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

中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

中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影响雇员对工资问题看法的三个因素是‘他人’、‘制度’、‘自己’”。[2] “公开工资可以反映出管理者有信心管好工资系统,这会增加学区雇员对管理者的信任。”[1] “如何将工资方案告诉给雇员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当地传统和雇员数量的问题,每个学区所使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3] “对于在学区教育系统里激励高昂的士气,良好的工资管理所能够做到的是任何其他因素无法比拟的。”[6]坎贝尔(W. E. Combell)认为,有三个因素会影响工资建议的提出:“学区的财政状况、学区的管理组织以及各类雇员所属的团体和协会。”[3] 边缘福利不断提高的关键原因是财政困难和不上税。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薪酬管理的基本制度如下。

一、 绩效薪酬的基本结构

根据与工作是内在相关还是外在相关,薪酬经常被分为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内在薪酬是涉及工作内在品质的雇员从工作本身所获得的东西,包括参与决策程序、增加工作自、增加职责、分配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提供个人成长机会和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外在薪酬包括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直接薪酬通常包括基本工资、超时工资和假期工资,以及绩效工资,间接薪酬经常被叫作边缘福利(Fringe Benefit),通常包括劳动保护项目、进修假、带薪休假和其他服务项目。它们的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

二、 维持绩效薪酬有效的基本要素

在美国中小学,确保教师的绩效薪酬有效要注意如下11个方面的因素[4]:1、有效的教师评价程序;2、对实施绩效薪酬方案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3、学区董事会和管理部门承诺对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财力支持;4、制订方案时吸收雇员参与;5、教师接受并满意于方案;6、充足的资金;7、对所有达到标准的人给予奖励;8、绩效标准合理、公正、公平;9、对工作绩效的测量是有效的、可证实的;10、评价测量手段的运用具有客观性和持续性;11、促进学生学习。

三、 建立公平的工资政策的基本步骤

在美国中小学,建立公平的工资政策的基本步骤有如下五个:1、确认岗位的重要性,即根据各岗位所要求的技能来确认其重要性,并根据各岗位的重要性的大小进行排序,具有最高价值和职责的岗位放在最顶端;2、学区之间的比较,将本学区的工资制度与其他学区的工资制度相比较,使其具有竞争优势,并尽可能与其他公立机构和私营工商业部门相当;3、岗位评价,由雇员和管理者组成的工资委员会合作确定每个岗位的相对价值;4、绩效激励,使用统一而公正的个人绩效评价方法和适当的个人记录系统以利于持续开展绩效评价;5、工资审查,每年审查工资方案,以确定雇员工资与其他学区相比具有竞争优势,与其他公立机构和私营工商业部门中的雇员工资保持同步增长。

四、 设置工资类别与等级的一般步骤

在美国中小学,设置工资类别与等级的一般步骤有如下三个:1、设置管理人员的工资类别与等级,管理人员的工资类别与等级主要包括中心办公室主管(例如联邦项目主管)工资、中学校长工资、中学校长助理工资、小学校长工资以及小学校长助理工资等;2、设置教学人员的工资类别与等级,教学人员的工资类别与等级主要包括:学士学位工资、学士学位外加30小时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工资、硕士学位工资、硕士学位外加30小时的博士研究生学习工资、博士学位工资、博士学位外加3年工作经验工资;3、设置服务支持人员的工资类别与等级,服务支持人员的工资类别与等级主要包括:保管员工资、保管员主管工资、维修员工资以及维修员主管工资等。表1举例说明设置工资类别与等级的具体数目[5](单位:美元)。

