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体育理论知识

大学体育理论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体育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体育理论知识

大学体育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香港公民教育;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为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更关系到中华的未来。笔者以华侨大学学生为对象,对来自内地和香港的大学生观念、公民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内地学生共发放问卷300份,获得有效问卷265份,有效率为88.3%;对香港学生共发放问卷120,获得有效问卷ll8份,有效率为98.3%。在统计分析中,运用了sPss11.0提供的单变量描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特别区——香港的公民教育实践的成效较为显着。为此,我们希望借鉴香港公民教育的方式方法,探索更有效的内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方式,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尽绵薄之力。

    一、内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内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通过多年努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从来自内地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看到大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水平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我们也看到内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仍有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素质欠佳等问题。

    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在我们对内地大学生的调查中,有65.5%的同学认为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必要,其中15.5%的同学认为非常必要;有48%的同学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行,43%的同学认为不太可行;但当我们问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时,只有25.5%的同学感兴趣,62.5%的同学不太感兴趣,l2%的同学反感。这说明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问题,问及原因时大多数同学认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和方法的原因。

    2.政治淡漠,社会责任感不强。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2.7%的学生关注每年召开的两会。当问及“在升国旗时奏国歌时,你的心是”,42.3%的同学有神圣感,25.2%的同学热血沸腾,两者合计67.5%,但仍有12.5%的同学没有感觉,18.1%的同学微微颤动,两者合计30.6%,这一结果显示有部分大学生出现政治淡漠的情况。据广东有关高校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只有36%的学生对政治活动积极参与。…另外,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工作的意向都为:大城市、轻松、待遇高。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愿意到祖国最需要的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3.价值取向扭曲,知行脱节严重。调查显示,大学生思想意识上能够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有较正确的荣辱观,但在行为上却与之相背离。在访谈中,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应该多服务于人民与社会,但在调查中却显示仅有超过一半(52.1%)的学生参加过志愿活动;有29.9%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志愿活动,5.3%的学生表示没有兴趣。问及“是否经常参加社会活动”时,仅有21,1%的学生经常参加,有69.8%的学生不经常参加,7.2%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他们一方面表示大学生应该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但真正去参加志愿者服务的却只有过半数。一方面表示要抵制封建迷信,另一方面自己却相信命运之说。一方面认为同学之间应该团结互助,另一方面却是等到他人求助时才会去帮助。一方面认为大学生更应该诚实守信,但在真正的物质利益面前却常常见利忘义。

    二、香港公民教育的特点

    香港公民教育实际上是在《中英联合声明》签订后才由原来的“子民教育”进入了真正的公民教育新的时期,香港教育署l985年颁发《学校公民教育指引》,l996年又进行了修订。从调查问卷结果看,香港的公民教育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调查显示:有66.7%的香港学生参加过义工活动,而内地学生仅有52.1%参加过志愿者工作。在问及“如果你看到有人不排队,你会”时,香港大学生中有35.6%的人“立即出声或请员制止”。问“有人在非吸烟区吸烟”时,有28%的香港学生“立即出声或请管理员制止”,仅有l7.8%的学生会“立即离开现场”,而内地学生大部分则会直接离开现场。在问及“你经常见到香港人在香港有以下行为吗?”:“上工具有人争先恐后”时,55%的人选择“很少看到”和“没看到”;“在非公共场所的非吸烟区吸烟”时,有60%的人选择“很少看到”和“没看到”;“有人在公共地方污染(例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汽水罐、报纸)”时,有58.5%的人选择“很少看到”和“没看到”。在问及“整体来讲,你对香港人的公德心有多满意”时,有74.3%的香港学生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以上结果与我们采取访谈所得印象基本一致,特别是香港学生有较强的公民意识,较高的道德观念和较好的行为规范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

    (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l996年修订的《公民教育指引》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公民教育目标。“以学生为本”的价值理念,贯穿香港公民教育的始终。体现在:(1)培养目标上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2)课程安排和活动设计上强调特色和尊重个性。以学生为中心来思考问题,教材设计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他们尊重和倡导校本课程,鼓励教学创新。(3)教学方法多样,学习方式上提倡自主学习。不断推陈出新,强调精神、客观及宽容的态度,在平等、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及判断,表达个人看法,作出个人选择,培养学生自我认识智能,通过履行和反思,确立个人的价值观念。

