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路设计导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内容摘要: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最早是通过国际供应链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导的,而跨国公司则运用内部或外部生产守则来约束和要求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本文认为,尽管一些出口商日益感受到验厂及社会责任标准认证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并且企业社会责任在推行过程中的确存在着各种负面影响,但不应因此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贸易壁垒。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愈演愈烈,未来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认真履行法律责任,积极采用能力建设、培训项目等手段更好地推行企业社会责任。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供应链 贸易壁垒 能力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国际转移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随之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回答下列疑问:企业社会责任如何在国际供应链中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导?企业社会责任是否在国际供应链中起到了贸易壁垒的作用?而这又对位于供应链中重要一环的我国供应商来说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文章还针对社会责任的未来传导趋势提出在我国有效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对策。
企业社会责任在国际供应链中的传导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的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热心社区公益、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持供应链共赢关系、节能环保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及践行水平已经成为价格、质量、技术之外的又一种竞争力,即责任竞争力。
从其理论脉络的发展来看,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源于18、19世纪的欧洲,主要是出自宗教的价值观或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1924年,美国的谢尔顿(Sheldon)最早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把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有道德因素在内。而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传播则是因为工会组织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与壮大、消费者发起的各种自下而上的运动、联合国与人权、环保等多边国际组织开发的各种标准和公约等共同促成的。近年来,由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和非政府组织等发起的各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不仅要求跨国公司要保证其自身的社会责任的履行,还要保证处于公司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如供应商、分包商等也能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因而,位于国际供应链上游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了这一运动当中。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一家美国服装公司起草了第一份公司社会责任守则之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如耐克、沃尔玛等也纷纷制订了各自的行为守则,并且要求其产品供应链上的配套企业和合作伙伴都要遵守这些守则。这些由企业制定并实施的守则一般被称为内部生产守则;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标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独立于单个企业之上的外部生产守则,包括由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标准、各利益相关方联合制定的一般性原则标准等。内部生产守则的核心内容通常可以概括为四类:消除剥削性童工、废除强迫劳动、就业无歧视、自由结社和集体谈判。跨国公司完全控制这类生产守则的制定、解释、实施,并监测其实施效果。而外部生产守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行业生产守则,包括欧洲外贸协会(FTA)对销售行业提出的BSCI倡议、国际玩具商协会(ICTI)的商业行为规范、清洁制衣运动(CCC)行为守则等,这些行业内的国际采购商只对取得认证或审核的生产企业下订单;另一类是非政府组织制定的各种民间标准,例如SA8000、ISO14000等。这些外部生产守则多以联合国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基础性条约”为蓝本,以国际自由工会联盟(ICFTU)于1997年通过的基本守则为基本框架,引入了独立认证的原则与机制以及工人和第三方表达意见的机制,建立了改善违反守则规定的公司状况的补救机制。
据世界经合组织统计,截至2000年世界大约有246个以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环境和员工权益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这其中有118个是由跨国公司制定的内部生产守则,跨国公司安排公司职员或委托独立审核机构对其供应商或合约工厂定期进行现场评估,即所谓的验厂活动。而由跨国公司认可的非政府组织或行业协会制定的外部生产守则则是通过第三方机构审核或认证的方式在国际供应链中推行,如典型的SA8000认证。
1997年10月,美国经济优先权认证委员会(CEPAA),2001年更名为社会责任国际(SAI)制定并了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社会道德责任标准,简称SA8000,并由SAI在2001年12月了SA8000标准的修订版:SA8000:2001。虽然SA8000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但是由于它的相对规范化、标准化、具体化,使得SA8000很快成为广为接受的、影响较大的外部生产守则。截至2006年6月,全世界共有52个国家的968家组织获得了SA8000认证证书,其中有127家中国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的贸易发达省份,以玩具行业居多,其次是服装、珠宝、钟表、箱包、家用器皿等。另据专家估计,我国沿海地区已有超过800家企业接受过跨国公司在劳工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审核。
