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解剖学理论知识

解剖学理论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解剖学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解剖学理论知识

解剖学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1.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现状分析

护理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专业,其操作技术的实现,是建立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之上的,通过目前护理专业所使用的教材中可以发现,其大部分内容都与人体解剖学理论相关,护理人员对人体解剖学的熟知程度,与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很大一部分的高职护理专业,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法以及模式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仍然采用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要对专业名词死记硬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归纳为以下几种表现:

1.1 课程的设置存在着不合理之处。人体解剖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部分,系统解剖学时按照人体的系统顺序,对每个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功能等进行教学,这是人体解剖学理论的基础性课程;而局部解剖学是以某一个或者局部的器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位置、结构以及其毗邻的器官而设置的课程。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中没有进行专门的解剖学课程设置,将解剖学的教学内容模糊的定义为基础的解剖学理论,学生也往往只学习到系统的解剖学知识,而对局部器官的解剖学却十分的模糊,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无法用理论知识做指导,影响临床护理的质量。

1.2 教学方法单一。在一部分高职院校的解剖学理论课程中,仍然采用着传统的板书与挂图结合的方式,对于一部分难理解的内容,设置幻灯片以及录像等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器官的直观了解,但是由于人体特殊的立体结构,一味的采用平面和静态的方法,学生无法客观和真实的了解器官的构造,另外,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标本以及解剖实验的器材缺乏,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有了机会实践,其实验结果却得不到有效的论证,教学质量始终无法提高。

1.3 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较差。随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的提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教学理念逐渐引入解剖学课堂,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方式来看,大量的课堂时间仍然被教师所占用,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却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因此来说,教学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2.改进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对策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最终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了改变目前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理论课的教学现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解剖学是一个十分具体的形态学学科,如果单纯依靠大量的符号和术语,是很难让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将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方式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使多个感官同时获取信息,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将多媒体引入解剖学课程,是十分必须和必要的。在讲述各种体内器官的功能结构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立体化,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同时,可以节省大量教师用来板书的时间,能够将课堂时间更充分的交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2.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理论课程的学习中,也需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挂图以及模型等自行进行了解,结合教材,进行实验,当学生提出各种疑问时,首先由同学之间进行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给予解答。对于普遍存在于学生中的共性问题,教师给予提示而不是简单的回答问题,以此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养成动手实验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3 加强实验教学,加大实验的考核力度。在一些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解剖学考试中,理论课内容占据了80%的内容,而实验课却仅仅占了20%,完全忽略了实验课的重要性,在学习理论课的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检验理论课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实验的教学,增加学生实验的机会,在进行考核时,也要将理论课与实验的考核结果相结合,作为评价标准。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为实践做基础,而在学校所涉及到的实验课,正是检验学生理论水平的主要依据,加强对实验课程的考核,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解剖学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对象为2012级、2013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口生各100人。将2012级随机编成1班和2班,每班50人;将2013级随机编成1班和2班,每班50人。1班均为实验组,2班均为对照组。实验组对口生入学时的学业成绩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教学计划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材均采用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案例版),使用同一课程标准,由同一教师授课。在总学时(96学时)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实验组各章节的学时安排,同时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验学时,实验组的教材内容及学时安排见表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的安排计划(理论与实验学时比为3:2)。

2.2课堂教学

实验组采用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与本章解剖学知识相关的临床病例,供对口生分析、讨论,对口生结合学过的解剖学知识和临床实习等经历进行探讨,拓展对口生的解剖学理论知识并提高其分析病例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泌尿系统时举例:患者,女,28岁,已婚,晨起后感觉乏力、头痛,下午出现畏寒,继而出现发热、腰部酸痛伴尿路刺激征。既往身体健康,近两周有过会皮肤感染史。体检:急性病容,体温39.5℃,脉搏110次/分钟,血压130/80mmHg,右肾叩击痛阳性。辅助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数量15×109/L;尿常规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少许。临床诊断:尿路感染(逆行性)。问题:(1)诊断依据是什么?(2)请分析其解剖学基础知识。让对口生在分析病例的过程中学习并巩固泌尿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位置及结构等知识。以案例为中心,以对口生为主体,步步深入,使对口生掌握必要的解剖学知识,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口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根据课程内容需要,教师可适当引入PBL等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法。

2.3实验教学

实验组:在每次实验课前,教师除准备必要的系统解剖标本、模型外,还应提前制作相应的临床应用解剖标本和模型(如注射术、穿刺术、气管插管术、导尿术、灌肠术、气管切开术、鼻饲术、心内注射术等解剖标本和模型)及相应的临床操作器械(如腰椎穿刺包、胸腔穿刺包、骨穿包等)。对口生先观察系统解剖标本和临床应用解剖标本,再在大体标本或模型上模拟临床相关操作(如注射术、穿刺术、静脉输液术、气管插管术、导尿术、灌肠术、气管切开术、鼻饲术、心内注射术等),在操作中回顾、思考相关解剖学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对口生可相互提出与操作相关的解剖学问题,相互讨论,并在解剖标本上找出问题的答案,最后让对口生代表结合操作对本次解剖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补充。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教师先示教,对口生再观察标本、模型,最后教师总结。

