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成才计划

学习成才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成才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习成才计划

学习成才计划范文第1篇

摘要:“才”是材质之性的业力与姿彩,“学”是天命之性的工夫与践行。前者纷呈而殊异,无助于统一的社会教化之养成;后者尊一而承续,有助于统一的社会教化之养成。孔子的“因材施教”决不是切就材质之性而光大其业力与姿彩,尽其个性之“才”,而是纠材质之偏而引导至于天命之性而完成其“学”,进而求一贯之“道”,养成社会统一的教化。就尽“才”与求“学”之于社会影响来看,魏晋乃是一个尽“才”的社会,故不能养成统一的社会教化,是以社会黑暗;赵宋则是一个求“学”的社会,能养成统一的社会教化,是以较社会清明。

关键词:才学;材质之性;天命之性;教化;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4)04-0001-07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儒学的终极境域及其精神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3YBB090;2013年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冲突与拯救——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价值之关系研究”,项目编号:S130072。

收稿日期:2014-03-10

作者简介:张晚林 (1968-),男,湖北大冶人,哲学博士,湖南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从事中国哲学研究;姜燕 (1989-),女,山东潍坊人,湖南科技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湘潭,411201。

一、引言:盆成括何以被杀?

我们一般“才”与“学”并用,合成一个词“才学”,以为二者的意思相同或相似,其实,“才”与“学”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对于社会教养之形成影响殊异。质言之,一个社会的教养依赖于“学”而不是“才”,如果二者混而一之,就会使社会混乱而无序,社会教化不得生成。二者的区别,可看以下掌故。《孟子·尽心下》有如下一段文字[1]371:

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死矣盆成括!”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盆成括之被杀,是孟子所能预见的,何也?乃因为盆成括小有才气,但不明大道,因而至此。孟子这里告诉我们:一个小有才气的人,不知大道却恃才傲物,必将没有好的结果。可能很多人以为这是社会太黑暗了,因为小有才气而不见道,无论如何不至于要落到被杀的下场。如此理解,似乎颇不人道,实则不能得孟子之意。原夫孟子之言,他并未对盆成括之被杀表现出多少惋惜之情。但这并不是孟子没有宽仁怜悯之心,实则孟子希望说明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那就是:如果一个人以“才”为“学”,必将误己;如果一个时代以“才”为“学”,必将误世。一言以蔽之,以“才”为“学”,于人于国,必生大祸。因为这里牵涉到社会教化之养成问题。

二、“才”与“学”的区别

我们常以“才学”并用,以为“才”即是“学”,实则大谬。何谓“才”?许慎《说文解字》谓:“才,艹木之初也。”[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引申为凡始之称。……艹木之初而枝叶毕寓焉,生人之初而万善毕具焉。故人之能曰才。言人之所藴也。”[3]可见,“才”乃一生物体之初质,就植物而言,这初质预示着其后的枝叶根茎花果之姿彩与形状;就动物或人而言,预示着其后的特长能力。段玉裁所说的“万善毕具”乃切就人之特长能力优于别的个体而言,非道德意义上之“万善毕具”也。质言之,“才”即是一存在者禀气后由其既定之生物结构之性所流射出的姿彩与业力。这是一般的共识。故朱子在解释“思无期,思马斯才”[4]744中的“才”时说:“才,材力也。”[4]744在这里,“才”取“材质”义,即“材质之业力”。“材质之业力”乃先天天定的成份多而后天学习改造的成份少。是以荀子曰:“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5]这里的“性”即是指“材质”,乃先天所造就;“不可学,不可事”表示这种材质由后天的塑造而改变很少。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体,其材质都殊别于另一个体,其材质之业力具有稳定性与胶固性,不易改变,是以人人都是一“天才”——天所造就之“材”。这里的“天才”是指每一个体之材质的殊别与特异而言。但我们一般言“天才”,不但指一个体材质之殊别与特异,更指此材质所流射之业力之秀出与过人。既然材质乃禀气而天就,则此材质固有秀出与过人处,亦有亏欠与偏至处。然无论如何,这秀出过人处也好,那亏欠偏至处也罢,皆是偶然的,似不可解,故又是命定的。故天才依其固有之秀出而过人之材质固有所成,然亦因其亏欠与偏至必有所失。刘劭《人物志》于此有充分的体悟与论说[6]29-30:

夫拘抗违中,故善有所章而理有所失。是故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多智韬情,权在谲略,失在依违。

此是就各材质而论其各自相宜的表现与局限。同时,各材质因其各自之天才而可在客观方面能尽不同的“理”。刘劭于《材理篇》中复有申说[6]54-57:

夫建事立义,莫不须理而定。及其论难,鲜能定之。夫何故哉?盖理多品而人异也。夫理多品则难通,人材异则情诡;情诡难通,则理失而事违也。夫理有四部,明有四家,情有九偏,流有七似,说有三失,难有六构,通有八能。若夫天地气化盈虚损益,道之理也;法制正事,事之理也;礼教宜适,义之理也;人情枢机,情之理也。四理不同,其于才也,须明而章。明待质而行,是故质于理合,合而有明。明足见理,理足成家。

依刘劭所言,每一材质因其殊别之性易与一理合。平淡者易通道理,警彻者易通事理,和平者易通义礼,机解者易通情理。这道理、事理、义礼、情理乃相应之材质者之建树与创造,且个个不同,不可强求其一致性。这就是“才”。可见,“才”——若依柏拉图的讲法——只可谓是“意见”,尚不是真正的知识。但我们一般亦称之为“学”,实非其然也。只可谓之“才”而不可谓之“学”,因“学”不是来自材质之性的业力流射。

张晚林姜燕:论“才”与“学”之别及其与教化养成之关系

何谓“学”?《中庸》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7]17此虽言“教”,亦可谓其言“学”,其秩序是:天性道学。可见,“学”一定是“尽性”而“知天”,合而言之,即是“修道”。这样,“学”决不是依材质之业力而尽客观方面之理,乃依天命之性而尽天道。故“学”须要见道,在这之前,皆是修道的过程,此可谓之“学”。天命之性人人所固有,且纯一而定然,无有差异。是以天道人人可尽亦人人必定,此即谓“学”以尽道乃人之天职,此处则必须强求。夫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8]93夫子之忧,足见“学”不可不讲,因乃由“学”而尽道也。“学”乃“尽”天道,而所谓“尽”非只是“知”,必蕴涵实践,故“学”更是践行天道。“学”既在践行天道,则“学”必落实于人伦日用间,即《中庸》所谓“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7]23之意也。“学”既在日用人伦中尽天道,则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可以能行焉,因“学”不过日用人伦故也;及其至也,则圣人亦有所不能知焉,不能行焉,因“学”乃践行天道,天道岂易至哉?以此而言,“学”没有完成之日,因其非对一具体之知识问题之解决。是以夫子自言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8]98又自问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8]93“学”乃依天命之性于日用人伦间尽天道之广博与深远,故圆融而无偏至,亦任重而道远。“才”则依个体之材质之性面对某一具体问题,而此一问题似亦可得一时兴会之解决,故陷溺而偏至。由此可知,“学”决不可与“才”相混漫而一之,非惟不能一之,“学”与“才”可谓根本无关。“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8]157此夫子之言“学”也。

