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建构主义 中职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61-0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主要以人的经验、信念和心理结构来建构知识,主张学习的主动性、情景性和合作性,对学习和课堂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理念,这些理念正在中职课堂教学中慢慢渗透,被很多教师接受和应用。
1 建构主义理论与中职课堂教学
中职学生大多基础薄弱,自觉性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初中未毕业就进入中职学校,这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带来一定难度,如何让中职生掌握课堂知识成了广大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由于中职教育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技术性,他们所学的知识在毕业后可以很快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它看来,学生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的过程,不一定是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取的,应该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社会关系等背景下,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通过相关思维意会构建的方式来获得的。
那么,根据现有的理论条件和教学条件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该可以实现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基本融合。其一,中职教育的性质适应于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技术性,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术实用型人才的,是在社会实践中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得到提高。其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职课堂教学与建构主义理论的相互融合提供了保证。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可以满足建构主义的情境学习、协作学习和会话学习的要求,它们为中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习的兴趣和内涵得到不断扩展,学生的学习正由被动的接受转向主动的探索和研究上来。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现在,中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实用为主”,根据这个指导方针,中职课堂教学改革应该“学以致用”,强调学习不仅仅是书面学习,而是社会实用的。因此,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使其更符合中职学校的教学指导方针,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中职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中职课堂教学该如何进行呢?笔者尝试如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首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合作者,必须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要彰显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在学习知识方面要辅导学生,在学习技能和学习技术方面指导学生。可以创造一定的机会,让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都进行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当前的中职学校,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念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更不利于学生创造知识,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次强调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正常情况下,知识的意义建构不是凭空设想出来的,它应该有一个适当的情境作为载体,这个情境可以由学生来准备,也可以由教师来准备,或者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有了适当的学习情境,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来启发学生去建构新的问题、新的思维及新的知识。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建构主义理论提供教学平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实施的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人们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开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可以说,两者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呈现出相互支持、相互融合的关系,这种关系为中职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变革。教师在课堂中,创造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尽量让更多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将教学大纲的要求讲述完毕,提出教学重点及难点,提供上网环境,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可以打印或下载这些信息,然后进行相互讨论、相互交流,采取的办法,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化难解疑。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是必须的,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对典型错误或大面积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引起学生注意,同时避免少数学生对问题钻牛角尖。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职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事情,成为快乐的事情,成为自己想去做的事情。这样一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自己准备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多少、还要学多少,有清晰的认识,能够直觉地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及学习计划,增强了对知识信息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避免出现盲目的求知欲。我想,中职教育的最终归属成果应该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学生终究要进入社会,在社会实际中锻炼自己,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创造财富和实现价值,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建构主义理论模式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教师不但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指导职业技术实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不断学习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才能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
4 结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中职课堂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性,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感觉到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情,不再是外界强迫自己去做的事情,增强了学习直觉性,提高了接受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进步和完善,促进了中职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对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设计角度,探讨其对武术教学的影响,并把它与武术教学结合,尝试现代教学理论对武术教学的具体指导.
0 前言
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识论,即关于人是如何学习的和知识的本质观点,日益成为教育领域探求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建构主义理论自九十年代传人我国,人们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的不断实践与反思,现在这种理论已较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学是众多教学中的一种,其教学特点是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主要的教学形式为主,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借鉴新型学习理论,挖掘、探求新的教学模式是体育与社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试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设计出发,并把它与武术教学结合,探讨其对武术教学的影响,尝试现代教学理论对武术教学的具体指导.
1 对传统武术教学的审视
传统体育教学以客观主义思想为指导,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变革,以运动训练学为特征的学校体育教学逐步向以教育训练学为特征的学校体育教学方向发展,现代科学理论已成为体育教学理论的基础,武术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思想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教师知识技能传授为特征,学生模仿作为主要学习手段;和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在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同时,通过合理地简化与改造教材等手段,控制与调整学习过程.这两种教学理论一直主导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也是武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征.前者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把正确的方法和答案告诉学生,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教师根据学生成绩的表现进行评价;后者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持的学习理论、能够较为准确的解释学生学习的内在结构和过程.这两种教学理论都忽视了影响学生学习的其它因素,如动机、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冈素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等,使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与社会真实情景相分离.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突破和飞速发展,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已较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教学实践中,也使武术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受到冲击和变革.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设计
2.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观点最早的提出者是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人类的认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传统的教学活动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于学生的知识获取是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主,教学再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过程,而是根据自身原有知识的结构,主动构建新知识过程.
