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气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从毕业生的就业分布分析专业培养目标
从岗位分布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五类(如图1所示):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从事电工、电子类产品的质量检验监督与控制等工作,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43.9%;电气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岗位,主要进行电气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和日常维修,是智能型的操作人员,这类人员占30.5%;企业的计划科、生产科、企管办等部门的生产管理岗位,从事生产组织、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这类人员占13.3%;产品的销售、售后技术服务岗位,占5.7%;行政管理和个体以及其他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1.3%和5.3%。
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出笔者所在学校电气设备安装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成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应用与运作。
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则是培养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在生产现场从事成熟技术的应用与运作、工艺设计与实施、现场经营管理以及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是将工程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工程、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一般不进行整机设计,也不搞产品的开发研究,不涉及高度抽象的理论概念,工作时注重定性的分析,而非定量的计算。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应加强工艺实施能力和提高新技术应用能力的毕业生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2%和19.9%,这是社会对高职高专电气专门人才规格要求的直接反映。
二、从毕业生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分析课程设计
调查结果显示,该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应由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大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中专教育应使毕业生掌握相对宽厚的技术基础知识,才能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基础理论知识是指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和应掌握的常规性、基础性知识,如高等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理论知识是组成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的基础,同时又是坚持自学的必要条件。
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指适应岗位(群)要求所应掌握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本专业的最新科技信息,如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气控制设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电子CAD等。它涉及从设计到操作整个工艺流程和生产的全过程,是电气中专人才完成本职工作必备的基本知识。
调查对象大都认为,外语、计算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气控制设备、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技术等知识,是中专电气类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如图3所示)。
进行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的教学设计时,应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以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重心。基础理论知识要扎实,打好基础,储备后劲;专业知识要专精,强调一专多能。要拓宽知识面和科学视野,打破传统专业教学模式隔山如隔行的封闭状态,重视知识的渗透、融合和转化,并能不断有效地更新知识,使毕业生真正具备适应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的知识结构。
总之,构筑电气高职高专人才的知识结构,必须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改革课程设置,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三、从调查分析看毕业生的能力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毕业生都要求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和电工等级考证的培训,尤其是希望能掌握先进软件的使用方法。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外语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专业人员的外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英语水平以熟练阅读材料为主,同时取得中级电工技能等级证书。
调查中就生产一线操作、工艺实施、设备调试运行维护、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广泛征求了意见,得到的反馈是,必须加强毕业生工艺实施及设备调试运行维护能力的培养,如图4所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生产领域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从业岗位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在高新技术信息的学习和应用方面,应具有很强的能力。同时,调查也表明,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加强电工操作实训,突出电工动手能力的专业教学特色。
从调研结果综合分析电气类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我们可以看出:
操作能力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动手能力,包括任职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如仪器、仪表的操作,计算机的操作等;也包含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理解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程序,掌握应知应会的职业技术规范,具有排除故障,维修设备等方面的能力,具体项目如电工的操作、工艺规程编制实施、电器设备的调试维修等。
认知能力是指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观察判断和临场应变的能力,运用知识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技术革新和设计的创新能力等。
表达能力是指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和数理计算及图表展示的能力。
其他相关能力主要是指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业务交往及社会交际能力。在能够熟练进行技术操作、懂得技术开发的同时,又能将工程设计转化为工艺流程,将管理规范转化为管理实效;具有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悟性和本领,并能自觉开发潜能、发挥自身优势;能够处理好业缘关系和人际关系,善于与各方合作交流,并能沟通、协调横向通联关系和纵向领属关系。
关键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 综合素养
0引言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应用,且其发展水平已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能源资源领域人才定性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国家对高素质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一领域人才的培养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更应清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学习方法和未来的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才能在有限的四年大学中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为将来的就业或进一步深造作好准备。
1电气专业的培养目标
电力部原属六大本科院校之一的长沙理工大学在《2016级本科生学习指南》中对该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如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系统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较全面的综合文化素质,具有强、弱电知识结构、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特别是现代电力系统的系统运行、规划设计、试验分析、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以在电气装备领域和自动化信息领域从事设计、研制开发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般而言,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应用型、研究型和管理型3种,其中应用型技术人员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专门人才,要求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工程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等技术工作,约占工程师总数的75%。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社会现实需求相一致,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综合性较强的工科专业,要面向整个电工学科,使学生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到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获得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装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技术问题的能力。
