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息化新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尽管这几年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同类型企业之间以及同类型企业之间的 差距比较大。
根据计世资讯(CCWResearch)的调查,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较高,925 %建设了企业内部网;763%使用了财务管理软件;738%建设了企业外部网站;365 %建设了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288%建设了CallCenter(客服中心)系统;20%建 设了制造管理系统;125%建设了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113%建设了SCM(供应链管 理系统)。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发展总体上跨入中级阶段门槛,即企业内部信息资 源整合达到了一定程度,内部网络建设水平较高。其中一部分(三成左右)企业跨入信息化 高级阶段的门槛,即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整合达到了一定程度,以ERP为代表的大型管理系统 软件得到应用。当然,仍有极少部分企业(不足一成)仍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即独立的 业务应用系统建立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资源整合不够。总体上讲,我国大型企业目前已 跨越了单机应用的起步阶段,但离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自身的经营战略、业务流程、生产 过程和组织结构进行优化重组,全面实现降低生产、销售、运营成本的电子商务应用阶段还 有相当的距离,达到这一层次水平的企业数量比较少,所占比例不足5%。
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强差人意
有关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信息化的应用还 不普及。中小企业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条件和员工素质的限制,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 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购买能力有限、技术产品辩识水平较低、使用环境较差,即使在 一些较为重视信息化工作的企业中,计算机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充当打字机或电子帐本的低 水平,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连,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真 正实现CAD、OA、MIS系统的企业在全国1000多万中小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10%,作为企 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ERP系统,已实现的企业仅为29%,而且,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 备计算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实现上网的企业只占到所有企业的20%-30%,全部实现计算 机辅助设计(CAD)、办公自动化(OA)、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企业不足10%,企业级管 理系统(比如ERP)在中小企业的使用率只在38%左右。
综合上述各方面的调查分析,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信息化水平差异很大,以高科技企业 为代表的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甚至不逊色于国外先进水 平,但这部分企业所占比例很低,不足1%。有接近10%的企业实施了ERP、CRM、SCM等方案 ,跨入了信息化建设高级阶段的门槛。大多数企业(六成左右)的信息化水平停留在财务管 理等办公自动化以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局域网的应用也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的层面上,生 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或者是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之中。同时 ,有一部分企业(三成左右)仍处在单机应用的起步阶段,停留在文字处理等简单应用水平 上。
综合对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分析,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达到国外先进水 平的不足1%;进入高级阶段的不足一成;跨入中级阶段门槛的企业比例大致在三成左右; 处于初级阶段水平的企业比例大致在30%-40%;仍有20%-30%的企业停留在单机应用的 起步阶段,总体建设水平不高,层次有待提高,企业信息化道路还很漫长,任重道远。总体 来看,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1信息意识不足;2认识偏颇;3重硬轻软;4重建设轻应用;5标准落后;6 员工培训力度不够;7简单引进等。
三、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就目前而言,实现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障碍基本不存在,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差距也不 是不可超越。从硬件来说,目前计算机硬件性能不断提高,价格却不断降低,这使得公司的 设备成本降低;从软件方面来说,具有相当实力的不少软件提供商已经兴起,可以满足各个 层次企业的要求。加上国家政策法规的不断健全,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国家对企业信息化 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地方政府亦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支持企业信息化,我国企业信息化前景看 好,速度将会加快,从趋势上看,可能会: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加速
首先,国家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应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国家出台的《中 小企业促进法》,鼓励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该法明确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拓宽中小 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中小企业法》还规定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这就以法律 的形式为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快速成长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
其次,中小企业信息化热情比较高。一是他们需要借助信息化这一工具走上健康、快速 发展之路。二是中小企业反应速度快,经营方式变化快,规模扩展快,这个特点要求中小企 业有一个很好的管理机制保障这种高速的扩张,要求有一个动态的、活的管理体系。近几年 ,我国的中小企业IT应用市场也日渐成熟,许多中小企业对运用高科技信息手段,提升企业 管理水平表现出十分渴望的心情。
据调查,2005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规模将达到2151亿元,这一数字已远远超过行 业信息化大户电信和金融行业该年IT投资预算的总和。据上海市经委对1500家中小企业的信 息化需求调查报告显示:40%的中小企业两年内有信息化预算,而在有预算的企业中,预算 资金在50万到100万的企业占到了66%的绝对多数,这些数字说明中小企业市场非常广阔。
