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财务收支审计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陕西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的调查分析
本文以陕西省高校为例,对各高校的内部审计信息公开工作相关情况展开了实际调查,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
(一)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的调查对象。本文选择陕西省内最著名的四十三所本科高校为调查对象,其中包含:部属“985工程”“211工程”重点高校、陕西省属高校、新升格公办本科院校、民办高校以及独立学院(第三批本科院校)。
(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的调查方法。审计信息公开的调查方法主要包括:查阅可以获得的文件资料、浏览学校审计处室网站、电话邮件传真调研、专业技术人员个别访谈、同行集体交流探讨等。
(三)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开展情况的调查结果。通过调查发现,陕西各高校目前只有少数出台了比较成熟的审计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具有代表性的院校有:西安交通大学审计部门根据本校校务公开的相关制度规定,相应地制订了《西安交通大学校务公开审计信息公开实施暂行办法》,对审计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对象、途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等方面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在日常审计工作中,该校审计部门也能做到公开相关内部审计信息。本文将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简要分为:基本信息、工作信息、制度信息、服务信息、学习信息等种类;而将高校审计信息的公开程度分为:公开、部分公开、不公开三大类。(1)审计项目审前公示、审结公告、审计结果、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信息公开。陕西省高校开展的审计工作业务范围比较宽泛,在审计信息公开方面,一般常规进行的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审计调查、工程结算审计等项目基本上都有审前公示、审结公告,信息公开比较普遍。但是,高校实施的财务预算执行审计、财务决算审计、干部经济责任??计、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审计调查、工程结算审计、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等各项内部审计工作,形成的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等结果、结论类审计信息,本次被调查的全部高校均未予以公开。(2)审计部门组织机构设置、审计人员配置、审计工作经费来源、审计人员培训计划信息公开。在被调查的高校中,除新升格公办本科院校、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等少数高校未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外,绝大多数高校审计部门都是独立设置的,并且组织机构设置、审计人员配备等信息都是公开的,非常容易获得相关审计信息。审计经费的来源及充足性,审计人员培训计划及经费保障等信息,各大高校均未对外公开披露。(3)学校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文件、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工作动态、审计简报、办事指南等信息公开。陕西各大高校均对外公开披露学校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文件、岗位职责信息,审计工作动态、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办事指南等信息也大都是对外公开的,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或者社会公众都能容易地查询、了解以及浏览。西安工程大学定期介绍工作动态的审计简讯,公开学校一定时期内的内部审计信息。(4)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信息、审计部门领导班子及个人述职述廉报告、年度考核信息公开。西安财经学院在本校审计工作网站上公开了审计部门领导班子及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信息,陕西理工学院在本校审计部门网站上公开了每年审计工作计划等信息,而其他高校未被发现此类内部审计信息的相关披露。 (5)审计部门办公地点、网站域名、联系电话、E-mail等信息公开。除未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的高校外,陕西省内绝大多数高校的审计部门办公地点、网站域名、办公电话、邮政信箱、E-mail等信息均予以公开,信息使用者可轻易获得。从总体上来看,在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方面,教育部属“985工程”“211工程”重点高校明显优于其他各层次高等院校,而陕西省属普通高校也要好于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第三批本科院校)。
二、陕西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陕西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现状及存在问题
1.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工作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经过实际调研,陕西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情况并不容乐观,大多高校公开审计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无相应规范可循。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审计信息披露和利用的效果并不理想,公开的审计信息不齐全、不及时,而且不是重点、重要信息,对于内外部的信息使用者而言,这些审计信息的参考价值很小,基本上失去了信息公开的意义。
2.高校审计信息更新滞后,公布内容过于陈旧。信息的及时性决定了信息的价值,审计信息更是这样。通过调查发现,陕西省各高校公开的审计信息都相对比较陈旧,最近几年的信息很少,而五年前甚至更早年的审计工作信息随处可见。有些高校甚至没有公开近三年的审计信息,可查询到的都是三年以前的审计工作动态、审计项目公示以及审计案例、学习资料等审计信息。
3.高校审计信息公开缺乏统一规范和适当媒介。高校审计信息公开的平台和方式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效率和受众范围,审计信息公开的统一规范则有助于信息公开的实际操作,提高内部审计信息的利用价值。陕西省部分高校采用内部的审计工作简报、简讯、通报、工作交流会等方式和媒介公开一定的审计信息,具体的审计简报内容和样式也是各式各样、不尽相同。要从不同的媒介和载体中搜寻并整理出有用的审计信息,信息使用者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信息公开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二)陕西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校?炔可蠹菩畔⒐?开办法尚不明确。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是推动高校校务公开、教育改革、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出台统一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和实务指南,也没有采取进一步措施推动审计信息公开工作。陕西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要想开展好信息公开工作,一来无章可循,二来动力不足。同时,出于审计信息保密等因素考虑,陕西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工作开始时间相对滞后,进展也比较缓慢。
