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会内部审计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国十分重视部门审计工作,在政府各部门和公共机构内部,都设有比较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本部门、本系统范围内的审计工作。
1.联邦政府部门审计机构
美国联邦政府各部所设的部门审计机构称监察长办公室,其负责人为监察长。美国有57位监察长。联邦政府各部的监察长由部长提名总统任命。监察长向部长、总统报告工作,每年向国会提交两次报告,对国会关心的问题证实、核实、听证和报告都是公开的。
监察长有两项工作,一是内部审计,一是调查犯罪方面的事务。监察长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法律规定:监察长办公室有权接触所有文档和记录,审计和调查任何事务。在部长领导下,独立使用资金、招聘人员,不受其他机构和人员的影响,独立客观地调查和审计,努力发现浪费、舞弊犯罪现象,对经济性、效率性地和效果性如何进行评价,对国会即将出台的法律发表言论。
联邦政府各部门的审计机构的组织规模大小不同,有的机构比较健全,人员较多,有的人员较少。如国防部既设监察长办公室,又设国防审计局和国防合同审计局。国防合同审计局于1963年成立,工作人员约有350人,主要审查购买的武器装备是否先进、价格是否合理,并协调各军兵种之间设备的购置和使用,减少重复和浪费。以保证庞大的国防经费开支的合规、合理使用。劳工部的审计机构比较小,设立的总监察长办公室有工作人员约280人。由于劳工部的预算主要用于公职人员的工伤补助、医疗费、抚恤金及病假工资等,常有贪污、舞弊情况发生,因此该部审计的重点是:各种开支的标准掌握是否严格,人员伤残程度的确定是否准确,有关款项的发放和使用的控制手续是否完备严格。有无欺骗、舞弊现象,医务人员有无作弊行为,以及审计人员提出的意见是否已经执行等。劳工部审计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对美国工会的犯罪行为进行审计。
2.地方政府部门审计机构
美国地方政府亦设有负责地方政府各部门审计工作的审计机构。例如,纽约市教育委员会设有审计室,有工作人员54人;另外,还设一个监察员办公室,有工作人员12人。审计室负责委员会内部审计工作,监察员办公室负责调查舞弊案件。两个机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教育委员会的审计对象达l00O多个,由于审计人员不多,有时要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审计。审计的重点是:州教育法案规定的每年都要进行的审计项目,教育行政官员提出要求实施审计的项目,需要改进控制与管理的领域及有可能减少开支的领域等。
二、国会政府责任署与政府部门审计的关系
美国国会政府责任署与政府各部的部门审计机构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并非两者就毫无联系。政府各部的部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时,必须执行审计总署制定的政府审计标准。政府责任署有权检查各部门审计机构执行审计标准的情况,检查其提出的审计报告。如发现问题有权直接处理。
美国国会政府责任署与政府各部的部门审计在工作上是相互配合的关系。政府责任署在对联邦政府某一部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可以向其部门审计人员了解情况,要求提供有关审计资料,部门审计人员应予以积极支持与配合。必要时,政府责任署还会请部门审计人员协助共同实施审计。
三、美国劳工部的审计工作
美国劳工部监察长是由总统任命的,总统在罢免监察长时应向国会做出说明。美国劳工部所有的审计工作都是根据政府审计标准开展的,在工作过程中要按有关法律规定执行,如黄皮书、总统办公室预算管理局出台的法律、总统府发出的审计标准、财务标准、有关准则等等。监察长办公室向劳工部提供咨询、建议,并要求如何确保遵守总统办公室预算管理局的《管理部门内部控制的职责》(A-123公告)。
劳工部审计机构每年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开展什么工作和怎么开展。审计计划主要根据法律规定的、热线举报和自己判断三个方面制定。审计计划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改变,如2005年对季风造成经济损失进行的一次审计,就没有计划,而是临时调整的。
劳工部审计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依据法律要求开展的审计工作;二是对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三是根据国会的要求开展审计;四是根据公众举报线索开展审计工作;五是根据自己判断的事项开展审计。
劳工部监察长办公室的审计主要有三种类型:财务报表审计、信息技术审计和绩效审计。财务报表审计的重点是财务项目是否得到恰当的记录与报告,各项工作是否有效开展,以确保项目的责任心和缓工作的透明度。信息技术审计是每年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审计,使系统得到恰当的保护。绩效审计主要是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即纳税人的钱有多少收益,有无损失浪费、舞弊和犯罪情况,以及对政府的正直性进行评价等。
劳工部审计工作的流程。在审计之前开展审计调查,审计现场对被审对象进行检查,审计结束后出具初步审计报告讨论稿,召开审计会议与被审单位进行会谈,再审核审计报告草稿,出具最后审计报告,被审单位以书面形式反馈意见,最终审计报告应按黄皮书(政府审计标准)的要求对审计发现的结果和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并说明被审计单位的意见。此外,还要对审计意见、审计结果执行情况进行后续审计,被审单位如不实施审计意见,应向审计部门说明不实施的原因和理由。
审计报告是公开的,不仅向劳工部公开,还向国会报告,最后在网络上公开。但如果发现的是计算机安全方面的问题一般不公开。为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每三年与其他部的监察长办公室进行同业检查,互查一次审计质量。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的下发,各级工会积极探讨制定措施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工会财务管理、提高工会经费使用效率是工会财务目标,也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事业财务不同,高校工会财务有其自身特点,围绕《内控规范》,建立符合自身要求的内控体系,成为目前高校工会财务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高校工会财务内部控制
一、高校工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工会与企业工会在性质上存在差别,高校工会的特点是行政化色彩较浓。高校工会从行政隶属上是处级单位,地位高于一般部处,但管理上易受行政干预,工会职能的发挥受行政管理影响较大。高校工会财务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学校行政部门活或者学校财务部门内控方面的问题。