(二)需求导向成主流
过去,企业信息化一定意义上是供给导向,整个市场为一些公司不断创造的新故事所左 右。软件不断升级,用户非常盲目。随着企业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市场的不断成熟,未来企 业信息化将会出现供给主导向需求主导的变化,回到需求主导的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上来。
(三)电子商务受青睐
几年前电子商务曾经一度低迷,出现了网络泡沫经济。几年过去了,今天的电子商务不 仅促使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商业关系和商业交易模式产生深刻的变化,而且正迅速地渗透到 社会生活非常细微的方方面面。就中国来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电子商务将会呈现出快 速增长的势头,特别是“非典”疫情发生后,电子商务将更受青睐。电子商务的应用为企业 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和创新。一是实现跨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 ,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便捷开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 。二是利用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结构优化,有利于减少管理层次,提 高组织效率。三是利用信息技术重构管理流程,有利于降低成本,形成成本优势,进而提高 市场竞争力。通过网络进行商务活动,是意识上的变革,是大势所趋。随着我国加入WTO以 后各国之间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利用电子商务进行贸易活动成为必须的手段。
(四)务实与创新相结合
过去,企业信息化是许多新术语、新技术的代名词,信息化就是花钱。但随着市场经济 的发展,企业对信息化认识水平的提高,企业信息化将进入务实阶段,即企业信息化的目的 更加明确,就是追求效率,追求效益,提高竞争力。企业信息化不再是高贵的公主,而是每 个企业均可利用技术手段实现的,只不过水平有高有低而已。与此,企业信息化模式、技术 将不断创新。
(五)资源整合成重点
过去企业往往对数据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将认识到: 企业的数据、信息和知识将成为它们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从外国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来看 ,它们都是在信息管理和应用这个层面创新,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现在企业不仅要获取信 息,而且要将信息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企业的知识库,并且将它们很好地管理起来,形成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的企业由于长期以来对于数据资源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大多缺乏 对于数据资源的积累、整理和加工,因此很少能够从数据资源中得到丰厚的利润。随着对这 方面认识的改变,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资源整合、利用将得到重视。
(六)跨组织信息系统大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许多企业的信息化基本停留用计算机代替手工业务工作的程度 。但是从90年代后期,一些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应当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敏感性和竞争能力,因此将重点转向业务流程合理化以及企业流程再造。 同时,也从各个孤立部门的信息处理转向企业业务的集成化;从企业内部的应用转向企业与 市场、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供应链应用。今后几年中,以大型企业为核心、连接广大 中、小企业的跨组织信息系统会进一步发展。从而可以更大地发挥系统的优势和作用,创造 沟通环境和交流平台。
(七)管理系统多样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管理变革的兴起。众多企业开始把目光从产品、技 术、软件转向企业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来对企业进行变革被逐 渐提到了日程上来。随着企业对自身问题的关注,对管理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系统的 个性化、多样化将成为一种趋势。
(八)网络化趋向明显
未来世界将是网络世界,企业信息化将越来越依存于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和企业内联 网、外联网等。利用各类网络实时性强、成本低、无所不在的特点,企业信息化将向网络息 化方向发展。
(九)CIO发挥关键作用
目前CIO还不是企业战略管理与决策层中的活跃一员,他们多关注具体信息技术的规划 与实施,而非企业的长期战略。由于不断受到日常的短期性紧急任务的影响而耽误时间,分 散了注意力,影响了他们对长期战略的关注。随着知识管理越来越被CEO和董事们看作是战 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IT部门将扩大自己目前相对狭窄的视野。他们将在战略规划中发挥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IO地位会不断提高,发挥的作用将从技术规划与实施转向战略规划。
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整合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等,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企业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是当今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企业管理信息化对策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这使得企业日益全球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取决于企业人员能否快速有效的协调作业。要实现快速有效的协调作业,就必须使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数据信息化,流程信息化及决策信息化。传统企业管理应用的电话通讯,印章,文件下发,批复,归档及会议等一系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信息的要求。因此应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如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中国尚未实现完全工业化,大部分企业没有感受到全球化市场竞争及我国加入WTO之后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仍然是粗放型管理模式。
2、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未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部分企业中高层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明显缺乏危机意识,管理意识及创新意识。
4、企业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不够,导致对企业对新方法、新理论、新思想知之甚少。以上四点内在原因导致企业管理创新度不够,严重阻碍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市场混乱,市场制度建设迟滞。软件价格高且对运行环境要求高,大大超出了一部分企业的承受能力,而且软件提供的服务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差距较大,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企业在应用软件时需依赖软件供应商不断地完善与支持,这使得企业在应用系统软件时缺乏可依赖的、可靠的指导者,权益的维护者和风险的分担者。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开放方面缺乏相关人才和应用人才导致软件开发进度缓慢,也使得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本土化应用进展缓慢。