3结果

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口生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民意测验,并对对口生进行访谈、技能考核等,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采取统一命题及考试的方式,对两组对口生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对口生的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及学习情况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口生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引入工学结合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教学效果更好。

4讨论

4.1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工学结合就是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用促学,学用结合,提高对口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口生是由卫生职业高中、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生经过高考统一录取的学生。与普招生相比,对口生入学时有比较扎实的人体解剖学理论知识(对口高考科目有人体解剖学、诊断学等医学专业课程)及一定的临床实习经历,为工学结合(案例教学和模拟临床实验操作)模式教学提供了人体形态结构和临床基本操作的理论基础,对口生不需花过多时间进行课前准备,课堂上进入状态快。但由于中专(或职高)阶段实验条件有限、实习时间短、实验能力及临床操作能力欠缺,所以实施工学结合为对口生提高临床操作能力提供了更多机会。

4.2对口生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优点

通过模拟临床操作、案例分析等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对口生感到学有所用,提高其学习兴趣及自主参与意识;让对口生直接面对临床问题(案例、临床操作),从实际出发,逆向学习解剖学知识,使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用,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样,不仅使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加深了对口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对口生之间的合作、师生的教学互动,增强了对口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了对口生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培养了对口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4.3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解剖学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一、理论结合实验,增强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发展迅速,临床医学教师会感到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怎样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建立起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理论结构体系,为临床医学专业岗位提供合格人才,这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努力想要实现的目标。在临床医学专业的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自身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其让教师在实验课上以教师为中心地进行单方面灌输,不如让学生走上讲台,探讨并总结某一基本问题、基本概念或理论,也可以讲述一些相对容易理解的新理论,并要求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分组进行交流与讨论,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培养学生的能力的作用。在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中,既要使学生在实验课中主动地去学习,又要使之能把已学过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培养其学以致用的实际应用能力。

    临床医学方面的合格人才应该是技能型、应用型、综合型且实用型的人才。因此衡量临床医学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或衡量一所学校或一个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的指标之一就是看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学生是否能够把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过程中去。所以在临床医学专业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怎样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怎样增强临床操作过程的准确性及成功率。临床操作过程的准确性及成功率与学生掌握解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关系密切。人体整个体表的标志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中的基础知识,而且也是重点知识,因为体表标志容易辨别而且在体表即可看到或触及。在人体解剖学实验课学习过程中,对各个局部的体表标志均可以在自己或其他同学活体上直接观察或准确定位。特别是对一些触摸困难的体表标志,可以在同学之间互相触摸对方以判定是否触摸的正确。这样可以避免单一、枯燥乏味的机械式记忆,消除了在以往临床实际操作中常出现的盲目性,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在临床医学技术操作方面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在实验课上一边观察标本一边介绍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位置,这种授课方式枯燥乏味,加之实验室内刺鼻的福尔马林味道,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课堂气氛自然就沉闷。如果充分意识到解剖学与人体自身关系密切的特点,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的的病例,使学生能够结合已学的理论知识,并结合标本模型,也可作为思考题让其在课下借助网络查找相关资料,通过制作幻灯片并采取自行讲解的方式将相关内容讲解给全班学生,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呼吸系统实验课过程中,在介绍鼻腔钻膜嗅区上鼻道以及上鼻道狭窄的特征时,以感冒时鼻粘膜发炎水肿为例,使原本就狭窄的上鼻道进一步缩小,造成经过上鼻道的气体量降低,如果空气中存在含某种气味的气体,那么这种气体经上鼻道的量也会随之变少,所以嗅觉的灵敏度就随之下降了。

    人体的内脏器官主要位于胸腔及腹腔内,而主要的血管及神经位于皮下与皮下的深部组织内,观察尸体标本或模型能够了解其结构,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充分想像某一器官的空间构象。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即在活体上准确找到各个脏器的位置并明确其结构与毗邻关系。从本质上看,该教学方法是把人体结构的上述内容,借助“望、触、扣、比、量、按、摸、画”等多种手段,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出来,以不同的形式来体现出内容的多样性。例如,在活体上划出某脏器的体表投影,不但能够在活体表面明确这一脏器在人体内的所处位置,还可以从部分与整体的观点来认识其毗邻关系。

