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不再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所接受,而是渗透到了各专业领域,并作为一门工具被广泛使用。而对于我们中职院校的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而言,要如何迎接专业发展的挑战,使学生既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专业技能,以应对岗位的发展变化,已经成为当前中职院校该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下面浅谈一下个人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体会。
1 计算机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1.1 施教对象
中职学校的施教对象主要是初中的毕业生,但随着普高的连年扩招,生源也越来越差,这些学生中有的甚至初中还没有毕业。因此他们的学习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较差,以至于有的课程很难跟上进度,这些都是不言而喻,显而易见的。
1.2 课程安排
学校课程的安排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企业的需要,更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校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都落后于社会,老师走不出学校,知识不能及时更新,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并且参差不齐,按现有的教学要求以及评价方式,许多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达成。
1.3 教学模式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虽然开设专业技能课,但仍然沿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虽有实训环节的教学,但仍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的传授,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
2 如何实施计算机本文由收集整理专业一体化教学
2.1 通过对教学对象认识观念的转变,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
我们的教学对象,与普通高中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方面是不同的。需要用多元智能的观点来看,因此可在课程的开发、教学场地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上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教学。把他们培养成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
2.2 通过改变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中职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板书+讲解”,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大多是从理论上接受,常用的工具软件、网页设计、二维的图像处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等都是只知道一些理论,一到实际操作的时候就发蒙,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加上近年来,一些其它应用专业加强了计算机课程的培养,我们的学生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就业优势。所以,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教学模式。
我校近年来对计算机专业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办公软件、硬件维护专业转变为动漫设计专业,并与企业签订了订单协议,根据企业要求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对文化课进行缩减,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增加了技能培训课,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行所有计算机专业课都在机房、实验室进行,对部分专业课要求参加权威部门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通过考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2.3 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技能
2.3.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实例进行教学的方法,例如:局域网的组建,我们可以把教材的各章节串在一起,把组网过程中用到的设备及技术方法先交代给学生,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寻找实现途径等来完成最后的工作。这样在实验室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3.2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下达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内容。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学习效果评价是重要阶段,在生-生互评、教师总结点评中,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
2.3.3 个案教学法
所谓“个案教学”,是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他们在认知、接受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目标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目标,并且也有能力完成,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2.4 努力创建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由于受学校硬件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师只能在教室或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好。而且使这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因此,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授课模式,建设一体化计算机教室。目前我校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在计算机房的计算机网络中加装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软件,通过软件的方式用教师机控制学生机,把教师机的屏幕演示内容投射到各学生机的屏幕上,这个功能也可以实现老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的目标。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行,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2.5 对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
计算机专业改革应创建科学的评价制度在计算机专业的过程中,当实验内容涉及到多门专业课程知识的时候,就应该从不同专业课程专业角度对学生的水平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在实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甚至可以允许学生实验失败也可获得较好的实验成绩情况的存在,只要该学生的实验过程确有其可取之处。
计算机专业改革应改善实验室管理机制在对计算机专业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对计算机实验室所拥有的设备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对教学实验室进行现代化的建设,最大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让学生能够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下,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获得最大的能力提高。
计算机专业体系建设的简要分析
为了能够更加详细的讲解计算机改革的基本思路,就计算机专业的主要课程的编译原理所获得实验教学改革以及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案例中高职院校以往的编译原理实验项目的设计更加倾向于验证类型的基础性实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分量,但是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通过对实验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改革使其能够与实验教学改革更加的协调,从而获得更加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在编译原理的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当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个人的综合水平。
内容改革与实验改革同等重要在计算机专业中,专业理论的改革创新与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是同等重要的,实验的改革离不开相关理论知识的更新,理论知识的更新离不开改革对其的支持,实验教学理论知识的更新与实验教学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以往的编译原理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只是需要记住,并不能够对其今后的实际操作水平有所提高,因此对编译原理的理论知识进行更新,将其转变成计算机的语言知识以及对其相应的处理操作,根据新的编译课程理论知识,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新的编译原理理论知识在实际动手操作的时候进行运用,使得大部分学生对编译原理课程的兴趣都被重新激发了出来,学生在得到了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锻炼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基础性的实验和综合性的实验编译原理的专业实验教学项目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能够直接对编译技术进行运用的基础性实验部分,另一部分是能够将编译相关知识理论与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理论技术联合起来的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基础性的实验项目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基础性知识和操作的印象,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相关的实验工具。而经过合理的分解和综合之后,编译原理中基础性的实验项目可以在一定的组合下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实验项目雏形。综合性的实验项目更注重的是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在对各种基础性实验项目进行组合的过程中,增加需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部分,就能够有效的将基础性实验项目和综合性实验项目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基础素质和综合素质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结束语
【关键词】课堂氛围 结合实践 校企合作
