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政教学的建议

思政教学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政教学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政教学的建议

思政教学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教学实践;思考;思想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职业性”。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生的职业精神,包括对职业的态度、观点、理想、道德、责任等。中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担。当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成为中职德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思想政治课的特点

1.思想教育性

中职思想政治课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2.人文综合性

中职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涵盖较多学科知识,共同发挥对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的作用,对培养人文素质、弘扬先进文化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实践育人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重在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学校德育的主渠道。要通过参与式、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寻求问题的答案,进行自主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二、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策略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教学难,教育实效不显着等现象。主要原因是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整体偏低,中职生几乎都是没有考上普高的落榜者,综合素质不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容易达到教学目的,常感到“黔驴技穷”,更没有成功感。因此,面对学生实际,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开展道德、理想、行为养成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当然,中职生也有优点,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心理调适能力较强,较多地接触社会,动手实践能力更强。

那么,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以求达到教学目的呢?

1.坚持探究性学习

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改变思想政治课的“灌输”、“说教”的传统教法。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要求对各自提出的不同问题通过亲身体验、研究,获得感性的认识。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对学生而言开拓了视野,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以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

2.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深深影响着课堂教学,致使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上思想政治课觉得没有意思。学生上课不配合,教师自言自语,像是对牛弹琴,教师倍感无奈。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针对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兴趣教学法就是一种必然选择。兴趣教学要求教师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需要的满足,是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案例教学法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主要通过学习案例材料,围绕教师的问题或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处理、整理,以探究学习等方式得出最佳的结论,教师对结论进行开放评价,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当启发引导者和探究者的角色。

3.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突出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地位。针对职业教育和中职生的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这个中心,突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培养社会合格劳动者的目标。通过教学创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见解、问题、困惑、创意引进教学内容,把教材同生活实际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材处理上,中职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难度也较大。教材相对陈旧,不符合学生实际,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多、说教多,即深入有余,浅出不足,不能将理论知识以符合中职生群体特点的方式表述出来,难以达到育人的目的,造成学生学习困难重重。因此,要从中职生特点出发,删除一些较深较难的内容,突出教学的方向。2009年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指出,中职教育德育课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选修课除《心理健康》外,其他课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申请选用。新教材特点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材的多元化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对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4.采用现代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政治教学也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一块黑板”的现象,应该将多种途径融合在一起,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将政治教学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社会背景等向学生进行展示,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还可以利用电脑进行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摆脱直面老师时的紧张感,将上课时不懂的知识点通过QQ、博客、微博等网络互动平台进行沟通,从而拉近学生和老师间的距离。

总之,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我们全体同仁的践行,身体力行而后知不足,需要创新,需要探索,“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参考文献:

[1]杨化.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6(2)

[2]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思政教学的建议范文第2篇

1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表现

医学院校的教育在安排课程时,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体有以下表现:首先,就教育体制而言,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来都在实施文理分科的专长教育,从而形成了片面的教育意识,导致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长期对立的局面。在当前的医学院校教育中,影响更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缺陷上。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医学院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进而使大多数学生仅仅崇尚科学文化知识,而轻视人文知识及精神。其次,医学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尚未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在实施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同时,却使道德教育被不断弱化。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两课”教育。老师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却忽视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学生、社会、医学教育的实际)。教师往往使用枯燥乏味、教条地教学方法去传授理论知识,而很少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教授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这使得学生讨厌上课,厌烦上学,从而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再次,在医学院校中,相对其他科室教研组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较弱。在我国各大高校中,由于大部分院校如:综合性院校、文科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具备较深的文科教学科研气氛,以及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使得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实力比较强大。另外,一部分院校如:医学类院校、理工类院校等相对实力较弱。对医学院校来说,一般都是以医学为主的整体办学,在这种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在客观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提高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此同时,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这种比较苦的客观条件下,缺乏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的动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懒于思考如何提高思想教育的质量。这就导致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处于实力较弱的环境中。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2.1本着“育人为本”的基础,更新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的,将“育人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宗旨相对于其他教育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与众不同的,它的直接目的就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熟知并掌握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我国社会以及国情的客观要求下,学生要适应社会,遵照自我发展和教育理论要求,明白只有将任何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工作者要发挥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寻找新颖的教学方法,转变大学生的思想:从“我该做什么”转变为“我要做什么”,让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在实现了教学目的的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2本着“网络环境”的基础,完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吸引性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特点,即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要结合网络环境。因为网络已是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思政教育要积极研发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模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性。就必须改变以前“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现实教学经验表明,网络为教学带来了很多好处,例如它将使教学过程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共享性,最佳的组织形式,从而优化了教学效果,将教学活动更加直观,生动和简洁的呈现出来。

