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运维管理

互联网运维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运维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运维管理

互联网运维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档案管理;实践;运用

“互联网+”内容丰富,其思维的本质特征表现在“融合”方面,其功能主要是“效率”。因此,在档案管理中实践“互联网+”思维,或通过对其思维的转化、落实到实际管理工作方面,需要增加“融合”性推进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实践该思维,需要增加匹配性的人员培训、机制完善。

1从“融合”层面运用

“互联网+”思维实践运用中,主旨在于通过其思维,将档案管理与其它资源进行融合,既包括以信息技术为基底的技术工具融合;也包括“互联网+”思维与其他思维融合。实践技术工具融合,要求在现有档案管理电子化完成的基础上,引入“信息传输”所必需的其他技术工具。比如,电子邮件及其类似形式。由于档案管理中的软件平台操作系统属于固定化系统,需要从技术方面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制作可分割、可直接划分为多个“文档”的系统平台,然后,将其与其它新媒介进行融合式推进。在思维融合方面实践,需要从档案管理出发,将系统思维、“互联网+”思维、以人为本思维进行融合。比如,在实践档案管理中,始终以“人”的管理为核心,引入系统思维,将各个部分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在与其他资源融合方面,可实践多种可利用资源的融合,并使其得到科学配置;其实质是将档案管理作为一个“项目”实施具体管理,并关注每个项下设置,从而在整体—部分原理之上,实现设备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融合。在“融合”实践方面,具体是在电子档案管理平台,设置查询、共享、传递、数据统计等各个页面功能,将其融合到一个系统之中,利用技术之便达到专业平台的操作。然后,将这种专业化的操作平台,与其他技术工具实施融合,如内部网络间的融合,类似QQ、微信之类手机平台工具的融合。在这个方面因涉及档案管理高效化利用,所以,在实际的融合路径中,建议从档案管理的现实情况出发,借助技术工具实践App制作,可直接委托信息公司完成制作事宜,并将其安装在其管理人员及应用人员的手机之中,通过任务式分发提高融合的最大化。

2从“效率”层面运用

“互联网+”思维实践的最终目的即是达到对档案管理的高效化利用。为了达到目标,除了上文所说的媒介融合、思维融合、操作平台融合之外;需要突显出档案管理中的管理“效率”。档案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其特征在于人才信息资源的利用,技术工具融合、管理思维融合能够满足其外在制度化、流程化、专业化实践。为了效率进一步提高,需要对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本身进行革新,促进效率提升。我国档案管理的利用率并不在技术之弊,而是来自于“应用程序化不足”“执行力度较弱”;可以借用资源融合简化程序、提高执行监督。“互联网+”思维中的“效率”功能运用,要求将现有的档案管理中的“信息资源”实施重新分割与组合。以人事档案管理为例,实际的电子档案在录入系统中因其“姓名、年龄、籍贯……”等太过烦琐;所以,对于一般的基本资料需要实践信息资源的重组,利用“身份证模式”直接扫描上传。针对其工作经验,则需要按照年份,进行“互联网+”思维下设的“系谱”方法进行细致罗列;还应该利用系统平台查询之便,将信息资源中的“档案利用率”进行数据统计,从而实现“应用频率表格”制作,以图谱显示方式进行排列,使其利用得到优化。完成信息资源融合之后,必要按照所采用的系统,进行程序化编排,使其利用达到“一站式”应用。针对执行力度较弱的问题,应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解决;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系统打卡实施监督;并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之中成立半自主化讨论小组,组织以“电子档案管理”为专题的讨论会,不断增加档案管理工作中实际遭遇难题的探讨,从实践提炼经验改善其不足之处。

