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政教学实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教学创新 人性化 实践性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变革时期,社会各领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以致当前高职学生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趋向。为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进行创新,改变过去只重理论灌输,缺乏双边交流,没有形成“合力”的单一教学方式,以适应社会和实际需要。
一、接通“地气”,实现人性化教学
从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学课题组调研情况来看,当今学生身处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他们脑子里有大量的疑惑需要有人来解答,同时现实生活中的升学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处理、情感困惑,也使不少学生心理上产生了震荡和冲击。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许多学生在应对种种压力时心理越来越脆弱。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问题。
思政教育必须接通“地气”,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回归主置。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价值主体、活动主体、发展主体和权利主体。在具体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回归生活世界” 为支点,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体现出对生命个体差异的肯定与尊重。同时,充分发挥情商教育特色,在教学中以学生生命活动为前提,以生活实践为基点,将学生最关心、最困惑、最苦恼的问题纳入视线,大到时事政治、人生真谛,小到个人就业、为人处事甚至情感问题,都能予以人性化地关切,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学会站在高处看人生,从全局角度看自我,自主解决各种现实问题。这样就使思政教育从单纯理论灌输变为源自于学生内在需求的自觉行动。
二、双向互动,实行启发式教学
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平等对话,从而激发兴趣,拓展思维,以实现教学相长的一种教学方式。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精髓所在。思政课有其枯燥的一面,启发式教学在于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增强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地阐发。语言上要生活化,时尚化甚至是网络化。问题设计上要热点化,如社会公德问题、房价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社会少数腐败现象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并引导学生在宽松环境中发表真知灼见,还可以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辩论会,通过观点碰撞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呵护学生具有新意的念头,珍惜学生带有创意的言行,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
此外还要改进创新考核方法。一是考查平时学习状况,可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成果笔记化、日记化、博客化,如写出专题学习心得、小论文、心情随笔等。二是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情况 ,可采用口试、论文答辩、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方法。这样学生就学得真切生动学有所得。
三、设置情境,实现信息化教学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教育手段,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教师可利用科技手段制作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软件,实现文字、音频、视频、 图像等多种手段的互动沟通,让学生“身临其境”和“亲身体验”,提升认知质量和深度,激发内在情感,打造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情趣盎然的全新多维课堂。当今信息网络普及为思政教学带来了新的平台,教师还可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和交流。如进行网络聊天式讨论问题、交流心得,建立专门网站论坛,为学生布置相关专题博客写作内容并跟贴点评等等。从而将思政教学从“平面”引向“立体”,从“单项”引向“多色”,实现教育方式和现代多媒体有机结合。
四、面向社会,实行开放式教学
目前,思政教育已把实践教学环节纳入计划。但要真正落实到位,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思想理论教育真正入脑入心。高职院校具有校企合作办学这一自身独特的办学特色和行业背景。与地方政府、厂矿、企业、社区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开展调查研究,让学生顶岗实习,感受企业文化,熟悉行业规范,强化职业道德和行业法规教育。并在活动中受到政治思想教育、国情民情教育、社会规范与社会角色教育、心志磨练与个性养成教育、劳动和专业技能教育,使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验证和应用。在实施“走出去”的同时,也可以“请进来”。请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各行各业模范典型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和形势报告,介绍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热点问题,讲述成长经历,阐述对人生的看法,给学生以多角度激发和启迪。
五、融入文化,使思政教育生活化
要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依托校园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党团活动、校园文化、学校管理是开展思政教育、加强大学生价值建设的重要载体,应充分发挥其各自效能。如社团活动应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第二课堂。通过举办讲座、演讲、辩论赛、文艺演出、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事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情、开阔眼界、锤炼思想、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此外还可以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或国内外重大事件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可通过图片展、演讲、辩论、主题征文、观看历史片和举行歌咏会等形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如何培养人和培养出什么样的人一直是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永恒话题。思想政治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面对现在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缺乏时效性的现状,进行进一步的思政教学改革,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改革成为提高其实效性的有效保证。我们应该在教育实际中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现在学生们都认为思政课堂的教学内容非常乏味、空洞,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成为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主要障碍。面对这样的现状,如果思想政治教学始终局限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将会严重降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学生们面对现实问题时,理论知识将会显得毫无用途。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转变思政理论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思政教学内容积极转变为外在的自觉行为,从而使思政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增强。
一、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将小组合作应用到思政实践教学实践中
