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创设情境 归纳演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9-0129-02

一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由维果斯基、布鲁纳等补充完善。其内容很丰富,但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它的主要内容有:(1)知识学习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2)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3)教学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4)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二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对时态教学的启示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建构时态的概念和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一定背景下建构起来的。学习和建构知识离不开相应的背景。作为语言学习更是如此。任何语言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准确的表情达意。而作为英语重要组成部分的时态,更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因此,老师在教授时态时,可借助创设真实的语境来使学生感知和建构时态的概念和意义。

以现在进行时态为例,老师就可以借助课堂的真实场景使学生建构起对这种时态的准确理解。如老师可以这样导入:

Now,you are listening to me,and I am teaching you.

You are sitting and I am standing.

老师把这两句写在黑板上,接着一边写一边说:

Now,you are looking at the blackboard.

I am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老师告诉学生,这是用现在进行时态来描写的。然后老师再举些例子加以说明。

再如在教授现在完成时态时,老师可以这样开始:You began to study in the school two years ago,and you still study here now,so it means you have studied in the school for two years. 然后老师再根据自己在这个学校工作的时间(如五年)说:You know I began to work in the school five years ago,and I still work here now,so I can say I have worked in the school for five years. 接下来,老师可以对学生解释画线部分就是现在完成时态,它表示从过去持续到现在的状态。

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去体验和感知时态,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其意义,进而更好地掌握和使用。

2.采用归纳、演绎等活动,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感知和使用时态

传统时态教学注重教师的讲解,学生记。学生由于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主动运用和感知目的时态的机会很少。这种方式不仅老师觉得累,学生也觉得枯燥,因此教学效果不好。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教学的重心不在于教,而在于学,即学生的主动建构。在时态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归纳和演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创造条件。

在学生学习时态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对时态的意义和结构把握不准,如学生使用现在进行时态时常把be动词或动词的ing漏掉,如She listening to music. 或She is listen to music. 再如在学习现在完成时态时常把have/has漏掉等。通过学生的自己归纳、演绎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以现在进行时态为例,老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其基本句子结构,而是给出一组例句,如:

I am looking at the blackboard now.

She is listening to the radio at the moment.

They are sitting on the floor.

We are running.

然后让学生观察并归纳句子特点,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老师再给予适当的点拨,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现在进行时态陈述句的基本结构,即“主语+be+doing”。当学生通过归纳知道其一般意义和结构后,老师可以先出示一些简单的动词填空练习,如:

Some children are _______(play)in the room now.

Look! the little girl ________(dance).

She _______(have)a good time at the moment.

Is he _______(read)at this time?

What are you _____(do)now?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 学生主体 学习观 教学观

数学学习的一般认知过程经历了由新的数学学习内容到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输入阶段,由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到产生新的数学认知结构雏形的相互作用阶段,由产生新的数学认知结构雏形到初步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操作阶段,由初步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到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达到预期目标的输出阶段。而这四个阶段中的任一阶段的学习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数学学习的质量。由上述数学学习一般过程的认知理论可见,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任何数学知识的获得都必须经历“建构”这样一个由“外”到“内”的转化过程。因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用建构主义的思想指导高中数学教学势在必行。

一、 建构主义的数学观

数学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可误的。数学学习活动应由学生独立地进行,教师的指导应体现在为学生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引导方向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就必然出现学生经常不用讲的或课本上现成的方法去解答问题的现象。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是新旧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而世界上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教师应允许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歧义,每个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经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进而在知识的建构中不断提取正确的信息,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二、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总是一个劲的抱怨学生连课堂上讲过的一模一样的习题,在考试中出现时仍然做不出来。这里可以依据建构主义观点作如下的分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不应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社会的建构过程。我们对学生“理解”或“消化”数学知识的真正涵义获得了新的解释,“理解”并不是指学生弄清教师的本意,而是指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讲的内容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它只是表明学生认为自己“我通过了”。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学生所学到的往往并非是教师所教的――这一“残酷”事实。我国著名特级数学教师马明先生有一句很生动的比喻:教师把知识“抛”得越快,学生忘得越快。教得多并不意味着学得也多,有时教得少反而学得多。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主动的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高中数学课堂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任何人,包括老师都不能代替的。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应将问题情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合理建构中充分享受好的数学教育及其好的数学教育具有的生动的内涵,不应让学生感到厌恶。而应让学生思维活跃,发现有趣的推导。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使学生体会知识建构的乐趣。