3配套建设

目前电子档案的管理思维基于纸质档案模式,只是形式上的更新。为了达到“融合”效果,提高管理“效率”,建议在技术融合、信息资源融合后,按照现有档案管理流程设置,增加针对岗位方面的专业化培训;同时,需要增加电子档案系统操作训练,计算机应用维护及一般故障排除训等。从技术层面可以引入技术人才,实施针对机构自身档案资源管理融合后的系统开发;如App开发、扫描功能开发、系统简化。最好按照电子计算机原有构建模式,利用多个App组建一个以档案管理为核心的App网络;最终推动其实现“一键式”档案管理,使“互联网+”思维达到最终的高效化实践。在管理方面实践“互联网+”思维,应逐渐导向人才资源利用中心,将与人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进行对接式全面评估。虽然会花费较多时间,但有必要将人事档案管理、文献档案管理进行一些必要的对接;并把各个类型的档案管理实施“融合”,从而以人为主体的资源、以信息为主体的资源“融合”。扩大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范围,从交叉、关联中,实现知识与人才资源复用“效率”提高。美国高校在这个方面经验较多,人力资源管理发达,尤其是作为互联网发明者,目前已实现了不同类型档案管理的交叉与融合;因此从该方面可增加研究并提高“互联网+”思维的应用能力。需要注意制度化革新需要落实到运行机制的实践层面,进而提升改革后的执行力,强化监督效果。在这个方面,应该按照上文中的运用实践,从中摘录出具体的技术指标、管理项,并将每个指标明确列入到每个对应项下;再按照这种思路出发,制定与其匹配的评估体系。以当前现代企业的评估考核体系构建经验与实证结果观察,必要采用三表法,提高考核的精准性。具体的方法是设计三栏表格,左右两栏加下设横栏;通常左边为考核指标,右边为评估内容填写,下栏为数据的表格制作、图表的趋势图谱,以及附录性质的文字说明。在这种评估体系之下,可以将原来的结果评估,扩展到包含有过程评估与自我评估、互评等多种方式共用方面;以此增加档案管理中的绩效管理与岗位监督;并且能够满足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当前需求。另外,就是以制度、运行机制为主要依据,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与信息化档案管理相适应的知识培训、技能操作训练,以及团队建设;重点挖掘管理潜力,提高知识复用水平。

4结论

本次探讨后认为在运用“互联网+”思维的过程中,重点在于思维转用,并在经验总结与方法提炼路径选择下透过体系建设,将各方面的匹配措施进行资源整合,从而获得融合后效率的最大化提升。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经验中,可以针对该主题收集更多的资料,在材料增加的广度、深度方面,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中对“互联网+”思维深度运用的细致研究。

作者:程安琪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刘蓓,刘江霞.浅谈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J].价值工程,2012,31(4):327-328.

互联网运维管理范文第2篇

2014年9月当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所写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面世后,他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

作为中国智能电网的先行者,国家电网对智能电网的发展进行了持续探索。不过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仅仅依靠国家电网,中国能源互联网还不能完全覆盖,需要很多在国网体系以外的能源电力企业参与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而光伏产业正是最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2015年,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互联网+”概念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能源领域已经开始探索开拓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互联网道路。

据了解,目前从光伏全产业链上来看,行业中正掀起了一场从制造端、应用端,到融资租赁等环节的光伏互联网浪潮。这番热情的背后,则是巨大的清洁能源市场。

在刘振亚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中指出: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目标。届时,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0%左右,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二氧化硫5.8亿吨,全球能源碳排放115亿吨,仅为2009年的50%左右,可以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同时,全球能源互联网累计投资将超过100万亿美元。

不难看出,光伏在清洁能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的光伏市场可想而知。而一直致力于分布式电站开发的航禹太阳能董事欧文凯向媒体表示,众多光伏企业在剖析自身优势之后,都在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光伏互联网之路,圈里的人都在试图将互联网的思维和光伏产业进行结合,目前已经有公司初具成效。

据了解目前中国光伏行业和行业外的资本,都将目光集中到了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上来,因为电站建成并且并网发电之后能够带来几十年持续的收益,而电站的转换率成为一个电站效益高低的关键。

能源行业大佬开始布局

当前,与“互联网+”结合已成为光伏市场的最大卖点,携手“互联网+”也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无限想象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强大的颠覆能力对光伏产业既是发展机遇,也是巨大挑战。部分看似无坚不摧的光伏龙头企业,极有可能在短期内被率先找到“互联网+光伏”新路子的小企业颠覆。

