受阻等问题存在。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设计方向,例如,其中一组学生通过调研提出了导视系统设计三原则:功能性原则、通用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分析各类人群的行为能力及思考方式为前提。以此原则,将商业区和道路交通区域的导视系统做动线设计,包括设立明确的白族村简介和整体区域规划图,明确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驶道路、人行道路,以及提出在宽窄道的位置根据实际道路宽度设置人可通行,或者非机动车可通行等相关的设计禁止、警告、允许通行的标识等方案。除此之外,教学工作者应引导学生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材料使用方面进行思考,例如,其中一组学生提出,需注重导视系统功能性和人性化体验的同时也要考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以最低的经济成本,进行最高的再生值回收利用,保存陡坡村原有生态风貌。因此在材料方面,提出就地取材,与传统设计相比,使材料的使用价值形态发生新的变化。以上两点教学方法,以引导为主、自主探索为辅,相互作用教学。目前,我国对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都由高校相关职权部门独立负责,建立完整的导视系统课程教学程序,并非一人之力。当下部分高校已经实施了“社会型高校”模式,建立独立的教学实践工作室,由学生选择专业倾向,进入工作室后进行小范围教学,并参与工作室的各类项目设计,这个类型的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实践型课程。
三、结语
关键词:评估指标;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调研方案指标》明确指出,制定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根本原则是“三个符合度”,即高校自身的办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高校教学工作状态与高校的培养目标的符合度;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三个符合度”精辟地阐述了本科教学工作标准的价值取向和评估尺度,它也是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根本依据。
一、评估指标解读
从评估调研方案来看,本科教学评估指标既为构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提供了新的导向和路径,也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制定教学质量标准提供了可资遵循的“国家标准”和政策法规依据。[1]
从评估指标的主要内容来说,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强调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引导新建院校科学定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从学校办学定位、指导思想到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和调整、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再到学生就业等关键环节,一以贯之地引导新建院校坚持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准确定位,走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之路。
二是注重考察领导作用。根据新建院校办学历史短、管理薄弱的特点,加强了对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提升管理能力、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考察。
三是注重考察地方政府(举办方)对学校的经费投入。不仅考查学校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还要考察政府(举办方)投入。
四是注重建设一支符合新建院校办学定位的教师队伍。指标体系不仅重视教师队伍的学历提高,更加注重加强教师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培养,重视教师的培训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引导新建院校建设一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
五是注重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特别单列一个一级指标 “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强调学校应在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贫困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和服务。
六是注重实践教学和产学研结合。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有所提高,如要求 50%的毕业论文(设计)应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要求真题真做,加强学生的综合训练;对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要求不少于 12 周。
七是注重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根据新建院校的情况,从确定办学思路到制定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到建立基本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并运行有效,都将构建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贯彻在整个评估指标体系中。
因此,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自觉落实这一教学质量标准制定的“国家标准”和政策法规依据,基于“合格评估模式”的要求,认真领悟本科教学评估指标的新的价值取向,并在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中,充分体现评估指标的新导向、新要求。
二、构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结合评估指标的要求,根据教学质量标准的性质特征,把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分为 12个大类。
