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班级导师制;幼儿师范;学生管理;制度转型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进入新世纪,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正在面临着一场战略性的调整:教师教育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师教育结构由三级师范教育体制走向二级师范教育体制,剧烈的社会变迁以及由此造成的教师教育的重大变化,促使了一大批中师层次的师范学校陆续的升格和融入高教体系,然而,这些师范学校实际上是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被“抛”出原有的运行轨道,并且必须在极为短暂的时间里做出自己的选择,特别是在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
一、班级导师制推行的必要性
(一)辅导员队伍不健全、专业化水平低导致学生工作管理水平低效。
新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首先面临着“缺钱少人”的硬性问题,导致学校的辅导员队伍数量不足、队伍不健全使得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比比例超出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的师生比1:200的红线。数量不足的瓶颈使得辅导员承担了过多的事务性工作,分散了精力,未能充分的发挥教育、管理和服务职责使命,削弱思想教育功效,容易出现“以管代育”的工作常态,疏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时效。
其次,专业化水平低、辅导员队伍缺乏系统的育人理念知识,未能较好的发挥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功能。学校辅导员的选聘来源多是从高校毕业的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不同学科领域的年轻人。表现出了“刚从高校出来,就回到高校”的特征,他们富于朝气、精力充沛。但是缺乏必要的辅导员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背景,缺乏“以育促管”的专业能力与技巧,使得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够。[1]以及受到自身素养与社会阅历的制约,使得辅导员在学生的学业、生活、心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教育效能低下。作为大学生群体的教育引导,就需要得到专职教师专业教育的配合,更需要班级导师这种师长似的人物成为他们大学生活学习的引路人。
(二)学生教育管理体制的“路径依赖”,显现一定的制度惰性。
首先,由于办学层次的提高和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变,新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在其建设发展过程中,教育管理缺乏实效的理念难题,突出表现在办学经费紧张、学生管理理念落后、学生工作体制和机制不完善、学生管理事务职能部门不完善,职责不明晰等。在谋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学校发展不可避免的会表现为“依附性发展”和“沿袭式发展”。“依附性发展”表现为受到其他高校的学生工作影响,不顾实际情况地跳跃式发展,如新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受到其他师范类高校的影响,在建立辅导员队伍的时候,片面的注重数量,忽视辅导员队伍的质量。“沿袭式发展”表现为教育管理理念依循传统旧有的学生工作思路,采用旧有的班主任学生管理模式,曲解了教育主体的教育功能和实质,使得学生的教育处于统一化的引导中。
其次,辅导员队伍体制和机制的不完善影响了专职教师育人作用的发挥。一方面,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辅导员专事思想教育工作,会无形中助长专职教师产生“教而不育”现象,表现出狭隘的“教学至上”的理念,无义务为辅导员分担学生思想教育任务。另一方面,在解决辅导员数量不足、辅导员体制和机制不完善使得新建的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学生管理体制采用了沿袭式的班主任学生管理模式,混淆了“班主任”和“班导师”两种教育主体的本真含义,曲解了两种教育主体的教育功能。弱化了班导师对学生个性化指导、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促使专业认同等作用发挥。[2]因此,在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这种“捉襟见肘”的转型过程中,通过实行班导师制来实现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转型既是势在必行,也是对教育主体功能的匡正。
二、班级导师制的内涵
班级导师制是指高校为每个专业班级配备一名专业相关的专职教师,为该班级学生提供学习生涯、思想道德及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个别化指导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以期辅助辅导员做好具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班级导师的基本工作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心理指导: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和职涯规划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班导师还要配合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专业指导:让学生了解专业的特点、积淀专业情感、树立专业理想、扩展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社会需求,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激发求知欲、结合学生的学业发展状况与特点,为其提供学业方面的全程指导;(3)科研指导:班导师以研究型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参与到相关的课题项目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班导师的指导下主动钻研、拓展知识领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4)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创业计划,拓展校外实践和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学生参加企业实习计划,为学生搭建提升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
三、班级导师制的特征