五、 使用基准岗位确立岗位群中其他岗位工资的一般步骤

在美国的中小学里,使用基准岗位(Benchmark Position)确立岗位群中其他岗位工资的一般步骤有如下四个[6]:1、通过工作说明书和工作分析程序,可以确定非教学岗位的种类,这些种类被组合进更宽泛的岗位群,常见岗位群有如下两类:第一类是办事员,如职员、打字员、高级职员、会计、学校秘书、行政秘书、学监秘书等;第二类是维修工和操作工,如保管员、园丁、保管员主管、维修工、维修工主管等。2、选择基准岗位的标准是基准岗位的工资可以与当地企业或其他公共机构里类似工作的普遍工资等级进行信度较高的比较。3、将工资调查的数据应用于基准岗位,运用调查统计中的集中量(平均数和中数)以及差异量(四分位数)选择主要工资表中最合适的类别作为基准岗位。4、将预先确定的基准岗位作为参照点,运用于每个岗位,根据它们的技能关系,决定它们的工资序列。

六、 工资扣除的常见情形和相关程序

在美国的中小学里,工资扣除的常见种类和相关程序如下:1、所得税扣除:美国政府所得税要求每个雇员签署一份免税证书,用作所得税扣除数的基础,通常考虑的免税情形:单身、已婚、年龄超过65岁、残障等。一般情况下,这个证书必须提供以下六个信息:第一、全名,用以识别;第二、雇员社会保障号,这是识别工资税收返还和雇员记录卡(卡上需要雇员亲笔签名)所需要的;第三、具体地址,包括城市、州或行政区以及其他确切的邮政信息;第四、减免申请,根据免税证书,学区必须减免每个雇员的所得税;第五、新雇员申请的免税证书在第一次发工资时就有效,而且一旦向学区申请之后就一直有效,除非有新的修订;第六、雇员可以随时申请对减免证书进行修正(即增减项目),修正情况通常反应在下个月的工资单上。2、退休扣除的常见情形和相关程序如下:第一、退休扣除的常见情形有以下三种情况:政府针对所有雇员所作的项目、专门限于持证人员或无证人员的项目以及商业保险项目;第二、一些学区允许持证人员参加上述三种项目,一些学区则根据学区董事会、某个管理委员会或者法律决定只允许教师参加其中的一种;第三、扣除通常基于总收入的固定比例。3、法院命令的扣除:第一、鼓励雇员保持良好的个人财务状况,以免发生法院命令扣押、留置或破产等其他扣除雇员工资的问题,如果这类事情的发生是由于雇员的疏忽或者善意错误,那么就应该给雇员纠正的机会;第二、在法院决定扣除雇员工资时,必须审核如下六个信息:原告或债务人的名字、扣押令发出的日期和学区收到的日期、扣押债务的数目、法院的开支,建议与法院共同商定、扣押令上要求到期应付的款额、所允许的将债务偿还到法院的天数;第三、学区接到法院的扣押令后,应该给雇员一份扣押令副本,这样,雇员有可能得到一份“减免表”,从而减少扣除工资的总数;第四、当要求扣除高额债务时,学区不会接受原告或被告的律师或债务人的要求,除非法院提供书面文件,说明其愿意为最初的扣押令负责;4、其他扣除:这里只介绍五种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通常被认为是边缘福利的工资扣除情况:第一、健康、事故和医疗保险费用的扣除;第二、人身保险费用的扣除;第三、会员费用的扣除;第四、信用合作社的扣除;第五、社区基金捐赠的扣除。

七、 学监向学区董事会提出工资建议的基本程序

在美国的中小学里,学监向学区董事会提出工资建议有如下八个基本程序:1、确保获得雇员的满意和支持;2、证明建议的合理性,常用的数据有两个:一个是其他学区教育系统和私营机构的工资表,另一个是上次工资增长的信息,并说明与专业人员得到的工资相比该建议能否保证非教学人员所期望的工资增长率;3、尝试将建议作为对所有雇员一揽子方案的一部分;4、通过咨询公司来处理有关社区通行工资增长率的数据;5、强调非教学人员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6、说明需要有能力的人去管理董事会的财产,保护学区的投资,吸引董事会成员关注事务管理;7、使董事会认识到非教学雇员对社区生活的价值以及他们将影响到社区是如何看待学校的;8、强调学区教育系统在商业和经济层面对社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罗纳德.W.瑞布.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一种管理的趋向.褚宏启,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11).