归结起来,“才”与“学”之区别如下:

第一,“才”为形而下,无价值之可言;“学”为形而上,有价值之相较。“才”依归于材质之性。材质之性为形下之体,此形下之体之偏好与兴趣即是“才”。在这里,只有“才”之殊别与差异,并无价值大小之相较。如:一个人在诗歌上有建树,另一个人在数学上有贡献,我们不能相较其价值之大小。这就如一个人喜欢足球,另一个人兴趣篮球,我们不能说谁更可取。从这个意义上讲,“才”都有一种审美情趣鼓舞其后。而我们知道,审美无争辩。此即是说,由审美所成就的东西,并无价值上的高低曲直。但“学”与此不同。“学”之依归,外在地讲,是“天命”,内在地讲,是人之“性”,但非材质之性而是天地之性。总之,“学”依归于超越的形上之体“天”或“性”。这是必然而定然的,不可讨论,亦无别异。任何“学”,只要称之为“学”,必须要绍述此“天”与“性”。尽管其绍述之方式可以有不同,但其旨归必须在此。所以,从其旨归而言,“学”有价值大小之相较。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9]3不能至此,皆不足以为“大的学问”或“大人之学”,只可谓之“小学”而入于“才”的领域。这个意思在康德(Immanuel Kant)那里有很好的表示。康德说[10]:

终极目的无非是人类全部使命,而有关这种使命的哲学就是道德学。为了道德哲学对于一切其它理性追求的优越地位之故,我们自古以来也一直都把哲学家这个名称同时理解为、并且首先理解为道德学家。

依康德,讨论人之终极目的之哲学家称之为道德学家,其价值优于一般别的哲学家。康德称道德哲学为哲学的“世界性概念”,而一般的哲学则称之为哲学的“学院性的概念”——只追求知识的逻辑圆满。这样看来,哲学的“世界性概念”属于“学”的范畴,而哲学的“学院性的概念”属于“才”的领域,前者显然高于后者。

第二,“才”是点状的松散平面,“学”是线状的承续传统。“才”是材质之性流射出的业力与姿彩,但这业力与姿彩流射到哪里,至何种程度,都是没有一定的。其停驻在哪里,即在哪里呈业力、发姿彩。既然“才”之停驻没有一定,则整个来讲,各才子之“才”组成了一个点状的松散平面,显得混乱而没有统绪。因为“才”之停驻之点不同,别开生面,故给人以“新”。是以“才”可云创新,但所谓创新,只不过是材质之性之呈业力、发姿彩。“学”则不同,因其归依于“天道”或“心性”,这里并无“新”可创,每人只以不同的方式来绍述“天道”或“心性”,故即便言“新”至多是表达方式的“新”而不是根本精神的“新”。这样,因根本精神的一致性,各学人遂组成了一个前后相续的统绪。因此,孔子自言其“述而不作,信而好古”[8]93;又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8]57是以《中庸》论述孔子的贡献即在:“祖述尧舜,文武”。[7]37孟子也说:“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1]234尔后之儒者,都未以创新为其目标,而以承接尧舜禹、文王、孔子之“业”与“学”为究竟。至韩昌黎,则明确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一线下来而为道统,至宋明则加上程、朱、陆、王等,儒家之道统最终完成。这一道统,是真正的“学”之为“学”。故道统须不断地待后人延续,若不得延续而止,则是“学”绝,亦意味“道”丧。果尔,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1]272人类社会不过一禽兽之世界。尽管有“才”之装点与粉饰,亦无济于事。若我们承认人类不只是一动物世界,则“学”之统绪万不可断。

第三,以“才”为营生职业,以“学”为安身立命。人生在世,总须一份职业以营生过活,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且此份职业多以其“才”而获得。但许多人在世,只知求职业以营生,尚不知求安身以立命,故只有“才”而无“学”。须知,人生在世有二“职”:一曰“职业”,二曰“天职”。前者世人皆能知之,而后者则多茫然。职业固重要,但这只是解决人之物质生活问题,若人止于是,则人与动物无以异。人之所以为人,即是在职业之外,尚完成了其天职,即尽其人之为人的责任与意义,既而安身立命。营生与立命之别,可从孟子的一段话进一步加以说明[1]369: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这里,“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乃营生之事,即以职业满足其身体之欲望;而“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乃立命之事,即由天职尽其为人之本分。但世人多只知发挥其“才”以满足其欲望,而不知承续是“学”以安身而立命。若“才”与“学”相较,则“学”重于“才”,何也?一个人若无殊异光鲜之“才”,其职业可能平淡无奇,其营生过活可能惨淡清寒,但这只是物质境遇不及别人,其所失为小。但若人根本无“学”,则是在尽天职处有亏欠,必丧失人之为人之义,则其所失必大。因为这是君子小人之辩、乃至人禽之辩之关节点。这样看来,一个人可以无殊异光鲜之“才”,但不可无见体立极之“学”。当今社会只知“才”而不知“学”,人多为物质文明下的快乐奴隶,由此而致世道艰难,不亦宜乎?!皆混“才”与“学”,统一的社会教化未养成之过也。

三、“因材施教”辩正与社会教化之养成

因此,只有“学”才有助于统一的社会教化之养成,使社会有了一致的行为规范与伦理标准;但“才”只能培养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即所谓职业专家,若一个人在“学”方面呈“气”使“才”,以思想自由之名义反对统一的社会教化,则这样的“人才”不但于社会无益,可能根本有害。在这里,需要对“因材施教”的意涵略加辨正,以利于统一的社会教化之养成。

“因材施教”本来是孔子的根本教育方法,其宗旨是依据学生不同之材质个性而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最终使他们皆能达至儒学一以贯之之道,养成统一的社会教化。但这种根本宗旨却被误解,把作为方法途径的“因材施教”等同于教育结果。这样,“因材施教”就等同于“人尽其才”。有学者指出[11]:

教育的道理正是这样,因材施教正是为了“人尽其才”的教育结果公平。身为教师,对学生首先要有透彻的了解,让合适的知识与技能满足合适的学生的需求,以达到生知相宜的效果。作为一名教育者,对学生的才能、兴趣了然于胸,才能针对某项特定的学习或工作选择适合的人选,追求人与知、人与事的和谐统一。