小组合作是一种西方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主要是通过个体参加团体活动,在团体中互助协作,在团队中建立起协调发展的目标,进而使个人的社会功能得到增加,达成小组、个人协调发展的目标,促进团队的成长。小组合作秉承着互助、平等的观念,在尊重学生尊严和人格的前提下,相信团队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潜能,通过别人的帮助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最终从困境中走出来,使问题得到解决。小组合作就是对团队中各组件之间的分担、分享、感化教育,带动团队中组员态度甚至行为上的变化,使组员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传统思政教学模式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严重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内在需求,这就使思政实践教学缺乏一定的实效性。所以现阶段思政教学应该更加重视人文关怀,重视心理疏导,以此为前提对思政实践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应该不断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对思政教学的认同感得到提高,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思政实践教学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倡导互帮互助的教育观念,以此为基础建立起良好的心智发展模式。小组合作法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将课堂中每一名学生都看成是平等的教育主体,营造出一种民主的、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畅所欲言,帮助学生将自身存在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引导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使学生能够顺利的进行自我发展和优化,这样思政理论实践教学环节才能真正发挥出“内化育人”的目的。
二、通过小组合作模式使思政实践教学更具吸引力
人类综合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整合、内化、践行的过程,在此过程之中,一方面受教育者对其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受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造成的影响,其中以后者的影响为主。学生只有在主观上希望接受教育,其受教育的目的才会更加容易实现。在进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自始至终都存在内化吸收与外化践行两方面的机制,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会对各种信息进行自觉的择取、整合,并将其内化为自己思想意识中的一部分,再通过实践将这种思想意识外化成自己的行动。小组合作主要利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掌握,并对自身存在的潜力进行不断挖掘,使自身得到不断的完善,进而使自己的品格修养得到整体上的提升。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的提高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提升其综合素质。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那么思政实践教学的目的就不会达到,也就达不到内化的效果。思政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引入小组合作模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积极的发展,这对思政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十分有利。
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将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需要将学生看做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教师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组织,引导学生明确自己行为具有怎样的意义。实际上启发引导式教学就是将小组合作模式与思政教学结合在一起,对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进行启发和引导,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是进行思政教育的前提,如果学生没有非常强烈的愿望,再强的外在刺激都是于事无补的。因此小组合作模式的引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指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再选择具体的学习方法,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采取平等的、民主的讨论法,为学生制定出个性化的目标与方法。例如很多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可以针对这一情况建立起学习成长小组,小组合作法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
三、通过小组合作模式使思政实践教学的亲和力得到提升
在学生们看来,思政实践教学本身就是枯燥乏味的,不管老师讲的多么的生动有趣,都很难消除学生对思政教学的抵触情绪,无法增加学生对思政教学的吸引力。针对学生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小组合作法的运用可以将思政实践教学课堂变成一个活动的舞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可以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进行探究,如果从一开始学生就是带着兴趣走进这门课程的,那么他们就会真正感受到这门课程的魅力,真正与教育融为一体。思政理论课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看做是能动的主体,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将学生看作是有感情,有思想的独立的人,而不是将学生看成是被动的知识接受对象。在每次小组合作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认知方式的转变进行充分考虑,并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将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作为活动的中心,积极将准备工作做好,将理论知识转变成生动的生活场景,将社会实践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营造出生动的课堂氛围,进而使学生得到思想上升华。
随着学生主体意识、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小组合作模式为载体的思政实践教学更具亲和力了,小组学习过程中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小组成员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使正面的互动效应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小组合作模式从教育手段方面将思政教育改革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将教育方法中缺乏灵动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通过小组学习带动自我学习,将学生的主动权完全交回到学生手上,使教育的针对性得到增强,同时充分展示出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062-03
按照现代教育理论,学校要教学生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教育的同时,教育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在实践中探索未知。作为高校公共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促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达到提高其道德素质,健全人格的重要目的,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教学作为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方法和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在传统观念中,很多思政教师将实践教学简单地等同于社会实践,认为只有将学生带出课堂、走出校门开展与思政课有关的活动才是实践活动,在思想上严重忽视课堂实践教学。相比各种课堂外的社会实践,课堂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这种实践方式应是当前高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更为合乎实际情况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优势分析
课堂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堂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互动和演练中学习理论知识、增强综合素质和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相对于思政课课堂之外的各种校园、社会实践活动,课堂实践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一)组织形式灵活,学生参与方便,教学实效性强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思政课教师通过直观生动的视频播放、发人深省的案例解析及组织有序的调研讨论、辩论演讲等方式,将课程的知识点与实践活动巧妙结合,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参与到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在自主学习、自我体验、自主实践中,获得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组织过程简单,教育资源节约,教学可操作性强
相对于传统社会调研活动开展受到时间、场地、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简单,只要开设思政课教学就可同时进行实践化教学,普通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即能满足课堂实践教学的需要,无须增加额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课堂实践活动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教学可操作性强。
