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业理论知识

创业理论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业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业理论知识

创业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其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应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将创业精神作为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基本条件。笔者工作所在的单位系(部)为高职高专院校管理系,在教学过程中对本系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创业培养模式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和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要求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基础,具备工业和商业企业管理能力和技巧,具备把握商业机会的能力,掌握国内外工商管理发展趋势,能够追踪理论与实践发展前沿,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人才,即在该类专业职业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融入创业素质的要求,有所侧重地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让学生尽早地接触企业和社会,开阔视野,提高其“自我谋职”的能力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能力,将“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就业本领”与“创业本领”统一起来,相互促进,以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进步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创业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机融合是提升职业教育的层次、实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更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创业培养模式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时间短、国情特殊等原因,发展中存在诸多不足。

一、传统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1. 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定位存在偏差

传统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只定位在“职业人才”角色上,注重专业技能,突出实操,忽略创新素质的提高。这种目标定位强调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淡化了创业教育的本质:对学生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形式流于表面,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不高。有些学校甚至将学生参加创业大赛以及能否取得好的成绩作为衡量教育绩效的标准。

2. 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亟待改革

现有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偏重于理论知识,难以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的系统培养。同时,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甚至与专业课程之间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欠缺有效地渗透和融合,不利于发挥整体作用。

3. 师资体系有待完善

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由于囊括的内容丰富,涉及到多学科、多种能力和较强的技术性等多种因素,对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前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现有的师资队伍中缺乏拥有企业工作经验或创业经历的教师,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开展。

4. 缺少支撑教学的实践环节

工商管理学科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对实际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当前,该学科的创业教育基本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大多是“纸上谈兵”,停留在书本和理论上。在授道解惑的过程中,缺乏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笔者认为,可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创业培养模式。

二、改进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路径

1.对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重新进行定位

传统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教学注重职业技能的传授,非创新素质的熏陶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而创业教育要行之有效,就必须将创新素质的提高、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同时体现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理念。专业教学和创业教育的整合意味着打破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够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标,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开创型个性,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创新思想、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针对以上培养目标,高职高专院校创业型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需要将知识、意识、能力的教育集于一体。

(1) 创业知识。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基本要求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调知识交叉与综合。作为一名创业型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般的专业基础知识,也需要行业性知识,还需要补充相关创业知识和方法。其中包括:其一,一般知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其二,行业性知识。学生应对创业行业有基本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或可通过专题报告、知识讲座、创业论坛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丰富他们对行业领域相关的基础知识。其三,创业知识。除了在必修课中加入创业方面的内容,在选修课模块中根据学生个人兴趣适当增设关于创业管理、创业实务、风险投资等课程,有针对性、分类别地传授学生创业知识。

(2) 创业意识。学生应树立创业意识、创业理想和创业信念。学校可通过宣传国内外创业成功者的故事和经验,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向学生介绍一些地方的投资政策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结成学校和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机制,鼓励学生到该地区创业。

(3) 创业能力。鉴于工商管理学科的特点、全球竞争的形势,应突出强调培养具备职业实操技能、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前瞻预见性等能力的创业人才。学校应建立创业实践平台或载体,切实提升创业素质的培养实效。

2.完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

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以及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合理设计创业教学课程,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教学计划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在适当考虑学生个体、创业目标差异性的前提下,应达到提高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的实践能力、创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的,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在开设相应的课程外,还应融汇创业、专业、通识等课程,发挥出“1+1>2”的整体效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体系,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相关专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专业素质与创业素质的同步养成。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工商管理类专业应当通过配备高素质、雄厚的师资来保证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创业教育授课教师应当是既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不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验,甚至是创业的经历。学校可以聘请拥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或担任企业管理职务,具备较好教学经验的人士担任创业授课讲师。其中也可以包括经济管理类专家、工程技术类专家、政府经济部门专家、成功企业家、金融投资家等多个方面。同时,适时派遣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外出参加进修,或进驻合作企业参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

2. 建立创业训练指导平台或载体,重视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实操能力

实践教学是创业教育的重要过程,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更高。学校应通过不同的渠道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安排课程实操,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布置与创业相关的调查研究课题;在教学管理方面出台鼓励政策,形成有利于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学环境;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践习;与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创业大赛;成立创业基金,对学生的创业活动给予激励与支持;建立创业训练指导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平台和指导。

