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外培训心得体会

校外培训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外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外培训心得体会

校外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打造良好场所是办好校外教育的基础

良好的场所是保证校外教育顺利开展的硬件条件,能够让教师得心应手地开展教育教学,让青少年舒适安全地得到培训提高。要办好校外教育就要选好培训地址,保证交通便利,出入方便。要建好室内室外培训场所,配套必备的设施设备,并不断添置完善、更新维护好设施设备。此外,还要通过设置橱窗、张贴图画、书写名言警句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校外教育氛围。我所从事的会泽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是一所公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最初项目建设总投资为600万元,占地面积10009.98平方米。建有室内、室外培训场所,室内培训场所总面积1324平方米,设有科技活动室、舞蹈室、计算机室、器乐室、乒乓球室、美术室、图书室、阅览室、书法室等;室外培训场所总面积6000平方米,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各2个、排球场、网球场各1个,200米塑胶跑道1个及单双杠、蹦床、秋千、足球场等配套设施设备。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活动中心每年投入一定资金,逐步为舞蹈室安装了空调、配备了衣架和鞋架,为美术室配备了40套画架,为每一项球类培训配备了足够的训练用球和网,为每间训练室配备了饮水机,并在适当位置安装了监控增强了活动中心的安全性。在训练室内、室外及训练区,针对不同的培训活动,张贴或书写励志图画、名言警句,装点、美化活动中心活动场所,营造浓厚的培训氛围。

活动中心的建设和设施设备的完善,为广大青少年创造了良好的培训场所,基本满足了校外培训需求,在硬件条件上增强了广大青少年和家长的安全感,避免了广大青少年和家长对活动场所的顾虑,让广大青少年和家长不会因为活动场所条件差而不参加校外教育。

二、实施规范管理是办好校外教育的前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校外教育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工作管理、经费管理、财产管理、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要明确管理人员、培训教师的工作职责,各项工作的标准要求以及检查评比,考核奖惩等事项,并严格按照各项制度抓好落实。

工作中,要坚持社会性、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对集体组织的普及性教育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实行免费,对确需使用消耗品的集体活动,只收取成本费用。各项培训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收取费用,严禁乱收费现象出现。

培训时间尽量安排在周末和寒暑假,做到不影响青少年儿童校内正常学习活动。培训教师在每期培训前,拟定培训计划,明确整期的培训内容、培训的目标任务。每节培训课前,针对学员培训情况,拟写培训教案,按照培训教案实施培训,确保培训有的放矢。每期培训结束后,举办汇报演出,把各个培训科目的培训成效向学员家长进行反馈,让家长了解培训情况。

培训教师每天提前到达培训场所,对设施设备,培训器材等进行安全检查,做好培训准备工作,迎接培训学员到来。指导学生开展好培训前的准备活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上课时,由培训教师清点参加培训的学员,若有未按时到中心或缺旷学员,教师马上打电话向家长落实情况,并向值班管理人员进行汇报。上课期间如有学员生病或有事须离开,必须由家长亲自来接,教师填写放行单方可让其离开。

管理人员要督查培训情况,完善每天的培训档案材料,协调处理培训中的临时性工作,确保各项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每期培训结束,根据培训教师工作量、培训成效、家长民主测评满意度情况、学员等级提高情况等进行考核,激发全体培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

三、组建优秀团队是办好校外教育的根本

拥有良好的培训场所,实施严格规范的培训管理,还需要优秀的培训团队,才能确保培训取得成效。首先,要组建团结务实的管理队伍,负责整个校外教育的管理、协调、组织工作。结合实际下设组织机构,聘任好组织机构的负责人和业务人员,负责各项具体工作。其次,要大量走访调查,聘请具有较强专业素质和丰富教学经验,社会评价高的教师作为专兼职教师,负责开展培训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校外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会泽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目前有管理人员和兼职教师共20余名,均毕业于师范类学校,都具有教师资格证,专门学习过教育教学知识,热爱教育事业和校外培训活动,拥有一定的运动技能或艺术特长。如:篮球培训教师是全县教育系统男篮主力队员,具有丰富的篮球运动经验和较好的篮球运动能力。硬笔书法培训教师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书法比赛大奖,软笔书法培训教师则为县书法协会会员。拉丁舞培训教师,连续两年训练、带领舞蹈队参加云南省体育舞蹈锦标赛,每年都有1~2个体育舞蹈获得所在组别第一名的好成绩。此外,还聘请德高望重的教育局领导为教学顾问,参与中心管理,对中心工作进行指导等。