2.2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首创精神、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新的评价方法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等几大要素,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过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丰富而真实的学习坏境,给学生呈现真实可信又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主动探索并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一些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并以此做为评价的依据。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武术教学的影响
从传统的武术教学思想和模式来看,其优点是便于学和教学组织的管理以及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标准都已发生根本的变化.其缺点日渐显现:传统的武术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处在教师指令性的教学中,学生没有尝试的机会.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把学生当做统一规格的产品,每节课都要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课中围绕教学目标传授知识,学习方式完全由教师决定.在传统的武术教学中学生虽然也学到了一定的技术动作知识,发展了分析性思维,但很少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长期得不到发展.不利于学生在实际情景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使原有知识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
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再拘泥于单纯的武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渗透其中的是素质培养和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一个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的自主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掌握要点和规律之后,主动去形成知识,建构新知识的能力.
3.2武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程最重要的教材之一.现在低层面的单纯的武术知识技能的教学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现代教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充分挖掘武术运动对人的教育与发展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并把这种文化价值和意义深入到人的精神层面,对人的身心、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人终身受益.
3.3武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主要是知识信息的流动,通过追求其流动的速度、质量和互动的良好状态,达到教学过程优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确立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合作关系.教师的角色从以往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知识的来源之一,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的学习促进者,体现了师生之间以平等为基础,以关爱为纽带的情感交融,对学习活动有很好的强化作用.
3.4学习情境,是指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和环境是武术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现代教学理论重视良好学习情境的形成.集体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的凝聚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构成了武术教学活动的微观社会环境.武术运动是集体和个人高度统一的项目,有别于其它的竞技运动,对学习情境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应主动构建学习的情境因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合作学习模式正是优化学习情境的有效途径.武术运动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实践性、表演性和传统性,继承、创新和发展是其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3.5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互动式学习模式要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思想相互磨擦,碰撞和交融,在这种互动中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情感、体验,丰富学习手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武术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辟了学习理论的新领域,丰富了教学理论,是形成新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有助于实现武术教学中的知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
4.1创设学习情境,开展“在练中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当新的情境与旧的结构相似时,在旧的情境中所学到的知识才有可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这就要求教师把知识镶嵌在有意义的情境之中.例如:教师以“讲解员”的身份和学生一起观看武术教学片,或者介绍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故事、传说以及相关拳种的历史典故,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会起到特别的效果.
建构主义要求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在“练中学”.武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是武术运动的基本要素,学生在“练中学”,了解武术套路、动作技术和武术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知道结果,还亲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武术运动发展过程本身就是知识,学生在亲历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将来通过有关过程的回忆,使知识再现.例如,学生在学习武术技击动作及其攻防含意,多年后当他看到一场比赛或者表演时就会联想到当时的学习情境和有关知识.
武术教学应加强直观教学,实践探究活动等开展在“练中学”.武术直观教学除讲解示范外,包括运用人体模型、板图、投影片、图片、武术教学片、电子计算机等进行教学.直观教学不再仅仅由教师来操作,而是由学生参与完成甚至独立完成.运用直观方法学习不是验证知识而是发现知识,并建立起与此相应的知识和经验.
武术教学还要走出课堂到生活环境中去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包括实地观看比赛,参编各种武术团体操活动,应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术进行各种实践和指导,参与武术知识、武术文化背景的社会调查、统计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性思维.学生在“练中学”,不再是死记硬背技术动作和套路,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建构,来获得真实有用的武术知识,并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发展.
4.2拓宽学习背景,运用实例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知识的建构应尽可能接近实际背景,脱离背景的知识是不真实的,没有意义的.武术运动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发生发展有上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日本的空手道就是从我国五祖拳演变而来的),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形式的武术活动,学生在这种生活环境和各种媒介中积累了大量的武术知识背景,广泛运用乡土武术资料就是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武术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环境,武术知识经验等武术知识背景去进行武术知识建构,去理解武术概念所包涵的内容,去建构自己所能理解的武术概念,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当然,学生自己生成的经验和背景总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范例,以范例作为学习背景,实施实例教学.“案例教学”义被称为“抛锚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运用实例教学,学生在初始状态已有的认知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产生认知不平衡,通过对案例的综合分析、修改或重建新的图式以达到新的平衡来提高认知水平.同时,学生对同一实例有不同的认知而引起争论,能发展创造性思维.将实例纳入自己的经验体系中,能发展实用性思维.武术运动的改革和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实例和事实材料,这给我们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当前媒介举办的各种太极拳、五祖拳实战擂台赛就是很好的实例.在使用实例时,要注重实效性、启发性、针对性和代表性.
