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活教师管理制度

生活教师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活教师管理制度

生活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第一,学生品德发展是班级管理制度的目的性追求。合理性是现代制度得以存在的根据,人们对制度的遵从以其正当、合理为基础。合理的制度是通过正当的程序运行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愿望的制度,它体现的是社会生活主体的价值追求,因此具有得到主体服从和自愿遵守的真正权威性。班级管理制度是工具合理性与目的合理性追求的统一,工具合理性是指制度对班级管理活动秩序与效率的追求,班级管理制度的目的合理性致力于学生自由全面平等的发展,班级管理制度的目的性追求是其本质追求。强调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首先有利于班级管理制度本身的完善。因为任何制度都是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统一,班级管理制度对班级教育活动秩序的维持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学生全面发展理念指导下班级管理活动更加科学合理;其次重视班级管理制度的教育作用有利于解决班级管理活动中的教师权威的不合理利用、班级管理活动的功利主义及控制主义倾向等问题。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学生品德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核心追求,因此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品德发展的追求不仅能够提升班级管理制度的教育价值,且有利于班级管理制度自身的完善。

第二,班级管理制度具有丰富的德育价值。班级管理制度向学生提出道德规则和道德原则的要求或者将一定的道德要求通过制度体现出来而具有丰富德育价值。首先,班级管理制度中明确的行为规范要求是学生道德知识的来源。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就是知识或者是智慧,人只会做自己认为善的事情,不会故意作恶,美德首先建立在人们对自身及他人认识基础之上,所以德育应该向人们揭示美德发展的应然状态。尽管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道德哲学命题遭到我国不少学者的反驳,但是他强调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使人获得关于善的理性认识的观点得到国内外道德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学生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构成,其中道德认知是基础,是产生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行为规范做出了明确要求,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同时,也明确或暗示学生遵守制度会得到肯定,违反制度要受到惩罚,这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班级管理制度中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教育的资源。其次,班级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提供价值导向作用。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符合教育培养人的价值追求,其首要目的就是培养有道德的人。从班级管理制度的本质规定和运作框架中能够引出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也可以将社会对学生的道德要求通过制度规则表达出来。班级管理制度在价值指引下规范师生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班级管理生活中的学生必然会对制度内在的价值产生心理认同,将制度的价值追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自觉加强自我品德修养。最后,班级管理制度所规范的班级社会关系,构成学生发展的德性环境。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具有共同价值追求和活动目标的社会群体。班级社会关系需要正式的规章制度维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不仅是对学生群体的约束也是对教师群体的规范。班级管理制度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另一方面明确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利与义务,既可以防止教师权威过度膨胀或权威消解,也要求教师承担起管理育人的义务。班级管理制度规范的学生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是民主、平等的,管理班级是全体学生的权利与义务。马卡连柯认为:“平行教育影响”不会使学生总是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导致厌恶之感,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4]。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对班级社会关系的规范,为学生发展营造充满德性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培养民主、平等和责任意识。

