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化工工艺的认识与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石油化工工艺;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40-02
一、引言
《石油化工工艺学》是继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之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从石油化工生产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石油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典型工艺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与化工专业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具有明显的特殊性:综合性强,知识点多;课程内容广泛,新工艺多;应用性强,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所以刚刚完成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缺乏工程概念和实践经验的大学生,要面对以原油蒸馏、催化裂解、催化重整等工业化装置为研究对象的非理想的、动态的、复杂多样的生产实际问题,以及大量的新概念、新工艺等,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厌烦、畏惧。目前,《石油化工工艺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虽有少学时的实践教学,但企业从确保生产稳定、安全等方面考虑,不允许实习学生动手操作。另外,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法根本不能让学生对复杂的实际工艺过程真正理解、掌握,更不要说现场实际控制操作了。所以该课程教学效果较差,急需改革。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
二、强化课堂教学
《石油化工工艺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首先应以教学手段的改革强化课堂教学。一方面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的声光交互、动静结合的特点给学生全新的视觉感受,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图片、声像资料和动画方式展示一些设备和生产工艺流程,解释一些抽象的原理,展现一些复杂工艺流程中单元操作的实现过程等,直观、形象,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开阔视野、增加兴趣,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容易接受,实现了高效且良好的教学效果[1]。另一方面应借助学校开通的网络教学平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及时地向学生介绍最新工艺、与课程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企业生产现状等,并对社会行业发展和人材结构需求等信息进行传递。除此之外,网络教学平台还可以实现师生的互动,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以便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这些教学手段的实施都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其次以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课堂教学。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要求,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譬如启发引导式[2]、讨论式、情境教学式[3]、工程案例式[4,5]等。该方法既能增加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和求知、探索精神;既培养学生将基础理论应用到专业课中的学习方法,又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活跃了课堂氛围,实现了师生的共同参与,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加强实践教学
石油加工过程错综复杂。虽然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注重了知识的交叉和融合,又注重了知识领域的拓宽和工程案例的结合,但是学生没有实践经验,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问题的意识,所以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专业综合实验、顶岗实习等多种实践类教学手段,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更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首先使学生通过认识实习对石油化工工艺主要工艺的生产有一定的概念和认识,然后通过课堂教学,在具备“必须、够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综合实验、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循序渐进的分层实训,使学生逐步将石油化工工艺关键理论与生产实际融为一体,这不仅为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且建立了工程意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具备了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精神[6]。
四、培养工程思维能力
尽管先修课程如《化工原理》等已引入“工程”概念,且在教学中从教学方法、手段、实践等多个环节也引导学生建立工程意识,但还需要学生进一步在实践中自己主动的、习惯性的去强化工程意识,培养工程思维能力。譬如,学生自编工艺[7],让学生自选课题,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根据工程实际生产编制工艺并组织讨论;请实习基地的外聘企业专家定期进入学校,走上讲台,开设应用技术讲座、工程案例分析;学生自制剪辑并配有录音的工厂装置图片、工艺图片,以及一些现场教学录像;老师和学生走进企业,现场教学;深入车间,顶岗实习等,这些都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并强化工程意识,使学生逐渐地学会从工程观念的角度考虑每一个生产环节,配置合理的流程,实现生产的最优化。
五、改革教学模块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由原来的“满堂灌”和专业实验两个模块改为五个模块:认识实习模块、理论教学模块、专业综合实验模块、现场教学模块和顶岗实习模块。认识实习模块使学生近距离接触生产流程、设备等,建立感官认识和概念,并产生好奇、兴趣和探索的欲望;理论教学模块是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应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结合企业的装置图片、讲解和现场教学录像等建立工程观念、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专业综合实验模块是指学生可以自由选题,根据认识实习和理论教学所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和综合考虑自编工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这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学有所用的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场教学模块既使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又系统化的深入认识了工艺流程、设备等,还强化了学生的工程观念及综合分析能力;顶岗实习模块则是针对生产实际中的某个工段或车间进行更深入和细致的学习与研究,包括流程、设备、操作条件的调试、简单故障的排除等,最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并使学生能应用工程观念、理论知识去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技能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通过这些模块的训练和学习,毕业后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且具有一定的现场操作技能和水准,缩短了工作后的“再教育”过程,基本可以实现“零距离”上岗。
六、结语
总之,改革后的《石油化工工艺学》课程,在五大教学模块中通过分层教学、强化课堂教学、加强实践教学训练、培养工程思维能力,不仅确保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实现“零距离”上岗。
参考文献:
[1]温得英.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利与弊[J].信息与教学探索,2008,(9):164-165.