2电气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长沙理工大学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核心知识能力要求为掌握一T外国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程度的听、说、写的基础,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善于沟通与交流;具有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基础,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广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和趋势;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本专业常用的应用软件及其使用方法,学会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相关实际问题的手段及方法;经过必要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电气工程必要的文献查阅、工程读图与制图、工程设计与计算以及现场操作、施工、调试、实验等相关技能。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现场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科技创新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事实上,电气专业在校大学生要通过专业学习综合提升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
2.1人文素养
首先,一个人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健康的情绪和健全人格,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能够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其次,任何社会的公民都要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有与生俱来的作为人应该享有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各种权利,并以平等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具有法制观念和责任观念;再次,作为未来的“工程人”也要掌握一定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口头与书面交流沟通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测试结果、撰写论文和实践工作的能力。
2.2专业素养
首先要学好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工作所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物理知识,掌握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及积分变换的理论知识;掌握电学、磁学、力学、热学等理论知识与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
也要多去涉足其他专业领域。例如机械与电气工程息息相关,很多电气产品的研发都离不开机械知识,多学习机械知识有益于以后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要掌握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至少要掌握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能运用常用的电气 CAD 软件分析和解决一般性工程的实际问题;要多多关注业界资讯,多深入电力生产运输现场,加深感性认识,随时更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实时动态,把握时代的脉搏。
3 结论
据麦可思研究院近三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分析数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排名均位居全国最易就业的前二十个专业之列,就业率均远超全国大学生专业平均水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如果能从大一开始就制定好学习和发展计划,勤奋学习,勇于创新,迎接挑战,使自己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丰厚的人文素养,就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有较强的适应性,毕业后就可在工业企业、金融部门、政府机关等不同部门的电力工程、电气工程、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计算机应用领域中从事电气及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营销、服务等工作,在人才供求市场上受到欢迎。因此,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而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都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工科专业。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气技术项目;课程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控制设备的广泛使用以及供用电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凸显了电气运行与控制技术独有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目前,为各行各业培养一般电气技术管理和改造工作、担任中级电气技术人员和高素质的电气技术工人是中职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这种形势下,电气专业的开设对学校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电气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各类职业学校培养了大量电气运行与控制技术人才,许多学生也都取得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中、高级电工等级证书,但各行各业的电气运行与控制技术人才仍然不足。中职培养的电气运行与控制技术人才怎样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行业到底急需什么类型的电气运行与控制技术人才?对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怎样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电气专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应该力求使学生的所学与工作中的所用密切结合,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经济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二、传统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及教学无职教特色
作为培养中级电气技能人才载体的职业学校,目前所开设的电气专业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落后于社会发展,原因是课程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实用关键的新内容不能补充,专业课程设置突出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轻技能培养以及理论实践教学分离。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相对滞后的教学观念、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偏低的学生等因素都制约着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难以练就一项过硬的技能,毕业时不能依靠自身技能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不能实现在校所学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因此,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如果不能升高职,就只能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
三、职业学校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为学校周边地区的各行各业培养中等电气应用型人才为基本任务,以电气应用岗位必备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课程的知识结构,重组课程体系。基于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成为中高等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可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课程教学法
作为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要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包括:①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②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③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2.课程教学法的举措
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选出适当项目,开发项目课程。①项目课程:若干个项目组成项目课程,项目可以是一组典型的工作任务,综合覆盖若干个实际工作任务;也可以针对某一典型的工作任务,完整地经历完成某一项目的工作过程;也可以解决某个局部问题。一门项目课程,纵向可分成若干个项目,有递进式、流程式和并列式。横向每个项目可分为若干个模块,一个项目与其对应模块是分解的关系。②模块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包括工作任务、技术实践知识、技术知识性知识、教学要求、技能考核要求等。其中技术实践知识是指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操作性知识;技术理论知识是指完成该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理论性知识,用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其基本要求是以满足工作过程为基本原则,要避免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重新裁剪原有理论知识体系的倾向。
3.电气专业课程改革
电气相关课程要以专业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课程改革。具体以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并分解到课程体系的各部分,落实到课程内部的学习项目,努力实现知识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要重视针对某一岗位的职业能力,关注在一定职业领域内可迁移的职业能力、职业态度和情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在社会发展需求和受教育者发展需求发生变化时,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要随之变化,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课程改革要立足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真正做到根据工作任务体系结构确定课程体系结构、划分课程门类、排列课程顺序,来实现课程体系结构从学科结构向工作结构的转变。