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它既有正向功能又有负向功能,本文探讨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功能。班级管理制度是通过确定权利义务关系规范师生主体行为和调整主体间关系的活动体系及管理规则,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研究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规范功能。从静态角度看,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规范功能是指对班级管理制度內容和主体两方面的规范。班级管理制度內容的科学合理是其德育功能发挥的前提条件。班级管理制度在合理价值追求指引下,明确禁止什么、肯定什么等规范内容,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去恶扬善,为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品德发展打下基础;班级管理制度内容的规范也包括对制度表现形式的规范,班级管理制度是以正式文本还是以口头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反映出主体对制度的重视程度,口头上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易流于形式、缺乏保障。通过文本呈现的制度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具体化、明确化,是学生行动的依据;班级管理制度德育功能的实现还要注意规范班级管理制度的表述方式,应多运用道德语言向学生明确提出品德发展的要求和方向,班级管理制度不仅使用“禁止”、“不准”等否定性词语约束学生的违规行为,也要使用“希望”、“建议”等肯定性词语和表述方式指导学生良好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是班级管理制度对德育主体——教师和学生进行规范,师生在班级管理中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应该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权力的过度膨胀或者过度消解都会影响到教师被认同、被尊重和被信任的教育影响力,而且制度规范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防止学生管理班级的权力被不合理利用。从动态角度研究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规范功能主要是指对班级管理制度运行过程的规范。首先,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进行规范。学生参与制度的制定,制度从而能体现学生主体的愿望,学生更愿意接受他们自身选择的生活方式和相应的伦理价值规范。其次,班级管理制度对制度执行进行规范,它明确禁止某些行为,对违反制度的个体进行惩罚,通过惩罚维持教育教学秩序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道德规则的教育,约束学生的不规行为;根据强化理论,班级管理制度对道德行为的肯定可以刺激学生更多地做出集体所期望的行为,明确的行为规范是学生管理活动的指南,学生头脑中模糊的善恶观念在此过程中得到明确、具体。

2.导向功能。班级管理制度对德育活动的导向功能是指为学生品德发展提供价值导向,也指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从他律转向道德自律。制度的产生是以一定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前提,合理的制度应当体现社会生活中主体的价值追求,并为主体活动提供价值导向。班级管理制度在伦理价值指导下产生或者将道德规则或原则通过制度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班级管理制度的运行过程会体现某种价值准则,学生在参加班级日常管理活动时必然会受到制度伦理价值的影响,学生在反复的管理实践活动中产生对制度的价值认同,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引导学生朝着共同的价值目标前进。班级管理制度能够促使学生从他律转向道德自律。充满德性的班级管理制度指引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班级管理中权利义务的主体之一,应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学生在对班级管理制度的服从、认同的基础上将制度的价值追求或道德原则、道德规则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要求。另外,班级管理制度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强制性和稳定性,因此它具有预测作用,学生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制度预测自己行为的社会评价,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做出明确的道德选择。制度引导下的学生行为从外在纪律要求转化为内在道德发展的结果,是学生品德发展过程的体现。

3.调节功能。班级管理制度主要调节制度德育要求与学生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调节班级管理制度的管理功能与德育功能的关系。学生品德发展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会表现出差异性,班级管理制度对全体学生统一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班级管理制度在制定、执行和评价过程中进行有意的调节。班级管理制度立足于底线伦理,对学生提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且通过多样化和层次化的制度满足学生个体的差异化追求,对违反基本规则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及对学生良好行为表现给予肯定,在评价中指明学生道德发展的方向。制度的首要职能是管理,而终极价值是制度合规律合目的发展的统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5],因此班级管理制度需要调节其管理功能与德育功能的关系,即班级管理制度注意运用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并通过确定管理活动的评价制度避免对学生的评价过于武断、随意,从而避免班级活动陷入管理主义的窠臼。而且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全员的民主参与,它是正式的规章制度,具有强制性和公共性,它必然能够协调学校制度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关系、班级管理制度与教学制度的关系。

4.陶冶功能。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陶冶功能是基于制度的规范功能、导向功能和调节功能提出的。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指导下的班级管理活动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人际互动情境,这种情境意在使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过程中获得某种道德要求的切身体验,学生能够领会其中暗含的道德价值规范,陶冶其品格。班级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它是个小型公共生活群体,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习得社会化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秩序、文明礼貌、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等公共行为规范。制度指导下的班级小公民能够将公民意识迁移到社会公共生活中去,学生对班级管理规则的遵守是其对社会法律法规遵守的基础,可以提高我国公民的社会公德素质。另外,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员,其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以身作则对制度的遵守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道德示范,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仅不会受到学生的抵制,反而能够增加教师的教育影响力,学生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习得其所倡导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因此,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陶冶功能指向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班级管理制度正向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班级管理制度是丰富的德育资源,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但是实践活动中,班级管理制度德育功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其德育功能的实现。