    (二)循序渐进的内容安排

    香港公民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经历感受而按幼儿园、小学、中学等阶段循序渐进进行设计,内容范畴也由个体、家庭、邻里、社区、香港、国家、国际逐步拓展,使公民教育的进度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而逐渐深化。

    (三)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

    公民教育与一般学科教育的不同在于,其学习目的并非求知,而是公民基本素质的养成。因此,学习方式和渠道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香港学校充分利用正规课程、非正规课程、白编课程、隐蔽课程等一切可利用的手段推进公民教育。除了设置小学常识科和中学公民教育科正规课程以外,不少学校自编校本课程,同时要求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结合进行渗透。教师在不同的科目中,藉着教授学科内容之际,渗透一些有关联的价值思考和讨论活动。例如,在生物科的课程设计中加入性态度和两性尊重的讨论;在社会教育科中加入认识社区并探讨如何承担改善的责任;在中国科中加入介绍国家近代的经济表现和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从而培育对国家的自豪感和对国民身份的认同。这种结合学科的内容及跨学科模式的推行策略,能在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之余,教师亦可“不刻意”地学生学习正确价值观和态度,这比直接灌输的模式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口教育方式更是丰富多彩,活动、比赛、辩论、展览、模拟、角色扮演、专题讨论不一而足。多种方式实施公民教育,既符合公民教育自身的特点,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热情,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四)全面多元的实施主体

    1986年5月,香港成立了公民教育委员会,负责联络有关政府部门及团体,推广校外公民教育活动,并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香港公民教育的实施不单单依赖教育部门,而是充分利用各种政治和社会力量,让政府机构、民间团体、社区组织、宗教组织、媒体等积极参与到公民教育中来,形成公民教育实施主体全面多元的特点。这些机构和组织多达几十个,遍布香港各个区域,它们纷纷成立德育和公民教育资源中心,建立相关推介网站,编印大量不同类型的刊物教材,制作电台节目,资料中心对公众开放,接受公众咨询和提供相关。香港公民教育实施的全社会性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而且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公民教育网络,从而保持影响方向上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不断巩固学校公民教育的效果。

    三、提高内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方略

    (一)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香港公民教育奉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内地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面最大的特点则是以教师说教、讲授为主的强制、灌输式的主导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只重视教师的讲授和灌输,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与特点。高校教师与学生形成了“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我压你服”的一种简单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这就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限制,他们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的知识变得很被动,甚至导致学生的排斥。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要在行为上的践行就更难了。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应借鉴香港公民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在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或实践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深入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针对不同特点与兴趣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与实践方式,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个体自主性的发挥创设条件。而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并创造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尽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再进行引导。在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世界观。

大学体育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三位一体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具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1]。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使教育界认识到智力并不等同于语言和数学能力,而这两方面历来是学校和教师关注的重点。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2]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应只局限于语言智能或任意一种单一智能,而应是有利于多元化智能结构的形成。

同时,从2004年以来,电子科大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过关率与优秀率节节攀升,英语不再是考试、出国、考研或找工作的工具,学生充分认识到有必要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了解文化背景,拓展文化视野,体会文化内涵来全面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电子科大学生把注意力和精力主要放在成果显著的专业教育及科研方面,而对见效慢的外语教学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其数理逻辑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较强,但其他方面智能开发较少,普遍存在人文精神较缺乏、英语听说能力较差、综合素质亟待提升、多元智能亟待开发的缺点,这势必会影响其多元化智能结构的形成,削弱其参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而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只注重学生语言智能的开发,使学生在其他领域的智能发展受到限制,导致大学英语课堂过于单一,教学模式过于僵化。笔者试图探索新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和多元智力结构的形成,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

二、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笔者与学院同仁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革新教学理念,建立起了大学英语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教学模式,旨在为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以便教师根据不同学生智能结构的差别,“寻找他们的优势智能加以利用、劣势智能加以弥补”[3],提供最合理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模式将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语言文化欣赏”课堂建设相结合,提出大学英语课堂应该是“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即“立足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开发第三课堂”。

