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病句笔记

高中语文病句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病句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病句笔记

高中语文病句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新思路

1 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

1.1 思维深度的加大

高中的语文的学习与以前不同,在新课标下,语文对于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深度的要求大大地增加了。无论是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还是对于这些作品的分析,都集中地体现了“思想”这一特性,这是高中语文知识的特点所在。在考试中遇到的题型亦是如此,对于阅读和写作格外重视,且这其中的内容大多触摸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如生命、命运等等,这些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感,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的思想要深刻,明白作者或者出题人想表达的内涵,而不能仅仅凭借表面断章取义。思维深度的加大,让很多学生还不是很适应,无法探索到更深一层的觉解,思维深度的加大使得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1.2 内容的宽泛

高中语文的特点,除了思维深度的加大,在另一方面也在知识的广度上有很大的拓宽,它涉及到的已不再仅仅是纯粹的文学,而是融入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生物、科技等,涉及到各方各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在本质上不属于文学的范畴,但这些内容的出现,能够大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语文这个学科是需要实践的,不单单是理论上的“形而上”。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的特点从思维的深度和内容的广度两个方面都有极大地拓展和延伸,这要求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知识广度都要有所进步,才能跟得上教学的进度;反过来说,正是高中语文的特点从客观是促进了学生的进步。

2 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知识面的狭窄

由于很多学校只注重理科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忽视了人文主义的培养,使得很多高中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时间很少,导致语文方面的阅读面和知识面都很狭窄,这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是很不利的。没有宽广的知识面,很难在语文的学习中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也不利于将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此外,没有宽阔的知识面,很难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科的学习思路,无法在林林总总的素材中准确地分析到所考察的东西,这是知识面狭窄的弊端所在。

2.2 感悟层次较低

感悟力和觉悟力低是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另一个问题,由于高中语文对思想情感要求高的特点,加上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合理,导致了学生们很难感悟到文章的精髓和本质,他们看到的只是较为肤浅的表象,忽略了真正的内涵。高中语文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内涵要求很高,这是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和表达的基本前提。如果在思想深度达不到的情况下,则很难将语文学习到位。高中语文的特点决定了这个问题的出现,只有及时地解决它,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3 高中语文教学新思路的探讨

3.1 努力拓宽知识面

高中生要努力地提高知识面,这是语文学习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提高知识面,就要多读课外读物,学校应增进图书馆的建设,让学生拓宽知识面。能够做到博览群书,在不断地吸取外界知识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但多读书的同时还要进行及时的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用猎奇的心理去读书,要加快对知识的思考和消化才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要善于做笔记,将自己看到的有用的知识记下来,供日后的复习和学习使用。

3.2 增强感悟能力

感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和体会,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体现出较强的感悟力,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厚积薄发的过程。因此关于感悟能力的培养,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和素质的必要途径,这样的阅读可以不必咬文嚼字,它的重要性意在起到一种启示的作用。这种带有熏陶式的阅读能够带给学生一种别样的审美享受,可以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增进和加深对事情和事物的觉解,这对感悟力的提高有较强的帮助作用,另外,老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加大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有目的性地开启学生的悟性,形式是不拘一格的,但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

3.3 有侧重点地加大某一方面的学习

由于在高中语文的考察中,多呈现出独立的版块和部分化,这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思路,那就是有目的地逐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比如可以针对不同的部分,如生字词、病句、文言文阅读等,可以逐项细致地进行攻克和解决。所以说这样的学习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弱点,加大学习的力度,多总结经验,争取学习成绩的提高,这是一个极为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快速地提高学习成绩。又由于高中语文知识的考察具有一定的固定性,题型是好几年不变的,这有利于学生在系统整理知识后作为日后的参考资料,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高中语文病句笔记范文第2篇

在同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中发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衔接问题、能力衔接问题和方法衔接问题。

首先谈谈初高中的知识衔接和能力衔接问题。

从初中到高中,学习阶段不同,学习的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灵活度等多方面也存在不小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我要谈的知识衔接和能力衔接问题。从知识、能力衔接的角度看,初高中之间存在的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由于篇幅有限,我仅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谈谈。