二、解决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1、领导层通过学习,认清当前经济形势,提高忧患意识及创新意识,使企业从上而下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一个企业信息化的成败取决于领导层的态度。企业信息化不是一个计算机部门能推动的。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领导层的支持,只是一句空话。
2、建立实施企业信息化的相关机构。这个机构应至少平行于其他主要业务部门。这个机构负责全面统筹推动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该机构负责企业的网络建设和信息服务工作。该机构从其他部门获取原始数据信息,通过分析整理,返回到各个部门及领导,为决策提供服务。这使得该机构及要独立于其他各个部门,又要与其他部门相关人员密切配合。这要求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机构既能胜任企业运作与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企业的信息需要。
3、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有一批稳定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相关业务的人才队伍。企业应长期培训相关人才,为信息化建设输送新鲜血液。使一些能够满足当前企业发展需求的信息化人才走上领导岗位。
4、政府方面应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行业标准,规范市场。引导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行业的发展,使得相关软件能够在企业间大范围推广。
5、软件供应商应当转变“以我为主”的服务意识。引进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人才。弄清企业发展的需求,开发出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软件,降低企业使用软件所承担的风险。
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管理方式必将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管理信息化必将不断深入。这就势必会影响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更加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管理模式势必会不断创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管理信息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势在必行。总的发展趋势是管理者思想现代化、专业化,企业管理应用软件集成化,企业管理标准化三个方向发展。管理者思想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摆脱传统的低效的管理模式,应用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管理。通过企业信息化数据对企业发展进行评估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对策,使企业管理流程化,稳妥应对市场及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使企业的政策制定更加有据可循、有据可依。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流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就需要多种管理软件配合,目前信息化管理系统种类繁多,例如技术信息化系统CAD、CAM;管理信息化系统ERF、CRM;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系统NC等等。种类繁多的管理系统造成企业应用管理系统软件成本较高,操作系统复杂造成对管理者技能素质要求较高等等,这造成了企业信息化进程缓慢,这就使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软件必将朝着集成化方向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必将建立一套合理的管理标准和评价体系。从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来看,管理标准就是企业信息化所应达到的目标,应产出的信息化数据的种类,和依据该数据能够得到的策略反映出的问题;评价体系就是对依据信息化数据所得出的策略及反应出问题对企业发展影响大小的评估,即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后作用的评估。企业信息化管理会辅助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建立合理的管理标准会使管理系统更加适应不同企业的发展需求。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评价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否适合企业发展,及时调整管理方法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二者相辅相成,使企业信息化管理更加高效,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
四、结束语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会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130―01
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从多方面角度去考虑,包括:信息处理技术、网络管理设备、信息设备和信息化管理人才等,实现了企业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高度集成。通过信息化管理,使得企业可以进行合理化配置资源,保障了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信息化管理也被运用在企业财务管理的会计工作方面,体现在企业成本控制、盈利能力分析、企业决策等方面。
1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历程
1.1以MRP(企业物料管理)为核心阶段
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工厂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生产,大大提高了产品生产量和生产效率,很多企业家在这场工业革命中尝到了甜头,但是为了获得更大利益,他们开始想办法减少自己成本的投入以增加利润收入。1960年,人们提出了物料需求计划即MRP,其功能是实现对库存的有效控制,解决了制定生产计划、库存管理、设备利用管理和财务管理等问题,将以上问题有效地集成,对其进行集中化管理。利用计算机软件,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实际库存情况,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制定出一份完整的原材料需求计划,解决了库存不足和存货较多的问题,满足了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料需求。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之前的MRP系统又得到了优化,成为了整个企业在运营管理中综合性较强的计划制定系统。其特点是:把企业经营中的销售、财务、成本、库存和物流融入到原来的MRP闭环系统中,构成了一个综合性更大的管理系统,人们把它称之为制造资源计划MRPⅡ,这种管理模式以之前的MRP系统为核心,包涵了企业生产活动、企业资源配置、生产计划制定和财务管理,融入企业管理思想,对企业做全方面的控制和管理。实现了企业在短时间内可以通过对资金的有效配置,合理管理原材料库存,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企业整体投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抢占先机,从而增加企业收益。从管理人员角度来说,该系统可以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工作的出错率,使其从复杂的事务中走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事上,既减少了企业人员的投入,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1.2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核心阶段