班级导师的工作内容相对于专职辅导员及兼职班主任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班级导师制是一种个别化指导的教育管理制度。班级导师主要由同其指导学生专业相关的专职教师构成,根据学生学业发展的要求,对人数较少的学生提供个别化的专业指导。由于高校生师比例的扩大,许多专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育过程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学习轻身心,重共性轻个性”现象。所以推行班级导师制,有助于克服此现象,实施个性化教育。与此同时,班导师指导本科生选课,避免了学生选课时的盲目性、随意性以及片面追求学分和个人兴趣的倾向,确保学生选择课程的正确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真正做到通过选课完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最终形成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对学分制是一种有效的补充。[4]
(二)鉴于“教学具有教育性”的原则,班级导师的工作兼顾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与辅导员直接组织学生进行政治理论学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不同的是,班级导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较丰富的人生阅历、较成熟理性的判断能力,能够从专业教育入手,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未来发展结合起来,将个性化的成才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起来[5]。
(三)围绕学生专业发展的全方位、全过程进行全员管理。与研究生导师同时跨年级辅导员学生所不同的是,班级导师仅负责其所指导的某一年级的班级学生,针对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开展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这样可有利于班级导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某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中,如大一新生的教学管理工作,主要负责新生的专业展望及生涯规划、适应性学习指导,毕业年级负责学生的就业、论文提交答辩等。班级导师制的推行将教师的教书育人通过制度以责任和义务明确下来,有助于发挥专职教师的育人功效,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
四、班级导师制推行的措施
班级导师制作为新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转型,是在当前学分制学籍管理下更加细致地实施因材施教,更好的帮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推出的一项举措。在班级导师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学校、专任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三方面的通力配合,主要体现在班级导师制度的保障、实施和制度衔接措施中。
(一)班级导师制推行的保障措施
班级导师的选聘任用制度,严把“入口关”,从源头上保障班级导师制度的顺利推行。班级导师的选聘,必须是由具备扎实专业知识、教学工作时间较长、有较多精力指导学生、热爱学生工作的专任教师构成。采取固定班级指导原则,即专任教师从大一到大四担任该班导师,原则上不进行轮换调岗,这将有助于班级导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对导师的信赖程度也随时间的推移而加深[6]。同时,对于班级导师工作量的考核认定,应将其担任班级导师的工作量纳入到日常绩效中。高校对教师工作量的认定有一定的要求,对于担任班级导师的专任教师,对于科研项目、教学时数等不能一味追求高指标。
班级导师的权责认定制度,提高“质量关”,从过程中保障班级导师制度的顺利开展。班级导师制,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探索,是要解决当前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效能低下的问题的,不可避免地要与现行辅导员制度磨合并存。建立健全班导师的权责认定制度,合理划分班导师的管理幅度和范畴,增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时效。
(二)班级导师制推行的实施措施
在班导师的安排上,选配相关班级的任课老师作为该班级的班级导师,从而实现教学与导学相统一的教育过程。作为专业班级某科目任课老师的班导师以班级为单位,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指导者和教育者,他们对学生的个性和班级的整体情况都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和把握。可以很方便快捷的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化解学业上的困难,探测心理动向,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专业理论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实现专业能力的增长和专业情感的积淀。同时,班导师利用教学过程中的空闲时间,可以十分便捷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增进师生情感。在导学内容上,采取分层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业阶段实施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大一的适应指导,大二专业巩固性教育、大三的专业提高性教育,大四的升学指导和就业指导。此外,班导师是以学院或者系部为依托开展工作的,所以学院或系部要积极的保障班导师工作的外部环境。例如,合理分配班导师授课的工作量,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班导师工作中去。[7]
(三)班级导师制应处理好与辅导员制度的关系
班级导师制,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一项转型,要正确处理好与现阶段高校普遍实行的辅导员制度。“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长期以来,因双方的职责不明确,辅导员的强势地位使得班级导师制影响力不强、班导师的工作流于形式,有名无实。因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专属辅导员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维定势;另一方面班级导师制的推行势必要对辅导员日常工作产生冲击。首先,班级导师的职责过于宽泛,则与辅导员日常工作重合,会出现权责不清、多头教育管理等问题。不利于教影响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其次,班级导师的职责过于模糊,辅导员可能会对比较有权威的班级导师产生依赖心理,产生工作上的推诿和思想教育上的缺位。因此,班级导师制在推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与辅导员制的关系,明晰辅导员和班导师的职责和职能定位,理顺管理限度,落实管理责任,提升学生管理效能,二者才能合力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五、结语