1.内部控制体系缺失或不健全。《内控规范》下发已有三年时间,按照规范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围绕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建设自身内控体系。然而,实际情况是因牵涉学校多个部门的具体业务流程,高校普遍并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原有制度不完善或者制度老化严重,不能满足日常管理需要。以财务为例,近年来,财政部等部委对会计制度、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对科研管理、基本建设财务、差旅费管理等具体业务出台了新的办法,而很多高校仍在执行原有校内规章制度,对新制度、新办法反应时间过长,配套执行措施或办法滞后,无法指导日常工作。经常遇到学校老师这样质问:国家相关法规已出台实施,为何校内迟迟得不到落实。内控制度需要围绕学校内部业务进行系统的制度更新,工会作为学校的行政单位,没有能力制定单独的内控制度,一般是遵守学校现行制度,这客观造成工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2.工会财务岗位设置不合理。工会财务制度要求专户核算、独立建账、专人管理。从实际情况看,专户核算、独立建账一般可以做到,而专人管理方面,各高校落实不够彻底。或是归学校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或由工会管理人员兼任。归学校统一管理,一般是由学校财务处管理,学校财务处通常会按照事业财务制度来对工会财务管理,忽视工会财务自身特点,无法保证工会财务的独立性和充分发挥工会职能,易受行政干扰;由工会部门管理人员兼任,则对财务人员有很强的专业要求,除需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还需要学习所处行业的财务知识,工会财务人员需要学习财务基础知识、工会财务制度等,而工会管理人员不能投入大量精力到财务中去,财务专业性无法保证。工会经费按照事业经费统一核算,挤占、挪用工会经费现象频现,直接影响工会经费效用的发挥。工会财务有专门的财务制度和规定,全总工会规定每年工会主管部门要组织审计事务所对辖区内工会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而学校工会财务管理人员岗位设置不健全,必然不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忽视工会财务管理的特点,无法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各项政策。
3.内控管理措施执行力度不足。全国总工会高校财务在预算、收支、资产管理方面建立了一套管理制度,其中包含一些内控思想,但高校普遍执行力度不足。如预算编制粗糙,预算根据当年财务状况和上年收支数核定,并未结合实际工作,也未按收支项目详细划分,随意性较大,通常也没有使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执行时,工会经费收支对照预算不严格,收支科目之间混用现象普遍存在;超预算、预算外项目经常发生,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资产管理较为松散,工会资产因其自身特点,有些高校由工会自行管理,并未交由资产管理部门管理,没有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员由工会管理人员兼任,造成资产不能定期盘查、资产变动未办理移交手续等,使工会资产存在流失风险;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工会接触基本建设项目较少,上级主管部门拨付了专项经费,工会财务在如何用好建设项目资金上缺乏经验,知识储备不足;合同管理方面,部分高校并未出台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对下属单位的对外签订合同约束不够,不能有效规避学校内部对外签订合同的风险。工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可以独立对外签订合同,工会普遍缺乏合同签订方面的规章制度,重视程度不足,存在风险。
4.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重视程度不足。财务管理要做到科学、规范,必须接受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一些高校未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是内部审计机构由财务或其他部门兼任,对工会经济活动不能起到监督作用。一些高校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专业性不足,审计走形式、走过场。上级主管工会定期对工会经费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出具审计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但这些整改意见经常得不到落实。归根结底,还是对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二、高校工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措施
针对高校工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结合《内控规范》具体要求,提出几点建设高校工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
1.增强重视程度,完善内控机构。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必须成立由单位负责人挂帅的领导小组,加强重视程度。就工会财务来说,要求学校领导重视并参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确保学校层面的内部控制要完整和规范。发挥财务、审计、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合同管理部门的协作性,加强各方内控制度的建设;工会内部财务控制规则需要工会委员会、经审会、领导层及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并承担相应职责;在日常管理岗位设置时,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岗位间相互牵制、监督,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要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不仅体现在日常业务上,还应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等方面得到充分发挥。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高校工会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要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学校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内控规范》要求,单位经济活动应重点关注预算管理情况、收支管理情况、政府采购管理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合同管理情况等方面。从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途径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各单位必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所谓规范是管理思想的总结,各高校应组织工会管理人员认真学习规范,对相关经济业务进行梳理,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对工会财务日常管理中涉及的风险点一一排查,建立一套符合自身需求的内控制度。