通过在MRPⅡ基础上的改善,以计算机体统为运行环境,融入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把顾客、企业计划和供应商之间的需求与资源进行综合化管理,实现了以顾客为核心的管理思想。该系统最大的特点是:把企业的经营活动看作是一个供应链,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终端客户组成;而把企业分成若干个子系统:财务系统、生产系统、销售系统、物流系统和仓储系统等。从供应链角度考虑,ERP系统可以对供应链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例如:订单处理、采购计划、库存管理、生产制造、物流管理、原材料控制、成本控制、财务管理、售后服务、客户关系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总结来说ERP系统信息化管理显得更加全面和细致,有利于管理者对企业的运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把握,保证了企业的高效、流畅运转。
2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传播和共享变得越来越快,企业对一手信息的掌握变得更加便捷,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表现为:数据化和知识化。近些年,“大数据”这一信息时代的新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所认可,企业利用互联网等工具,对顾客和市场的信息进行大量收集,建立自己的数据库,通过后期大量数据的分析,利用专业知识指导去提炼出对自己企业发展有用的结论。要求企业管理者从目前的信息化管理中走出来,站在知识和数据化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通过专业的知识模型,理论依据去调整企业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发展符合现代化要求。
以ERP、MRP为核心,配合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利用数据仓库进行数据挖掘,对客户进行合理的细分,为客户建立一套完整的价值评估体系,并找出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客户群体,通过专业知识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在顾客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生产计划、营销策略和服务体系等,使得企业利益得到最大化发展。
企业员工的受教育程度也在快速提高,这就意味着今后企业的基层员工、高层管理者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企业知识的创新速率会变得越来越快,目前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创新。通过企业中各种技术人才、知识人才的讨论和研究,会使得企业信息化管理向知识化、数据化方面发展。
3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对会计的影响
3.1对会计安全问题的影响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以互联网发展为依据的,利用网络收集各种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存档、处理和分析。当众多数
据被集中化处理后,必定存在安全性问题,一旦这些数据被
泄漏后,将会引起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财务纠纷。当然,企业
收集的数据受到一定法律和制度的保护,每个企业都会有一定的商业机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企业要利用相关法律来及时维护自己的权益。
当企业在运用ERP系统时,为了保证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大量的财务会计信息会在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共享和传递,在这个信息共享的过程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此时的信息是不加保护地在部门之间传递,不能确保信息在共享时每个环节的安全性。很有可能出现某个员工为了谋取私利而私自泄漏企业信息的现象。
之前提到的以供应链思想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也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在供应链这条链条上多个企业以上下游的形式存在着,两个相依的企业之间为了更好满足销售计划和库存管理,达到双赢的共同目的,也会进行会计信息的共享,此时自己企业的会计信息在传输和共享过程中很难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3.2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会计核算是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运用比较多的方法,对企业一段时间内的财务进行完整化、系统化地做出整理和分析,为企业资金分配和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一般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包括了:成本核算、账户设置、复式记账、资产负债表制作、现金流量表制作、利润表制作等,其核算过程显得复杂,操作上显得琐碎,会计人员工作量也很大,使得企业在做会计核算时不同财务数据在记录、抄写时差错率变大,造成了工作者的重复工作,严重浪费了企业资源,也降低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通过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企业会计核算时的数据处理过程将会由相关计算机软件代替,其集成度、自动化程度很高,使得整个会计核算变得更加快速、准确;更加符合科学化标准,让会计核算人员从之前繁杂的事务中剥离出来,企业也可以减少相关人员的投入,节约了资源,而且企业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核算过程,监控相关财务数据,避免了之前手工操作所产生的不足现象。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可以采用更加精确和科学的计算公式对财务数据进行处理,使得核算结果变得更加可靠和深入;让会计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工作中去,把重点放到非操作性事务中,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有利于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以便更好地发挥员工的作用。
4结论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保持长久发展力的重要基础,行业信息、顾客信息的及时获取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企业管理信息化也在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还需要相关学者和企业管理者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以求得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对企业会计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不管是财务数据的安全性还是会计核算方面,这都是企业管理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立与应用[J].财政监督,2009,(06).