[2] Paul S. Goodman , An Examination of referents Used in the Evaluation of Pa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12 No. 2, October 1974,170~195.

[3] Charles W.Foster,ed.Wage and Salary Administration:A Handbook for School Business Officials. Chicago,Research Corpor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of School Business Officials,1969,P39-40、45、59.

[4] Glen H. Tecker,Merit Measurement and Money:Establishing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Incentive Programs,Alexandria VA:National School Boards Association,1985,14.

中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一、明确落实职责,完善中小学财务管理机制

按照部门职能,确定各自财务管理职责。财政部门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财务规章制度,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制订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明确开支标准,审核批复预算,筹集义务教育经费,监管国有资产和财务活动,检查指导财务工作,组织指导中小学绩效考评;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配合财政部门制订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贯彻落实中小学财务制度,配合财政部门制订中小学开支标准,审核、编制预算,管理、监督中小学财务活动,建立中小学内部控制制度,审核、监督中小学重大项目的实施,分析中小学财务状况,加强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组织实施中小学绩效考评;中小学校主要职责是执行财务制度和办法,编制单位预算,办理各项财务收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定期分析各项财务活动,完成财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交办的任务。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管学校为独立的一级预算管理单位,设置专职财务经办员,开展本区域和所属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乡镇中心学校所属中小学校可指定一名兼职财务经办员,具体办理本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管理工作。中小学校要建立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办公用品以及其他教学设施的购置和领用台帐。要健全固定资产明细帐,凡属于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的物品都要进行入帐,建立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盈亏和报废制度。乡镇中心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所属中小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台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强化预算管理,提高中小学校预算编制水平

科学规范编制中小学预算是加强中小学经费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县(市、区)财政部门要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并纳入财政预算,按照“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建立健全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各项收支都要统一编入财政预算。中小学预算要以独立设置的学校为基本编制单位,教学点纳入其所属的乡镇中心学校统一编制,乡镇中心学校负责组织本区域内预算的汇总工作。中小学预算要清晰反映学校所有收支情况,所有支出项目如政策规定的教师工资、班主任津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寄宿制生活补助、公用经费、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等都要列入预算,要做到内容完整,数字清楚,来源可靠,公开透明,不得在预算之外留有任何收支项目,县市区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要细化到中小学校,教育部门要将批复的预算及时批转到中小学校。加强中小学校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县市区教育、财政部门要定期对学校财务人员开展培训,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

三、规范收支,严格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各中小学校应建立财务审批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财务稽核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收费管理制度等等。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按政策规定的标准、范围和项目收取费用,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学校收取费用必须出据正规票据,及时入帐,属于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要及时缴入财政专户,严禁“坐支”和私设“小金库”。中小学的各项收入要严格按规定落实到校,不得挤占、挪用或截留,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平调学校收入,不得摊派各项费用。

要严格规范各项支出。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支出。要严格执行预算,预算一经批准既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财政部门不得办理无预算的拨款,学校不得办理无预算的支出。工资、奖金、福利补贴等个人方面的支出必须有政策依据,坚决制止不按规定乱发各种津补贴。公用经费要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公用经费不得用于人员支出,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投资,不得用于偿还债务。要严格公用支出的审批程序,各项公用支出必须有经办人、审核人和审批人签字,大额支出和项目支出必须向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申请批准后方可办理,专项经费必须按规定的项目使用,不得改变项目用途,不得挪作他用,确需变更用途的项目必须经县市区教育、财政部门批准,属于政府采购规定的项目,必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否则,财政部门拒付资金。

要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县市区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定期进行资产清查。中小学校要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物品)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内部管理制度,学校资产的出租、出借、转让、变更、捐增、报废、报损等必须按程序报批。资产处置取得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位不得自行安排支出。中小学校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抵押、担保。

