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范文第1篇

关键词: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学科竞赛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1.107

1分析目前高校第二课堂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国内第二课堂呈现出这样的状态:活动繁多、内容重复、质量不高;导向作用不明显,无明确的活动目的;活动安排和形式需要改进,在学生当中的普及范围有待扩大。

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有以下几点原因致使第二课堂发展受阻:

第一,学校各部门的重视不够,缺乏支持力度。高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对第二课堂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部门之间对第二课堂的重视和配合不够,第二课堂的引导、策划、组织等主要依托学校团委、学工处和二级学院学工部门,其他部门往往缺乏支持和配合的意识,导致对第二课堂场地、资金、设备等的有效投入不足,给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造成诸多障碍。

第二,多数偏重文体娱乐型,结合专业的理论研究、科技创新的活动相对欠缺,体现不出专业特色。尽管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较高,但从整体上来讲,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面还比较小,活动对于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特别是专业素养缺乏针对性,效果不佳。

第三,第二课堂缺乏相关老师的有效指导。缺乏相应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指导教师缺乏投入热情和积极性,不能很好地指导活动开展。此外,有些协会因缺乏教师的专业指导,导致学生自发组织的一部分活动形式虽然很新颖,但是挖掘不到一定的深度,拓展不到一定的广度,领悟不到一定的内涵,实效性差或因得不到支持而无法组织。

第四,社团建设力度不够。大学生社团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阵地和载体,社团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效果,高校社团虽然很多,但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社团的建设受经费、场地和指导老师等方面的制约,部分社团甚至处于半瘫痪状态。

2分析如何积极引导第二课堂的建设和发展

建设和发展第二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第二课堂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灵活的高校管理机构。高校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起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对第二课堂进行有效的规范管理。

第二,建立第二课堂教学管理体系,将第二课堂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地设计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实现第一、第二课堂的联动和协调。让第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提升自我能力、自我素养的又一平台。

第三,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更好把握第二课堂建设和发展的有关规律,需要构建起一套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其中包括社团活动评价,指导教师工作评价,学生能力提升评价等方面。

第四,建立学生实践考评与质量监控。第二课堂活动指导老师应认真组织好学生成绩的考评工作,客观、公正地评定成绩。

第五,扩大学生参与的覆盖面。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扩大所涉及的范围,使更多的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

3经管类学生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构建

3.1学科竞赛促进二课发展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时代的到来,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各高校工作的中心和生命线。因此,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也成为高校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教育部倡导的学科竞赛,正是以促进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考察学生某个学科基本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如何建立和开展系列化的学科竞赛活动,并形成科学、规范和系统化的竞赛体系及管理机制,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学科竞赛活动,为学生创新活动搭建平台,以学科竞赛为依托,促进教学改革,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教学和学生培养质量,值得各高校去探索和研究。

在“二课”背景下,针对经管类学生,通过构建学科竞赛管理体系来促进第二课堂的发展。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主要通过组建“学科班”,打造学科竞赛精英;“以赛促赛”,推动校园竞赛常态化;用机制推动竞赛,用竞赛带动创新;把竞赛融入教改,靠质量铸造品牌来实现。

3.2设立第二课堂建设的组织机构,构建全方位的第二课堂体系

以经管类学科本科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为契机,推动教学与学工协同发展,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联动。专门成立第二课堂建设组织机构,负责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以及相应的工作计划,组建社团和兴趣小组,选配优秀导师以及遴选有关赛事等等,从制度和机制层面有效保障和推动第二课堂的大力开展。

构建全方位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第二课堂活动课程涵盖的内容广泛、涉及的学科门类繁多。高校应当紧扣经管类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特色,分门别类有重点、有层次地科学构建第二课堂活动体系。主要将活动分为综合类和专业类两大类,综合类活动课程如“社会实践协会”、“PPT协会”和“演讲与口才兴趣小组”等;专业类活动课程如“创业创新兴趣小组”、“经济热点分析兴趣小组”、“模拟招聘兴趣小组”、“商务策划兴趣小组”、“商务谈判兴趣小组”、“ERP沙盘模拟兴趣小组”、“财务实务兴趣小组”、“证券投资兴趣小组”等。