创业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投资学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何平均(1973-),女,湖南邵东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12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48)、湖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投资学专业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A201312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053-02

理论课程教学是本科生培养工作的主要部分和基础环节,科学完善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是教学成功的必要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高素质投资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投资学专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目前,全国共有20余所学校开办了投资学专业,湖南农业大学是湖南省内第一个开设投资学专业的高校,2013年第一届投资学专业学生即将毕业。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和优化的地方,而且随着国内外社会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对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科学定位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厘清理论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内涵式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投资学专业发展背景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1.投资学专业发展沿革及背景

从投资学的发展历史与背景来看,国外最初的投资学研究是从实物投资及商业投资开始的,西方现资学专业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房地产投资、工程及项目管理等实体投资为主讲内容的专业,另一类以金融(财务管理)专业(投资方向)为代表的虚拟投资作为主讲内容,并没有单纯设立投资学专业。如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房地产系、丹佛大学・丹尼尔商学院的房地产和建筑管理学院、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斯图尔特商学院的金融市场(投资方向)专业。

我国投资学专业建设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南财政政法大学的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曾使用过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系、基本建设经济系。这与当时我国解放初期需要大力发展与改善落后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实施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到了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从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投资类专业的学科建设不断拓展,许多高校成立了单独的投资系,在投资系分别设立与实体投资紧密联系的房地产金融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等,同时也设立了金融投资学、投资经济学等专业,还通过单独开设投资学专业以兼顾实体投资与虚拟投资两方面的学科内容,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投资专业及学科体系。

2.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区分了“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三类人才,首次明确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性特征、注重应用与重视能力的实践性特征、强化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发展性特征。创新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投资学作为一个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由于在本科层面招生时间还不长,加上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也有所不同,所以不同高校在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上也有所差异。湖南农业大学投资学专业作为湖南省内第一个投资学本科专业,教学与研究特色是从经济体生命周期的角度去把握投(融)资理论及实务,并以公共投资(尤其是农村公共投资)的方式与效率作为研究特色。

在此基础上,根据投资学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对投资学人才的需求,遵循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规律,根据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人才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专业知识深厚扎实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要求,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培养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专业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创新型投资专业高级专门人才。重点系统培养学生的金融投资、产业投资、农村农业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战略投资等投资业务技术、投资机构管理、风险投资与管理等方面需要的投资理论和管理基本技能,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投资学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关于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同学校、专业的定位、要求不同,其课程设置存在差异。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核心课程要求(2009年秋季以后改为“通识教育计划”)、专业要求、写作和外语三部分内容,并不断致力于课程体系改革,新的课程改革计划通过制订各类标准使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实现相互融入,避免了因强调通识教育而削弱专业教育的弊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投资学专业课程设置应从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深刻变化出发,立足于投资学专业教育教学的实际,本着“通识教育、技能培养、创新教学、特色领先”的指导思想,围绕教、学一体化和理、实一体化,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重构等方面处理好理论课程体系内部之间的协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衔接、专业理论提高与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关系,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课程体系的科学合理构建,为投资学专业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应用创新型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兼顾实体投资与虚拟投资,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并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加强对农业投融资领域的关注,使投资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实践较好地与“三农”领域进行融合。

三、基于应用创新型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课程建设实践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总要求,结合专业教师的学科渊源,依托农经重点学科,既与金融学专业共建平台又突出投资专业的教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丰富和提升专业内涵。以“课堂教学提质、实践教学提档、拓展教育提量”为手段,坚持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的优化,注重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正确处理好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学科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间的知识整合与衔接;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的逻辑搭配、有效协同;打破课程间的学科专业壁垒,加强课程体系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综合。具体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的优化与完善

课程设置既要根据学科发展趋势适时进行新的突破,按照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要求构建特色鲜明、层次清晰、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理论课程体系。正确处理好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学科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间的知识整合与衔接,重点加强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注意把握专业精髓,逐步成熟与完善现有理论教学课程体系。