要加强中小学财务核算工作。财政部门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升服务质量,本着“热情、方便、快捷、高效、规范”的原则,积极主动为中小学校搞好服务,设置专职岗位,指定专人核算,按要求提供各种财务报表。要建立备用金制度,根据学校规模和路途远近等情况,合理确定备用金限额,保证学校正常的资金周转。

中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学;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一、内部控制实施重要性

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事业单位日常运作的根本,其全面实施能够有效规范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协调各部门及相关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内部控制制度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用于增强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资金完整等的制度和方法。我国当前中小学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普遍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了学校的运作和发展,所以,根据中小学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确保学校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中小学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

由于中小学性质明显区别于企业,其主要侧重于中小学生的教育工作,所以,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对学校整体内部控制的制定和实施比较忽视,并未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内部控制制度,使其在管理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虽然一些中小学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其领导者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未能真正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相关各部门、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整体意识和协调性偏差。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应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而定,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非以学校实际情况为根本,其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具体和完善,@极大的弱化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大多中小学对内部控制制度范畴理解存在偏差,其认为仅制定收支业务制度或财务会计制度便达到了目的,这严重的缩小了内部控制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削弱了内部控制制度在中小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其未对中小学内部管理所包括的各项内容进行有效的规范,使得中小学教学、教育以及固定资产、材料采购和预算等方面缺乏有效协调性和制度约束,影响了中小学校的良性发展。

(三)缺乏预算控制和监督管理

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预算编制都由校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且编制方法较为简单,难以全面、及时的反映出中小学内外部环境变化情况,以及各方面因素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缺乏有效的预算控制能力。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其预算编制内容往往与实际之间存在不相符现象,即预算执行内容随意更改,预算绩效评价难以进行,预算信息不够真实可靠,明显弱化了预算编制的作用。除此之外,各中小学校内部并配备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未对学校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全面审计与监督,忽视了控制与管理的职能作用,对学校预算编制执行情况、教育经费使用情况以及内部控制管理情况等未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

三、优化中小学内部控制问题相关对策

(一)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和环境

内部控制实施能够更好的加强中小学整体管理,协调和提升各部门职能和管理水平。首先,中小学领导者作为学校的会计责任主体,应在具备管理、教育、法律以及财务等方面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对内部控制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增强学校整体内部控制意识,开展内部控制相关内容宣传,并定期进行内部控制知识学习,让全校教师都积极的参与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之中;其次,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合理规划各部门、教师岗位职责,实现彼此之间相互监督、相互交流,进而使得中小学校全体工作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达到统一;最后,提高中小学校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性。提升整体内部控制意识,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作用,确保会计信息合法且完整。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各中小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发展和需求情况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明确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目的。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管理需求来分别制定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全面规范教育、经营内容;其次,内部控制制度应以事前预防和控制为核心。对中小学各部门、人员之间岗位职责进行明确,确保中小学内部岗位权责分明,制定内部控制责任制,实现彼此之间制约与监督,增强教育工作者责任意识,从而激励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再次,强化学校整体内部控制情况。构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财政拨款和各项经费的合理运用和监管审查,同时对中小学校内现金收付业务、材料采购以及固定资产等内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

(三)完善预算和监督管理机制

预算是根据中小学实际发展规划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的全面计划,其对中小学发展具体一定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各中小学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明确预算管理机制和各执行部门职责,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预算管理制度,提升预算执行力度,实施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一方面,各中小学校应设置独立的内部监督部门或岗位,对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和预算管理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另一方面,加大对各中小学国家财政拨款使用情况的监管。中小学作为非盈利组织,其教育经费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取得,所以,应当适时提高财政拨款利用率,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中小学教育提供服务。构建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财务管理监督,确保实现中小学内部控制目标,为中小学校发展提供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内部控制全面实施是确保其发展的重点。然而,由于受到内部或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学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才能完善和加快中小学内部控制发展,实现中小学的资金稳定性和发展持久性。

参考文献:

[1]徐会.中小学内部财务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7).