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诗歌鉴赏从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浅层的感悟升格为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等;文言文阅读从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到要求熟练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文章,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现代文阅读从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浏览的方法,理解主要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到要求能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理解,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作文教学从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到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严格要求。

其次,谈谈初高中的学习方法衔接问题。

初高中知识跨度大,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也不同,知识、能力的差异决定了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的不同。

初中语文最大的特点是学课本考课本,课外知识涉及的很少,复习的时候抓住课本便万事大吉,因此初中生的语文成绩普遍较高,但谈不上语文学习的能力。高中语文是根在课本能力在课外,考查的是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因此,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教材,知识面狭小,视野不够开阔,思维也不够灵活。

初中语文淡化语法学习,这就大大减轻了初中语文的教学负担,到了高中,语法学习是高中生的必修课,因为分析句子结构,发现语病,修改病句,翻译文言文都离不开语法,也就是说,高中的学习对学生要求更深、更细,初中阶段学生单纯的读读背背,初步感知已经严重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深入思考,微观分析,归纳总结和灵活运用。

初中阶段,对学生在诗词鉴赏分析方面重视不够,往往只强调背诵和默写,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作者的思想情感。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迷信参考书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有效提高。

初中文言文篇目较少且篇幅短小,易解易记,老师翻来覆去的检查让学生掌握得烂熟,加之现在中考不考课外文言文,课内的有限几篇就更抓住不放了。高中文言篇目多,且是名篇长篇,用初中的那套办法就捉襟见肘应付不了了,多数高中生对此感到头疼。

另外,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习惯不佳,尤其是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初中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能基本达到学习目标,进入高中后,知识难度加大,自主学习的时间又比较长,绝大部分同学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结果到高中后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新的学习。

以上林林总总,我只是从某个角度、某一方面指出了初高中语文学习在若干方面的差异,寻找差异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先找到差异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我想谈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对策。

庆幸的是我们大部分老师都能认识到,不应该直盯着初中教学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更应该思考对策,做好衔接。

1.从实施“四个一”准备衔接。对初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一番研读,开学之初,组织教师将高中、初中的课程标准一一对照,找准教学起点;在新生入学后进行一次摸底考试(难度不能太大),排查知识“盲区”;适时召开一个学生座谈会,充分了解学情,对学生的语文程度和学习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综合以上了解的情况,制定一个衔接计划,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执行落实。

2.从放低教学起点引领衔接。这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因为新高一的老师往往是刚送完高三循环下来的老师,他们更不能适应新高一的教学,在他们眼里所有的学生就是一个“差”字,对他们来说,落实“四个一”更为重要。作为高中的起始年级,所有教师都要相对放低标准,降低难度,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具体学情为立足点,实事求是;教师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决不能脱离实际,好高骛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尽量通俗易懂,减少容量,降低速度,并力争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习题训练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重视基础,重视基本能力,努力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3.从变换教学方法落实衔接。高中阶段更加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高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预习、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是高中阶段师生的共同任务。除了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高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博览群书,扩大阅读面,多写多练,提高写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扭转观念,转变角色,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竭尽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让课堂真正回归学生。

4.从优化学习方式促进衔接。与初中不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和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思维的逻辑性、独立性和批判性,从“经验型”上升到“理论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及时总结学习方法,独立地查阅资料、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逐步学会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观和评价观,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认识。

5.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完善衔接。

教师必须在入学初,就重新让新生养成一套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通过正确习惯养成,使学生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自觉到自觉,增进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整个高中的学习奠定基础。俗话说,勤能补拙,熟则生巧。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能主宰人的一生,一切天性和谎言,都不如习惯有力。”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进其提高学习能力及学习效率。语文学习同样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学生应注重养成下列几种良好学习习惯:勤于诵读的习惯、勤于处处留心的习惯、勤于积累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勤于课外阅读的习惯、勤于练笔的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勤于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等。上述几种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如滴水穿石,潜移默化而成;又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更应加强自身管理的自觉性,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断练习,不断巩固,不断强化。如果学生能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那么,提高语文素养就指日可待了,也就会顺利地从初中过渡到高中,成功完成初高中的学习衔接。

