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础行政能力理论知识

基础行政能力理论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础行政能力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础行政能力理论知识

基础行政能力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行政管理专业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新兴专业,其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尚在完善之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一项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体系,面对行政管理专业越来越重要的局面,其在教学方式中的不足也被一一发现,高校良性、快速的发展行政管理专业,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起着关键作用,创新实践教学结合现代社会对行政人才的需求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深化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质。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

1.深入强化理论知识。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教学的有关知识的获取途径仍是书本教学,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得所需要理论知识,但是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理论知识只有经过实践强化才会形成深刻的认知,在结合经验后才可以对专业有更深入的理解,单纯的课堂教学直接导致了学习效率低下,更为严重的是,应用这种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会因为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很难适应工作需要。从行政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可以看出,学生可从事的岗位需求量在逐年上升,从民间组织中管理机构到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均可选择,所任职位也是多种多样,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行政管理专业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但是对人员的相关技能也有较高要求[1]。

2.掌握实际运用技能。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多数企业明确指出需要毕业生具有分析和解决行政管理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对人能力的形成与开发有着长远影响,费希特曾说“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如果只有一条实践法则,那么它们就都依赖这一条实践法则”。归根结底,理论知识是对实际生活的总结,没有事实的支撑,一切理论的存在都无法成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于客观的活动,实践过程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知识可以通过书本、询问或多种方式获得,但是技能的掌握只能从实际中探索[2]。

二、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现状

1.侧重理论教学缺乏特色。

新的教学任务不仅要求教师传授知识还要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但是通过对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可以发现忽视实践教学侧重理论知识和结课成绩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所学知识存在片面性,更多接触的是基本课程理论,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形成自身特色和核心技能,一个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根本所在。美国的一些大学为了确保知识的新鲜度,每年都会淘汰并新增一部分教学内容,而欧美的大学则会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性,选择缩短理论教学的时间。而在侧重实践教学的一些课程上,法国实践教学的科室占到了50%。单一、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会使得教学失去原有的乐趣不利于学生自身特色的形成,过分注重理论而忽略实践也会使得教学难以达到教学目的[3]。

2.教学实践平台存在缺陷。

高校行政管理虽然已经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实践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例如由于经费不足而无法开展实践活动或者因为平台建设存在缺陷等原因使得教学计划无法顺利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是学生最适合培养创新能力的时候但是实训平台的搭建往往并不容易,大多在校外进行的实训活动由于学生参加时间较短,而实际岗位所需要的操作技术各管理方法很难再短时间内融会贯通,因此大多数企业实训学生只是参与基本的日常活动,基本不需要运用专业知识,所以专业技能也无法得到提升,这样的实训则显得毫无意义,或者因为行政专业涉及到计划安排、问题决策等敏感问题,参与实训的学生并不适合参与其中,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实践教学成为形式化的一个过程,但是对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没有过多帮助[4]。

3.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完整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教学实践秩序和教学实践质量的基础,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前提。但是,实践教学的开展还需要人力、财力的支持作为保障。对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大多数企业并不愿意提供实习,因为行政管理本身需要的就是具有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而实习学生的加入并不会带来帮助甚至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此外实习人员的工作时间往往并不长久,企业无法为其安排完整的项目工作过程,所以这就要求各高校自主建设实训平台,保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实习过程中,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特征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指派专业人员对学生加以指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验行政工作内容、环境、制度,明确行政管理专业的理念[5]。

4.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根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从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多为刚刚完成学业博士毕业生或参加行政工作不久的管理人员,教师本身的专业理论知识虽然全面丰富但是作为缺乏完整实际经验的教师更多的也只能向学生提供理论教学而无法提出有建设性的实践指导。尽管一些高效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选择从校外聘请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兼职,作为专职工作人员虽然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但是这些人员难免会由于本职工作强度而影响教学效果,另外,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校外聘请的工作人员缺乏讲课经验,不熟悉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多数工作人员虽然在工作过程中会运用到理论知识但是有时难以表述清楚。

