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汉字文化的内容

关于汉字文化的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汉字文化的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汉字文化的内容

关于汉字文化的内容范文第1篇

1.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是基础,也是公认的难点。提高对外汉字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由此而来,对外汉字教学研究也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到了90年代逐渐受到重视并在教与学各方面的研究中取得很大进展,2000年之后的汉字教学研究又升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文所讨论的时间范围是2000年至2012年12月(包括2000年)。本文搜集研究成果的方法是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对外汉字”为关键字进行精确匹配查询;共查询到186篇论文,经过仔细的辨别审查,共有179篇符合内容要求的论文成果。在综合考量各大刊物学术含量与科学性的基础上,共甄别筛选出57篇学术论文作为本文分类综述的内容和依据。

2.成果述评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教学行为产生都是由三个关键要素(教学者、学习者、教学内容)和两个基本的过程(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构成。教学的研究也大致从这五个方面展开。对外汉字的教学者指从事对外汉字教学的教师,学习者指母语非汉语语言的学生,教学内容也就是汉字(包括汉字的识读与书写)。与20世纪相比,在这五个方面上,2000年以来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尝试和探索,从而使对外汉字教学的体系更加完备、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2.1教学者――提高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

对外汉字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基本的学科素养、专业能力和教学本领,因此在如何培养具有对外汉语教学水平专业教师的问题上,有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洪、洪云(2011)《关于对外汉字教学课程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2.2学习者――留学生主体差异的研究

学习者的主体差异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是越来越集中,主要包括对学生文化背景和认知能力的研究。

2.2.1强调区分“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文化背景

如史迹(2012)《论欧美学生的汉字认知与汉字应用》、张秋红、陈鹤(2011)《浅谈地方高校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初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设计》。

2.2.2重视学生的认知能力

随着认知心理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传播和应用,对外汉字教学也开始将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迁移到研究之中,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来提高学习的效果。如王建勤、赵金铭(2005)《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模拟研究――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汉字习得模型》。

2.3教学内容――汉字本体的研究

对外汉字的教学内容是汉字。教学内容的研究主要是指汉字的本体研究,通过对汉字本身特点的把握,将其运用到教学之中。如李宝贵(2004)《对外汉字教学与汉字规范问题》、沙宗元(2011)《对外汉语教学所用独体字及其构字状况分析》。

2.3.1本体研究重点之一:对规范性标准用字的多方面考察

汉字本体研究的对象大多是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等规范性标准和《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等高频字表所选用的汉字基础上进行的。如上文提到的沙宗元(2011)《对外汉语教学所用独体字及其构字状况分析》。另外还有王晓光(2002)《在甲级字解析基础上的对外汉字教学构想》、陈建萍(2008)《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支点’――以汉语水平等级大纲甲级字解析谈‘支点字’构建》。

2.3.2本体研究重点之二:对汉字主体――形声字的考察

形声字作为汉字的主体,自然也是对外汉字教学的重点,这也由此导致了学界对形声字研究的热切。如万业馨(2000)《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李蕊(200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形声字表义状况分析》。

2.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研究主要指教学原则、方法及策略等的研究。

2.4.1教学原则

2.4.1.1意识到教学过程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如田艳(2009)《关于对外汉字教学层次性原则的思考》、潘先军(2005)《论对外汉字教学的层次性》。

2.4.1.2字词关系的处理。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基本单位采取“字本位”还是“词本位”的指导原则的争论一直比较受关注。最近,施正宇等学者在字词关系的处理问题上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运用认知规律和心理学以及传统的文字学原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字词的联系上找方法。如施正宇(2008)《词・语素・汉字教学初探》。

2.4.1.3认写关系的处理。针对传统的“认写同步”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学者们主张“认写分流”。如江新《“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李蕊、叶彬彬(2012)《语文分进的对外汉字教学模式初探》。

2.4.2教学方法和策略

2.4.2.1笔划教学。如王汉卫、苏印霞《论对外汉语教学的笔划》,何洪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笔划组合方式辨字”问题》。

2.4.2.2部件教学。如殷凌燕(2004)《论对外汉字教学中的部件教学》、梁彦民(2004)《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曹婧一(2011)《汉字的构型分析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

2.4.2.3偏旁教学。如李大遂(2002)《简论偏旁和偏旁教学》。

2.4.2.4运用汉字理据性及系联法教学。①现代汉字理据性教学法。如李宝贵(2005)《汉字理据性与对外汉字教学》、赵妍(2006)《现代汉字的理据性与对外汉字教学》、姚敏(2011)在《现代汉字理据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等。②系联教学法。系联法汉字教学是在汉字理据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汉字理据性理论的进一步发挥和利用。它是在帮助学生认识到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都有理据可循的前提下,进一步将声符和形符作为一个整体结合起来进行系联,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汉字。如杜丽荣(2004)《“系联法”对外汉字教学研究》、李蕊(2009)《汉字学习策略的介入性研究》