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强调“情境”对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同化与顺应过程较难发生,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3)强调“协作学习”对建构的关键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进行协商和辩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三、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真正决定数学课堂的不是写在书上的观念与规定,而是天天和学生接触的老师,尽管专家们花了大量的精力认真准备了课程标准和教材,但是一到学校数学教师一个人便决定了一切。

---------研修寄语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同我国数学教育家积极倡导的“让学生通过自己思维来学习数学”内在本质是一致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认为没有一个教师能够教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好的教学也并非是把数学内容解释清楚,阐述明白就足够了。事实上,我们往往会发现在教室里除了自己以外,学生并未学懂数学。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自己研究数学,或者和学生们一起做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并接受每个学生做数学的不同想法;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作出猜想、发现模式、得出结论并证明、推广,等等。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构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作为教师要始终想到让学生参与并时刻自己调控,教师要站到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

在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中,教师要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学生,唤起他们的好胜心与创造力。问题的选择要在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内”。并设法使得提法新颖,让学生坐不住,欲解决而后快。例如“ 是几位数?用对数计算。”问题提出后,学生不怎么感兴趣。教师可以换一种说法:“某人听到一则谣言后一小时内传给两人,这两人在一小时内每人又分别传给两人,如此下去,一昼夜能传变一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吗?”这样一发问,学生有了解决此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效果就大不一样。起先,谁都认为这是办不到的事。经过认真计算,发现确能传遍。结论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这样发问最能引起学生跃跃欲试,又能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受到思想教育。正如华罗庚自己所说的:“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出时间来学习了”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正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挥高中学生的特点,让学生组织、让学生自己做数学、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兴趣,让学生感悟数学美。

四、建构主义思想对数学学习的指导意义

1、建构主义强调主体的感知。

既然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从而就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一切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的获得都必须经过学习者主体感知、消化、改造,使之适合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才能被理解与掌握。对学习者来说应该充分利用教师指导的有利条件,但又不能以此为唯一的依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的实际,用“跳一跳”的方式去学习,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2、建构主义强调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要使数学学习学有所得,真正形成优良的认知结构,那就必须有一个反思、交流、批判、检验、改进、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总要重复历史的主要过程,即重视人类对数学的建构过程。对学习者来说,不应满足自己的一得之见,而应重视与教师及其他同学的交流,通过交流实现再提高。

3、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发展,是改变观念。

按照建构主义的看法,知识就是某种观念,因此,知识是无法传授的,传递的只是信息。学习者应该对这些信息作观念的分析与综合,进行有选择的加工与处理。认识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深化的过程。因此,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也就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建构的过程。这种在发展中学习,在学习中改变观念的观点,对指导数学学习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何可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4-0095-03

Abstract:Intheinstructionaldesignofthenetworkcourse,"Principle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novationinthelearningsituation,collaborationlearningandtheattentiontolearners'individualdifferencesaspectsareinseparablefromtheguidanceofconstructivismtheory.Weshouldpayattentiontothecapacityandflexibilityinteachingdesign,andplanveryaspect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representedbythecourse.