伫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社会经济转型的时代中,面对此伏彼起的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兴学校的呼声,由以前的师范学校升格的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一个方向似乎都充满了不确定和未知数。对于新建的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而言,其正处于快速的发展转型期,在注重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关注学校办学特色、强调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浪潮背后,不可避免的会面临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将班级导师制引入学生教育管理体制中,充分发挥优秀任课教师的教育引导和思想引领作用,有助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丰富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发挥学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有助于统筹校内多种教育资源,形成全方位的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刘进.理论与实践: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现实悖论[J].江苏高教,2010,(2).
[2][4]靖国安.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5).
[3]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三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9.
[5]徐志峰.本科生导师制与辅导员制的关系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关键词:幼儿 安全 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24-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幼儿的发展一直受到社会关注。针对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工作,我国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几年来,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不断出现,如:校车因超载翻车、教师虐童、持刀砍人。研究表明,我国每年至少有十万名幼儿因安全事故死亡。
学前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良好的幼儿教育意味着成功教育的开启。想要孩童在幼儿园内愉快地学习知识、接触社会,首先就要保证孩童在幼儿园的人身安全问题。幼儿的生命安全是其健康成长的基础要素,唯有确保幼儿安全,才能谈长久的发展和幸福。所以,幼儿园除了承担教书育人职责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并要将其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以一个合理合法有效的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降低意外伤害发生的概率,确保孩子们得到安全可靠的成长环境。
1 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幼儿园外部环境
幼儿园的外部环境可以从幼儿园的基础设施这一角度来说,幼儿园基础设施对于幼儿教育至关重要。幼儿园园舍问题的设置是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定,其自身的建筑设计也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如在选择园舍的时候必须远离各类污染物、交通方便、没有干扰且有利于家长接送。此外,园舍自身的建筑面积和各类安全通道都要符合条文规定。对于幼儿园的校车也要加强把关。
1.2 幼儿一日生活
幼儿在幼儿园中所经历的一日生活也会对幼儿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胁。例如,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意外事件等都会严重威胁幼儿安全。再者,由于幼儿园大多都是私人幼儿园,存在一定的利益需求,因此对于饮食安全的把关不到位。其中涉及到食品原料、食物存储、处理以及烹饪卫生和厨具卫生等一系列问题。
1.3 幼儿心理安全
儿童的身心发育不够成熟,容易受到伤害,在很多情况下,孩子一旦受到惊吓就会给其心理造成很深的阴影。所以,幼儿园必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让他们用一颗平常心面对身边的事情,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 幼儿园安全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
2.1 教师安全责任意识差
虽然我国对幼儿的安全问题十分看重,多次下达明确条文去规定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履行的义务与责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幼儿教师都有足够的安全责任意识,还是存在很多幼儿园教师因为工资问题、身体原因等忽略自身的责任意识。
2.2 家庭的过度保护
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是仅仅通过语言的教育告诉他们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这样的过度保护,对于理解能力还未达到一定水平的孩子们来说,事实上是一种束缚。这使得他们仅仅在理论上记住了一些道理,但却并未真正地理解,一旦遇见紧急情况,他们并不能立刻反应过来,从而极易受到伤害,引起悲剧的发生。
2.3 幼儿园安全机制不健全
现有的幼儿园中存在着很多管理不善的情况,这是由于社会快速发展,而教育机构数目极速膨胀,管理制度跟不上的教育机构数目疯狂增长。在这一种情况下,管理不善、安全制度不健全也逐渐成为幼儿园管理中常见的现象,如:在幼儿园管理中出现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齐全、安全管理制度无法及时有效地落实、安全设施不完善以及幼儿园内部安全隐患排查不完全等。
3 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措施
3.1 提高幼儿教师的重视程度
首先幼儿园负责人应该认真学习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起到领导作用,从而提高幼儿教师对幼儿安全的重视程度。所以想要保证幼儿拥有一个安全的成长学习环境,那么法律意识的普及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我们还要增强幼儿教师的责任感,让他对自身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素养,增强幼儿教师的耐心与责任心。