2.4.2.5其他方法和策略。这一阶段的学者还提出了其他方法和策略,如潘先军(2000)的《汉字计算机输入与对外汉字教学》、黄雪梅(2004)的《关于联想式对外汉字教学法的构想》、李香平(2006)的《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新说文解字”评述》。

以上方法和策略并不是绝对的对立与排它,在对外汉字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将其结合在一起共同使用,也可以仅仅使用某几种,同时在汉字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选取某一种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法,其他作为辅助教学法。

2.5学习过程

从对教师主体的研究扩展到对学生主体的研究,从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的关注扩展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是近年来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转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的理论来源主要有认知心理学、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影响学生学习习得因素的研究和偏误分析研究。

2.5.1影响学生习得因素研究。如王骏(2009)《留学生汉字习得的相关因素研究》。

2.5.2偏误分析研究。如张晓涛(2005)《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认读偏误及对策研究》。

3.结语

十余年来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而且很多学者能够在做好汉字本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与时展紧密联系,推陈出新,抓住学术前沿问题,借用认知心理学、中介语等理论,使研究的对象更广泛,内容更细致,成果更深入。除此之外,科学实验的比重增多:很多研究都是在提出假设的前提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避免了空泛的猜想,也使得研究成果更加科学、精准、有说服力。在看到这些可喜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目前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相对于词汇、语法等研究来说悬殊太多。我们期待着未来的几年、十几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能够有更蓬勃的发展势头,并能形成自己的完整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发展与研究概述[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2):41-48.

[2]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回顾与展望[J].渤海大学学报,2007,(2):58-62.

[3]潘先军.近四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J].汉字文化,2003,(3):58-62.

关于汉字文化的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汉字;热播;教育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实验稿原来主要在第一学段提出这样的要求,新课标则强调汉字识字和写字的教学应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汉字书写的教学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汉字教育的理念亟待加强,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要看到学生学习写字的过程,就是学生规范意识、书写技能、习惯、性格养成的过程,更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能力。为了防止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退化,需要进一步加强汉字教育。

第一,树立书写规范汉字的意识。

规范汉字简单地说是国家颁布的符合规范标准的汉字。与规范汉字对立的是不规范汉字,主要包括繁体字、异体字、俗体字等。2000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同时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2012年10月,国家财政部和教育部将《新华字典》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要求从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为全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免费提供《新华字典》。

现在的初中生普遍存在着汉字书写不规范,潦草,有的甚至无法辨认的现象。随意翻开学生的作业本,会发现许多学生的字写得歪歪扭扭,龙飞凤舞,无论从字的间架结构还是从笔画笔顺上看,都不符合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不少初中生没有认识到使用不规范汉字的危害性,甚至出于“好奇求新、媚俗从众”的心理,他们在QQ或其他网络交流区大量使用不规范汉字,如字母代码、网络新造字或繁体字等。

第二,普及书法教育。

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还有多少人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教育部于2011年、2013年先后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中小学要开设书法教育课程。2011年8月教育部专门发出关于加强书法教育的通知,要求明确写字的基本要求,并且把有关任务落到语文课里。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夕,教育部又再次发出通知,要求从今年春季学起书法教育将纳入教学,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要求学校在重视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必须继续强调学生写好汉字的重要性。

学习书法重在书写实践,要落实学生的书写时间,为了把写字教学落到实处新课标还明确规定了书写练习的时间“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初中阶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

通过书法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书写实践,及时引导学生,在书法练习中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书写的姿势,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技能。另外,不能简单地将书法教育理解为单纯地写字。加强书法教育,既要在技法上下工夫,也要重视书法在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方面的作用。通过书法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他们内心对汉字美的认同,让学生在接受美的熏陶的同时,不再提笔忘字。

第三,不可缺失的文化意识。

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书写符号,是特色独具的文化符号系统。汉字从本身内容到形式都标志着中国文化鲜活的存在,是属于全人类的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一个汉字都有产生的来源,背后都有生动的故事。比如,和‘玉’有关的汉字都有一个‘王’字边。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汉字本身有常用字、次常用字、生僻字。透过汉字的表面形式探寻这种古老文字的丰富的人文底蕴,了解汉字中保留的传统文化积淀,有助于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字形。比如,很多学生容易弄错“衤”和 “礻”字旁,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是“一点”还是“两点”。告诉学生:“‘衤’是‘衣字旁’,只要跟‘衣’有关的都是‘两点’。而‘礻’一般与‘祈祷’‘祭祀’一类的活动有关。”另外,汉语中有些词虽然现在很少用,却是古代生活中和礼仪中的常用词,学习这些汉字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汉文化的过程。比如成语从字面上不容易理解,如果对成语本身涉及的文化常识不了解,那么对其寓含的引申义和比喻义更会不得而知,更加谈不上书写正确了。