[2]王虹,李翠清,靳海波,等.基于工程素质教育的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0,27(4):47-49.
[3]田伟军.情境教学法在煤化工工艺课程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09,(4):179-180.
[4]罗学海,王晓梅.工程案例教学法在工科课堂中的应用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3(5):98-99.
[5]贾绍义,夏清,吴松海,等.工程案例教学法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10,(3):78-81,96.
[6]王要令,赵振新,马步伟.《煤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0,(22):2.
[7]王健祥.《有机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初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02,2(3):54-56.
【关键词】工艺现状;工艺管理;工装最优化设计
工艺,就字面理解应为工程、工作的技能、方法及其艺术。制造行业一般描述为:工艺工作是机械制造业的基础工作,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发展生产、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锅炉制造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其相关法规、规程标准及产品质量都是通过工艺过程实现的,锅炉制造工艺有着自身的规律。以下就笔者从事十几年锅炉制造工艺工作,对锅炉制造工艺的认识和小结,以便和同事交流。
1 锅炉制造工艺的现状
(1)提起工艺,大家似乎感觉都很熟,也很大众,没有什么难理解的。麻烦的是我们有些管理者认为工艺是生产的从属品,他们强调工艺的服务性,抵制工艺的指导性。从整体上说,锅炉工艺工作贯穿整个制造过程,其客观地位非常明显,而主观意识现状不容乐观。
(2)由郝芳洲等编著的《实用节能炉灶》一书在介绍环保燃煤半气化炉时这样描述:“与欧洲先进国家生产的燃煤水暖炉相比,我国的燃煤技术并不落后,结构也合理,差距是自动化程度没有人家的高,制造工艺没有人家的精细。”事实上,没有先进的合理的工艺保证,制造出具有影响品牌的产品是很难想象的。其实这就点中了我们差距,点中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工艺差距除了历史的客观原因外,最重要的是我们长期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和偏见。
(3)全日制教育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由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撰写的题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这样描述:“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经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中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象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提出这个观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为什么说这一观点对工艺的工作,对自主创新很重要呢?因为实际工作中工艺只有最合理之说,而并非唯一正确。工艺工作者正是根据理论、法规和一些实践活动,结合周围环境而选择最佳工作程序。
2 提高锅炉制造工艺水平的途径
2.1领导的关键作用
领导的重视程度和意识对工艺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确定的因素。”只有领导才能解决工艺所需人力、物力(资金投入、硬件、软件环境的制造)。才能建立起工艺管理体系。在ISO9001:2000版标准中,也非常强调领导的作用,领导的重视程度和水平将直接影响工艺水平的高低。
2.2工艺的严肃性
在前面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点,那么工艺人员要根据技术要求和环境条件,经过科学的优化设计,编制出最为符合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并通过编制、审核、批准等工作程序。文件一旦形成,在执行过程中应有其严肃性、强制性,而平时所讲的工艺的服务性则是对工艺人员在工作态度、工作方式、方法上提出的要求。倘若生产系统认为工艺是为其服务的,那么需要时就指导一下,不想要的时候就不按工艺要求施工,这样以来将会使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陷于失控过程,后果可想而知。
要维护工艺的严肃性,一方面要提高对全员的工艺指导性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工艺纪律的检查力度。根据我们的经验,星星点点地惩罚违反工艺纪律的班组(或个人)几十元——几百元奖金并张贴一份通报,对工艺的严肃性维护是极其不够的,可以说是隔靴搔痒。真正的维护工艺的严肃性,必须把相关部门、车间的年度考核,劳动竞赛等与工艺执行情况连接起来。在过程中体会执行工艺纪律的好处,在过程中提高执行工艺文件的自觉性。
2.3工艺部门自立建设
事物总是辨证的、统一的,要想做好工艺工作,除了领导的作用,组织提供执行工艺文件的良好体制外,加强工艺部门的自力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2.3.1 要有为生产服务的意识,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
2.3.2要有一套科学方法,编制出较为切合实际的文件,以下介绍几种科学易行的方法:
(1)方法1:分析比较法
例:锅炉φ159/φ89异经管三种成型方法:(A)模压缩口;(B)旋压缩口;(C)锻压缩口。如何确定合理工艺方法?