中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2012年12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印发《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这项制度的实施,会对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起到有效监督与制约。近年来,中小学校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会计工作也越来越符合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资金使用效率也越来越高。这些都进一步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作为新的制度,在实施方面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一、 中小学财务管理的问题

(一)存在乱收费的现象

政府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是产生学校乱收费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虽然当前政府已经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使得教师的待遇不断提高,但总体来讲,教师的收入水平还偏低,特别是教师的额外劳动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劳动报酬,教师的绩效目标考核和公务员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有的学校领导为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乱收费,滥发奖金补贴;部分教师为增加个人收入,违规补课、违规收费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 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是缺乏严格的预算制度。中小学校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缺乏刚性。学校的各项决策内容有时仅凭校长一人的意志决定,财务开支没有严格的预算规范,随意性大,盲目性大,造成资金开支不合理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二是财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制度不健全。中小学校缺乏专业财务人员,由教学人员兼任的现象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岗位责任不明晰。专业人才的缺失,导致的后果就是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无法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

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部分学校因人手不足,无人重视,管理不到位。国有资产入账不及时,特别是国有资产台账、卡片经常不入账,账实不符、账卡不符的现象比较普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损毁的巨大风险。例如:单位固定资产的总账、明细账由会计人员登记,实物、台账、卡片由其他人员管理和登记,会计入账只按发票简单记账;不同的设备不记设备的详细名称及规格型号,部分学校又不根据政府采购合同和验收记录及时登记台账和卡片。同时,已经报废、毁损的国有资产也不及时履行报废审批手续,账实不符的现象比较严重。

(四)食堂财务管理不到位

《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明确要求食堂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在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下,实行单独核算并定期公开账务。许多中小学校食堂缺乏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的素质达不到要求,同时,食堂其他管理人员力量也不足,导致了学校在食堂管理工作这方面极不完善,并没有达到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的要求,食堂会计核算极不规范。

二、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改善方法

(一)强化对相关领导和财会人员的法规培训

要不断加强学校领导对学校财务的管理意识。《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一规定使得单位领导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更加明确了。所以,学校领导必须要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明确会计工作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义务、工作的规程以及纪律的要求。加强对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在工作中使自己的素养不断得到提高,不断提高会计核算的能力水平,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以及政治理论的学习,让他们的各项素养普遍达到较高的水平。对已经在会计岗位任职却没有会计证和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工作人员,要经常组织培训考试,要求其必须取得会计证和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积极引导财会人员培养自己的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学习相关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要重视拥有多重知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二)建立严格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

中小学校必须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相关要求,逐项建立健全适应学校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使每项制度得以有效执行,不能只将制度挂在墙头。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要不断加强对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工作,积极发挥业务指导作用。只有在学校自身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执行和外部的有效监督下,才会使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真正得到提高。

(三)规范财务约束监督体系

必须建立学校财务管理责任约束监督机制,实行学校主要领导是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各个部门负责人、经办人员是直接责任人的三级责任管理制。明确各个部门相关负责人应负的责任,将学校财务管理的各项具体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定期考察责任人履行责任的情况。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中小学校要不断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一要按照“管得住、行得通、效率高”的原则建立建全符合中小学校实际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比如建立健全国有资产采购制度、登记制度、保管使用制度、定期盘点制度、报废核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二要落实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制度。中小学校长应对所使用、管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负责。中小学校应安排专(兼)职人员,从事国有资产登记、保管、盘点等工作,做到账实、账卡相符,坚决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毁损。三要落实检查、督促责任。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生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强化食堂财务管理

学校必须要严格按照《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中小学会计制度》的规定严格设置食堂会计账簿,认真进行食堂会计核算,提供真实有效的食堂会计信息。同时,中小学校应按相关规定配备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为规范食堂会计核算,加强食堂财务管理提供人才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要加强内部审计,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作用,通过教育系统自我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严格进行整改,促使学校提高食堂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