思政教学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思想政治课;实践意义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的情感是在后天长期的认识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任何事物的认知过程都伴随有情感。新课程标准也将情感目标视为三维目标之一。由此可见,情感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的确有着不容忽视的实践意义。在思想政治课的具体教学中,教师更应深挖教材的情感因素,以情感人,进而唤醒学生积极的情感认同,激发学生情感的自调能力,以实现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完美结合。

那么,在我们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意义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一、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生动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因此是一门颇具理论性和抽象性的学科。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一旦缺乏情感的倾注,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势必会让学生对其感到枯燥、乏味、无聊,吸引力缺失,也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失败。而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直接反映在他们对这门学科的情感上,而情感又是在设定的场景中产生。课堂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授,生动形象的比喻;课后,通过与学生和睦友善的交谈,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等等,都能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总之,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一方面给中学思想政治课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增强了这门课程的生动性;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浓浓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性,从而提高了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讲,集中的教学活动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品质,而这同时也是我们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教学目标。

我们说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当学生听闻社会上那些正义之(士)事,敬佩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而当学生听闻社会上那些不雅之(士)事,肯定就会产生厌恶的情绪,面对这样两种对立的情境,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当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利用情感教育的两面性,利用学生已有的判断能力,引导他们认识何为善、恶、美、丑,分析为何好的事物值得敬佩,而不好的事物应遭到鄙弃。在这种情感因素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古人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以情感为载体,通过情感无声的润泽,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通过教师教学活动的情感实践锻炼,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认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往在“应试教育”下,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只集中在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输送”,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生活感到索然无味。情感教育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样一种境况。现今,素质教育及新课改提倡新的理念。素质教育要求政治教师改变“教师才是知识唯一权威者及实施者”的腐朽观念,注重发掘学生的智慧与潜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情感参与的能力。再加上新课改强调学生“一体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共同发展。这都有利于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落实,从而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情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情感达到顶峰时,思维活动也处于最活跃的形态,在这种情形下,学生能超常发挥,提出很多新颖的、颇有创意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政治课教师通过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倾注,将课堂回归到学生自我情感的参与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效地达到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及情感发展任务的完美结合,最终实现思想政治课“知”“情”的统一。

情感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驱动力,在政治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情感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学方法一说,它更多地能让学生体验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魅力与精华所在。总之,政治教师通过采用各种方式,再结合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将情感教育紧密地渗透到思想政治课的具体教学中,以实现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思政教学的建议范文第4篇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是教育发展、学科发展、学生个人发展的必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显著特征就是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要角色,学生的能动作用是课堂的主基调。应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共享、巩固学习成果等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 学生中心 教学模式 构建

[作者简介]高同辉(1972-),男,山东青岛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政治理论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理论、西方哲学、教育理论。(北京 100192)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1-0084-03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思想政治教学领域正发生深刻的变革。确立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大家普遍认识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应当彻底改变,今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切实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密切围绕学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课堂上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提供跟进式教学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教学模式支撑。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效不突出、教学特色不鲜明。因此,探索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1.教育发展的必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权威不可动摇,学生是被“改造”的对象。这种教学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这种教学思想的作用下,课堂教学也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方面,完全掌控学生学习的内容、形式,常常体现为灌输式教学、说教式讲解、权威性结论,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个体发展完全模式化、公式化,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现在看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当受到批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回归,是学生发展的应然。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环境下,有利于触动学生心灵,实现“我要学习”的心态转变,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学科发展的必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其诸多独特之处。比如,它不同于其他学科对学习要求的统一,而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成长环境、生活经历、思想特点,查漏补缺,因材施教,需要通过学生自主性的学习,确立自我发展目标。因此,调动他们自身学习的自主性成为必然要求。另外,思想政治教学中,有些经典的理论具有抽象性,难以通过知识灌输等方式就能使其理解、弄懂,而要通过学生对有关理论的反复学习、独立思考、自主认知,多种复杂情况下的辨别,尤其要求每个学生结合自身的现实生活体验去感知。所有这些,都要求必须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的营造。