[2]安春明.企业管理信息治理对策与发展趋势[J].现代情报,2006.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化;影响
1计算机应用技术特征分析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操作便捷。有效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切实提升企业办公效率,简化人工操作流程,使各项工作信息化及数字化,减少人力资源成本支出量;第二,信息整合性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资源来源极为广泛,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生产经营要求,进行一系列管理体系的整改[1]。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还可将企业员工划分为不同项目小组,提升各小组之间的专业性,增强企业各部门协同水平;第三,信息广泛性强。计算机应用技术可将网络覆盖的信息进行更好的沟通及交换,保障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及交换实时性,促进企业间合作,提升企业信息获取时的效率,确保项目工作高质开展。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积极作用
2.1提升企业综合竞争水平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切实提升企业综合竞争水平。就目前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虽然此种发展趋势可进一步推动企业开放式发展,但也使得企业竞争压力增强,需积极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态势,提升企业工作效率,降低企业实际生产成本,为企业提供更多共享资源,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进程。
2.2促进各部门有效沟通
企业生产经营需多个部门协同完成,要求各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致使交流成本在总发展成本中占据了重要地位[2]。而高效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增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降低异地沟通成本。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也有助于企业交流方式上的创新,简化交流环境,提升实际生产经营管理期间的经济效益。
2.3转变企业应用模式
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可帮助企业有效开展人力资源及信息管理分配工作。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期间,存在员工调配不当,导致人力资源浪费等情况出现,大大增长了的企业运行成本,降低企业实际应用收益,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有效应用可进一步控制企业员工人力资源消耗情况,提升生产经营综合效益,确保企业信息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合理、规范的开展,促进企业应用模式的转型。
3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应用有效性
3.1增强计算机应用技术重视度
为更好提升企业综合竞争水平,在同行业竞争者中立于不败之地,需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重视度,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一方面,增强计算机应用技术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通过有效宣传工作让员工更好认知及了解技术操作要点,配合企业将计算机应用技术深入贯彻落实到各生产流程中;另一方面,让员工感知到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提升工作效率中的积极作用,增强员工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主观认感,促进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企业管理部门也应增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视度,鼓励员工积极应用此项技术,加大计算机应用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起更加稳定可靠的计算机网络体系,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营造出良好的的使用环境。
3.2提升企业人员专业技术
注重企业基层员工专业技术及职责素养的提升。首先,紧抓员工专业技能培训工作,确保员工能够高效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切实提升原有工作效率,深刻体现出企业信息化成果[3];其次,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特征及操作需求,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合理安排员工考核内容,使计算机应用技术考核工作能够公平公正开展去,切实提升员工在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的积极性。
3.3促进企业信息化改革
为更好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应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一系列改革。增强企业间交流与合作,做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化及升级工作,更好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流程。创新企业资源分配方式,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体质,提升企业信息化效率。
3.4推动企业供应衔接管理
社会经济新发展趋势使得企业竞争压力逐渐增强,需企业管理部门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有效改进传统管理模式及生产技术,切实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注重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企业供应链条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效的信息整合功能,扩展企业销售平台,增加企业资金来源,推动企业供应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物流 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发展研究
一、概述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推动着物流行业产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巨大变革,特别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向物流领域的渗透,凸现了信息的巨大价值,对物流信息的识别、捕捉、传递、处理、存储的能力及其在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直接影响到物流生产、经营、决策领域。
当前,物流领域正在发生一场革命,这就是物流要借助新思想、新技术对传统的运输业务、仓储业务、搬运装卸、包装分拣活动进行改造,实现不断地提高货物流通速度、降低货物流通成本、提高物流品质、加快资金周转、保证货物安全的目标。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人机系统。它不仅要考虑技术问题,而且要考虑组织问题和人的行为问题。应当指出,拥有信息不等同于理解信息,理解信息需要进行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然后采取行动,因为只有
这样才能够做到QR(快速响应)、JIT(即时)、ECR(有效客户响应)。
二、物流必须依靠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才能良好发展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建设。必须依靠各个行业、地区、企业的协同配合,借助于技术、管理、通讯和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分步骤、分层次逐步建设。