正是有了这样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的校外教育团队,才保证了各项工作扎实开展,保证了各项培训高效推进,让全体学员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快速提高,赢得了广大青少年及家长的信任,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来到活动中心参加培训。

四、开展丰富活动是办好校外教育的生命

校外教育作为校内教育的延续和补充,重点应开展丰富的培训活动和竞赛活动,为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特长、不同能力水平的青少年提供培训,满足不同类型的培训需求,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才能促进广大青少年快速提高相应的能力水平。

会泽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作为一所县级校外教育机构,每期均开设20个左右的培训科目,设20余个培训班。体育类有足球、篮球、乒乓球、武术;舞蹈类有拉丁舞、中国舞;绘画类有色彩、素描;器乐类有钢琴;书法类有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科普类有计算机、七巧板、手工创作、珠心算;语言类有播音主持等等。每期参加培训的学员达580余名,分别来自城区及部分乡(镇、街道)的中小学。

在开展培训的同时,活动中心还适时举行大型竞赛活动或组织参加上级竞赛活动,部分学员在省、市、县级有关竞赛活动中获得了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奖项。积极开展城乡校外教育交流学习活动,展示城乡课外兴趣培训活动的特色和亮点,促进城乡课外兴趣培训工作共同提高。此外,活动中心还设立了拉丁舞、中国舞等考级点,根据学员培训情况,技能水平提升情况,在舞蹈学员和家长的申请下,及时组织在培训中水平得到提高,已达到上一级别能力水平的学员进行考级,提升学员等级程度。

校外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一、培训渠道

一般来说,高校境外培训项目的渠道主要有四种形式,即:政府主导的境外培训渠道;高校自主开发的培训渠道;非政府组织、非赢利组织培训渠道及个体联系的培训渠道。这四种渠道构成高校人才境外培训的一个有机组合,互为补充,共同促进了高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1.政府主导的渠道政府层面组织实施的培训项目,从培训的计划、内容、课程、经费、时间和地点全部由政府主导,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它的特点是计划性强、规模较大、经费充足、重视过程管理;而其受训人员来自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因而培训内容针对性较差,培训效益评估和培训后效益跟踪管理较弱。

2.学校自主开发的渠道尽管许多高校,包括北工大能从政府主导的境外培训渠道直接受益,但由于受到名额、时间和内容等的限制,政府主导的培训渠道远远不能满足高校自身对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的要求。高校人才的培训可以通过派遣交换学者,团组短期考察与调研,团组中、长期集中培训等模式展开。校际交流渠道具有培训成本低、针对性强、质量高且具有可持续性。通过购买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的服务,在境外大学或培训机构接受培训是大学自主开发的另一种培训方式,这种培训以团组培训为主,培训时间长、短期兼而有之。

3.非政府组织、非赢利组织资助的渠道一些境外的非政府组织、非赢利组织热衷教育事业,他们不定期地组织各种专业人员培训,许多大学的师资都得到过相应的境外培训机会。一些境外企业通过资助高等学校教师参加其技术培训,作为其仪器、设备销售的一种售后服务。此类培训基本以各大学的个体或小团组参与为主,培训内容明确而具体,专业针对性较强。

4.个体联系的渠道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主体往往是大学的教授或教师。在国际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许多个体的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境外培训或进修的机会。从以上培训渠道看,北工大从自主开发的培训渠道中受益最大(见表1)。北工大纳入政府渠道的培训,人数非常有限,每年在3~8名之间;通过个体联系的渠道每年受益的人数大概在5名左右;通过校级交流渠道参加培训的人员每年7名左右。而自2002年始,北工大自主培训各类人员244人,平均每年培训人数为25人。因此,学校自己设计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渠道成为北工大的主要培训方式。

二、受训人员的构成与培训时间

1.受训人员的构成高校在设计培训项目之时,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培训对象,即受训人员的构成。北工大根据其自身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对不同层次的人员展开培训。其中包括双语教学教师、英语教师及管理骨干培训等。从表2可以看出,2002~2011年,北工大共派出境外集中培训团组21个,受训人员195人。其中双语教学所占比重最大,团组比例约占46%,受训人数占约46%;管理骨干团组比例约占29%,受训人数约占据32%(见表3)。北工大受训人员主要以三类人员为主,而其中又以双语师资力量培训为重。过去的10年里,学校派遣了90名教师赴境外培训,占整个培训人员构成的46%。