3.强化落实,重视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内部控制的成效关键在于具体措施落实的执行力度,《内控规范》对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落实的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必须使工会干部全体人员自觉参与到工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建设当中,因为这切实关系处理日常业务、加强觉悟修养、提高遵守制度的意识;应加强对财务人员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财务人员忙于日常业务,易忽视财务工作中的风险,如近年来电信诈骗的频发,使单位资产流失。在很多案例中,银行出纳一个人就具备了支出大额资金的能力,这严重违反了内控制度的规定,也恰恰是《内控规范》中关注的重点,是财务人员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工作难点。重视内部、外部的监督和审计,对于经审会、审计机构提出的风险点和问题必须予以重视并及时解决,避免今天内部财务控制中的小漏洞造成他日的重大损失。
三、结语
一、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特殊性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财务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审计AISA(AccountingInformationSystemAudit)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是指“专业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标准,针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实施独立审计并发表意见,向信息系统对象的最高领导层提出一系列建议的活动”。这一定义既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外部审计的鉴证目标———即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审查,又包含内部审计的管理目标———即不仅包括被审计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和效率性目标。
(一)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所进行的审计。它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可见,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是一项全新的审计业务,其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依据等与传统审计相比有许多不同,如表1。
(二)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意义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可以促进被审计单位更有效地融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内部控制,加强管理,提高信息系统实现组织目标的效率、效果;另一方面,信息系统审计师在完成审计后,出具审计证明,即审计报告,以证明被审计单位信息的真实、完整、可靠,审计师的证明可以增强人们对其信息的信任程度。
二、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内容与程序
(一)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主要内容会计信息系统包括会计信息系统主体、会计信息系统手段和会计信息三部分。其中会计信息系统主体是指从事会计信息工作的具有相关素质的会计人员;会计信息系统手段是指对信息的输入、加工、整理、储存、传递和输出的方法、计算工具和设备等;而会计信息则是指以一定载体反映资金运动的数据资料和相关资料。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包括对系统开发过程审计、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应用系统审计及系统数据文件审计四个部分。
(二)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程序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的使用,一方面丰富了传统审计技术的手段,同时对审计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甚至对审计程序、审计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信息系统的审计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审计计划阶段。审计计划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在此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状况,明确审计任务,必要时组成审计小组,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如会计信息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4)确定审计重要性及审计范围。(5)制定审计计划。如果要安排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则还需列出所选用的通用软件、专用软件。对于复杂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可聘请专家,但必须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2、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1)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是对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的存在性、有效性及控制程序编写方法的合规性进行核实,并得出相应审计结论的一种测试方法,其目的是检查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健全有效。(2)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是对事务和事项的详细测试或分析性复核测试,以获得审计期间这些事务或事项完整、准确或存在的审计证据。实质性测试的目的是要实施必要的数据测试,对能否达到特定目标向管理者提供最终的保证。进行实质性测试须依赖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如果符合性测试结果得出的审计风险偏高,而且被审单位有利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舞弊的动机与可能,又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文字资料,此时审计人员应考虑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3、审计完成阶段。审计完成阶段是审计小组报告审计结果、总结审计工作、提交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阶段。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审计报告首先应有审计人员对被审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有效性的意见,同时提出改进建议。签发审计报告之前,应当对工作底稿进行最终(三级)复核。一级复核是由审计项目经理在审计过程进行中对工作底稿的复核,这层复核主要是评价已完成的审计工作;二级复核是在外勤工作结束时,由审计部门经理对工作底稿进行的重点复核。三级复核由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审计师)进行,主要复核所采用审计程序的恰当性、审计工作底稿的充分性、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遗漏、审计工作是否符合事务所的质量要求等。三级复核制度的坚持是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内部审计机构应将审计报告提交被审计单位和组织适当管理层,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落实纠正措施。新晨
