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竞技体育的意义和价值

竞技体育的意义和价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竞技体育的意义和价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竞技体育的意义和价值

竞技体育的意义和价值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军工科研院所 经济运行质量 评价体系

近几年,我国军工企业通过市场化改革获得重生,发展如火如荼,航母战斗群、天基卫星系统、四代战斗机、舰载军用飞机、大型运输机、战略轰炸机、武装直升机和重型直升机等多元化的尖端武器装备层出不穷。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在军费大量增加和军事战略发生变化之际,作为军工科研院所,既面临着经济增长的大好机遇,也面临着民用企事业单位的竞争角逐,经济运行中新老矛盾相互交织,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设经济运行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运行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经济运行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

评价模型使用指数进行评价,评价周期为季度或年度。设立经济运行质量评价指数,分为分类指数和综合评价指数。分类指数反映军工科研院所在某个方面的运营状况,是对单个方面的评价;综合评价指数反映和评价的是军工科研院所整体经济运行质量。本模型设立经营指数、效率指数、效益指数、财务指数和质量指数五大分类指数,各分类指数下分设指标指数,根据绩效平衡的原则进行权重分配。

(二)经济运行质量评价体系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在于:①可以有效、直观地反映军工科研院所经济运行总体态势;②实现了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变,量化经济运行质量,直接查找影响经济运行质量的各种因素;③可根据标准值的选择进行多方位对比分析,如可“纵向”比较,对比分析单位不同时期内经济运行质量,也可“横向”比较,与国际或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对标分析。通过对比,找出差距与不足,发掘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向标杆看齐,迎头赶超;④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对指标及权重进行灵活调整,适用性较强。

缺点在于标准值难于确定,某些指标受外界干扰较大,如科研经费的到款受上游单位影响较大,技改项目的投入受国家投资政策影响较大。

(三)经济运行质量评价指标的设置

1、设置原则

在设置指标时,考虑到实用性和对标,以及军工科研院所的特殊性,遵循如下原则对指标进行筛选与重定义:

⑴针对科研业务,单独设置评价指标;具有共性的指标分别按业务类型设置评价指标。

⑵军贸产品业务与民品业务参照企业体系,与市场接轨,与先进企业对标;

⑶EVA指标和涉及资产指标的,均扣除技改专用资产。

2、指标设置

(1)经营指数

设置经营指数,反映科研院所生产经营总体状况。选择主营业务销售增长率、订单储备额、技术投入比、国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率、型号科研项目计划完成率、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等关键指标。

(2)效率指数

设置效率指数,反映科研院所资产运营效率及生产效率。选择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款项占营业收入比、存货占营业收入比、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等关键指标。

(3)效益指数

设置效益指数,反映科研院所生产经营效益。选择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毛利率、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比、总资产报酬率等关键指标。

(4)财务指数

设置财务指数,反映科研院所财务风险控制情况。选择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现金回收率、资产负债率等关键指标。

(5)质量指数

设置质量指数,反映科研院所科研生产质量状况。选择科研质量指数、制造质量指数、产品质量指数、 用户满意指数等关键指标。

二、经济运行质量评价办法

(一)指标取值

1、指标值:指根据业务资料,如财务报表、统计信息等按照指标定义计算出的数值,称“指标指数”。反映单一指标的实际工作绩效相对目标绩效的完成程度,指标数值越高,代表绩效越优。

2、标准值:原则上以行业标准、国内标准或国际标准优先,但考虑到科研院所的特殊情况,对于无法取得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值的指标,则以历史平均值作为重要参考,再依据科研院所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结合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制定出反映目标绩效的指标值,并以此作为标准值。

3、分类指数:即五大分类指数,通过指标指数与对应权重计算而得,反映实际工作绩效相对目标绩效的完成程度,各指数数值越高,代表绩效越优。

(二)计算公式

1、当指标值越大,表示绩效水平越高时,

指标指数=指标值/标准值×指标权重

2、当指标值越小,表示绩效水平越高时,

指标指数=标准值/指标值× 指标权重

3、分类指数 = 指标指数1 + 指标指数2 + … + 指标指数n

4、综合评价指数 =(经营指数×经营指数权重)+(效率指数× 效率指数权重)+(效益指数×效益指数权重)+(财务指数 ×财务指数权重)+(质量指数 ×质量指数权重)

(三)评价结果

综合评价指数在90以上,为优秀;在80-90区间,为良好;在70-80区间,为合格;在70以下,为较差。

三、经济运行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具体运用

以某军工科研院所为例,根据其自身经营状况,按照绩效平衡原则进行指标权重分配,以目标绩效作为标准值。经过计算,该军工科研院所某季度经济运行质量综合指数为87.59,整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较去年同期83.56略有上升,详见表1。