汉字教育不能脱离汉字的文化根基,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汉字反映了大量的文化气息,才能引导学生探究汉字字形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美,将汉字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汉字教育的开展要使学生正确掌握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技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青少年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于汉字文化的内容范文第3篇

>> 汉字听写大会的经济思考 关于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理性思考 由央视汉字听写大会引发的思考 偶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汉字英雄》的传播学解读 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想到的 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大陆传播学书籍出版与传播学发展探讨 浅析《汉字英雄》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审视“汉字听写大会”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文字的情感记忆 “性格塑造教育”捧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冠军 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再看语文教育方向 我给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泼冷水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唯一授权图书出版等 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想到振兴口算的策略 浅谈《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与不足 传播学在中国遭遇的困境 关于中国传播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科学传播学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2,77,70.

[3] 张骋.“娱乐至死”还是“娱乐救亡”――对波兹曼《娱乐至死》的批判性解读[J].当代文坛,2013(01):35-38.

[4] 陈令仪.论娱乐类电视节目“寓教于乐”的功能与作用――以《天天向上》节目为例[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02-104.

关于汉字文化的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字源文化 识字教学 教学策略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正确书写并掌握一定的汉字,更要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但纵观小学识字课堂,有很多不足之处:教师死板教学、学生机械记忆;识字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识字效率低。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寻有效的识字法,字源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让汉字变成一幅画,一个故事,学生因形识字。我国已有大批教师和学者对字源识字法进行了尝试,也取得了成效。但有关识字教学中字源融入较少背后原因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以如何在小学识字教学渗透字源文化为研究目的,分析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及其字源文化融入较少的原因。从字源识字的理论和规律入手,探索字源识字的教学方法。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当前识字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的识字教学在很多方面获得了成功,但仍有不足的地方,教师教学往往带有功利性和片面性,忽视汉字构字规律,给学生学习汉字带来很多困难,下面结合对小学识字教学的课堂观察及识字作业的分析,谈谈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混淆同音字和形近字,错别字严重

汉字是世界最古老文字之一,从甲骨文到楷书,由图形不断演变成方块字符号。而且汉字数量庞大,结构复杂,从《新华字典》中可看出,不同结构的笔画之多,同音、同义的字更是数量之大。低年级学生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发展还不成熟,靠机械识字记住字音和字形,不理解汉字的意思,容易混淆同音字和形近字,导致写错别字的现象,例如“辨―辩、采―彩、灸―炙”。正是汉字的复杂性加上低年级学生不成熟,导致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困难重重。

(二)识字教学方法的机械单一

学生的错别字严重,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分不开的。识字教学要遵循字的音、形、义相结合的规律,但小学教师在实际的识字教学中把能正确默写出生字词作为检测识字效果的标准,经常采用抄写、听写的巩固形式。教师在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一般是读音、字形、组词这样的步骤,这种方法机械单一,忽视学生实际需要。

(三)字源识字教学中字源文化应用较少

通过实际的课堂观察,小学语文教师很少运用字源识字法,经常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学生读,导致学生识字不容易形成系统的印象。例如一节识字课,学习蝴蝶、蚂蚁、蜻蜓等词语,教师采用的是个人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朗读方式,字音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就忽视了音形义的整合。

贾国钧提出字源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和演变规律,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的方法[1]。汉字是古人根据生活需要创造出来的,每一个字的出现都有依据。主要表现是“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假借、转注造字方法,运用字源识字方法能够开发学生思维,建立起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二、识字教学中字源文化融入较少的原因

汉字是我们民族步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体现祖先们审视世界万物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完成汉字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但字源识字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却运用甚少,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字源识字教学资源的缺乏

字源文化融入识字教学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但是因为缺乏与课本相配备的字源识字资料和课件,教师在课堂上的对字源的运用较少。网上也有关于字源识字网站,如刘翔等人创建的字源识字资源平台、汉字叔叔创设的古汉字网站,但是资料信息比较零散,加上教师制作字源课件也耗费时间。所以,创建多种版本的字源资料,开发网上共享课件,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师字源文化知识欠缺,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有限

甲骨文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对古代汉字文化充分了解,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有限,有些教师由于平时掌握的字源知识较少,或没有时间去阅读甲骨文方面的书籍,加之字源识字法需要熟练地掌握多媒体的运用、融入字源文化的技能,这就是字源识字教学法在课堂上难以得到普及的直接因素。

(三)师范教育课程对字源文化及其在识字教学中应用重视不够

小学教师识字教学课堂中很少采用字源识字教学法,究其原因是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是师范专业,在大学课程中,很少的系统讲授关于字源文化方面内容,在如何把甲骨文运用到小学课堂上的方法的课程更是少之又少,这让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在课堂上融入字源文化时缺乏了理论基础。