Keywords:Constructivism;Principle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networkcurriculum;instructionaldesign

为切实提升高等教育质量,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求“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1]2011年又实施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的特点,同时借鉴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实现二者的全方位整合,有助于增进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兴趣,而要开发出这样交互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网络课程,关键在于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一、建构主义理论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为大家所熟知,在此不赘述。当今,随着信息技术成果的推广,建构主义所要求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得以实现,使建构主义理论不再囚于心理学家的象牙塔,而变为具体可行的指导方针,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有力推动了网络课程的建设。我们设计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同样离不开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

(一)学习情境的创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设计十分重要

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信息,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这样的环境包括网络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学习情境创设越丰富,学习者对知识的构建就越多,学习成效越好,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越大。

(二)协作学习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具有促进意义

知识获得的过程是协作学习的过程,协作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信息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不同观点的交流、意义的最终建构,都不能离开协作。网络课程使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通过人际交流的软件工具阐释自己的看法,分享他人的经验,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

(三)关注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设计有指导作用

在设计网络课程时,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认知和学习水平的差异,注重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习质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的特点

网络课程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通过网络环境,使教师讲授更为生动,学习的内容更为形象,师生双向交流成为可能。《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相对传统课程来讲,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和自主性等特点。

(一)自主性

把“自主性”作为网络课程的第一大特征,目的在于凸显学习个体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打破了传统课程按固定线性呈现内容的方式,构建了知識结构的逻辑关系,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根据自身的需要或兴趣、爱好选择学习资源,并且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不必受传统教育学生在教室学习的机械惯例。学习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选择阅读文字资料、观看影视录像、在线留言等,并辅之以专家讲座、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这既增大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交互性

网络课程具有良好的双向传递信息的功能,学习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者,一改以往书籍、黑板、电视广播等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实现了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双向交流。教师通过网络课程本身的互动交流模块接收学生传来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调整教学计划或教学方法,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可以采取发送邮件或与教师实时聊天的形式接收教师传来的授课、作业和讨论等信息,也可以把教学信息反馈给教师。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留言板等模块讨论问题,提高学习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三)共享性

网络课程具有信息资源共享的特点,开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即可以利用校内优秀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借鉴国内有些高校教师教学经验结晶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资源,通过网络课程的分布式结构将其他高校优秀的资源超链接到自己设计的网络课程中,实现校外丰富的网上动态学习资源共享,为学习者提供便利。

(四)开放性

在很大程度上,网络课程能获得较高的赞誉正是在于它的开放性,是对传统的封闭教育的“限定性”的解构,教与学的主体、学习资源、学习的时间空间都是开放的,任何人可以随时在任何与网络相连的终端上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与交流,管理者能够方便、及时地进行网络内容与形式的充实、调整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网络课程的开放性要求:首先,教学活动过程开放。开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充分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必须坚持教学活动的开放性,保证最广大的学生享有最充分的学习权利。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网络课程,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其次,课程内容开放。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的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吸收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设计以解决学习问题为中心,是一个复杂的、具有阶段特点的教学活动。要提高网络课程教学的实效,在教学设计中需注意包容力和弹性,规划好每个环节。

(一)课程分析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首先就要对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进行分析。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对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讲授、讨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初道理,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提升学生在现有理论基础和时代课题的结合中做实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设计中,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是进行网络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美国著名学者海涅克(RobertHeinich)曾指出:对学生的一般特征,即使作一些粗略的分析,对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择也是有益的。[2]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习者而展开,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又往往根据自己的特点,以重建认知结构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一般特征、初始能力等方面的分析,了解学生的特征与风格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唯此,才能就如何选择学习策略、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学习,促進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过程中有三个联系非常密切的环节,即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其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同时也是教学效果评价的衡量指标。教学设计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够使整个教学设计更加完善和有针对性。国内外教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加涅等都提出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如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心因动作三大类教学目标,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由低到高分为若干等级的目标序列,如认知领域的六个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这为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奠定了可操作的技术基础。

确定教学目标一定要对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理论与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目标层层细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件的设计中,一定要将这些目标设计得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和学习进程,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明确自己要到达的目标,主动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教学内容设计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建设的主体在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它是按照网络教学环境的基本要求,把知识内容分解重组后,使其可以用网络教学的形式表达。教学内容既有广度,也有深度,进行内容设计时,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完成规定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的观点要准确、表述要规范,不能有半点马虎。要明确教学内容不能仅仅依据教科书来安排,而是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与处理。在对知识进行分解时,要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划分教学单元,在弄清楚知识点间逻辑结构的基础上,呈现出相对独立并完整的知识点。