竞技体育的意义和价值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四肢骨折不愈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三七土元胶囊;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骨折不愈合是临床上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传统植骨方法疗效肯定,但需要切开手术。我科自2002年6月~2006年6月采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服三七土元胶囊治疗四肢骨折不愈合,观察对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DD)的影响,并与传统手术治疗进行对比,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15~78岁,平均41.5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1.5个月。骨折不愈合部位:肱骨14例,腕舟骨17例,股骨10例,胫骨19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6~77岁,平均40.7岁;病程5~2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不愈合部位:肱骨9例,腕舟骨11例,股骨7例,胫骨13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病情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纳入标准 骨折不愈合是指骨折修复的自然过程已完全停止,如不经治疗改变骨折部位的局部条件,则不能形成骨连接。临床表现为患肢持续性疼痛、不稳定、使用无力。检查时肢体有异常活动或假关节。局部可有水肿及压痛。X线片表现为骨端硬化,骨髓腔封闭,有时两骨折端形成杵臼状假关节。有时骨折端萎缩疏松,骨端间隙增大。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术加服三七土元胶囊治疗:(1)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术:严格无菌操作,备2枚骨穿针,穿刺部位深者用硬膜外穿刺针,采用局部麻醉。首先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1枚骨穿针或硬膜外穿刺针准确穿入骨不连部位,并用针尖轻轻剥离骨不连部位的瘢痕组织,以利于骨髓的均匀渗入,保留该穿刺针。用另一枚骨穿针连接注射器在髂前上棘穿刺,抽取红骨髓,抽取后即刻连接骨不连部位的穿刺针,将骨髓缓慢注入骨不连部位。注射时因阻力较大,需加压注射。一般腕舟骨不连部位注射10 ml,注射1次即可。四肢长骨骨不连每次注射30 ml,骨髓注射后局部稍加压包扎,并选用合适的固定。隔4周注射1次,共治疗3次。(2)口服三七土元胶囊:自制[批准文号:鄂药制字(2001)第GZ08-019号],每粒含广三七0.3 g,土鳖虫0.2 g。服用方法: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每次5粒,每日3次,连续服3个月后评定疗效。

1.3.2 对照组 传统手术治疗:采用手术切开骨折部位,咬除硬化骨及骨端间软组织造成新的骨断面并打通髓腔,取自体髂骨植入缺损部位,然后分别予以适当的内固定。

2 结果

2.1 检测方法 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患者均于早晨空腹静息状态下肘静脉采血,血液用枸橼酸钠抗凝,3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层血浆,置-20 ℃冰箱保存备检。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采用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以上药盒均购于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

转贴于

2.2 两组治疗前后Fib、DD含量变化的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Fib、DD含量变化的比较 (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D-二聚体是交联的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其血浆水平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1]。而纤维蛋白原则是血浆中的蛋白分子,可以吸附在细胞表面,有较强的使邻近细胞间发生并联的作用,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则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含量的增加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2]。有研究认为[3],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可作为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创伤,尤其是多发性长骨骨折后易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4]。实验研究表明,骨折患者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D-二聚体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5,6],表明患者在急性期内有明显的纤维蛋白原形成和降解,存在着明显的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

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自体骨髓血能促进骨折愈合及骨缺损修复[7,8]。自体骨髓来源丰富,可经皮穿刺移植于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部位,产生的损伤小,不存在免疫反应的问题,在临床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我们采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服三七土元胶囊治疗四肢骨折不愈合,其中三七土元胶囊可加强祛瘀生新,接骨续损。观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患者Fib、DD含量明显下降,通过改善凝血、纤溶活性而预防血栓的形成,促进骨折愈合。

[参考文献]

1 Feibrg WM,Bruck DC,Ring ME,et al.Hemostatic markers in acute stroke.Stroke,1989,20:592.

2 李家增,贺石林,张广森,等.血栓形成与临床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79-397.

3 Vaya A,Mira Y,Martinez M,et al.Activation of blood coagulation in pigs following lower limb gunshot trauma.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2001,12:477-485.

4 吴建华,张代民,扈培霞.骨折病人纤维蛋白原测定及意义.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5):458.

5 林粤,韩玲霞,王北宁.骨折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的临床意义.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5):912-913.

6 李晓东,马建民,尚咏,等.四肢骨折病人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意义.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9):894-895.

7 梁雨田,张伯勋,卢世璧,等.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华外科杂志,1998,36(2):74-76.