3.2 健全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体系
切合实际、有效可行的计划对于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制度来督促园长,让其尽心尽力地改善幼儿园的内部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更为完善和健全的幼儿园环境。在制度的贯彻执行上要强硬有效、多管齐下。在完善和健全幼儿园内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可以与警方合作,公安机关的帮助与支持会大幅度地提高幼儿园的安全程度。此外,在建立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制度时候还可以邀请幼儿的家长进行参与,开展一个家长支援保护行动,让家长亲身加入到幼儿的安全保护行为中。总而言之,幼儿园在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最好以人防、物防和技防三者相结合,多种管理措施和手段有效强硬的施行,才能够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制度。
3.3 完善幼儿园的安全设施
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自身的安全意识较差,自身的安全防护也不足,这就需要幼儿园为其提供一个安全的W习活动空间,由此可见,加强幼儿园的安全设施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幼儿园的活动道具以及课桌椅的选择上,要尽可能选择没有棱角的,再者,活动场地可以加固防护层。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做了安全准备,比如:对课桌椅做了护边工作,对活动区域覆盖了塑料泡沫。
论文摘要: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还相当迟缓和艰巨,在职业素养、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可以通过幼儿教师自身努力和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两个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一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是提高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为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必须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还相当迟缓和艰巨,在职业素养、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1 幼儿教师专业化面临的突出问题
(1)职业素养偏低,综合素质不高。新《纲要》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专业化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教育学的、心理学的以及有关幼儿发展的各类专门知识,需要自然科学的、工具性学科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素养,还特别需要丰富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熟练的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教师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再是一个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匠,而是应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如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游戏的参谋和同伴,社会化的指导者,儿童教育研究者等。由于缺乏应有的幼教职业训练和实践提高的有效机制,不少幼儿教师不仅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专业技能不够深厚,而且在教育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2)科研意识有待加强,科研能力急待提高。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正是脱离科学研究使幼儿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严。有的幼儿教师“不敢”研究,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没有接受正规的有关研究方面的培训加上加上资源缺乏,不能保证研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怎么可能有资格搞研究呢?有的幼儿教师则本质上就缺乏研究意识。自身教育理论素养不高,同时还缺乏实践中的深刻反思和积极探索,他们的教育研究能力长期未能得到积极训练和有效提升,以至于对幼儿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困惑,难以运用教育理论进行理性思考和深入分析,难以探究其问题的成因、条件及解决途径。
(3)职业倦怠现象突出,敬业精神有待加强。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而现实中他们的职业倦怠却比较突出,敬业精神也有待加强。很多幼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乐趣,疲于应付,出现了职业倦怠,这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阻碍着他们的专业成长。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有着职业本身的原因,也存在着社会方面的原因,如幼儿教师编制少,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很低等,而造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观原因,则在于她们自身的敬业精神不足。面对幼儿世界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不去认真钻研、自我反思,只凭有限的经验穷于应付,以至于身心疲惫,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产生职业倦怠,进而影响自身专业化发展。
2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2.1 幼儿教师应完善人格
(1)热爱教育事业,投身本职工作。教师是一高尚的职业,每位幼教老师应当把从事教育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自己的发展历史,特色文化,传统美德,道德法规,这些是需要代代相传的民族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和发展这些民族精髓是一种精神的继承,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是一项庞大而长期细致的教育工程,而幼教老师则是这项工程的奠基人。
