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安全管理

互联网安全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安全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安全管理

互联网安全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互联网;安全管理

1 企业互联网应用现状

互联网发展的很快,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计算机的应用也不断地发展,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多,带来安全问题也逐年上涨。主要有:(1)互联网上的木马、病毒、钓鱼等网络威胁泛滥;(2)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欠缺,不及时安装补丁、不安装防病毒软件,访问一些危险站点和网页,造成病毒、木马大量的传播,致使敏感资料、数据和信息的丢失泄密;(3)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着网络安全的挑战;(4)互联网应用占用大量的时间和带宽,给正常生产和管理效率带来不利的影响。

1.1 网络的主要安全隐患

现在网络安全系统索要防范的不再仅仅是病毒感染,更多的是基于网络的非法近几年来,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趋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攻击变得更复杂、更隐蔽、更加多样化。主要来源包括病毒、木马和恶意软件的入侵,它们利用网络作为传播媒介,对系统和网络进行全面的攻击,具有多渠道传播、自主自动攻击、传播速度快、危害范围广等特性;网络黑客的攻击,外网的非法入侵等。

1.2 国内外管理模式

欧美企业基本上采取全体开放的方式,使用上网行为管理进行监控、管理,采取控制比较宽松、处罚较为严厉的政策。日韩企业普遍采取严格的控制管理方式。

国内管理方式差别较大,既有欧美全体开放式又有日韩的严谨上网,有限的开放方式。目前大多数企业在互联网访问安全方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方案。在互联网访问安全管理上,国内、外各企业的策略使用深度各异,需要针对本企业应用的实际进行关键技术研究、策略制定设计。

1.3 企业互联网管理模式

企业互联网典型管理手段为采用各类的服务器实现局域网用户访问互联网,访问策略由服务器进行控制。此模式存在以下不足:(1)没有URL库和应用协议数据库,对于URL的管理需要通过手工进行配置。并且对URL的控制与调试不够灵活;(2)对讯雷、电驴等P2P软件或是多线程下载工具不能有效的进行控制;(3)不能对网页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游戏、视频等网站不能有效地封堵;(4)不具备上网审计功能,日志记录、分析功能不全;(5)对企业用户访问互联网的带宽不能管理,致使非工作数据侵占关键业务带宽。

2 企业互联网访问安全管理关心的主要内容

企业中的互联网用户使用互联网在做什么?是否和工作相关?是否影响了自己或是他人的工作效率?还有其他诸多的问题。

2.1 制定适合企业的网络应用控制策略、信息收发监控策略

分析企业互联网软件、下载信息和上传信息的主要应用模式,分析企业职工使用互联网的行为习惯,分析对应用软件、下载信息和上传信息的识别和分类的访问控制技术,制订针对不同应用和信息传输的控制策略,设计适合企业管理需求的网络应用控制策略集,对不同的部门应用相应的策略集,以满足其部门的日常办公的需求。

2.2 分析现有网络架构和链路下的带宽管理策略

针对企业现有网络的体系架构和互联网的访问链路,结合企业互联网应用软件的特点和信息传递的模式,分析带宽分配的粒度和技术手段,不同应用的带宽分配模式和优先级别。对企业互联网出口带宽进行合理的分配、调优,最大化地满足企业办公的需求。

2.3 分析用户通过认证访问互联网

分析哪些人可以不受限制的访问互联网互联网,哪些人可以访问部分互联网以及访问的内容是否与工作相关;不受限的互联网访问是否与本人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信息相符,防止他人盗用有权限人的帐户。

2.4分析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互联网的首先接入到防毒墙,对互联网传播的病毒、木马程序等进行过滤,对有木马或是钓鱼网站进行屏蔽,企业内网用户统一部署网络版防病毒软件,并定期进行深度扫描;部署反垃圾邮件网关系统,对带有病毒、木马程序等的邮件进行阻拦,并对同一时间发送超过一定数量邮件的邮件帐户,列入邮件系统的黑名单,防止利用邮件系统进行攻击企业内部网络。