国际供应链中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误解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导致一些出口企业要么增加成本以满足跨国公司的要求,要么失去订单,由此产生了与传统贸易壁垒相似的贸易扭曲效果。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围绕社会责任是否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社会责任壁垒展开了激烈的探讨,有些学者认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借助验厂和社会责任标准认证,特别是实施SA8000标准使得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一种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新贸易壁垒;还有些学者认为跨国公司要求供应链上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目的就是为了自身不愿承担的社会责任转嫁到供应商身上。因此,有必要通过实证分析等方法来加以辨析。
首先,国际贸易理论对贸易壁垒的定义是:一国用以限制或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一切政策措施。构成一项贸易壁垒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实施主体为政府,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各项标准和规范的实施主体是跨国公司或者采购商,因此,把推行企业社会责任认为是贸易壁垒的一种表现形式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其次,跨国公司自身设定的一些行为准则、一些行业协会制定的共同自愿遵守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等,往往是这些公司在长期的跨国经营中得出的经验总结,是在社会各界的各种诉求和压力之下产生的。对于这些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执行是自愿性的,而非强制性的,只是由于这些跨国公司掌握着全球大部分的销售渠道和网络,才使得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上游供应商感受到了这种压力。以争议的焦点SA8000来说,其产生是为了解决多种社会责任标准的一致性问题,内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普遍性。SA8000在某些内容中要求的是执行企业所在国的法律标准,而有些要求有时甚至会低于企业所在国的法律标准。例如,对于工作时间,SA8000规定每周工作不得超过48小时,每周加班不得超过12小时;而我国《劳动法》规定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每月加班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法律的规定比SA8000更加严格。
再次,那种认为跨国公司完全将应该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全部转嫁到了供应商头上,而自身对此不付出任何成本与代价的说法有失公允。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跨国公司都已经设立了相对健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部分公司将社会责任职能赋予原有的部门,如公共事务部、公关部、品牌推广部等,有些公司甚至成立专门的CSR事务管理部门或可持续发展部,并任命企业社会责任首席运营官(CRO)来积极参与和管理企业社会责任活动。
最后,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快速地从低端向中高端上移,并顺利地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长期以来,处在国际供应链中最底端的一些企业为了获取订单,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降低或者克扣员工的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为手段,竞相低价出口,展开恶性竞争。这样做的结果既损害了工人福利,又使我国企业背上了“社会倾销”、“血汗工厂”的恶名,加大了贸易摩擦。同时,我国出口企业长期满足于“低成本劳动力”带来的所谓价格优势,缺乏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动力。践行社会责任之后,虽然短期内可能由于劳动力或环保成本增加,导致有些建立在低工资基础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外移,但是长期来看,反而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尽管供应商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时候会增加一些成本,但是在做了成本收益分析之后,就不难发现,企业得到的不仅是有形的收益,如维持或增加订单、改善产品质量、节能降耗、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等,更能获得无形的收益,如改善与采购商的沟通与合作、改善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提升企业形象等。根据“CSR在中国的推进及其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项目组”在2008年对广东、浙江、河北三省的1001家外向型企业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企业执行社会责任的国际性标准对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影响上,认为利大于弊的占62.3%,认为弊大于利的只占27.6%。企业以打分的形式(满分为5分)评估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带来的正面效应时,企业认为最大的好处是提升企业形象(平均得分4.13分),其次是改善劳资关系(3.79分)、增强核心竞争力(3.72分)、提高员工积极性(3.72分)、提高产品质量(3.7分)和增加客户资源(3.67分)(见图1)。
如果对打分结果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认为3分以上即代表企业认同该选项,则92.3%的企业认为社会责任能够为企业塑造和谐的劳资关系,85.7%的企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有助于减少贸易摩擦,89.0%的企业认为有助于增加客户资源,90.9%的企业认为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目前国际供应链中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尽管不能简单地把实施SA8000标准和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社会责任壁垒,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国际供应链中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效果和出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
抬高生产成本并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成本指的是企业接受认证和验厂而产生的一些直接支出成本:评估、认证费用、验厂费用等以及企业为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而推行CSR产生的改进成本。后者既包括为改善内部管理和投资新设备而产生的资本成本,如改进生产流程、人力资源投入、废水处理系统等,也包括在改善员工生产和生活条件方面、提高员工工资福利待遇方面、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等培训、进行企业社会责任监督等方面的经常性成本。企业在接受跨国公司的审核时,除了要缴纳各种费用外,还不得不中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另外,由于不同的跨国公司所启用的审核标准和范围不同,导致同一家企业有时一年内不得不多次接受来自不同公司的审核和评估,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审核流于形式。频繁的验厂和各项认证给我国的出口企业带来了额外的负担,甚至引起了企业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并且在认证和验厂过程中采取应付态度,造假现象也时有发生,未能真正达到在供应链中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初衷。例如,工厂审核的效果被预先做好了准备,在审核记录中作假,甚至有些工厂为了通过审核而对审核人员进行贿赂等。这样一来,跨国公司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初衷被彻底扭曲,各项行为规范等也形同虚设。而供应商也未能通过验厂和认证真正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改善劳工状况。