2.培训时间关于培训时间以多长时间为合适,没有固定的模式。主要依据培训内容、培训经费、培训的渠道和举办培训项目机构的具体情况等而定。北工大的境外培训项目一般以短、中期培训项目为主,时间为30~90天。在设计项目培训时间时,以下关系必须给予考虑。(1)时间与经费关系。众所周知,境外培训是高消费培训项目,培训成本昂贵。培训时间太短,可能会导致培训效果较差,甚至没有达到培训的效果;若培训时间太长,培训成本太高而使学校不堪重负。(2)时间与学校正常开展工作的关系。选择什么时候进行培训和培训时间的长短,必须考虑派出学校的正常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于集中派出大团组赴境外培训,势必会对学校的正常教学与管理工作带来影响。因此,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3)时间与课程设置的关系。在培训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许多培训项目的内容都安排了教学观摩这一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培训时间大多以派出学校的假期时间为宜。而在假期中,许多提供培训项目的大学由于学生放假而没有可观摩的课程。因此怎样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培训项目的设计者应予以考虑。(4)计划与时间的关系。在制定培训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培训团组的出访时间。如团组办理出国手续的时间;而有些国家的签证率的获得无法预测,因此,在制定计划时,外事手续、签证的成功获取率等方面的因素应给予充分考虑,并提前做好预案,以便培训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三、培训课程的设置

培训项目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培训课程的设计。合理的课程模块设计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基石。培训课程应针对受训人员的构成及其培训目标,以量体裁衣的方式,精心设计,特别打造;同时也应考虑成本因素,量财力而行。北工大根据自己的培训对象和目的不同,实行分类派出、分类管理。第一类培训为外语教师培训;第二类培训为“双语”教师培训;第三类培训为管理骨干培训。根据项目类别不同,课程侧重点和内容各自相异。在设置外语教师培训课程时,主要将语言强化、英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讲座等内容整合成为核心课程。“双语”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除了应考虑外语能力的强化提高课程以外,还应增设专业课堂教学观摩、工程等专业知识的讲座以及教学法等课程。管理骨干培训的课程设置是围绕提高管理骨干的领导和管理能力进行设计,核心课程为领导力培养专题讲座、对口部门业务实习、社区探访和调研等。

四、培训经费

众所周知,境外培训是一种昂贵的培训,因此培训经费的保障是做好培训项目的首要前提。为了保障培训经费,一是要提前制定经费预算,筹措培训经费,二是要想方设法节约培训经费。从北工大的集中培训项目看,经费的主要来源为政府部门,当然也可考虑由受益者、学校和政府共同分担的形式,以保障更多的人可参加境外培训。为了节约境外培训经费,北工大通过校际交流协议,与外方学校直接联系,省略了中介机构这个环节,因此费用相对合理,且培训质量能得到保障。因此,与许多培训单位通过第三方安排和组织的培训项目相比,学校节约了大量经费。

校外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实践性 校本培训 模式

当今中小学的校本培训,大多采用专家报告、名师上示范课和教研组研讨与学习等形式进行。虽然,学校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效果还是不明显。就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教师认为专家和名师的报告与示范离现实的教学太远,不实用、不现实(即教师的水平有限和所教学生的差异,而无法推广落实),自己又是被动地接受式培训,因而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效果不显著。为此,我们针对以上现象提出了实践性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践性校本培训的理念

现今的中小学校本培训,关注的外在培训价值多,装饰作用多;而忽视了校本培训的内在和本质的价值――实践价值和情感价值;只习惯于把校本培训看作是专家报告和名师示范的一种特殊活动,而忽视了校本培训还应该包括全体教师的实际操作、实践体验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的培训:强调专家和名师的知识传授过多,重视全体教师的实践操作体验较少,重视教师主动参与和勇于实践较少。因此,使得这种培训必然导致在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情感体验方面的严重丧失。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实践性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形成了“实践则提高,实践则发展”的理念。因为实践需要是每个教师教学生涯中的最基本的需要,所有教师自身都蕴涵实践冲动的本能,都渴望实践体验的需要,都可望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正如所指出的“在实践中求生存,在实践中求发展”。现代社会,人与人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个缺乏实践应用能力的人将会被淘汰,一个具有一定实践应用能力的人较有利于生存。

因此,我们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必须把实践性校本培训融进每个教师的生活世界中和教学实践中,使实践训练成为教师的生存手段和个性表达方式。通过实践,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天赋;训练教师适应新教材的能力、适应学生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实践性校本培训的特点