3.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于其内因的决定作用,而外在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则必须为学生内在发展提供服务。实现学生内在发展的最大化,最为直接便捷的选择就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发展平台,给学生创建自主观察、自主分析、满足自我需求的学习方式。其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将学生推向自我发展的角色,为他们创设不同的自我学习情境,激发、调动其积极思考、奋发有为、自我拓展。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1.教师个体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地位展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导向性。虽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地位,但教师的责任并没有减轻,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到学生发展方向的把握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进度、总结、评价等具体课堂环节,教育方向的把握更加明确。教师在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方案的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方面更加明显。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对教学方向的总体把握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第二,服务性。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但这不说明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就减轻了。相反,教师不但要发挥导向作用,更要发挥服务作用,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情境设置等,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精心进行教学组织、把握课堂动态,掌握启发、总结时机,适时提出恰当意见等。这些服务工作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精心构思、细致布置,投人大量的服务工作。

2.学生个体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作为学习主人角色应体现以下特征:

第一,意识性。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学生应当确立较强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意识,明确自我发展的主人翁地位,树立“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

第二,自主性。学生在意识到自我作为学习主人的同时,还应当在课堂中切实有现实的行动。尽管有教师对课堂教学进度、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掌控、指导和服务,但学生应当在课堂中就有关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有自主的选择权利,对学习方向、学习目标有自主的设计权利。

第三,能动性。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发挥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凋动自己的积极情绪、积极思维,主动利用自己的智力、时间、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开动脑筋,奋发有为。

第四,创新性。思想政治课堂的学习既是一种继承性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因个体需求、个体思维、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而进行的推陈出新、创新发展的过程。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很多思想创新的灵感和火花将在他们身上闪耀。教师积极关注,善于发现和感知学生身上的创新意识、创新思想,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需要。

3.师生关系方面。课堂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它是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教学主导与学生学习主体的关系,尤其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师生关系呈现以下突出的特征。

第一,交流性。师生交流是师生信息交换、情感互动、思想共融的过程,尤其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流不能忽视。特别是教师要在师生交流中,向学生传递信息,对学生发挥指导、评价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正确发展、全面发展。同时,交流还使教师了解学生的现实思想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策略。

第二,反馈性。反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给学生的反馈,二是学生给教师的反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下,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学生的反馈可以使教师修正教学缺陷,感知到学生的发展变化,发现学生的创新思想和火花,对教师的教学发展起启发、推动作用。而教师给学生的反馈,是一种对学生引导、期待信息的传递,是一种指导性的意见,它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重要方式。

4.学生之间关系方面。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关系,尤其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之间的关系突出地体现为在朋辈教育中的关系特征。

第一,对照性。学生之间存在个体的差异。在自我学习中,学生对照思想政治的要求,对照社会中主流价值取向,同时其身边同学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等对他们也具有重要影响。学生之间往往通过对照身边的人,不自觉地评价他人的长处和不足,由此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发展倾向。

第二,互动性。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推进其自主学习的重要力量。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密切,互动可以交流信息、交流思想,互动可以看到彼此优势和缺点,互动中朋辈学习的作用非常明显。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师生互动,共同构成学生信息交流、借鉴成长的重要平台。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方式

1.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就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它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同时,自主探究又是一种具有现实价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让学生自主阅读。阅读要以基本理论为起点,让学生在仔细、反复阅读基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理论论述、观点,自行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扩展阅读,以加深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扩展相关理论的认识视野,为理论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教师要在学生自主阅读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引导,使他们抓住阅读的重点。