1.计划管理类标准:指专门用于教学计划管理的相关表系。包括教学分工、课程教学实施计划、课程表和调(停)课申请等。
2.课堂教学、教案和课件评价类标准:指专门用于课堂教学或相关评价的标准。包括本科理论课专家同行领导和学生用评价标准、本科实验(践)课专家同行领导和学生用评价标准、机关部门用教学进度表和院领导听查课记录、教案专家同行评价标准、教学课件专家同行领导和学生评价标准等。[2]
3.专项评估及教学评价年度自评类标准:指专门用于专项评估及教学评价年度自评的相关标准。包括课程评估标准、实验室评估标准、学科(教研室)评估标准、自编教材质量评审标准、本科生毕业论文评估标准、专业评估标准等。
4. 过程管理类标准:指专门用于教学过程管理的相关表系。主要包括标准化教案模板、教学联系会、集体备课、试讲、第二课堂、考场纪律、课程教学小结、课程总结等。
5.实验(践)管理类标准:指专门用于实验(践)教学管理的相关表系。包括实验目录、实验教程、技能训练量化考评标准(细则)、实验分组、实验室开放、实习前强化技能训练等。
6.实习管理类标准:指专门用于学生实习管理的相关表系。包括实习计划、实纲、实习手册等。
7.考试管理类标准:指专门用于考试(核)管理的相关表系。包括技能操作考核、毕业考试小结、毕业论文专家审核等。
8.教材建设类标准:指专门用于教材建设的标准和相关表系。包括教材选用申请表等。
9.满意度测评类标准:指专门用于教师和学生满意度测评的相关表系。包括教师对院系领导重视教学的满意度、教师对机关各部门以教学为中心的满意度、教师对学生学习风气的满意度、学生对教师授课质量的满意度、学生对教学保障的满意度、学生对文化活动的满意度、学生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等。
10.专家帮带类标准:指专门用于专家帮带初任教师的相关表系。包括专家帮带责任书和专家帮带考核验收评分表等。
11.问卷调查类标准:指专门用于专家问卷调查的相关表系。包括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教师队伍、管理队伍、科研学术、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实验室与设施设备、信息资源、制度落实、内部反映等。
12.表系设计评价类标准:指专门用于专家对现用部分表系设计质量评价的相关表系。包括顶层设计质量评价、教学计划质量评价、教学准备质量评价、考试管理质量评价、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教材建设质量评价、专家帮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表系质量评价等。
参考文献:
[1]顾永安. 试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标准制定的依据与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10(6)
[2]席芳,陈汉. 教学质量标准系统建设探讨[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3(4)
答:将来,高考将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高中3年的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即目前的会考)成绩和高考成绩一起,将共同成为高考录取考量的因素。过去,广西高考录取唯分数马首是瞻;高考改革之后,我们将会以―个恰当的方式,将学生的各项指标呈给录取的高校,各高校按照自己的需要择优录取。这种“恰当的方式”。会在将来的新高考方案中有所表达,“有的大学关心(学生的)单科成绩。有的大学关心学生的某项特长,有的大学更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高考分数只是其中的一项考察标准”。
目前,国家新高考改革方案尚未出台,广西的高考改革方案也在研究当中,会在“国改”出来之后,参照“国改”及外省的先进经验,并综合考虑广西本地的实际情况,于今年内出台“征求意见稿”。
广西高中课改采取“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的做法,今年秋季高一新生,将成为广西高中课改第一批“尝鲜”的人。2012年高一新生学习生活执行新的课改方案,而高二、高三按原方案执行。高考也一样,3年之后的2015年,当2012级高一新生毕业时,将执行新的高考录取方案。
问:广西的高中课改起步较晚,兄弟省份前期的课改实验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吗?
答:虽然我们起步较晚,但从2004年起。我们的课改专家就开始到各省区调研,得以吸纳各地高考改革的经验。目前,各省区高考的改革方案一共有3种,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高中会考成绩等因素都纳入了考察范围,不同之处是各项指标所占的比重不同。此外,高中会考成绩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软指标。
第一种,以高考分数排名投档,学生的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会考)作为一些“辅助项目”,仅供录取高校参考。目前,我国大部分发达地区的高考,都采取这种模式。
第二种,将学生的成长记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一定比例进行量化,和高考分数一起计入高考的总成绩。学生以高考总成绩进行排名和投档。目前,湖南、新疆等省医采取这样的录取方式。
第三种,学生的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分数一起100%计入高考总分,按照高考总分进行排名投档。目前。海南采取这一方案。
据介绍,这3种方案各有长短,各有侧重,广西会权衡利弊,设置更为科学、公平并适应本地区特点的新高考改革方案。
问: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贫乏,老师能开多少选修课?如果开不了,又怎样保证教育公平?高中课改最大的难点在哪里?高中课改课程内客变化那么大,选修课那么多,师资跟不上怎么办?
答:在高中布局调整方面。我区提前5年为高中教改做好了准备。在这5年间,农村各地撤点并校,整合教育资源,村、镇高中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广西460所高中里,超过90%集中在县级以上地区,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师资力量提升。
教改的关键在师资,要把教改的核心渗透到老师的教学理念中,并带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师资培训是我区启动的第一个课改相关项目。2010年8月,全区所有市县的教育局负责人。各高中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和教务主任,都已完成了培训。高中课改对师资有严格要求:不培训不上岗,不合格不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