中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管理制度

英国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出台之后,学校改进压力剧增,对于校长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校长的角色发生了很大改变。之后,英国的校长培训制度经过了重大变革,目前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培训管理制度。其特征具体表现在《国家校长标准》的制定、校长培训的组织管理、校长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三个方面。

一、国家校长标准

为了促使所有的校长都具备相应的条件,1998年英国师资培训署在吸收全国各地及有关行业经验的基础上,反复征求意见,颁布《国家校长标准》。《国家校长标准》不分校长所在学校的发展阶段和学校类型,适用于所有的校长,对校长专业角色和领导技能等作出了明确说明,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增强校长资格培训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奠定了基础。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变化,2004年又对《国家校长标准》进行了修订。

《国家校长标准》承认校长在政府的教育政策执行和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就学水平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体现了校长应有的发展方向。它包含以学习为中心、注重领导能力和表现出尽可能高的专业水准三项重要原则。《国家校长标准》的主要目标是制订教师职业核心领域明确的要求;在各方面帮助教师制订和调整职业计划并有效地工作以及制订旨在促进他们提高效能的明确目标;保证所有人都能关注提高学生的成就和教育的质量;帮助制订教师的专业和成就要求;帮助专业化发展和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能够满足个别教师和校长的需求,充分利用时间并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受益。

《国家校长标准》将校长标准分为五个组成部分,即校长的核心目标、领导的主要效果、专业知识和理解力、技能和品质、校长职务的主要领域。对于每个组成部分都进行了具体说明。其中校长职务的主要领域是《国家校长标准》的主要内容。

在核心目标方面,《国家校长标准》指出,校长要为学校提供专业的领导和管理,以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都达到高标准并得以不断改进。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校长必须确保全体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并实现所有学生的潜力,有效地管理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取得较高的成绩。在学校管理方面,校长是学校领导和管理的专业人员,要确立学校愿景和发展方向,保证实现学校管理和组织目标。校长需要和其他人一起工作,保证所有人的机会公平,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整个教育系统方面,校长还必须有效地发展与其他学校、儿童服务机构、地方教育局、高等教育机构等的关系,以为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作出贡献,为学生创设卓越、优质的学习氛围,激发所有学生的较高的期望。

领导的主要效果包括积极的校风、高度负责的教师、成绩优秀的学生、支持学校和帮助孩子的家长、胜任的董事和高效的资源利用。

在专业知识和理解力方面,强调校长所需的知识要不断更新,理解力要不断增强,并且要在每个领导的主要领域里显示出来。它包括教育质量、课程教学评价、领导风格与实践、全国的政策构架等13项内容。

在技能和品质方面,包括领导和管理人们为了共同目标奋斗、决策技能、交际技能、自我管理等以及可亲可敬、愉快、精力充沛、不屈不挠、自信、廉政等10项品质。

校长职务的主要领域涉及到规划未来、领导教与学、自我发展并与人合作、负责学校组织管理、确保承担责任、促进社区发展六个主要领域。每个领域都分别详细阐述了校长需要具备的知识(共49项指标)、专业品质(包括52项指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标准(包括48项指标)。这六个领域不分主次,共同展示了校长的职责。

规划未来指创设共享愿景和拟定战略计划。愿景表达学校核心的教育价值观和道德目标;战略计划保证学校为了所有学生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并对鼓舞和激励学生、教职员工以及学校内的所有成员起重要作用。

领导教与学表明校长的核心责任是提高教和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业成就。校长要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有效运用资源,设计好课程计划,保证学生良好的纪律和行为。这就意味着要对学生予以高期望,监督并评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创建成功的学习文化,以便于使学生成为有效的、充满激情的、独立的学习者,并且使学生热诚于终身学习。