竞技体育的意义和价值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伦理;竞技体育;问题;对策;展望

体育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满足,更多的是身心和谐的一种状态。同时,体育也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体育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多种社会互动频繁发生,有着复杂的多层次的道德关系。人们期待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表演不仅仅能给人以观感的享受,而且在行为上表现出道德上的善与美,体现出人格的魅力和感染力。人们对体育不同寻常的道德期待,使得他们面对体育中的道德失范现象时出更加难以容忍的态度,失望与反感也会随之而来,这与体育本身的功能不符,这与我们崇尚的体育伦理相悖。

一 对基本概念的认识

(1)伦理

所谓“伦理”就是指处理人们之间相互关系应当遵循的道理和规范[1]。因此笔者认为,体育中对体育伦理的要求更多的表现在对体育项目规则的遵循和对体育精神的敬畏与尊重。

(2)体育伦理

体育伦理是一个具有鲜明特性的伦理学研究领域,尽管体育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但是对这一领域的专门研究却尚未引起我国学界应有的广泛注意。近年出版的《伦理学大辞典中,其应用伦理学部分覆盖的领域广泛,囊括了经济、生态(环境)、生命(医学)、科技、计算机、管理、行政、军事、军人、职业、人口、社会、制度、教育及法等多种领域的伦理学,但是体育伦理学不在其中[2]。那么,用一般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来处理体育问题是否合理?下面我们就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 社会发展与体育伦理的关系

体育的内涵决定了它与人类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古代崇尚礼让、宽厚、平和等价值取向,这在现当代依然表现明显。具体如下:

(1)强调社会和谐,限制竞争

儒家从“仁”出发,以中庸之道否定竞争和拼搏意识,“君子之争,以和为贵”,过分淡化个人利益和需要,“重义轻利”,否定竞争的功利性,以儒家礼法对体育进行种种限定,以“和谐”取代胜负。在这种社会伦理背景下,我国传统体育活动总体表现“中庸”、“和谐”的一面,社会没有形成以竞争为核心的现代意义上的竞技体育,而呈现一种以内敛、养生、教化等为特点的体育形态[3]。现如今,也正是市场经济下各种因素对体育的冲击式这反面的特点缺失或消失才让人们感觉到鲜明的竞争与不和谐。

(2)社会道德规范和善恶色彩浓厚

体育活动中无处不在的渗透着道德教化。如唐代“十五柱游戏”,在不同的木柱上分别标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以及“傲、慢、吝、贪、滥”等字样。体育活动是社会道教化的手段与形式,并与个体的自我人格修养联系在一起[4]。

(3)“天人和谐”下的身体观和生命观的彰显

传统社会讲求“天人和谐”、珍惜生命的生命观和身体观对体育形态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型塑了特定的传统体育形态,其动作形式、强度大都表现为适度、温和的特,一些项目还强调身心合一,注重健身、修性、养生效果;另一方面是排斥那些冒险、激烈及强调速度、力量等,而可能对人身体有损的体育运动。认为人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坏[5]。

在中国传统伦理背景下,体育受到社会轻视,体育发展受到限制,体育总体表现“中庸”、“和谐”的一面。怎样才在不违背体育伦理的基础上完成好竞技体育的任务与目标,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三 竞技体育中存在的体育伦理问题、应对策略以及建议

(1)高科技对体育伦理的挑战

2009年罗马游泳世锦赛已落下帷幕,比赛为期8天43次刷新31项世界纪录,比两年前的墨尔本世锦赛多了27项,也比历史上创造世界纪录之最的1976年蒙特利尔世锦赛多了14项。在创造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中,身着高科技泳衣的超过五分之四,高科技泳衣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6]。

今天的体育运动已无法离开科技的支撑,但值得深思的是,在体育竞赛中含有多少的科技成份才是合乎伦理道德的?笔者认为,既要合理安排高科技指挥赛事的顺利进行,又要做到科技与体育的完美结合,不能单纯的仅以高科技做后盾也不能被新技术新知识蛊惑,要找到体育科技与体育伦理的理性整合点,要求体育科技为提升体育伦理奠定现实的物质基础,体现着体育实践主体的创造力和征服力,只有这样才不会失去体育应有的价值与意义。

(2)人为因素对体育伦理的亵渎

继2010年中国体操女队因年龄造假问题被剥夺了悉尼奥运会的女团铜牌后,2011年2月16日,9名中国花样滑冰选手又被曝在参加国际滑联青少年组和成年组花样滑冰赛事时存在年龄造假问题,其中包括双人滑名将张丹、张昊,希望之星隋文静、韩聪以及女子单人滑选手耿冰娃,这类因运动员年龄造假而被曝光的事件称之为“年龄门”[7]。篡改年龄,可以让运动员在某些体育项目上获得利益,占据优势,但这种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的不正当利益,丧失了诚信,是一种道德缺陷。类似这种人为的有损体育道德的事件还有黑哨,假球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从两方面做起:

第一,竞技伦理制度化。即在竞技道德建设过程中,进行系统化的规则建构,强化竞技道德职权、责任关系,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奖惩、督促等机制。竞技体育伦理制度化作为一种道德约束、规范机制,实质是通过公共规则的形式,把必须实施的竞技道德目标、理想、原则定型化、标准化、形成某种稳定的规范体系,从而最终达到道德的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自觉规约与外部驱动相结合,实现竞技体育道德的有机整合[9]。

第二,提高竞技队伍整体素养。一方面,道德完善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构成:另一方面,道德是自我完善的精神力量。个人通过对伦理道德的内化,认识从事竞技体育工作的目的、意义、自身的价值,增强自我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完善各种素质,协调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0]。

四、竞技体育与体育伦理发展趋势展望

(1)以科学的竞争观丰硕体育伦理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也与一定社会伦理背景相适应:竞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励和激发,阻碍竞技竞争的社会伦理基本被破除。人们已经能接受并主动参与社会竞争,而竞技体育无疑又是对这一意识的强化和适应。

(2)以良性的竞技体育发展观支持体育伦理

把一定的人文、伦理理念纳入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与运行过程中进行思考,并把这种思考、思想的过程上升到系统、科学的高度,从整个学科的建设的定位来审视竞技体育的伦理研究[11],才能进一步做好更全面、深入地进行竞技体育伦理研究。

(3)以竞技体育的价值证实体育伦理的意义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将伦理学规定为“善”的研究,而善的问题就是价值问题。而竞技体育的伦理精神,就应当理解为竞技体育的“善”,即是竞技体育的道德性和价值性。竞技体育的“善”反映着今后竞技体育参与主体的意图和价值取向,以及竞技体育所带来的社会意义。畸形的利益博弈将导致利益格局的严重失衡和社会生活的紊乱,正确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也就成为了竞技体育伦理研究所面临的核心问题[12]。

[参考文献]

[1]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

[2]饶涛,卢亮.制度・制度伦理・伦理制度化[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3]甘绍平.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2.

[4]王海明.伦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4.

[5]崔永东.道德与中西法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郑铁,季芳.高科技泳衣,该不该禁? [N].人民日报,2009-7-31.

[7]米修.中国体坛十大年龄门:花滑遭质疑体操铜牌被剥夺[EB/OL].[2011-02-15].http://.

[8]田恩庆,倪腊贵.我国运动员“年龄门”事件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2(36):26.

[9]向剑文,辛静.新形势下加强我国体育道德建设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5):18.

[10]王泽应.21世纪新伦理学的建构及其理论特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11]陈锡林,刘艳.体育伦理道德观的基本问题[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20(6):106-112.

竞技体育的意义和价值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了竞技体育与人社会化的关系,得出竞技体育活动也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1、社会化

    社会化是社会学长期、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戴维·波普诺在《社会学》中写道:“社会化就是一个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社会化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社会的生存和有效运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事实上,没有社会化就没有社会,通过社会化,社会文化才得以积累和传承,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而作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发展人格、自我、角色借用。而要达到这些目的,必然经过一定社会化过程才能实现。

    社会化从一个人的幼儿时期开始,并持续一个人的一生。它不仅仅指“生物人或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同时也包括个人适应生活的整个过程。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从而逐渐学会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最终形成自觉遵守、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社会人。而体育活动特别是竞技体育能促使人达到对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对提高人的社会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水平,成为社会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由体育活动的社会特征所决定的。特别是竟技体育活动中,既有互相协作配合,又存在相互竞争,同时又必须遵守一定规则进行。这种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形成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从而使我们发现许多人并不是自觉地以个体的社会化为目的而去从事体育运动,但却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或加速了自己的社会化进程。现代社会中,竞技体育对人的社会化功能越来越重要,它向人们提供社会规范教育的场所和实践社会规范的模拟机会,引导人们融进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给少年儿童分配社会角色,并提供尝试各种机会,促进个性的形成和人格健全发展。

2、社会化内容与体育社会化的功能

2.1对杜会化内容的不同理解

    社会化是个人必须的,站在不同角度对人的社会化有不同的理解: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由于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所共有的产品,包括物质与非物质部分。从而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这里社会化实际是一种文化内化进程。