(五)学习环境设计

学习环境又被称为学习情境,是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体。作为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重要一环,起到保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作用。不同的学习活动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来支撑,设计者必须了解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支持的程度,力争使设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的学习环境体现出丰富性、方便性、易获取性。建构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离不开丰富的学习资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提供了日益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但面对网上海量的信息,要想找到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势必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都是经过教师精心筛选出来的,既为学生省去了剔除无用信息的时间,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相关知识。包括网站链接、参考书目、电子教案、作品展示及论坛交流等。

(六)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教学结构是指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因素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种系统结构,包括各要素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两个方面,具体指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层次以及教学过程的逻辑关系。教学过程的开展取决于教学过程中的结构,而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恰恰要确定整个教学过程是沿着什么样的逻辑脉络进行下去的。与传统课堂相比,网络课程的信息是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呈现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不懂的知识时,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重复再现来再次复习前面的内容;在网络课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面对面地“教”与“学”,二者是处于分离状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确认。

(七)学习评价的设计

学习评价的设计同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没有学习评价,“教”与“学”的效果就不能体现,“教”与“学”的过程也就难以掌握和控制。在网络课程中,利用好学习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主要运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就是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评价”,“总结性评价指的是一门课程完成以后所进行的一个评价过程”[3]。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课后练习、在线答疑的方式进行;总结性评价重在测试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最终效果,以试卷测试为主。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设计更应该关注形成性评价设计,以便改善“教”与“学”二者的分离状态,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动力支持。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在网络学习中的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正,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视域 音乐教学 改革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建构主义思想也得到较为广泛应用。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应注重建构主义思想方面的融入,并促进音乐教学方面的改革,这样才能促进音乐教学水平方面不断提高,使音乐教学迈向新的台阶。本文针对音乐教学实际过程中如何更好的融入建构主义思想进行相关探讨,旨在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音乐教学与建构主义思想

所谓建构主义思想,是人类漫长教育历史长河中孕育的重要性思想,该思想于20世纪末提出,迅速成为现代化教学中重要性思想,并带来教学改革方面的新思潮。概括来说,建构主义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实际是上学习者本身开展构建知识框架过程,对于学习者而言,其本身就是生产系统。第二,在教师开展教学和学习进修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核心是学生能够主动接受知识,并学会自我反省。第三,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尊重学习者知识构建过程,并能切实严肃对待有关于特殊世界的解释。第四,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还应关心学生基础,注重学生先前知识的掌握。对于现代化音乐教学而言,也应积极融入建构主义思想,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的转变。具体来说,音乐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第一,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切实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教师不应成为课堂中心。第二,音乐教师应明确自身引导者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作用,积极进行自身知识建构。第三,建构主义思想认为,音乐教学实际开展过程中,应积极创设不同潜在可能性。第四,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真正为学生服务,对学生形成有效激励。第五,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的探索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不应一成不变,而应由学生在社会中探索,并逐渐建构属于自身的知识领域。第六,学生音乐知识体系不断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建构知识过程中,而不能对知识进行被动接受。第七,在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应注重个体建构同集体建构之间的有机结合。第八,对于音乐学习而言,是永远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永远不会出现终点。

二、音乐教学改革过程中,应通过建构主义思想促进思维方式的改变

通常来说,以哲学角度看待问题,音乐教学本身人们存在理念方面诸多不同,因而这也充分体现出人与人之间在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在世界观方面也各有不同。按照本质主义思维观念,通常容易对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技能等方面过分注重,而对学生内心需求及个性发展方面比较忽略。相对而言,建构主义思想本身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反本质作用,充分继承和融合了现代哲学精华。由此可见,音乐教学改革开展过程中,应积极融入建构主义思想,注重思维方式方面的转变。目前来说,建构主义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例如:德国就非常认同建构主义思想,并通过该教学思想大力开展传统教学方面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德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再如:建构主义思想在美国也备受推崇,使美国传统教学观念面临一定冲击。