1.加强班级管理制度制定阶段的合道德性。班级管理制度在制定阶段的公正、合理是实现德育功能的充分条件,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合道德性是指班级管理制度在合理的价值观念指导下,全员民主、平等参与制定出内容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杨小微老师认为:“持‘恶而能动’的人性假设,会看重制度的限制和控制功能;持‘中性而被动’的人性假设,会制订塑造式的制度;持‘善而能动’的人性假设,会提出保护的、激励的、适度规范的制度主张[6]。首先,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坚持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发挥制度促进学生心灵成长、个性形成及人格完善的作用。其次,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制定符合学生情况的班级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学生民主、平等地参与班级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民主、平等意识的教育过程。再次,班级管理制度目的的达成以其科学性为前提,即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符合教育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班级管理制度内容的科学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认知,在一所乡镇初中的学生管理细则中发现这样一条规定:要求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每生每学期40分,若扣完即自动退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权益受到《义务教育法》的保护,上述学生管理制度要求显然违背了法律,当然不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的道德认知。另外我国学校教育中有一个奇怪的“倒金字塔”现象,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严格检查大学生的寝室卫生,这是由于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活动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结果。因此班级管理制度内容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其要求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生活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校;班级管理现状;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

目前,一些技校中的班主任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管理,导致技校学生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对技校以及社会造成较为不利影响。所以,技校与班主任要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为学生营造较为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适当的对其进行鼓励与引导,班主任要为学生树立良好形象,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技校班级管理现状

1.1民主性较低:

近年来,一些技校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民主性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无法更好的融入到班集体中。例如:教师在选举班级干部的过程中,通常都是自己决定班级干部的人选,没有征求过学生的同意,这样,学生干部不仅不能帮助教师对班级进行管理,还会引发其他同学的不满,在工作过程中,遭到不信任。同时,教师在忽视民主性的过程中,还不能为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作用,学生生活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对其自身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1.2重视生生、班班之间的比较:

目前,部分技校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与学生、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较,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技校组织的各种比赛,教师都会用自身错误的思想对学生进行相互比较,没有意识到学生自我比较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无法积极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教师重视攀比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想素质很难提高,甚至养成较强的攀比习惯,对其自身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3缺乏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在技校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是较为重要的,影响着班级管理的质量。但是,目前部分技校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不重视,没有对违反制度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处罚,一些班主任只要求学生重视学习成绩,对学生的个人行为较为忽视,学生在违反学校纪律时,教师不能给予一定的引导与帮助,只是一味的对其进行体罚等,学生不能意识到自身错误的严重性。同时,部分教师在制定班级制度时,没有与学生进行讨论,班级制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较低。一些班主任对某位学生有着包庇的现象,导致其他学生很难对班主任有着较为信服的态度,对班级的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如果教师不能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班级管理将失去开展的意义[1]。

1.4缺乏较为科学的教育方式:

目前,部分技校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方式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第一,一些班主任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性格差异、性别差异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较为强烈的逆反心理,教师无法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创新教育方法,使学生受教育程度降低;第二,部分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一味的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第三,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不能对其进行表扬与鼓励,一旦学生犯错误,立刻对其进行批评处理,学生很难更好的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第四,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为其树立较为良好的形象,甚至常常出现不守承诺的现象,导致学生对教师无法建立足够的信任。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会使教师不能更好的管理班级,还会使其失去威严,造成较为不利的后果[2]。

2技校班级管理措施

2.1重视民主化管理:

目前,部分技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民主化管理不够重视,导致学生不能更好的配合班级管理工作。所以,教师要重视班级管理的民主性。例如:在选举班干部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以匿名投票的方式对班级干部进行选举,在选举之后,教师要求班级干部做出较为正式的宣誓,保证自己为同学、班级服务,不会有任何私心。这样,教师不仅能够更好的选出班级干部,还能引导学生融入班级中,建立较为温馨的小家庭[3]。

2.2重视科学的比较:

目前,部分技校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对其进行科学的比较,一味的重视学生与学生、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较,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失去信心。所以,教师应该重视科学、合理的比较,例如:教师在公布考试成绩之后,要求学生对自身的成绩进行比较,并且与同学、教师之间相互探讨自身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教师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养成自我反省、汲取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对其发展造成较为良好的影响[4]。

2.3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在技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管理制度是较为重要的,班主任如果不能良好的制定班级制度,班级管理工作将失去开展的意义。所以,技校班主任应该重新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对学生的年龄差异、性格差异、性别差异等作出较为细致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差异拟定管理制度;其次,班主任应该召集所有班级成员对拟定的管理制度作出评价,要舍弃较为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其次,要求班级干部带领学生遵守班级制度,保证学生可以更好的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最后,教师在实施班级管理制度的时候,要一视同仁,避免因为偏袒、包庇影响班级风气。

3结语

在技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自尊心,给予其充分的肯定与尊重,在保证自身综合素质符合相关标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班级是整个学校的基础,只有班级的风气良好,技校的教学水平与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较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晓丽,孔令超.技工学校的班级管理[J].职业,2012(15):162-162.

[2]张丽丽.浅析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技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2):112-112.

[3]李林杰.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工作[J].职业,2014(36):54-54.

生活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学风是校风的中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校风。没有良好的学风,不可能有优良的校风。为此,在抓校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把学风建设作为校风建设的一个重点、一个突破口来抓。只有培养起良好学风,校风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好转。

目前,学风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我认为影响学风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良教风的影响,过去我们比较注意社会人文环境等因素对学风的影响,很少注意到教风与学风的直接联系,较少从师者去寻找学生懒散厌学,乃至弃学的原因。教师在教学上精力投入不足,平时不注重知识更新,无新知识点,缺乏实践性,却自我感觉良好;有的教师授课时照本宣科,缺少启发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从不顾及课堂效果。二是学生个体差异、智力因素和意志品质的原因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三是有些管理制度不严,也是影响学风的一个因素。四是部分学生的学习精力投入不足。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少自控力、主动性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其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意志消沉,整天处在郁闷或浮躁之中;厌学逃学,不想学不愿学,年级愈高,出现的旷课率愈高。这些不好好上课的学生,时常出没于网吧;个别学生在学期结束时,即便几门功课不及格也毫无愧意。五是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或想作弊过关,通常把相关答案写在小纸条上带进考场,还有的干脆直接写在手上,写在考场的桌面上、墙壁上或储存在手机里。这些作弊行为总是屡禁不止,学风与考风形成恶性循环。

针对以上情况,在抓校风的过程中,把学风建设作为一个突破口。首先是在教师绩效考核上加大奖惩力度;其次狠抓考风考纪,对作弊学生加重处理;最后,要有好的学风,必先行好的教风,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提出“三严”的教风,加强师德教育,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

二、加强教风建设

教风是校风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优良校风形成的前提。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着自觉仿效的典范作用。如果教师治学严谨、讲课认真、悉心钻研、诲人不倦,那么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必然对学生产生熏陶的作用。过去在校风建设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一些片面看法,认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因此,不少人往往把校风建设的任务和重点,全部压在学生的管理方面,似乎校风建设就与学生管理画等号,这就大大忽视了作为校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广大教师的作用。目前,我们在抓校风的过程中,之所以校风建设难以深入,有些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我认为一是广大教师的言传身教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二是教风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譬如,备课不认真、教法单一、作业内容不丰富不批改、阅卷不及时,等等,还有部分教师教学热情的低落和教风的蜕变,对校风的影响不可低估。这就要求在抓校风的过程中,一是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提高课堂效率上下足功夫。二是校长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能高高在上、,要充分融入教师,校长与教师的关系是一个复杂工程,不能简单看成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三是在生均公用经费的使用上,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教学奖励上倾斜。四是加强课题建设。课题建设必须克服走过场,为了综合考核分,必须落到教师和学生身上,解决比较突出的问题,摸索出规律。五是引入先进的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六是校长必须讲正气,讲团结,廉洁治校。七是注重信息建设。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也是校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优化校园环境、促进优良校风形成的重要外在条件。丰富、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造就奋发向上,陶冶高尚情操,塑造文明行为和富于创造精神的优良校风。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是师生员工言行举止的准绳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它对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为此,学校重视规范的精神环境布置;让学校体现学习的主流,创造学习的氛围;让每个教室、每块墙壁说话;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发挥育人的功能,形成规范的精神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目前,部分学校校园文化还存在着内容不丰富、形式无新意、层次不高雅、活动不普遍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校风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为此,在校风建设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计划和月度活动安排表势在必行。