对我国企业的出口规模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跨国公司在其供应链中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时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特别是一些美国的公司通常是通过供应链管理来强制推行CSR要求,即通过各种评估和审核的方式要求供应商必须满足其有关的CSR要求,然后才会将其纳入订单系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而那些未能通过评估或达到审核标准的企业则将被排除在订单系统之外,甚至被取消已有的订单资格。相比美国公司,欧盟的企业通常会对审核未通过的供应商给予一定的改正期,鼓励供应商在一定的时间内修正其不符合企业社会责任要求的做法,因而不会立即影响其订单。而一些完全依赖出口但劳工标准等未能通过评估和审核的企业因此造成订单流失,产品无法出口进而陷入破产倒闭的境地。这些供应商不仅没有因为跨国公司推行企业社会责任而改善其劳工待遇,工人甚至失去了原本不符合跨国公司所在国的劳工标准的工资,导致生存境遇进一步恶化。
国际供应链中企业社会责任的传导趋势及对策
综上所述,跨国公司在其供应链中仅仅依靠验厂和认证等手段使得供应商,特别是广大中小型出口企业被动地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一直以来遭到种种诟病,同时效果也不尽显著。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让供应商由被动转为主动、由以获取订单为目的转向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来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根据Carroll的四层次模型可以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等级: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自愿责任(慈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贡献程度和水平从下至上呈递增状态,越到金字塔的顶层就说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越强。而在这四个等级中,经济责任、法律责任是社会要求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伦理责任是社会期望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资源责任是社会盼望企业尽力承担的责任。从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来看,各个层面的责任均有所缺失。正是因为许多企业还处于社会责任层次的最底端,才导致它们很容易在跨国公司进行社会责任评估和审核时受到冲击,并在供应链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应该由政府、行业协会、其他利益相关方、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和供应商)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创建一个有利的环境和良性氛围,在国际供应链中自主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形成双赢或共赢的局面。法律义务应该强制实施。政府应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即落实最低的企业社会责任要求。而超出法律义务之上的伦理和自愿的社会责任,应该在政府指导和宏观支持下,主要由行业和企业根据各自的情况具体操作。
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推行的发展趋势不同,工作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具体来看:
(一)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宏观层面发展对策
加强立法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制化。不同于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自下而上的特点,我国是通过立法自上而下来推动的,消费者运动、非政府组织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所以,政府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填补社会责任法制化建设中的空白,为社会责任的监督和评价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
已有的立法要严格贯彻执行。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第五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是首次在国家立法中提到“社会责任”这一范畴。其实不仅是《公司法》,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在其它法律中也有所涉及,如《宪法》中关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劳动者、妇女儿童权益的原则性规定;《劳动法》中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具体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保护消费者的具体规定,等等。我国企业首先应该做到履行各项法律义务,在此基础上,再去承担超出法律义务的社会责任。据一份针对浙江省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现状的调查统计,尽管在我国已通过SA8000认证的企业中浙江省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存在着工作严重超时、劳动报酬达不到法定标准、社会保障不到位、侵犯人身权利及人格尊严等违法违规现象。因此,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宣传和培训提升广大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推进过程中的法律意识,提高相关部门的执法能力,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司法解释,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执行性。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将一些企业社会责任要求纳入相关法律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我国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要认识到不同规模、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行业的企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能力是不同的,如果将一些过高的社会责任的要求纳入法律,则法律的适用性会被破坏。例如,我国新劳动法中的有些劳工标准的规定就超出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承受能力,甚至高于国际性标准规定,给这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企业利润大幅度下滑,导致经营陷入困境。