在这个革故鼎新的过程中,光伏企业要想抓住机遇,首先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互联网化商业模式。据了解,目前光伏互联网结合的模式大体分为以下几类:光伏制造领域的B2B平台、光伏系统服务领域的B2C和B2B平台、第三方大数据运维公司、互联网众筹和互联网金融、光伏电站交易平台、光伏发电量交易平台。

日前,华为集团在黄河上游水电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中,将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光伏发电技术相融合,通过“智能化”提升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和运营管理效率。同时,华为还通过无线宽带集群和多媒体运维系统,实现专家和现场运维人员协同工作,用实时的视频和语音通讯,让远程专家提供“一站式”专业、安全、准确的技术支持。数据实时采集、云存储、大数据挖掘及在线专家分析系统,可使电站自动体检,给出最优清洗、部件更换和维护等建议。

而光伏行业龙头协鑫集团目前已经建成并布局“六位一体”能源微网、清洁能源电商交易平台、能源智能建筑、区域能源互联中心、“能源+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在从多晶硅到光伏电站全产业链生态圈的构建中,互联网将成为协鑫集团整合金融、产业、市场及服务等各种资源的重要工具。

此外,数月前,作为能源互联网技术服务提供商的远景能源,也推出了以太阳神名字“阿波罗”命名的第三方光伏电站管理云平台。行业大佬的诸多新动向表明,光伏产业正在开始加速与互联网的融合。

大数据支持新能源行业

光伏互联网市场的炙手可热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两者结合的诸多不确定性。在国家力推的背景下,光伏产业仍未呈现繁荣发展的景象,究其原因,有效数据的缺失导致投资光伏电站风险过大,进而“逼退”金融投资机构是重要原因。

而在光伏数据的收集上,国内光伏电站已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国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数据采集模式并高效运作。“有了大数据基础,国内光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才能走得扎实。”欧文凯说,“逆变器作为光伏电站运行数据的集散地,完全可将其看作是能源互联网在可再生能源电源侧的‘入口’,这也是光伏电站相关大数据采集的唯一端口。”

逆变器龙头企业阳光电源已意识到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市场潜力。4月1日,阳光电源宣布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全新的“智慧光伏云iSolar Cloud”平台,共同推动新能源向“互联网+”的产业革新。阳光电源此次强势涉足互联网,引起行业极大关注,近20年逆变器生产、太阳能电站运维管理采集的大数据会令人刮目相看,被行业认为是光伏互联网合作迈出坚实的一步。同时,数十万太阳能电站接入“阿里云”,变身“互联网+”发电站,对电力行业乃至整个新能源产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启示性影响。

据了解,阳光电源仅一项新型的智能精准解决方案,预计每年就可为光伏电站提升3%-7%的收益。未来,阳光电源将融合企业太阳能电站的运维管理经验以及全球领先的系统设计能力和产品技术,通过阿里云提供海量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连接能力,向太阳能电站提供智能运维服务。

“光伏发电将从单一的电站管理进入集团化电站管理阶段。”阳光电源副总裁赵为告诉记者,“我们的光伏运维经验和大数据基础与阿里云计算的结合,为光伏产业里程碑升级提供了最好、最具想象力的平台。”

航禹太阳能董事欧文凯向媒体表示,众多光伏企业在剖析自身优势之后,都在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光伏互联网之路,圈里的人都在试图将互联网的思维和光伏产业进行结合,目前已经有公司初具成效。

互联网运维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互联网产品 团队 用户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经济的爆发,使得与之相关的各类职位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和求职者的青睐。一个受欢迎的互联网产品或服务也许不是诞生于一家声名显赫的企业,但其背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团队。由于团队的规模、内部文化、成员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团队会有不同的岗位和职能划分。但从互联网产品的生命周期特点来分析,我们仍可以对一般互联网产品团队有一个简单的划分。

一个成熟的互联网产品团队一般有以下五个大方向的人员分工,即: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人员、运维人员,产品营销人员。