(2)倾注爱心。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只有像母亲一样热爱幼儿的老师,才能甘为幼教事业献身。
2.2 幼儿教师应终身专业学习
终身教育理念自20世纪下半叶兴起,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形成为一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思潮。其主要思想是指教育应当贯穿每个人一生的过程,“谁都不能再希望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形成足够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识宝库”。幼儿教师同样也面对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渗透和挑战。幼儿教师和社会所有其他成员一样,一劳永逸获取知识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在学习化社会里,幼儿教师的生存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教师受教育时空观将被打破和重新确立,职前、职后教育,校内、校外教育,将融入终身教育的全部体系之中。
2.3 幼儿教师应学会积极反思
新《纲要》要求幼儿教师努力成为反思型的教师。反思即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从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在反思中真实地了解自己、了解孩子,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了解孩子的发展,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际专业水平,提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的目标。
2.4 幼儿教师应牢固树立合作意识
教师专业的发展依赖于他所处的教学环境,受同事的影响,通过合作,不同教育能力和不同知识结构的教师可以互补,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共享资源和成果,共同解决难题,能带来教师行为或绩效的显著改善。在专业成长的历程中,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群体的相互借鉴与合作以及相互的反思和促进,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就必须加强合作。
2.5 幼儿园应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
幼儿园领导应该努力完善幼儿教育管理制度。一方面,许多幼儿园往往只注重教师们的工资和福利,却缺少激励教师们进行深造科研的政策,导致教师们缺乏进步的动力。 另一方面,幼儿园缺乏科研的氛围,幼儿园领导自身也没有科研意识和能力,所以只好对这块工作敷衍了事。此外,幼儿园领导还要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和工作氛围,要舍得权力下放,给教师们充分的自主权,这样教师们才能,也才敢大胆地进行研究和改革。
参考文献
[1] 李焕稳.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践探索,学前教育研究,2003(10).
[2] 邓泽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学前教育研究,2007(11).
【关键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是指在从事幼儿教师工作但无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他们也未经过中、大专或高校中学前教育专业正规的学习。随着,我国幼儿教师需求量的增加,幼儿教师地位逐渐被重视;幼儿教师收入稳定以及个人对幼儿教育事业有兴趣,越来越多非学前教育专业的人员加入到幼儿教师的队伍中。
一、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经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大部分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有待于改善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不能够深入的理解,有时没有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没有足够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不能及时有效、积极地创造让幼儿快乐成长的环境。
(二)专业知识有待于健全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缺少幼儿发展、幼儿保育和教育以及通识性知识;不能很好把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以至于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有所欠缺;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等的知识和方法上,缺少专业的经验和操作;不能准确地把握幼儿各领域教育的特点、基本知识。
(三)专业能力有待于提高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在平时的常规教学活动中,不能灵活地将教育活动运用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对各种教育契机把握会有所欠缺,不能够针对幼儿出现的错误,进行对幼儿及时教育。而且,在独立设计教学活动和内容组织这方面的能力薄弱,不能充分把握适应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课程的教育目的、目标和内容,会出现高估或低估幼儿能力的情况,不能准确根据幼儿最近发展区域,指导和引导幼儿;在课堂中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课是不是可以上完,对幼儿的观察和与幼儿互动少,观察、诠释和评价幼儿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二、影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因此,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一)自身因素
1.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对幼儿教师身份认同
幼儿教师的职业是关系到儿童是否能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础及其一生能否持续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命运命运、人类文化之兴衰。教师肩上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是“负有上帝和国家使命的人”。所以,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要从内心深处转化自己的身份,对认同幼儿师这一身份,并且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对自我角色的认定,会促进其专业发展。
2.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
