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建构主义;多媒体英语教学;传统教学方法;融合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是英语教学中不能回避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应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出发,分析研究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及其在实际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正确对待传统教学方法;探讨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相融合的教学效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个人自己决定的。反映在学习理论上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2)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个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一是对原有经验的改组与重组;(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相比,建构主义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而构建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角色,不应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是学生意义建构的辅导者和合作者,以及努力为学生搭建新旧知识桥梁的建设者。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缺点。其优势有以下几点:(1)能够尽可能的创设语言情景,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让学生如临其境的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视听的结合中得到极大提高,从而实现了建构主义所提倡的建构学习情境的目的;(2)能够根据学生认知理解的发展
规律及时地调控教学进度,学生可根据个人原有经验与知识体系选择性的建构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3)多媒体教学系统最大限度的提供各种交互功能,实现了语言的交互性学习;(4)多媒体教学由于呈现信息的多种形式和多维度,使得课堂生动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多媒体教学对于我国目前所提倡的提高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也要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只起辅助作用,多媒体的教学不能代替课堂教学,也不能代替教师。其局限性与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缺少情感上的交流。由于情感交流的缺乏,学生便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机械式的反应,使得英语学习变成一潭无生命的死水。(2)有些英语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电子板书”来替代传统的“黑板板书”。而这实际上却是另外一种新的“填鸭”方式的教学(3)多媒体教学手段因为是一种固化的程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临场发挥,使得教师也越来越程序化的教学与讲演;(4)多媒体教学中易出现一味强调教学信息量的现象。如果教师在单位时间里讲解节奏过快或演示信息量过大,学生将被置于被动学习状态,思维处于高度紧张或极度疲惫状态,容易导致学生厌学。(5)由于多媒体文本的储存功能,使得许多英语教师不再就着当前的学生来进行备课,而是沿用以前使用过的相同课件。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教和学相脱离,并且容易让教师养成懒惰投机的习惯。
正确对待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经过历史实践的磨炼与总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为英语教师不能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一味的否定传统教学方法。克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不足,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法的精华部分,使两种教学方法互为补充,扬长避短,达到英语教学效果的最大效用。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单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与他人的交互行为,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传统教学法中的讨论法就与此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不谋而合。讨论法正是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讨论,相互沟通,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法。在这个交互学习过程中,学生交流知识和经验,丰富个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达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加深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达到知识与情感的最佳融合。所以对待传统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恰当地运用,不能一味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否定传统教学法的积极的一面。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融合的英语教学实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在一定的情景下根据自己原有经验和知识来建构知识的,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尽可能的在实际教学中创设类似真实的语境,通过语境的创设唤起学生原来的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努力搭建认知桥梁。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同时注意交替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就能为学生提供最恰当最真实的语言信息输入。这里结合实例探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情况下英语教学的效用问题。
问题教学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的,教师作为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创设多媒体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如在学习《traffic rules in England》一文中,教师可以出示一张英国繁忙的一个街头景象的幻灯片,出示问题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traffic rules and our country's?在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后,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归纳答案:在英国,交通规则是靠左走,而在中国却是靠右走。通过在多媒体下的问题教学能够迅速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搭建进行中西社会文化比较的桥梁,进而加深和纠正部分学生对交通规则在世界各地一成不变的知识的建构和重组。同时由于对直观图片的感知和亲身参与的讨论,学生能够非常容易的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角色扮演法此种方法体现了建构主义所提倡的社会交互性。学习者在互动中完成知识的重组或建构。此种方法也是时下许多英语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应用频率最高的方法。这里以《go shopping》为例,分析在多媒体教学手段下
角色扮演法的运用。如教师可展现一系列商店照片,如food stores,clothing stores,book stores,supermarket等等,然后在不同的照片背景下,邀请不同组学生分角色扮演购物者和销售者,依据学生能力尽可能的要求学生用英语表达。当表演完成后再放映几段在这些不同商店购物的英文影片,要学生认真听,并比较在之前的角色拌演时所用语言与实际影片中语言的差异。放映过后,教师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去这些不同的商店买东西,售货员和购物者的某些语言是否有重复,是否某些句型结构可以通用。然后总结出几个通用句型:如售货员可说Can I help you?May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Welcome to our shop.Please take your time.等等,而购物者则可说I want to buy……;I would Like to buy……;May I try on……?等等。通过这样的归纳总结,让学生对购物知识结构发生重组和改造。之后教师可再次邀请学生上台来表演所总结的句型,让学生真正掌握在真实语境下购物语言的运用。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统筹全局,在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时不能顾此失彼。而是要在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下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扬长避短,物尽其用,努力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李悦基于建构主义的多媒体英语教学效用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7)
[2]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m](第三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
[3]谢徐萍 师生心理的充分融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的再思考[j]教育探索2008(10)
[4]桑晓丽 运用建构主义指导英语课堂教学[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0(2)
[5]卢君 运用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高职英语教学[j]辽宁高职学报2007,9(8)
分别从优化课程设计、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
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关键词:力学教学;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4006403