这样,“因材施教”乃依据人之“材质”之不同而尽其“才”之所长,由此,“人尽其才”只是养成了职业专家,若无统一的“学”的一贯之道来养成社会教化,这样的“人尽其才”未必是社会的福音,“电脑黑客”就是例证之一。学者们一再指出,“因材施教”是教育公平的根本保证,但这只是在尽“才”的意义上讲的。尽管这可以为社会造就分门别类的专业人才,但若无更高的“学”以提撕整合那殊异的“才”,则人人“多得一察焉以自好”,[12]1069社会即被撕扯分割而不能归于一。这正是当下职业化社会之乱象,知识愈加精细专门,但社会愈加零散混乱。何也?无“学”以尽一以贯之之道故也。精细之术多有,高明之道缺焉。

其实,孔子之教育方法固然重视“因材施教”,但决不是要“人尽其才”,而是“进德修学”以尽“道”。在这里,人的材质个性正是要对治纠偏的对象,而不是要引导发扬的对象。为了辨明这个问题,我们且进入文本。《论语》一书到处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方法,这里选取两处。其一是在《为政》章,孔子答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之问孝,各有不同。关此,朱子在《集注》中引程子之言曰[8]56:

告懿子,告众人者也。告武伯者,以其人多可忧之事。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其二是在《颜渊》章,孔子答颜渊、仲弓、司马牛之问仁,亦各不同。关此,朱子曰[8]133:

牛之为人如此,若不告之以其病之所切,而泛以为仁之大概语之,则以彼之躁,必不能深思以去其病,而终无自以入德矣。故其告知如此。盖圣人之言,虽有高下大小之不同,然其切于学者之身,而皆为入德之要,则又初不异也。

由孔子答“孝”与“仁”之问及程子与朱子的解释,可知孔子“因材施教”决不是要尽“才”之所长,而恰恰是要克人之所病,抑“才”之所偏,既而入德求道。这样,“因材施教”虽然在入口处不同——因基于人之不同材质,但在最终结果处却相同——都是入德求道。而一般人却把“因材施教”理解为不同入口处不同,最终结果处亦不同。这是顺着人的材质一条鞭地往下滚,尽管可引“才”之所长,但却不能抑“才”之所偏,这不但是对孔子“因材施教”极大误会,亦会滋生诸多社会问题。孔子曰:“下学而上达。”[8]157 “因材施教”是在“下学”的工夫处讲的,不是在“上达”的结果处讲的。“上达”是“学”的完成,这里不能尽“才”之殊异,万不可讲“因材施教”。

原夫孔子“因材施教”之意,决不是流俗所认为的切就材质之性而光大其业力与姿彩,尽其个性之“才”,而是纠材质之偏而引导至于天命之性而完成其“学”,进而求一贯之“道”,养成社会统一的教化。若不能鉴而别之,将会造成深重的社会问题,魏晋与赵宋之不同,即其选也。

四、两种不同的社会范型:尽“才”的魏晋与求“学”的赵宋

一般而言,“学”与“才”不分,乃至以“才”为“学”,则政治不能上轨道,世风则日偷,人伦必大丧;若能不以“才”为“学”,从而钦定“学”的崇高与尊严,则政治上轨道,世风淳朴,人伦大昌。前者以魏晋之世为代表,后者以赵宋一朝为絜矩。

魏晋时代乃一人才辈出,而社会极其黑暗之时代。诸多名士如何晏、阮籍、嵇康等均见杀,甚为可怖,亦甚为可惜。然一般人多只是同情这些名士,尚不能见其自取其咎之实,亦不思之过也。何谓自取其咎?以“才”为“学”故也。若只一二才子以“才”为“学”,尚不至于影响世风,然整个时代以“才”为“学”而至于学绝道丧,则政治、世风、人伦俱坏,是此则人人难自保,乃至屡遭杀戮,岂可怪哉?何以说魏晋时代乃以“才”为“学”?此则须缕析分疏。魏晋时代之中心问题乃是圣人是否可学而至,然魏晋人之探讨此一问题,不是要尽天道,而是向往名士,学名士之生活与洒脱。质言之,他们乃是以材质之性去契接圣人那应物而无累于物的完美境界,既而援道家“有”、“无”等哲学概念外在地观赏地去解悟圣人之“迹”。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的日用之实,亦可以知晓其学问之见。因只见其“迹”,故圣人在他们那里只是寻极幽微的智能与无累于物的洒脱,而不知尚有“任重而道远”的“弘毅”工夫、道德承担。圣人固智慧洒脱,但必由工夫承担而来,若无上层的工夫与承担,则下层的智慧与洒脱只是虚灵的光景,则不是于日用人伦中尽天道。而魏晋时代的名士恰恰在此出了问题,他们观赏到了圣人的智慧与洒脱,而没有承接上圣人的工夫与承担,而妄以这下层的智慧与洒脱为“自然”。殊不知,若不见天道挺立而来之工夫与承担,这“自然”常滑落为文人浪漫生命之泛滥,这里虽然表露出了生命的软化之美趣(柔媚、优美),但终究是一无挂搭的飘荡与流散。可见,这一切皆为“才”而不是“学”,故名士俱为才子,乃至天才,然无论如何,与“学”决不相干。但时人却以为此即为“学”,世风岂能不坏,人伦岂能不丧。裴頠于《崇有论》中论其时代问题时说[13]1045:

遂薄综世之务,贱功烈之用。高浮游之业,卑经实之贤。人情所殉,笃夫名利。于是文者衍其辞,讷者赞其旨。染其众也。是以立言藉其虚无,谓之玄妙。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廉操,谓之旷达。故砥砺之风,弥以陵迟。放者因斯,或悖吉凶之礼,而忽容止之表。渎弃长幼之序,混漫贵贱之级。其甚者,至于裸裎。言笑忘宜,以不惜为弘,士行又亏矣。

世风伦理至于此,人若飘萍,则见杀不见杀,岂有定论。夫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8]89非虚言也。王弼、何晏,竹林七贤等诸名士,其才足以名世,其学亦风动一时,然不过以“才”为“学”,而未得“学”之实,最后竟落得个身死人手,乃至生灵涂炭,可谓误己亦误世也。然细思之,究孰之过也欤?郭象于《庄子注》中曰:“学者非为幻怪也,幻怪之生必由于学。”[14]204-205实则“学”并不能生幻怪,以“才”为“学”方始为幻怪。这就无关乎康德曾感叹,天才只能在艺术范围内活动,超出这个范围,天才那神秘不可解的气质可能足以害世。