3.3丰富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

不断拓展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提升第二课堂的吸引力,增强活动效果。内容可以涉及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包括文娱体育、课外科技、学科竞赛、社团沙龙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等各学科领域,场地可以室内外和校内外相结合,形式可以采取专家讲座、主题演讲、知识竞答、团队比拼、专题沙龙等等,丰富多彩,不拘一格。

划拨专项经费支持硬件投入和成果孵化。设立专项经费为实施第二课堂创建好的硬件条件,搭建多层次、多环节的第二课堂活动平台,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供资金和设施保证。

3.4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积极主动地构建一套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涵盖社团活动评价,指导教师工作评价,学生能力提升评价等方面。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完善方案,不断促进第二课堂建设与发展,把第二课堂建设成为真正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受益的重要教育环节。

3.5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起由学校创新创业中心、二级学院和项目负责人的分级管理体系。二是加强指导教师的挑选和数据库建设。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并将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保证。三是完善参赛选手培训。除了平时教学夯实理论知识基础外,在各项比赛前还应对选手进行有针对性的集训。

3.6加强激励机制建设,设立专项奖励项目

参赛学生除给与物质奖励外,还可按参赛级别高低给与相应学分、综合素质得分,优先推荐评选各类奖学金、优秀大学生等,并优先推荐就业或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比赛结束后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成果展示会等,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参与其中,扩大覆盖面,让激励效果更加持久。

第二课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第二课堂的完善可以让大学生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并且能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潜能。针对经管类的学生,构建学科竞赛体系,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学以致用,开拓创新的效果。经管类的大部分专业都比较强调实践,所以通过构建学科竞赛体系,可以在第二课堂的背景下,为经管学子提供一个平台去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全方位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孙景芳.依托学科竞赛,拓展第二课堂,促进学风建设[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8,(3):16.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第二课堂活动;易班;延伸

高校肩负着培育人的使命,校园文化建设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是高校文化育人的主要阵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在当今社会思想和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的环境下,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贴近青年学生的现实需求,引导青年学生的热情参与,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是高校发挥好育人功能,开展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由于新老校区的分离、活动设备的欠缺和投入不足、活动场地大小的限制等原因,参与学生的人数和规模都有局限性,活动的关注和影响力还不够高,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还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如何更好的改进和推动第二课堂在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功能的作用,是我们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一、调研与分析

易班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校园活动的开展变得更加新颖多样,本文以西华大学易班为例,将传统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和利用易班网络社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一)活动参与主体

以往的校园活动大都是以学生会、班委团支部、社团组织开展,大都采用组织通知动员的形式,通过学校团委、学院团委和班级团支部安排参加,参与的人也大部分是学生干部和活动积极分子,大多数的同学很难有机会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去。易班的出现,将校园活动搬上易班网络互动社区,线上线下互动,给更多的同学提供了参与校园活动的机会。以西华大学在易班上开展的美寝大赛宣传海报创意征集为例,其参赛作品数为287幅,较去年传统征集作品的数量增长了5.8倍,参与人数达到8000多人次,是去年参与人数的4倍。通过易班开展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活动都由学生组织动员的模式来开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给愿意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同学,让第二课堂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同学关注和喜欢。

(二)活动的宣传方式

西华大学易班正式成立以来短短几个月,现已拥有注册用户42500人,通过实名认证用户38000人,已开展推广活动121项,发表博文9500余篇,活动推广所引发的论坛话题数6431类,论坛发帖量64319条,日均点击量约290000余次,已经成为了我校第二课堂活动重要的宣传推广阵地。与传统的校园活动宣传方式相比,西华易班将BBS论坛、社交网络、博客、微博、邮箱、网盘、手机应用、即时通讯等功能融为一体,具有覆盖面广,宣传形式多样化、立体化等特点,全校的学生可以在易班上及时了解校园活动的第一手资讯,实现了我校每位青年学生都能通过易班了解校内各项第二课堂活动,打破了之前传统活动开展宣传平台的狭隘性、单一性。