    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社会化过程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学习的文化模式。人类行为是由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共同决定。从人类最初期行为来看,婴儿的基本生理需要是与他人的早期接触中形成的。因此,父母与婴儿之间的互动,为儿童的人格与自我意识的发展做了准备。

    从社会结构来看: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承担一定的角色。按照乔治赫伯特·米德的角色借用理论,他将自我分为2个部分,在第二阶段中:“客我”在社会化过程中存在3种不同形式:模仿、嬉戏和群体游戏。这里嬉戏阶级实际上儿童装扮角色,角色借用指人们把自己想象为处于他人的角色或位置的角色活动,但并不真正理解所借用角色的意义,却开始重视他人的要求从而为熟知自己在群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更好担当角色转化奠定基础。

    从社会心理角度来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基本冲突。因此他强调在社会化过程中生理基础和情感的力量,他认为儿童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人格终其一生而不变。虽然受到以后许多人的批评,但我们认为他所强调儿童在家庭中社会经历对儿童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是正确的。同时他认为人格的形成是“本我”、“自我”、“超我”3个部分协调均衡的发展,一个人才能保持正常和健康。

    从以上不同分析社会化是人的一种本质的需要,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2社会化的内容

2.2.1传授生存的基本知识技能

    人的社会化从婴儿时期开始,家庭承担重要责任,不仅包括基本生存的知识技能,而且还有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不仅促使儿童健康成长,而且使社会文化、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2.2.2人格的形成

    人格是构成特殊个体鲜明特征的思想、情感与自我观念的特殊模式。“自我”是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艾里克·艾里克逊认为人格发展8个阶段中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一种认同危机产生,对此处理得好会产生稳定的认同,形成完整的人格。这里显然把人格作为一个整体,但实际人格形成受家庭和社会两个最重要方面的影响,使人的社会化过程复杂和多元,从而使人的性格多层次、多角度。

2.2.3形成良好社会角度

    社会化的内容使教育社会成员按其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不仅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且承担社会角色,形成健康的互动。

2.2.4教导社会行为规范

    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社会规范,用社会规范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保持社会良好的运行,因此社会化过程也包括对社会规范的遵守,如风俗、习惯、法律等。

2.3竞技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

    体育的魅力在于它的竞技性。所以体育最早起始于劳动中,形成于文化的交流中。竞技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体育就带有祭礼性质,但已具有民族节日竟技性质。由宗教习俗的催发、文化交流的需要和城邦力量的显示,形成古奥运会。这样竟技体育对社会的第一个重要贡献是促进人的社会化,对儿童来说不仅使他们学习到互相尊重养成良好的社会态度、完善人格和道德问题的判断力,促进他们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内化竟争的意义。

    总的来说,竟技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人竟技体育的社会化阶段。指青少年通过各种社会影响,认识竞技体育,产生兴趣,加人其中。

    第二阶段:通过竞技体育的社会化,指青少年通过参加竞技体育,在身、心、群诸方面发展起来为日后进人社会打下基础。

2.3.1通过身体教育和运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功能

    在婴幼儿教育期间,家人用练习坐、爬、站、跑等基本身体活动;在少年时期,各种游戏扩展孩子跑、跳等各种能力;青年时期,不仅发展了身体素质,培养运动技能,对健康形成良好的态度。因此:“良好的健康和充沛旺盛的精力是朝气蓬勃感知世界,焕发乐观精神产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意志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源泉。”这些早期有益的训练,为他们健康的人格,适应社会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2.3.2竞技体育对儿童社会规范形式的影响

    竟技体育运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强烈的自身参与,激烈的对抗和频繁的人际交流,是它的鲜明特征。虽然竟技体育活动的规范具有强制性。但毕竟通过游戏、娱乐和运动体现出来是大家乐于接受的,又不会给人造成精神压力,由于规范培养使少年儿童进入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化过程。因而各种体育竟赛活动可以视为对社会法规和伦理道德学习的模拟过程。

    而且儿童对体育竟赛中竞技有一个较长的接受过程,早期(幼儿期)在集体游戏中各自做一些独立玩耍而已,不注重其他。中期(5岁左右),对竟赛中活动游戏规则视为神圣不可侵犯,拒绝变更游戏规则。后期(10岁左右)开始了解规则真正意义。开始重视相互尊重和合作的价值,使游戏和比赛更为公平。开始协商游戏变更规则,一旦竞赛开始,绝对遵守规则,因为这是他们协商、自治的结果。

2. 4竞技体育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特别人际关系的影响

    通过竞技体育活动,使儿童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特别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表现之一,也是一个人成材的需要。因此竟技体育活动的良好协作关系有利于培养以后工作中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伙伴关系。