赵宋一朝则异乎魏晋,使“才”与“学”离,归“学”于“学”,严其“才”“学”之辨,重“学”而轻“才”。故伊川曰:“大贤以上更不论才。”[15]正因为赵宋能归“学”于“学”,从而整肃世风与士气,使得有宋一代能延其国祚三一九年而不坠,强盛之李唐亦不能及。赵宋开国,“以宽大养士人之正气”[16],在此种风气之下,不但“中外缙绅知以名节相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矣”[17]13149,而且还产生了“充养有道,和粹之气,盎于面背”[17]12716的二程,“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17]12769的朱熹,而有学有养的程门和朱门弟子及再传弟子更是不计其数。《宋史·道学一》中说[17]12710:

大抵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沈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此宋儒之学所以度越诸子,而上接孟氏者欤。其于世代之污隆,气化之荣悴,有所关系也甚大。道学盛于宋,宋弗究于用,甚至有厉禁焉。后之时君世主,欲复天德王道之治,必来此取法矣。

天道人伦赖“学”而焕然大明,非以其“才”而日益支离幽沉也。此正理学诸子归“学”于“学”,进而阐道翼教、匡扶社稷之功也,可谓世风国运皆因其“学”而得以扶持。何以谓理学诸子能归“学”于“学”?乃在理学能见体立极也。何谓体?心性之体也。何谓极?人伦天道也。由此而恢复“学”之天道与性命相贯通的模型,是此方可谓之“学”。必至于此境,“学”方可以昌明天道人伦,既而阐道翼教,进而展示其不同于“才”——只是个人情趣而卷缩于学院之中——之特质。故“学”必成为世人之宗教,以达成其敦王化、厚人伦、美风俗之目标。朱子于《大学章句序》云[18]1:

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

真正“学”之为“学”必能扎根民间,化民成俗。自有宋以来,民间书院讲学之风日盛,培扶根基,光大道统,正“学”之真精神之体现。至此,“学”方真成为“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之宗教。不惟此也,政治上,“学”之为“学”必成为社会之良知,读书人类似于现代的公共知识分子。钱穆先生尝在《国史大纲》中说[19]:

宋、明以下之社会,与隋、唐以前不同。世族门第消减,社会间日趋于平等,而散漫无组织。社会一切公共事业,均须有主持领导之人。若读书人不管社会事,专务应科举、做官、谋身家富贵,则政治社会事业,势必日趋腐败。其所以犹能支撑造成小康之局者,正惟赖此辈讲学之人来做一个中坚。

这样,“学”之所以为“学”有以下两特质:其一,向下导持风化,成为民间之宗教;其二,向上敦勉王化,成为政治上的良知。唯如此,阐道翼教、匡扶社稷之功才得以完成。故“学”既是“政”也是“教”。这两点特质,是“才”之所以为“才”万不可达成的。所以,我们常说才子风流,才子可成就名士之风流,但不能成就圣贤的教化。若我们以“才”为“学”,则上述特质尽失,世风王道大坏,不亦宜乎?无怪乎熊十力在纵观中国历史之后、有一个根本性的结论,总括起来大意是:学问坏于才子,政治坏于奸雄[20]。诚见道之论也。

以“才”与“学”之别,我们再来看当代之学术及其之于社会的影响。当代学术之一显著特点为——职业化之专家。所谓职业化之专家,就是限于某一行业乃至某一问题有独到之心得与研究,这是以其材质之偏对某一事理有兴趣,既而激发其研究之热情。可见,这研究成果无论如何地卓越,总是在“才”的领域,而决不是“学”。“学”之为“学”之精神在当代学术中整体缺如,这是当代社会民风凋敝,政治腐败的根本原因。但知识分子对此却全无意识,以为现在在思想上较古代为自由,故学术较古代为发达。殊不知,其发达者尽是“才”而不是“学”也。当代之知识分子沾沾自喜于其某一方面之成功与建树,殊不知,其成功与建树皆是职业化的,与街头小商小贩无以异。因“学”之精神的丧失,致使当代知识分子全无道义感,亦无担当精神。所以,当代学术貌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则是以“才”之平面的多彩与驳杂,湮没了“学”之立体的庄严与纯一。《庄子·天下篇》云[12]1069: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才”之灿烂多彩与“学”之湮灭缺如,正现代社会乱象之根源也,庄子所述之祸,在当代犹烈。何也?魏晋时代虽以“才”为“学”,但其“才”多表现在谈玄论虚上,所谓“发明奇趣,振起玄风”。[13]1374于是,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软化的美趣与风流,此虽不是刚健的担当之道,但毕竟有“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21]之拔俗之气与隐逸之民。此拔俗之气与隐逸之民虽不能正面消除学绝道丧之祸,然总是黑暗社会之一杯清凉散,政治之恶虽剧,然社会上总有一股太阴般之清流,使其流毒不至于太甚而至不可收拾。但当代社会之以“才”为“学”则不同,多以科学主义与物质主义为根底,呈现出一种重而浊的物质之气,而不是魏晋时代的轻而清的飘逸之气,故软化之美趣与风流既缺,拔俗之气与隐逸之民亦无,整个社会充溢着由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娱乐主义和观光主义所装备的庸众。学问因是“才”而不是“学”,故只表示一个人知识的多少,而不能改变其作为庸众之一员的精神特征,故俗谚有所谓“白天是教授,晚上是禽兽”之说。于是,当代社会就是一个庸俗的、机械化或数量化的群体。现代法律制度的完善似乎消除了政治的黑暗与流毒,然整个社会却又无处不充溢着强制与暴力。传统社会固然也有暴力,但传统社会之暴力有确定的对象,而现代社会则不然,没有也不需要确定的对象。于是,我们总能看到冲到学校或幼儿园去乱杀无辜的情形。可见,暴力成为了大众普遍的心理特征而不是偶尔为之的行为方式之一,整个社会是一个干裂的火药桶,这里没有对话、沟通与修缮,人人都在直接行动。故当代社会以“才”为“学”之害远甚于魏晋。

五、结语:“学”较“才”之于社会更紧切

由“才”与“学”之别,我们可知,一个人固当尽“才”,更当尽“学”,而尽“学”较之于尽“才”更紧切,因惟有在“学”处方能确立人之为人之尊严,既而教养民众,整合社会。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愈来愈专,使得世人多以“才”为“学”而泯其异。以“才”为“学”之非与妄,有识之士,当有所觉悟也。不然,诚如阳明之所言:“记诵之广,适以长其傲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辩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22]“学”之至于此,岂不悲哉?由此可见,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才”未必急需,但“学”万不可无。

参考文献

[1]孟轲. 孟子[O]//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北京:中华书局,1983.

[2]许慎. 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6:126.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南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7:272.