在具体理论课程设置上,着眼于投资学专业的宽口径特点,认为单纯的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都不能概括本专业的内容,故采取虚拟投资与实体投资并重的模式。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包括了证券投资学、期货与期权两门虚拟投资课程,项目融资、项目评估两门实体投资课程,以及风险投资与管理这门综合虚拟与实体投资的课程。另把项目管理设置成必选课,以完善实体投资的课程体系。整体上来讲,这种设置与安排体现了投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完备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与掌握投资领域的知识。

2.理论教学与实践(验)教学课程的逻辑搭配、有效协同

投资学专业不但是理论性强而且是实务性极强的领域,不仅要学习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更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作后盾。既要熟悉宏观的投资政策背景,又要精通各种投资的微观技巧。因此,课程教学改革要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在安排课程教学体系时理论教学应与实践教学逻辑搭配、有效协同,体现核心专业能力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理论教学重点讲授基本理论与原理,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培育职业素养。实践教学突出培养投资思维,训练实务操作。如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也是当初制订培养方案的核心考虑要素,由于投资学的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在培养方案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得以提升,特开设虚拟投资模拟实习与实体投资实习,使得实践环节的课时设置超过了32%。

3.专业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的强化与凸显

由于湖南农业大学是农业院校,所属学科拥有农业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金融学、经济学特色专业。以农为依托,借助湖南省“三农”问题研究基地和农村发展研究所的平台开展和强化农业投资相关研究,如农村公共投资、农产品期货与期权等是一大特色。特别是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特设置必选课《农村投融资专题》讲座,为培养新农村建设以及城镇化建设的投资类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农村投融资专题采取讲座的方式,就农村投融资理论及实践前沿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和讨论,在第五学期开设农村投融资专题一侧重于基本理论知识的介绍,第六学期开设农村投融资专题二侧重于投融资案例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不但体现了农业特色,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外,打破课程间的学科专业壁垒,加强课程体系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和综合;与经济学院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公共基础课设置上,利用好的师资和教学条件,凸显教学优势和特色。

4.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课程设置要求相匹配

根据课程设置安排,与投资学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情境探索式教学,以质疑问难、自主延伸、激发创新的课堂形态,树立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以期解决目前大学教育存在的教与学、教与育、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四大分离问题,实现从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从知识型转化为能力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创新班的培养模式,实施启发式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证券交易当中来,参与到就业、创业培训模块中来。在创新项目中,让学生们自由组成小组,轮流汇报,相互提出建设性建议。通过定期举办学术沙龙、小规模学术研讨会进一步增强学院的学术氛围,繁荣学术活动的环境,加强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科研交流与沟通,为全院师生搭建更为多元化的科学研究平台。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在参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岩.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11).

[2]胡莉芳.以课程建设推动本科人才培养[J].复旦教育论坛,

2012,(5).

[3]韩旺红.论投资学科的发展与建设[J].投资研究,2006,(1).

创业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窗口;素质;服务;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力企业属于基础性行业,面向的是大众,遍布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力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提高服务水平。窗口服务直接面向客户,服务人员必须要立足于客户的需求,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达到客户满意,才能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加强窗口服务班组建设与管理窗口服务是供电企业的品牌、是产品,如何打造好这个产品,在能源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尤显形势严峻。加强服务窗口班组建设和管理更加显得必要和紧迫。结合行业特点,信阳供电公司建设路营业厅经过多年的探索,班组建设和管理工作有了发展和创新。

1、创新思想工作管理办法。加强班组思想政治工作,对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加责任感都具有重要意义。紧密结合班组实际来开展,使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有明确的方向、丰富的内容。增加大家互相理解,增强了凝聚力、向心力,改变了员工精神面貌,形成鲜亮的服务团队形象。

2、应用现代技术创新服务手段。以往,由于只能到供电营业厅交费,营业厅收费窗口前总要排长长的队伍,有的客户起早横穿城市来排队交费,交费难给客户带来了不便。可以建立电费代收点、自动缴费营业厅,实现营业厅缴费、刷卡缴费、网上缴费、银行代扣,欠费短信提示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覆盖电费收缴方式,从根本上解决缴费难问题。