通过几年的实践性校本培训,我们明显地体验到该培训必须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理论联系实际性

实践性校本培训不但要有专家的指导,而且还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教师只有通过实际教学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才能为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基本功。

2.人本性

校本培训不但需要专家的引领,进行理论上的培训和学习,而且还必须重视人本性,进行人本化培训。因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存在着接受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在培训时就需要因地、因校和因人而宜的进行培训,根据不同教师的实际需要,实际接受能力,实际接受方式进行人本化式的培训等。

3.开放性

实践性校本培训淡化培训的模式化和专一理论性,使培训方式呈现非模式化和实践性,其策略是用规范模式而不唯模式论。如学科实践教学研讨、学科渗透、学科综合知识应用、心里素质训练和人际关系培养等;也提倡创新、有效和有意义的新教学模式和探索等。在培训过程中力求达到培训开放化和多元化,使教师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式的接受培训,从而最大化地挖掘教师的潜能和利用教师的智慧来主动参与培训等。

三、实践性校本培训的内容与方法

在实践性校本培训中,我们除了采用常规的专家专题讲座、报告会、案例分析、观模课和名师示范课、经验介绍、论坛等手段对教师进行群体性培训外;还运用师徒结对、座谈、沙龙互动和网络平台交流等手段进行个体性培训和自主培训等。除此之外,我们还特别进行了对教师专业技能和综合知识的培训,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生成性问题的培训;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性培训和学科内探究性培训等。

1.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地生活和发展,都能得到幸福和快乐。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心理是否能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决定着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安定。因此,我们在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时,首先是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具体的培训内容主要有:一是心理个案分析,如通过对本校本县和全国学校内发生的一些典型的心理个案进行分析,指导教师如何运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来解决这些心理问题;二是互助活动,通过教师间的心理互助活动,使教师获得感悟和内省;三是学会自我减压,就是运用运动、郊游和书写等方式来发泄心理的不良情绪;四是心理辅导;五是同事支招,就是当教师有困难的时候,不仿向同事适度地示弱,激起他们的侠义情结,向你伸出橄榄枝为你支招,以解你心头的困惑;六是阅读心理学知识和观看心理健康教育电视节目,专家自编的心理小说与心理故事,从中分析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心理问题,从而模仿主人翁的办法进行解除和根据专家的建议进行自我自助等。

2.生成性问题的培训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碰到许多问题。如教师综合素质存在差异,教学手法存在差异,教学专长不同;学生对不同学习方法的运用存在着差异,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存在着适应性差异,对新教材不同内容兴趣上存在着差异等。我们就把这些生成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对教师进行培训,具体的有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在各学科中的渗透,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面的培训。

3.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性培训

本类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运用多种智能共同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掌握其中的原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及运用新理念、新手段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由于各级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接受各种培训较少(农村缺少资金),大都靠自学。因而,对新课程的理念和原理掌握不足,把握不准,不知怎样理解和具体应用,导致落实偏差较大。因此,我们把提高教师如何参与新课程培训放在首位,通过把新课程的理念和理论进行改编、整合、补充后,并与当地实际教学结合起来编写出许多教学案例、示范课、展示平台、研讨课、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应用等供教师们参考学习,教师们积极性很高,认为很实用效果好。

四、实践性校本培训模式构建的评价

校外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对于中学的新任教师,世界各国一般都很重视他们的岗前培训,即担任教师正式上课之前的培训教育。这种中学新任教师培训模式,大致有三种情况:

①“新教师带引”式这种培训不脱产,由教师培训中心选派或本校指定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帮助其掌握课堂技巧,把所学的知识技能用于教学实践。通常为听老教师示范课;与老教师一起研究教案和研讨问题;到校内外培训基地参加培训等。俄罗斯对新任中学教师的培训,就是采用在任职第一年由熟练老教师指导的培训体制。英国、美国、日本等国还采取第一学年减少其授课学时的办法,让新教师多听老教师的课和参加校内外培训。这种在职培训形式在西方和亚洲都比较流行,效果也比较明显。