四、加强制度建设

科学的校纪校规本身就是优良校风的一部分,要优化校风,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做保障。没有严格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优良校风的形成就会落空。学校制度建设要从以下多方面着手:

1.行政人员工作职责:校长职责、党支部书记职责、副校长职责、办公室主任职责、政教处主任职责、教务处主任职责、综治办主任职责、教研处主任职责、总务处主任职责、团委书记职责、电教室主任职责。

2.教学人员及教辅人员工作职责:教研组长职责、班主任职责、教师工作职责、监考教师职责、宿舍管理员工作职责、水电工工作职责。

3.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制度及民主评议制度。

4.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

5.党支部成员学习制度、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制度。

6.教职工考勤制度、教职工请假制度。

7.教育、教师及学生发展制度:骨干教师培养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教师业务学习制度、教学成绩进步奖评选办法、三优教师评比办法、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及各种积极分子评选办法。

8.教学制度:教学常规细则、考试制度、评卷制度。

9.安全制度、安全首遇负责制管理制度。

10.家长评学校管理制度、家访制度。

11.学生管理制度。

12.绩效考核方案(制度核心)。

学校制度建设必须树立顾客意识,建立后果负责机制。现代学校制度的构筑,有效地促进了学校自主内涵均衡发展,有效地促进学校和谐创新发展。实现制度管人,避免人治学校的现象。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常态化,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

五、加强安全教育

1.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安全制度建设主要有以下方面:

(1)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摘抄教育部文件);(2)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3)门卫安全管理制度;(4)寝室安全管理制度;(5)来访登记管理制度;(6)消防、交通、防溺水、防踩踏安全管理制度;(7)学生请假制度;(8)校园安全责任书(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家长签订的责任状);(9)集会等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制度;(10)组织师生外出活动安全管理制度;(11)食品饮水卫生安全管理制度;(12)在校期间学生人身安全管理制度;(13)疾病防治安全管理制度(14)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5)实验课安全操作管理制度;(16)防震避险演练制度;(17)安全教育月度安排;(18)法制教育制度;(19)营养餐安全制度。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有些学生渴望知识却易于短视,渴望独立却难于实现,渴望交际却知己难觅,渴望发展却目标不明;他们擅长单打独干,却容易自我封闭,缺乏自信,不善于与人交流,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矛盾无法应付,以致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对此,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充分发挥辅导员对学生的引导和疏导、教育和管理的作用下,还应依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利用校刊、广播、黑板报等载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消除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提高承受和应付挫折的能力。

六、关注留守儿童

建立留守儿童花名册,将若干名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成立一个家庭,指定几名教师做他们的家长。每星期召集家庭开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给他们以家庭的温暖。

生活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中小学又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加强对中小学教育的管理十分重要,把人本理念运用到教育管理中来,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切实关心师生的生活、工作、学习,结合合理的管理措施,促进中小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人本管理; 中小学教育 ;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校教育管理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内在要求。[1]因此,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运用人本管理思想,结合教育实际情况,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本文主要探讨人本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人本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人本管理对中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也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本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对中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在教育中,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本管理切实体现了这一点,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身体、心理、能力的培养。[2]传统的管理制度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对教师和学生缺乏人性关怀,限制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人本管理打破了传统管理的束缚,制定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提高对教师的生活工作的关心程度,大大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2.有利于教学氛围的和谐