为了引导企业履行经济和法律以外的社会责任,政府可以给予一些政策支持,如在政府采购中优先考虑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或是在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或资源补偿等。
(二)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中观层面发展对策
由各行业协会主动发起建立一些标准化的行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在体系中既要体现中国批准的一些国际公约中的相关规范,又要体现中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实际发展阶段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主动性的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当然,这样的体系也要获得国际相关机构、国外采购商、品牌商的认可。2005年5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应14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的呼吁,正式了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这是我国第一个标准化的合约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我国企业主动实现自我能力的完善和建立国际供应链上公正、协作性的社会责任联动机制的一次有益尝试。
此外,作为企业重要利益相关方的非政府组织和媒体也要积极发挥应有的舆论监督、社会呼吁的作用,协同商会、中介组织等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起到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与企业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我国企业目前大部分仍处于仅仅关注所有权人和管理层的阶段,所有权人的利润最大化和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仍是主要经营目标,因此,在现阶段,应着重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和意识,这也需要学术界、非政府组织、媒体的积极参与和引导。
(三)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微观层面发展对策
由跨国公司牵头,带动供应链上的企业共同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供应链责任竞争力仍然是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例如,巴斯夫(BASF)倡导的“1+3”项目,要求每一个参与的公司都能带动其供应链中三个业务伙伴(供应商、物流服务提供商、客户),与他们共同分享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实践和最佳解决方案,促进供应链企业提高社会责任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为公司自身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提高了供应链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这种共同成长的机制将产生“滚雪球效应”。
为了消除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的消极影响,更好地推行企业社会责任,跨国公司应该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开展各种能力建设项目和研究项目,具体包括劳资双方的对话培训、劳工能力培训,支持相关研究项目,如田野调查等综合发展援助研究项目。通过促进供应商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能力建设,使得供应商真正意识到社会责任是一种实现商业和社会价值的内在需要,从而主动积极地创造供应链上的社会责任价值。一些非政府组织、非营利公司或行业协会等与企业的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简称PPP)项目在这个领域的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未来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制性约束”必将向着自主性承担的方向转变。出口企业应针对自身的发展阶段,逐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承担不同层次的责任,有步骤地实施社会责任目标,最终形成完整的社会责任价值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主动完善相关的责任管理体系,建立供应链协作和联动机制,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中,变低成本竞争为差异化竞争,形成产品和企业的差异化优势。只有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企业,才能自如应对跨国公司和采购商的各种社会责任要求,成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参考文献:
1.杨建华.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竞争力――SA8000标准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8(13)
2.殷格非,于志宏,崔生祥.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指南[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3.邵朱励.企业社会责任――“私”化的贸易壁垒[J].特区经济,2008(7)
4.李文川,罗宣政.基于SA8000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调查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3)
5.张洪福,李明秀等.解读巴斯夫“1+3”新商业模式:责任共成长[J].WTO经济导刊,2008(9)
6.张晓晨,施国庆.我国出口企业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现状与对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2)
7.朱文忠.对当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系统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9(1)
8.黎友焕,龚成威.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新进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9.梁晓晖.改进模式促进责任履行――国际供应链采购模式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影响[J].WTO经济导刊,2006(2)
10.中德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合作的研究报告:CSR在中国的推进及其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R](未公开),2008
[关键词]线通项目 声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陈类号:X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241-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线通类项目的建设也成为交通建设项目中的重点投资项目,线通类项目对我国地方近记得增长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线通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特别多,尤其是在声环境的影响上尤为突出。所以,在建设现行交通类项目的时候要准确把握线通对环境的影响评价特点和内容。
1 线通类项目