②集中培训式集中学新任教师进行职前培训,培训时间长短不一,长的有1-2年,短的有半年、几十天。主要培训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作为教师应具备的思想教育方面的素质;二是进行具体教学指导。例如,日本制定的“新教师进修制度”规定:新教师上岗前必须进修一年。在进修期间,首先对新教师进行为期20天左右的集中学习,接着接受不少于70天的课堂教学指导,其中一半时间为集中学习进修。一年期满后,通过讲评才能转为正式教师。这种培训形式有两个优点:培训内容正规,是按国家对新教师的要求来培训;学习时间集中,便于教师深钻细学,培训效果显著。我国也采用这种培训方式。

③新教师研修式在新教师中以研究问题的方式实施进修的培训。这一培训方式的特点是联系中学教育实际问题,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新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日本有些地方规定,新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任课担任班主任的同时,要学习研究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研究教材,以及学习研究如何管理班级、如何进行道德指导和保健安全指导等,以此来培养新教师的任教使命感,获取广博知识,提高他们教育和教学的实践能力。例如,日本石川县于1986年开设的“技术教育研修中心”,就是为初中、高中教师提供研修的。

对新任中学教师的培训教育,世界各国一般都设有专门培训机构和专职官员负责培训。在西方国家,新任中学教师一般多是到教师进修院校或教育中心接受培训。东方国家的中学新教师,除参加校外新教师脱产培训外,大多是在校内由本校组织学习提高。但是,不管何种培训体制或培训形式,以及时间长短或脱产与否,新任中学教师若没有新教师合格培训证书,一般都不允许上岗任课或正式受聘。这的确有效地促进了中学新教师培训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以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模式

以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模式,是外国对在职中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主要培训形式,尤其在西欧,它还包括对中学其他教育人员的培训。因此,外国中学教师以课程为基础的培训模式,层次较多,比较复杂。概括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①学位课程培训式通过参加学位课程学习进修,达到一定的学历或学位水准,攻取相应证书。培训主要针对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学位或硕士学位(也含博士学位)的在职中学教师开展。例如,英国在中学教师中实行的研究生教育证书(PGCE)、教育学士(BED)等培训,就属于这种形式。美国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活动,对中学教师的要求和标准也有了变革。《国家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作准备》的报告书明确提出,要取消教育专业学士学位而发展教学硕士学位计划。未达到教学硕士学位的中学教师,必须通过参加学位课程的培训来达到规格要求。只有获得教学硕士学位者,才能获得职业教师证书。而终身职业教师证书的获得,则必须是教学成绩卓著并获得博士学位的职业教师。

②单科课程培训式外国中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单科课程,一般为两类:即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课程和教育方法课程。其目的是让教师掌握新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新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科发展的新知识。这种单科课程的培训在外国比较普遍,像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家,都有这种单科课程培训模式。事实上,这种单科课程培训也比较符合中学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很受教师欢迎。

③特殊教育课程培训式特殊课程也称特别课程,是一种高级进修培训形式,目的是为提高中学教师的特别技能和水平服务。这种课程培训在英国特别流行,它在六十年代只开设有12种课程,但到八十年代中期,已发展为103种课程。可见,这种特别课程培训的内容是随着时代对中学教师的能力要求而发展的,它对提高中学教师的素质能力和特殊技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④专业教育课程培训式也称为补习课程或补充课程培训。这种专业教育课程培训有点类似前面提到的单科课程培训,但它侧重的是学科专业的新知识和应用方面,强调从学科专业教育的角度开设学科新知识与应用性教育课程,培训中学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育系为在职中学数学教师开设的“数学逻辑思维”、“解题方法与技巧”、“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等专业教育培训课程,就与中学数学教学实际联系密切,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⑤短期进修课程培训式属临时性课程,多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教育当局及一些学科专业协会根据教育和教学的需要而开设的,目的是解决当时中学教育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类培训课程的时间一般很短,仅2至3天。教学形式比较灵活,有讲座式,有研讨式,也有问题解答式。短期进修课程培训的层面分两类:一类对普通教师,即对所有中学在职教师开设;另一类则是专对中学骨干教师开设的。不过,不管是对骨干教师或是对普通教师的短期进修课程,一般都不颁发证书,但必须取得合格成绩。

以上这些以课程为基础的培训形式,由于各国各类课程培训的规格要求不同,所以,其培训时间也视课程情况而长短不一。长期课程,一般为一至三年(学历学位课程);短期课程,一般只集中培训几个星期或几个月,有的甚至只三、五天。比如英国,其补充性课程(指学科专业性的课程)只开一至两个学期,特别课程(指技能方面的课程)则为一学期到一学年,而短期课程只有2—3天。外国这种以课程为基础的培训模式,主要是由各地的大学、综合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和教师培训中心操作,地方教育部门和学科专业协会,也开展这类培训活动。