三、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1.整合资源。

在有效利用校内资源的基础上,校方应该与校外的行政机构建立联系,两方可以保持长期合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例如在学生修完学校制定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并且顺利通过考核后,可以与校外的行政机构了解环境,对其工作特点、工作流程、工作要求作出评定,结合自身存在不足,及时加以补充[6]。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行政学植根于政治学之土壤,沐浴管理学之甘霖而成长,行政管理学可谓出身名门。但是也恰恰因此,使得行政管理学的概念产生模糊和分歧。教学体制的完善主要从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制、强化实训课程、构建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考虑。优化实践教学课程应该涵盖教学的各个方面,以计算机课程为例,传统教学只要求学生了解理论上的使用方式和应用原理,而实践教学课程则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具有文件管理、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处理等综合能力。开展学生实习首先需要建设实习基地,并有专业人员在实习过程中加以指导最后还要进行严格的实习考核。只有建立起科学的实践教学体制才可以更好的保整实践教学的实施开展[7]。

3.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包括经费保障、师资力量保障、实践教学基地保障等。经费是实践教学正常开展的前提,在行政管理专业中,高校应该为其实践教学经费的支出单独列出清单,按时储配经费以确保实践教学可以顺利展开。师资力量的强化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基础,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师可以通过和校方聘请的专业工作他、人员多交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互相完善自身教学不足,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高效实际的指导。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为实践教学提供稳定性和连贯性,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应积极参与,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培养行政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完善教学体制、实践平台、后台保障,还需要在师资力量的以强化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整合教学方式,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以理论知识为指导依据,通过实践对理论进行验证总结,摆脱传统的“书面教学”,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实际技能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顾铮铮.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04):35-37.

[2]丁刚,陈倩.有效提升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探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109-112.

[3]赵京国.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02):117-118.

[4]苗壮,朱卉娟.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鸡西大学学报,2012,(09):24,35.

[5]王雪军.吉林省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6):1-3.

[6]乔成邦,黄闯.完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61-63.

基础行政能力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1.注重一般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在公安现役院校开设,除了要达到普通法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外,还要将相关专业知识与一般知识有机结合,使学员重点掌握与未来执法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培养既具有系统行政法学专业知识又具有公安执法专业能力的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例如,针对边防检查专业学员,应当在对一般理论进行讲述的基础上,选取边防检查执法可能涉及的相关制度进行重点讲解,对该专业较少适用的知识点则要适当减少时间及难度,这体现了根据需要改革教学内容的现代教学理念。

2.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是院校学习目的之一,所以在授课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比例把握非常重要。实践知识是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升华,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实践知识是人才培养由知识向能力的发展,是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公安现役院校必须贯彻的,而且是基于公安现役院校对人才素质能力的特殊要求,实践知识应在两者的关系中占较重要的位置。对偏重理论的法学知识,在课时的比例、知识的难度、考核的频率等环节应适当考量,而实践知识部分,则应重点教授并要求学员较好的掌握。

3.注重基础知识与前沿及边缘知识的结合知识有基础知识、前沿知识和边缘知识之分,基础知识是对人才成长和发展具有较为稳定和长效支撑作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常识;前沿性知识是学科较为新鲜的理论及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观点学说;边缘性知识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知识融而为一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用性。这三种知识对公安现役院校的人才培养都是必须的。在课程中涉及三种知识的内容也必须有所区分。基础知识的讲述是掌握其他知识的前提,须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绝对不能忽略前沿性和边缘性知识,这对教员也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

二、应注意的问题

1.宏观性知识和微观性知识的取舍,决定学员思维层次的高低以素质培养为最终目标的现代教学活动在宏观教学内容和微观教学内容的取舍上也应当注意。现有教学中,教师一般比较注重具体细节知识,但宏观思维能力培养的内容较少,导致学生思维层次不高。压缩微观内容,增加宏观内容,加强学科、课程间的渗透,提高学员的思维能力刻不容缓。

基础行政能力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一、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实施案例教学的现实必要性。

(一)实现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的行政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目标一般定位为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作为未来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在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时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这种能力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粉笔+讲课”的教学方法培养造就,而案例教学是培育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磨练他们战略决策能力的最好方法。