2.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的认识不到位。一般认为,高校内部审计是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可以看出,高校内部审计着眼点在于学校内部,传统的固有认识和功能定位决定了审计信息公开局限在学校内部很小的范围内,信息公开不受重视,工作比较被动。
3.高校对审计信息公开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陕西省高校审计部门对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普遍不够重视,主要是担心本校审计工作秘密对外泄漏,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因而大多采取不披露、少披露、非重要信息披露的态度和做法。而各高校负责人也大都对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未予关注,尚未充分认识到审计信息公开工作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不愿意大力推动审计信息公开工作。
三、高校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公开的改进建议
(一)高校应参考财务信息公开办法公开非涉密的内部审计信息。高等院校公开部分非涉密的内部审计信息,可以参考我国上市公司对社会公众披露财务报告信息时必须连带公开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一样,各高校可以先行尝试公开本校部分非涉密的内部审计信息,比如: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信息,重点项目(包括但并不限于预决算、财务收支、基本建设、科学研究等项目)审计报告、审计部门领导班子及个人述职述廉报告、年度考核结果等内部审计信息。比如:在公开本校上一会计年度部门财务决算、当前会计年度财务收支预算时,可以同时公布学校审计部门出具的财务决算报告、财务收支预算跟踪审计调查报告。
一、内部审计报告的经济权威性
判断单位内部审计报告的经济信息权威,关键在于内部审计的经济权威。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高校经济活动由单一性向多样性方面发展,经济实力有了较快增长。但是经济发展需不需要内部审计,答案是肯定的。现代经济管理告诉我们,内部审计是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内控制度需要而设置的,也是规避经济活动风险的重要监督环节。因此,如果按照上述认识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机构,其在单位内部的经济权威是毫无疑问的。从另一个角度讲,内审人员看重的正是内部审计的权威性,而被审对象惧怕的也是审计的权威性。所以,如果要让内部审计报告的经济信息具有价值,首先要规范我们的审计机构,提高审计权威。否则人微言轻,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价值就难以得到体现。
二、内部审计报告的信息质量
内部审计报告和单位财务报告一样都存在一个信息质量问题。我们知道一个单位的财务报告的信息真实与否直接影响到单位的重大经济决策问题,如果是对外的财务报告信息有误还会导致投资者的损失。与其一样,审计报告中所提供的经济信息真实与否,不仅仅是针对被审计对象的,也不仅仅是是否影响审计权威的问题,关键是这个审计报告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具有多大的价值,信息质量如何。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审计报告所提供的经济信息真实可靠,含金量较高,那么对经济管理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不仅领导会认可采纳,也使审计报告具有严肃性和威慑力。
当然,审计报告的信息质量高低,除了关系到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外,信息质量的评判标准也相当重要。在现实工作中,同一份审计报告,被审对象和委托者对于报告中的经济信息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地位不同决定的。但是,对于任何一方来讲,审计报告所反映的经济业务信息应该是清晰、简明、易懂,应该客观、公正、真实,这是最基本的判断标准,也容易被大家认可和接受。
对于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评判,审计报告的编制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审计业务中,象财务收支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大项目专项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等审计报告中都包含了众多的有用的经济信息。在审计实务操作过程中,被审对象所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审计人员是难以认定其真伪的,这就象上市公司中的造假行为一样,一时是难以发现的。所以,我们希望审计报告内容真实,首要前提是假设被审对象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被审资料真实,否则审计披露的经济信息就没有价值。因此,审计人员应该以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认真加以识别被审对象所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这是写好审计报告的前提。
另外,当收集了大量的财务数据后,还有一个确认和分析过程,审计人员出于职业习惯,总希望把所审计内容,以文字加以说明,或以经济数据加以清晰列示,但是这些文字说明和分析确认的数据,一定是要体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或《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行业分类会计、财务制度或其他相关财经制度原则和要求。只要依据充分,分析严谨,计算正确,那么所构思撰写的审计报告必然会充分反映审计内容,从而就会大大提高审计报告中经济信息的质量,为被审计对象和委托者接受和利用。
三、单位管理者对审计报告的认识有待提高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有一个成本与效益的关联问题,审计活动也不例外。对于每个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几乎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体现的是审计价值和审计成果,精明的管理者是会充分意识到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价值的,他们会听取和采纳审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去改进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但是,确实也有不少单位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价值,没有去认真研究审计报告,更谈不上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了,如此这样的局面维持下去,审计自然成了摆设。这些单位的主要管理者所以会在认识上有偏差,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具体原因有:
1.所有者主体缺位。我们知道高校的校长或医院院长,并不是单位资产的所有者,公有经济下的高校和医院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他们只不过是受托经营者,这样的运行体制导致了管理者没有内在的追求效益的动力。就象包装上市的股份公司一样,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机制没有改变,上市只不过是一种圈钱行为罢了。上市公司暴露出来的众多问题已经说明这种体制下的企业经营就是缺乏追求长期盈利的内在动力。
2.专家、学者治理。高校和医院都是知识密集型事业单位,这些具有高学历、专家型的业务专家,对于教育、医疗、科研的重视和全身心投入远远大于经济管理。这种“差别服务”导致了他们对于经济管理缺乏了解,也缺少资产运作能力,他们整天忙于业务,哪有时间坐下来看你写的审计报告,更不会静下心来分析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了。这种采取行政任命的主要领导当然只能对上级负责了。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1.高校内部审计的概念