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不断渗透人本管理,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切实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氛围和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整体呈现互相学习、互相关心的教育氛围。

3.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心理健康发展

在中小学教育中,关注师生的心理发展状态是非常必要的,根据以往的调查资料显示,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厌学、焦虑、冲动甚至极端行为,教师因为工作压力也会出现烦躁、抑郁负面情绪,对于学习与教学都是非常不利的。通过运用人本管理,切实关心教师学生,给予人文关怀,主动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给予适当的帮助与开导,促进师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人本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人本管理对中小学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一管理理念,需要根据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用措施,真正地做到人本管理,从而提高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

1.树立人本观念

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所有的管理措施以及管理制度都要有科学的管理理念作为指导,因此,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与教育管理人员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管理工作。首先要全面地了解人本管理的重要内涵以及外在表现,要切实做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其次,学校各层级教师领导要加强沟通,对人本管理形成和谐一致的看法,制定出统一、高效的管理制度与措施,从学校实际出发,合理管理教师与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2.建立健全人本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管理效果的好坏,在中小学教育管理制度上还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因此,需要结合学校具体情况,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3]首先要发扬民主精神,建立教学制度,要使学生、教师、家长都能够参与进来,集思广益,做到决策科学透明,充分维护师生利益,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制度。其次,制定学校具体规章制度,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教师的工作发展各个方面进行规范性管理,保证规章制度的规范、合理、科学。最后在制度中注重人本理念的体现,要切实关心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发展需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师生共同进步的教育环境。同时,在教育制度制定后,要严格执行,认真监督,及时修改,做到灵活运用。不合理的制度要及时淘汰,不断地完善教育制度,促进人本管理的顺利进行。

3.加强实践

教育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人本管理的应用也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加强实践活动,有利于更好地运用人本理念。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对教师与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性的管理培训,发挥各自的岗位能力,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其次,要鼓励师生共同参与管理,提供师生参与管理的机会,从而提高师生的责任心与自我约束能力。最后要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师生能力,端正学习与工作态度,自觉维护学校管理制度,加强自我发展管理,这对学校的整体管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人本管理是一种先进的、适应时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加强对人本管理的应用,对师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文英国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朱保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卫斌.人本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40.

生活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什么是好的学生体验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校到底是什么场所,学校的职能是什么?很多老师对学校的理解很片面,认为学校就是一个学习知识、提高品德、提高能力的场所,是学生们进入更高一级学生的跳板。按照这种片面的理解,学校老师主要工作就是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教学就是传授知识、锻炼技能,外在表现就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教育就是塑造灵魂、完善人格,外在表现就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其实,学校更是学生生活的场所,在学校里学生要成长、发育,学生在学校里面要体验到幸福和快乐。学校老师在教育和教学的任务之外,还是学生安全的监护者,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服务者,学生娱乐和游戏的玩伴和朋友。学校的体育比赛和文娱汇演,都是师生共同参加。

基于上面的学校职能的考虑。好的学生体验就应该是让学生健康成长、愉快生活、塑造人格、提升道德、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等。学生每天精力最旺盛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如果学习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健康,那也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好的学生体验往往基于三个方面:学校的硬件设施、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办学理念、学校的师资力量。这三个方面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学校的硬件设施

学校的硬件设施直接关乎着学生能否得到好的体验。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在北方冬天学校没有暖气,或者虽然有暖气,但暖气温度较低,学生就得不到好的体验。在寒冷的教室里,学生的身体和学习就会受到影响。

当然现在学校硬件设施的好坏早已不是取暖的暖气、制冷的空调、照明的日光灯那么简单。现在学校更注重人性化的课桌椅,多媒体的设备,探究实验室,先进的体育器材、声乐器材等。教学楼变成了框架结构的楼房,教室宽敞明亮。电子白板代替了传统的黑板,多媒体投影代替了大彩电。