线通类项目的建设设计的建设项目广泛、繁多,具体包括:铁路、公路、石油与燃气管线、渠道、管道、城市综合管网、输电线及索道工程等高投资项目。
2 线通类项目声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当前的线通的规划来看,我国的线通类项目规划之间有着较为显著的规划冲突问题,在线通类项目的规划上,没有具体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与居民的生存利益有长期的冲突矛盾,因此引发了很多的社会事件。声环境的保护目标不仅仅是对现有各个敏感点的规划保护,还要包括未出现的敏感点的规划建设,保证建设项目与敏感点的先后顺序,这就是在线通类项目声环境保护该遵循的“敏感点与建设项目”的先后出现顺序原则。
3 线通类项目声环境影响执行标准
我国对线通类项目声环境执行标准,是根据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分划定的声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线通类项目按区域的适用类型和环境质量要求,是声环境功能中的4类声环境功能,在对于部分线通类项目的规划时,可能没有考虑原有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对该线通类项目的建设规划,为此,就要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69-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1994)等确定的程序对4类声环境功能区的调整,来达到明确4类标准适用范围,以及确定划分工作属于有相应权限的部门,最后才由当地政府进行审批,公布实施。
4 线通类项目声环境影响的检测
线通类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低于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测》(HJ2.4-2009),在对线通类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合理设置环境监控的监测点位,对于某一特定的具体敏感点,还要结合楼层的高度等因素进行监测点的合理布置,声环境的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以实际测量为主,合理科学的预测对声环境的分析对线通类项目实施相应的声环境保护措施奠定良好基础。
5 线通类项目的声环境影响预测
线通类项目的声环境影响预测,要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预测实施,主要依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以及《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试行)》(JTJ005-96),但是,这些评价导则制度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所以在开展评价工作时,要综合个评价导则,取其可用之处,给予合理预测运用。
6 线通类项目的保护措施
线通类项目建设运用,对周围沿线的噪声影响会越来越严重,所以需要采取合理手段,明确降低噪音的目标。降低噪音的手段需要结合线通道路周围的敏感点进行声环境的现状监测,使其声环境质量与其保持一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的相关规定,交通运输类建设项目的噪声防治措施应针对建设项目不同代表性时段的噪声影响预测值分期制定,来满足声环境功能区及敏感目标要求。线通类项目的声环境保护措施以道路运营中期为准,因为运营中期是项目建成后的第七年,利于节约资源,避免浪费。线通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注重在沿线敏感点采取必要的降噪隔声措施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在项目建设的附近是否有在建或已批复规划建设的声环境敏感建筑,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收集土地利用资源规划,核查开发总体规划蓝图,保证噪声防护距离和提出土地利用控制要求。
7 线通类项目环境影响的公众参与
线通类项目的投资大,线路长,沿线的敏感点也较多,所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沿线敏感点的声环境影响会因为地形地貌、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公众的参与,只有公众参与其中,了解到线通类项目建设的声环境影响,才能对线路交通项目的开展和运用有一个保障性。那么在公众参与的这个环节,就需要准确向公众阐述线通类项目对敏感点的声影响,通常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满足公众对具体受影响情况的了解。
8 总结
线通类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要在一个适合的阶段进入调查,这样才能反映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线通类项目声环境影响的评价技术应该严格遵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HJ453-2008)、《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价规范》(JTGB03-2006)等导则制度的要求,对线通类项目声环境影响有一个准确、规范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李雄飞.关于线通类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考[J].海峡科学,2014,(8):24-25,30.
[2] 张伟,陈光雄,肖新标等.高速列车车内噪声声品质客观评价分析[J].铁道学报,2011,33(2):13-19.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打造乡村生态旅游为中心,从本地民居典型风貌特征出发,结合重建的新建筑特色,对旧院落在保留特色的前提下进行风貌改造,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提高旅游价值和服务水平,为乡远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目标
突出抓好“大老路”公路沿线以及特色旧院落的风貌改造工作,使村木结构房统一风格、更具特色,新建房屋与改造房屋的外观更加协调,从而提升整村的品位和形象,促进经济发展。
三、实施对象
村“大老路”公路沿线以及特色旧院落涉及农房约35户(不包括重建户),最终以实际改造户数为准。
四、实施内容
按照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关于《县乡村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导则要求,主要对木结构房屋的门、窗、墙面、扶手、扶栏及其他辅助构件等方面进行改造,统一风格及样式,其次对房前屋后进行一定的绿化。
五、补助措施
主要采取财政“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补助,具体方式如下:1、现场核实每户农户需改造的内容及面积,形成清单并公示。2、通过群众“一事一议”,对改造涉及的材料、人工费等进行询价,落实具体的单价成本。3、核算出总价费用后,采取由财政承担三分之二,农户承担三分之一的方式进行补助。4、对经改造后验收合格的农户进行补助奖励。
六、资金来源及管理
奖补资金由县财政统一解决,由乡人民政府统一管理和兑现,乡人民政府建立资金支付台账,按照相关规定专款专用,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完成。
七、验收程序
农户申请改造——现场核实——村组公示——组织实施改造——农户申请验收——公示奖补——兑现奖补资金。
八、保障措施
1、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加强风貌改造工作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户积极参与,进一步增强群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关键词:接地网;变电站;接地电阻;接地极;模型设计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8- DOI:10.13535/ki.11-4406/n.2015.