目前高校力学课程教学中,主要还是以“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为主。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只是简单地将知识呈现给学生,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互动较少。这样一来,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建构主义学习观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利用一切条件,结合力学课程教学实验和学生生活场景创设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围绕认知目标去主动思考、分析、推理和判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探索建构主义学习观在高校教学,特别是高校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建构主义学习观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如:孙红旗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结合理论力学教学特点、方法及内容,提出了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1]。屈本宁、红对基于建构主义和创造思维理论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教学模式的内容和方法[2]。陈铁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3]。马晓宁的新课程基本理念与建构主义教学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他在全面阐述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物理教学[4]。武晓雯在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了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5]。李秦结合本科教学实践经验,针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特点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该课程的实践应用进行了讨论[6]。王晓燕、黄焱探
讨了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旨在更加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7]。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建构主义学习观在一些领域,包括力学课程教学领域已有应用,但是这种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有必要开展建构主义在力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鉴于目前对建构主义的一些误解,有必要理清建构主义与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的关系,探讨建构主义给教育教学理论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8]。由于建构主义与传统教学观念的区别涉及到教育理论的各个层面[9],需要在对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作简要归纳的基础上,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性,指出其适应性条件,并对该理论在中国本土化问题进行探讨[10]。总之,只有正确认识建构主义,才有可能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应用建构主义学习观之前,必须对建构主义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方法与高校力学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满堂灌”方法存在很大差别,建构主义在应用过程中,要解决如何改变教学理念和解决配套设施问题。首先,需要通过对比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探索建立一种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11]。其次,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环境应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平台,要具备网络化的学习场所、文本化的教材、学习共同体式的班集体等要素[12],因此需要将多媒体技术与建构主义等现代教学理论进行有效整合 [13]。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应用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树立建构主义的理念,只有教师接受并树立起建构主义的观点,才能真正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建构主义。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综合化改革
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工作,首先应该调研目前力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听课、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调研,然后对目前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再结合建构主义的基本原理,整合课程体系,构建适合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的配套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结合力学课程教学实验、参观实习和学生生活场景创设教学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将不同的知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进行整合,使它们互相支撑、互相配合,以期在原有力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引入建构主义思想,实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题习题综合化改革。
(二)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与更新
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与更新是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要跟踪专业前沿理论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对适合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予以吸收,丰富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时代特征,使基础理论、方法、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在新内容的引入方面,应
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创设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通过让学习者在该意境中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学习与该问题相关的科学知识,掌握
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准备一些问题,并通过合适的手段,向学生呈现这些问题。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些问题一般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力学课程教学中的摩擦部分,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如制动、摩擦生热等,要求学生对此作出解释。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总结分析,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的说明,包括其中的过程、规律和机制等。
(三)改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把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转变为以创造性思维训练为主的方式,重视授课方法的科学性,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改变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可尝试采用交互式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学习是通过教学者和学习者的讨论、对话进行的,教学的组织者应该通过各种手段,让学习者参与到讨论中来。因此,互动式对话和交流具有关键作用。例如:在力偶理论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砂轮、方向盘等生活中常见的受力偶作用的实物,要求学生对其受力特点进行分析,引导其对比平移运动,提炼力偶的概念,最后由教师总结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在交互式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要有目的地逐步提高要求,直到学生能独立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力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建构主义理论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因此,应改善实践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可采取小组学习的方法,即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开展学习,互相讨论,共同协作,以达到某种学习目的。为了保证学习效果,这种学习小组成员要少,以便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这种合作学习模式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应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结语
本文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力学课程教学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要对建构主义学习观有充分的认识;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有利于建构主义学习观实践应用的环境。同时还
分别从优化课程设计、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
就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讨论。参考文献:
[1] 孙红旗.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3):188-191.
[2] 本宁,红.基于建构主义和创造思维理论的工程力学教学模式[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7(1):43-47.