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模式把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与三个课堂融为一体,拓展了传统的教学课堂,使大学英语课堂虚实合一,有机结合。三个课堂彼此促进,有机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教师既可在一种课堂中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全面发展,又可在多种课堂中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挖掘自身特色智能,促其个性化发展。

1.立足第一课堂

在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中,第一课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课堂,而是教师塑造学生多元智力结构,学生展现多元智能的乐园。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师在第一课堂通过清晰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形象的描述,以及图片、音频、视频、flash等多媒体辅助手段,激发学生语言智能、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进行中西文化及语言的对比、总结交流学习语言的经验,激发学生数理逻辑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

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章节的讨论主题,学生按照自愿原则组成若干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课后进行资料的收集、检索、分类和汇编,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英语短剧表演、视频制作等不同的陈述方式,对主题进行详尽的阐释和展示。某一小组展示结束之后,教师再通过邀请小组成员进行自评、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教师最后进行总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并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客观处理信息、合理分析资源及清晰陈述问题的能力得到锤炼和提升,学生的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省智能得到充分淋漓的展现。

2.丰富第二课堂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生来就具有多种智能的组合而突出一两种智能[4],大学英语教学应变传统的“求同”教育观为“求异”的思维模式[5]。学生不是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整齐划一的产品,而是各具特色,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在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中,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发掘自身潜力,发展个人特色智能的舞台。

教师帮助学生积极开展与大学英语课程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举行包括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知识竞赛、英语短剧表演、英语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歌唱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谜语竞猜等。第二课堂侧重实践锻炼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通过组织或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相互沟通学习,综合能力和特色能力得到了展现和增强。在活跃的第二课堂气氛中,学生既要学习与同伴合作沟通,培养自身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意识等基本的能力素质,激发人际关系智能和语言智能,又要善于挖掘个人智能潜力,取长补短,激发自省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更要抓住机遇,参与适合自身特点、彰显个性和特色的活动,激发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和肢体运动智能等。

3.开发第三课堂

大学体育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体生;多元智能理论;大学英语考评模式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2003)的多元智能理论, 每个人都有其优势智能与弱势智能。艺体类大学生(以下简称艺体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分别在音乐节奏、视觉空间和身体运动智能方面比较擅长,而在自我认知及言语语言智能方面可能较弱。然而,进入大学后的艺体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充满着对人文知识的渴求。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根据艺体生的特点,利用其音乐、空间、运动上的优势智能,激发其弱势智能。同时,知识的输入要全面:不仅要有英语语言工具性知识,还应包含艺体类专业性知识和人文性知识。同理,与“教”密不可分的“考”,也应该注重此原则,以充分发挥考评对教与学的反拔作用。那么,现行大学英语考评模式是否适合于艺体生呢?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讨论了此问题。

一、现行艺体生大学英语考评模式

通过对哈尔滨学院部分艺体生和个别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现行艺体生大学英语考评模式中存在一些弊端:

(一)考评内容不合理,缺乏对人文性知识及艺体类专业知识的考查

考所学,即考评内容涵盖教学内容,而教材是面向课程层面的“教学内容”。以哈尔滨学院艺体生大学英语考评内容为例,鉴于现阶段没有广泛推广的适合于艺体生的大学英语教材,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或《零起点大学英语基础教程》,但这两类教材在内容上均和艺体类专业知识缺乏关联性,且对人文性知识的输入不够。因此,考评内容仍然是以工具性知识的考查为主,缺少对艺体类专业知识和人文性知识的考查,不符合艺体生的实际需求。

(二)考评形式单一,不能较全面地考评艺体生

由于各高校教学设备及教学资源问题,使得艺体生考评方式较单一,大多为传统笔试形式。虽然笔试形式效率高、易于组织测评,然而,笔试重理论轻实践、重识记轻应用。而且,单一的笔试考评方式也会约束学生的想象力,忽视艺体生的优势方面,比如,对善于表演的艺术类学生若采用role-play的形式考核其英语应用能力,利用其在音乐节奏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上的优势,激活其言语语言智能上的弱势,就可以激发艺体生的潜能,促进其英语学习的同时利于艺体生的综合发展。