(三)组织内容连贯,符合学科特点,教学针对性强
在各大高职院校,各种校内外的思政课实践活动常常受到领导、财力、教师、场所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活动形式和内容相当程度上带有随意性,学生在参加实践动后往往难有思想认识上的收获,自身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锻炼。而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则可以结合学科授课特点围绕课程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以各种形式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实践过程直接与书本理论知识相联系,教与学相互促进,教学针对性强。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具体设计原则
(一)课堂实践教学内容要“近”,引发学生参与兴趣
目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政治性、理论性较强,教材理论多实例少,内容理解难度较大。为了提高教学活动的时效性,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需紧密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实践内容的“亲近性”,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实践教学的内容,要结合高职生关注的热点与疑难问题,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正在经历或今后会遇到的人生问题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为例,在课堂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可以加入具有争议的武汉公交车“有偿让座”事件、因为搀扶老人而被诬告的“南京彭宇案”、令人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问题、由姚贝娜去世引发的媒体道德争论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促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参与,着力引导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把理论学习、课题实践、人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二)课堂实践教学形式要“杂”,贴合学生主体特征
2013年开始,“95后”开始成为高职院学生的主力军,他们思想活跃不喜欢被束缚、自信张扬善于表现、创新能力强乐于接受新事物,这也要求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抓住“喜新”的“95”后高职生眼球。目前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讲座(专题报告)、讨论、演讲、辩论、模拟教学(学生课堂讲课)、案例分析、视频播放等,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将多种教学形式有机融合在一起,避免学生由于单一一种实践活动的重复产生疲劳及厌倦感,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堂实践教学指导要“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在某些思政课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打着“实践教学”的旗号,一个学期有大量漫无目的毫无规律的课堂实践活动,看似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舞台”,但是由于缺乏教师正确的“导”,所谓学生主动地“学”,也只能是“瞎学”,这种单方面突出学生主体性、淡化教师主导性的课堂教学实践,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中心在于体验与过程,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精心设计,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模拟教学(学生课堂讲课)为例,在课堂实践活动前,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布置相关课程内容,介绍模拟教学过程,启发学生对课程内容切入视角的思考并对相关资料搜寻途径进行指导。在模拟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善于发现学生的情感需求并作出相应的鼓励和支持。在模拟教学结束后,还要结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进行相应的评价和建议等。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实例分析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为例,课堂实践教学活动设计内容如下:
(一)课堂讨论的设计和实施。在开篇部分引用“囚徒困境”的难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讨论过程中可以将班级同学分成多个小组,讨论形式采取先小组、后推代表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讨论的参与,在讨论中将“囚徒困境”模式引入公共生活,引导学生了解由于人们选择自利还是尊重他人利益所带来的四种不同的社会状况,促发学生思考如何在公共生活中形成较好的道德行为结果,引入社会公德概念。
(二)视频播放的设计和实施。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部分,为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理解,通过新闻片段《本是交通小摩擦,彪悍女惹出大阵仗》使学生充分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无谓的口角之争带来的恶劣影响,理解在公共生活中文明礼貌的重要性;以专题栏目片段《不该发生的事故:多事的路口》对学生视觉和心灵造成的震撼为切入点解释为何要将《道路交通安全法》纳入到公共生活中并对相关内容展开介绍。
(三)案例分析的设计和实施。以“丁锦昊”在埃及刻下“到此一游”及“梁齐齐,故宫喊你回家剁手”的社会热点案例的讲解,“让学生亲历、体验、模拟事物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感悟和思考一些道理”,以各自的视角,从不同的层面培养学生对于公物的保护意识,同时启发学生运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培养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需注意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课堂实践教学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授课方式上要改变以往一灌到底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根据教学认知规律,结合学生主体特征,综合运用各种课堂实践教学方式,在课堂活动的参与中让学生真正去体验、领悟、解决人生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体验和独立思考能力。为达到课堂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改善已有知识结构,加强同行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质。课堂实践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除了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对课程内容和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能力及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大挑战。为此,思政课教师除了通过文本、视频等相关实践资料的自修学习来加强对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指导外,还可在授课部门内部加强同行授课经验的交流和学习,教师之间可通过听课、说课、研讨等形式更直接、真实地了解他人在课堂实践教学中的经验及问题,促使思政课教师对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及效果的思考,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实践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途径,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当前高校的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1]。这在一方面体现了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实践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发挥的作用。在当前的背景下,高校要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大胆的启用新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应用正是改革的重要表现之一。但是由于实践教学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应用还不是特别广泛,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课作为当前大学生培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已经成为高校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并且实践课程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践教学是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前的大学教育往往都是以理论教育为主,但是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要求高校学生具备基本的技能。思想政治的教育也是如此,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中最为基础的知识点,同时也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2]。大学生真正的参加社会锻炼,才能真正的体会到社会上的实际情况,才能将在书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等转化成为实际的生产力,才能真正的认识国情、理解国情、并且更好的贯彻和实施党的相关方针政策。这对于大学生来讲,才能更好的锻炼自己的意志,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坚定自己的政治思想意志,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实践教学的优势