[3] 陈铁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职力学与结构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89-91.
[4] 马晓宁.建构主义教学观与物理教学原则[J].考试周刊,2010(29):157-158.
[5] 武晓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统计学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3(23):157-158.
[6] 李秦.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高等数学教学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3(5):69-72.
[7] 王晓燕,黄焱.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对物理教学的指导[J].科技信息,2008(27):540-541.
[8] 莫永华,仇雪梅,张际平.建构主义的澄清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0(1):33-36.
[9] 马万华.建构主义教学观对大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1999(5):58-61.
[10] 刘万伦.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及其在我国的本土化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7):7-11.
[11]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初中数学教学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09-0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新时代教育的主要思想内容,其认知发现的深度非常适合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内因和外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起到激发的作用,挖掘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潜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学习的含义出发,不断探索学习的方法,并能从实现理想层面开始,逐步建构学习环境,因此,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思想,使初中生可以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获取到知识。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还依然存在很多困难,教学效率和成效的提高也需要众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初中数学教学进步的速度。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1.1树立学生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传教、授业,教师通过教的形式加深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印象,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这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加强了对学生个人能力开发的水平。只有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独立思考数学难题[1]。例如:在讨论数学难题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指导解答方法的学生会参与到讨论中,大多数学生处于讨论之外,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会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
1.2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会加强对初中生的培养,使其明确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进而自己主动探索出学习的方法,知其然,只能学习到表面的数学知识,知其果,才能了解到知识内涵[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赋予了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新的情感,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力的开发,使学生逐渐增加了学习的自信,进一步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对知识发生过程的研究,既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又可以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放大教学效果。
2 基于建构主义初中数学教学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及评价
2.1案例分析
结合现代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笔者在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实际的数学教学模型案例。案例的题目是求固定点到一条直线上各点距离的和,这个教学研究案例的难点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可以应用在解决问题中[3]。通过此教学案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教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学会用找差异的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此次案例学习中利用启发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了学习的理论知识,建立数轴,形成了学习环境,在学生接受能力的范围内,确立了数学建模情境,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之间的配合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明确模型建立方法的同时也要探索出模型求解的过程,教师只负责引导,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而不是提供问题解决的思路,这个案例的研究,充分说明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数学教学的重点,开展全面的教学活动。
2.2案例评价
在以上案例分析中,体现出的建构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情感态度价值、研究方法、研究目标,非常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释放能力的空间,加强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使学生可以适应学生内容和过程,所以建构主义学生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现代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对传统的教学观,认为知识不能仅仅依靠单向传递的形式灌输给学生,应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该案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引导使学生与知识联系起来,在建模中,学生也可以充分分析建模中的各个因素。同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时,也体现出了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学生在交流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自身能力的缺失和匮乏,可以激发初中生学习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教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了多元化的学习方法,案例分析只是个别学习状况,初中教师要想最大程度的提高数学教学水平,还应该开发出更多的资源,扩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的范围。
3 结语
在上文分析的过程中,笔者结合了具体的案例,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研究,基于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内容,笔者更加体会到了现代先进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独立性和情感价值观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指导思想,所以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建构理论内容,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体现出新课改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美秀,胡丽丽,徐志坚,等.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
(一)体验式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二)体验式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源于心理学的一种学习理论,倡导学生的知识学习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发端于18世纪哲学家维柯的哲学思想。维柯将人们的创造性活动看成是人们认识活动和理解活动的基础。康德的先验认识论也是建构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康德调和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他认为,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以先天的理智范畴来综合杂多的感性材料而得到的一种思维判断,人是能动的认知主体。现代建构主义先驱皮亚杰提出的发展认识论,也成为建构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他指出人类认识来源于人类自身的活动,是以主体已有经验为基础。由此可见,建构主义关注以固有经验和认知为基础建构知识,认为学生已有的感性认知(隐性知识)及概念掌握(显性知识)都可以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或知识,以促使其理解新知识。