[4]朱熹.诗集传[O]//朱熹.朱子全书.朱杰人,等,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荀子.性恶[G]//王先谦. 荀子集解. 北京:中华书局,1988:435.

[6]刘劭.人物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7]子思.中庸[O]//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北京:中华书局,1983.

[8]孔子.论语[O]//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北京:中华书局,1983.

[9]佚名.大学[O]//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34.

[11]梁秋英,孙刚成.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09(11):90.

[12]庄周. 天下[G]//郭庆藩.庄子集释. 北京:中华书局,2004.

[13]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4]郭象.德充府注[G]//郭庆藩.庄子集释. 北京:中华书局,2004.

[15]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O]//程颢,程颐.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191.

[16]王夫之.宋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8:5.

[17]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8]朱熹.大学章句序[G]//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北京:中华书局,1983.

[19]钱穆.国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812.

[20]熊十力. 中国历史讲话[O]//熊十力. 熊十力全集. 萧萐父,主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717-718.

[21]范晔. 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2226.

学习成才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ERP财务系统;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

ERP管理系统即企业资源计划,不仅实现了企业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相结合,而且实现了企业业务与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体化。财务系统是ERP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由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两部分构成。目前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主要依托财务系统的使用,会计核算部分是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点授课内容,主要由总账、固定资产、工资、应收应付及UFO报表等模块组成,反映企业资金在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和结果。财务管理部分则是对会计核算数据进行分析,控制、预测企业的管理活动。ERP财务系统的使用对传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冲击,我们可以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将多种方法相结合,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一、 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课程安排不合理

有的学校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安排在基础会计之前,或者将其与计算机操作课安排在同一个学期,这都是不合理的。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计算机科学和会计科学等为一体的学科,所以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之前应先安排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以及基础会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理论和实践课时分配存在不合理情况,诸如实训教室不够等原因导致重理论轻实践情况多有发生。

2、双师型教师的缺乏

虽然目前学校的会计类专业教师已达到本科或硕士及以上学历,但是由于大部分教师都是由学校毕业之后直接任教的,导致实践经验非常缺乏。而且多数教师在进入教学岗位后,由于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很少有时间去企业顶岗实习,以至于大部分教师理论方面修行得道,实践能力却远远不足,从而使得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受到影响。此外,有的教师虽是双师型教师,但却只是形式上的双师型,他们通过考试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或会计师资格证书,仅仅只是具备资格而已,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所以这些只属于考试型的双师型教师,学校缺乏的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3、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

大多数的教师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演示讲授法和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一边讲授知识点,一边运用会计软件进行演示操作,之后学生自己上机操作,教师在一旁指导,这样学生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被动的接受所学知识,使得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理想。而且一些学校课程的设置是理论课和实践课分离的,由于时间上的不连贯,致使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点,动手操作能力很差。陈旧呆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存在诸如课堂沉闷、枯燥、实用性不强等多种问题。

4、实验设备短缺落后

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学校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短缺,硬件设备落后,软件版本低,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有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但是多是不同课程共用机房,时常会引起各种软件资源的不能正常安装或软件冲突等问题,而且上机时间也可能受到限制。 此外若学生长期使用一个版本较低的财务软件,对新版本的软件无从了解,以致不能及时把握财务软件的更新动态。

二、对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的思考

1、合理安排课程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于考虑基础会计课程以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需要,认为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应安排在第二或第三学期,这样课程上有一定的衔接,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掌握。此外,在教学计划中应合理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实践课应得到重视,比如依据实际情况可以将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调整为2:1或者更高。

2、优化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打造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双师结构会计教学团队。如重点培养骨干教师,着力培养其教学科研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注重培养专业扎实、教学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带头人;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将前沿的软件应用技术和企业文化带进学校;以及注重教学团队的打造,建设一个优良的教学团队。

3、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会计专业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更侧重的是培养学生运用会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化,丰富教学手段,如项目教学法、设错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等步骤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学习,使学生依靠个人和团队合作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设错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出错来防错,借改错而止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角色扮演法主要是让学生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下的身份来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我们可以通过分岗、轮岗使每个学生按照岗位分工在虚拟企业中担任一个角色,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使学生了解不同岗位的操作流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不同岗位的不同职责。

4、完善实验室建设

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应考虑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都应适时更新。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单独设立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专供本专业学生使用,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教师在选择财务软件时选择便于教学、通用性较强的软件,为了增强学生的实用性,应让学生至少学习两种财务软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不同财务软件之间的差别,以适应未来工作需要。

三、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的发展,手工会计逐步被电算化会计取代,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领域将成为一个动态的研究领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应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角度出发考虑,立足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教学,跟上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高素质优秀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努力。(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孟军,基于ERP系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探析[J],财务与审计,2010(9)

[2]吴贤华,李自连,浅谈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园地,2010(6)

学习成才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策略

从客观角度而言,《财务管理》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当前我国已进入财务管理信息化阶段,《财务管理》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都遭受到各种冲击。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实践对本课程教学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财会专业教师务必将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思想融入《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将该课程的教学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完全融合起来,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财务会计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没有将企业管理信息体系理念作为指导

会计信息化体系与财务管理信息体系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会计信息化体系提供在决策层面有效的会计信息,即内外部的会计报告,财务管理信息体系则会充分借助会计报告信息、企业各项业务信息和金融市场信息,借助会计领域的信息工具开展资金方面的管理、资产方面的管理、预算方面的控制以及成本领域的管理,进行财务层面的分析、财务层面的预测与财务层面的决策,从而最大限度实现企业价值目标的最大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绝对不能和会计信息化体系完全割裂开而独自存在,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绝对不能和会计学的教学分开而独自存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虽然已指出企业在财务层面的管理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利益最大化,可是却十分缺乏企业在管理信息体系的全局理念,没有把握好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之间的逻辑联系。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体系设计进程中通常存在局限性的认识,仅是重视企业在理财领域、估价领域与价值领域的创造,却很大程度上轻视了会计学对财务管理学的重要功效。实际上,即使是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所能大面积使用的现金流量模型等方法,也必须借助信息化技术编制成套的预算财务报表的财务预测方法来获取未来现金流量数据。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忽视了借助企业会计报告等会计信息,从而让企业财务管理所制定的决策成为无源之水,最终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没有融入现代化的会计信息技术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日益激烈,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诸多问题: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复杂,企业面对纷繁复杂的海量数据让财务领域的决策变得十分困难,所以需要运用新型会计信息技术来进行辅佐。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往往忽略了会计学对财务管理学的基础功效,致使会计信息化技术很难和该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具体而言表现为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通常停留于手工层面的计算、运用相关计算器或者借助Excel构建财务模型来处理相关财务问题的阶段,对于ERP、XBRL、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等新颖的会计信息化技术在财务管理信息化领域所获取的进展往往忽略,最终无法借助信息化的相关工具获取上市企业最新会计领域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与利用,更加不能教会学生在财务管理实践进程中,面对稍纵即逝的现实与大量的信息时应如何科学合理的做出有效的财务决策。