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切动力源泉,它支配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是幼儿教师真正实现专业发展的动力基础和前提。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没有进过系统的学前教育知识的学习,因此,自主发展意识对于她们专业发展更为重要。积极主动为自身专业发展而努力可以让其寻求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快乐;反之,则阻碍其专业发展。
(二)幼儿园因素
1.幼儿园文化建设
幼儿园的团队合作文化若是团结和谐则共同进步,在工作上互相帮助,对于专业发展过程中,有问题大家共同商讨等,建立共同进步的团队合作文化氛围更易带动所有幼儿教师同谋求教师的专业发展。幼儿园的制度文化对幼儿教师正确树立良好的职业意向和敬业精神会产生影响,良好的制度文化为幼儿教师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奠定良好基础,幼儿园的制度文化都是一定文化的积淀,这些文化积淀影响着幼儿教师发展的方向。
2.幼儿园的管理制度
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体现在对非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对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对于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而言,考查个体在不同阶段专业发展的状况如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促进其专业发展,教师的评价、考核制度是起着重要的作用。
3.园长的引领
对于一所幼儿园来说,园长扮演着十分重要角色,园长是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学习典范,以教育信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及专业发展意识为示范,是幼儿园发展的精神引领者和决策制定者,为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的专业发展提供榜样的力量,园长的指导和领导风格会影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的发展。
(三)社会因素
各地方教育部门出台有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的高低,公众的认可度等都是影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没有专门促进非学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法律,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整体功能仍然限定在对孩子的看护,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并且工资待遇也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非学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三、促进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针对影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笔者阅读大量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基础上,提出促进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自我专业构建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认同,把学前教师当做事业而不仅是职业,并且自身积极主动寻求专业发展,主动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自我。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能,获得专业发展,抓住一切机会获得专业发展,利用一切资源获得专业发展的资料,比如,幼儿园提供业务学习、培训、进修的机会,利用幼儿园的图书室、网络等资源进行自我学习。
(二)幼儿园的培养
幼儿园加强幼儿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如,开办读书交流活动――增加幼儿教师的文化修养和合作意识;采取民主型管理制度,完善对非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让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园本教研和教研活动等活动,发挥其优势的学术背景,可以在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创造性,使每一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专特得到发挥;提升园长的专业素养,制定其不同时期需求的目标,都会促进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社会的支持
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出台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发挥各地教育部门的导向作用,为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引方向,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通过大众传媒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大众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认可和支持。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组成力量,提高他们的专业发展是提高学前师资的有效途径之一,他们的专业发展关乎着幼儿的成长,所以促进他们的成长是促进幼儿的成长。希望他们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取得好成绩,成长为优秀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符洁.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入职适应的个案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2月第29卷第2期.
[3]刘洁.试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因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4,(6).
[4]柳倩.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园本培训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8(12).
[5]《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年颁布.