(二)满足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特征的需要

传统教学方式的授课方法一般是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其逻辑起点是较正式地阐明概念结构和知识体系,然后用例子来论证,教师授课辅之以音像、阅读、习题和练习等有效方法传递技术、原则和具体事实。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产生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又服务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对实践高度依赖性的专业特点决定了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必须贴近社会实际需要。

行政管理专业设置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在该专业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除了适度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外,更需要加大案例教学方式的比重。不同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不尽一致,但大同小异。其中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中,诸如行政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地方政府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技术等等,大多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

(三)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的需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按照书中的理论体系、知识结构等既定模式进行讲授,这种方式只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学技巧,按照书本将理论知识讲述清楚即可;而在案例教学中,因其是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理论和实践融合贯通。要熟练地驾驭和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日积月累地实践和摸索,决不是经过一、两次简单的培训或观摩他人的教学就可以运用自如的;行政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案例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相关案例素材的搜集、编写必须与时俱进,贴近社会实践。要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担任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惟有持续不断地提高理论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四)针对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生源特点因材施教的需要

从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生源状况来看,学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兴趣爱好广泛,具备一定文体特长,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理念,动手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全面。多年的办学实践表明,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才艺比赛等方面往往能取得优于校本部同类专业学生的成绩,他们在人际交往与沟通、组织与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更为突出。但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不很扎实,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够,文化课成绩较差。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生源的特点决定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将他们吸引到课堂上来并提高教学效果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案例具体、形象、生动、有情节、吸引人,通过场景化的分析和解读,不仅能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有效引导他们“思考”、“发问”和“释疑”,促使其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二、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有效实施面临的障碍

目前,作为管理类专业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我国很多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都程度不同地采用案例教学法,但其在具体应用中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在师资力量方面

案例教学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满堂灌式的全新教学方法,教师在其中的角色类似于电影导演,导演水平的好坏高低直接决定着影片的质量。因此,案例教学对老师的组织教学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在许多独立学院还属于新办专业,师资力量原本就不足。而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占据主导以及对教师进行案例教学培训的缺乏,又使得能够熟练运用案例教学的专业老师更是凤毛麟角。由于该专业教师大多是从政治学和社科专业发展而来的,因而其知识结构中政治理论知识所占比例很大,而其他学科知识,特别是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相对欠缺。另外,该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不够,行政管理实践经验的缺乏会对案例教学造成制约;进行案例教学需要付出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独立学院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许多老师没有主动地加强学习以提升自己的案例教学水平的热情和激情。即便是那些积极尝试案例教学的教师,在案例选择、编写、组织课堂讨论、总结等环节上都还存在诸多不足,其实践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在案例教材和案例信息库建设方面

选择和编写好教学案例,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所选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客观性、时效性、思考性和难度适宜等特征。当前国内各高校自己编写的行政管理专业方面的案例教材并不理想,缺乏经典案例,而且案例更新跟不上社会变化的实践。

每所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在加强学科建设,但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造成低水平的重复。总的来看,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所能选择和使用的案例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知识点案例多,综合性案例少;二是偏重定性研究,忽视定量分析;三是国内政府管理案例多,国外政府管理案例少;四是政府管理案例多,非政府公共部门管理案例少;五是着重于描述说明,背景和数据材料介绍少;六是体系不统一。案例信息库建设的不重视与高校之间的相对封闭性,致使有限的案例信息库无法实现共享,由此导致案例教学所需的行政管理案例资源不够丰富。

(三)学生素质方面

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个人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基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式,让学生直接运用行政管理理论知识来分析、研究、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但长期以来,尤其是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差,不少大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而不是积极主动地思考,习惯于死记硬背,而不是质疑批判;习惯于接受现成答案,而不是自己去寻找答案。由此导致学生对案例教学普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1)部分学生不重视案例讨论课,他们不愿意课前认真阅读案例材料、查找相关资料、撰写发言提纲;(2)部分学生缺乏团队意识,不习惯小组讨论问题,课堂发言不积极;(3)部分学习小组成员存在较严重的搭便车现象,直接影响实施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大多数学生对实施案例教学畏难心理较重,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不高,案例教学也就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四)基础设施方面