(三)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专业教师会计学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专业教师对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清晰。有些老师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课程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清楚,有些老师单纯地将财务管理误解为数学方面的计算。对于会计学的不了解、对于会计信息技术的不了解致使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专业教师对于ERP、远程访问、大数据、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云计算等会计信息技术的新进展不是很了解,不能利用会计信息技术相关工具在第一时间内获得企业财务管理案例方面的信息,更不能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进展与所面临的现实性问题在第一时间内进行研究,影响了学生系统化地学习《财务管理》课程,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积极性,最终钳制了学生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会计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举措

(一)进一步转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思想

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教学理念上务必形成以下观点:彻底摒弃割裂认识财务管理学习的思想,必须从管理信息体系的角度来看待财务管理与会计学之间的关系,构建起会计是一个提供决策有效会计信息的体系,然而财务管理是充分借助外部的相关金融信息、业务信息与相关决策有效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层面体系化的合理认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还必须根据管理信息体系理念,充分认识到会计和财务管理实际上是对整个企业业务领域的信息进行与之相关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分析、决策、预测与操控的体系化过程,进而充分认识到会计与财务学基本的原理、方法与技术领域相关的工具,最终实现企业在价值领域的最大化目标。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务必要清晰明确,对整个企业价值的评价和价值创造的进程应构建在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对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价格进行综合性判断的根基上。清晰地明确此点之后,就完全能够运用高职院校会计学基本的原理、基本的概念与基本方法,并把它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在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应该将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完成的相关财务报告与相关财务分析作为根基,并在会计提供的决策有功效的信息――会计报告根基上大力开展财务领域的预测与企业领域的价值评估,以此实现企业在价值领域的创造。如此一来不但体现了管理信息体系中会计信息体系与财务管理信息体系在信息生产领域、传递领域、利用领域的连续性,更能借助《财务管理》课程对会计信息利用的教学进程最大限度发挥它推动会计学等先学课程教学的功效。

(二)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引入新颖的会计信息技术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需要进一步继承会计类课程在应用会计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譬如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相当一部分的财务管理问题都能够借助ERP等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来进一步解决,然而会计信息化也能够给《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提供新颖的教学手段与便捷的教学工具。要最大限度借助譬如ERP等企业管理软件、云计算、移动互联、远程访问、XBRL、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等现代化的会计信息技术,提升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的质量。譬如可以在借助EXCEL做NPV方面的计算和EOQ方面的计算,并在构建财务模型的根基上,借助XBRL财务报告工具大力开展对上市企业财报的财务报表分析。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务必引入新颖的会计信息化技术,向广大学生不断展示会计信息化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进程中的运用,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新颖的会计信息技术完成各项常规的财务管理工作,从而让学生在会计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下走出课堂,把《财务管理》教学和企业实践中的财务管理实务充分结合起来,最终能够尽快使用将来会计信息化情境下的财务管理工作。

(三)不断提升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适合财务管理信息化教学要求的能力

在会计信息化日益发展的环境下,不管是实务界还是理论研究界都不能对此置若罔闻。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自己必须在管理信息体系理论的指导下,构建起在会计信息化领域开展财务管理的思想,重新打造一个与时俱进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体系,进一步确定新颖独特的教学目的与相关教学内容,运用新颖独特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手段,以此适应财务管理日益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应主动利用XBRL等信息化的财务报告工具,以此解决高职院校会计方面的人才难以去企业实践的困难,进一步指导学生借助XBRL等信息化工具对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做财务层面的分析,真正意义上在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大力开展财务预测工作与财务决策工作,并且在第一时间内和实践中的企业财务管理情况密切结合起来,甚至还可借助相关研究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三、结束语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已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财务管理》课程教师如能根据上述建议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的水平,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法,定能有效提升《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刘建春(1971-),男,汉族,湖南衡阳,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本科,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会计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学习成才计划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研究鸡骨草的红外光谱特征及其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集鸡骨草和毛鸡骨草药材整株和观察其不同部位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图,运用二阶导数谱和半定量分析研究不同谱图间的差异。结果①鸡骨草含挥发油、三萜类、氨基酸、黄酮、皂苷、多糖类等化学成分。②鸡骨草不同部位红外“指纹”区的特征光谱显示:鸡骨草根部的黄酮类少于茎部,而皂苷类和多糖类成分较高于茎部。结论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鉴别出鸡骨草的化学成分,从整体上评价药材质量的优劣,为规范化种植鸡骨草药材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

【关键词】 红外光谱; 鸡骨草; 化学成分; 黄酮; 皂苷; 多糖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and the difference of constituents of different parts of Abrus cantoniensis.MethodsThe FTIR was utilize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 parts of Abrus cantoniensis, the secondary derivative spectra and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sis difference constituents of different parts of Abrus cantoniensis,. Results(1) The volatile oil, triterpenes, amino acid, flavonoids, saponin, polysaccharides were contained in A. cantoniensi; (2) It was indicated that characteristic spectra of IR fingerprint region of different parts in A.cantoniensis: flavonoids of stem were higher than root, but saponin and polysaccharides of root were all higher than stem in A. cantoniensis. ConclusionThe chemical component differences can be identified fastly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A. cantoniensis using FTIR spectroscopy, the quality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s can be integral evaluted,which provides a useful method for the standardized planting of the materials of A.cantoniensis.

Key words: Infrared spectrum; A. cantoniensis; Chemical constituents; Flavonoids; Saponin; Polysaccharide

鸡骨草Abrus cantoniensis Hance,又名广州相思子、细叶鸡骨草、小叶鸡骨草,为豆科相思子属植物[1],原产广西、广东等南部省区,以广西的栽培面积最大,是广西的道地药材,其植株含相思子碱、皂苷、黄酮苷、胆碱、甾醇类、氨基酸、糖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2],药用部位为去除荚果后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疏肝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急慢性肝炎等疾病 [3]。目前,研究鸡骨草的化学成分主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4~7],这些方法前处理过程复杂、耗资多,很难直接应用于鸡骨草药材质量的快速评价。红外光谱技术是利用分子振动跃迁吸收原理,具有取样量少、制样简单、不需对样品进行提取分离等特点,在“指纹”区能快速区别不同的中药材,它可以对中药材全组分进行直接测定,反映制剂整体信息 [8~10]。本研究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结合二阶导数及半定量分析法研究鸡骨草的红外指纹特征及其不同部位在红外“指纹”区化学成分之间的光谱差异,为建立直接、快速和准确测定鸡骨草有效成分的试验方法,科学评价药材质量提供参考。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icolet 5700,DTGS/B检测器)。