三、“以学校为中心”的在职培训模式

外国“以学校为中心”的在职培训模式,也称“以学校为定向”的在职培训模式,它是在原“以学校为基地”的在职培训模式基础上改革建立起来的。“以学校为基地”的在职培训模式,起始于美国六十年代提倡的“以能力为基础的师范教育”(也称“以行为本的师范教育”)。当时实施“以能力为基础的师范教育”者们认为,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只有到学校教学现场和教室中去观察分析、了解掌握具体教学问题,并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展开培训,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因此,他们主张教师培训应由学校自身组织、领导,依靠校内优秀骨干教师去带动其他教师,互教互学,共同启发提高。但是,“以学校为基地”这一培训形式很受学校自身条件的局限,即在一些自身规模小、师资和设备条件差的学校很难实施。同时,这一培训形式重在校内,不太考虑社会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趋势,故难以起到全面提高的培训效果。因此,这种在职培训模式风行一时后,很快就被淡化了。“以学校为中心”或称“以学校为定向”的在职培训模式,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一种中学教师在职培训新模式。

“以学校为中心”或“以学校为定向”的在职培训模式,是一种以地区性在职教师培训中心为组织领导机构,在本地区各级中学中统一实行的中学教师在职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的基本作法是:培训中心根据本地区所有中小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各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制订培训计划,然后将计划发到各个中学,分批轮训,同时还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助实施。这种培训模式有两大优点:一是培训计划来自于教学第一线,比较切合实际和具有时代感。因为在培训计划形成之前,该培训中心一般都要派员到各学校进行课堂调查,了解情况和问题,收集学校和在职教师的意见要求,有时还请校长和教师代表共同讨论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二是培训起点比较高,贴近地区性乃至全国性教育水平。而且,培训地点灵活多样,既可在培训中心进行,也可以在大专院校内开展,还可以选择一些条件好的学校作为培训基地开展培训,培训空间和范围大,知识面广。因此,这种培训模式现已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此外,与“以学校为中心”或“以学校为定向”的在职培训模式颇为相似的另一种培训模式,是目前许多国家采用的“学校为中心的教职员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与前一个模式的主要区别是培训对象扩大,为学校全体教职员。所以它不说“教师”而称“教职员”。之所以要扩大到全体教职员,是因为不改进整个学校工作,使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备课条件,仅培训教师是未必能改变学校面貌和提高全校教学质量的。同时,这个培训模式也是根据一些国家和地区教育行政当局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因为,有些国家和地区教育当局。要求其地区所属中学在每学年开始时,都要制定本校的一学年教职员发展计划,拟定按本校力所能及帮助全体教职员进修提高的制度和措施,然后由地区教师培训中心拟订全区学校教职员培训计划,上下互相配合,协调实施。所以,这个培训模式也自有其发展和受欢迎的原因。

诚然,外国对中学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虽大多采用“以学校为中心”或“以学校为定向”的培训模式,以及“学校为中心的教职员发展”培训模式,但“以学校为基地”的在职培训模式也的确有它们各自特定的价值和用途。因此,这些培训模式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同时兼用。尤其是在英、美、奥等国的中学教师在职培训中比较流行。

四、短期进修在职培训模式

外国中学教师在职短期进修培训模式,与我国对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的“短训班”培训形式相类似,它是根据中学教育发展需要而开展的短期培训教育活动。外国中学教师在职短期进修培训模式,与我国中学教师短训班培训模式不同之处,主要是用于学习的时间。在我国,不管是“新教材备课会”,或是“教学方法研讨会”,一般都是脱产集中时间学习。而外国则不一样,一般进修者大都是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参加学习。例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育系的教育中心,为中小学教师开办的诸如“讲习班”、“研讨会”、“短期课程和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短期在职培训活动,都是在业余时间进行。外国短期进修培训的宗旨,与我国短训班培训宗旨基本相同,都是以解决或落实某一或某个方面的问题为目标。例如下面几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就是不采用开设课程系统讲授的培训形式。

①“老教师培训”这个短期进修培训形式,就是将需要进修提高的老教师培训对象集中起来,帮助他们总结教学经验,指导他们学习教育理论,将他们的教学先进经验进行宣传推广,并以此来促进老教师的进修提高。

