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教育信息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信息化 现代化 职业学校 数字化校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更要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这对职业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也提出了要求,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质疑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职业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及现代化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信息化、现代化教学正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职业学校的教师如果能把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灵活地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将会大大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推动教育改革,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
二、职业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及现代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基础还很薄弱,发展水平不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一些教育主管部门或者职业学校的领导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二是发展不均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异较大,尤其农村职业学校的基础相对薄弱,硬件投入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产出相对匮乏。三是优质资源不足。与职业学校课程配套的资源少,现有资源缺少原创性、创新性,尤其是虚拟仿真的实训教学资源还需进一步深度开发。这些问题反映了现阶段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政府和学校继续深入研究、探讨和完善。
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途径
1.将教学资源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资源直观化、形象化,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学习的热情会更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教学水平。
2.教师要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开发网上教学资源
对于一些很难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收集素材、设计课件、开展多媒体教学实现。此外,网上还有一些精品课程可以辅助教师的教学。教师在平时开发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将其更好地融合到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中。
3.加大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的建设力度
要想在职业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必须切实加强硬件资源建设,包括实训基地、实训工厂、理实一体化教室等的投入,为学生练就一身过硬的技能提供支持条件。同时,加强信息化教学技术与课堂理论教学的整合,开辟课堂学习之外的“第二课堂”,比如网络资源的共享、BBS的建设、信息资源库的利用、精品课程的辅助等,实现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和管理网络化。
4.综合利用“数字化校园”建设平台
“数字化校园”是一种虚拟化的教育平台,利用它可以集成学校的OA办公系统、信息资源库、无线网络、数字图书馆、教学校务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各种资源,最终实现学校所有功能的网络运用,使用非常方便、快捷。
因此,职业学校应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探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与教学活动的整合途径、模式、策略和方法,切实改进教学方式,创新评价机制,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字 学校网站;教学;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整合;教学互动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56-02
1学校网站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载体
学校教育走向网络化、实现多媒体课堂教学和办公自动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广泛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支持和物质保证。可以说,谁先具有了这个优势,谁就能够在新世纪之初占领新的制高点。学校网站就是推进这一教育信息化的有效载体,其功能可以实现学校办公自动化和管理、教学、科研手段的自动化和现代化。在学校网站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的基本经验是:学校网站建设,首先要坚持以校为本,与校情结合,反映学校文化特色,立足学校发展需求,面向未来,着眼应用,为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提供必要的服务。
建立学校网站后,到现网站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学校动态、学校通知、教育科研、学生活动……十多个栏目能做到每日更新,时时更新,交互性更强了,利用网站营造了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使学校管理透明度更高,更高效快捷。
2学校网站是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与分配的主要桥梁
学校网站首先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的资源中心,在这个意义上,建设教学资源库,将解决学校教学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因此,网络资源的建设必须打破只依靠少数技术骨干以及孤立、封闭发展的状态,学校各部门、教师全员参与,同时,与因特网互联,与各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以我校网站建设为例,首先做好学校自身资源库的建设,将这些资源上网并不断更新,其次,努力学习优秀教育网站的办站特色,不断完善我校网站的建设。为全校教师提供更多的、有效的资源,为网络课件开发和教师备课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素材,避免大量重复性劳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降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本。
3学校网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工具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一种氛围。而网络交流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空间。校园网络开通以来,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上网与反思,已经逐步成为教师们的至爱。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就在这样的追寻中有了深刻的变化。因为教师的成长除了独立奋斗之外,还需要合作,还需要与外界广泛的交流,在碰撞与融合中发展。通过几个月的应用,我们的老师更喜爱在网上自己的反思并期待与他人交流、分享。我们实实在在地发现教师变得愿意思考了,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了,老师们还感到教学工作有意思起来了,生活也更充实了。
在此时,网络的技术手段不再是早期的简单通讯,也不再是冷冰冰的、单向传播的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它是实时的、双向的、交互的、是可控的,是多种媒体的。我们觉得,这才是网络教育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所在。
4学校网站提供教学互动的全新方式