首先比较各工艺方法的特点优势,如下表:(表1)
其次根据批量与成本关系计算比较。
成本与生产批量关系可用直线方程描述为:
ΣC=An+B (1)
n—生产批量
A—与生产批量无关的成本项目和
B—与生产批量有关的成本项目和
表1
项目
方法(工艺 材料费 工资
(单件) 模具费 车间经费 企管费
模压缩口 140 6 500 8 7
旋压缩口 135 3 1200 10 9
锻压缩口 146 9 300 9 6
根据表格数据确定两直线方程为:
ΣC=146n+515 (1)
ΣC=138n+1219 (2)
ΣC=154n+315 (3)
解(1)、(2)得:n1=88
解(1)、(3)得:n2=25
解(2)、(3)得:n3=56.7(取57)
就是说:当批量超过88件时,对φ159/φ89缩口而言,应采取旋压缩口办法。当批量小于88而不大于25件时,应采取模压缩口办法。当批量小于25件时,应采取锻压缩口办法。综合以上比较可选择适合条件的最合理的工艺方法。
(2)方法2:最优化设计方法
针对一些工装模具结构尺寸,采用优化设计是较为科学的一种方法。
(3)工艺实验研究与开发(略)
2.3.2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内部沟通和外部交流)
工艺也是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着就要求工艺人员加强沟通协作,积极主动地协调实施中地问题,人和万事通,只有加强沟通协调,才能使工艺文件得到顺利的实施和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工艺管理标准》JB/T9164~9167-1998.
关键词:职业能力;模块教学;教学方法;课程考核
《化工机械制造》是高职化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直接影响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尽快地达成学生岗位的适应性和熟练的职业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这门课的教学中进行了探讨。
职业能力目标的建立
《化工机械制造》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典型机器零件和化工设备制造工艺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够根据一套图纸及技术要求拟定工艺路线和方案。本课程职业关键能力是建立在识图能力(尺寸、公差、热处理、焊接、检验、标准等技术要求)基础上的机器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能力和化工设备制造工艺的编制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两大核心职业技能,还需进一步拓展其他能力如焊接工艺、无损检测工艺能力等。
课程教学与职业能力要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模块化
模块化教学所谓模块化教学方法,即将教学内容分成几个独立的模块进行讲授,然后选择几个大型的综合作业,将这些模块联系起来,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模块建立首先根据本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将课程分解为三大模块作业(如下图),以极具典型的结构,将每一模块内容分解成若干子模块,通过一系列子模块的工艺过程分析训练,抓住工艺编制的分析思路和一般模式,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
子模块间构建联系和区别子模块虽然内容不同,但目标任务相同,都是工艺的编制,因此工艺分析的基本步骤相同,通过一系列单元步骤使各子模块联系起来。每个子模块在遵循一般工艺规律的同时,又具有其结构和技术要求的特殊性。如此建立模块图,目标、任务明确,可以将复杂的工艺问题简单化,同时有利于各子模块间横向的比较和分析,把握工艺重点难点的处理。学习目的明确,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提高和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工程案例为主线,组织模块教学让学生直接面对某一个机器零件或某一台设备,从图纸技术要求出发,分析和实施工作的全过程。学生由始至终接触一项工作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对未来职业岗位的适应性,不再茫然无知和缩手缩脚,更能适应岗位的要求,而且工作任务明确,学生对此较感兴趣、表现积极和主动。但对教师来说任务却更艰巨,因为这完全打破了教材的体系,以往教材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总是先基础理论后专业实践,现在必须让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基础理论和知识点的介绍穿插在解决工程问题过程中,教学中以因需施教为原则,学以致用为出发点。化机制造课程是一门知识点杂而乱的交叉学科,涉及许多学科知识如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化工机械结构原理、机械加工及设备、工程标准规范等,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全面的知识和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多样化
课堂传授辅以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录像教学等《化工机械制造》课程中零件的加工制造过程具有较强的直
观性,要求诸多不同结构零件,有示意图甚至有实物零件,否则十分抽象难懂又枯燥,教师即便知识再渊博也是纸上谈兵,学生毫无兴趣。以往教师只能靠黑板画图、挂图或是投影,清晰度差,且图量有限,又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而多媒体、现场录像一幅幅生动的零件示意图和结构图,信息量大,图示清晰,可使学生与零件近距离接触,结构和制造过程直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专题报告会教学一方面通过学院聘请的企业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讲座、报告,介绍工厂应用实践和最新科研动态,另一方面关注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和锻炼,输送专业课教师深入一线参与生产实践活动,积累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或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拓展学生的前沿知识,让学生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态,树立远大的目标理想,积极贮备和积累知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本课程的学习中。