1.2 样品来源鸡骨草药材于2007-10采自在广西大学农学院教学科研基地(2006年种植),经广西大学农学院黄荣韶教授鉴定为豆科相思子属植物鸡骨草A.cantoniensis。

2 方法

2.1 样品制备样品在55℃干燥48 h,粉碎过200目,每个样品作3个重复,各样品称1.0 mg与溴化钾(碎晶)混合研磨充分均匀,压片成厚度约1 mm的锭片,将锭片放入红外光谱仪测定,每个片随机扫3个不同的点,再取其平均谱图作为最后的样品谱图。

2.2 测试条件光谱范围4 000~400 cm-1;光谱分辨率4 cm-1;扫描次数64次。

3 结果

3.1 鸡骨草全株红外光谱特征分析依据鸡骨草的化学成分特征,可以将鸡骨草的红外吸收光谱(图1~2)分为3个波段,第1波段:3 500~2 800 cm-1,中心位置在3 403.7 cm-1的宽带振动主要是-OH伸缩振动峰和氨基酸中N-H键伸缩振动的叠加,2 923 cm-1和2 858cm-1两个峰分别是-CH2的对称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峰。此波段可以认为是挥发油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对光谱的贡献[11];第2波段:1 800~1 240 cm-1,应归属为α,β-不饱和酯键、C=C或芳环骨架振动的叠加峰[12]。在1 735 cm-1是酯羰基的伸缩振动峰,1 639 cm-1是C=C或芳环骨架振动的叠加峰,1 375 cm-1和1 247 cm-1附近是三萜类骨架振动[13]。可见此波段主要是酯类、黄酮类和萜类物质的特征吸收。第3波段:1 200~1 000 cm-1,主要为糖苷或多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1 153 cm-1附近为皂苷类的C-O基团的特征吸收。1 029 cm-1附近吸收峰最为强烈,是糖苷类物质的υC-O(H)伸缩振动 [12~14]。综上所述,鸡骨草主要含有挥发油、酯类、三萜类、氨基酸、黄酮、皂苷、多糖类化学成分,这跟前人研究结果一致[2]。

3.2 鸡骨草不同部位红外光谱比较分析图3~4是鸡骨草不同部位的一维和二阶导数红外谱图。因为收获时鸡骨草极易落叶,所以本文只作根和茎的比较。图3显示,在1 700~500 cm-1范围内根和茎的峰位和峰强无明显差别,以根的谱图为参照对象,计算出根和茎的红外谱的相关系数为0.991 4,表明鸡骨草根和茎中化学成分变化不大。二阶导数图谱的相关系数为0.9687。 但是从一维红外谱和二阶导数图谱上仍然可以看出鸡骨草根和茎存在的差异,例如:图3-1在1 241 cm-1处出现吸收峰,而在图3-2中此峰出现在1 261 cm-1处,相差20 个波数;图3-1在860,669 cm-1出现吸收峰,而在图3-2却没有出现;在1 760~1 710 cm-1区域内图4-1′ 只在1 754 cm-1附近有吸收峰,而图4-2′ 在1 757 cm-1和1 733 cm-1附近都有吸收峰;图4-1′在1 082 cm-1和1 069 cm-1有两个吸收峰,一强一弱,而图4-2′ 在此波段只出现单峰。由此表明鸡骨草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组分可能存在差异。

3.3 鸡骨草不同部位化成分半定量分析试验中均取1 mg样品制片,分别测得鸡骨草根和茎在1 737,1 641,1 152,1 025 cm-1等处吸收峰的峰强,并计算出相应波数处的Aroot/Astem值列入表1中,可以推测出鸡骨草黄酮类根部<茎部,而皂苷和多糖类含量根部>茎部。表1 鸡骨草根茎红外吸收强度比较(略)

4 结论

鸡骨草含挥发油、三萜类、氨基酸、黄酮、皂苷、多糖类等化学成分;鸡骨草根、茎中一些化学成分构成和含量上均存在差异,其中在含量上,黄酮类以茎部多于根部,皂苷和多糖类均以根部多于茎部;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运用FTIR技术可以快速鉴别出鸡骨草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以及其药材不同部位所含化学成分的差异,与一般方法相比具有无需要提取分离,并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化学成分含量等优点,不破坏鸡骨草的原本性,可以从宏观上整体把握药材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良,岑丽华,郑雪花,等.中药材鸡骨GAP栽培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05,21(3):109.

[2]郭巧生.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1.

[3]中国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35.

[4]胡 彦,罗永明,刘大强,等.鸡骨草与毛鸡骨草的形态学差异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3):618.

[5]黄荣韶,罗永明,胡 彦,等.毛鸡骨草总皂苷含量测定及其动态变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6,6):28.

[6]黄荣韶,玉永雄,胡 艳,等.鸡骨草总黄酮含量测定及其含量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7):1428.

[7]尹桂华,杨美林,仲崇林,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鸡骨草片中栀子苷的含量[J].中国药房,2007,18(3):210.

[8]孙素琴,周 群,郁鉴源,等. 分子振动光谱法与中药研究的最新进展[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0, 20(2): 199.

[9]刘红霞,孙素琴,杨峻山.现代红外光谱技术用于复方四逆汤的配伍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7, 27(7): 1316.

[10]赵花荣,王晓燕,陈冠华,等.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定小麦品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4, 24 (11): 1338.

[11]谢晶曦,常俊标,王绪明.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中的应用[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403.

[12]刘智,李赛君,田洪波,等.三七不同部位成分的谱学性质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5, 25 (4): 579.

学习成才计划范文第5篇

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实现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教育部和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2001年颁发了教高[2001]6号文件,批准了35所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

学校对建设软件学院高度重视,决定以此为契机,将办好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于2001年底成立了“西北工业大学国家示范软件学院”。2004年,按照教育部关于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要求,根据集成电路设计与软件工程专业的密切联系和发展趋势,为发挥软件学院办学机制和产学研合作工程教育特色优势,加快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步伐,学校决定,将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纳入软件学院,在原软件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二、学院建设概况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的建设,于2002年3月,软件学院成立之初,就下发了《关于办好国家示范软件学院的决定》(校 [2002]90号)文件,明确规定了软件学院建设的办学思路、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在政策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文件明确了“把软件学院建设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的多层次、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基地”的办学目标;为办好软件学院,及时决策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学校成立了以姜澄宇校长为组长的软件学院建设领导小组;五年来,学院不断在教育模式、校区建设和办学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和实践,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果。

目前学院在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已近1600人,截至2006年10月,已毕业学生638人,其中本科生435人,硕士研究生202人,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三、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学院跨越式发展