由于物流生产地与需求地存在空间差异,物流生产力的布局也不够均衡,为了做好物流生产业务,必须在物流信息捕捉上下功夫。目前,在各个地区建立公共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对于降低找货成本、优化物流站点与线路就显得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是物流系统应用的基础。在物流领域常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有:信息采集技术、识别技术、信息传递与转换技术、存储技术、查询技术等,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改善物流业务流程,提高物流质量。
在物流企业内部,在生产与运作、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借助于信息或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物流业务目标。比如,通过使用GPS技术与GIS系统,能够对车辆和货物进行跟踪,保证了货物安全,也便于客户随时随地查询。
三、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1.取得的成绩
(1)物流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利用已开发建设的网络资源库,建立了交通运输信息网络(CTInet)网管中心,交通科技信息资源网的建设也推动了物流信息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
(2)物流企业信息化正在向实用方向发展
物流、电子商务的开展已经将运输与信息化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货运信息系统的开发成功,为企业构筑了货运信息平台,提高了运输效率。
(3)港口和航运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国港口企业已基本实现了生产调度、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的计算机管理,骨干运输企业集团在实现网络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重视自身IT资源的增值服务,提高了竞争力。
2.存在的问题
由于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再加上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非常迅猛,客观上使得物流信息管理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是:一是信息化覆盖的广度不够,与物流建设粘结力不够强;二是信息资源缺乏统筹开发,共享率低,更新速度慢;三是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健全;四是统筹规划力度不够,重复建设比较严重;五是信息类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物流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六是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四、我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物流信息信息系统的建设要立足于物流业务本身,充分分析现实的物流业务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先进技术或实用技术来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使用与维护,使其成为既能支持生产又能支持管理、决策的有效工具。
1.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
根据实际需求,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交通产业、仓储产业等的升级。主要目标是:借助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充分挖掘信息资源,在获取物流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识别与捕捉、分析与处理,关键是能够理解信息,借助于信息系统,进行快速响应,从而实现物流业务目标。
2.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保障
引入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效率和效益,使其在快速、持续、健康的轨道上不断前进。为此,要努力做好五个保障。
(1)组织保障
政府各级部门应大力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要加强各级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作用。
(2)政策和法规保障
重要的政策和法规,主要由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制定。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措施保证,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环境,促进社会各部门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使物流信息与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资金保障
资金保证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发挥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多方位地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缓解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
(4)人才保障
人起着基础性作用,要培养既懂物流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5)技术保障
实施物流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物流信息化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
3.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重点
近几年,物流信息化建设应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和完善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建设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相应数据库为龙头,推进公路、水路、铁路交通电子政务的建设。
(2)利用GIS等技术,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共享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
(3)以管理部门、设计公司为主体,强化物流软件系统的应用工作。
(4)建设智能化的运输系统。
(5)以物流企业为主体,充分应用电子商务的新成果,加快物流系统的建设。
(6)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电子政务建设,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权威、可靠的政策、法规、经济与技术等信息。
物流企业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主体。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坚持“总体规划、阶段实施、不断完善、逐步升级”的原则,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企业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改造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建立和完善企业因特网(Internet) /内联网(Intranet)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网络化。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鼓励企业进一步开展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改变传统的交易方式,并建立与之配套的现代物流系统。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信息化市场正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基础信息化建设仍然是当前需求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