高校内部审计主要是指负责高校内部审计的专职人员,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该学校的经济活动进行定期,定量的审核检查,并对检查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以确保其资料的合规性,并针对审计活动出具相关审计报告。高校设立的内部审计单位一定要具有独立性,这样才能良好的起到监督学校经济活动合法性的作用。
2.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
由于高校自身的经营性质,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收入审计,支出审计,财务预决算的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四个方面的内容收入审计主要是对高校的各种收费项目进行审计,审核内容主要是看有没有合规票据,是否存在乱收费现象,是否设立专用资金户等等。
支出审计主要是对高校支出的经费进行审计,审核是否存在乱开支的现象,是否存在挪用专用资金的现象,是否存在购买的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等等。
财务预算的审计,主要是对高校经费预算进行审计,主要审核高校是否存在经费超出预算的状况。通常每个高校都会设定经费预算标准,不经批准不得超出该标准。
经济责任的审计主要是针对离任责任主体的审计,主要审计离任前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高校新制度内容分析
对比新旧会计制度,我们不难发现新的会计制度在会计主体,会计师职责,资产管理,负债风险控制,财务监管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明确和调整,这就使得高校财务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第一,会计计量的变化,新会计制度下,营业税改增值税,高校的计税依据,计税方法,以及税率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高校的税负,从而影响高校的经营活动。此外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高校的会计计量更加真实可靠,更能准确的反应高校的资金运转情况。
第二,会计核算内容的变化,新会计制度下,高校的会计核算方法更加明确细化。如新会计制度下,适当调高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并采用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相应的核算,弥补了旧会计制度下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真实价值的现状(因为旧会计制度下不计提折旧)。此外还细化了会计核算科目,如累计折旧,高校会计核算还新增了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内容的核算,并新增行政管理支出等会计科目,使得高校会计核算更加细化。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分析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审计类别,审计内容,审计职能三方面的影响,下边我们将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1.审计类别
根据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高校内部审计的类别可以分为收入审计,支出审计,财务预算审计以及经济责任的审计。但是新的会计制度下,由于新增政府收支,国库集中支付等内容,相应的审计内容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强调了财务预算审计的重要性,这就要求高校相关部门对于预算的收入,预算的执行,预算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把关,并根据新制度将固定资产的审计也纳入到相关的流程中,以确保审计的完整性和严谨性。此外,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审计报告的范围应该相应的进行扩充,除了对原有审计内容进行评价以外,对于高校的效益,风险等也要作出相应的评估。
2.审计内容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收支内容更加细化,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收支方面审核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新财务会计制度进行逐条审核,如审核财政补助收入,科研教育收入,经营收入等等,以确保账目的规范性,合理性。对于高校的支出,要区分经营支出和事业支出,其中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支出又包括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以及离退休支出五个部分,进行审计的时候要一一对应其相关内容。对于年末的结余要进行合理的分配,以防止账实不符的情况。而对于一些其他的支出,如对外捐赠,转让,报废等行为要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进行审计,以防止出现乱支出的现状。此外,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另一审计重点就是对于资产的审计,重点审计资产的折旧,即固定资产折旧归于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的折旧归于累计摊销。
3.审计职能
旧财务会计制度下,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是对高校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相应的监督,从而提高高校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促进高校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旧会计制度下强调的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但是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于审计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会计制度强调审计职能的防范性,它要求相关审计部门进行角色的转换,即由原来的监督职能向管理职能进行转变,不是仅仅督促高校部门的活动,而是引导高校进行正确的决策。这就要求高校审计要建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以及风险防范制度,在内部审计的程序上加以控制,进而做到为高校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高校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将高校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四、结束语
审计工作,是每个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它不但可以起到监督企事业单位日常经济活动的作用,还能帮助企事业单位防范风险。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会计制度,审计工作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含义。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时代已经到来,高校相关财务部门应该仔细领会新会计制度的宗旨,结合各高校自身的情况,适时调整自身的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及审计流程等等,以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惠.新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15,13:99-101.