    三、学生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临床医学专业的应该培养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并全面掌握临床医学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在毕业后能胜任各种临床操作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从服务对象方面来看,医生的服务对象是具有生物、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具备“自然特性”与“社会特性”合二为一的“人”,这就要求临床医学生一定要具备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为充分地去理解、抚慰、关爱并尊重生命,真正地承担起保护人类健康的高尚使命。因此,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实验课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活体体表标志的观察及触摸,密切联系临床以牢固地掌握所学理论知识,为将来走向临床夯实理论基础。

解剖学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1.1解剖学知识在内照射放射损伤教学中的应用在内照射放射损伤中,放射性核素可能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皮肤黏膜和伤口进入人体,其最主要的分布特点是不同的核素会选择性分布到不同的组织器官。因此,需要学员首先明确不同部位的解剖特点及其生理功能,这样才便于理解不同核素的蓄积部位及其损伤效应。例如碘-131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甲状腺,甲状腺是其危象器官,因此碘-131主要引起甲状腺的一系列疾病,如甲状腺功能降低,形成甲状腺结节,甚至引起甲状腺癌等;而锶-90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骨骼,对应的可引起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等。对于内照射放射损伤的治疗除了减少核素的吸收,加速已吸收核素的排出外,针对不同核素的损伤部位应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铀-238主要蓄积于肾脏,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坏死脱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针对它的治疗除了促进铀-238的排出外,加强肾功能的保护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2]。

1.2解剖学知识在急性皮肤放射损伤教学中的应用急性皮肤放射损伤临床上可分为4度:I度是脱毛,Ⅱ度是红斑,Ⅲ度是水泡或是湿性皮炎,Ⅳ度是溃疡、坏死。教员如果将皮肤的损伤程度与皮肤的解剖层次结合起来,将有助于学员对急性皮肤放射损伤分度的理解记忆。例如I度主要受损的是皮肤附属器毛囊,毛囊生发层细胞变性萎缩便可导致脱毛;Ⅱ度主要伤及表皮和真皮浅层,受损器官除了皮肤附属器外,还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血管栓塞,形成红斑;Ⅲ度可伤及表皮和真皮深层,导致血管损伤增强,通透性增加,组织间液体潴留形成水疱;Ⅳ度伤及皮肤全层组织,甚至累及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骼,导致血管闭塞加重,表皮和真皮层细胞脱落坏死形成溃疡。随辐射剂量的增高,损伤逐步加重。总之,结合皮肤结构层次和皮肤组织细胞的分布特点讲解急性皮肤放射损伤的临床分度及表现,将促进学员理解并掌握急性皮肤放射损伤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3]。

1.3解剖学知识在复合伤教学中的应用复合伤是指人员同时或相继遭受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致伤因素的作用而引起的损伤,它具有多、重、杂、难等特点,对于复合伤的抢救一直是世界的难题。我们教研室开创性地将颈交感神经阻滞技术用于放射复合伤的救治,取得了理想的救治效果。然而,这项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熟悉解剖结构,正确找出颈交感神经的体表投影,并通过注射器利用利多卡因进行阻滞。因此,在讲解复合伤的救治进展时,要强调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员的解剖学思维,以取得更大的创新型成果。

2解剖学知识在防原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教学是防原医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防原医学的实验教学多涉及动物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解剖学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γ射线照射对小鼠脾脏DNA含量的影响”是防原医学的经典实验之一,目的是让学员掌握电离辐射对脾脏DNA含量影响的原理,要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快速分离并取出脾脏成为实验的关键步骤。这就需要教员引导学员熟悉脾脏的解剖部位,熟练操作,剪开左侧腹部皮肤及肌肉,用镊子分离并取出脾脏,弃去筋膜,再进行后续操作。实验“Na131I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碘化钾的预防效果”主要目的是为了加深学员对放射性碘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碘化钾阻滞吸收效果的理解,它对解剖知识的要求更高,需要学员快速准确地分离出小鼠的心脏、脾脏、肾脏、胸骨和甲状腺,对于小鼠甲状腺的解剖分离是本实验的难点。小鼠甲状腺只有米粒大小,颜色与周围组织相近,如果实验过程操作不当破坏颈部血管,将干扰视线更难辨认甲状腺的结构和界限。因此,教员需要提前思考课堂中可能涉及甲状腺解剖知识的各种问题,并要求学员提前3d复习解剖学中甲状腺解剖部分的知识点,课堂上通过解剖图谱向学员介绍甲状腺的局部解剖特点,并进行示教解剖。通过学员熟悉解剖学知识,实验操作速度和准确性都有了大幅提高,实验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较以往更为满意[4-5]。

3讨论

解剖学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解剖实验 纪律 观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27-01