高中语文病句笔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考语文复习 有效性 复习方案

1.引言

新课改后,高考语文试卷从总体上说仍旧是考查基础知识。对于高考之前的语文复习,师生之间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有效引导”中使学生达到“有效掌握”的程度。语文虽是主修科目,但与数、英、理化科目相比,却被“弃”为边缘学科。因此,对于毕业班级的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在复习中得到提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以如何提高高考语文复习的有效性为研究课题,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进行阐述。

2.教师是语文复习的“指挥棒”

备考阶段,由于科目众多,大多数学生往往会处于盲目复习阶段。为了使学生在备考语文的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教师要在最开始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之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复习思路。

2.1把握考点

教师必须对最近五年之内的《语文考试大纲》进行有效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授课内容做出合理安排。高三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阅读。针对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安排可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又可分为对文章客观内容的把握和在把握客观内容的基础之上对文章主旨情境的理解。古文阅读板块则是文言文阅读和古诗阅读。(2)语言基础知识。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词语的读音、汉字使用的规范、成语使用、语句衔接、仿写、病句改写等。(3)作文。包括各类体裁的写作。

针对《教学大纲》做出的大体分类下还可做更系统的划分。例如,在古诗阅读理解中,可按古诗的题材分为边塞诗、怨妇诗、宫廷诗、山水田园诗,等等。每一类诗所使用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又可做更详细的区分。为使学生的语文复习能够卓有成效,教师要在学生进入高三之前就对这些考点内容的分类、把握做足充分准备,并对照当年考试大纲对之前所做准备进行修正。把握教学内容、掌握考试重点,教师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2复习思路引导

高三语文备考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夯实基础,第二阶段是巩固,而第三阶段则是在巩固基础上的提高。

2.2.1夯实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是对语文课本的“地毯式”、“不留死角式”的复习。高考考的是基础知识,知识来源于课本,教师需要使学生对其有明确认识,目的是使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回归根本。这一阶段教师应重点督促学生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做到熟练背诵和默写。教师可利用早辅或晚辅的时间对背诵和默写的效果进行检查。除背诵、默写外教师也要根据考试内容做针对性训练,比如对字词读音、字词使用是否规范的训练等,可从课本中选取。这种方式也可促使学生重视课本。这一阶段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教师的角色严格敦促和检查,同时也要适当引导。

2.2.2巩固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巩固前一阶段的复习成效的。如果说前一阶段的基础是通过大量练习夯实的话,这一阶段教师则主要通过选取典型易错试题做针对性考查,并对考查内容做精细讲解。例如,对于选择病句的试题,教师应该对该种题型进行分类讲解,使学生对每一类病句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如何改正有清楚的认识。

2.2.3提高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各个省市的高考真题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真题是用来备考的最好资料,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考试的难度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也要对真题试卷做详细讲解。一个有经验的高中语文教师能从试题出发了解出题者的出题目的,并在讲解试卷时结合《考试大纲》为学生做充分解析。

以上三个阶段,是笔者在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总结。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三个阶段不是孤立、无联系的,恰恰相反,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一阶段在突出复习重点倾向时,也要做到平衡分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复习中平衡掌握知识。

2.3提高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

高三总复习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训练,要使学生对语文复习保持旺盛精力,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例如,每节课开始的前五分钟,教师可以讲一例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历史事件。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又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3.学生是语文复习的“行军者”

每一个进入备考阶段的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在内心产生一种焦虑,笔者认为化解这种焦虑最有效的方式是学习。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如果做到对每一考点心中有数,这种来自知识的焦虑就会减少。在备考阶段中,教师是复习的指挥棒,在课堂中要按照教师的引领,在课下要按教师的要求做相应练习。笔者认为,学生在跟随教师步伐的同时要有自己的一套复习方案,这套方案应与自己老师的复习策略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1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同为夯实基础阶段。由于每个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在达到教师要求的基础上,重点补足自己认为有待完善的部分。例如,有的学生把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部分早已背过,而在字词读音上还有待提高,那么就可以在背诵上分配较少一点时间,而在自己薄弱的部分做大量练习。