关键词:高校;部门;决算报表
部门决算报表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在每个会计年度终了,根据部门决算编审要求,在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编制的,综合反映本单位财务收支状况和各项资金管理情况的总结性材料。它不仅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也是编制部门预算、实施收支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决算报表要在各部门预算管理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反映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但是现行部门决算报表还不是十分完善。
一、高校部门决算报表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考虑高校经济业务的特殊性
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范围较广,包括列入财政预算编制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企业集团,具体包括: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纳入预算编制范围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及与财政部门 直接发生缴、拨款关系并按规定应向财政部门上报决算的其他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包括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其他行业会计制度等。但是,具体的报表中所列的项目大都是执行行政会计制度的行政单位具有的一些费用项目,没有考虑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集团等单位的具体情况,也没有考虑到高校的特殊情况,例如,高等学校每五年进行一次教学水平评估,要对包括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修理费等四项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和生均费用增长比率等财务指标进行考核,但是决算报表中支出明细表却没有哪个项目能直观反映这方面的情况。还有就业评估等等,对于学校来说这部分支出数额并不小,而且日常账目必须单独体现,但是决算报表却没有项目可以体现,只能归到其它项目中反映,并需要进行文字说明。
(二)反映不全面、不完整、不真实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告制度》规定,编报单位编制部门决算报表,应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账表相符、表表相符。但是现行决算报表体系却存在反映不全面、完整的现象。长期以来,凡有基本建设任务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基本建设业务(结转自筹基建除外)与行政事业职能业务分别采用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两项制度各自独立,都只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的一部分,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从任意一套报表中都难以了解一个单位资金运动的全貌,以致会计信息使用者必须将两套报表进行加工才能了解该单位的资产负债及收支情况。从2004年度开始,部门收入支出决算总表把基本建设收入和支出纳入了编制的范畴,并对其重复填报的虚增部分进行了剔除,应该说全面反映了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情况,与“大收大支”的大预算编制原则是相符的,体现了一种进步。但是在决算报表中资产负债简表还是没有反映高校完整的资产负债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方面:高等学校通过“结转自筹基建”转存基建户的这部分资金,特别是借款部分在划转时全部列为支出,而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则将拨入后的经费按实际消耗列支,并没有全部形成支出,也没有形成固定资产。即使全部形成支出,实际上除“应核销基建支出”和“转出投资”外,最后均应形成高校的资产,而现在的做法是即便固定资产已经交付使用,没有办理竣工交付使用手续,仍然不构成高校的固定资产。因此,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国有资产是不完整的,违背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无法真实、完整地反映学校资产情况。
2.负债方面:根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全国高校扩招近5倍,而财政预算拨款却增加不到2倍,高等学校为适应扩招需要,加大了基本建设投资力度,而这些资金的投入大部分是通过银行贷款取得的,而现在对基本建设贷款现在一般有两种做法:借款通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借款利息在“事业支出”列支;另一种是通过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借款利息最后通过待摊投资进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对于第一种核算方式来说,决算报表可以反映事业单位完整的负债状况,但是大量的借款利息在“事业支出”列支,这种借款利息费用化处理的方法不符合借款利息“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通过第二种方式进行核算,那么借款利息可以资本化,但是在合并报表时,决算报表中收入支出表反映的只是非偿还性资金,借款仍不能体现在表中。因此其提供的财务信息是不完整的,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容易被误导。
3.净资产方面:按高校会计制度规定:净资产是学校拥有的资产净值及出资者拥有的产权。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等,单位用借款购建的资产,在增加固定资产帐面价值的同时也增加固定基金。但因不允许编报赤字决算,银行借款购建支出被剔除,负债没有同时增加,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资产转入事业会计主体,而负债仍留在建设会计主体核算,形成资产交使用单位而债务留给建设单位现象,导致净资产虚增。
4.没有反映现金流量情况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规定: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将现金流量表纳入高校决算报表是国际通行惯例,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高等学校经费来源渠道呈多元化格局,因此有越来越多政府以外的主体与高校发生财务关系,这些信息需求者需要了解高校的资金情况,但是,部门决算报表没有设置现金流量表,没有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三)对编制报表的有些要求和规定不够合理
决算报表编报说明硬性规定年末收支结余不得为负不切合实际。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遇到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要发展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而高校自身又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向银行借贷成为必然的选择。通过银行借入的资金用于学校各项支出。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支出类科目借方期末余额在年终时应转入“事业结余”,于是出现支出大于收入,收支结余出现红字,但决算报表编报说明硬性规定部门收入支出决算表中年末收支结余不得为负。不允许编制赤字决算。只好把借款以及用借入资金形成的支出予以剔除,这种一味追求收支预算平衡的做法导致财务信息失真。 (四)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划分不清。按规定项目支出主要包括国家批准设立的有关事业发展专项计划、工程、基金项目,大型修缮、大型购置、大型会议项目、专项业务项目和其他项目,但对于具体如何划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同样一项支出可以列项目支出,也可以列基本支出。使得不同的单位在填列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和项目支出明细表由于理解不同,出现口径上的不一致。