众所周知,解剖学基础是一门基础课,是医学生入门时最重要的基础课,而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通过实验可以更直观形象的学习和认识,因此上好解剖实验课对学生的以后学习生活很有帮助。作为一名护理学校的中职教师,几年来一直从事解剖学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解剖实验课的教学,实验课比较直观,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理论知识,那么怎样才能上好解剖实验课呢?现在我把几年来的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希望对其他同仁有所帮助。

1 加强解剖课教学重要性的宣传

要让学生明白解剖课是最基础的医学课,解剖学不好,其他各科都要受到影响,解剖课非常复杂要学要记的内容很多,要想学好解剖学的知识,就要重视解剖实验课,要想上好解剖实验课,就必须对解剖学理论牢牢的掌握,有很多同学认为解剖学内容太多,难理解。其实作为老师我很理解学生,因为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没上过高中,年龄比较小,而且普遍学生存在着厌学的情绪,有时候在上课的时候,有些字都不认识,所以学生学起来很费劲,还有的同学害怕上实验课,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要克服恐惧心理,其次在上理论课的时候,我尽量难易点分开,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专业知识。重要的结构必须记清楚,对照图谱在没上实验课时,把重要的内容记在心里,毕竟书本上的知识是抽象的,上实验课才能一目了然,为了打好理论基础,为了以后工作,多多鼓励学生,客服自己,上好实验课。这样在上实验课的时候,对于大体的内容就有所了解,这样实验的时候看见真实的标本就理解的更加透彻。

2 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上实验课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课堂纪律。中职教师都知道,实验课的纪律是最难管理了,学生基础差,不爱学习,对实验室充满好奇,上实验课的时候同学们对面坐着,桌子上标本对于他们来说新鞋,对自我约束能力差等,使得他们上实验课的时候议论纷纷,针对上述情况,首先,上课之前按照一定方式分好作为,分成4-6个学习小组,每一组都有几个爱学习的或相对稳当的学生起带头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了解学生,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对教育的认识,及学生所生活的环境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对人对事的态度,尤其是一些单亲家庭对学生的身心都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换位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对感化学生,使学生能够重视学习,同时知道上课随便说话会影响其他学生学习,是不道德的。

3 加强教学前的备课

在正式上实验课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用提问的方式复习讲过的理论知识,争取做到每个同学都能了解本次上课的大致内容。有句话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提问的过程可以让学习学的好的同学巩固一下,对于那些没认真学的同学再学一遍,这样才能上好本节课。以课本理论为主,学习标本,挂图为辅。对照着课本的描述去观察标本,通过课本和标本的对比,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器官或结构不都像书上画的那样,这样我们就知道实践和理论之间是有差距的,我会给学生解释为什么会这样,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观察标本的时候,每个学习小组各有安排,有的同学负责念书本,其他同学根据他念得内容观察指认,有的同学戴手套,在理论的指导下,移动、翻转标本,力求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标本;然后同学们的角色互换一下,力求所有同学都能够做到理论和实践都学到。观察完标本后,每一组的同学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根据自己刚才学到的知识,开展一次讨论,对比一下不同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疑问。由于我们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考虑问题也比较简单,他们更多的时候会问一下非专业的问题,比如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有同学问“这些人是怎么死的?”“标本都是从哪来的?”“这些标本都多少年了?”“脖子上怎么有个绳子?”等等与学习无关的问题,这时我会做简单的解释,然后把他们引导到课堂内容上来,我就会反问一下同学们,我们在书本上讲到的结构为什么没有看到啊,为什么有些内容和我们讲的不一样等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然后给学生解释出原因,同时在教授的同时一定要结合临床上的实际例子,比如在介绍肘关节的时候,提到伸肘时,肱骨内、外侧髁和尺骨鹰嘴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屈肘时,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在肘关节脱位时,这种位置关系就发生改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测量和观察一下,加深印象。其实中职学校的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不爱学,但是对于临床和生活中的实例还是很感兴趣的。

最后,实验课结束后,由于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同,教学设想与实际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作为教师首先要认真总结这节课的优劣,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可以获得宝贵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身教学能力,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日臻完善。课后要留相应的作业,去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另外学习一定时间后,要安排实物标本考试,按一定内容,分阶段的进行,将实验考试成绩列入期末总成绩,所以如果想要取得高分,就必须充分利用尸体、标本、模型和挂图,进行实地的实践和观察。

4 结语

总之,要想上好解剖课,就一定要重视解剖实验课,在上实验课的时候,多看标本,多动手,多思考,观察观察再观察,这样才能把书上的重点难点吃透读懂,才能学好解剖课。

参考文献

[1] 马德全.在解剖教学中运用一体化教学的体会[J].职业技术,2011(7):96.

[2] 王治业.漫谈解剖课程教学五大原则[J].科技资讯,2011(3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