自我发展并与人合作要求校长能够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能够管理自己并和其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促进专业化的学习型社区的形成。通过绩效管理和有效的持续专业发展,校长支持所有工作人员达到高标准。校长还要使自己拥有应付复杂问题的能力,拥有职务所需要的领导技能和行为,注重自身的持续专业发展。

负责学校组织管理指校长建立合适的有效的组织机构,并以严格的自评为基础,寻找组织结构及其功能改进的方式。保证学校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有效组织和管理,来提供高效和安全的学习环境。这些管理责任意味着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校长应该同时通过与他人的有效合作,以建造成功的组织。

确保承担责任要求校长对相关群体负有责任,尤其是学生、家长、监护人、地方长官和地方教育局。校长有责任保证学生受益于高质量的教育。校长在法律上对学校管理机构、学校周围环境负有责任。“市场责任’意味着校长需要成为企业的经营者,‘去中央化’导致的责任意味着校长必须负责学校财政和文化的管理,使所有员工逐渐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责任是指校长必须在群英荟萃的地方‘智力超群’,从而保证员工能够对变革作出响应,而不仅是反抗;‘经营’责任是指校长必须是一名好的规划者,能够从策略上领导学校发展。”

促进社区发展表明,学校存在于一个与众不同的社会情境之中,这样的社会情境对学校内部发生的事情有直接的影响。学校领导应该对学校内部和外部社区负责,以保证公平和权利。校长应当和其他学校合作,给自己所在的学校和其他学校带来正面影响。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校长应当在战略和操作层面,与学生家长及所有与孩子茁壮成长有关的机构进行合作,致力于学校内外社区的工作。校长在更为广阔的教育系统中分享领导责任,应当意识到学校改进和社区发展是相互依赖的。

英国《国家校长标准》试图为校长专业发展和行动提供明确的要求,使希望成为校长的人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也使校长对自己的工作和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它不仅用以招聘校长,而且用于评估校长绩效,指导校长专业行为。

二、校长培训的组织管理

英国政府对校长培训给予宏观指导,并不直接管理和控制。其具体组织管理特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英国颁行《国家校长专业资格》,以便于实行资格证书制度和质量监控等措施。

第二,从大的培训路径看,英国的校长培训有国家学校领导学院及其分支机构、大学和校本培训三条途径。英国校长培训机构不仅包括大学内部的相关培训机构,而且包括中小学校,在一些优质的中小学校建立校长培训实践基地,为校长进行技能训练和管理实践提供场所。培训主要由国家学校领导学院负责,政府、行业、社会与学校相结合,其机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项目管理部、网上教育部和研究部各司其职。

1998年《教师面临变革的挑战》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学校领导学院的设想。2000年该学院成立。受教育部委托,国家学校领导学院接替了师资培训署的有关职能,代表英国政府组织管理中小学校长培训,负责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经费投入、组织协调、项目设计、课程开发、实施指导、培训研究、技术支持和管理评估等工作,成为校长培训专门的组织与认证机构。它依据地域特点和校长学习的实际,在西北部、东北部、中东部、中西部、英格兰西部、伦敦、西南部、东南部、约克郡等地区建立九个分支培训机构。其任务是:发展领导技能,继续实施教师培训署启动的三个校长培训项目并开发新的项目,包括覆盖领导的五个阶段的培训项目、战略项目、团队项目、出版研究成果、在国际会议上提出相关讨论问题。每一种培训项目都是依据《国家校长标准》而设计的,只是根据参加者经验、知识和身份的不同加以有针对性的安排,切实适合校长需要。

第三,英国“学校与学院领导学会”(ASCL)是代表全英国校长和副校长的专业学会和工会组织,它通过问题咨询、学术研讨、网络辅导、现场诊断、研究出版等方式对校长培训学习提供帮助,注重满足独特需求和进行现场问题分析。

第四,采取市场机制。一方面,从培训机构的角度看,培训机构通过公开招标评估而获得培训资格,通过项目竞标的方式获得相应的培训项目。另一方面,从校长的角度看,英国政府为激励校长参加培训,对每个接受培训的新校长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英国校长使用这笔资金自己选择培训单位,满足培训需求,不被选择的培训机构将最终被淘汰。这样促进了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从而有益于培训质量的提高。