3.2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要做到抓好重点,要根据《考试大纲》的考查范围与要求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除此之外,还要有计划性,对所复习内容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适合自己的短期复习计划。

3.3第三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的的基础上,笔者建议:(1)在这一阶段学生自己要对《考试大纲》进行研读,同时要做到不丢弃课本。(2)时常回顾总结。学生要为自己准备一本回顾总结的笔记本,每天都要在本子上进行回顾总结,目的是检测复习中存在的漏洞。(3)每天定时做模拟题。此时做题时要有选择性,不能盲目使用题海战术。

4.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的经验总结,要使语文复习备考达到师生要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教师与学生必须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妍.高三语文复习有效性浅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5),10.

高中语文病句笔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议论文 理性思维 逻辑思维 思维导图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议论文是作文的“大壁江山”。分量如此之重的文体,议论文本应成为学生反思生存困境,追问自由精神,针砭时弊,闪耀理性光芒的最爱最美。语文写作教育对学生的写作认知与终身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难怪有学者忧心忡忡疾声高呼:“作文教学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误尽苍生是作文。”

议论文伪写作如此盛行的原因林林总总,究根溯源,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儒释道三家都注重直觉思维。正如金元浦所言:“中国传统直觉思维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更多地表现为在直观基础上对宇宙人生的一种猜测、感悟和体验,因而必然表现出模糊性和非逻辑性的特点。”这种重直觉,重感知,重整体,不习惯分析、分类、量化的思维方式已经深入中国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之中。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当前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不作为:无物、无序、无招,尤其缺乏逻辑思维训练,缺少理性精神和思辨分析。“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上海师范大学博导王荣生如是说。张志公认为:“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为什么这么难呢?这也许与对待作文这件事有些不对头的看法有关系。不大对头的看法必将导致教学中不合适的做法。看法不对头,教学的做法不大合适,训练效果自然就不会很好,久而久之,成了‘老大难’”。

究竟如何对待作文这件事?如何拯救议论文写作?如何解决写作教学老大难的问题?关键是让议论文写作充满理性思维。如何让理性的光芒照彻写作殿堂呢?

一、明确写作课程标准,培育科学理性公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要求:“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选拔人才的国家意志,利用高考促进人的成长。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它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学会思辨分析。

议论文最能体现理性思维,承载更多的思想。思想是议论文的灵魂、精髓,议论文凭借思想而有生命。议论文的这种思想要有足够的冲击力,具有独特性、现实性和批判性。打开国门,放眼世界,西方国家对高中生理性精神、逻辑思维、批判意识的重视和培养,尤其值得反思与追赶。美国高考作文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评分标准中,有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原则。既是对学生素质(从感性抒情上升到理性批判)的要求,又是议论文的根本准则的规定。这就要求对一切公认的说法,包括谚语、格言,都要反思,不管是,还是解构主义,其活的灵魂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所幸,在肯定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对命题材料进行有理有据的质疑批判这点上,福建高考阅卷开始表现出了极大的主题包容和思想开放。如2014年高考作文,只要针对“空谷”的本义及引申义,自圆其说,就能拿到不错的分数,基本没有离题卷,有的只是思想水平的高下和逻辑推理的深浅。

二、界清议论文概念,明确以理服人的本质特征

自二十世纪初期陈望道等人从西方引进“论说文”的说法,国人对议论文有了自己的种种解读。陈望道:使人信从作者的判断,基于确立判断的欲求;梁启超:发表或修正他人的主张,希望别人从我;夏尊、刘薰宇:以使人承认为目的,概假定有敌论者立在前面;叶圣陶:表示作者的见解,议论一件事物只能有一个判断。他们都阐明了议论文以理服人的本质特征。美国当代学者詹姆士・A・雷金和安德鲁・W・哈特,给议论文下的定义最为科学完整:议论文是以逻辑为基石,以证据为结构,以说服读者接受观点或采取行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为写作意图的文章。的确,议论文是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主张的文体。以理服人是它的写作目的,说理是它的本质,逻辑是它的思维形式,议论、阐述是它的主要语言表达方式。总之,议论文写作贵在:逻辑思维,以理服人。