但笔者想表达的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学校就能实现。专门的建筑商、专门的设备供应商,会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只要学校的经济能力允许,或者上级主观部门经济条件允许,学校就能具备先进的、人性化的硬件设施。有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学校,想要购置先进的设备,但是有心无力。尽管有可能自己开发一些的简单设备,但无法与专业制造设备的厂商的产品相比。

所以,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学生能否得到好的体验的物质保障,但却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不是学校领导和老师想怎么改变就怎么改变的。

三、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办学理念

我们不能说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办学理念与学校的经济实力毫无关系,但是一个学校的领导在管理制度和办学理念方面有比硬件设施更大的自。这一点毋庸置疑。

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有完善而有效的管理制度,必须有先进而科学的办学理念,必须有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所有这些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学校领导,再具体一点,主要取决于校长。

学校的管理制度决定着学校的风气、纪律,决定着学校道德水平的高低,是学校教学成绩的有力保障。先进的管理制度可以自己摸索,更可以向他人借鉴。有的学校借鉴了一些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虽然被外界嘲笑,但管理的效果却很好。只要是科学的、先进的管理制度,学校领导都可以与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管理制度。

任何一个学校,制定一套完善而先进管理制度不难,难的是执行管理制度。学校制度的建立者主要是领导,破坏学校管理制度的人主要也是领导。普通老师做了违反制度的事情,有的领导碍于情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其他老师也就慢慢地不按制度办事了。学生严重违纪,按照制度将学生劝退或开除,但是家长找了领导,刚刚被开除的学生又背着书包回来了,其他学生也就不把纪律当回事了。所以能否坚守制度,领导是关键因素。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前进和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学校文化的根基,是全校师生的灵魂。办学理念从一个学校建立之日起,就深深扎根于校园,即便是学校地质变迁、人员更迭、制度更改,学校的办学理念不会改变。办学理念就是一种学校文化,而且是最重要学校文化。

一个学校要想在社会上有竞争力,就要发扬和光大自己的办学理念,让周围的学子受到学校办学理念的吸引,来学校就读。学生在学校强大氛围的滋润下,开发心智,磨炼意志,锻炼体魄,最终成人成材。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办学理念是否科学、先进,直接决定着学校有无竞争力。

四、学校的师资力量

笔者认为,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师资力量。教师是硬件设备的使用者,是学校办学理念的贯彻者。没有老师,硬件设施如同废铁,管理制度和办学理念形同虚设。例如,某校花巨资引入了一套探究实验室,由于老师嫌麻烦不愿意使用,整套设备从购买之日起,从来没被老师用来上过课。而有的学校新建的录播教室,则是门庭若市,老师想在录播教室上课,需要提前预约。

有的学校规定老师使用先进的硬件设备,结果老师怨声载道,编造使用记录,蒙混过关。如果教师乐意接受新生事物,喜欢使用新型设备,就会主动去学习、摸索、创新,将先进的硬件设备合理而充分地使用。

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的实施,更是依仗于老师。有的学校从名校引进了一套优秀的教学模式,要求自己学校的老师上课都按这个模式,并且通过让老师讲“达标课”的形式检验老师是否合格。有的老师平时能用新模式授课,达标课也能用新模式授课;但有的老师,平时还是旧模式上课,只是达标课的时候用新模式授课。其结果是,无论平时怎么授课,最终都能通过“达标课”。教学模式再好,教师若阳奉阴违,学生也无法得到好的体验。

现在正在流行的学案导学、思维导图、翻转课堂等,几乎每个老师都会使用,都能过关达标,但真正能把这些东西用在实处,发挥这些东西的实效,就得看老师的素质、能力和责任心了。

师资力量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除了教学水平,还体现在教师的师德层面。师德难以量化,几乎全凭老师的良心。教师师德高尚,则学生体验好,能得到好的发展;教师品德低下,则学生受到不好的影响,身心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