2.4.1竟技体育活动对人际关系的心理影响

    竞技体育活动,增加了人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缩短了距离。中国的乒乓球外交不仅打开封闭20年的中美外交上的隔阂,也开通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体育也是人生友谊使者,不仅增进人的相互了解,而且改变人的个性,形成完善的人格。它是青少年儿童的重要社交场所之一,对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独立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竞技体育活动不仅改变、调整人的良好心态,同时也可以缩短人际交往距离,为现代人的社会化提供良好的渠道。

2.4.2竞技体育活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合作被认为是当代社会最有价值的社会化行为之一。因为现代社会要获得成功必须相互协作,同时由于社会文明发展,而隔阂的产生,使合作遇到最大障碍,因此合作能力既是参加竞技体育活动的必备条件,也是通过体育活动需要发展的社会型能力。如足球的强大吸引力,在于其成员良好的合作精神的发挥。所以经常性参加各种竟技体育活动,既加强了个体的合作意识,又有利于个体团队精神培养。

2.4.3竞技体育易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

    竟争观念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重要价值观念,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既是体育运动的特征之一,又是体育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口号“更高、更快、更强”就是竞争的体现。而竞争的过程是他们身体素质、各方面知识、能力的自我展示。而这种竟争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育道德基础之上。在竞技体育比赛中,不讲门第、不排尊卑;最讲法制、不循人情;最讲现实、不论资历,以“公平”为原则,是人的社会化形成的良好途径。

2. 5竞技体育对社会角色的影响

    每一种社会角色,都代表着有关的行为期望和规范,对某种角色的承担,都要外显这个角色的特征。因为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必须担当适当的社会角色,而竞技体育活动,为学习社会角色提供有利条件。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如足球比赛,每个队员分别承担前锋、后卫、守门员等各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定权利和义务。每个角色有获胜的权利,也有遵守体育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的义务。

    获得角色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体育活动中,通过承担各种角色的经验,不仅提高和增强体质,而且有利于促进个性的发展。有时在比赛中,有意让某人担当超出其本人能力的角色,不仅提高本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而且促进个性发展。社会角色是完成社会活动必要的社会构成。通过体育角色的学习,对人的社会化意识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也使儿童体验到通过个人努力不仅可以成功扮演角色,从而体验到人的主观努力是改变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3、竞技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作用

3.1竞技体育是造就全面、协调、完善的人格的盆要方式

    以身体健康为目的,是当代世界体育的一大特点。在当代社会化过程中,体育是克服现代文明病侵扰,恢复人类运动能力的重要手段。人类进人文明社会后,因文化而获得的高雅,以及经常出现的因文化而导致的畸形,使人类脱离自然。在人们与自然疏远的过程中,受损失最大的是人体运动。其结果造成人的片面和非协调发展。而竞技体育能使人身体和精神全部参与运动,充分体验到人体运动的乐趣,为造就完善的人格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途径。

3.2竟技体育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人的社会化,必须具备良好社会环境。而竞技体育对维持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竞技体育是集聚社会力量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社会语言,容易为不同阶级、阶层,不同职业和信仰的人们普遍接受,为不同的人提供发挥精力的业余活动场所,减少和避免人们把精力用于危害社会,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3.3竞技体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作用

    各民族的文化、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中,竞技体育总是和国家民族的礼仪庆典活动同时出现。升国旗、奏国歌,还是点圣火、发誓言、敲钟、放鸽群、撒鲜花、授勋章,虽然表面形式相同,但文化内涵千差万别。大型竞技体育活动还要进行团体操、音乐舞蹈表演,这一点与古代竞技体育与宗教祭祀活动十分相近,有渊源关系,如奥运会开幕式,融人主办国的文化,在社会化进程中,使人产生认同感和‘.自我”感,这一点是其他社会活动无法比拟的。

3.4竟技体育活动所传递的社会道德观念对人的社会影响

    体育道德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道德又是一种对青少年影响至深的职业道德。竞技体育所宣扬的奥林匹克精神、体育道德都具有很高的社会理想价值,而竟技体育推崇的公正、竞争、协作、团结、诚实等道德观念正是人的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对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所有成员都具有重要影响。可见,竞技体育活动所传递的社会道德观念对人的社会化起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这些潜在的价值在深层结构方面影响着社会心理和民族精神。

3.5竟技体育对人的现代化的影响

    社会的现代化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现代化,在社会化过程中,现代化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对现代人要求的社会性格与竞技体育所提倡的观念是一致的,因此,用竞技体育来培养社会成员或未来社会成员的现代意识和心理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活动往往容易影响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结论