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由于独立学院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母体的教学资源,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在现行的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院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完善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滞后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更不能提升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五)教学安排方面

教学安排方面,许多独立学院一级行政管理专业要招好几个班,而专业教师人手不足,只能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以笔者所在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为例,教学规模常在60人以上,开班上课的人数偏多,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无法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难以调动和激励每一位同学参与进来,导致大部分同学消极应对,这种教学安排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推进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措施

(一)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师资队伍

案例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加强案例教学师资培育工程,造就出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师资队伍。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应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引进高层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开设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培训班,或者是组织相关承担案例教学任务的教师到其他高校(有条件的可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进行案例教学观摩活动,以提高其案例教学技巧和教学技能;通过机制创新,激发教师从事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加强独立学院与公共部门的互动,独立学院应创造条件通过专业教师在政府或其他公共事业部门挂职、担任顾问等形式,激励老师积极申报和参与政府公共部门的科研课题,促使教师更深地理解行政管理的相关理论,避免教学中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有条件的独立学院还可以从政府和其他公共事业部门聘请部分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理论功底深的领导干部,兼职担任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案例教学老师或进行专题讲座,或者聘请有着丰富行政管理经验的已退居二线的党和政府的高级领导干部担任行政管理专业客座教授,以补充和增强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师资力量。

(二)加强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材和案例信息库建设

由于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搜集制作成本很高,为了提升案例教材的质量,教育主管部门可根据全国开设行政管理专业高校的专业建设情况,指定在相关行政管理专业建设领先的高校分别作为这些课程案例教材的主要搜集制作主体,引入竞争机制,优先拨付所需经费,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案例信息库建设,促进高校之间分工协作,克服各高校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3]

(三)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能力

学生方面,在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介绍行政案例教学,消除学生对行政案例教学的心理障碍;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这样经过反复学习和领会,学生无形中就会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教师通过养成虚心聆听他人说话的良好习惯,言传身教地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增强其说服他人的能力。

(四)加大投入,加强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独立学院应从有限的财政中拨出资金,支持和加强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要包括订购行政管理专业方面的图书资料,建立一些专用的案例教学教室、行政管理案例库、行政管理模拟实验室、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等,通过体制创新共享独立学院母体学校行政管理专业已有的案例教学资源等。

(五)调整教学安排,改革传统的学生成绩考核内容和方式

在案例教学已成为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一种主流方法的今天,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应采用小班形式,以笔者从事案例教学实践的经验和体会来看,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人数规模应在20人左右为宜。

教学评价或教学考核绝非教学活动的终止和总结,其本身也属于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评价是引导教学的重要手段,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首先,在案例教学初始,应明确告知学生有关课程考核的规则与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核,恰当安排学习计划和调整学习方法,避免诱发不良的应试心理而“死读书、读死书”。其次,在案例教学期间,加大平时考核在结业成绩中的权重。考核事项可包括分析案例写心得、撰写学期论文、难点热点辨析讨论、知识点自学答问、学习态度等方面。最后,优化考核考试制度。传统的以期末书面考试为主的考核手段过于单一,难以全面衡量学业水平。因此,要实行考核形式的多样化。既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达到全面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围绕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案例教学

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人才。因此,独立学院要根据历届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的反馈信息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该专业的教师要基于独立学院的“三本”教育层次定位,结合“后大众化”时代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背景,在分析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社会适应性要求的基础上,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入手,有计划地进行案例教学,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基础行政能力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书记员文秘专业知识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文秘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从事法律文秘业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法律文秘操作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刑法概论、民商法概论、行政法原理与实务、诉讼法概论、应用写作、法律文书、秘书学基础、档案学基础、社会学基础、网络技术与办公自动化、电子信息管理、社会调研、应用文写作、秘书业务训练、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文秘业务综合实训、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就业面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服务部门的文秘及相关岗位。