实习实训基地现场观摩教学现场观摩这一实践环节必不可少,它是对课堂教学的验证和深化。学生通过现场如换热器制造过程的参观,抽象的工序过程变得直观具体,这让他们对每一道工序建立起感性认识,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可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导学法教学专业课教师的导学法教学是很重要的,虽然零件、设备的结构复杂多样,技术要求千差万别,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通过图表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般规律,通过对比分析,突出重点难点的处理。此外,教师应留出时间和问题让学生思考。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改变长期以来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如机器零件制造工艺部分,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其中一二个零件,从而引入其他零件的加工;可以让不同的学生走上讲台,从结构图和技术要求出发,沿着基本工艺路线,逐一分析,最终拟定正确可行的工艺路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讨论式课堂教学专业课是非常灵活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往往有很多,如连杆大头剖分工序的安排,是安排在精加工大小头孔之后还是之前呢?通过课堂讨论,找出最佳路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对于重点难点的处理,鼓励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发表不同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大胆发言,在动口、动脑的同时锻炼了能力,弘扬了创新精神。
建立课程考核环节
职业能力考核环节是本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以往考核以试卷形式,只能考核学生的基础理论和技能技巧的记忆能力;而本课程则更加注重分析、应用、组织、解决、创新等多方面能力。通过布置大型综合作业,比如化工机械专业可选择加工、铆焊工艺为一体的化工设备如列管式换热器等,联系本课程训练的知识和技能,方法和步骤,以小组为单元,最后完成给定设备的制造工艺。
综合作业的选题十分重要最好选取实习实训基地中曾经加工制造过的典型设备或是机器零件,以便与学生完成的方案作对比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仿真教学 仿真实训 实际操作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中职学校教学的普及和仿真技术的日益提高,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学校学生的实习教学也日益重要,中职学校的实习教学,开始由传统的实习内容向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对职业教育也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化工生产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毒性大等特点,使化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工艺类课程时,到现实生产中实习受到限制,使得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脱节。学生的职业技能得不到很好的训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呢?随着化工仿真模拟操作的引入为我们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一、化工仿真教学的优点
1.化工仿真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对比
工艺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授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如生产的原理、工艺影响因素的分析、工艺流程的组织和实施、相关安全与环保方面等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师主要通过实物演示、挂图、影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努力使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然而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仍然感到教学内容枯燥、抽象、难理解,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利用化工仿真系统提供的仿真界面,学生可以边听老师讲解,边看老师操作,甚至可以边操作边学。在仿真系统的操作中,学生对工艺流程、设备有了更全面地认识,使得教学过程变得简单、容易,而教学效果却得到大幅提高。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利用了较少的通道,如视觉、听觉等,因此教学效率不高。仿真训练是一种多通道综合作用的教学方法,学生置身于仿真环境之中,可以充分调动感觉通道,运动通道和思维通道的学习机能,接受知识的效率明显提高。此外,仿真训练系统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意识的环境,学生可以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自学,直到将所学知识烂熟于心。
2.化工仿真教学的优点