在校园第二课堂活动推出前后,西华易班将会在首页第一时间活动通知,以便每位用户能及时了解校内近期活动开展情况;随后,易班微博将及时跟进活动进展情况,引发同学们的关注;为了真正了解同学们的第二课堂需求,并让更多同学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易班在论坛投票区和灌水区大量发帖,以引起同学们的讨论;保证最大程度地宣传推广第二课堂活动,易班还将给每位好友发送活动通知及易班短信。除此之外,西华易班发起的各类活动的抢票、投票等活动对于活动也起到了极大的宣传推广作用,在我校青年学生中间具有极高的参与度。

(三)活动开展的场地形式

以往的校园活动、班团活动的场地很受局限,要做活动往往申请场地都需要很长时间,而现在通过易班将活动与网络社区融合,按活动的内容不同,划分了不同的活动区域,让不同的校园活动都可以同时在易班上举行,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活动。易班上建立校园活动的创意区和发起区,让更多有活动创意的同学为校园活动出谋划策,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和聪明才智,并且引导同学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更好的实现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也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更多新的活力。

(四)活动参与方式

第二课堂活动是为同学们提供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也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所有的在校同学都应该是我们活动的参与主体,我们的任何一个活动都是为了让我们每一个在校接受教育的同学成长成才而设计的。传统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校园诗歌征文大赛,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舞蹈大赛等等。这些活动在没有易班之前开展方式主要采用地面展板宣传加上文件通知的方式组织广大同学参与,同时在这类活动开展的时候现场的参与人数受活动场地的限制,同时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非常缺乏观众的参与性以及无法对整个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无法快速的将活动的意义更多方位的进行传播。参与的学生面很窄,而且还会出现不愿意参与的学生却被组织参与,想参加的反而参加不了。而易班活动的推广,建立了活动自荐区,让那些有意愿展示自己的同学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开展了跟贴抢票,微博互动,网络投票,在线直播等新的参与方式,让第二课堂活动影响和服务更多的同学。

(五)活动评价意见

活动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大学育人战略中占有非同寻常的重要位置。活动的策划、宣传、开展以及活动的事后的总结是每次活动必不可少的部分,高质量的校园活动是培育高质量人才,展示学校风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自己的活动,不断的反思活动的开展方式是我们提升活动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传统的形式下我们的活动评价往往来自于领导的肯定,活动开展人的自评,以及为数不多的参与活动的同学口头的评价,这种传统的方式往往不能全方位的对我们开展的每一次活动进行正确真实的评价,我们也很难在这种缺乏营养的评价中总结出经验,也很难持续性。

有了易班之后我们的方式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通过易班我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将变得非常的容易,同时我们通过易班能非常直观、便捷和真实的感受到同学们对我们学校开展的学生活动最直接的看法,同学们往往会在自己的微博和自己的易班论坛里发表自己对活动的看法以及建议,这无疑给我们对活动的总结评价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

(六)活动成果展示

传统的校园活动成果展示通过简报、画册,喷绘、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能看到了解的人不多,展示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而且历年的活动资料很多,储存和查找也不是很方便。而易班上网盘空间资源丰富,可以永久储存校园活动的资料,也很方便查找,只要是作为西华易班的成员就可以在易班上搜索到西华历年的校园活动的策划、简报、图片和成果展示,让更多的师生关注和了解校园活动,也让校园活动更好的服务学生成才成才。

二、结论和探讨

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到,易班的出现使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有了更好的延伸。易班作为高校第二课堂新的载体,如何更好的加强易班网络互动社区育人平台的建设,更加有效发挥易班网络互动社区在思想政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等方面的作用,对高校易班工作者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加强易班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阵地的作用发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

高校是为社主义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围绕人才培养这个目标,其中最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高校传统“两课”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已经出现了一些不足和局限性。易班学生网络活动社区的出现,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宣传新阵地。要充分发挥易班网络活动社区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类别众多,形式多样,传递速度快,互动式交流的优势和作用,通过易班和第二课堂相结合,让第二课堂的活动载体更加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化,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学生喜欢参与和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来吸引和抓住青年学生的眼球,只有吸引青年,才能引导青年,才能更好的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强音,才能更好的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更好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国家培养一大批信念坚定、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培育高校第二课堂的校园网络文化,孕育和打造易班网络活动品牌