1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已经成为IT行业一个非常热门的岗位,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在产品的开发管理中,产品经理是团队领头人,但并不是行政上的老板。虽然产品经理对于产品开发有很大权力,可对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阶段工作进行干预,但从行政上讲却往往不像一般的经理那样有自己的下属,然而他在项目中需要调动多方资源,因此要想做好这个角色是需要相当技巧的。

一般来说,产品经理是负责并保证高质量的产品按时上线的专职管理人员。他的任务包括倾听用户意见,负责定义和规划产品功能、用户界面和交互行为、协调整个团队的工作、及时跟踪产品的使用反馈。产品经理还要认真搜集用户的新需求、竞争产品的资料,并进行需求分析、竞品分析以及产品发展趋势的研究等。出色的产品经理并不需要自己精通或实现新技术,但必须对新技术有足够敏锐的觉察力和理解能力。

2设计师

在互联网产品团队中,设计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这里的设计师包括了一系列的头衔:产品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等。产品设计师的主要工作是和产品经理协作,发掘产品的潜在需求并确立优先级。输出详细的产品功能规格是产品设计师的主要工作。

用户体验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的职责是推动最终产品的设计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使用户能顺利地使用产品或服务并有一种愉悦的体验。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产品可用性的保证,是吸引用户、保证产品较高用户黏性和可观收益率的核心元素。为此,设计师须始终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运用行为学、心理学等知识来设计产品的信息架构、任务流程、交互行为等等。

视觉设计师的工作在很多时候也被纳入用户体验设计的范畴。他们的核心工作是在产品预期功能的规划范围内,创造一个让用户使用愉悦的视觉体验。对美和高效的追求是视觉设计师永远的话题。

3开发人员

产品开发人员也称为工程师或软件开发人员,负责开发产品,有些公司称之为IT团队,但这两个概念很容易被混淆,区分的关键是看他们是为顾客开发软件,还是为企业内部开发软件。IT团队通常指的是为内部员工提供技术支持的团队,而开发团队指的是为外部客户开发和维护产品的团队。

开发人员是实现最终产品愿景,保证产品能顺利上线的重要一环。开发人员的工作,是设计图纸成为“房屋”的“建造过程”。一般来说,开发人员的核心能力是其过硬的技术,开发团队要保证产品能够通过现有的技术得到完美实现,并能良好运行。

4运维人员

互联网服务产品通常运行在服务器上,用户需要通过Web访问服务。虽然有些公司将这项任务外包给开发团队负责,但是运维工作需要一系列专业技能,很难由开发团队独立承担。由于运维人员往往需要具备相当的技术运用能力,因此常被称为工程师。“百度百科”强调,运维工程师是“集合网络、系统、开发工作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国内软件行业的发展和扩大化,有更多更复杂的系统出现,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有更多的运维工程师。维护是包括软件在内的互联网产品生命周期中一个重要阶段,当前国内还很少提及运维工程师,很多工作都由软件开发工程师兼任,在未来,运维工程师应该成为IT团队中一个专有的重要岗位。

5产品营销

和传统制造业类似,一款产品上线后(现在越来越多体现在上线之前),为了扩大产品的影响力和销量,吸引更多的用户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口碑,同样需要有专门的营销人员来策划一系列的宣传推广活动。

产品营销人员需要负责对外、产品宣传,为拓展市场销售渠道、策划组织重点营销活动(如在线营销)、从而为促进产品销售提供支持。有些公司让一个人同时负责产品需求定义和营销,这两项工作的能力要求相差很大,难以产生理想的结果。产品营销人员需要深刻理解互联网经济模式,对用户消费心理和行为有足够细腻和独到的见解。

6结语

在如今互联网经济大爆发的阶段,各类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和服务呈爆炸式增长。一个优秀的互联网产品团队是保证企业推出成功的产品,赢得大量用户从而获得可观收益的必要条件。在这个团队中,需要产品经理、设计、开发、运营、营销等角色团结协作,任何一个环节的薄弱都可能导致产品的预期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是最终的完全失败。