(五)对部门决算报表质量监督审核力度不够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一般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将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对外提供,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告制度》却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目前对高校部门决算报表均没有实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由于现在高校筹资渠道的多元化,财务制度又不够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够健全,而财政监督有时又流于形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决算报表的审计停留在技术性审核层面,只是进行一些数据的合规性、合法性审核,对决算报表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则监督力度不够。以致有些单位的决算报表出现虚报、瞒报等弄需作假的违纪违规行为。
二、完善高校部门决算报表的建议
针对高校部门决算报表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适当增加反映高校特色的项目
在事业单位决算支出明细表中适当增加反映高校特色的一些科目,如在基本支出明细表增加教学业务费、体育维持费、实验实习费、教科研费、毕业生就业费等反映高校特色的一些项目。
(二)改进资产负债表设置
在事业会计和建设单位会计没有合并之前,将建设单位会计报表中资金平衡表引入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增设“在建工程”科目,用以反映未决算的工程款。这样建设单位会计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负债、结余资金都可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决算报表就能完整反映高等学校真实的财务状况,当然在编制决算报表时,应把事业账与基建账之间的往来帐款予以冲销。
(三)对一些规定和要求进行修改
1.允许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算收支不平衡,这是客观实际,财政部门应修改决算报表编制说明,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要求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不应相违背,一味地追求收支预算平衡只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2.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明确界定,使高校之间具有横向可比性。
(四)增设现金流量表
目前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采用直接编制法,将教育科研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予以全面反映。
(五)加强对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质量稽查力度,完善决算报表外部监督机制
应该建立高校外部监督机制,对高校决算报表进行审计制度,只有经过内部审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决算报表,才可以对外报送。这样可以为高校树立一道防火墙,有效制止和防范对会计报表弄虚作假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高校部门决算报表主要是高等学校财务收支、经费来源与运用、资产与负债、机构、人员与工资等方面的基本数据的集中体现,全面、真实地反映学校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为财政部门审查批复决算和编制后续年度财政预算提供基本依据,并满足国家财务会计监管、各项资金管理以及宏观经济决策等信息需要。同时也为政府以外的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它必须做到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账表相符、表表相符,否则财务报表使用者就无法全面了解该单位的财务信息,因而也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财务报告也失去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完善报表表页及相关项目的设置。使它能够全面、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出单位的财务状况,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7(5)
2.全国预算会计研究会课题组 《 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整合的研究 》[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9(1)
3.《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1995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定义
2004年教育部为规范高校财务管理与审计行为,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了在高校须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规定第四条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实行内部审计制度,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第五条在第四条的基础上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进行了解释“本规定所称教育行政部门,是指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单位,是指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事业、企业单位。”根据此工作规定的要求,各大高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实行内部设计制度,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逐渐重视内部审计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高校内部审计: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通过对高校财务管理及相关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合法性、适当性及有效性的审查,从而达到完善高校内控制度、发现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和实现高校快速发展的目标。
二、高校内部审计的范围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意见,高校需要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切实保证内设机构的独立性,明?_内审的审计范围,加强审计整改,落实责任追究,推进结果公开。