职中教育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性和创新性,旨在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技术性人才。然而,近几年社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专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职中针对教学方法,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社会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计算机专业的技术性人才来填补,职中的计算机专业成为炙手可热的专业。因此,职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更应该通过改革教学方法的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质。
一、活跃课堂氛围,改变传统的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职中教育相比于普通中学的教育而言,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度,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基础知识,学生在课桌前进行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因基础知识本身就是复杂枯燥的,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因此,中专计算机专业如果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则需要从改进课堂形式入手,逐步建立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在计算机专业方面有所建树。传统的课堂形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老师往往是直接将课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识点提取出来,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将知识点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因而传统的课堂形式总是呈现出一种死气沉沉的氛围。实践证明,这种满堂灌的课堂形式并不能激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
职中计算机专业的老师要找到课堂气氛低沉的症结所在,从活跃课堂氛围的角度入手,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老师可以对课堂知识点的讲授形式进行改革,摒弃之前满堂灌的授课形式,试着让学生自主掌握课堂,进行高效地自主学习。例如,老师可以采取“学生讲给学生听”的授课形式,即指定学生课前进行基础知识点的准备,在课堂上站上讲台,站在老师的角度进行计算机知识点的授课。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讲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让听课的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和内容。
总而言之,不管老师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要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毕竟学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堂,如果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显得死气沉沉,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不愿听课、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失去兴趣。然而,如果课堂氛围足够积极和活跃,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更加集中,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学到的知识自然而然就多了,专业基础也就借此打牢了。
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有句话说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理论知识的真理性必须要通过实践来进行检验。对于职中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掌握课本的理论知识并没有什么用处,最终还是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这样的困惑,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听懂了,课后也可以完成理论题目的解答,但是一到实际操作的环节就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来进行操作。这种现象在注重实践的职中教育中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因此,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真正掌握一门技能是需要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即能够将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例如,学生在学习Excel部分知识时,学到关于Excel表格中数值的计算问题时,学生可能在课后下了很大的工夫记住了所有的计算公式,但是到了实际操作中,计算所需要的函数公式又会突然记混,甚至忘记。
同时,部分理论知识所含有的专业术语较多,学生往往比较难理解和记忆,这时通过实际操作,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往往是基础知识的升华,学生很有可能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豁然开朗。例如,在word部分的基础知识中,课本中对于段落分栏步骤的概述复杂而冗长,学生可能根本没有记忆这部分步骤的兴趣,即使背过了,也不一定理解其中的步骤关系到底是怎样。这时教师不妨采取实际操作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到电脑上进行word段落分栏的实际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发现其实这项操作很简单,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理清操作的具体步骤和顺序。
因此,学生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进行有机结合,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行实际操作,能够从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牢固理论知识。
三、推行校企合作,实现人才的高效培养
职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技术性人才,并且输送到社会所需要的工作岗位上去,因此,职中可以推行必要的校企合作政策,实现专业人才的对口培养。
职中的培养方向往往是根据就业形势来决定的,因此,职中可以采取必要的校企合作政策,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让学生能够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上缓解企业的用工问题,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后,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定期为企业输送优秀的技术性人才。同时,企业也需要制定针对职中学生的实习计划,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为学生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前进行个人能力的改进。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的漏洞与不足,能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软肋,然后及时地进行知识的修补与深造。学生在毕业前到企业进行实习还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能够为日后的工作方向设立目标,并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坚持下去。
现在很多高校还存在着把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材直接发给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这实际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本身没有经过计算机专业的系统的训练,却要读懂相对比较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知识,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学习最大的效果的产生在于学习的难度比以往的知识高出一点点,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着最大的好处的,但是如果把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材给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学习的话,这就和看天书一样,摸不着头绪,教育讲究的是实事求是,因材施教,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为其编订符合其学习难度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教材,这样才能使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对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强、对专业知识要求比较严格的课程,这对于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相对不容易学习的课程,所以其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就具有更大的难度,下面就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重理论而轻实践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具有的特点就是理论性强,也正是这个特点导致了其实践相对较弱,在大量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已经耗费了学生许多的精力,再加上本来就不充分的课时,这导致学生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还是以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为重点,通过对OSI模型的学习和研究为主线,在理论教学上一直保持着这种形式,相应的验证性实验和实际的操作就比较少,按照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掌握这门课程的初衷是相违背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知识就是为了能在将来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能够进行实际的应用和操作,但是沉浸在大量的理论知识学习当中使其很难抽出时间进行实践,自然也就培养不出实践的能力,最终对于本身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没学到有用的东西,反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对付理论知识的考试,对自己的专业来说还具有较大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对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本来就不是很详尽,这对于学生自身以及教师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本来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学习充满了憧憬,但是一旦正式进行上课的时候,其就会发现,由于存在着大量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的欠缺,不可能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而这就要求学生要全面系统的复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这就会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基础知识的补习上;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师来说同样存在着困扰,一方面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让教师喜欢的方面,但是面对非计算机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水平,在授课的形式上不能协调一致,使得课程目标和计划都不能很好的实行,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受到很大的影响,使得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三)缺乏配套实验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这样理论性比较强,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来说,本来是需要大量的实验的,通过实验学生们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其中的原理,并且对以后自己的具体操作和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解决有帮助,但是目前来说,一方面是设备方面的缺乏,造成缺少实验的机会,另一方面就是重视程度不够,课时相对较少,这两个方面造成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缺少实验,理解难度大,学习任务重,解疑答疑等工作相对比较困难,不但给学生们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而且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不好开展,由于缺乏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时间,教师只能在课堂上进行单一的讲授,相对直观的实验来说,不但收效小,对于教师的压力也大。