3、创新贴身服务方式。营业厅在坚持开展优质服务的同时,贴近客户服务,在大厅内设置引领服务岗位,在引领员的引导下客户办理业务更方便快捷,还能享受到引领员介绍的新业务,了解到自己不熟悉的办事程序,增加了客户对供电企业的了解和认识。对于一些弱势群体,由于他们行动不便不能及时交费,营业厅要组织人员上门服务,让他们不出家门就能够享受到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

二、换位思考,为客户着想生活中人们往往要求别人该怎么样,而忽略了对自身的要求,所以彼此双方心理感受不同,各自都有看法,日积月累就会产生矛盾,矛盾加深后就会因为某些小事借机“激化”起来,影响到生活、工作。

窗口服务与客户之间的业务交往中也不断地会产生一些小摩擦。如:因为本月加收他一元钱违约金,他不能接受,一直耿耿于怀。下次他交费时心理上已经有阴影,就会因为别的一些原因而迁怒于营业人员。所以要求要让客户满意,又要让客户感到愉悦,这一点提得很及时也很重要。花钱买舒心的消费观念在广大群体中已逐渐形成,实现客户愉悦消费已成为企业最关注的主题。只有让客户感到愉悦了就不会产生矛盾的积累。一旦发生矛盾,营业人员要能理解客户的心情,换位思考问题,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先思考自身的不足,理解客户的不满,也许就不觉得很委屈、很难堪。平时也可以为用户介绍一些节能的电器,还可以为用户讲解一些家电的节电使用方法。在规范服务的同时将温暖与亲情融入严谨的服务标准中,让客户感受到服务人员的热情,感受到家人一样的温暖。对于一些生产厂家或企业来说,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而供电企业是以提高售电量为目的的。如果与客户的关系处理不好,那些大客户就会恶意拖欠电费,使工作陷入被动局面。要站在客户的角度上为客户着想,多与客户联系,多为客户着想,帮助他们优化用电方式,降低电费支出,也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用电上的技术问题,对客户的用电设备及时监控、指导,采用需求侧管理的方式使资源配置合理化,这样客户能在有限的资源上达到利润最大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客户多用电多生产,不但能够起到“双赢”的效果,而且能够提高企业在用户心中的信誉度,使工作更顺利。

三、讲究沟通艺术

窗口工作中接触的客户形形,有知识分子、有农民、有政府要员、有普通百姓、有企业老板、有城乡居民,有知书达理的、有胡搅蛮缠的等等不同层次的人群,而营业工作中避免不了与客户发生一些纠纷,这些纠纷最终要解决,但解决的方式和效果存在差异。比如,一个居民客户经常欠费,可以鼓励他预交电费,如果公事公办的话可以说:“您已经多次欠费,给我们工作带来许多麻烦,我们需要您预交电费。”但是即使工作人员平心近气、很礼貌地对客户这样说,在他听来也许就是一种指责,当然就不会接受意见,最终也达不到目的。可以换一种沟通方式,比如可以说:“您工作一定很忙,有时忘了交电费,您可以预交电费,我们帮您转账并管理好您的发票。”这样说的话用户心里感受肯定比较温暖。首先他感受到是在为他服务,而不是他在尽义务。在这种沟通中最能体现女职工的优势,一个微笑加上良好的工作素养就能让工作事半功倍,让沟通更容易,让客户更满意。所以说“一样的话,百样说法”很有它的道理。在沟通过程中如果能够注意自身的形象,将公关的思维、技巧贯穿其中,这样更能够增强沟通的有效性。此外,在沟通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目标是什么,要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设计不同的沟通方法。在工作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有经验的营业人员还会表达得更精彩、更贴切,所以与用户的沟通很重要。营业工作中处理好与用户的沟通也是一种艺术,它将会使服务更加人性化,更能使客户满意。