三、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其建议
(一)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存在的问题1、相关的法规和准则不够完善。审计必须依法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也不例外。尽管我国审计署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都已颁发了一些有关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准则和规范,但是这些准则和规范还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结构性。可以说,计算机审计有关法律、法规和准则的不完善,是影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已开发的软件通用性不强。首先,现有的财务软件缺乏应有的审计接口。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要求计算机信息系统留有审计接口,以便通过接口取得被审系统的电子信息,进行有关的审计处理。我国现有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大部分没有设置审计接口,有些系统的数据库还加了密,使审计软件无法访问系统的资料,这些情况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开展与普及。其次,目前我国国内通用审计软件的功能比较简单,虽具有一定的数据访问功能,可以执行一些常用的审计程序,但是相当一部分辅助审计的软件实用性不强,通用性弱,使用效果不理想。3、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是会计、审计、信息系统、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的交叉学科。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掌握财会、审计知识,又要掌握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但我国现在还很缺乏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胜任的计算机审计人员。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4、审计信息共享程度低。目前我国的审计信息资源存在巨大的浪费,一台计算机就是一个审计信息平台。现在许多审计信息资料与数据储存在各台电脑之中,审计信息资料没有有效地与局域网进行链接,审计信息与数据不能互通,没有实现共享。有的审计机关的局域网与相关部门没有实现互联互通,都是孤立的系统,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实现远程审计比较困难,严重地影响了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应用与发展。(二)对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几点建议1、制定信息系统审计标准。审计的正确开展有赖于标准的制定。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首先需要审计师恪守“客观、独立、全面、权威”的职业道德,遵循一定的程序,按照法定的格式出具审计结论(评价、建议)。其次,信息系统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由行业组织出面将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并把有关概念、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固定、统一起来,形成行业的标准和规范。最后,信息系统的审计需要尽可能参照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标准委员会颁布的国际认可的信息系统审计标准(ISACA的COBIT标准)。2、加强互联网建设。随着企业信息处理系统的大规模网络建设,审计人员不得不面对被审计单位越来越复杂的信息系统,因此,审计人员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将高新技术运用于审计工作。同时,信息系统审计软件要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信息系统联网,随时取得所需的电子数据和相关资料,实现对在线处理数据(磁盘或光盘数据)的审计,建立在计算机环境下新的审计模式。3、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最重要的在于人才的准备,需要一批既掌握现代审计理论与实务又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但现阶段我国的这方面人才相对整个审计市场来说仍是凤毛麟角,因此要在短期内全部由获得注册信息系统审计资格的人员实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是不太现实的,故目前可以采取使用两种知识类型的人员共同完成审计任务的方式。每个会计信息系统审计项目都配备专业审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由两种类型人员分别执行审计中的不同任务,同时也根据需要密切配合,这也是目前许多审计组织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所采取的有效方式。4、开发高效实用软件。首先,强制要求新开发的财务软件提供审计接口。我国现有的财务软件大多没有审计接口,审计软件无法获取系统的电子资料。尽管国务院办公厅的88号文件已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对此文件的宣传不够,许多单位并不清楚有相应的要求。信息化管理部门与审计部门要加强宣传,让各单位明确凡是涉及经济和会计业务处理的计算机系统,必须要为经济监督部门提供数据接口,以便于今后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的应用和审计信息化建设能顺利实施。其次,积极开发通用、实用、高效的审计软件。为了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给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打开通道,企业、社会团体、组织以及政府机构必须从实际出发,研究并开发适合不同信息化平台、运行环境以及不同审计内容的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软件。
参考文献:
〔1〕胡晓明.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战略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6,(5).