高校的内审范围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过程及绩效审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内控制度设计、单位层面及业务层面内控制度组织执行情况审计,评估风险,加强风险防控;三公经费、科研经费、基本建设及资产管理审计,关注重点领域,保证资金资产安全等。在以上基础上还可以再扩大审计范围,例如: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运用;重大项目跟踪审计,保证重大项目及时高效的完成;专项审计,根据需要,就高效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及时纠正处理。
全面的内部审计范围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内审作用,准确评价高校财务管理及相关业务活动,为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高校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
(一)审查预算编制与执行,提高预算科学性
高校预算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总体计划,是高校发展目标的直接反映,体现高校的发展方向。高校预算包括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两部分。预算编制是指高校根据主管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或其他部门的要求,并分析结合近年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充分考虑以前年度预算结余,经过“二上”“二下”,最终确定当年预算。
高校内部审计需要对高校整个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审查,重点关注预算调整、追加与预算超支情况。审计应从预算编制为切入点,审查预算编制整体是否科学合理,方法是否有效,范围是否全面,依据是否可靠,项目是否规范,有无重复遗漏,程序是否合法。预算执行情况,则可以从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和支出预算执行情况两方面入手,审查各项预算收入是否及时足额上缴非税,实行统一管理核算,是否存在隐瞒收入或收入依据不足的情况;审查各项支出是否合理合法,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存在支出无预算或有预算无开支的情况,是否存在各项预算资金之间相互挪用等等情况。对调整预算和追加预算的情况要特别留意,分析其产生原因,关注其审批程序,着重其调整和追加的合理性。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审计结果有针对性的完善高校预算不足方面,提高预算的科学性。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高校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各种潜在风险,例如教学质量风险,教学质量不高,培养的毕业生无竞争力,就业困难;财务风险,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甚至于资金链断裂;人力资源风险,人才流失,发展难以为继等。为应对此类风险,应建立内控制度,并保障内控制度的落实,以达到控制风险,保证高校有效运行。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又是监督内控制度建立及实施的有效手段。在审计过程中,要分析内控制度的设立是否符合本校发展的实际,又要关注已经设立的内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具体来说,审计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内部管理控制,审查各类事项是否有规定的流程,办理该事项是否按流程办理以及该流程是否合理等;二是内部会计控制,根据财经法规、相关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结合本校有关文件制度审查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违纪违规情况出现;三是内部资产控制,根据国有资产有关管理规定以及本校有关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审查国有资产管理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在审计的指导下,寻找到内控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防范风险,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三)规范财务收支,防范财务风险
高校的特殊性要求高校需要保证收支两条线,收支分离,不可混淆。但是就目前高校的收支管理上来看,收入存在着收费依据、收费标准不明确,票据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支出存在财务把关不严,票据审核不严谨,甚至存在套取财政资金等情况。从整个学校的发展来看,财务收支管理不规范是高校财务管理混乱的一个表象,从长远上来说势必会影响到高校的前进势头,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壮大。
高校内部审计首先要明确高校收取的各项费用是否有依据,是否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各种文件对各项应收费的项目进行收费,杜绝多收、乱收、少收等情况的出现,并关注高校收取的费用是否及时上缴财政。其次要明确支出的真实性、合理合法性,根据高校自行制定的报账管理办法审查各项费用的报销是否真实合理,佐证材料是否完善,手续是否齐全,审批是否到位等。其中,审计需要重点关注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督促完成三公经费逐年递减的要求。
(四)规范管理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科研能力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科研课题经费也是高校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的发展,科研课题数量和?费总额也随之增长,但是各大高校对于科研课题经费的管理却仍旧停滞不前,导致科研课题经费使用效益不高,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甚至出现了一些违规现象。
高校内部审计从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真实性、效益性三方面入手,致力于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评审内部控制,指关注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经费支出、成本核算管理规定,是否有科研成果社会及经济效益考评机制等;评审真实性,指科研经费支出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套取资金的现象发生;评审效益性,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着重分析科研成本,二是科研成果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经济效益。根据审计结果,规范科研经费支出,合理运用科研成果,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五)加强资产管理,保证资产安全
高校资产种类繁多,不仅包括教职工及学生日常教学办公所需资产,还包括实验室建设购置仪器设备。而如今很多高校存在着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的现象,国有资产管理软件未能连通财务管理软件,导致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数据不相符的情况出现。这不仅反映出高校资产管理方面的欠缺,也是内控薄弱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