2.5 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防火墙是企业网络安全的重要防护,可以保护企业内网尽可能小的受到攻击。然而,这与防火墙的策略、规则的制定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企业的各业务的应用制定严格的策略,并只开放与应用相关的端口,杜绝黑客利用其他端口进行攻击的可能性,同时开启日志记录功能,若有入侵检测功能应一并开启,做到可能受到攻击的预警,防范于未然。

3 制定互联网应用的安全管理策略

安全策略的制定实施围绕主体、客体和安全控制规则集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3.1最小特权原则:每一个用户只应该拥有最小的访问集合,只在能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权限所组成的保护域执行;

3.2经济性原则:控制机制应该最小和简单,便于实现、检查和证明;

3.3完全中介性:必须可以对系统发生的所有访问请求和主客体权限变化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监控不能被旁路;

3.4特权分离原则:对客体的访问应该取决于不止一个条件被满足,把访问某个客体的权利分解成多个子权利,分别由不同主体掌握,当自权利同时都满足时才能对客体访问。

4 企业互联网访问的管理

通过企业互联网访问的分析与策略的部署,对上网信息内容进行审计,分析用户上网的行为,并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的结果对网页访问过滤进行优化;控制网络应用协议、流量等进行调优,以最合理的带宽分配,最有利于企业生产的网络应用,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员工沉迷于互联网而忽略了正常的工作。

5 结束语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网络威胁的客观存在。我国日益开放并融入世界,但加强监管和建立保护屏障不可或缺。可以说,在信息化社会里,没有信息安全的保障,国家就没有安全的屏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更是如此,通过本文的分析达到以下效果:

(1)通过对互联网访问安全管理的分析,可以对企业互联网访问安全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互联网的利用率,加强企业的内部网络的安全,是企业网络健康运行。

(2)企业管理维护人员可以快速判定网络异常问题的根源,以便处理故障,为企业保生产做好后盾。

根本目标就是保证企业网络安全畅通,提升企业整体办公效率和生产力。

参考文献:

互联网安全管理范文第2篇

互联网和信息领域的安全,必须有相应的安全产业支撑。目前,我国ICI(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技术能力和竞争力与国外同业差距较大,因此,有必要成立互联网安全“国家队”来引领发展。应支持优秀的互联网安全企业成为“国家队”成员,并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与国际接轨的、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能够动态调整的措施手段,支持“国家队”发展,从而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建议:

一是确立互联网安全“国家队”成员的选择标准。互联网安全“国家队”应包括主要互联网企业,其中以互联网安全为主业的企业应当是重要力量。筛选标准应以企业技术能力和竞争力为主要依据,而不以所有制为准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应有机会成为“国家队”成员。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可按照以下条件选择互联网安全“国家队”成员:1.在互联网行业,有国际竞争力,或在国内竞争力突出的企业;2.在资本构成中,有国有资本或中国籍公民控制资本;3.由中国籍优秀企业家管理,并控制企业经营权;4.企业经营管理的总部在中国境内;5.企业主要员工中,中国籍员工应占较高比例。

二是构建系统性的组合政策,加大对互联网安全“国家队”的支持。我们认为,政府采购是政府的重要支出,让政府采购资金适当向“国家队”倾斜,是扶植“国家队”发展的重要手段。应结合我国实际,采取项目合作、政府采购等多种方式支持互联网安全产业的龙头企业发展成为“国家队”成员。例如,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对成员企业直接资助项目经费,成员企业与国家情报部门进行秘密项目合作,政府采购、国家大型项目和技术服务选择优先考虑成员企业,由政府部门下属的第三方机构在成员企业持股,将部分网络信息安全、情报等工作外包给成员企业,为成员企业颁发“国家安全工作许可”资质,允许部分成员企业参与军方网络战演习等。