利用学校网站克服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它将形成一种主动的、协作的、开放的学习模式,并充分考虑双向学习环境,采取有提问、有反馈、有交流的方法,既保留了传统远教中的生动形象性和不受空间限制等优点,又有相互访问,双向交流,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广泛等优良特性。为学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适宜于自觉、自主学习的环境,而且为学生创造了全面发展、个性化学习的最佳条件,学校网站是真正没有围墙的学校。
5学校网站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学习平台
学校积极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通过信息技术课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使用网络的技能。网站的“学生园地”栏目为学生提供自己作品展示的空间和学习资源,通过学校网站这个平台,让学生参与进来,制作网页,编辑电脑小报……,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生活、娱乐营造一片新的乐园。开设“学校论坛”栏目,学生可以在网上探讨自己的学习,发表自己作品,提出话题跟同学交流。
总之,学校网站对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架设沟通桥梁、普及网络知识、树立学校形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网站的发展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如果我们“网住”了今天;那么明天我们就能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课整合的理论思考》.《湖北电化教育》.2002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需求分析 教学资源 环境与平台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影响信息化进程的因素、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并且达成了共识。普遍的认识是,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及能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由此认识引发的学校的普遍做法是,加强各种技术培训,使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提升,教师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技术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满足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由此引发的问题是,教师承担了过重的负担和巨大的压力,深感疲惫。但普通的教师无力改变现状,较重的压力使教师无奈地敷衍应对。我们在与一线教师进行关于多媒体教学的探讨中发现,教师们对多媒体教学提不起兴趣,分析原因发现,教师为了做好多媒体课件,必须参加多媒体技术的培训,利用学到的一知半解的多媒体技术去做多媒体课件,非常费时费力,甚至影响到自身专业和对教学教法的学习与研究,但为了达到学校的要求,不得不花大力气拼凑课件。
对于拼凑课件、应付多媒体教学的这种情况,学校的管理者认为,这是教师“懒惰、不勤奋”,甚至是不努力工作的表现,从而制定相关的制度,督促、要求教师无论采取何种办法都必须把多媒体课件制作好,这样才能上好多媒体课。
二、问题的分析与总结
出现这种情况,教学管理者不能单一地认为这是教师素质的问题。平心而论,教师都在为成为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而努力工作,但在每个学校的不同的管理体制下,总是有适应和不适应这种管理体制的教师。能够适应学校现行体制的教师,他们工作非常努力,代表学校管理者的要求,而大部分不适应学校现行管理体制的教师,始终无法成为学校的教师。现行管理体制造就的优秀教师固然是非常优秀的,但如果管理者换个角度,分析大部分教师的需求,创新管理体制,使大部分教师都能适应,相信学校就能够造就更多的优秀教师,进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角度的改变,可以使问题的分析更清晰,思路更开阔。对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暂且不分析教师应该做什么,而是从分析教师需要什么、学校的管理应该如何创新的角度,来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分析起来,总结如下。
1.学校没有统一的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和标准。
对于什么是多媒体教学,如何进行多媒体教学,许多学校在认识上是模糊的。甚至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设备,而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而言,这是个简单的问题。对于如何上好多媒体课,学校认为课件制作的好坏就是多媒体教学的评判标准,但在课件的优劣评判上很含糊。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学校盲目地管理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多媒体教学管理的混乱。
2.学校忽视了教师的困难和需求,过于强调和依赖教师个人的信息素养和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在没有统一认识和标准的情况下,盲目强调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在迫于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的要求,唯一的管理方式就是对教师施加压力,让教师依靠自身的努力去创造价值。而对于教师的困难和需求,学校并没有较好地给予解决。
3.学校管理部门削弱了自身应该为教师提供资源、创造环境的服务和创新管理的职能。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管理者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更需要管理者根据教师的困难和发展的需求,创新管理体制,建立教学资源库,提供教师所需的技术支持平台和政策环境。但目前许多学校对这个方面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三、用系统的观点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我们可以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看作一个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学人员、教学资源、政策环境和技术平台是四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们是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体性因素。
在信息化教育发展系统中,人员因素是最基础的因素,他们是教育信息化的执行者,人员中包括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除了人员的因素外,系统的发展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教育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其中软件资源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以上两个因素的前提下,建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利于教师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政策环境和技术支撑平台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推动力。
但是,由于学校缺乏对多媒体教学的统一认识,学校的管理者忽略了教学资源、政策环境和技术支撑平台的作用,只强调教师个人的作用,而对于教师对教学资源及环境、平台的需求甚至是教师的困难有所忽视,由此形成的局面是一线教师在支撑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担负着巨大的压力。
作为一个正常运作的系统,系统中的每个因素都应起到关键的作用,并且各因素间有着相互影响和信息反馈。正常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系统也应如此,作为系统发展的执行者的管理人员对教师有着较强的影响关系,但这种影响关系不是系统中的主要影响关系。管理人员在一线教师信息反馈的基础上,采用制定政策、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创建教师需要的环境和平台等方式影响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是系统中的重要影响关系。这些不同的影响关系组成了一个闭环式的教育管理系统,共同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一线教师的需求分析
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作为教育信息化系统中的主要执行者的一线教师时常处于被动教学的境地。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资源、政策环境和技术支撑平台有着较强的需求,甚至有着较大的困难,总结如下。