良好的变电站接地系统是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维护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220kV变电站占地面积越来越小,变电站附近没有可利用的空地或可引接的接地面积也很有限,接地网一般只能在围墙内采取措施,特别是一些变电站所处地域土壤电阻率较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地网接地电阻达到国家标准,是摆在变电站设计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1 工程概述
接地网是变电站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接地电阻直接影响到电网和设备的安全运行。接地网接地电阻的计算涉及到当地电阻率等复杂计算。
220kV景湖变电站占地32114平方米,位于东莞市厚街镇河田区,站内接地网面积为23523平方米,站外地网面积为3598平方米。景湖变电站位于小山坡上,东侧有一条公路与厚街河田相连接广深调整公路,交通方便;西侧是池塘及果园,是站内地网外扩的方向。本站土壤电阻率较高,站内6~10米层平均900Ω・米,站西面平均为500Ω・米,站内30米层平均903Ω・米,站西面平均为600Ω・米。
2 接地网设计
根据参考文献[1]和参考文献[2],本变电站采用以水平接地体为主且边缘闭合的圆形复合接地装置模型来等效变电站的接地网,进行接地电阻的计算。另外,公司标准要求,变电站的接地阻值不宜大于1Ω。
本站地网设计包括深井接地孔9个,深井接地极279米,水平接地带10.7千米,垂直接地极140根,地网分为站内地网和站外地网两部分,为276米×196米的长
方形。
接地极采用L50×50×5镀锌角钢进行制作,长度为2.5米,其垂直埋深约-3.3米,与水平接地带镀锌圆钢在-0.8米处焊牢,并保证焊口听搭接长度,不小于设计要求96毫米,双面焊接。
水平接地带采用镀锌圆钢,埋设深度以最终水平地面为零面标高,不同的地面零面标高可能不相同,站内水平接地带的埋设深度为相对零面以下0.8米,站外水平接地带为相对零面标高以下1米。
本变电站当地的土壤电阻率均大于500Ω・米,属于土壤电阻率地区,为此,采用了大地牌GRR-A型接地降阻剂,进一步降低该接地网的接地电阻。
3 接地网工频接地电阻测量
为了检验景湖变电站地网接地电阻是否满足设计和运行要求,对其接地电阻值进行了测量。测量依据参考文献[3]进行测量。
根据变电站现场地形情况和试验条件,选择反向布置的电流-电压法测量地网接地电阻,电流线和电压线反向布放。电流线选用25平方毫米塑胶绝缘导线进行人工布线,从测量引入点接出经站门前引出,沿站前路布放至距变电站地网边缘1500米顺发饮料厂附近的电流极入地,如图1所示,电流极距变电站地网边缘d12≈1500米=4.5D。电压线选用花线进行人工布线,从测量此入点接出从站门前引出,沿站前路朝相反方向布放至电压极入地,如图1所示。电压极距变电站地网边缘d13≈1500米=4.5D。电流极用8根50×50×5、长1.5米的角铁一字排列并联打入地下,电压极用1根50×50×5、长1.5米的角铁打入地下。所加测试电流不低于30A,采用倒相法消除零序干扰电压的
影响。
试验原理如图2所示。由于采用反向法,测试结果需修正,根据DL475-92《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有关公式计算,接地网接地电阻测量结果应为测量值乘以修正系数1/0.834。
4 测量结果
景湖变电站接地电阻电流电压法的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测试结果,施加测试电流30~50A所测得的接地电阻值相近,且测试点取#1主变接地引下线与220kV、110kV场地构架接地引下线所测的接地电阻值相近,说明#1主变及220kV、110kV场地构架与地网联结情况良好。为严格起见,取电流引入点为110kV场地设备接地引下线处,施加测试电流50A所测得的接地电阻值作为景湖变电站地网工频接地电阻值,为0.482Ω。
5 试验结论
220kV景湖变电站地网工频接地电阻值为0.482Ω,达到改造设计和运行要求。#1主变及220kV、110kV场地构架与地网联结情况良好。
6 结语
220kV景湖变电站于2003年4月25日投产,投入运行将近11年,每年均有对接地网的导通情况进行测试,结果均正常,投产以来也没有因为接地电阻不足而引起电气设备设施被雷击损坏情况。
参考文献
[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S].
[2] IEEE交流变电站安全接地导则[S].
[3]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DL/T475-2006)[S].
[4] 庄池杰,曾嵘,张波,等.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接地网设计思路[J].高低压技术,2008,34(5).
[5] 李佳林.变电站接地网的降阻方法分析[J].电气应用,2008,27(13).
[6] 杨明军.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网降阻方法比较[J].广西电力,2012.35(1).