    (1)竞技体育能促使人们达到对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许多人并不是自觉地以个体的社会化为目的而去从事竞技体育运动,但却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或加速了自己的社会化进程。

    (2)社会化是人的一种本质的需要,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人格全面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

    (3)竞技体育对社会的第一个重要贡献是促进人的社会化。

    (4)通过竞技体育的社会化,青少年从身体、心理、群体等方面发展起来,为进人社会打下基础。

    (5)竞技体育对竞争、合作、人际关系产生作用影响人的社会化。

竞技体育的意义和价值范文第5篇

关键词:探微 生命 意蕴

1引言

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其重要的支撑之一就是永不消失的人文精神。“人文”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精神的核心是爱,具体体现是和谐精神、负责精神和合作精神,要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和人与自己的关系,以求得共同的发展。但是,奥运会对于人来说却进入了“有增长无发展”阶段,人性的真正丰富的内容被消融于物性的纯粹释放里。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口号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宝贵的

奥运会面对的是人的世界,理应从关注人的生命出发,执着追求生命的意义,确立新的体育观念,不断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1 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凸现“人”的发展,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

当社会在一个世纪中经历了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从区域文化到全球文化,从离散时空到同步时空文化的巨变,我们没有理由不说这是一个充满着大变革的世纪。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正是在认识和征服世界的进程中,进一步凸现“人”的发展,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现代奥运会理论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以社会的经济发展指标为支点,摒弃了就奥运会论奥运会的传统圜道思维模式,但却步入了另一个固定思维模式,以“物的逻辑”去看人、看金牌,用先进地科学技术武装运动员,结合人的诸多物性结构,寻找某种对运动成绩起决定作用的特征。在这些研究中,人基本上是作为对象和客体而存在,远离人自身和自身生存的关注。当我们津津乐道于从人的功能和属性方面去论及奥运会或者体育的功能、作用、本质和价值时,却未能抓住人的以一贯之的根本规定性。当我们习惯于现代体育活动是决定现代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时,却忽略了引发人进行体育活动的是由人自身引发并外化着人的本质力量的体育活动决定的。而这个“内在于人并能够为人所意识、所体验的‘人自身’——‘人的本质力量’就是人的自觉自为的生命。”正是这种自觉自为的生命,人才能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体育活动变成自己的意识和意志的对象。奥运会作为展现人的这种“生命活动”的超级大舞台,必然要以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作为起点。北京2008年奥运会正是以此为据,通过凸现“人”的发展,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以实现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2.2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最宝贵的就是“自然的”生命

据史料分析,原始体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是对自然生命力的旺盛与持久的一种追求。从生命哲学角度看,体育是一种积极性的生理释放,而不是生理功能的累积。那种单纯开发运动员的生物机能,忽视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塑造出的只能是“体育巨人”。体育要培养人,就必然从人最基本的以肉体组织为基础出发,以现实生活中的没有受到科学、生物技术干预的人为研究起点。但是在体育实践中,特别是竞技体育中,是只见“人”而忽视“生命”,只重视金牌,而忽视人本身的直观体验。也就是说,把人作为一个抽象的、静止的人来对待,通过对人自身的了解,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人体生命自身自然的结构加以干预,以实现促进其功能的优化、提高。忽视了对个体生命的了解、关注、关怀与呵护。需要的不断满足和再现与能力的不断运用和更新,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的实际存在过程。但是,我们不能丢掉我们的基础——自然的生命。

奥运会作为人类的一种直观感性活动,其丰富的、赋予变化的内涵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体验生命的方式,不断变化的运动体验使生命主体和对象融合为一体。这种体验与融合都是在人在拥有“和谐”生命的前提下实现的。人的运动水平的提高反映人的生命的提升,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不断谋求生存的结果,而且是其生存的基本前提和主要内容。因此,从生命哲学角度,奥运会应珍视人生命存在的需要,遵循生命的特质,在正确处理好人的生命与奥运会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从“为了金牌、世界冠军”到“为了人、人的生命”的轴心转换以求得人的发展,没有发展,就谈不上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真正生存。发展,就其内涵来讲,是一种事实和价值的混合体,是一种包含着事实基础的价值判断。它必然涉及到“主体”,本质上是人的多种价值要求的集合。但是,这个集合中,不应该包括:文明疾病的蔓延,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竞技运动的商业化、职业化带来的滥服兴奋剂、灰色裁判、体育暴力、体育异化、锦标主义等的心态危机和社会危机。而这样的心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在现代体育中反应得越来越明显。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体育的健康成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运动最大的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也无法摆脱同样的侵扰和影响。为了摆脱这种危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出重视人文关怀,重新审视和拓展奥运会理念,提出了人文奥运构想。这是北京奥运会对人之最宝贵的“自然的”生命的呵护,是中国对世界各族人民的一种承诺——回归对人的自然生命力的旺盛与持久的追求。