4.电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关键是用好工作任务分析,也就是要立足工作任务分析将工作任务模块转换成课程。电气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电气实用型人才,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各种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和操作,学会典型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各个工作任务对应核心课程――电工基础理论与实践模块、电机控制理论与实践模块、机床理论与实践模块、PLC控制理论与实践模块、变频器控制理论与实践模块、照明电路安装理论与实践模块七大模块,根据每个模块的能力结构,要求学生参加“维修电工考证”技术等级的鉴定与考核,使每个学生均能持“双证”毕业。基础理论课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自学和创新创业能力。专业课可适时调整,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和快速发展的专业需求,以此增强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以实用实效为原则,借助教学改革平台,精心设计核心课程内容
要根据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要求,精心制定各专业化方向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将单科独进、理论实践分离的教学安排改变成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理论实践交叉融合的教学安排。
[关键词] 认识实习 教学质量 改革
一、认识实习的重要性、必要性
认识实习是加强理论知识教育,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学生在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前,设有一周的认识实习。其目的:(1)通过认识实习拓展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打下基础;(2)通过认识实习帮助学生熟悉和了解电子、电器元器件,对产品加工过程和工艺、电气设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电气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是单纯的现场参观实习,即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观4~5个不同类型的电气自动化加工产品企业。其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
(1)一些厂家的产品加工时设备噪音大,指导人员向学生作现场讲解时,除指导教师附近的几个学生外,其他学生根本听不到教师的讲解内容,
(2)电气自动化加工产品设备种类繁多,只参观几个不同类型的厂家,学生只能看到厂家所使用的设备,不可能了解其它常用的电气自动化设备。
(3)学生还没有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对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介绍讲解生产工艺、设备一知半解,像刘姥姥走进大观园一样,走马看花。这样的实习只能在表面上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工艺流程和设备的性能,收效甚微。
三、探索与实践
1.加强实习动员环节
为保证教学内容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下厂实习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动员教育,明确认识实习的目的,强调认识实习的重要性,让同学们真正理解认识实习的意义,激发其学习兴趣,并注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兴趣。
2.收集实习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资料
实习前,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先去借阅与实习相关的专业书籍和材料,查阅实习厂家的网页。这样有针对性地做好专业知识方面的准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事先了解到实习厂家的生产产品、工艺流程、电气设备等方面的介绍。同时要求学生在网上查阅与该产品加工工艺的有关信息,使他们全面地了解该产品工艺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及同类产品更为先进的生产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该厂产品和工艺的先进化程度,利用现有的知识为所实习的工厂提出可行的合理化建议,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指导教师与厂方工程师讲授与实习有关的专业知识
指导老师从理论上讲解各个实习厂家的产品加工工艺原理,简单流程等,使学生由浅入深,渐渐地理解基本专业概论,了解电气工程专业知识。
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生产现场,加深了解,在进入现场前,我们邀请实习单位的工程师给同学们介绍实习厂的概况,发展历程,现在生产经营状况和市场动态。详细讲解各车间的电气设备,工作原理,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及本专业领域最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研究热点以及现展前景,以激励学生们的求知欲,增强对其所学专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
4.采用电化教学提高实习的“质”和“量”
电化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其生动、直观、逼真、新颖等特点,深受学生们的好评。更以其教学效果好、单位时间内传播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大而深受师生的欢迎。指导教师选择了一些与实习厂家产品和生产工艺相近的几部教学片给学生示教,把产品加工的工艺流程等近距离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系统完整地全方位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现场、生产流程、车间布局及物流管理等。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地了解到许多企业的生产现场。充分弥补了因受时间、距离、财力、实习单位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电子产品加工工艺》教学片,它从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和判别、安装元器件,手工焊接工艺,波峰焊机上的全自动焊接、清洗过程,贴片机高效优质的贴片方式及电脑主板和彩电的全自动生产装配线等,展示了电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和高科技发展。再如,《变电所》这部教学片,介绍了变电所的几种典型主接线方式,变电所的布置和结构,变电所和线路的继电保护配置及基本原理。变电所的主要自动装置的作用,识别各种不同的电气设备――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断路器,避雷器等。这种教学过程犹如把学生带进了工厂、车间,缩短了学校与工厂的距离,激发起了学习对象的求知欲和兴趣,加速和改善了理解,提高了信息接受者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信息接受的效率。并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容纳了更大的信息量,为下一步实习场所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5.做好现场互动式教学
现场认识实习的核心内容,是实习目标能否达到的关键,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这一环节的教学质量。
进入实习现场后,我们请车间工厂技术人员对照加工设备给学生们讲解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特点,生产操作控制的主要指标及主要质量控制手段。观察产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工程技术人员讲解完后,学生可以自由提问讨论。这种方式是学生学习中获得信息、加深认识、拓展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提问和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面对不同的见解时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启发思维。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互相学习。这种提问和讨论方式比课堂教学教学的讨论更加灵活,可以在参观的过程中随时发生,更有针对性和直观性,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外,随着实习单位和场景的不断变化,讨论的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凡是与专业相关的都在讨论的范畴之中。通过话题的不断转换与发展,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科技、生产、社会等不同层次认识电气工程和电气设备。
6.实结
实结报告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的过程,也是汇报学习成果的过程。因此做好实结报告是必不可少的。一份高质量的实结,不仅内容结构合理,逻辑性强,而且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严密性。同时学生的体会和建议能针对所实习单位在生产管理、技术进步方面提出相对的改进和完善措施,从而延伸出对单位和企业进一步的认识,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实习结束后,要求同学们进行认真总结,按照统一规范的格式深入做好总结报告,报告的内容为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原理、工艺流程、注意事项,体会及建议等五个方面。学生通过认真全面地独立完成的实习报告,对获得的专业基本概念与现场的实际认识相互验证。
四、效果和意义
认识实习安排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有效地拓展了学生接触专业理论知识的途径、丰富完善了实习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
1.学生的专业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在认识实习以前,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环节和实验教学环节,已经受到了专业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的初步培养。但对实际工业生产的认识几乎为空白。通过认识实习,学生将已掌握的专业基础和实验技能与生产实际相互进行比较,验证和思考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必然会产生质的飞跃。
2.为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认识实习中基础知识的准备和实践知识的获得,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明显提高,有利于实现“从实践到理论,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一升华过程。