二、行政管理专业电子政务课程特点
一是以政府为主线。电子政务是在世界范围内政府改革的背景下出现的,借以再造政府工作流程,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因此,电子政务课程的主要内容在于介绍电子政务是什么,为什么施行电子政务,如何实施以及实施的效果,是围绕政府而展开。二是以信息技术发展为背景。欧美国家的电子政务勃兴,以及亚洲国家电子政务的后来居上,都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避免过于侧重对政府改革的论述,行政管理专业的电子政务课程内容应该交代清楚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地位和基本应用模块。三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电子政务课程涉及“政务”“电子”两大部分,应用性较强,故而,行政管理专业的电子政务课程不仅要对电子政务基本原理进行详细介绍,还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实践,或者引导学生将原有的电子政务体验与理论知识相连结。
三、基于网络的行政管理专业电子政务课程体验式教学方法
如前所述,建构主义提倡感性经验与理性思维的结合。基于网络的行政管理专业电子政务课程体验式教学方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电子政务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学生当场或课后利用随身的手机、PAD等通讯设备登录政府网站或学校网站,亲身感受或模拟感受政府内部办公系统、协同政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经验感受相结合,阐述个人观点,再由教师加以点评的互动教学方法。一是以网络为教学技术支撑。电子政务课程教学不是笼统空洞地讲授政府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而是需要借助政府网站以及网络实训软件,让学生对政府公共事务的处理有更直观清晰的认知。可以说,网络是电子政务课程体验式教学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二是重视学生的体验。体验式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现实情境或模拟情境中的体验。通过网站或电子政务软件,学生可以以政府公务人员、政府部门服务对象等不同身份,直接体验政府内部办公流程、服务公众流程及公众申请流程。三是师生互动较强。体验式教学方法还强调活跃课堂气氛和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体验、思考、探究,还要对学生体验后的观点进行深入的点评。借由师生交流、质疑中的思想碰撞和观点启发,双方都得以建构新知识。
四、基于网络的电子政务课程体验式教学方法实施的障碍及其突破
(一)基于网络的电子政务课程体验式教学方法实施的障碍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仍存在着阻碍行政管理专业电子政务课程体验式教学方法实施的因素。
1.教师教学观念滞后体验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革新教学观念。鉴于电子政务在多数高校并未被视为行政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且大部分授课教师并没有电子政务的专业背景,或是懂信息技术却不了解政府管理,或虽熟悉政府管理却不清楚信息技术,因此教师缺乏创新教学观念的动力,仍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甚至照本宣科,以知识灌输为主。
2.学生学习主动性匮乏行政管理专业中电子政务的非核心课程性质,降低了学生的重视程度。此外,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容易受到高校学生的心理抵制,仅有幻灯片的单一的教学辅助手段也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在体验式教学方法中主体地位的确立。
3.网络软件支持乏力电子政务课程中的体验要通过实际情境或模拟情境而得。因此需要有电子政务的实训软件帮助学生模拟政府公务人员角色。但是很多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高校并未建立行政管理实验室,更遑论电子政务模拟软件。
(二)基于网络的电子政务课程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实施路径
1.转变教师观念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不能仅仅是对知识进行展示,也不能自认为是知识权威,应该树立教学相长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以自身经历或体验来解读知识,倾听学生对政府网站、政府行为的看法,适时引导、解惑,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知识发掘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程学习伊始,就要使学生清楚电子政务在信息化社会里、电子政务课程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重要性,以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课堂教学中,可设定时间,允许学生使用电子设备进行知识查询,鼓励学生、师生之间的探讨交流,以打破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能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理论作了很好的回答。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同化(assimilation)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由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平衡(equilibration)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会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2.“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过程广泛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主要是设计训练和实验类课程。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所需要的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该教学方法的特点。
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学习环境。当学生处于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环境时,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并维持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的学习、方案的制定等活动都是由问题引发的。即通过探索问题,揭示出问题的复杂性,使学生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议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更接近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问题为先导,使学生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并具有建构性的意义。
3.“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即和自身争辩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然后再相互协商(即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4.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学生发现问题开始,而问题又经常被构想成故事情景,用于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情况。但不同于课堂上的问题解答,也不是(或者不完全是)以设问来组织解答、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按照这种观念,学习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学习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5.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在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因为优先掌握知识而成为课堂的核心,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往往是教师的“教”,关注教师教授的内容和宣讲的方式。而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是课堂的操纵者、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推进者和辅导者。教师由知识的输出者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由独立的劳动者逐渐转变为合作者。师生之间更多地体现为合作与交流的关系。
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但是必须明确:这里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因此对于传统教学设计中有关“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这一部分,将有全新的处理方式。例如在传统教学设计中,对媒体的呈现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年龄特征作精心的设计。现在由于把媒体的选择、使用与控制的权力交给了学生,这种设计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反之,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则成为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
课程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承知识,更肩负着创新知识的使命,因此,在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建构主义理论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教学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克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