一、农场内部审计机构存在的问题
从设置审计机构和配备人员方面看,农场内部审计机构在逐年弱化、人员退化。虽然总强调加强审计力量,配齐配全审计机构,但这种情况转变不大。例如:某管理局所属11个农牧场,9个农场设立了审计科,2个农场没有设立审计科;管理局范围内的农场共配备审计人员11人,仅2个农场配备2人以上,其余农场只配备1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专而不精,专职的审计人员少
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和能力,不仅要熟悉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具备审计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准确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处理法规条文与事实的适用,对审计对象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审计评价。要全面掌握政策法规,但农场大部分审计人员是从财务人员中转过来的,仅具有一定的财会业务知识,知识片面,工作起来难度大。
(二)兼而不强,兼职的审计人员多
尽管部分农场设立了审计科,但专职的审计人员少,甚至有的审计人员同时兼财务工作。因为兼职多,精力有限,很难把精力和心思全部用在审计工作中,这样大大削弱了审计的监督职能。
(三)虚而不管,虚设的审计机构多
审计机构应是一个独立部门,应按职能履行其职责,有所作为,但机构没有发挥其作用,形同虚设。部分农场内部审计机构虽然设立了,但同时兼纪委、工会、老干部和财务等工作,没有开展实质工作。只是为完成上级行业部门以及场领导交办的工作而被动工作,不是主动开展工作,没有真正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
(四)管而不细,监督管理不到位的多
农场内部审计科归农场场长管理,财务部门也对农场场长负责,很多农场存在场长既管审计科,又管计财科,造成监督与管理的矛盾,造成农场审计工作是审计场长经营工作优缺的局面,而不是单纯审计财务,产生审计与场长、财务的矛盾,部分审计科形同虚设,无法正常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审计没有起到监督作用,造成财务管理的缺失。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造成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1.单位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农场场长既主管财务工作又负责审计工作,但注重财务管理而忽视审计监督。审计机构不健全,内审人员较为缺乏,并且独立性不强。有的农场设立的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审计作用,有些农场干脆不设立审计机构,不配备专职人员。2.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无法满足内审工作的需要。工作人员业务不精,尽管当过财务骨干,但业务有些单一,审计规章制度、审计方法掌握得不熟练;职业敏感度、洞察力和综合判断能力普遍不强,对审计工作不适应,审计工作流程不熟悉,审计业务素质不高,独立开展审计业务有难度,提供的审计报告质量欠佳,审计建议针对性也不强,不能独立使用审计软件。
三、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搞好内审工作的关键
领导的重视程度越高,内审工作就越有依靠,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为使审计工作顺利实施,应加大宣传,以引起各级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便于审计工作的开展。按照《黑龙江省内部审计条例》和《黑龙江省农垦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各农场要依法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每个机构至少配备2名~3名专职审计人员,主管经营的领导不能主管审计科,这样便于审计科主动地开展工作,也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二)优秀及稳定的审计队伍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
提升审计机构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审计结果的质量。农场审计科人员通过实际操作、理论学习等渠道学习财经法规以及域外知识,全方位地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尽快由“财会管理型人才”向“审计监督型人才”转型,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还要不断利用计算机进行联审等先进的审计手段、审计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在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同时归避审计风险。注重审前调查,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程序的规范化,审计取证的真实可靠性,同时要求审计人员一要把握好政策,二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三要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四要具有责任感。
(三)坚持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开展的根本
1.认识上的差异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科研“事业”都被视为“社会”活动,而不是经济活动。这种意识随着改革的深入,虽然有所淡化,但其影响力不可低估。由于农业科研单位不具有生产功能,不实行经济核算,不是一种生产、经营组织,人们对内审工作认识就产生一种误解,即审计工作,主要是围绕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经济活动,科研“事业”活动是“社会”活动,没有必要加强内审工作。这说明科研事业与经济的分离,即抑制了科研“事业”经济的成长,阻碍了科研事业本身的发展,也造成了人们对加强内审工作认识上的偏差,需要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2.机制上的效应