作者简介:
(一)农村幼儿园缺乏健全的人事聘任制度
当下,农村幼儿教师的聘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的人事聘任制度,特别是农村的民办幼儿园。许多农村民办幼儿园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而且在招聘幼儿教师时要求不严格,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同时,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为了减少资金的投入,尽量降低幼儿教师的工资。并且幼儿教师无法享有应有的社会保障,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当下,幼儿教师的聘任制度致使在编与非在编幼儿教师的待遇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工作待遇方面,从整体上看,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远远低于城镇幼儿教师的工资,而在编与非在编幼儿教师之间又存在着差距。根据某项调查显示,公办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的月收入与非在编幼儿教师的月收入比为:2.3:1。虽然,在园幼儿教师的工作量没有差距,但工资待遇却不同,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会导致幼儿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从而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此外,农村幼儿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等方面机会甚少,即使有机会参加评选,她们受到的待遇与城镇教师也存在差别。因此,农村幼儿教师就会缺少职业成就感,对自己的身份认识不清,从而导致农村幼儿教师流失。
(二)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大
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本身相对较小,所以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按国家规定,每个班级应是“三教一保”,但是农村幼儿园大多是一个班级只有一名幼儿教师。笔者曾经对某农村幼儿园进行访问,发现全园共8个班级,而仅有9名幼儿教师(包括园长),通过与在园幼儿教师的交谈发现,每个班级都有几十名幼儿。据了解,本园有幼儿教师在编名额,而且也有新考入的在编幼儿教师,但是由于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多数幼儿教师在工作几个月后就选择离开。农村幼儿教师不仅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压力,还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她们不仅要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还要管理幼儿的日常生活,特别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幼儿如果受到伤害,家长就会将责任归于幼儿教师,这就给幼儿教师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农村幼儿教师还面临着重大的生活压力,在工作之余还要顾及家庭的日常生活。
(三)农村幼儿园缺乏科学的管理
多数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学历偏低,而且多数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缺乏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缺少幼儿教育管理的经验,园长缺少科学的管理理念。多数农村幼儿园采取非民主的管理方式,管理者传达工作任务,幼儿教师完成工作任务,无法体现幼儿教师的主体性。管理者对工作之外的事情不予关心,对幼儿教师缺乏关心,更有甚者不理会幼儿教师的意见,不尊重幼儿教师,致使幼儿教师流失。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对幼儿教师的认识不到位。有的农村幼儿园管理者认为幼儿教师只要有耐心就可以,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并且认为幼儿教师是以打工者的身份为园方服务,办园者和教师是一种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非常不尊重幼儿教师。这就会渐渐增加幼儿教师的不满,使幼儿教师丧失教师应有的成就感,从而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此外,农村幼儿园的工作环境差,不论是物质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要远远低于城镇幼儿园,这会阻碍幼儿教师的发展,所以多数农村幼儿教师会选择调动工作。而且,农村幼儿园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无法调动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幼儿教师会出现职业倦怠。
二、稳定农村幼儿师资队伍的策略
(一)完善农村幼儿园的聘任制度,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制定严格的聘任制度,提高农村幼儿园的聘任标准,丰富幼儿园的招聘内容。农村幼儿园不仅要建立合理的制度引导幼儿教师合理流动,还要采用相应的方式制约非在编幼儿教师的任意流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聘任制度的规范化与合理化。在完善农村幼儿园聘任制度的同时,要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特别是非在编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加农村幼儿教师在编名额,同时缩小在编与非在编幼儿教师之间的工资及其他社会福利之间的差距。增加农村幼儿教师参与评定职称的机会,公平地对待农村幼儿教师,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二)改善农村幼儿园工作环境,减轻幼儿教师工作压力
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各方面的原因,农村幼儿园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这不仅会阻碍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也会阻碍幼儿教师的发展。所以,农村幼儿园采取合理合法的措施增加幼儿园的财政收入,并适当改善农村幼儿园的物质条件,增加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幼儿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能力,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农村幼儿园要增加园内的工作岗位,招聘更多的幼儿教师,保障园内班级配班的最基本名额。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减少幼儿教师的工作量。还要减少每个班级的幼儿名额,适当调整师生的比例,保障幼儿教师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幼儿。此外,幼儿园要组织适当的集体活动,便于幼儿教师抒发自己的情绪,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及心理压力。同时,增加幼儿教师之间交流的机会,增进幼儿教师之间的情感,便于幼儿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以便预防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
(三)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幼儿园的管理者不仅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还要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所以,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参加培训,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不断掌握全新的幼儿园管理理念。采取民主的管理方式,关于幼儿园的事务要多听取幼儿教师的意见,根据多方面的建议改善幼儿园的办园环境。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还应该进行人性化管理,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根本理念,对教师团队进行人性化管理。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尊重幼儿教师,多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幼儿教师的真实想法,帮助幼儿教师解决教学及生活中的困难,为农村幼儿教师创造舒心的工作环境,给予幼儿教师安全感与归属感。农村幼儿园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实行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给予幼儿教师适当的物质奖励,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日常生活问题。同时,国家要多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参加培训的机会,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