三是利用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支持“国家队”发展。研究发现,美国的行业协会,对美国信息安全企业的发展有重大支持和协调作用。这些协会是美国政府和“国家队”、“国家队”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协调利益的一个重要枢纽。如信息技术信息共享和分析中心(IT-ISAC)是由美国商务部与19家科技公司在2000年合作成立的非营利机构,在信息技术领域帮助成员对公司和IT基础设施进行风险管理,其成员间通过网络信息共享和分析来加强IT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互信、分析和协同合作,成员企业能够提高紧急事件响应能力和网络安全决策能力。此外,行业协会还可在协调政府采购、政府项目招标上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受WTO及GPA等规则限制,我国政府采购部门往往在采购规则中设置明显的排除外国企业的政策壁垒,一些技术标准也不是由政府采购部门制定的,此举极易引发国际争端;而美国政府往往利用立体的采购政策体系,通过设置复杂的采购标准、技术标准等手段,并与行业协会推荐、第三方组织认证等方式相结合来满足门槛条件,合理绕开一些限制。美国的这一做法可以为中国所借鉴。

互联网安全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危及重要用户 安全管理 隐患 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3;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49-02

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是指在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城市)的政治、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中断供电将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较大环境污染、较大政治影响、较大经济损失、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用电单位或对供电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用电场所。

1 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管理的现状

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分布点多、面广、量大,随着政府安全问责力度越来越大,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供用电安全管理压力与日俱增。从运行电压等级来看,35 kV及以下用户为简易变电站、配电室接入电源点或直接接入配网,35 kV及以下多数用户在建设初期,为考虑短期利益最大化或为降低成本投入,多数用户均未做设计或投运设备简易无保护装置或缺少日常的维护,随着用电负荷逐年增大和运行设备的老化,导致运行设备及电气设施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危及主电网的安全运行及用户安全可靠用电。因此,为加强用户安全用电管理,主动适应国家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高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可靠性管理水平,保证供电企业输、配网线路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必须高度重视新形势下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供用电安全管理工作。

2 影响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管理的因素

(1)运行管理不到位,管理松散。近年政府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但是客户侧工作机构和人员的配置和素质远远达不到工作需要,仍有部分用户变电站和配电室工作规程、运行规程不健全、电工配置严重不足或无证上岗,缺少用电技术人员,没有进行技术和安全培训、用户对安全用电重要性认识不够,疏于管理、安全隐患问题不能及时整改。

(2)受电设施和变电站管理及维护不到位。大部分用户建设安装受电设施和变电站标准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用户用电负荷的增大,安全隐患逐渐凸显,同时又不能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检修和试验,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处理,致使用户用电事故突发。

(3)非电性质安全措施不符合技术要求。大部分用户安全工器具应配置而未配置或减配,配置使用未按照周期性做好电气试验和安全工器具试验;未采用非电性质的应急保安措施,非电性质应急手段和方法不符合技术规范,电气操作过程中易发生触电或反送电事故。

(4)用户自备应急电源配置不符合技术要求。根据用户自备电源配置情况,大部分用户自备应急电源配置和非电性质安全措施不符合技术要求,用户未按照保安负荷容量的120%要求配置,用户不清楚自己的保安负荷情况,配置自备应急电源容量的随意性大,自备应急电源投入切换装置技术方案和接入电力系统安全要求不符合标准。

(5)应急预案不规范不能满足要求。部分客户没有制定事故防范措施、事故应急预案、停电应急预案,更没有开展技术问答和应急演练,致使突然停电或出现异常情况时,不能正确、迅速、有效地处理事故,造成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6)用户供电电源配置不符合负荷分级要求。大部分用户供电电源配置不符合安全供电技术要求。电网供电可靠性提高了,但一些用户用电的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淡薄,特级用户不具备多电源供电、一级用户不具备双电源供电、二级用户不具备双回路供电和临时用户不具备应急电源供电,因用户自己事故停电或电网突发停电时造成的影响性增大。