第二,让学生联系实际。在阅读的基础上,要让学生联系现实社会、日常生活,实现理论内容与现实社会、日常生活的对话。教师在其中要发挥提升、点拨作用,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论认识,验证理论观点,将理论付诸实践,从而通过实践的体验,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让学生面对问题。教师要让学生独立去认识社会中的现象、矛盾,根据学习理论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提出解释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加强理论付诸实践的指导。

2.让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就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内学生之间对照学习、互动学习,互相讨论、互相启发。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其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推进问题的探索和研究,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教师首先要设疑,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设定合作探讨的主题,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合作探究;第二,教师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善于启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讨论不跑题、不跑偏,始终围绕主题进行讨论探究;第三,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新思想、新思路及时鼓励,鼓励学生互相学习;第四,教师要把握进度,对讨论出的正确结论及时总结,让小组学生达成共识。

思政教学的建议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形势的变化,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个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诸如学业压力、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问题后,往往束手无策,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不断上升,“马加爵案件”“弑师事件”等校园暴力、自杀事件屡屡发生。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文化层次较高、思想比较活跃的群体,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矛盾与冲突。因此,学校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研究大学生思想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也要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的规律和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如何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是值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的课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高职学生产生焦虑心理。高职学生在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的学习和生活后发现,现实生活并不是自己理想的状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学专业与理想职业的差距、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学习和考试以及就业所带来的压力,所有的矛盾和困惑都需要自己去解决。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这些矛盾,长此以往便会产生焦虑心理,形成心理障碍。

2.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极易引起高职学生的心理困惑。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缺少社会经验的高职学生对中国的国情、民情以及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多变性不太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容易使他们出现心理困惑,产生不满情绪。

3.外来腐朽文化的侵入造成高职学生的情感麻木。西方资产阶级、邪恶组织的一些腐朽没落思想通过网络等途径向学生传播,导致一些学生对及时行乐的生活非常向往,对学习成绩满不在乎,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对学校和集体的活动漠不关心,上课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任意逃课或旷课、考试舞弊,表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

4.高职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偏激。由于大多高职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定型,可塑性较大,因此他们对当前诸如党风不正和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思考难免有失偏颇,在认识上比较偏激。再加上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又存在简单化、程式化的倾向,这就会引起学生的不信任感,进而形成逆反心理。

二、将心理教育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人的思想意识的产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包含着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人的心理影响并制约着其思想意识的形成。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个体的政治认识、政治立场、思想品德,二者在研究内容上相互交叉,都包含理想、信念、品德、意志等共同因素,因此,将心理教育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心理教育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做学生的转化工作,而人的转化过程其实质就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转化。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又会在人的行为和表情中表现出来。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之前,如果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对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就可以掌握其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进而进行有效地引导,最终实现教育目的。

2.心理教育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法和手段方面的实效性。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和手段上各有异同,二者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利用心理教育对于心理与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准确地从学生的各种反应中发现他们的思想问题,并采用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起学生对心理问题的重视。同时,灵活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把心理测验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特长与不足,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和能力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更符合学生的实际,从而取得更佳的效果。

3.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新时期的高职教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教育基础知识,以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工作方法,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探索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运用心理教育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1.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制保障。第一,加强对心理教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学校要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有关部门和院(系)负责人组成,领导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院(系)也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这种二级管理模式,明确责任,落实目标,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咨询教师到院(系)、部门、学校的快速反应机制。

第二,积极做好心理教育与咨询工作。大力加强心理咨询中心建设,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师,加强对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开展大学生心理测评,建立完善、规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积极开展受大学欢迎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同时注重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类社团的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2.积极推进心理教育进课堂。第一,全面分析学生的心理规律,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一方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要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将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状况入手,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加以分析,重点把握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进而再着手开展思想教育活动。

第二,科学把握学生的心理矛盾,运用心理学的理念灵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因此,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矛盾,把心理教育纳入日常的教学之中,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在线交流、网上答疑解惑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合乎青年学生心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