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育人的主要途径。青年大学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去,在参与中独立思考探索,充分展示个性才能,培养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结识更多的有兴趣爱好的朋友。大学生在参与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中,会被校园文化所倡导的文化精神,所孕育的文化氛围熏陶和感染,并把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易班的出现,让第二课堂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开阔,活动形式上更加多样,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把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易班网络活动社区,用时下最流行也最为大学生所接受的宣传形式和交流方式,在网络活动社区中去开展和推广,让更多的同学可以参与进来,可以在现实活动与网络虚拟中进行互动,使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面不断扩大。一方面使第二课堂活动在易班网络活动社区上能够得到很好的延伸,通过易班的功能特点,更好的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开辟主题活动月、互动交流区,经验分享区等主题板块,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推广“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开展社团活动易班网络活动社区成果展示、校园巡演等品牌活动,形成有特色有影响的校园网络活动品牌。另一方面,通过易班建设孕育校园网络文化,用大学的校园文化精神去感召和激励大学生,在网络上开展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承活动,打造网络文化建设的示范群体和个人,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范文第3篇

关键词:第二课堂建设 独立学院 学分制

独立学院自1999年出现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当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与创新,是更好更快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教育部分别在2003年、2008年出台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和《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对它的法律地位、发展方向作出了界定,同时也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了它的政策与管理体系,对其办学行为作出了更加清晰严格的规范[1]。然而,其第二课堂的建设与研究在当下教育理论界是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那么现在以以浙江D高校的独立学院为例,浙江D高校的独立学院是199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的独立学院。经过十年的发展,学院不断深化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改革。针对学生特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二课堂开展的很有成效。如在反映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数学建模、程序设计、会计信息化等竞赛和反映学生综合才艺的竞赛中,曾先后共有近68人次获省级以上各类奖项。

1.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性

第二课堂主要指大学生在课余通过各级团组织、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联合会、学生社团、班集体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和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活动总称。简言之“第二课堂”即指除第一课堂(日常专业教学)以外的一切学生活动,包涵面很宽泛。由于独立学院本身的特质使得它的第二课堂在教育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有别于一般的普通本科院校,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一般而言,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它建校晚、规模大,但发展很快的新型高校,据2007年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已有独立学院318所,在校生186.6万人,占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3.4%;其中,独立学院本科在校生165.7万人,占全国民办本科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88.7%[2]。其生源虽然在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方面总体上较一、二本学生要弱一些,但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资意识非常强,学生经历过高考挫折后有明显的知耻而后勇的奋发向上的学习意愿,且这类学生都有较强的活动能力;此外,从学科设置来看,它设置的专业一般都是应用性很强的热门专业。因此,从学生和学校自身的特点来看,建设第二课堂对促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成才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有助于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设置方面区别于一般高校的地方在于它的专业应用性很强,大多数属于紧贴社会需要的热门专业,动手能力强是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第二课堂建设适应了这种要求。该特点在D高校的独立学院体现很明显,其专业多集中在会计、贸易、工商管理等,该学院的学生活动就有数学建模、模拟投资大赛、公务员模拟考试等,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就可以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第二课堂的锻炼中提高对专业的认识,在应用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专业能力。

1.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活动与组织能力。多元智能理论表明,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文化课的学习主要反映出人的语言和数理智能。独立学院学生在这方面的劣势,却能体现出他们在人际、运动、空间乃至内省等方面智能的优势,这恰恰是第二课堂建设的基础。从浙江杭州D高校的独立学院看,该校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在所在的城市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如参加西湖新十景的评选、汶川地震伤员接待护理等活动中就受到一致好评。第二课堂不仅契合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还在此过程中锤炼了组织管理能力。

1.3有助于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就业率高也是独立学院生存优势,从D高校的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状况看,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就能立即从事实际的实务操作,特别是通过第二课堂开展锻炼的学生社团干部,有相当多的人能够自己创业。第一课堂的培养目标和优势在于提高青年学生的专业素质,即“一专”;而第二课堂的培养目标和优势在于帮助青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培养或拓展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即“多能”。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恰恰第二课堂的素质拓展与能力训练对提高毕业生竞争力越来越重要。

2.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建设瓶颈

浙江杭州D高校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建设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发展瓶颈也非常明显。