四、积极调整心态

窗口服务人员每天面对的是广大用户。也许服务人员上班时接听的第一个电话就是谩骂与不满的发泄。对于服务人员的礼貌与忍让,客户不但不接受,临了还加上一句“我要投诉你们”。试想,接到这样的电话服务人员的心情一定很糟,在工作中就会带着情绪。带着这种情绪工作是很危险的。有了情绪工作就会麻痹,容易处于一错再错的尴尬境地。所以要提供优质的服务,首先要有一个好心情。这样服务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才会是真心实意的,而不是虚伪的做作,不会招致用户的反感。任何人都喜欢和热情的人打交道,没有哪一个人会故意刁难真诚微笑的人。反之,如果受到了委屈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下一个用户看到的是张苦瓜脸,怎么能感受优质的服务呢?如果不及时调整好心态,应变能力也会随之下降,不能够及时采用合适的服务方式,就有可能因服务不到位招致客户的不满。总之,窗口人员的服务心态很重要,这关系到服务的好坏。随时调整心态对于营业窗口人员来说也十分重要。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营业窗口行业要将优质服务贯穿与整个经营活动。窗口工作人员树立“优质、高效、规范、真诚”的服务观念,开展好客户服务,建造面对客户服务信息平台,最终达到客户满意,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窗口服务质量的方式、方法很多。这里笔者谨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刘洪深.加强供电企业人员的优质服务意识[J].大众用电,2007,(2).

[2]刘秋华.电力市场营销观念和营销策略初探[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0,(2).

创业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知识经济;企业管理;创新

所谓管理创新,就是创造一种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改革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及管理方式,创建适应新条件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方式,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随着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 知识经济居于主导地位,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资源,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为动力, 把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应用于生产过程中,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型的经济。知识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传播与应用,知识经济将推动经济全面增长。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思想方面要吸纳国内外管理新思想,并进行有效综合,形成先进性与指导性的思想;管理理论方面应是知识管理理论与创新集成理论;管理组织的实现智能化管理, 不断地更新知识,形成学习型组织;管理技术方面对信息处理的速度及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信息化与集成化程度更高。

1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

(1)由于我国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管理创新很难适应外部生存环境。我国企业普遍采用高度集权化的组织结构,随着企业规模扩张,企业管理日趋复杂,高层主管就显得力不从心,企业发展经济会面临严峻的行业竞争,导致在外部环境不太有利的情况下,企业只能被动地适应外部环境,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受到其影响,不能掌控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

(2)企业管理职能不清晰。目前,我国一些民营企业仍为家族化管理模式,企业业内各部门因职责不明而带来的互相牵制的成本不断提高。企业在发展时,各项管理职能没有明确在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等横向联系中,综合协调不够,因而不能使企业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管理职能的目标是使企业的人与事达到有机结合并互动发展,要使组织结构发挥最佳的组织效率,必须明确企业各项管理职能,从而提高管理的整体效能。

(3)企业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管理基础工作比较松懈。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于先进经验不够重视,没有有效吸收,缺乏创新现代的管理技巧和方法,企业管理缺乏认识。不够注重学习和借鉴,致使企业经济效益较低,这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潜在威胁。还有一部分企业正面临亏损状态,这些企业没有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而另一部分企业对于规章制度的贯彻不高,且有少数企业连财务指标体系都不健全,这部分企业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提高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研究与开发,把企业已有的知识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1]。

2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

(1)企业要提高对管理创新的认识,企业管理人员要成为创新的管理者。面对21世纪的知识经济,管理是生产力,企业的管理创新是生产力源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是创新的主要内容,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家是创新者, 管理的职能是由经理来承担的,管理创新是由企业家来承担的,这是企业家特征的重要表现。同时, 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就是需要优良的管理, 企业必须要抓住并搞好管理创新,才能保证企业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2)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要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就要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关心和激励人,最大程度上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知识经济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员工要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背景,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管理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宏观决策能力, 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并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目前,许多企业对于创新的员工, 都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给予奖励使员工更有动力为企业努力工作[2]。

(3)企业要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管理创新的文化氛围。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个人和组织的学习速度和能力要不断提高。企业应成为学习型组织,吸收新的知识、 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充实企业的内在和外在,创建自我学习机制。企业是要擅长于不断创造和普及新知识,并能据此进行创新应用,企业可以建立完备的培训体系,让每个员工有个人发展的机会,培训员工的就业、生产和工作能力。以及重视员工的高级技术水平的提高,管理培训员工的学历教育。全面培养企业的创新型人才[3]。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充满机遇且赋有挑战性的时代, 我们要从企业内部到外部进行全面的创新,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凭借对知识、技术、信息的高度重视,实现管理的创新和现代化,这样企业才能在国内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实力和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姚艳芬: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财务管理创新.现代经济,2007(6).