1.确立了“三依托”的办学体制

学院在成立之时,基于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总体布局,确立了“三依托”的办学体制,经过五年的建设,“三依托”已得到落实,并收到了软件人才教育与区域IT产业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效果。

(1)依托高新开发区。学院位于西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核心位置,依托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支持、国际化氛围和高新技术产业群的优势。在学院建设中,学院享受高新区在教学场地建设、聘用教师入区等诸多方面的政策优惠,并通过高新区管委会与国内外众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依托西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学院紧邻西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依托西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西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骨干企业和国际化企业为软件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方便的实习条件;学院为西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吸引国际企业、扩展骨干企业提供了人才资源。

(3)依托大学科技园。学院建在西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内,西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学院提供了社会化后勤保障,学院为西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国防科技与IT产业孵化提供了人才支持。

依托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西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构建了与学院四位一体的国家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产学研结合平台,形成了软件工程教育与IT产业互动发展的格局和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工程教育办学模式。

2.系统引进国际先进课程体系

学院瞄准国际先进IT技术,积极引进和借鉴世界先进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探索软件人才培养与国际软件人才需求接轨的新途径。与国际知名大学和知名IT公司开展了具有实效的国际合作教育,成功引进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国际先进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近10年来一直是美国和世界软件专业排名第一的大学专业。其软件工程方向的教学体系、课程和模式也一直是世界各个大学软件专业学习的样板。其系列课程引进由我院牵头,国内其他7所兄弟软件学院参与,经过一年半的艰苦谈判,于2004年10月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iCarnegie教育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全面引进了卡内基・梅隆大学SSD1-SSD10本科系列课程。这是卡内基・梅隆大学与中国高校的首次正式合作,本合作项目得到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

目前,10门课程(SSD1~SSD10)被分别安排在我院大学本科1~4年级进行学习,如表1所示。

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引进两年来,主要收获如下:

(1)课程结构与内容的变化。教与学的比例发生了根本改变,SSD课程教学与实验比例为1∶2;实践能力成为考核的重点,每门SSD课程的编程练习与考试达到1000行程序代码/门以上;课程直接反映最新技术,SSD1就涉及JDK和servlets,数据结构采用template设计,软件工程使用UML进行设计与分析。

(2)在教师中产生积极影响经过课程培训的教师普遍认为该系列课程教学理念先进、涉及技术新、实用性强,争上SSD课程已在学院教师中蔚然成风,并带动了学院所有技术课程的全面改革。

(3)受到学生的欢迎。经过对1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课程质量优秀和良好的比例达到80%以上;在传统相似课程和SSD课程选择上,90%以上学生选择了SSD课程;在SSD课程优点选择时,“技术实用”和“网络化支持”被排在最前面。

国际先进水平课程体系的引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编程经验和英文运用水平,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3.积极推动对日软件人才培养

在国内的软件出口业务中,日本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去年的软件外包业务有60%来自日本。日本软件企业非常看好西安丰富的人力资源,Fujitsu、NEC、NTS、FTS、NTTDATA等公司相继落户西安软件园。目前,园区的日本企业以及承接对日外包业务的企业超过50家,急需大量的对日软件开发人才。

针对以上需求,学院早在成立的第二年,就开始对日软件工程师的培训工作,2003年学院与中日IT发展中心联合培养对日软件人才,与西安森特公司合作,开展专项“对日软件工程师”培训,并成功输送12名毕业生到日本东芝、东洋、三虹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2004年9月,学院在软件工程专业首次开设日语作为第一外语,开展对日软件人才培养,目前有三届近150名软件工程专业学生主修日语;同时,日语作为全院研究生第二外语。

2005年,与东芝公司就联合开展软件人才培养签署了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协议。双方合作建设对日软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并聘用该公司两名高级技术人员为学院客座教授,由他们对学院日语作为第一外语的本科生和日语强化班研究生进行授课。

2006年开始,日本东芝公司派教授用日语主讲“软件工程”、“日本软件开发过程与管理”和“日本软件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目前,由东芝DME公司软件开发中心青山光伸社长、中村幸男中心长主讲的“日本软件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已经开始授课。

4.将工程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1)基础理论与工程理念并重。基础理论是高层次工程人才的基础。软件工程培养方案紧密围绕软件工程与系统设计理论与基本原理等进行,安排了系列课程,使学生有宽泛的基础和多维的视角。同时,接近工程实际的课程的安排,使学生通过基础理论学习和开发实践加以融会贯通。

(2)工程能力培养层次递进。根据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课程体系,安排了案例教学、课程编程和综合大作业,暑期自主工程实践、创新性实验环节、毕业设计项目开发各种层次、不同要求的实践环节,逐步达到工程培养目标。

(3)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工程化人才培养十分重要的环节。学院根据培养层次制定了不同的毕业设计方案。

学院前几届本科生毕业设计时间按6个月安排;从2006年开始,毕业设计按8个月安排。毕业设计阶段,要求所有学生进入相关企业或校内实习基地实习。学院对毕业设计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条例,对每位在企业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分别配备学院和企业两位指导教师,通过对学院指导教师的严格考核、学生开题、组织中期检查和毕业论文评阅、答辩等环节对实习过程进行管理,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研究生毕业设计和论文阶段最短为一年。要求所有研究生必须进入相关企业参加实际开发项目,其学位论文也必须以该项目为背景撰写。学生可进入与学院有合作协议的企业,也可在自主联系的企业完成论文。

5.积极创造国际化、工程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条件

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将教师国际化培训放在重要位置。采取了组织教师参加国际企业的技术培训、积极引导教师参加SSD的课程培训和选派教师出国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教育水平。此外,学院按照《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教高〔2001〕6号)文件要求,抓住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和政策机遇,吸引社会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投入,加大和企业进行产学研的合作力度,目前已经与国内近四十家软件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工程化教育合作。学院还积极进行独立校园的硬件建设,建立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各类实验室、院内外结合的实习基地、运动场地和学生生活场地。

通过以上措施,为国际化、工程型人才培养创造了优良的办学环境和条件。

四、总结

1.国际化是软件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学院自建院至今,经历了从原版教材使用、外籍教师聘请到国际先进软件工程系列课程引进的不断发展过程。学院的教学模式、教育水平和技术先进性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根据学院发展的需要,今后,要进一步做好扩大高水平外籍专业教师的聘请数量,提高国际合作教育的水平,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学生校级交流,联合培养以及开展双学位培养等工作。

2.学院已经与日本东芝、三虹等知名企业签署了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协议。今后,学院将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对日软件人才培养工作,和日本知名软件企业合作,在日本和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别建立工程研发中心。同时,争取在我院设立对日软件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