2.1定位不明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要求其能够真正的独立发展,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现有的独立学院很多是不能完全独立,从而制约了其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发展。主要的表现是受制于其母体学校的发展定位,就浙江杭州D高校的独立学院看,由于D高校发展定位是教学科研型,对教学与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就显得有些薄弱,独立学院由于它的第二课堂建设受到上级组织发展定位的影响,这就造成其第二课堂定位不明确,重视程度因而不足。

2.2活动内容与形式单一,重形式轻实质。这个问题是当前大部分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普遍情况。就浙江杭州D高校的独立学院而言,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主要是以学生集体参与群体活动形式为主,很多活动集中在宣传造势上,锻炼的只是少部分学生的组织能力,多数学生从中受益较少,而且多数活动重形式轻实质内容。

2.3师资十分欠缺,无法做精。第二课堂的开展除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外,当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只有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乐于奉献、热心学生工作的教师的支持,才能提升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水准。然而,目前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建设中师资缺乏是普遍现象,这是我们在与D高校的独立学院的团委老师访谈中多次听说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根据现行的独立学院的管理体制与师资配备,独立学院自己独立拥有的教师很少,并且依赖原有高校的师资,而这些教师一般都将工作的重心放在本部的高校教学与科研方面,缺乏投入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建设的热情与动力。

2.4校园内外活动缺乏相应的支持。例如D高校的独立学院要搞一个校际活动,即使有学校经济支持或某公司的赞助,但是如果学生活动的规模过大,就需要到相应的公安机关去审批,这种要求具体操作起来时非常麻烦,假如有其他意外发生,组织者或校方都要背负难以承担的责任。由于对集会管理的如此严格,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没有人愿意去组织这样的活动。这对第二课堂建设形成了外部的制约。

3.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建设的路径与建议

通过对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我们认为搞好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建设要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

3.1从管理体制看,要真正的独立起来。理顺它的管理体制,要使其与原来依托的高校明晰利益关系,真正独立起来。从而管理上摆脱不必要干涉和牵制;继而可以有专门专业师资保证第二课堂建设的需要。这样就一定程度上为其去除限制与干扰。

3.2从办学方向看,明确发展目标。其发展方向应该是培养一专多能、应用性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从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出发,必然要重视学生的实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而第二课堂建设则完全契合这样教育的要求。结合我们前面分析的第二课堂建设对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性看,自然就会重视它的第二课堂建设。

3.3从具体操作看,第二课堂要学分化。有了自主办学管理体制与目标方向后,其第二课堂建设就要解决其主体的动力性问题了。第二课堂建设的主体就是学生,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积极性,就需要将第二课堂要学分化。与第一课堂学分管理一样,应该把第二课堂的活动纳入学分管理,要求毕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第二课堂学分。D高校的独立学院目前在这方面的探索很有价值,例如把读百本书、参与学风讨论、听思想政治讲座等都折合成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具备一些学分才合格,该校的第二课堂的成效与这一制度是高度关联的。但笔者与该校团委的老师座谈中,深切感知目前制度还不够有力,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具体深化,还需根据不同年级有不同要求,如针对学生一年级阶段以引导为主,二、三年级要求参与为主,四年级的以自愿为主,将第二课堂主要载体融入实习基地建设、挑战杯等活动中。

3.4从外部环境看,应该相应减少对学生活动的限制。促进第二课堂建设还需要政府社会管制的放松,对于第二课堂建设而言,无须政府部门发文支持,只要相关部门对于学生聚会少给予限制。如对学生校际间的群体聚会活动,应将相关管理权限下放给学校,相信大学生有足够的理性和平安全地参与学生社团的活动,抛弃一有学生聚会相关部门就惶恐危及社会秩序的假设。

*课题来源: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教学研究课题“独立学院第二课堂教育的组织与管理创新研究”(编号:2008JK02)。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Z].2003. 中国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S].2008

[2] 教育部.关于《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工作说明[Z].2008.参见moe.省略/edoas/website18/28/

info1204509856970428.htm,2012年3月26日浏览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4002

1 引言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深化农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现代农业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农业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人才培养和农业技术创新推广网络。以教科书知识为核心的第一课堂教学显然难以满足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需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1]。如何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农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是当今高等农业院校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2]。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是高等院校学生教育最具特色、最具创新、最具活力的一项工作[3]。