1.教师有对教学资源如与课程配套的软件、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多媒体素材和电子教案等有着较强的需要。
因为对教师而言,获取或制作这些资源单纯依靠教师本人的力量是比较困难的,且有相当多的教师有着这方面的需要。
2.教师有着对合适的培训方式和内容的强烈需求。
在培训方式上,许多学校的做法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这给许多教师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但往往由于其他个人或工作上的相关事务而无法系统地学习培训内容。
在培训内容上,学校组织得比较多的是课件制作技术。据教师反映,他们很认真地学习了一些制作技术,但由于课件制作涉及的技术过多,制作起来费时费力,始终不能够做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但教师们又不能很深入地、系统地掌握课件制作技术。
3.教师的困难。
由于教师一方面要顾及授课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要抽出时间专门学习难度较大的课件制作技术以便制作课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师的精力。教师们期望学校能够有专门的多媒体技术服务机构为之提供技术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从而减轻对多媒体技术的恐惧和压力。
五、对学校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建议
明确教育信息化系统发展运行的规律,分析教学人员对发展的需求,学校在信息化教学管理上采用创新式的管理方式。
1.制定合适的教育技术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通过调研与考察,教师们比较乐意接受的是集中培训与网上自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通过网络,教师们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学习,并且在时间安排上比较随意,且不会漏掉培训内容。集中培训可以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并且能够解决教师自学遇到的问题。
关于培训内容,我们的观点是,教师们应以专业培训和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为主,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们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培训应以电脑日常应用和教学资源的简单处理与使用为主。教学课件的制作不作为教师的必备技能和培训内容。
2.学校成立课件制作平台(机构)。
学校成立专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技术指导部门,在教师们准备好教学内容并进行了教学设计后,依据教师的申请,为教师提供课件制作指导和多媒体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服务。该机构可以聘请学有余力、爱好多媒体设计的学生为教师进行技术指导。
这样做的好处: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将精力投入到专业建设和教学设计方面;有了多媒体专业人员的指导,课件的质量必将有大的提高;教师依据好的教学设计,配合资源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必将大力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
3.建立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但能够为教师备课提供资源,还能够丰富教学课件,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因素。
当然,激励措施、多媒体教学比赛、研讨等手段的使用都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总之,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多作分析,对多媒体管理制度多作创新,对教学资源的建设多作支持,对教师和管理人员多作激励,那样,学校的教育信息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张冬玉.影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教师因素分析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30-33.
[2]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教育改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在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如河源这样一个处于山区的地级市),教育信息化才刚处于初始阶段,还在摸索时期。通过笔者的亲身经历和实际的调查,发现本地区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建设资金不足,设施不完善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有三项基本任务,一是基础设施、设备;二是信息资源建设;三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资金是最为基本的问题,在欠发达地区更是个瓶颈问题。
二、硬件与软件发展不均衡
在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出及走向上,本地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重硬轻软现象――重视硬件环境建设而忽视、忽略软件和资源建设,教学技术培训、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投入不足。投入硬件设施建设资金的比例远远超过软件和资源建设的比例,造成软硬件发展不均衡。在我校,多媒体课件、相关软件的开发或购买、网络应用、光盘等教学资源都比较少。
另一方面是设备的维护更新问题。教学信息化设备常出现重安装而轻维护现象。归根到底,这是由于学校缺乏信息化教育制度以及缺少维护更新资金造成的结果。
三、相关设备使用率不高,教师能力不足
我校的多媒体教室及网络教室的使用率并不高,很多教师上课很少利用这些有限的教学资源,而还是采取原始的授课方式。究其原因,一是在教师在意识上没有认识到采用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其优越性;二是有些教师,特别是中年以上的老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不足。大多数年轻教师对Word、PPT、Windows基本操作、网络技术技能、幻灯片制作等基本技能能教熟练地掌握,老教师能力相对较差。但除了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教师外,大多数教师都对其他相对较高层次的工具还了解得不多,也不能很好地应用,如photoshop、音频视频的制作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学校多渠道筹集资金
目前,我国政府资金投入是学校实施信息化教育的主要途径。但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政府财政收入较低,农村地区中小学数量较多,因而政府投入到每所学校的资金也是有限的。面对这种情况,可通过两方面解决问题。
首先政府有选择,有重点的加大对一些学校的资金投入。为了保证政府投入的宝贵资金能够真正地用于所需,避免资金的流失与浪费,有关政府部门可以与学校一起制定资金使用规划,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严格规定资金的使用,并且定期不确定期地对资金的使用实行检查,以保证资金投入的效益。
另外还学校可通过多种途径筹集外部资金,利用外部资金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如学校可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合作,获得企业在技术上以及相关信息资源、信息设备等的支持;学校还可以通过拉赞助的方式获得一些企业的支持与帮助,通过这些外援方式解决资金难题。
(二)完善教育信息化制度,加大软件的开发和引进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任务,因此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为支撑。制定符合本地区学校实际情况的制度,是有效进行教育信息化的保证。教育信息化制度具体可对计算机教室、各种教学软件资源使用时间和数量的规定;对教师参与资源收集、整理工作的相关鼓励措施等,制度制定得越细越完善,越有利于教育信息化的开展与实施。
(三)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加强教育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能力