【关键词】施工总平面;力能供应;特征
前 言
遵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和有关规程、规范规定,进行优化布置,力求布置合理、紧凑,分区明确、流程顺畅短捷,节约用地、方便管理。力能供应满足施工需求。
1 施工总平面布置特征
1.1 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1.1.1 施工总平面的布置以科学、合理、方便施工、充分利用施工场地为总体原则,对施工总平面及临时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及布设。作到平面上紧凑合理、符合工艺流程、组织协调上快捷方便、用地上精简节约、总体美观、文明整齐。
1.1.2 施工总平面布置必须满足有关规程对防洪排水、防火及防雷、保卫、劳动保护和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特别是易燃易爆物件的存放和布放位置。
1.2 规划定置图
规划的场地各标段分开布置,同时充分考虑各标段的配合及场地的合理利用。混凝土搅拌站布置在主厂房扩建端,占地面积约4000。钢筋加工场布置在主厂房扩建端,5600。木工加工车间占地面积约2770。钢结构加工配制场布置在汽机房扩建端,占地面积约3500,布置一台10t、19.2m跨距的LQ1020型龙门吊。
1.3 优选施工机械
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题下,优化施工机械的选择。主力起吊机械选用200T、450T履带式起重机,锅炉房垂直运输采用FZQ1250附墙塔吊,主厂房等垂直运输采用QTZ63塔吊。
1.4 临时设施利用一期临建。
1.5 临时用地合计66610平方米。
2 施工道路、排水及消防
2.1 施工道路平面布置特征
2.1.1 二期工程施工道路结合一期工程不设置新的进厂道路。进厂道路利用一期运煤道路(1#道路A=780.750),将一期扩建端道路(B=1068.200)东侧围栏移至道路西侧、2#主干道(A=374.000)、4#主干道(B=1305.250)形成二期环路干道,取消施工变电所东侧通往哈萝公路的施工进厂道路。
2.1.2 二期厂区新建道路为城市型混凝土路面,主要道路宽度为6m,次要道路宽4m。主要道路转弯半径9~12m,次要道路转弯半径6~9m。设计荷载采用汽-15级。煤场周围道路石头路面损坏严重,二期应考虑补强
2.1.3 考虑二期冷却水塔区域施工将2#主干道向东顺延至B=1600.000围墙处。
按照《火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导则》要求,厂区施工道路宜根据“永临结合”的原则进行布置。永临结合的道路路基除应满足永久道路的设计要求外,还应满足施工的特殊要求。
2.1.4 道路两侧设置明沟排水(排水沟形式同4#主干道),沟的坡降不小于0.3%,排水沟在出口处采用块石做跌水,跌水长度5 m ;2#主干道与4#主干道接口处弯道半径取15 m,予留排水涵管直径1.0 m;
2.1.5 严格按照道路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路基应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和弯沉指标值。
达到效果:优化施工道路平面布置及设计,提出建议性意见并付诸实施。施工道路长度节省约500米、节约工程造价达45万元。
2.2 施工现场排水平面布置特征
二期扩建工程,施工现场排水主要来源于场地雨水的排放,施工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2.2.1 施工现场排水接入特征
一期厂区排水管线接入点位:9#雨水排水管线至南向北
2.2.2 施工场地雨水排水量
施工场地雨水是主要排水量,根据当地气象资料该地区一日最大降雨量139mm,如果按50 mm/小时的最大降雨量计算,施工区排水考虑在道路两侧设置砖砌明沟排水沟,沟宽500 mm ,沟深最浅处500mm,最小沟端断面0.25平方米可满足排水要求。
2.2.3 雨季施工防洪防汛
进入雨季施工,基础基坑排水和防洪、防讯排水,需要紧急泄洪时必须有临时泄水沟,取得公路管理部门同意,利用哈箩公路路边沟进行防洪、防汛紧急泄水。
2.2.5 场区排水
采用散排方式,自然排水,场地留设3‰的坡度。施工区内的主干道旁修建环形排水明沟,施工场地内修建分支排水沟并形成排水网。
2.2.6 施工基坑排水
由水泵排入路边排水沟,排水沟利用毛石砌筑,在穿过道路处安装水泥涵管。
2.2.7 为防止淤泥沉淀造成管线堵塞,在东、中、西部设置沉淀池3处。