三、增加字源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字源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字源识字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是可行的,我通过对象形、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的分析,利用汉字图像性和表意性特点,提出了字源文化融入的策略和方法。

1. 认识象形字,了解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文化的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汉字形体美重要性 低学段 教学方法 探究

一.小学生汉字形体美探讨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教师就必须重视小学生汉字形体教学。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就应该是以“读”、“写”为主的教学目标要求,同时也要进行“美感教育和审美情趣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虽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到汉字的重要性,但即便是如此,仍旧有许多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直至大学毕业,对汉字的认识都停留在浅薄的“会写”阶段,好与不好却是另当别论,完全忽略了汉字的形体美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根据汉字本身的特点,来简单谈谈关于小学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其中不能够忽略汉字形体美教育的重要作用。

1.汉字形体美具有哲理辩证性。汉字的形体美本身就具有辩证统一性,比如:运笔上的轻与重、缓与急、提与按;墨色中的浓与淡、枯与湿,线条上的长与短、断与连、粗与细,结构上的大与小、欹与正,形体上的方与圆、胖与瘦,甚至还有章法中的疏与密等诸多对立的矛盾关系。如果学生在汉字的书写上能够认识和体会它的形体美,并重视形体美的培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汉字认识的积累,还能够逐渐使学生在汉字形体美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辨证思维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学习以及生活上的其他问题。

2.汉字形体美本就是一副优美的画作。汉字的形体具有流畅、温婉、豪迈、气势磅礴等特点,优美的汉字形体就宛如一副画卷 ,引人入胜;流畅的汉字形体给人一种轻快愉悦的心情;气势恢宏的汉字形体更是作者性格的细致刻画。从汉字的形体中我们就可以了解一个学生的性格以及习惯,比如:就够整洁的汉字就会让老师觉得这个学生做事情井井有条,那么汉字写的歪七倒八的,老师很自然的就觉得这个学生做事没有条理性,这就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学生的汉字形体给人的第一印象,也就是管理上所f的“首因印象”。所以,从小学低学段就应该培养学生对汉字形体美的认识,注重汉字形体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养成汉字书写的良好习惯。

3.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历史的源远流长,汉字形体美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对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中科院院士吴全德教授在中央教育电视台播放的《亲子书法课堂中》说到:“毛笔书写是三维的,儿童学习书法可以开发儿童的智力素质。”小学生汉字书写的内容广泛,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以及了解更多知识和文化,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学习汉字形体美的收获是广泛多样的。

因此,多开展汉字形体美的教学或者优美的汉字形体展示,让学生在汉字的形体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只有培养学生对汉字形体美的认识和运用,让学生在汉字上也可以以优美的画卷展示其学习成果,才能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汉字形体美教学方法探究

空有认识和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实的展示汉字的形体美,就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必须帮助学生培养汉字的书写,注重汉字形体美的表现形式,以有效的方法来教导学生在汉字形体美上的刻画。

1.以动画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喜欢动画里的故事情节,如果将动画片和汉字教学有机结合,将汉字的书写方法以合适的动画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动画的世界里认识和了解汉字形体的重要性,学会欣赏汉字的美,并获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益信息,从中体验汉字学习的乐趣。而且动画片中许多常见的事物和形象深刻的汉字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学生研究的兴趣。老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动画片中汉字的表达方法,自己动手描绘一幅汉字相关的绘画作品。从生动、形象、有趣的汉字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采用动画片演示法对激发学生创作思维和兴趣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讲故事的汉字形体学习方法。学习趣味法源于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故事趣味法教学,可以使学习汉字的学生对汉字的形体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的探索。汉字教学教师通过以幻灯片演示不同书法家成长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画面。比如:颜真卿“拜师学书”、虞世南“睡前练书”欧阳询“流连观碑”。当学生了解这些伟大的楷书家学习成长的艰辛历程后,便对书法家习书与做人成长经历有了深刻记忆和感触。并对他们产生一种钦佩和敬仰的态度,愿意以他们为榜样。因此,汉字教学过程中采用趣味故事法也能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的形体美。

3.实践指导教学法----书体临摹。传统的汉字教学“写”的方法便已经运用了书体临摹法且一直沿用至今,汉字教学的老师大多也都采用临摹描述法来作为实践指导的教学方法。现代汉字教师必须结合当代学生的心里因素来教授临摹方式,即由摹习过渡为对临是学生普遍接受的学习过程,符合由易到难的学习原则。随着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字体临摹也应经有传统的单一汉字个体临摹演变为对汉字文学和历史的临摹,从内容上也变得丰富多彩,更能提高学生临摹汉字的兴趣。且临摹内容多为诗歌典籍,甚至还有一些有趣的历史文人小故事,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灵活的认识汉字的形体带来的美感,还能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以及文化知识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