本专业培养具有必备的法学和文秘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法律职业岗位文秘工作技能的复合型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文献检索、司法笔录训练、书记员工作概论、档案管理、法律文书训练、现代汉语与基础写作、秘书理论与实务、计算机与应用。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修业年限五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法律事务执业能力、掌握秘书技能、会英语、会电脑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时,要求取得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英语视听说、专业英语、秘书实务、档案管理、企业管理概论、法律文书、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合同法、国际经济法、公司法、税法、电子商务、商务谈判、沟通技巧、多媒体技术应用、网页制作等。

专业特色:注重塑造形象、提升品味;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复合型多元化的职业能力。

职业前景:学生毕业后,既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法务助理工作,又能从事法庭助理、书记员、律师助理职业,还能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助理和商务管理工作。本专业就业面广,适应性强,并有潜力成为高级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法律文秘专业第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学生应在掌握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技术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素质、知识和能力基本要求

1. 素质基本要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诚实守信,团结合作,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高新技术和技能;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美感,具有一定的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积极向上、心理健康,具有自我调控、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具有一定的体育健身知识和技能,身体素质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 知识基本要求

(1)掌握语言文学类、政治哲学类等基本知识。

(2)掌握法律专业知识、文秘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其中包括办文、办事、办会方面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2)掌握管理学、秘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程序的基本知识。

(4)掌握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懂得档案和信息处理的基本规则和法律法规。

(5)掌握公共关系、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则。

(6)掌握法律公文及其它常用应用文的写作知识。

(7)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能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法律文秘事务运作。

3. 能力基本要求

(1)熟练运用汉语语言的能力,其中包括心领神会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法律咨询、中文写作能力。

(2)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文的能力。

(3)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事的能力。

(4)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会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法律文书制作和公文处理能力。

(6)运用法律和文秘的基本理论知识从事法律文秘运作的能力。

(7)运用基本法律知识进行法律咨询、司法调解和解决一般法律问题的能力。

(8)公关活动策划能力和人际沟通、接待协调能力。

(9)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事务处理、法律秘书实务活动的能力。

(三)证书要求

1.获取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

2.获取全国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以上证书或大学四极以上证书。

3.获取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或劳动部门计算机操作中级以上证书。

4.秘书资格证书。

5.争取获得汽车驾驶证书。

6.争取获取法律秘书相关等级证书。

就业岗位(群)

高职院校法律文秘专业是为司法行政机关,检察院、法院、基层法律服务部门及社会输送熟练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文秘业务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能型”、“管理型”等职业人才。本专业学生应在具备文秘专业知识、法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法律文秘业务的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良好职业道德、优良的警务素质的综合职业技能人才。

毕业生主要从事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秘书,文书处理,档案管理和公关工作,办公室事务工作,会议组织和服务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商务及日常事务工作。亦可从事公检法等部门的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书记员、公证员,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助理,法律服务所、企业法律顾问处的司法文秘,乡镇、街道办和社区的法律服务人员,也可从事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法律秘书培训和法律文秘教学工作。

主要课程介绍

1.秘书学概论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居于提纲挈领的地位。主要讲授秘书职业的性质、特点、能力要求和工作内容,及秘书职业的国际发展情况。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秘书日常工作程序及相关工作方式、方法,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从事秘书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该课程的前修课程为《管理基础与实务》;相关后续课程为《秘书实务》;后续教学环节是参加中高级秘书资格证考试。

2.秘书实务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以培养学生办会、办事、办文、办活动为核心的管理服务技能为目的。主要讲授秘书工作的实际操作的技能与技巧,通过秘书案例教学和项目载体教学,以能力本位精神贯穿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秘书实务的各项内容、工作程序、方式方法,强化学生的各种现场处理技能,以适应企业、商务、机关使用单位专职秘书岗位的工作需要。

该课程的前修课程为《管理学》、《秘书学概论》,后续课程为《办公室实务与管理》;后续教学环节是参加中高级秘书资格证考试。其中80%的学生须考取初/中级秘书资格证书。