第二课堂教学是指除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等教学之外,为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锻炼其各种能力,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的相关课外活动。它是第一课堂的时空再延续、认知再深化,而其实施形态也更为自主、多元、开放。因此,早在2002年,按照团中央部署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要求,贵州大学就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组织参加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等活动,大力拓展第二课堂的辐射面,推进第一、第二课堂的联动。同时,在该校全日制本科生中建立创新性实验计划和SRT等实验、实践性项目,资助金额500~10000元不等,提供“项目化”的支持,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从2010级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开始实施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本科学生在完成第一课堂学分外,必须修读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项目至少4个学分方能毕业。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有形势与政策系列讲座;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系列活动;学术讲座和报告;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各级各类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就业与创业实践系列活动;课外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课外素质拓展;学术论文、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成果;其他经认定委员会认定的课外活动或项目等十大类别。从“课程化”、“项目化”、“学分化”来管理第二课堂制度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把‘学生观众’推向“参与主角”,有效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3 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总体认识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贵州大学统招本科大二不同专业的学生,专业分别为园艺、植保、农学、烟草、茶学、中草药、动科、林学。共发出150份调查问卷,收到有效问卷共148份。

在对“你对高校第二课堂教学的了解程度如何?”,18.8%的同学认为非常了解,25.0%的同学认为基本了解,50.0%的同学认为了解一点,6.2%的同学认为不了解。

在对“你认为高校有必要开设第二课堂吗?”, 31.3%的同学选择非常必要,62.5%的同学选择必要,6.2%的同学选择不必要。

在对“学校为学生开设了什么类型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14.9%的同学选择社团活动类,29.6%的同学选择假期社会实践类,22.2%的同学选择社会公益服务类,3.7%的同学选择专业技能竞赛类,18.5%的同学选择科技创新类,如SRT,7.4%的同学选择专业见习与实习类,3.7%的同学选择其它。

在对“你参加或指导过哪些第二课堂教学活动?”,23.2%的同学选择社团活动类,34.6%的同学选择假期社会实践类,7.7%的同学选择社会公益服务类,15.4%的同学选择专业技能竞赛类,11.5%的同学选择科技创新类,如SRT,3.8%的同学选择专业见习与习类,3.8%的同学选择其它。

在对“你认为第二课堂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有用吗?”,41.1%的同学选择有用,11.8%的同学选择无用,47.1%的同学选择说不清楚。

在对“你校有专门针对某一通识课程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吗?”,38.5%的同学选择有,5.0%的同学选择没有,52.5%的同学选择不清楚,5.0%的同学选择不清楚哪些是通识课程。

在对“你对本校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是否满意?”,15.4%的同学选择非常满意,26.9%的同学选择满意,46.2%的同学选择一般,7.7%的同学选择不满意,3.8%的同学选择非常不满意。

在对“你对本校第二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什么?”,21.3%的同学选择教学内容,17.0%的同学选择教学方法,17.0%的同学选择师生互动,25.5%的同学选择学生爱好,20.2%的同学选择符合社会需求。

4 第二课堂的思考

4.1 重视素质拓展,加强学分管理

只有18.8%、 25.0%的同学认为非常了解和基本了解第二课堂, 多达52.5%的同学都不清楚学校是否有针对某一通识课程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辅导员、班主任以及社团需要加强对每一个学生阐述素质拓展能力,以及第二课堂学分获得的重要性,这关系到自身是否顺利毕业,让英语协会、演讲协会、创业协会、茶艺社、书法协会、摄影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通过学校广播、报刊、宣传栏、学习手册、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宣传素质拓展,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和愿望。明确要求学生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学术讲座、社会实践和调查、“三下乡”、爱心志愿等活动,并制度化。从而使每位学生在思想上对第二课堂学分的获得给予足够的重视。