达到效果:优化施工施工现场排水布置及设计,提出建议性意见并付诸实施。利用一期厂区排水管线接入系统,节约工程造价达30万元。
2.3 二期施工、生活污水接入特征
2.3.1 一期施工污水排水管线接入点位:11#污水排水管。
2.3.2 施工污水
主要有冲洗机具排水、工程养护排水、搅拌站清洗沙石和搅拌机排水,同时考虑雨季施工基坑排水等。所以可在有排污水源处设置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后排入施工区排水管网,排至一期厂区排水管道。施工排水管线采用DN200钢管,长度约1200米。
2.3.4 生活污水接入化粪池
由于施工管理区距离一期较远,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小,在施工管理区修建化粪池,采用定期清掏的办法进行排污。
达到效果:施工区施工污水、生活污水设计经济合理,满足施工现场需求。利用一期厂区污水管线接入系统,节约工程造价达15万元。
2.3 施工现场消防布置特征
2.3.1 现场消防在现场施工用水主干管线上引出一路水管,并加设升压泵提高供水压力作为现场和高空消防用水。施工区域的重点消防部位(主厂房、设备堆放场、仓库区及办公区等)安装适当数量的消防栓,并配备足够的移动式消防器材。同时保持与消防部门的联系。
2.3.2 利用一起#8消防管路距离二期固定端仅有18米并有5个消火栓阀门井的特点,充分利用资源,节省二期投资。
3 力能供应设计和布置特征
3.1 施工水源主干管网设计和布置
3.1.1 在本期工程施工场地的附近,现有一期工程已建成的2#、3#地下深井泵房供本期施工使用,每口深井出水量为125t/h,总出水量为250t/h。
3.1.2 根据《火力发电厂施工组织大纲设计规定》试行的通知中,关于施工用水的规定,2台600MW机组的施工用水量为400~500t/h,而本期仅安装一台600MW机组, 全厂施工用水量按250t/h 考虑,施工水源主干线沿主干道路布置,管径选DN200及DN150无缝钢管。
3.1.3 施工现场消防,根据各区域消防要求,沿水源主干线布置消火栓,消火栓间距按小于100M设置。施工各区域消防在施工用水主干管线上引出一路水管,并加设升压泵提高供水压力作为现场和高空消防用水。
3.1.5 施工水源主干线布置
二期工程施工用水量按250t/h 考虑,施工水源主干线沿4#主干道路东侧布置,管径选DN200型号无缝钢管为3# 地下深井泵房主供水管路;选DN150型号无缝钢管为2# 地下深井泵房主供水管路。
达到效果:施工给水管线力能计算和施工图设计并付诸实施,满足二期工程施工用水需求,利用一期工程遗留的3#深井泵房,节省工程投资20万元。
3.2 施工电源布置特征
3.2.1 施工电源总容量
施工电源的总容量为4230KVA,共配置5台变压器,变压器容量分别为2台1000KVA(A1、A2),2台800KVA(A3、 A4),1台630KVA (A5)。
3.2.2 施工电源布置
为节约造价,A1、A2变压器位置沿4#主干路西侧平均距离安装,A4变压器安装在锅后通道与3#主干路交会处、A3变压器安装在二期水塔施工现场西侧,A5安装在二期烟囱施工现场南侧(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对5台变压器基础施工图设计。
3.2.3 深井泵电源分别从施工变压器A3、A5取。
达到效果:施工区施工电源5台变压器布置和基础施工图设计并付诸实施满足施工现场需求。
3.3 气体供应
3.3.1 氧气、乙炔气体的供应
施工用氧气、乙炔以瓶装供应为主。现场设置供应站,设钢筋笼2×3×2。
3.4 施工临时蒸汽
3.4.1 汽源
二期施工临时采暖汽源来自一期汽轮机抽汽,接口为中辅母管,由机务专业负责设计减温减压系统并提供用汽。用汽参数为0.4Mp饱和蒸汽,流量20t/h。
3.4.2 采暖凝水
采暖凝水分两个区域进行回收,一为水塔及水塔侧建筑(循环水泵房、施工单位办公等),流量约5t/h;二为主厂房、辅助厂房及施工单位材料库等,流量约15t/h。该方案需设立凝结水泵及水箱回收装置两套,除铁过滤器装置一套。
达到效果:临时蒸汽设计布置,满足施工现场冬季施工和二期采暖需求。
3.5 施工通讯
施工通讯联络采用有线通讯网络、手机通信、设置局域网三种方式:
4 结语
华能鹤电二期工程1×600MW国产超临界机组,建筑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及力能供应特征,做到科学、经济、结合实际;力能供应经济合理,对它特征的概述和理论计算具有探索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