从上述组织管理特征可以看出,英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质量监控来宏观管理校长培训;委托专门机构组织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和控制中小学校长培训,政府与培训机构之间是指导和合作伙伴关系;各个地区培训机构在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进行培训项目研发、课程的设置、培训模式与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大多数培训机构通过竞争获得培训资格和吸引受训者。一言以蔽之,这种组织管理通过《国家校长专业资格》的认定、培训机构的合理架构、专业学会的学术引领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充分运用,来保障培训质量并满足不同需求。

三、校长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第一,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在国家校长领导学院成立之前,英国校长培训工作主要由师资培训署承担,师资培训署设计、实施了三类校长培训计划。1995年启动校长领导和管理项目,为任职两年的新任校长提供培训,这是入职阶段培训,是面向首次担任校长职务的人士提供的导人性课程。校长领导与管理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要帮助校长理清领导与管理任务,发展领导与管理能力。1997年《国家校长专业资格》颁布,规定从2004年4月1日之后,任何想申请成为中学或者小学校长的人必须拥有校长专业资格证书,接受符合国家校长标准的培训。《国家校长专业资格》出台不久就被国会以法案的形式通过,成为英国初任校长资格审核的依据和指南。这是一个初级阶段培训项目,对象为有潜质成为校长的人士,是拟任校长培训。1998年,在职校长领导项目启动,它以《国家校长专业资格》为基础,为任职三年以上的校长提供培训,目的是要为在职校长提供富于挑战性的、丰富的专业发展内容。国家校长领导学院成立之后,校长培训的三个项目得以调整和充实,形成了职前、入职和在职校长培训体系。

第二,强调分类培训。英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形成了从“校长候选人”到“资深校长”一套相对完整而又统一的培训体系,存在明显的分类培训特点。国家学校领导学院的培训项目分为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反映着不同背景的受训者在学校领导事业上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以“中职领导”为主题的培训项目,是为挖掘和发现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而设计的,培训对象是学校中的学科组、年级组等的中层领导,包含“从中层开始领导”“快通道教学”“领导路径”“建立领导台阶”“领导战略”等具体培训项目。以“准校长”为主题的培训项目,培训对象是副校长、校长助理或者其他有志成为校长的人,包含“国家校长专业资格”“未来领导”等众多项目。以“新任校长”为主题的项目的培训对象是初次担任校长职务的校长,包含“早期领导”“新愿景”等众多项目。以“有经验的校长”为主题的培训项目,其培训对象是有经验、希望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的校长。这些不同的主题为不同层次的校长提供了培训项目。以“学校事务经营”为主题的培训项目,其对象是学校事务经营者和会计;以“团队项目”为主题的项目,其对象是希望增强领导成效的领导团队;等等。另外,英国还有为现职校长和愿做校长的人提供的“教育领导”硕士、博士学位课程培训。

第三,注重实践能力。这首先表现在培训地点和内容上注重实践需求。例如,“历时6个月至2年的‘英国校长专业资格’培训,集中培训时间仅9天,其中理论讲授不超过6天。将校长所在学校作为培训基地,要求校长将研究学校自身问题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其次表现在培训方式上,“充分体现关注现实、解决问题、指导实践、促进发展的价值取向,依据校长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和校长角色转变的规律,实现了培训过程以问题驱动、参与思考、集中交流研讨、分散实践尝试、导师引领、个人网上学习等多种有效方式的结合,真正使培训成为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再次表现在培训者队伍建设上,把有实践经历和经验的资深校长作为培训者的主体队伍,以校长的任职学校作为培训的主要阵地,将校长培训置于真正的实践经验与情境之中。最后表现在培训成果上。“关注实践性研究,要求校长培训结业时所撰写的论文必须以自身学校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注重实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