3.文书学概论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以培养应用型、操作型文秘人才为目标。通过文书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和相关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文书和文书工作的基本知识,并按照公务文书的形成、运转、立卷、归档的工作程序,使学生掌握文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非纸质公文的基本知识,具备在基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公文处理、信息管理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该课程系《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相关后续课程,是对秘书学的专业细化。

4.管理学基础

该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权市场营销的管理、战略和策略,结合营销实践,进行具体的操作和策划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组织设计与流程管理、决策、计划、控制、创新管理以及管理沟通与管理信息活动的组织等,逐步使学生树立起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意识和管理观念,提高管理的决策能力。

该课程为《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档案管理实务》的基础

5.法学概论

该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一般的法,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形成作用、发展、制定和实施等概念、原理和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概论、原理和知识,帮助他们增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使学生形成关于现代法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具备对法律以及法律现象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为在实践中准确理解和运用法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法律文书》打下基础。

6.法律文书写作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各类法律文书的概念、功能、内容、格式和写作要领等基本的写作知识。包括公安类法律文书、检察类法律文书、法院审判类法律文书、监狱执行类法律文书、公证类法律文书、仲裁类法律文书、司法鉴定类法律文书以及诉状类法律文书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具备法律和写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公安、检察、审判、仲裁和监狱工作以及律师业务工作中各种法律文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应用法律操作技能。

该课程的前修课程为《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相关课程。

7.民法原理与实务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理念,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行为,,诉讼时效,人身权,物权,所有权,共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债权,民事责任。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制度,受到法学思维和民法学实务的基本训练,具备运用民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民事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

8.刑法原理与实务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刑法的概念、性质、体系、解释、制定根据、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犯罪的概念、构成、特殊形态以及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刑罚的概念、目的和种类,量刑和刑罚制度;类罪、节罪特别是种罪的概念、构成特征、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法定刑。培养学生运用刑法理论并根据刑法规定分析和解决实际刑事案件问题的能力。

9.办公自动化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以培养现代秘书计算机信息运用技能为目的。主要讲授办公自动化的涵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模型,以及Windows 98、Word2000、Excel2000、Powerpoint等软件实际应用技能。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各种操作并建立简单的局域网技术,具备运用网络处理信息技能,掌握现代化通迅技术和文件处理之电传、复印、自动检索、微机处理、电视摄录及中英文打字等技能。为他们将来进入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能迅速适应办公自动化环境打下良好基础。

该课程终结考核要求是通过省计算机一级考试。

10. 知识产权法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国际及我国知识产权法发展的现状及相关规定,讲授著作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的有关理论和知识,尤其是商标专用权的法律保护以及专利权的法律保护。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国际、国内知识产权的现状,掌握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的调整范围和特征和知识产权法的主要法律规范,增强他们分析和处理有关知识产权问题和案件的能力。

11.行政诉讼法学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行政法、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的基本概念、特征,理解行政法、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的基本原则、制度与规则,掌握行政法、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和处理行政事务及行政争议的能力。

12.劳动法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尤其是我国现行的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劳动法理论和知识以及劳动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

该课程为《法理学》、《商法原理与实务》、《经济法学》相关法律学科的后续课程。

基础行政能力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一)独立学院的特征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与公办高等学校相比,独立学院有其自身特点:第一,采用民办机制。独立学院虽利用公办母体高等学校的部分资源,但所需经费投入及支出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筹措,学生收费标准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制定;第二,实行新的管理模式。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管理,且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同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第三,在培养模式上强调实践应用性。独立学院招收的是三本学生,其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与一本、二本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应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案例教学的特征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精心策划,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一系列典型案例,使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并提高其分析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由于案例教学具有双向互动性和实践应用性特征,因此它契合了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二、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开展案例教学的积极效用

20世纪30年代开始,案例教学法逐渐被应用到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和公务员培训课程中。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到我国,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将促进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