在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上,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强调,不应当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因此,广大的教师应当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在中小学、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实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各教师还应提高教育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能力。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技术,我国的教学都是分科教学,因此,如何把教育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整合,让各科任老师在各自的学科教学中能灵活的应用教育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是所有的教师都应该面对且应该解决的问题。
因此,要加快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应该靠地方政府、各学校、学校领导及教师,还有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把教育信息化当成一个长期工程来抓,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缩小城乡教学差距,适应社会发展、学生发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珠珠,刘雍潜,黄荣怀,赵国栋,李 龙.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2]罗丹.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9)
[3]解月光,李伯玲.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有关问题与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04(8)
中小学教育必须信息化,也必然信息化,这已是为实践所证明的雄辩命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庞大系统工程,它要求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教育体系,因而必然涉及到诸如目标与任务,决策与管理,模式与评价,环境与资源,手段与技术,科研与培训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而,对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个过程必须逐步探索,及时总结,切莫等闲视之。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离开了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所需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成不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教学环境,决非仅仅硬件系统而已,而是硬件、软件和潜件三者有机的综合系统,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其具有明显的优势:①.增强了共享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②.实现了教学设施的网络化;③.促进了多媒体学习环境的完善。对于这一块的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1020年)》特别指出:“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在近几年里国家实施的“薄改”计划大力倾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学校的领导层也应以长远的眼光,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满足学生信息化学习的需要,逐步建立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宽带校园网、电子阅览室、远程教学信息网络系统。致力于建设用于信息化教和学校的各种支持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二、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如学科教案、电子教材、各类素材、试题、各类教育统计数据等。信息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展与控制;有赖于通过对各类教育信息资源的传播分析、处理、加工、利用等手段来进行。换句话说,离开了教育信息资源,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活动便难以开展,教育信息化更是无从谈起。时下不少的中小学赶浪潮耗巨资建立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育教学信息资源,难以发挥其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应有的作用与效益,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校园网的设施将面临着急速贬值的尴尬境地。这便是称为“有路无车无货”的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严重缺乏,这一问题也成为了制约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现象所形成的“瓶颈”,建议学校及时从市场上引进和购置或自制各学科电子教材教案,各类素材,共享软件、试题,可从K12、百年树人及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引进教育教学资源,弥补了由于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形成的“瓶颈”,并且与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以适应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的需求。
三、教育信息化与师资培训
现代信息技术向人类发起的挑战,使得整个基础教育界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促使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学生学习方式都随之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自然地,被视为课改之关键所在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得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必须包含现代化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对于师资培训,培养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新型教师这项工作,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管理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学校应建成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并且引进和完善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信息化所需的两个基本条件都基本具备的情况下,要走好走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便是转变教师职能,将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因此,要及时启动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针对老教师的特殊情况,从头从快从优开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切实地转变教师职能。
四、教育信息化与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从目前某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情况来看,有些领导和教师还存在着片面的模糊认识,他们只是关注建机房,购设备,网络布线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只是片面地追求学生的升学率,仍停留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而对与信息化教育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不甚重视甚至根本不去考虑。具体表现在:一些教师根本不去或者很少主动地去学习计算机,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不用或者很少用学校已有的教育信息资源;一些领导也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的开展情况,不重视培养教师掌握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能力,对教师能否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及是否使用了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不重视或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