三、注重逻辑思维训练,学会思辨分析说理

(一)开设形式逻辑课,培养理性推理能力。

议论文写作其实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推演过程。逻辑是议论文论证必须遵循的判断推理的规则,是议论文论点得以成立的坚实基础。当前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状况不尽如人意,除了名言加事例加观点的伪写作外,试图讲点道理的又有偏题跑题套题,概念混乱,以偏概全,强拉因果,强行推理,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混淆等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接受形式逻辑教育,缺乏逻辑思维训练。

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甚至必修写作课中开设形式逻辑课程。讲清楚: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外延;概念与概念之间有哪些关系;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包括“三段论”)和类比推理,等等。力争集理论与事例、知识与趣味、学习与运用于一体。

如在讲清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外延后;及时在写作课中指导学生审题时就要界定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确定论题概念的范围和方向,使之清晰、稳定,一以贯之。如以2005年四川满分卷为例,让学生讨论它在逻辑思维上存在什么样的明显硬伤。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过河的人。’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行走在人生路上,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我们经历着太多悲喜交集的事,学会了忘记该忘记的悲欢之事,铭记该铭记的点点滴滴”――明确:此文用华美的言语掩盖逻辑概念的混乱,内涵不清,外延不明,使论证中形成不恰当的判断和不合理的推论,只在语言上绕圈圈,让人不知所云。“该铭记的”和“该忘记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有没有一个铭记与忘记的明确标准?“该忘记的悲欢之事”具体指什么?是不是所有的“悲欢之事”都该忘记?

又如在讲清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包括“三段论”)和类比推理后,让学生修改文段,看看是否符合逻辑推理。――“古人云: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确,只要肯付出努力,那你就一定能够收获丰厚的人生硕果。如果你在此时开始利用好每一分钟,做好每一个细节。那么,你就一定能够成就属于你的卓越人生。”――此论乍看很有道理,丝丝入扣,仔细分析,发现其违反推理原理。推论中大前提错误,结论就不合理。

如此这般与修改病文病句等相结合,让学生清楚理解各种论证方法的推理原理,力争集理论与事例、知识与趣味、学习与运用于一体。

(二)趣味视听读辩,提高理性思辨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指引他们写议论文。可以在微博里,在微信朋友圈、QQ群上随时将热点话题,思辨美文展示给学生;还可以就学生写的片段作文进行及时的点赞评价,及时有效地提升评价和修改的速度和品质,提高学生议论文理性写作的趣味性。

西方国家,从古希腊开始就十分看重演讲、辩论,其实这就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尤其是辩论,双方在相互质疑、追问、解惑、辩疑、阐述、论证等过程中,暴露出自己论点和论证的种种漏洞,并及时加以修补、改正、完善。老师应该极力营造宽松、理性地开展讨论、演讲、辩论与争鸣的文化氛围。不能在课堂教学中高高在上,掌控话语霸权,让学生听到的永远只有一种声音、一个腔调、一方观点,这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质疑意识、批判精神和逻辑思维。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让他们关注时政,选定热点话题,每天课前三分钟轮流演讲,评出分数并折算为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课余观看央视一套“开讲啦”“新闻1+1”和凤凰卫视“时事辩论会”“锵锵三人行”“时事开讲”等节目。甚至在课堂上观赏大学生辩论赛决赛的精彩片段,思考辩论双方是怎样抓住辩题质疑、追问、解惑、辩疑、阐述、论证的。定期开展演讲、讨论、辩论等活动,在活动中渗透理性思维的诱导与规训,教他们如何面对活生生的论敌,逼迫自己逐步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演讲、辩论让他们切身感受到逻辑的力量,感受流畅语言与睿智的思辨二者完美调和并相互促进的畅快淋漓。要求学生趁热打铁整理辩论过程,写成相关驳论文。