3 “互联网+”形势下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管理采取的措施

(1)积极做好用电检查服务工作,落实“四到位”责任。一是以“互联网+”新形势为主线,深化营销业务、高危及重要用户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GIS系统、营配贯通系统等应用,结合用电检查移动作业和客户端互动应用平台,及时准确、方便快捷地对客户发送停电预警、隐患通知、隐患督办、停复电通知等工作,从而拉近用电检查人员与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之间的距离,实现用电检查人员与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负责人之间的点对点交互,建立方便快捷的信息交互通道,提高供电企业服务管理质量。二是供电企业应逐级建立高危及重要电力用电安全检查服务责任体系,明确检查周期、服务要求、服务对象,责任到人、责任到户,将供电区域内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分解到每位用电检查人员。三是供电企业开展周期检查和专项检查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交流,学习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事故典型案例,并结合安全隐患分析存在的风险,使用户充分认识安全用电重要性和电力事故对自身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影响。四是主动与当地政府、政府相关部门、电监机构、媒体沟通联系,建立常态联系机制,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安全隐患分级挂牌督办工作,履行供电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责任,宣传供电企业有关政策,服务客户,接受监督。

(2)规范用户供电电源和自备应急电源配置。一是为加强供电电源和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监督管理,提高社会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有效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按照《关于加强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和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指导的意见》要求,合理配置供电电源和自备应急电源,安全规范地使用自备应急电源。二是办理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业扩业务时,必须要求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申报其负荷明细、负荷特性、主要设备供电允许中断时间等用电安全相关内容,并区分清楚保安负荷、生产负荷、可错避峰负荷、生活照明等负荷,根据高危及重要用户重要等级答复供电方案原则意见和接入电网技术方案。

(3)靠前服务,建立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一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供电企业、用电客户要建立三级信息联系机制,供电企业根据检查周期开展检查服务工作,将安全隐患告知用电客户,用电客户将根据检查通知中的安全隐患逐一制定治理的措施、方案和计划,明确治理人员的责任,提出治理的质量和时间要求,供电企业将督办结果报备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将报备隐患信息列入督办工作中;明确“客户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政府相关部门是安全监管主体、供电企业是供电安全责任主体”3个主体;把握“供电隐患整治、用电安全服务”两条主线;强化“责任落实、信息沟通、风险防范、结果考核”4个关键环节管控,形成部门各负其责、协同配合、高效联动的工作机制,确保重要用户供用电安全。二是将客户互动端APP融入“掌上疆电”,向多元的移动平台发展,打造供电企业与客户信息共享、良性互动的智能平台,利用网络停复电通知与反馈管理、风险预警、隐患督办、收集投诉建议等,形成隐患管理的知识库和历史库,全面提升高危及重要用户安全用电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重要电力用户用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是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进一步提升电力用户安全用电管理,共建安全、可靠、规范、有序的供用电环境,以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互联网安全管理范文第4篇

“互联网+”首先要“安全+”

“互联网+”战略落地后,互联网信息安全再成风口,信息安全作为互联网行业中的基本要求,除了业内每个参与者不懈努力外,同时也要以“安全+”的战略积极布局。投资了京东、58同城、大众点评等平台及企业后,腾讯公司于日前在国家网络安全周上宣布了投资知道创宇并与启明星辰(002439,股吧)达成企业级安全战略合作。

据了解,国家“互联网+”战略提速,网络信息安全被认为是保障“互联网+”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此次腾讯在互联网安全领域的一系列动作,或与其正在全国推进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不无关系。启明星辰、知道创宇分别属于企业安全、国家安全领域的领军企业,腾讯通过战略合作或投资方式进行布局,符合腾讯公司的一贯路径。腾讯副总裁马斌表示,“新时期的互联网安全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单一企业级防护产品已经无法抵御“心脏出血”等新兴病毒威胁,这就需要产业链参与者打破行业壁垒、优势互补,针对企业内网终端用户容易遇到的各类问题,提供一整套的完整终端管控安全解决方案”。马斌认为,“互联网+时代,国家给了企业自主经营的土壤,企业安全一定要服务于国家安全;国内企业只有彼此开放合作才能形成竞争力,更好的服务国家战略。”