参考文献

[1] 夏洁.论互联网产品开发中的用户体验及可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

互联网运维管理范文第4篇

创领未来,高伟达的目标一直纯粹、简单且坚定,那就是希望以持续的变革和创新,与客户一起从金融互联网迈向互联网金融。

说易行难,高伟达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公司选择业务深耕与产品创新,坚定执着,专注极致,力求用产品和业务证明高伟达与客户共成长的决心。

高伟达软件产品一直在不断更新并在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邮储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信/农合/农商行、保险和证券,及其它金融企业得到应用。经过高伟达多年的开发与积累,形成了一整套的“现代银行整体解决方案”,覆盖了银行的渠道、营销、客户、产品、风险、管理、决策、IT平台建设等各个业务层面。

解决方案获得过百余奖项,这是高伟达践行“追求卓越、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注解。

新的时代环境,新的行业竞争,新的机遇挑战,新的战略画卷。唯有变化是亘古的不变,唯有在业务与产品中做到极致才是赖以生存的资本。

高伟达,提供以下五个优势:

第一,高伟达的咨询业务,包含银行IT规划咨询、核心业务系统咨询、信贷流程咨询、营销体系IT建设规划咨询、押品咨询、数据治理咨询等。

多年来,高伟达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现代金融行业服务的经验与资本。公司的咨询业务惠及金融机构各大业务的细分模块。高伟达致力于打造体系化、安全性、落地性、有效性的产品,用全方位全触点的解决方案为客户解决疑难,并走向卓越。

第二,高伟达的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交易类业务、资产类业务、风险管理类业务、营销类业务、基于数据的管理、分析类业务等。

十余年的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经历,让高伟达有勇气也有信心成为全流程的软件产品与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性能稳定、界面友好、运行高效,高伟达用覆盖各业务模块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为客户的业务需求保驾护航。

第三,高伟达的云计算产品和技术服务,包括企业数据中心自动化运维管理平台、企业云管理平台、IT运维服务管理平台、第三方产品的实施服务、现场运维服务等。

高伟达作为中国领先的金融信息化软件产品和综合服务提供商,拥有近20年大型金融行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在国内企业云计算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并奠定领先优势,助力客户从传统数据中心迈向软件定义的企业新一代数据中心。

高伟达云计算技术团队拥有十年以上的大型金融数据中心的运维服务能力,深入理解企业数据中心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向客户提供业务领先、技术先进的云数据中心软件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

第四,高伟达的创新业务,包括新金融信贷、银票平台、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财富管理服务平台、互联网保险服务平台、金融云服务平台等。

在国家大力促进国民经济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全社会小额消费融资需求不断扩张,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传统银行、传统零售业、电商平台、普惠金融公司纷纷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伟达不断开拓创新业务,从专业性、便捷性、高效性、安全性、灵活性等方面着力,为金融行业的各大模块提供交易与服务平台。

第五,高伟达的含义是卓越为高,信义称伟,融汇乃达。

高伟达一直耕耘在金融行业信息化的沃土上,致力于满足中国金融客户的需求与期望。

成立至今,高伟达累计服务400余家金融机构,持续服务时间超过5年的客户174家、超过10年客户达到62家,截至目前,累计成功交付项目超过2000个。

互联网运维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

未来世界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实质就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一个大电网的复杂性超过了几千维,甚至达到了几万维,数学家无法得到解析解。可想而知,电网发生故障原因的多样性。因此,寻找一种或几种正确处理电网故障的方法是电网运行研究人员努力探索的目标,电网故障处理“八步法”是在现代电网运行模式下总结提炼出的一套切实可行的电网故障处理的先进方法,该套方法不但解决了电网相关专业在电网故障处理过程中的配合问题,而且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电网故障处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关键词:

现代电网;故障处理;先进理念;创新实践;实战检验

0引言

为了实践关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战略思想”,“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务实高效的举措大力推进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高强度、大规模电网建设将贯穿整个“十三五”,到2020年,国家电网将西部不同资源类型的电网互联,构建西部电网;将东部主要受电地区电网互联,构建东部电网,形成送、受端结构清晰,交、直流协调发展的两个同步电网。到2025年,建设东部、西部电网同步联网工程,国家电网形成一个同步电网。届时,中国将成为推进和引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先驱者。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实质就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智能电网是基础,清洁能源是重点。为了打好智能电网基础,科学管理好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其中对电网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预判和对电网故障进行正确的处理是关键的工作之一,这是现代电网运行给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和吸取世界上多起因电网故障给国民经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的前车之鉴,在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分部)、省、地(市)、县公司层面建设电力调控中心,融合电网调度和设备监控职能,推进调度转型升级,开展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分析业务,实现电网调控一体化、国调分调一体化,省调标准化建设、同质化管理,地、县调度专业集约融合。作为电网运行的控制指挥中心,调度机构必须结合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传统的电网调度转型升级为智能电网调度,全面提升调度系统驾驭大电网的调控能力和进行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提高电网调度管理水平,强化电网安全保障、应急风险抵御能力。在此形势下,《电网故障处理“八步法”教学与实践》创新工作在国网技术学院便应运而生了。

1电网故障处理“八步法”的基本思想

电力系统事故是指电力系统设备故障、稳定破坏、人员工作失误等原因导致正常的电网遭到破坏,从而影响电能供应数量或质量超过规定范围的,甚至毁坏设备、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电力系统事故按照故障类型划分,可分为人身事故、电网事故、设备事故;按照事故范围划分,可分为全网事故和局部事故两大类。电网故障按照范围划分大体可分为电气设备(元件)故障和系统(电网)故障两类。电气设备故障包括线路故障、母线故障、变压器故障、断路器及隔离开关故障、补偿装置故障、发电机故障。系统故障包括发电厂全停、电网电压频率异常、系统振荡、解列等。从上述电网各种类型故障定义和分类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电网产生的故障原因及类型的多样性,由此产生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针对现代电网研究并实施一套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电网故障处理程序势在必行。结合当前现代电网运行及管理的特性和调控、变电运维等专业人员各自工作职责及相互工作的配合关系,我们以国网技术学院为平台研究并全面实践了变电运维和电网监控、调度专业人员在电网故障处理中开展“记录初判应急处理汇报通知隔离故障恢复送电优化方式汇报通知善后处理”典型“八步法”教学模式,并通过参培学员将电网故障处理“八步法”的基本思想辐射到国家电网公司的每一个电网生产管理系统,然后通过现场调研反馈电网故障处理“八步法”在实际工作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及时校正与当代电网发展要求的一致性,使之实现不断完善升级的良性循环。

2电网故障处理“八步法”的运作模式

电网发生故障时,各级调控人员根据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动作情况,调度自动化信息以及频率、电压、潮流等有关情况,判断事故地点及性质,根据相关的规程制度要求迅速处理故障。电网调控人员一般可采用以下顺序处理电网故障:事故发生判断故障是否给电网带来设备、断面过载,电力平衡紧张等问题根据判断进行潮流、电压调整,控制关键断面潮流、节点电压水平在合理范围之内,保证电网稳定运行了解事故情况,对事故进行初步判断隔离故障点电网恢复正常运行方式。以电网中无人值班变电站典型故障跳闸故障处理为例解析电网故障处理“八步法”的运作模式。

2.1记录初判

2.1.1电网监控人员

1)记录时间:×年×月×时×分。

2)检查记录调控一体化平台告警、异常信息。监控人员发现故障信息,记录时间,比对断路器位置、电流、电压、负荷等遥测量,确定断路器动作情况,并立即报告相应调度断路器跳闸、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及电源进线、主变过负荷情况等。

2.1.2电网调度

1)记录时间:×年×月×时×分。

2)记录电网监控人员报告的调控一体化平台告警信息。

3)根据电网监控人员报告的调控一体化平台告警信息、故障初判和运维人员到现场检查事故跳闸及故障情况,保护及断路器动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故障进行初判。