由上可见,现行大学英语考评模式不能满足艺体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应在充分考虑艺体生的认知风格和专业特点基础上,构建适合于艺体生的大学英语考评模式。

二、对构建适合于艺体生的大学英语考评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应用多种考评方式,设计多元考评模式,注重对艺体生较为全面的考评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形成的评价观认为,学校教育应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霍力岩, 赵清梅,2005)。基于此,对在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及音乐节奏智能上有一定优势,而在自我认知智能方面可能是弱项的艺体生的大学英语考评中,可将笔试与其他几种有效考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优势智能,激活弱势智能,比如,以其测试的可靠性、准确性、实用性、高效性和节时性必将成为外语测试主要方法之一的机考(孔文、李清华,2002)、口试及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方式。使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减少评价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做到全面准确的评价。

(二)强调考、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考核内容的合理性

考与教是教学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语言学家Hughes(2003)把二者关系客观地定义为“伙伴关系”,他认为,考作为测量学生语言行为的工具,既是促进学的手段,也是调整教的“指挥棒”。片面的考核内容会对教与学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对艺体生的大学英语考核内容除包含对英语语言工具性知识的考查外,还要融入对艺体类专业性知识及人文性知识的考查。同时也要关注艺体生的英语基础,考核试题的难度要适中。切实做到考所学、考所教,对艺体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考评。

(三)注重考评对教与学的积极反拔作用,积极推进教材调整及更新工作

鉴于考评对教与学的积极反拔作用,适合的教学内容对促进艺体生大学英语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材,其主题、题目及情境才会与学习对象的智力和情感水平相适应,才会与其“真实生活”趣味联系起来(O’Sullivan,1990),学生才会“学在其中、用在其中、乐在其中”。因此,在选用大学英语教材上应考虑到艺体生的特点,对其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合理运用的同时,密切关注教学效果,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作出适当的调整或更新,使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更贴近艺体生的实际需求。切实发挥考评的诊断、导引功能,促进教与学。

三、结语

考评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艺体生担负传播我国文化艺术的重任,应在考虑艺体生的群体特征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各种考评中易于操作又利于语言发展的考评模式,对艺体类大学英语考评模式加以改革,通过对考评方式、内容、反馈形式以及考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改革,科学合理地引导日常教学与考评,以切实有效地提高艺体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Gardner, H.著, 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 新华出版社,2003.

[2]O’Sullivan, T. 著, 汪光祖译.教材评估:把重点放在动力与学习上[M].国外外语教学, 1990.

大学体育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随着高校课程教育的改革,大学体育教学也在逐步淘汰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中确立了以“健康第一”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还处于发展中的体育教学改革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阻碍了教学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可持续进行,本文就教学改革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1.教师缺乏理论知识及落后的教学观念

(1)缺乏对教学理论知识的重视。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部分大学体育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理论知识,以及对教学理论的重视程度不够,严重阻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有效进行。在教学理论上,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影响着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全面有序发展。(2)体育教学观念落后。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身体锻炼为目的,以灌输式理论教学作为单一的教学手段,不仅抑制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且严重偏离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为目的的教学理念。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忽视了对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以及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综合素质培养理念

(1)体育项目传统化。当前部分大学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仍存在单一性的问题,教学的内容主要还是球类与田径等传统项目,对于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耐心程度的体育项目“游泳”等没有足够的重视。(2)缺乏综合素质培养理念。综合素质人才是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对大学教学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当前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忽视了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运动技能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去主动参加体育课程,严重阻碍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违背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精神。

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发展的方向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理论认知和教学水平,改变教学模式

体育理论知识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起到了指导性和补充讲解的作用,通过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每个体育项目的技术要领、历史发展背景及比赛规则等知识有足够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积极主动性。第一,教师要摒弃陈旧传统的教学思想,积极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思想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从而能够利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指导体育教学实践。第二,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积极寻找与教学创新相符合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逻辑分析和总结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和竞技活动的浓厚兴趣,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结合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与体育实践活动多样性,积极树立与新时期体育教学相符合的教学观念,有效保证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发展。