②“备课培训”备课培训,主要是为中学新开设的学科或教材新补充的内容而开办。主要采取集中讲解和自学的方式进行培训,目的是使这些教师尽快熟悉和掌握新教学大纲和教材。

③“一般性培训”这种培训就是集中几天的时间,对参加者进行一般性政治思想和文化水平方面的培训教育,促进中学教师素质的提高。

④“专题研究式”培训主要是针对中学教学中的某个方面的问题而开展,目的是提高教师对这个方面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时间大多只有2—3天。象“数学教学方法探讨”、“教材新内容教学研究”等,就都属于这种专题研究式培训活动。这种短期进修培训,与我国在中学教师中开展的教研活动相类似,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讨论,也有实践性的课堂教学观摩,教师互相听课等。这对于解决某个方面的问题,提高教师能力很有效果。

校外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就业导向出发,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为例,总结和研究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途径、方法。

一、成立专业管理委员会,实施全面的产学研结合,使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

(一)内涵与职能

专业管理委员会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实现产学研结合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校专业建设的决策咨询机构,一般由7至13名本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或管理人员组成,设主任委员1名,由相关的行业协会会长或该行业的权威专家担任,学校该专业的专业主任担任副主任,并指派一名专业教师任秘书。它承担着对全部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指导的职责,主要包括:

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行业要求,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岗位要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标准;根据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和专业特点,审定专业教学计划,审定专业各主干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课程大纲;根据专业人才规格,审定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的标准及方法;研究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给予及时指导,提出解决办法;协调管理专业的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训工作,引导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协调、支持或参与专业的科研活动,为专业科技开发活动提供帮助;指导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参与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和毕业资格审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指导、推荐毕业生就业;及时收集、汇总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最新信息,并在教学计划中加以体现,使专业建设紧贴市场需求。

(二)作用

1.需求有数

专业管理委员会的委员都是来自该行业内的专家、实业家和高层管理者,他们对本行业的结构、规模和生产、服务的技术水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社会对该行业的市场需求,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等情况十分清楚,这有助于学校有效地调节学生规模,避免出现“产品积压”或“生产过剩”等现象。

2.辐射宜传

专业管理委员会的委员能以社会专家、名人的身份,将学校各专业的信息、影响辐射到社会各行业,为学校在社会上建立良好的声誉奠定了基础。

3.实习基地

通过专业管理委员会委员的中介作用,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校外实习基地。

4.就业保障

学校与各委员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学生通过实习与各委员单位密切接触,为就业寻得了一个基本的保障。

(三)做法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工作指导方针中,明确提出“办学方式要突出社会性,贯彻产教结合原则,与市级企业建立实习、科研协作关系,做到教学计划要与企业共同商定;技能考核要与企业结合公开进行……建立广泛的产教联合办学体制,行业或企业要参加相关专业办学的管理”。为体现这一要求,学院从1995年起,就分期分批成立了专业管理委员会。早期是先设立专业,后成立专业管理委员会,近几年则是在专业设置筹备阶段便成立专业管理委员会。另外,学院为了规范专业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其职能,于1995年10月制定了《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管理委员会章程》,2004年6月又进行了修订,以深职院[2004]115号文件形式发布。文件规定了组织的性质、构成、任务、成员任职条件、权利和义务等。学院要求所有专业都成立专业管理委员会,实施全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高职教育的深入和持续发展。截至2004年6月,学院78个专业分别成立了专业管理委员会,与深圳市760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密切联系,共有796名行业、企业专家参加了各个专业管理委员会,累计有4000多名毕业生通过委员的介绍或推荐找到就业机会。

二、探索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科研、生产和培训”四位一体”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

(一)内涵、构成和特点

教学、科研、生产和培训(简称产学研培)“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在传统的实验室、实习工厂的基础上,扩充或建立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融实验、实训、实习、技能鉴定与培训、科技开发和生产为一体的多功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它由实训中心、企业(可以是校办的,也可以是社会的)、研究所和职业技能鉴定所、培训中心4个要素(部门)组成,统一于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之中,由学校主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统一领导。实践教学基地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为中心,承担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两大任务,学生在教学、生产和科研3个育人环境中学习、工作和参加科研活动。

(二)性质与作用

产学研培“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将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学校,将现代工厂的生产、经营环境浓缩并模拟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之中,甚至将现代企业的某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引入学校,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经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一个近似于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三)做法