4.3在武术教学实践中鼓励合作学习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是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策略.建构主义者倡导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来更正学生个体学习中所产生的错误.学习中的错误是有意义的,只有当错误发生了,而且经讨论并被及时纠正了,学习小组的讨论才富有意义.研究表明,人若想将自己的体验与意义的内容传递给他人,他首先要对这一内容进行概括归类,而这个过程正是思维的产物.武术教学中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以每组4—6人为宜.在课堂上,学习小组成员可以讨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问题,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例如: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分析体验太极拳与长拳的不同特性、技击运作与套路技术动作的区别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学生之间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就能发展自己的思想和理论解释,从而形成共享的、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
4.4用建构主义的评价体系丰富武术教学的评价内涵,改进学习评价方式
武术教学传统的评价方式,建立在静态的对套路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当然这种评价有其合理性,但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对富有意义的解释进行构建,学习过程是审视知识建构的一面镜子,所以,建构主义教学评价是基于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者的进步,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所创设的学习环境.学习者武术基础不同、起点不同、智力因素差异等,其学习结果肯定不同,因此我们不能静态地看待结果,应注重对每个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只要有进步,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就值得肯定.只有用建构主义的评价体系丰富武术教学的评价内涵,才能建构客观地、全面地、公正的评价体系,才能够更好地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来设计教学,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使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更加有效和优化.
论文摘要:近年来,网络学习(e-leanring)这一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培训方式,逐渐成为企业培训的热点。伴随着网络学习的热潮,如何在企业培训领域开发相应的网络课程引起了广大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探讨企业培训网络课程的开发。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企业培训网络课程开发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式增长的信息时代,知识和技能的半衰期越来越短,调查显示,员工50%的知识和技能会在3—5年内过期。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扩张,传统的面对面的以讲授为中心的学习和培训方式,由于耗费资源,需要人员集中和脱产,内容更新缓慢,缺乏针对性等缺点,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
企业培训的时效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将最新的理念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员工,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先机,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创造、保持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动力的必备手段。
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渐深入,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完善,网络培训这一能够突破时空的全新的培训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又一选择。而企业进行网络培训必须开发有效的网络课程,所谓网络课程,它不是培训课程的简单移植,而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一培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培训活动组织实施过程的总和。相比传统的培训方式,网络课程培训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它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培训讲师为主导的的培训方式。然而,目前大多企业的网络课程仍仅仅是强调知识的传授,缺乏学习情境的设计,使得学习者的主动性难以发挥。而且,企业培训网络课程在自主性学习方面只是体现学习者自己学习这一点,并没有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资源。这都不利于网络课程的有效开展,从而最终降低企业培训的预期效果。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与培训的网络环境大致相同,使得笔者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企业培训网络课程的开发相结合起来,针对上述网络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和特征探讨并提出有效的措施。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征
1.情境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者的学习是与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联系着的,是对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者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社会互作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
2.多样性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现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即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和“解释”的。由于个人的经验是丰富多样的并有差异的,因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和建构也是多样化的,这是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学习者不是被动地而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同化、顺应和建构当前所学的新知识。
3.自主性
建构主义认;学习不是被动接收接受和储存外界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界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界输入的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因此,学习,并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仅仅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
可以说,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4.合作性
建构主义还认为,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建构的认识因人而异,有的较全面,有的较片面,有的非常正确,有的则完全错误。这就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与他人交流看法,通过交流,个体可以知道自己与他人的认识是否一致或兼容。可以看到他人如何处理同类问题,就是说个体必须在社会环境中不断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认识,使之更符合客观规律。由此可知,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合作学习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流派纷呈,但这些派别之间有着共同之处,即认为个体应以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认识。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企业培训网络课程开发的启示
进入2O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表现出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也成为网络培训的重要理论基础。