2.课程内容设置丰富化

体育课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集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院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增加体育项目设施,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重视传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针对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开设的课程,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倡导师生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教学改革中的指导思想。在合理科学地安排课程的同时,要使教学过程更加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从而提高大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三、结语

大学体育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1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现状

1.1 受滞后的传统教学观念束缚

我国高校体育理论的教学,因为一直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并不被重视。在体育课上老师一般都很少把体育理论知识教给学生,而是侧重训练他们的技术和运动的能力,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甚至到大学,开设体育课都是为了培养某些竞技方面的人才和增强学生的体质。在这种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中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很多都人都是在文化理论知识不强而在某些竞技体育项目中成绩不错。

1.2 课时安排很少

在我国高校中,体育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这在体育教学大纲中是有明确的规定的,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理论课的时间安排非常少,在总课时的安排中占不到12%,有的高校的体育老师,甚至把理论课的课时全部减掉了。还有的高校,把对体育课的要求和介绍作为教学的理论课,很少的理论课时也被这样占用了,使得体育理论教学的课时变得少之又少。

1.3 内容陈旧,没有独立的知识体系

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一直以来,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知识体系,内容陈旧,使得学生对于学习它没有太多的兴趣,更别说对体育理论课的意义有多深的了解。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体育学教学理论都存在误解,常常把体育新闻、某个运动项目的技术要领等等当作体育基础知识,误认为是体育学知识体系的内容,这也是因为体育理论教学不到位造成的。

1.4 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很多还是以书本教学为主,现代多媒体教学发展的很快,在体育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运用多媒体教学,但很多高校在硬件和软件上存在不足,硬件的不足表现在没有专门的教室和配套的设施,软件的不足表现在教师使用设备的能力和教材的选用开发上。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照本宣科的教法已经无法激起大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了体育理论教学。

2改革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建议

2.1 加强对体育理论教学的认识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理论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理论课的开设在体育教学中的重大意义,让他们通过对体育理论课的学习后更好的结合实践课,激发对体育课的兴趣,有能力制定出锻炼计划和组织相关的群众体育性活动等等。

2.2 增加理论课课时

我国高校体育课课时少是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和国外一些学校相比,就显得尤为突出,比如韩国,他们的体育理论课的制定一般都会多于实践课,每学期体育理论课会有45课时,而实践课往往只有30课时,也可以在其中二选一。日本,俄罗斯高校对体育理论教学部分也是十分重视的,体育理论部分的课时占整个体育教学课时的50%。这些对于体育理论课非常重视的国家都是体育终生教育的国家。结合我国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现状,适当的增加体育理论课课时是势在必行的,同时高校体育教师也可以采取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等方法,使有限的理论课的时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2.3 加强体育理论教材的选编

在体育理论教材的选编中,一定把陈旧的内容,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部分去除,形成自己独立的科学体系非常的必要,因此体育理论教材要求体育教师能结合当代体育教育的实际,抓住当代体育的特点,结合体育科技的发展进行编排。使得体育理论教学不但有一定的知识含量,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2.4 开展知识讲座

知识讲座的举办,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体育理论教学知识讲座,不但能更加的激发大学对于体育教学理论的兴趣,也能促进他们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讲座可以结合教学大纲,从运动竞赛、保健等方面入手,尽量选择和课本理论相关的知识进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体育理论教学的兴趣,。

2.5 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照本宣科的体育理论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的时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适当的在在体育理论教学的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的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的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认知能力。

2.6 加强学生的自学指导

现在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非常的多,传统的理论课形式让学生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自学指导,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对体育理论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对他们在自己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老师应该给学生进行及时的解答,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对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兴趣,理论水平的运用也会不断的提高。

2.7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的快,学校在解决硬件方面的不足之后,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必须不断的提高,要知道运用现代的多媒体设备,开发和制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理论课课件。同时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结合周边学科对理论教学多加研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做到运动技术和理论全面发展。高校在的体育理论课教学中,最好是设有专门的体育理论教师。

3结语

目前,高校的体育理论课存在诸多问题,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通过增加课时、精编教材、开展相应的知识讲座、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的自学指导和提高教师的素质等方面进行改革,促使高校体育课程能够更适应现今时代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忠义.高彩云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反思与对策,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