(三)引进思维导图,延展思维广度与深度。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像思考和笔记工具,它用“画”的方法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是一种组织结构性思维工具。它可以把枯燥的文字信息变作富有逻辑的易于记忆的图像,被誉为“大脑的瑞士军刀”。在议论文写作中引进思维导图,进行由此及彼的发散思维,加大论证力度,让学生可能肤浅的思维在深度与广度上获得延展。

“千古文章意最高”,议论文的深广度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文章的高低。所谓的深度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使所阐述的观点具有现实性、启发性、预测性。我们可以利用放射性的思维导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一步一步启发学生由果溯因、追本溯源。

如对当前“外来文化”论题的探讨,其一,让学生画上中心图并写上“外来文化”。其二,让学生由中心图画四条分支,第一条分支上写关键词“以小见大”,并引导学生思考“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国咖啡店――开门营业了。你如何看待此事?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分析――故宫,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星巴克咖啡代表的则是美国消费文化。外国文化已大举进入我国。写上:文化入侵。其三,在第二条分支上写上关键词“横向联系”,并引导学生思考“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现象看到了本质。这则事例反映的是文化问题。但仅就此一个事件来谈文化问题显然是单薄而没有说服力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联系的事例呢?你是如何看待的呢?”――国人爱过洋节,爱看洋剧,爱穿洋服。其四,第三条分支上写关键词“纵向联系”,并引导学生思考:由果溯因,我们思考前二三十年外来文化在我国没有如此风行,为什么今天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全球化,文化大交融。其五,第四条分支上写关键词“预测未来”,并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汉文化会有怎样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做?――被强势文化同化?在全球大放光彩?我们应该固守民族文化的根,并大胆拿来,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兴起国学热,如办孔子学院等,让汉文化在全球发扬光大。如此这般引进放射性的思维导图,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可能肤浅的思维在深度与广度上获得延展。

“误尽苍生是作文”。高中议论文写作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也已经到了彻底悔悟、根治的时候。福建师大中文系教授潘新和主张:高中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理性思辨能力,作文训练应以议论文训练为主;对学生议论能力与思辨表达的检测考量,应是高考作文的主要方向。培养高中生写议论文的能力,已经成为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反思现状,激活思辨,由果溯因,层层深入,表达独特新颖的感悟和思考,显示出理性的力量和思想的深度,让高中议论文写作真正发出理性的璀璨光芒。

参考文献:

[1]俞发亮.走进议论文.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7.

[2]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潘新和.高考“伪写作”导向可以休矣.中学语文教学,2012,9.

[4]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谢业昌.议论文写作的立意与论证.福建省教育学院高级教师专业培训讲座,2014,7.

[6]石修银.从抒情文体向议论文体的历史过渡――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纵横谈.

[7]百度文库.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高中语文病句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赏识教学;笨鸟先飞;厚积薄发;有效训练

结合我校学生考上专科A线或专科B线的目标,以及结合我校学生的基础,我从高一开始就跟学生算考上专科的分数帐。如果学生要实现考专科的目标,由于大部分学生的数学、英语偏科相当严重,那么满分150分的高考语文试卷,至少要拿90分。他们都明白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高考中语文拿90分,这大概是全省高考语文的平均分,对于很多学校的学生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对于我们这类学生而言,却有一定的难度。我主要探讨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高考备考“四招”,让我们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在高考中能够达到90分。

一、发挥赏识的魅力

由于我校学生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初中阶段的学困生,他们无心向学,甚至他们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有时会故意搞恶作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赏识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学生的优点与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我坚持的原则是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讲赏识的话语感悟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通过充分发挥赏识的魅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学习的动力不断增强,他们也更有动力学习语文了。

二、笨鸟先飞,厚积薄发,一飞冲天

针对高考试卷的特点,语言运用(20分)、默写部分(6分)、作文部分(60分)是学生得分的重点。我校的学生基础较差,要突破这几个得分重点,积累是很重要的。

我们的学生素质比较低,他们平时很少进行课外阅读,甚至很多学生连一本像样的课外书也没有,所以要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关键是要先教会他们怎样进行有效的积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累:

1.阅读语感的积累

对于我们的学生水平而言,我认为诵读、记诵是有效的途径。

高一高二阶段,鼓励学生读古书、背古文、诵古诗。多朗诵经典的课内现代文,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高三阶段,重点针对高考必考的背诵篇目,要求学生能够背诵默写。通过记诵,高考中6分的默写题能得到保证,而且三年大量地背诵语言材料,学生的语文阅读语感得以提升,作文的水平也相应也得到了提升。

2.注重多形式进行词语的积累

让学生专门设计一本用于积累高考常考词语的积累本。我们会落实每课每单元的重要字词,同时发给学生一些关于高考常考词语的资料,要求学生每天抄写几个高考常考的词语。虽然每天只是积累三四个词语,但在三年持之以恒的积累中,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词语。这样既可以帮助解决高考的词语辨析题,也可以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足够的词汇量。

由于我们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差,仅停留于单纯的抄写字词,会使他们厌倦,为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有时会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积累词语,即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或早午读的时间互相运用词语造句,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与记忆。还举行“串珠”积词的比赛,先由一学生报上一词,再由下一个人以这个词的词尾字作开头,另说一词。通过以上的积累方法,学生将来在完成高考试卷的词语辨析题时,便有足够的把握。而且词汇量加大,也有利于他们完成语言表达题与作文题。

3.注重推荐“枕边书”与“语文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

从高一入学开始,我就通过课堂上名家名著的介绍,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给学生不停地灌输多阅读课外书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挤时间看课外书。我经常跟他们说:“枕头边必放一本课外书,俗称‘枕边书’,在你午睡与晚睡前都阅读这本‘枕边书’,会助你成才。”让学生真正意识到“饱读诗书气自华”。

在多阅读的同时,我要求学生专门设一本用于积累作文素材的积累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利用这个积累本及时摘抄好词好句,及时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而且也指导学生多留意媒体报刊,把有用的素材及时记录下来,并教学生学会剪报纸的方法。多借助我们的语文教材。对于不大愿意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而言,语文教材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库。要求他们把语文教材中的优美语段、经典的人物素材及时在积累本中积累下来。同时积累的过程中,也引导学生学会对素材进行分类归纳。

以上这些方面的积累是从高一一直贯穿到高三,让学生做到笨鸟先飞,厚积薄发,一飞冲天。通过三年这样的积累,学生在完成高考题时便有了一定的把握。

由于我们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学习动力欠缺,对于这些积累工作的落实,必须监督到位。对于诵读的内容,必须落到实处进行检查。学生的积累本要确保每周检查一次。这些工作虽琐碎,但必须三年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真正正形成积累的好习惯。

三、优化作文,冲刺40分

我校的生源比较差,学生的水平比较低。他们的作文一无文采,二无高见,这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有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句子也写得不通顺,这类学生要想在高考作文中拿高分是不太现实的事,所以在高考中,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60分的作文总分,课程标准拿到40分便是追求的目标,而且作文能拿40分,对于我们90分的高考目标,已经打下了一半的江山。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通过下面几方面的实践,让他们在高考中作文能拿到好的分数:

1.点燃信心,鼓励写作勇气

我们学生的作文错别字连篇、病句成堆、叙述空乏、结构混乱,学生本身的写作自信心欠缺,以致不敢多写,甚至不写。倘若这时要求学生重写,只会事与愿违,加深学生的厌倦情绪。因此我在批改作文时进行了精心的眉批、插批、尾批,把学生作文中写得优美的语句拿出来在班上讲评,甚至鼓励他们向校广播站投稿,当然这要在精心的辅导下才能进行。我在批改作文时是慎而又慎,常常是指出他们的闪光点,给予热情洋溢的评价。通过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鼓励其写作的勇气。

2.中规中矩练好议论文

这方法可能太专横,但对于我们这层次的学生是最有效的。我们的学生,语言表达差,知识积累少,如果写其他类型的文体,写出的作文水平都比较低,甚至会出现不及格的现象。所以在高考中,写议论文这类文体,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是拿及格分最保险的选择。因为议论文的作文规范相对比较容易掌握。从高一开始,我让学生由写记叙文逐渐转化为写议论文。高二高三两年的教学中不断深化议论文的写作。