2.3 2008北京人文奥运的承诺是对人的生命生存的诠释

一个国家对竞技体育的认识,在某种程度来讲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教育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我们从人的生命生存角度看奥运会,自然要面对奥运会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即人的发展与奥运会发展的矛盾。这种矛盾实质上就是个人价值与“金牌”价值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然而,现代竞技体育在科学世界中遗忘了人的生命存在意义,人们在以“科学”的名义实施竞技训练,只为参加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走到了今天,存在着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中国的竞技体育过于强调“生物的人”,随之而来的金钱、地位、荣誉成为影响竞技体育的灰色内容。生命是人的活动起点和归宿。人的生命存在表现为个人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而不是因不当地体育行为导致的生命质量的下降甚至“兴奋剂”导致的英年早逝。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我们提出了人文奥运,建立“以人为本”的竞技体育观念,转变那种单纯的生物学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日,生理、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念,取代生物体育观念已为人们熟悉和普遍接受。北京人文奥运的思想观念,有助于塑造新的中华竞技运动精神,并在社会形成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尊重人性的风气。奥林匹克运动只有更新观念,注重“人文”,注重人的发展,才能促进其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不注重人的完整性(生理、心理、社会),最终只会将其支离破碎,导致其异化凸现。如果奥运会的发展进入非价值的平面化轨道,只求精确、真实,而忽略价值、意义,人们终将变的日益难以承受。这是轻视完整人的价值、忽视人的生命存在的体育,不是北京奥运会所承诺的人文奥运会。

2.4人的生命追求一种在“关系的形成”中体现自我的价值目标和价值理想

马克思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那么,在现今社会里,规模日益庞大的奥运会作为一种中介,能推动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并使这种追求不断提高,它的存在必定有其对人的价值本质。哲学是人的最高的自我意识,它为人的自我认识提供了一种符合人的本性的思维方式,即一种反思性的方式,彰显“人的生命是极其丰富与充满矛盾的,理想与现实,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理性与感性等都是人们生命的重要环节”。哲学对人的生命本性的辩证觉解,要求与之相应的奥运理念的出现。从这个角度看待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有一种新的感受。人能在体育活动中,在“自由自觉”的创造性体育活动中形成他的真正属于自身的价值活动,使自己真正“成其为体育人”。正如我国运动员刘翔在世界田径男子110米栏中傲视群雄、小巨人姚明在美国NBA中的作用等,追求永恒超越和不竭创造是人的生命的永恒动力。同样在奥运会比赛中,运动员将其生命意志对象化到奥运会比赛的创造之中,使奥运会作为主体在总体上扬弃并不断超越“旧自我”。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一方面在于传承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将中国偏重于人体的养生体系融于注重高水平竞技运动能力的培养、追求肌肉强化的奥林匹克运动中;用具有儒家色彩的公正、诚实、仁爱、友善等观念净化当今世界体育竞赛中出现的兴奋剂浊流和球场暴力的阴影;另一方面是从人作为自然人为起点,激发各国运动员的创造活力,去实现人的生命意义的最高体验,不断地创造新的记录、创造新的运动方式和创造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的新物品是世界各国运动员自我实现的最高表现形式,“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恣意的绽放。”北京2008人文奥运作为人类在文明时代的伟大事业,把世界各国、各民族联系在一起,使其融于一种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作为人的活动,理所当然应注意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这样的关系才是永恒与持久的存在关系;才称得上是一种呵护人性的和谐关系;才可能是世界各族人民自我的价值目标与价值理想的真正实现。

3结论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实践为本。马克思确立了“人是实践的存在物”这一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命题。马克思说:“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而人的思维方式虽可胪列多端,但大致不出两种:一种是站在事物之外去观察分析,这是逻辑的、思辨的方式;一种是置身事物之中去自然感应,这是非逻辑的、体验的方式。正如当郑板桥谓“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结合中国的实际,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是传承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物我一体。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而且是一种心理活动方式,它代表北京以一种无私无虑地思维方式来感知奥运会,而且还要让全世界人民感受到“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

参考文献:

[1]耿艳,雷厉.从大型赛事中的人文关怀看人文奥运的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

[2]光.人的哲学与生命哲学[J].江海学刊,1999,(4):87.

[3]李湘浓,付凯.试论人文体育与2008年“人文奥运”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28(8).

[4]贺来.从总体上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对哲学合法性的理论辩护[J].学习与探索,19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