数据安全受到挑战

就在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前,中国几家大的互联网企业却接连出现网络安全问题。继支付宝因光纤被挖短暂失灵后,携程网也遭到了因员工操作失误导致的网络瘫痪,互联网安全事故接连发生,数据安全问题引起公众关注。在线商旅管理专家HRS亚太区副总裁姜君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目前我们正在经历互联网+的时代,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日益加深,从个人服务到企业合作,都在向在线化转变。携程和支付宝的遭遇对公众来说是一个提醒。在互联网+时代,数据安全管理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有着深厚互联网基因的公司来说,其数据安全管理将对其公众信任和公司的行业竞争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姜君指出,互联网+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数据高效传输和运用的便捷性,同时也提出了数据安全管理的挑战。

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随着企业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互联网安全企业也开始在企业安全层面乏力。日前瑞星方面就了互联网企业信息安全服务产品—瑞星“安全+”。据瑞星安全专家介绍,瑞星“安全+”产品的推出是为了帮助广大互联网企业保护网站安全,避免因系统漏洞、产品漏洞、黑客入侵及员工违规操作等问题遭受损失,提升用户安全体验,将安全做到家。瑞星安全专家表示,由于近期信息安全泄密事件呈爆发式增长,瑞星已为不同规模的互联网企业定制了快速、标准化的服务,广大企业管理者应尽快为企业定制一套专属的解决方案。

个人信息安全不分“大小”

与企业的信息安全相比,广大网友的个人信息安全同样举足轻重,而且随着不法分子的伎俩越来越多样化,普通网友也可能因为信息泄露等的原因导致重大的损失。广州市公安局日前就宣布,在手机管家的协助下,成功破获近期猖獗的冒充“10086”积分诈骗案,罕见比较完整地抓捕了整个积分诈骗黑色产业链上的木马开发,包马,洗钱等所有环节的27名嫌疑人,还缴获了大批嫌疑人用于作案的伪基站设备、作案用车、电脑、手机等大量涉案物资。

互联网安全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综合网管系统;维护;通信;互联网;安全

随着人们对通信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通信市场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通信行业对通信系统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目前我国的通信互联网应用现状来看,当前我国的通信互联网安全管理水平还没有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在通信互联网的管理与维护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尤其是在通信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涌现的发展形势下,尽快提高通信互联网的安全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重要的研究内容。近几年,综合网管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为提高通信互联网安全维护水平带来了新的契机。以下笔者就结合自身的体会来谈谈综合网管系统在维护通信互联网安全中的应用问题。

1 安全网管系统功能要求

1.1 告警管理

需实时地采集全网范围内所有网元(NE)生成的各种设备故障告警报告、网络事件报告以及与网络、业务相关的故障报警报告。为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告警数据采集层必须提供手工采集手段,并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告警数据处理(例如告警信息的标准化、告警的重定义等)、告警过滤、告警显示控制、告警查询与统计等功能。

1.2 性能管理

性能数据采集应支持从直连网元和专业网管设备采集两种方式,支持各种网元提供的接口。支持24小时周期性自动采集性能数据,采集周期和采集时间可选择。性能管理应具备较好的扩展性,对于新割接入网的网元,网管系统能够根据配置文件,自动采集性能数据。性能数据采集到网管系统之后,必须进行归一化、数据结构规范化,使数据应用层的相关应用能够方便地使用这些数据。要考虑交换、无线等数据的关联性。

1.3 配置数据的采集、录入

配置数据采集方式应支持自动采集和手动采集。自动采集:网管系统能够周期性地自动采集配置数据,其中采集时间和采集周期可由用户设置;手动采集:网管能够让用户在必要时手工启动配置数据采集程序,并可按网元组等进行分别采集刷新配置数据。性能触发采集:在采集性能数据过程中发现新的资源对象时,能够自动触发资源采集程序,进行相关资源数据的采集,并提供刷新机制。对于一些无法采集的数据,提供手工录入和批量导入方式。