学院训练中心园区(简称工业中心)是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第一所融实践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职教师资培训及研发、生产和新技术应用推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园区始建于1995年6月,位于东、西校区,由第一、二、三、四、五工业中心组成,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目前下设28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按技术应用群分类的实训室,内含104个分室,各种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26819万台(套)。工业中心担负以下重要职能:

实践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工业中心承担全院 1.6万多名学生实践教学和职业素质训导任务。

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工业中心下设深圳市第七职业技能鉴定所,可承担42个工种的鉴定任务,其中16个是市劳动行政部门核准的工种鉴定点,8个是中心独家开发、承办的技能考试点,并可进行51种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考核工作。

职业资格认证与职教师资培训。工业中心是学院的职业资格认证中心和教育部高职、中职师资培训基地,可承担25个认证项目,并承担了贵州、甘肃、新疆等地的师资培训和深圳市中职师资培训任务。转贴于

科技开发、生产和新技术推广。工业中心作为学院普泰科技公司的生产事业部“现代制造技术中心”,利用制造业的高新技术,从事产品开发、快速原型、快速模具及小批量生产,进行工装夹具制造,已为NEC、格力电器、中兴通信、安科医疗器械、威昂电器、TCL电脑等大型企业及众多中小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设计与加工服务,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它还是科技部CAD技术应用示范单位、深圳市惟一的 CAD(机械)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和美国EDS公司华南地区培训中心,已举办了9期UG培训班。2002年9月,深圳市在学院工业中心挂牌成立“深圳市中小企业支援中心”,为深圳市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产品检测、设计鉴定、管理咨询、培训及认证服务。工业中心还与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组建了“深圳市家具研究开发院”。中心建立了以中国家具网为主体的电子信息化服务平台。目前,由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出资 3000万元,在学院建造了一座高水准的家具研究开发院大楼,除设有研究开发机构外,还将建设检测中心、涂饰车间、木工车间(新型木工机械)、金属家具车间等多项研发、推广和培训设施。

最近的毕业生追踪调查显示,有超过96%的单位对于学院毕业生在“思想政治、团队精神、敬业精神”方面给予高度评价;在“业务水平、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方面,有90%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强或较强”。毕业生本人则表示,大学期间严格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对自己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全面实施“双证书”教育,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培训,搭建校企连接的桥梁

(一)意义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检验教学效果、评估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拓宽产学研结合的渠道,也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性质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创建开放性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培训中心。一方面,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一定学时的职业技能课程,使学生在学校期间通过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可为行业、企业培训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

(三)做法

学院一直坚持“双证书”制度,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专业教学计划指定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取得相应证书才能毕业。各专业都选择了本行业权威的职业资格证书,使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训练条件尽量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评内容对接。截至 2004年6月,学院有57个专业、93个方向,建立了职业技能(工种)鉴定点42个,引进国内外权威职业资格证书认证103个。学院工业中心下设技能考核管理办公室、职业资格认证中心、深圳市第7技能鉴定所、深圳职业培训中心等机构。在组织形式上确保工业中心全权履行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的职能。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工业中心共承担电工、铣工、数控机床操作、UG软件、首饰制作、汽车维修、家电维修等近百个项目的培训工作,举办各类培训数百期,完成培训教学学时2万多小时,培训人数超过1万人,完成技能考核鉴定近1万人次。2003年,培训中心与深圳市经贸局合作,通过政府扶持、企业资助、个人分担的方式,启动深圳市1000名高级工培训项目;同年,培训中心还与深圳市宝安区政府合作,参与宝安区造就百万人才工程。

四、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一)功能

校外实习基地可在以下方面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服务: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校园环境的实践教学场地或环境;提供专业技能训练所需的现场设备、师资或其他条件;为学生提供就业前企业实际工作的全方位的预演。

(二)性质

学校与办学相关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三)做法

学院要求每个专业至少挂牌建立3个以上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成为该专业学生固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场所。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坚持互动互利、产学双赢的原则,确保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健康、规范地发展。一方面,选择那些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管理优秀、效益良好、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以确保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的质量;另一方面,与企业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保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正常运行。按照这一原则,截至2004年,学院57个专业均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总数达309家,遍布深圳市的各行各业。专业管理委员会制度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将行业、企业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此外,学校与部分企业合作,如与思科网络公司建立深职院思科网络学院,与深圳渣打银行、现代计算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为他们量身打造人才。许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直接录用学院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沈耀泉.论高职院校专业管理委员会的建设及发展[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2]吴岩,张炼.产学研合作,解决高职发展瓶颈问题[C].第三次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