对于音乐教学而言,本身承担教学方面重要责任,是学生接收音乐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音乐教学方法仍然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学习的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课堂中心地位,这样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并掌握音乐知识。随着音乐教学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传统音乐教学存在弊端逐渐显现。然而,目前传统教学方法仍然普遍存在,实际教学改革存在很大难题。建构主义思想的科学融入,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思维方式方面创新,从而使传统思维方式得到有效改变,并促进音乐教学方面积极进行改革,使教学改革更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三、音乐教学改革过程中,利用建构主义思想促进改革转型方面的审视

随着建构主义思想在我国广泛流行,音乐教学理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目前来说,教学改革普遍仍然处在重要转型阶段,利用建构主义思想同时也非常有利于对自身转型方面的审视。建构主义思想理念本身主张知识的构建,并能体现出反思精神和批判主义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改革转型方面审视,使音乐教学改革不再盲目,切实具备一定方向性。实际音乐教学改革实施阶段,经常过分追求理解方面的统一,但忽略了学生本身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由此可见,传统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束缚作用,并不能让每位学生充分保留个人的观点。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同学生之间在理解力、感受力及思维方式方面都具有一定差异。因而即使是同一难题,学生在解题策略等诸多方面也存在明显不同。根据建构主义思想,教师需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关心,注重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允许学生拥有自身关于音乐方面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加以有效引导,让学生着力于自身知识体系方面的建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单凭借自身经验开展教学,也不能对学生随意妄下结论,应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及多元化发展。

通常来说,建构主义思想主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兴趣方面的培养。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之下,人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主观能动性特点,对新鲜事物、新鲜知识加以探索。在兴趣爱好方面,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也会受到后天实践方面的影响。因而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兴趣的角度出发,着力培养学生关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音乐来讲,从本质上属于社会活动重要方式,教师开展音乐教学应不断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注重学生兴趣培养。教师应注重学生养成良好价值观念,对学生音乐习惯进行科学培养,并切实注重学生音乐能力方面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积极贯彻落实建构主义思想。与此同时,对于传统硬性教学目标应进行大力反对,注重音乐本身开放性及灵活性。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本身具备一定灵活性特点,而不仅仅依赖于死板式教学。目前来说,我国尽管没有明确规定要大力开展建构主义教学,但一些建构主义思想逐渐渗透到现阶段音乐教学中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教学改革正在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四、音乐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建构主义思想促进教学理念方面的转变

目前来说,我国音乐教学理念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非常不利于实际音乐教学实施。与此同时,音乐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于被动接收式学习,难以真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到主动学习带来的快乐,不能真正用心体验学习。由此可见,传统教学理念通常不能有效发挥其真实作用。对于现阶段音乐教学而言,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随着建构主义思想的普及推广,在教学理念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音乐理念不断进行创新,非常符合当前学生的发展。通常来说,建构主义思想主张对于学生动机方面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探究问题、克服问题,并逐渐建构成属于自身的思想。对于音乐实际教学实施阶段而言,学生本身在各方面存在较为明显差异,对于音乐的兴趣也各不相同。因而应切实注重加强学生个性化培养,并积极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而不是进行统一目标。

随着教学理念方面的改革,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强调教学目标方面的达成,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教学体系方面构建。与此同时,应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积极贯彻落实建构主义思想,这样才能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要切实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应注重将音乐应用于实践。除此之外,教师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根据教学方面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知识及经验方面的了解,并在教学内加以有效构建。针对教学理念方面,教师应充分理解音乐存在的价值,这样才能使理念更符合实际。