仿真实训能创造一个与实际近乎相同的特定环境,仿真实训过程中,学生与实训对象能进行互动,在交互式虚拟世界中,使学生如同坐在化工厂的控制室内,通过对计算机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来判断设备和仪表是否运转正常。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仿真实训技术可实现化工生产工艺的全过程模拟,化工原理、无机工艺、有机工艺、化工设备等专业课,可推出一门“工艺专业综合仿真实训”课,专业综合仿真实训更接近实际生产。学生可以利用仿真系统进行多次的开车、停车、事故处理的训练,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性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可以更加系统的、全面地掌握操作技能。
我们利用仿真软件将学生容易犯的错误警示出来,这就不会像在实习厂担心出现安全问题,保证了学生的人身安全。同时还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对实习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这样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习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化工仿真教学的实施
1.实施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然而由于中职教育自身发展的缘故,建设资金的不足,化工专业生产实习形式单一,手段落后;即使有企业愿意接受学生进厂实习,那也只是停留在只能看,不能动的状态,学生实习难、实习效果差已成为长期困扰学校的普遍性问题。这些原因导致中职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力上欠缺,操作技能达不到工厂实际要求。仿真实习可以使学生不进工厂就能得到装置的开车、停车和事故处理操作机会,所以说仿真实习技术是解决以上难题的最佳选择和理想方法。目前,仿真实习技术已成为一种公认的高效现代化教学手段。“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既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实际操作水平也得到提高,要实现这一教学方法,仿真系统不可或缺。
2.具体实施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的知识难理解、太枯燥,通过仿真模拟训练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为了提高仿真实习效果,我们在仿真实习之前还采用了授课的方式使学生对将要仿真实习对象的工艺流程,包括设备位号、检测控制点位号、正常工况的工艺参数范围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在操作过程中,每部分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每个阶段都要认真操作,防止和避免事故的发生。为了训练学生的应急能力,可以在装置操作过程中人为的设置各种生产事故。通过随机事故的添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判断事故能力,还提高了学生遇到紧急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尽量要多让学生独立操作、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对于个别问题可以采取“一对一”的问答式,对于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采用集中式回答。这样学生不仅很快就可以掌握操作控制过程,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主动性。
课程结束时,我们可以通过系统的考核项目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考核。此考核项目能够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谁也无法弄虚作假、蒙混过关,从而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掌握操作技能。
(4)化工仿真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化工仿真模拟系统是介于课堂与生产一线的桥梁与纽带,它来源于实际生产,有区别于实际岗位;在模拟系统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操作,提高职业技能。但是其操作步骤规程化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和多变性相违背,另外仿真操作参数可以反复调节,而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是不可取的,这些问题可以在学生进行实训装置的操作中加以说明和指导。通过仿真软件和实训装置的操作的结合,让学生对实际生产操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化工仿真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教育技术水平、改善实习实训环境、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解决很多常规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玉强.仿真在化工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
【关键词】园林工程;园林施工新工艺;应用分析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环境是最为重要的生活因素之一。目前,各个城市都先后开展了规模不一的园林工程,可以说,园林工程已经是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然而,原有的施工工艺在很多方面都存有缺陷,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和质量。所以,加强园林施工工艺管理至关重要。
1. 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1.1高边坡防护技术