1.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知识的网络情境。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学习者阅读一份内容复杂的书面培训资料时可理解70%的内容,但当从计算机屏幕上阅读同样的一份资料时,仅能理解25%。这就要求培训课程的设计能够结合网络特点创造性地设计课程。企业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可针对性地将学习活动放置到相应的职业环境中,并从多重角度和视角提供学生建构的机会。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课程设计不仅要考虑课程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课程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另外网络培训课程设计也可以通过使用模拟来增加这种机会。
2.调动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企业员工大多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因而,如何充分调动学习者已有的经验,通过对其经验的重构和改组来使得学习者在培训中获益,是企业培训课程开发中非常有必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例如,我们可以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对学习资源采用超文本,媒体链接的形式进行组织。它具有非线性、跳跃性和随机性等特点。这种资源组织方式比较符合人的思维规律,非常有利用人的发散性思维的开发,又利用丰富想象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学习者的思维得到激活,并进而调动和激发起已有的丰富经验。另外,我们也可以设计出一系列问题,以及一套对学生可能作出的各种回答进行评估的程序,来调动学习者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3.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由于网络培训课程一般都是采用的自主学习模式,所以这对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提出了挑战。由于企业中的学习者大多更注重针对性的学习,所以在课程开发中应注重基于问题的学习。尽可能模拟直接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或围绕学习内容向学生布置可供选择的问题。从而使得员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使得培训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建构主义 英语教学 情境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01-01
随着21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英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社会对个人的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青少年时期,在学校接受系统的英语教授课程,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时期和方式,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在校青少年开始厌学,尤其是厌恶学习英语,部分学生虽然有努力学习英语的行为和学好英语的愿望,但总是事倍功半,效果和成绩不尽人意。笔者在20多年的教学之中,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到教学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先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认知加工学说是建构主义的思想的主要来源,其以维果斯基、皮亚杰以及布鲁纳等人的思想为代表思想。例如,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和“文化――历史”学习理论,皮亚杰提出了学习的“同化”、“顺应”和“图式”等概念,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等理论,这些都是建构主义的组成部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们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建构――结构――再建构”的过程逐步建立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这两个过程是通过同化与顺化而完成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学校课堂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习情景对学习产生着重要的作用,重视合作学习,提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二、情景学习
情境是指学习内容发生的环境,情景学习是指学习主题中的情景和主要内容要与现实情境和环境基本一致。在情景学习中要将学生引入与学习内容相似的情境中,身处的相同的情境会向学生提供理解学习内容和问题所需要的经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和问题的理解。所以学生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例如,在学习一般时、进行时、完成时的时候,可以以学生都熟悉的情景做作业(do my homework)为例子,把课堂情景假设为每天晚上家中的8点,每天这个时候学生基本都在写作业(I do my homework everyday)。在课堂上,学生正在完成作业(I am doing my homework). 以同样的方式设置与时态相同的情景学习完成时(I had finished my homework before 5 pm. I was going to finished my homework yesterday)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种时态的理解。尤其是对话情景和短文阅读学习中,阅读量大、句式类型繁多、时态转变频繁、生词较多,需要的阅读时间较长,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许多学生往往很难继续读下去。因此,了解了对话和短文阅读发生情景,然后设置相似的情景有助于学生对对话和短文阅读的理解。
三、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具有情境性、交互性和社会性。个体知识的建构是在个人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同别人进行协商,交流不同观点的,通过不断的同化和顺应,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补充、修正、刷新。协作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友好、平等、和睦的交流、支持和帮助,对知识的客观建构有重要作用。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教会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理解同一个问题,有利于形成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英语作文写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对作出评价会大大增加学生写作和修改的积极性,且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应对。当得到同伴的认同时,学生的自尊会得到满足,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涨。学生看到同伴的得到肯定和表扬时,也会提高他们自身的自我效能感和模仿榜样的热情。
四、意义建构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资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他认为有意义学习就是指学习者学到的新知识与其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了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有意义学习学到的知识保持时间长,学习者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较为深刻,学习者在以后的活动中能够灵活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因此,意义学习是整个学习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知识点在横向和纵向上的联系,例如,在学习时态的时候,学习到的第一个时态是一个元知识点,以后时态的学习中,一定要与第一个时态发生联系,将后学的时态纳入到先学的知识结构中;在记忆单词的时候,引导学生思考单词的组成方式,如一个词根,加前缀、后缀可以变成另一个词(pose是“姿势”、“放”的意思,ex-词根表示“出来”,expose就是“暴露”的意思;de-词根表示“向下”,depose就是“降职、免职”的意思;com-词根表示“共同”,compose就是“组成”的意思;re-词根表示“反复、往回”,repose就是“休息”的意思;等等...),这样,学生可以在大脑中构建一棵叶芽枝联系紧密的单词记忆树。
五、及时评价