[2]杨梅英.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3]翁常辉:论知识经济下的管理创新.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35)

作者简介:

创业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订单式培养;双证制考核;产学研结合;实践与思考

最早、最原始的教育形态就是为了谋生而进行的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就业导向”论者根据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提出了“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命题。笔者试图结合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针对“就业导向”这种职教理念与模式中的“订单式培养”、“双证制考核”、“产学研结合”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实践与思考。

一坚持以人为本,“订单式培养”是航标

学院在近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就业导向”,将“订单式培养”作为改革的航标。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就业。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确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努力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将文化基础课学时按比例缩减,但要求有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功能,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面向当前相关行业的实际人才需求努力培养技能型、岗位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或高素质劳动者。当然,学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完成一个人一生所需要的基础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及能力的培养。关键的问题是学校如何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教育、训练及养成过程中把这种学习过程内化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和能力,以便在今后的职业转岗等过程中形成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可迁移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就要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都要有一个根本性转变。比如,学院十分注重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在“专业整合、计划修订、教材选用、内容取舍、教法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序列研讨、改革与实践;且先后聘请了英语外籍教币、知名武术教练、实践经验丰富的IT教师、深受同学们喜爱的音乐舞蹈教师和一批双师型教师,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来,学院与多家用人单位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培养。学院与用人单位共同商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内容由用人单位为学生无偿提供服装一套,在寒暑假、法定节假日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以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激励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即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正式上岗。近年来,用人单位到学院“争抢”学生的事情时有发生。以前,一般是“要”应届毕业生;后来就发展到“争”二年级的学生;最后就将目光“抢”先放在刚入学的新生中。这种订单育人模式,对来自20余省(市)的3000多名在校生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二、坚持能力本位,“双证制考核”是基础

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能力”不仅仅是指“技能”;就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也不仅仅是“技能”,而是包括职业道德规范、思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等关键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其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三要素整合的状态。在这里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和专业知识,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紧盯市场,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努力做到就业岗位需要什么就为学生提供什么、让学生学什么。这既不是“目光短浅”,也不是“实用主义”,而是抓住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比如,按照“大专业、小专门化”的思路,将在办的十多个专业整合为旅游服务、经管贸易、信息技术、电工电子、生物工程五大类,并根据“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内容和要求重新修订了实施性教学计划,选定了相关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计划的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有机结合,用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推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其考核方法的改革。既合理利用了现有教育资源又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

学院通过大力推行“双证制考核”一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并重,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学生在毕业的同时获得职业准入资格,帮助其顺利就业,使其迅速成长为符合知识经济要求的“灰领”职业技能人才,这是践行“就业导向”的基础。我校近5年的所有毕业生至少获得了一项职业资格证书,且参考率平均合格率以及一次性就业率均超过了90%,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坚持行动导向,“产学研结合”是捷径

行动导向,又称为实践导向或者行为导向,是20世纪末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行动导向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专家所推崇。学院在推广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时,注重以职业情景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通过小组讨论、生产实践、项目工作等活动来体验学习,并将客观具体的动作行动与主观意识的心志行动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和指导者,扮演教练或导演的角色而不是裁判。

从本质上讲,“产学研结合”就是坚持“行动导向”的一种职教模式,是践行“就业导向”的有效捷径。学院通过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和发现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组建了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社会所急需的,是能谋生创业、可发财致富的;学院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办一个专业,建一个实体,育一批人才,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

例如,学院在办的五大类专业中,生物工程和旅游服务类是省级重点专业,计算机网络中心和生物工程实训基地是市级示范实训基地。学院利用所办生物工程类专业的优势,积极创办校办企业——宜昌市弘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形成产教结合、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创造了良好的产教结合的氛围。近年来,我校教师先后承担科技部、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和省、市l0多项科研、开发项目,共争取项目资金418万元;为社会新增产值10亿多元;扶植出一批科技示范乡(镇)、天麻专业村和天麻状元大户;教师中有40余人次荣获省、市政府科技进步一、二、三奖。近l0年的毕业生就业率超过80%,其中白手起家、自主创业、发家致富而资产过百万的就有两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