1.4 其他功能

综合网管系统除了具备告警管理、性能管理和配置数据的采集与录入管理等三种功能以外,还具有一些其他的基础功能,如报表查询功能、电子地图功能、工作流管理功能、故障管理、操作维护终端管理、安全管理、系统自管理、经营分析管理等多种功能。

2 综合网管系统设计

2.1 系统业务范围

广义的综合网管系统应该是一个全业务范围的网管系统,包括GSM网、CDMA网、直放站、动力环境监控、智能网、传输网、IP、接入网、ATM骨干网、短信中心等,它应该是一个跨专业、跨部门的集中监护系统,而不只局限于某些专业。

2.2 系统技术要求

2.2.1 系统的稳定性应满足以下指标:系统的平均无大故障时间应大于100天,平均无重大故障时间应大于300天。

2.2.2 系统的可靠性应满足以下指标:①重大及严重告警正确性要达到100%,其它告警准确性不小于99.8%;②性能数据准确性不小于99%。

2.2.3 系统的实时性应满足以下指标:①监护系统监控的所有网元的告警显示延迟不得超过30秒;②性能数据从采集到呈现的时间小于30分钟。

2.2.4 接口的一致性:综合网管系统的接口必须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2.2.5 应用系统的可使用性:应当保证综合网管系统简单明了

2.3 系统总体设计

网管系统将采用全新的体系结构,主要表现在三层应用服务结构与三级分布式数据库的结合。要求现有网管软件从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向三层/多层应用服务的体系结构转变,同时,三层/多层应用服务的体系结构还有利于把业务逻辑集中到中间层,有效分担数据库服务负荷,集中实现系统的业务安全管理等优点。

网管系统致力于建设一开放的系统,此系统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数据采集层,主要完成采集数据的功能,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第二层为数据处理层,完成数据的计算,整理和组织;第三层为应用层,主要完成数据的呈现、网络的拓扑、资源管理、网络优化、规划、互联互通分析、业务管理、路由管理、局数据检测,各部门所需的报表,生成报表的模版,故障处理流程,交接班制度,安全管理,故障的重定义等。

3 综合网管系统实施

在软件开发领域,递增原则的一个重要应用即是:在项目开发时,先组成目标的一个有效的早期子集,并完成其开发工作,提交用户使用,从而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如此一来,在原始需求不稳定或不清晰时,项目的进展就仍可以按照可控的模式进行。按照以上需求、设计并实施的综合网管系统应该具有开放、稳定、高效、安全和易扩展的体系结构,能够充分满足当今移动运行环境对综合监护管理的需求。

第一步:根据各种规范,实现移动综合网管系统功能。第二步:实现省级网管决策系统.实现上述功能深度管理,并能由用户驱动完成决策数据生成及体现,为网络维护者提供详实决策依据。第三步:实现省级网管智能决策系统,即实现决策系统的智能化,由用户驱动到系统自动驱动,由局部的决策数据提供到全局综合决策数据的提供,由网络的事后分析到网络的事前预防,真正为网络维护和经营管理提供重要决策数据并能进行各种智能处理。

结束语

总之,综合网管系统为复杂的、不断演变的移动网络提供一个管理解决方案及一组工具集合,在系统建设时要注意其建设目标是:实现对目前各部门监控的设备及业务的集中监控,同时增强综合网管系统对新设备、新业务的支持能力,考虑未来可能接入的其他设备及业务;在完善传统的告警、性能、配置、安全等基本管理功能的同时逐步实现业务管理、事务管理等高层次管理需求;具有与上级网管系统完善的接口功能,满足上级网管需要调取的数据资料;提高数据吞吐能力和响应时间,为管理、技术人员提供高效、稳定的工作平台;实现电子化管理,达到信息沟通、资源整合、管理控制等环节的全面电子化。

参考文献

[1]杨子林.浅谈通信互联网中的综合网管系统[J].科技与企业,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