五、音乐教学改革中,通过建构主义思想促进教师角色方面的转变

通常来说,利用建构主义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重新认识自身的工作,科学审视教学,并促进角色方面发生变化,最终有利于教学。目前来说,无论是教学理论还是教学实践,建构主义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推广,并成为重要理论基础。然而,现阶段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仍然沿用传统落后教学理念和方法,这样使音乐教学实质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方面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理念的大力普及推广,音乐教师本身存在较大角色上的变化。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音乐教师不单单扮演执行者方面的角色,同时更承担着开发者的角色。对于音乐教师而言,不仅应切实考虑如何深化教学,更应该注重教学内容方面的创新。与此同时,教师不单单是简单的管理者,更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学的引进者,同时还承担着帮助学生的角色。由此可见,利用音乐教师本身职责方面的变化,新时代教学本身具备更为深刻的内涵。

通常来说,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需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对各种教学事件进行有效处理。根据建构主义思想,教学事件绝对不是凭空产生,也没有进行预先规划设计,教师应真正面对突发事件,不能进行回避,这样才能使音乐教学更符合实际教学意义。由此可见,对于音乐教学而言,应切实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根据现有课堂的实际情况,正确把握教学契机,同时应按照教学境遇加强自身战略方面的调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应做到科学灵活地建构,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使建构理念得到更加广泛地推广。

六、结语

本文浅要分析探讨现代化音乐教学过程中建构主义思想方面的融入,并提出了自己的相应看法。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应注重建构主义思想方面的融入,这样才能使我国音乐教学改革得以不断深化,打破原有教学思维定式,使教学观念得到创新。由此可见,在今后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大力推广建构主义思想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国荣.浅谈建构主义理论下高师音乐教育新理念[J].音乐创作,2011,(03).

[2]杨玲.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对高师音乐基础课程教学的影响[J].音乐大观,2011,(12).

[3]向文清.初中音乐情境教学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4).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思想政治;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220-01

一、建构主义的理论探析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它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知识的建构过程,这一建构过程提倡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学生的自主构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换句话,建构主义提倡以教师为引导,以情境、协作、会话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

二、建构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阵地的教育目标是正确的,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接受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熏陶,这是现代人所应该具有的素质。然而,纵观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思想政治教学还需很大的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比较繁琐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授思想政治内容时把学生的思想统得过死,不感越雷池一步;在教学方法上也始终是填鸭式教学。但是,学生一旦接触社会,被五彩缤纷的世界所包围后,往往经不住外界的诱惑,此时,老师讲的一些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如空文白纸。此外,现在的学生家长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家长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文化素质从整体上看是较差的,这就制约了家庭教育水准的提高。现在的家庭主要是以呵护、代劳式为主的教育,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在校受苦了,回家要吃好喝好玩好,教育自己子女只要成绩好,不要多管闲事等,严重影响了学生思想品质的健康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观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自主的建构活动。而教师的教学应从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主动建构需要出发,利用情境、协作,提供良好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之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建构新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将建构主义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也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因此,将建构主义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三、建构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教育理念的转变;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的理念至关重要,只要以建构主义为核心指导,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出一条开放型、多元型的教改思路,构筑起全方位的教学格局,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会出现“驿路梨花处处开“的可喜局面。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把学习的主动建构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时刻明确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自身作用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

2.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即“活动中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不确定的,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知识的建构过程,这一建构过程必须由学生主动地去完成。所以教师在设计思想政治课程时要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能够让大多数学生受益为前提,要从以前的表演者转化为指挥者。例如:在教授时政时,一味地读教很枯燥。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分组讨论――热点分享――报纸阅读(视频观看)――集中讲解和分析。老师将整个传授知识过程变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构建知识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3.创设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需要一定的学习情景。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把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或转化为学生感兴趣、乐于参加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和学习情景。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渗透这一思想,创设符合学科特色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此情境下愉快的学习,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来实现,以多媒体为代表的教学方法就能轻易做到这一点。比如,在教授某一内容时,把教学的问题、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文本语音、图形、图像或一段活动影像等信息源,将所有内容联系起来,创设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创造协作互动的空间;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提倡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提高学生协作、交流的能力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

四、结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的教育必须摆脱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改变理念、注重学生主体性、注重情境设置、注重协作式教学等方式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