评价也就是将学生的操作结果反馈给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评价,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加自我效能感;通过评价,学生也掌握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刘儒德,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首先,学习材料的多义性,成为建构性学习的基石。新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教师、学习材料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对话中体会学习材料的多义性;强调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以获得有用的知识。这是对传统的教学注重“灌”、“注”、“填”的一种革命性的颠覆,这一点符合了建构主义对知识的看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虽然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的、惟一的答案。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而是需要学习主体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其次,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甚至不同的学习方法、技巧,其种种因素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正是建构性学习观的体现。“个性化”三个字是对不同学生个体的不同知识、经验基础的承认和尊重。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主体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已有经验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再次,探究与创造是建构性学习特征的精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特征是提倡诊断性学习与反思性学习,这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标准。可以看出,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种倡导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特征的,它不但遵循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原则,而且还强调了通过探究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另一侧面鼓励了为达到这一目的而使用互动的学习方式,以完成知识的建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是在吸取了多种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理论,尤其是维果斯基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个体的知识获得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过程。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而非“输入”或“灌输”(Vygotsky,1986)。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内容、能力等不能被训练或被吸收,而只能被建构,学习者主动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观旨在促进学生学习,提倡在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以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品质。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
3.1教学指导策略
(1)激活原有知识——利用迁移促进建构。
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构建自己的理解。因此,学生是否具有恰当的原有知识,能否激活这些知识,影响着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程度。激活原有知识对新知识认知过程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在学习前激活原有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期望或图式。②在学习时激活原有知识,能使学生运用原有知识来补足新知识里省略的信息。③在学习后激活原有知识,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回忆。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特别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意体察学生有限的生活经历。(2)质疑释疑——学会探究与创造。
在学习中进行质疑和释疑是促进理解的有效策略,也是训练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捷径。首先,质疑释疑在学习中起到导向作用。根据人们在学习时对知识加工的深浅程度不同的特点,把注意力引导到为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深入加工的信息之上,使信息加工更有效。其次,质疑释疑可以促进积极的信息加工活动。学生学习时不断提出问题,久而久之,他们会在不断的训练中成为积极理解和独立思维的学习者。再次,质疑和释疑可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策略的正确认识中不断地增强阅读的技巧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则要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把学生定位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通过观察,学生会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通过思考,学生会感悟世界的奥妙无穷。这样学生才会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属于自己的世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学生的悟性才能不断提高。
3.2教学方式的改变
(1)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对学习材料能作出自己的评价。这些离不开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逐步走出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建立主动的学习行为,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他们设计恰当的学习方案,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丰富而有个性。教学中,老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让学生发表独立的思考成果,不以自己的好恶来评定学生的见解,随意评判,消除长期以来学习思考的畏惧心理。
(2)构建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学要促进学生在自主自为的教学中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必须在积极互动的学习中不断地得到信息反馈,以及时修正错误的观点。因此,教师要善于构建互动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要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交流实现师生的教学互动、沟通、影响和补充,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另一方面,要建立学生间的学习互动,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划分学习小组,使学生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以个体间提出不同看法来刺激学生的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辩论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澄清疑虑,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
(3)教师新角色的确立。
新的教学理念的落实,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身角色的变化。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顺应新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是将自己的看法及课本现在的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植根于学生先前经验的教学。同时,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活动中,知识的过程在教师身上同时发生,教师必须随着情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上关注知识的内部生成,意义的主体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等待装酒的新瓶子,他们有自己的经验、信息做背景,有社会这个大环境影响着他们。教师不能把课本知识作为绝对的真理灌输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大胆分析、质疑,提出新的见解,建构起自己的学习知识体系,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2]布鲁纳,邵瑞珍译.教育论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