3.激励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在选择实习单位和开展实习时,我们依据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和本专业开设主干专业课而进行的,较为客观地体现了本专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为学生展现他们以后的工作业绩,工作性质及发展前景,是一次很好的实施专业教育的机会,学生切身感受到了与本专业相关的现代化企业的工业生产、科技发展,极大地激励了他们的专业学习积极性。
4.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素质教育
专业认识实习不仅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获得实践知识和能力的一个教学环节,更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一次很好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规定的实习内容外,我们还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独立思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锻炼,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五、结语
专业认识实习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认识实习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校培养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质量。所以,有必要认真搞好认识实习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创新能力,增强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习教学质量,增强人才竞争能力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经过近两年对认识实习教学环节的摸索和实践,逐渐完善了教学内容,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认识实习对基础理论知识产生了质的飞跃,进一步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的现状、发展,激发了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达到了认识实习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
[1]蒋志平,王宝华.提高电气工程类专业认识实习质量初探[J].南京工程学院(社会科学版),2007,(1):48-51.
[2]林日亿,董善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7):35-37.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校外实习基地 内涵建设
1.引言
校外实习紧密联系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的开发、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实际工作,使学生直接面对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群,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电气自动化系统开发、安装等技能,提高综合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外实习具有形式多样、组织管理复杂等特点。校外实习基地除了作为校外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等平台外,还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企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
2.校外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是高职高专类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战略性地位,是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生产实习,学生不仅能初步接触生产实际,了解相关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产品售后服务、企业生产的组织管理和企业精神,而且能深化社会对所学专业技能要求的认识,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培养更加牢固的专业思想,增强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在高职教育中,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性教学,有时可以通过校内模拟实践来完成,但校内实训基地与真实工作职业环境相比,真实性、先进性和复杂性有较大差异。多年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电气自动化技术教研室利用区域优势,密切与电气行业的相关企业联系,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开展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保证学生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方法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立足本地,向长三角地区拓展。国家教育部指出高职教育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的生源主要来源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江苏省经济发达地区,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学生毕业后乐于在苏州就业,因此要选择本地区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主体。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多元化发展。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知识在运用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实习过程中,要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将电气自动化系统工程实习划分为系统开发实习、安装调试实习、运行维护实习等实习模块。这就要求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满足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能够提供相应的岗位。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需要企业的工作人员“传、帮、带”指导,这必然给企业带来许多负担,所以高职高专院校的实习学生也要为企业创造价值,形成互赢互利的局面。
4.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学生工作管理
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给学院学生工作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学院现行的学籍管理制度主要针对校内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校外实习基地管理的需要。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建立实习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的详细档案,与企业密切合作,按照企业内部的机制管理学生,让实习学生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文化氛围和实际工作管理环境。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院了解教学与管理制度,熟悉学生情况,共同组织好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加强学生理论学习和岗位实习的有机结合。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学生工作管理是达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校外实习基地按照企业标准管理学生,使学生养成遵守规章制度、注重劳动技能的职业素质,提高劳动纪律和职责意识。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学生首先要明确实习生的双重角色。实习生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企业的工作人员,要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学生从进入实习岗位开始,校外实习基地就要对每位学生的岗前培训、技能操作和实习岗位更换等进行全面记录与考核,并定期与学生工作管理人员沟通交流。
5.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师资队伍
校外实习基地是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训指导水平的良好场所。高水平“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是学院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条件。教师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技能是提高实训指导水平、快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直接保证。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遵循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高学历与高技能并重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校外实习基地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深入校外实习基地指导学生实习,使其了解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实习在国内与国际新理论、新进展情况。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参与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实践,了解新工艺,学习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掌握过硬的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训指导水平。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和社会,特别是相应的校外实习基地所在单位选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或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实训指导教师。
6.结语
校外实习基地内涵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践行“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高职人才的必要场所,其内涵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校企双方坦诚相待、各尽其责、共同努力、共同受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