4.2 搭建参与平台,灵活考核学生

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 “为学分而学分,为活动而活动、为竞赛而竞赛”的现象,从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满意度中发现,15.4%、 26.9%的非常满意、满意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从整合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考核办法以及信息获得的途径着手,构建一体化的第一、二课堂教育平台,推进创新与创业训练项目、技能实践项目、科研学术实验项目,引导学生自主开展综合性、问题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调查研究、实验认证,并最终形成研究报告、实验数据、创业方案、心得体会等多种考核方式。并对取得一定成效的学生实行相应的奖励政策,如课题立项,保送研究生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4.3 培养卓越师资,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情况,第二课堂教学的关键分别是教学内容占21.3%,教学方法占17.0%,师生互动占17.0%,学生爱好占25.5%,符合社会需求占20.2%,相对均衡的选择,需要老师知识广博、能力全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为教职工建立培训档案,定期开展“传、帮、带”工作,采取专题系列培训、竞赛、自学辅导、网络教学、对外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创造教师进修机会,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让老师们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扩展文化修养,扩大学术影响力,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与时俱进,适应需求。不断完善与改进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用于学生从事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动手能力,为第二课堂开展创造条件。

4.4 激活学习兴趣,培养个性人才

据调查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16.7%选择个人强烈地求知欲望,56.3%选择将来能有个理想的职业,12.5%选择家长和老师的要求[4],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只是把学习是被动的、不自愿的,没有发展成主动的求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需根据学生在年龄、专业、兴趣爱好、知识结构上的特点,从他们的学校、家庭、社会热点中引导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课题,激发学生动手验证、参与课题研究的迫切愿望,并注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学校层面来说,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第二课堂才艺的平台以及对外交流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技能与特长,发现自己潜力与喜好,为学生全面拓展素质起到推拥淖饔谩

5 结语

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组织师生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第二课堂活动,把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是培养转型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魏志渊,楼程富,毛一平.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5(4):73~75.

[2]令狐文生,金一鸣,李纯清.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0(3):21~24.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范文第5篇

关键词: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近些年伴随我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教育水平以及生源扩招都发生巨大的改变,共同推进国内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大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培养高等人才、增强高等教育的实施等,这些对于社会、学校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强有力的推动。如今面对国内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给予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业、生活等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显然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略显不足。因此在新的形势发展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勇于探索新的模式,抓住第二课堂活动的教育方式去补充和完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优势必定会对学生整体综合能力的提升产生着巨大作用。

一、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高等教育事业不断的完善,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几年所取得的工作成效也较为明显,采用不同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对政治教育的吸引,但在工作精细化上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比如政治理论性教学较多,思想政治实践方面偏少,造就学生不能够较好的去吸收;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均衡,制约学生的整体发展;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的解决方式;学生自身环境的压力等等,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制约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新形势下第二课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联系

1.第二课堂活动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1)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数在于课本教材理论方面的传授,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略显被动。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在学生主体的运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仅可以加大学生与教师之间主客体的相互转换,而且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

(2)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主要注重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以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来完善学生整体的素质培养,这无疑导致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不均衡性。面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节奏,紧随学生在思维和个性的凸显时代,第二课堂活动的创新开展和教学实施打破了常规的“教室”教学。

(3)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新形势下当代的大学生的思想以及个性都紧随时代的发展,第二课堂的有益开展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思路,学生从被动的客体向主动型进行转变,从学习者向策划者、参与者进行转变,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角色互换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面对问题时学生也会通过自身的创新、动手能力寻找更好的解决思路。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第二课堂”活动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网络信息化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对于事物认知、理论的理解都不能达到有效的吸收。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设,贯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则是以一种较为新颖、高效的形式引导学生,广泛性、多样性、有趣性等不同程度的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并且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设不仅能够采用不同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在面对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中能够更大限度的提高利用率。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创新教学形式和改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合理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

三、结合第二课堂的优势,构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加大投资力度,丰富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载体,从学校到院办应该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扩大建设,敢于投资,增加开展活动的种类,比如科技节、文化节等,让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较好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只有更好的创新教学形式和投资力度,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建立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增强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应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做出一定的体系制度。在第二课堂管理机制中,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明晰院办、教务、学生处等部门的职能划分,在进行第二课堂激励机制的实施中,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给予优秀的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对于持续造成消极成果的个人进行批评和指导,可以设立相应的淘汰制度,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力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开展。

3.围绕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应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设,紧密围绕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不断的调整第二课堂活动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从各个角度不同层次的开展,增强学生全面发展。尤其在美好的大学四年生活中,尽可能的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理论知识,突显吸引力和参与性,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就业能力,增强就业指导方面或者社会需求方面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