3.在作文教学中强化议论文的四大写作要领

为什么说“写作要领”呢?由于这一层次的学生,他们很难写出立意深远、论证深刻的议论文。针对他们的基础,我在高一到高三的教学过程中,只能选取最重要的写作要领进行强调。我主要强调审题、文章结构、选材、如何论证这四个方面的写作要领。审题方面,注重传授相关的审题技巧,在三年的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审题的思维能力。这是作文的第一关。文章结构是我要抓的重点,在高一高二两年的教学中,着重把文章结构练好。这是作文的第二关。审题准确,条理清晰,只要做到这两点,在高考中作文就基本能及格了。而这两点,在高一高二是我教学的重点。我在高三主要介绍如何选材,重点训练如何用论据论证观点。针对我们学生的基础,这四方面的要领就是他们在作文中得分的关键。

4.注重经典例段、经典例文的展示以及仿写

针对学生的基础,我在三年的作文教学中,以作文专题的形式,把经典例段、经典例文按专题讲解的顺序印发给学生。在平时的习作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按要求选取某些例段例文进行仿写,这样会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学生通过三年的收集,把这些例文例段装订起来,在高考前就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书。

5.重视学生之间的互改互评

众所周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写作应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我在三年的作文教学中注重这种作文互评互改的作文批改方式,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在高一高二打好“地基”,为高三准备。而在高三的专题复习中,历年的高考题是有效的训练题

结合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中冲刺的是“90分”,结合高考语文试卷的特点,我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主要从下面几方面打好“地基”:

1.在高一高二阶段,“一课一得与反复朗读双管齐下”,打好文言文的地基

文言文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这部分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更是一大难点。用学生的一句俗话是“读天书”。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我把文言文中涉及的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都给学生落实。同时强调一课一得,也就是今天上了一节文言文课,就得有收获。我主要采用课前小测的形式检查昨天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把文言文的基础打好。这方法相对而言是比较死板的,但对于这种基础的学生还是比较有效的,因为我们的学生不是处于“我要学”的状态,而是处于“要我学”的状态,这种一课一得的方式,起码能逼着他们去学。在高一高二的文言文教学中,我还提倡学生多读文言文,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会利用早午读与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反复朗读文言文,从而增强他们的文言文语感。

2.在高一高二阶段,“渗透答题技巧与课前三分钟演讲”,打好语言运用题的地基

语言表达运用是整个高考试卷中时代感最强、样式最灵活的一片风景。而且高考的语言运用题型是属于轮考的,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我有计划地渗透不同类型题的答题技巧,当然这只是打好基础。在高三会再进行系统的专题复习。但在高一高二的过程中,我更注重“课前三分钟表达”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按学号轮着在每天的语文课前利用三分钟进行课前演讲。我会以月份为单位,每月份的主题与要求会结合高考对语言运用的要求。

3.在高一高二阶段,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及他们对文章的感悟能力的同时,不忘渗透高考阅读中相应的答题技巧,打好阅读考题的地基

在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在高一高二阶段,我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及他们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同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这一阶段,我会慢慢渗透一些高考的考点,并传授相关的答题技巧。如,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如何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与整合等。当然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传授这些答题技巧,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在高三阶段更容易理解答题的方法。

而在高三的复习中,我也是有条理地开展知识的回顾和专题复习。而在专题复习的过程中,我认为历年的高考题是有效的训练题。如,我在文言文专题复习的过程中,在进行必要的知识讲解与传授相关的答题技巧时,我会借助历年的高考题作为对应的练习题,这样更具代表性。又如,在阅读专题的复习过程中,让学生以考试的模式限时完成高考阅读真题,这也是很奏效的方法。学生既可以认识高考的考点考法,也可以很好地把握做题的时间。

我校作为一所非重点普及型高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借助上面谈到的“四招”,可以在高中三年进行有效的高考语文备考,让学生在高考中冲刺“90分”,帮助学生实现冲上专A或专B的目标。由于语文本身是一种“慢功”。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高中三年中,只有持之以恒地落实这“四招”,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