高边坡防护技术是在园林的高坡施工和人工湖施工中运用的,要求边坡栽种的植物务必有一定的固定措施,以防止边坡的脱落。实际应用当中,高边坡防护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植物防护,在边坡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应用;另一种是砌体封闭技术,在边坡土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应用。从优点的角度来说,高边坡防护技术有固结水土、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高边坡防护技术对边坡的高度、长度、宽度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以防止发生边坡脱落或松散现象。这样严格的施工要求局限了高边坡防护技术的使用范围,当边坡土质条件较弱、土质松软时,不适宜大面积应用高边坡防护技术。
1.2合成土工材料的应用
1.2.1透水软管,该种软管主要是由过滤和透水功能的管壁、支撑弹簧线等组成。透水软管是利用渗透的毛细管原理,通过纤维将土石中的水分吸收,使其饱和后滴入管内,以此达到良好的排水效果。同时,该种排水软管与钻孔排水软管不同,其能够有效解决改良软土层存在的技术难题。
1.2.2三维垫网。由一种新兴的土木合成材料所制成的三维垫网,就是1种能够给植被提供自然保护罩的的新工艺的体现。它有极强的柔韧性,多数情况下应用在柔软、疏松的土壤里,在其内部有大量的空间,可以填充细石、砂砾、土壤,确保植物的根系可以从其中间穿过不会对植被的自然生长产生任何影响。待植被长成后,植被的草皮就可与泥土、网垫牢固的连接,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绿化。由于大部分植物的根系可以延伸至地下40cm,在这种防护技术的应用下可以使其形成一层厚实的复合式绿色保护层,该种技术多应用于环山公路的侧护坡,可起到十分良好绿化效果。
1.3铺地技术
因园林道路是园林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景观,故施工中可充分应用铺地技术来实施新工艺。原理上,铺地技术是利用真空负压的压力作用和脱水作用,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降低水灰比,改善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是解决混凝土工作度与强度的极好方法,它可缩短保养时间,将交通开放的时间提前。不仅如此,它还能有效防止混凝土在施工期间的塑性开裂,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例如雍晟・状元府邸景观绿化工程(二期)中生态嵌草铺装、大理石花岗岩片铺装、广场砖铺装等也都利用了此项新工艺。
1.4种植工程中新工艺的应用
开种植工程是园林建设的重要环节,植物的配置需要根据植物具体生活习性,色彩配合、地形高差等原则进行配置,并且在具体的栽种过程中要讲究规则和程序,使苗木种植成活率高,易于园林整体成效,这时就需要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种植工程的时效,达到配合园林的整体观景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体现。
2.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应用存在的问题
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施工技术难点则集中体现在植物种植、园林管理等环节,如植物品种配置不合理,受土壤、温度、水分、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较大,无法充分体现园林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生态效益。因此,协调配置植物尤为重要。在园林景观效果方面,要花草树木的完美结合,展现四季生物的多样性和层次感,同时对于湿地生态景观改造等园林工程建设存在不同程度的景观管理和新工艺应用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园林工程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3.完善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措施
3.1园林施工资源配置的管理实施
首先,新工艺的实施必然关系到新的建设设施,作为施工重要资源,健全的设施必须得到保证。比如在想利用雨水回收技术就要配备由弃流过滤系统、蓄水系统、净化系统组成的雨水回收系统,才能达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防干旱等效果。其次,需要做到合理和科学的配置施工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比如可以通过种植一些会缠绕攀爬的植物来实现高楼层、桥体或房屋的绿化,增大绿化面积,以求实现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3.2合理地优化施工资源的配置
城市园林建设工程中运用园林建设新工艺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运用园林新工艺的时候能够科学、合理、高效地运用施工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园林施工新工艺应经得起考验,用高产值、低能耗的技术代替那些低产值、高能耗的技术。园林工作人员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以研发出更多的施工新工艺。在研发新工艺的时候一定要将养护、灌溉、植物、土地等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考虑在内,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施工资源的有效利用。
3.3尊重园林工程建设的内在规律
在园林施工中,园林内部的路面施工,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路面整洁、安全、舒适、耐用,这些都是园林施工工艺应用的内在规律。因此,在应用新工艺过程中,也需要以其施工的内在发展规律为依据,充分把握新工艺的应用方向及对园林景观效果的认识和理解,做到充分考虑、明确目标、科学合理应用。
4.结语
综上,将园林施工新工艺更多更好地应用到园林工程建设中,除了需要施工人员结合工程技术手段多加实践,学会合理的资源分配外,更要能够建立全套的园林工程建设设施,提高园林施工新工艺应用的预见性和可持续性,从根本上提高园林工程的整体质量,达到更加科学和完善的城市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