2.2应急处理

电网调度令监控人员按规程规定执行遥控操作。条件允许时,且情况紧急,电网调度可在没有接到现场变电运维人员汇报的情况下指挥监控人员遥控操作,进行应急处理。

2.3汇报通知

1)电网监控人员向电网调度汇报执行应急处理调度令情况,按调度令进行的应急处置,遥控有关断路器情况等。

2)现场变电运维人员现场检查并记录保护动作情况,在保护动作范围内检查站内设备及线路可瞭望部分,查找故障点。向电网调度、电网监控人员、上级领导汇报。

2.4隔离故障

1)现场变电运维人员按照电网调度指令进行操作。按调度令,隔离故障设备。

2)输电网、配网运维人员按照地区电网调度指令进行操作。按调度令,隔离故障设备。

2.5恢复送电

1)现场变电运维人员根据电网调度令执行操作。按调度令,将无故障设备恢复运行,恢复系统之间的联络,现场恢复正常倒闸操作。

2)运维人员执行汇报程序:

(1)现场变电运维人员将故障处理相关情况分别向电网调度及上级领导汇报。

(2)现场变电运维人员将故障处理情况向电网监控人员汇报。

2.6优化方式

电网调度令现场变电运维人员进行操作。现场变电运维人员按调度令,执行恢复正常运行方式的倒闸操作。现场变电运维人员在操作之前应向监控人员汇报,监控人员应进行必要的遥控操作等方面的配合和协调工作。

2.7汇报通知

1)电网调度令现场变电运维人员进行相关操作或开展作业任务。现场变电运维人员执行调度令,将故障设备转检修,站内安全措施自行掌握。

2)电网调度向领导汇报。

2.8善后处理

1)电网调度许可故障设备进行检修作业。

2)电网调度、电网监控、现场变电运维人员做好故障设备检修后恢复送电的准备。

3)电网调度、电网监控、现场变电运维人员分别收集整理报告归档,并写出事故及处理分析报告。

3电网故障处理“八步法”的理论升华

为了将电网故障处理“八步法”在各电压等级电网层面进行全面推广和传播,我们秉承电网故障处理“八步法”的先进理念,兼具知识先进、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适用广泛和较强的实用性及通用性的思维编著出版了《电网调控故障处理》一书。全书主要以10kV、35kV、66kV、110kV、220kV、500kV现代电网为模型,按照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之电网调控专业的有关规定和标准,对电网运行人员应重点掌握的电网故障及异常处理原则和线路故障、隔离开关故障、断路器故障、电流互感器故障、电压互感器故障、电容器故障、电抗器故障、主变压器故障、消弧线圈故障、母线故障、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发电厂故障、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异常及故障、发电厂及变电站交-直流设备故障、发电厂及变电站全停故障、大面积停电故障、电网解列故障、系统频率及电压异常、电网运行参数越限、系统振荡故障、调度自动化系统故障等22个电网故障、异常专题项目,以“目标驱动”的模式,直入主题,详细剖析与解读了118个电网故障、异常典型案例,给电网调控和变电运维专业人员创造了相互思考、学习对方专业知识和工作思维的空间,同时给电网调控和变电运维专业人员全面提升技能水平、提升胜任岗位能力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培训用书。

4结论

通过教学培训实践证明:通过开展电网故障处理“八步法”教学与实践活动,对电网调控和变电运维专业人员技术、技能水平的迅速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导意义。通过实战检验,电网故障处理“八步法”的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成果能够满足电网调控和变电运维人员对知识管理的价值诉求,即:知识寻找更有效率,提高协作的效率;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个人技能;支撑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完善和运用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传递最佳实践,促进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换,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提高群体综合实力,做好专业人员高技能和水平的有效复制,助推人才强企战略。从而为提升省、地、县级电网调度、集中监控和变电运维人员的电网运行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电网调度管理水平,强化电网安全保障、应急风险抵御能力起到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剑.国家负荷[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2]焦日升.创新企业培训能力提升服务企业能力[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5,(3):70-72.

[3]刘振亚.全球能源互联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