(四)教材学习难度大我国以往教育的主要着眼点放在了短时间提升国民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使得我国的知识的传授相对比较死板,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教材对于科学技术的成果的体现不是很及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之间的共享已经成为了可能,这就导致了旧的知识的应用性和吸引力越来越低,但是其长期占据着我们的课本,其不但与时代的发展联系不紧密,并且很多教材缺乏市场的检验,大多为统一采购统一出版物,这对于学生理解运用而言是不利的。相较于国内的教材,国外的教材长时间接受市场的考验,其比较容易理解、学习、运用,对于问题、方法、总结的分析也比较全面,而且还有大量的习题和分析,这正是我国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所需要的,把教学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势互补已经成为了必要的发展方向。
解决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问题的措施
(一)理论联系实践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期间会出现大量的抽象的专业术语,学起来会让人觉得乏味,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会有这样的感受,因此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对于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的解读,运用实验方式能够让学生们直观的看出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原理,能够把一些重点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进行印证,这样不但能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对于学生们将来自己动手进行应用的开发也有很大的好处。理论联系实践既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内在要求,同时实践教学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重点,这些学生不是计算机专业,对于很多理论知识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能对其进行理解,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能够知道该怎么操作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教学本来就是因材施教,不能在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中过于严格,这既不符合教学目标,也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这门课程为的就是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起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实践能力,如果不能把握这些课程的重点,这门课就将失去意义。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务部门在制定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时候,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基础,以应用型为主体目标,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立足点,灵活进行教学,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理顺学习顺序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但是其对于基础的兴趣却不是很浓厚,对于实际操作的兴趣往往更浓。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理论性太强,所以在很多人学习的时候难免会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喜欢去操作时间,因为操作给学生们的空间相对来说更大,学生们也会感觉更自由,没有束缚,因为喜欢实际操作。但是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从简单到容易,从基础到实践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端正心态,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要认真学习,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记录,对存在疑问的地方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不要存留疑问,这样才能在实践机会相对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进行高质量的实验,从而增长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水平,对以后在工作学习中的应用才有更大的帮助。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一体化
一、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总是先在课堂上灌输相关理论知识,通过演示来让学生学习操作步骤,然后让学生去机房练习,这种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方法缺乏连贯性和衔接性,教学效果较差。而一体化教学是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调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大纲,编写校本教材,突出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推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理论、实践相分离的局限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二、推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1.转变计算机专业教学观念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计算机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时,总是根据教材先讲计算机各部件工作原理及一些概念性知识,过于强调知识点的记忆而忽略了如何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要推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必须使计算机专业教学观念发生质的转变,深化对计算机一体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中职学校可以通过邀请职业教育的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或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议,组织教师学习一体化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为计算机一体化教学奠定基础。
2.加大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力度
一体化教师不仅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生产工作问题的能力,他们既是“好老师”,也是“好技师”。目前,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师并不多,这也成为推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的难题。如何加大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力度呢?我认为,中职学校要加大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到相关企业或高等学校挖掘和招聘符合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需要的专门人才,为推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除了引进人才外,学校要进一步优化师资配置,选派一批教学能力强、钻研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骨干到相关企业去学习技能,到高等院校去进修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理论水平,使其掌握一体化教学的各个关键环节,为建设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发挥主导作用。
3.加大计算机专业教学设施一体化建设
教学设施一体化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物质保障。目前,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主要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由教师进行讲授并演示,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忆,不能在真实的环境中模拟,只能靠观察思考怎样去做,这就使得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找不到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难以大幅度提高。因而,学校要加大计算机一体化教学设施建设,根据不同学科,建设一体化教室、一体化教学模拟体验中心、一体化教学平台等教学设施,使师生在一个模拟企业的环境中教学、学习,通过边教、边学、边练,把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实现教学评价一体化
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考核、评价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即应试教育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这就造成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因而,中职学校要实施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必须改变教学评价方式,根据课程设计不同的考核方式,突出实践技能和应变能力的考核。例如,对“Visual Foxpro 6.0程序设计”“Photoshop CS图像处理”课程的考核,教师可以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实际操作上,理论考试只占总分的40%。通过设定具体任务让学生完成实际操作考试或由教师命题,让学生设计作品,根据学生创造力进行评价。通过教学评价的一体化,不仅能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