农业科研单位运行机制只要事业投入,不讲事业效率,从而使科研事业运行过程中失去了利益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风险机制等,形成国家包办一切“事业”,国家财政包供各项事业经费、各类科研事业资源,并通过各行政化方式来加以配置和运用,造成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的格局。由于运行机制产生的效应是非效率化,使人们对约束机制淡化,对加强科研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的必要性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这是机制带来的负效应。
3.信息上的变异
会计的本质在于决策有用性,即向有关利益关系人提供客观、公正和有用的信息,以利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信息失真时有发生。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较复杂,即有政策、法规的不完善或不配套,又有会计单位及环境的内、外因影响或驱动,也有会计中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信息混淆。这容易对人们造成一种误导,对一些失真的会计信息表示默认或无可奈何。这就形成加强内审工作一种无形的思想障碍。
二、加强内审工作的方法
1.围绕事业发展,增强内审工作的实效
一是重点抓经济责任审计。为了适应科研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我院探索了一系列改革,如:科研所长招标招聘办法;所长三年承包办法;科研所内全员合同聘用办法;预、决算等重大财务问题须经职代会审议、批准办法等。对此,我们抓住经济责任和经济效益这个核心开展审计,做到年终兑现必审,所长承包经济指标必审,年终结算必审,所长离任必审,特别是所长三年承包经济指标审计,一方面总结承包的成绩,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应注意的主要隐患及改进意见;另一方面对审计中发现的经济指标中的水份予以剔出,提出下步完善指标的考核办法。使内审工作起到监督、促进、服务的作用。
二是坚持专项资金审计。所有专项资金,在立项之前必须经过评估、论证和事前审计。经院计财处会同院科管处、开发处审核后方予拨出专项资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对每个项目逐一进行检查,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和专项资金使用额度(有的项目是按进度拨款),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所商量解决办法,促进项目完成。
三是配合基建项目审计。项目立项之后,各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报院审批后方予以拨款到项目单位。项目实施过程中由计财处组织检查,项目完成后,由院组织初步审计,然后报财政,由其委托审计单位专审,院里配合。
四是注重事前审计,事中检查。如事后审计,当发现问题后,已是木已成舟。如果是小问题还影响不大,若发现大的失误时,为时已晚且恶果无法挽回。我院特别注重事前审计,对院属6个科研所的年度预算加大审计力度。具体做法是:各所的财政年度预算额度减去30%后,由各所拿出年度预算,然后由院审计室分别与各所共同磋商(协商审计),基本达到共识后,再经各所职代会通过年度预算方案,最后经院计财处下达年度预算指标。扣下的30%事业经费额度,由各所提出科研、开发项目,经过院科管处、开发处组织专家论证、筛选后作为借款使用,发展各所事业。年度预算审计后,每一个季度要集中全院审计室成员,对各所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院、所二级领导汇报,并提出下步的整改意见,同时在拨事业经费上、进度上予以控制,防止出现大的偏差。
2.适应改革需要,推进内审工作的规范化
一是院领导重视是开展内审工作的最重要的条件。实践证明,科研单位内审机构要能正常开展工作,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我院领导从讲纪律、讲正气的高度。从维护院系统稳定的高度;从院事业发展保驾护航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内审工作。将审计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分工负责制。首先,适时调整内审机构组成人员,使其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其次对重点审计项目,主要领导都亲自过问,听汇报提要求,指导审计工作;全力支持内审部门独立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让审计部门为领导出主意当参谋。
二是抓内审队伍建设。根据我院内审人员绝大部分是兼职的状况,坚持每年一至二星期的脱产学习培训,学习《审计法》、《内审工作规定》、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的科研单位会计制度现金流量表等8个准则,以及内审电脑培训。三年来共自办和参加市里培训班8期,培训内审人员80人次。结合我院的实际工作,坚持每季度组织一次审计人员例会,分别到各个科研所实地检查、交流情况,使大家能够交流信息,互相学习,提出问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是抓内审工作规范化。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发展,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单位的经济效益和下属单位的财务审计上。我院按市审计局要求的格式统一印制11种审计文书档案,要求每一项审计工作严格按审计程序办理。同时,每开展一项审计,都要出具审计报告初稿,征求被审单位或个人意见,然后下正式审计报告。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监督,监督的目的是维护。要维护就要有规范化:在项目的论证、筛选过程中,内审人员参与决策,当好参谋;项目实施过程中,内审人员参与控制,当好卫士。项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内审人员在监督的全过程,不是为监督而监督,而是参与管理,当好助手,特别是对下属单位财务管理,要管理加指导。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
三、注重四个结合,加大内审工作的力度
在内部审计实际工作中,注意内审工作“四个结合”,即“年终经济审计与当年兑现相结合;年终决算审计与次年预算相结合;专门项目审计与基建项目相结合;内审监督服务与各所互查互学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