(一)案例教学适应了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定位

2010年上半年,国务院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于民办教育,《纲要》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目标,并且提出民办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特色。《纲要》为独立学院的发展定位做出了明确规划,作为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专业,必须适应这一发展定位,突出应用型或实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应地,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需要有所创新,重实践、重案例的教学方法必将渗透到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去。案例教学法能让学生接触大量具有现实意义的典型案例,并通过讨论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使学生充分积累实际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案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多为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形式,教师不仅忽视知识的应用性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处于被动状态。其结果往往是,纵使教师耗费大量的精力,也难以改变“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不足,教师可谓“费力不讨好”;并且,传统教学形式常常导致“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就业单位,另一方面,许多单位、企业却找不到适用的人才。针对这一窘境,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把案例教学法纳入到教学中。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也应因势利导,引入案例教学,这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有助于培养出既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能适应社会需求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进而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竞争优势。

(三)案例教学是连接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行政管理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特别强调实践应用的专业,它涵盖行政环境、行政组织构建、行政机构改革、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转变、行政领导、行政法治、行政监督、绩效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等内容。案例教学“以其实践性、具体性和实证性的特点,沟通了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在行政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1]案例教学将行政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带入课堂,通过探讨行政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适用性,探索管理理论指导现实问题的操作性步骤,既能强化学生对行政理论的学习,又能引导学生利用真实案例深入分析现实问题,还能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机会,达到培养学生行政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目前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目前的案例资源普遍比较陈旧,滞后于社会发展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专业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行政案例库,学界根据各自多年的教学体会,收集、编写了一些案例集,但目前这些案例集的案例资料普遍比较陈旧,虽然每天都会涌现大量的行政案例,但由于案例集的编写需要较长周期,因而出现了案例集的案例落后于现实的问题,这成为了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重要障碍,且行政案例的滞后性将降低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学生参与案例教学不均衡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呈现出较大差异,许多同学思维活跃、参与积极,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案例中的公共问题提出一些有创见的解决方案;但也有一些同学由于长期受“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的影响,慢慢养成了被动学习的惰性,尤其是不愿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羞于表达,不能达到案例教学所要求的目标,因此应使他们由被动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者。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呈现出“马太效应”现象,学生参与的不均衡将严重影响案例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案例教学与提高学生能力结合不够

目前案例教学存在一个重大误区:教师将案例教学简单化为课堂举例子,即认为讲解例子、通过举例子来说明或论证理论就是案例教学。其实二者有着很大的差别:“第一,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占据中心地位,而举例在教学中仅处于次要地位;第二,案例教学法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举例只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方法;第三,案例教学法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而举例主要是教师的单方教学行为。”[2]更为重要的是,举例的过程并没有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效结合,仅仅是对案例的粗放式利用,背离了案例教学的本质。实际上,案例教学在于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行政管理环境中,对现实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使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四、提高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质量的对策

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一)教师应与学生一同自主进行案例库建设

行政案例库是支撑案例教学的基础性资源,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应与学生一同自主进行案例库建设,以此实现从被动等待案例教材向主动收集、整理案例资料的转变。案例库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养成每天收集行政案例素材的习惯。教师和学生一同建设自己的案例中心,安排教师或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等手段,实时跟踪有影响力的社会热点新闻事件,按主题分门别类记录成案例素材,并做好素材索引,以便于查找利用。第二,教师精心整理素材,形成案例库。案例素材并不是案例,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的和理论教学要求选取典型素材,通过精心整理,提出案例分析的思考讨论点,形成典型的行政案例,为案例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案例教学技巧,引起“思维共振”,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课堂讨论的主体是学生,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促进师生互动,设法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通过教学经验发现,学生讨论存在一个“思维共振”阶段,在“思维共振”之前,只有少数学生参与,一旦越过“思维共振”期,学生参与的热情将会明显提高。因此,教师需要为案例教学营造一个有效的课堂环境,为“思维共振”的产生创造条件。第一,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讨论环境,通过引入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二,尊重学生思考,做到耐心倾听并及时对有争议的观点进行剖析;第三,注意抓住学生发言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提出独创之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第四,注意对学生案例讨论环节的点评,应多鼓励、少批评;第五,注意控制好学生发言的时间和节奏,当学生对一个话题讨论充分时,教师应稍加总结并引导学生转入下一个讨论话题,以保证案例讨论有较高的效率。

(三)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