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整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文言文凝聚着我国灿烂的历史文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高中教材选编文言文文质兼美,学习文言文,就是走近中国的传统文化;学好文言文,既有利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又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美好的情感。高中新课标教材文言文选文约占课文的40%,因此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强调文言语法讲授,肢解课文,忽视诵读训练,学生个体感悟。新课标专家学者反复叮咛,读书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语文教学应回归“读书”本真,真正体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诵读是根本,语感训练应是当务之急。诵读教学方法虽然古老传统,但今天无论多么优秀的语文教学法都是不可替代的,语文课堂的活力首先应是充满了琅琅的读书声。诵读应该成为我们打开文言文学门的一把金钥匙。“准、通、懂、透”文言文诵读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诵读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精神,在夯实文言知识的同时,强化语感培养,强调主体感悟,注重情感熏陶。“读准——读通——读懂——读透”四环节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优化学法,培养能力的课改理念。
“读准”,就是读准字音。学生在课前预习中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认清认准每一个字音,特别关注通假字,多音字,异读词,古用今废字,古代人名、地名、事物名用字。具体步骤:第一步,初读课文,用笔勾画所有不认识的字;第二步,浏览注释,标注读音,重点关注通假字,异读词,多音字。第三步查阅工具书,确定疑难字读音。第四步,响读课文,学生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准字音”环节四步任务充分体现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学生既可在课前独立自主完成,也可与同学合作交流,在查阅工具书前,相互请教,既培养了虚心好学的品质,又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然后划分任务,分头查找解决疑难字音,最后交流分享各自成果,既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又能增进同学间的对话交流。教师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布置任务,明确要求,检查预习,点评学生自主学习,及时纠正在朗读中普遍存在的字音问题,对个别易错字音做强调。
“读通”就是读出句读。教师指导学生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句中停顿划分的方法:第一,根据语法功能停顿,主语和谓语,谓语和宾语,状语和谓语,动词和补语之间一般应停顿,但名词做状语时,应在名词前停顿,而不能在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停顿;第二,特殊虚词后考虑停顿,如句首发语词“夫,盖,若夫,至若”等,关联词如“虽,因,惟,故,且”等,句中表停顿的虚词“也”。第三,特殊句式辨清停顿,如省略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倒装句“求人/可使复秦者”,判断句“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第四,古代文化影响停顿,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事物名要连读,除此以外双音节词一般要分开读,因为古汉语中一般都是单音节词。具体步骤:第一,学生就响读课文中句读疑难向老师质疑,教师分类整理本课句读疑难问题;第二,教师就典型例句讲解划分句中停顿的一般方法,学生讨论划分疑难句的停顿;第三,教师示范朗读或播放名家朗读录音,给学生示范熏陶;第四,学生诵读体悟,可以自读,也可以分角色读,还可以展开诵读竞赛。
“读懂”就是理解文意。学生在读准读通的过程中,对课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音多义字、特殊句式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应该不会有太大困难。教师指导学生在口译文段的基础上能把握要点,筛选信息,梳理文章结构,明确作者写作意图。在疏通文句中,既可让学生自读自译,也可同桌合作,一人读一人译,隔句或隔段交换,教师特别关注词类活用以及在前两步未提到,课本下又没有注释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用法、意义,及时纠正学生翻译中的错谬,指导学生分类积累文言词句,养成良好的文言阅读习惯。在信息筛选、要点归纳、结构把握中,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达成目标。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内容概括:一块玉璧(和氏璧),两个国家(秦国赵国),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廉蔺交欢),四个人物(蔺相如、廉颇、秦王、赵王)。对于这类传记性文章由于故事性强,情节波澜起伏,悬念丛生,可以让学生讲述故事,或者进行场景表演,加深对人物性格特征的了解,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章结构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