2.1.1实践教学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的教育往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一的接受方式,而实践教学将教师与学生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比起传统教学模式的抽象来讲,实践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2.1.2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自然与社会的一种活动因此,实践活动能够将一些理论性的知识、道德规范等于无形当中就转化成了大学生自身的行为规范,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就影响到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3]。
2.2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2.2.1高校扩招高校的扩招使得学生的数量一直在持续的增加,并且实践课程比传统的课程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导致了许多教师的授课任务较为繁重,加之为当前高校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考虑,大规模的开展政治理论的课的实践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困难。2.2.2实践课程不能够很好地与理论教育相匹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内容是复杂多样的,同时也是针对高校学生的特点,进行全面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导致了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内容不能找到有效地实践材料作为课程的资源。一些理论、知识点也只是在大体的范围之上与实践的内容相似。导致了许多实践课程并不能很好地与理论教育相匹配。个别边缘章节或者是重点内容因为缺少实践资源,往往不能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展开[4]。2.2.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践教学并不是要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而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理论教学与实践相分离,导致了在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过程中,都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体现对方的优势。
3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更好的进行实践教学
3.1明确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实践作为整个课程的中心环节。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题,然后针对这个主题选择适当的材料来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针对实践活动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整个教学计划要符合教学实践的要求。最后,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实践教学并不是要求只把实践放在第一位上,要求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并存,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例如在讲社会时事课程中,可以与当前社会的热点相结合,例如金融危机等问题,举行社会调查之类的活动,来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2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特性
1.实践性。实践教学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实践性。实践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切入点与基本点。只有突出了实践性,才能真正的将实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突出实践性,才能更好的凸显实践性的重要作用。2.系统性。实践教学也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实践教学是针对理论,在充分地切入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的系统性要求课程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的整体结构,制定一套系统的覆盖整个理论基础的教学体系。教学课程的设计要围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去真正感受社会,树立正确的社会观,正确的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3.主动性。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亲自从社会实践中感受社会,并且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实践教学的设计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只有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的把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更好的体会理论知识的内涵,并且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3.3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实践渠道
实践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但是当前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为每一名学生都提供有效地社会实践资源,这也是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的困难。要想充分的开展实践教学,就要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实践渠道[5]。3.3.1产学研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是当前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有充分地时间进行实践活动,每个学期都有一定的工作时间,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完成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3.3.2社会实践基地高校可以充分的发挥自身优势,与社会单位签订协议,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社会保障。3.3.3开展假期活动学生可以充分地利用假期来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完成实践,又能在假期中锻炼自己。3.3.4开展社会调研社会调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比如网络、问卷等方式,这样拓展了学生的实践空间,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社会空间。
4总结
一、要认准教学的本质和目标
人类的知识涉及两个维度:“明示知识”和“默会知识”。“默会知识”是需要学生同具体的、特定的情境联系在一起的,它不是靠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自身建构的。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特定的情境,并指导学生体悟和建构“默会知识”。因此,“实践性”政治教学必须基于这个本质和目标出发,才是合理而有效的。
同时,“实践性”只是政治教学行之有效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改变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有效方式,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关键。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不能走向极端,高中学生还是要以学业为主,要是不分宾主,乱了方寸,则得不偿失。
二、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1.育人和升学的关系。育人和升学并不是对立的,既然是学校教育,当然既要育人,又要考虑升学,而且要认真研究升学,然而,认真研究升学和“以升学为本”是有着原则区别的。学校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更应以育人为本,如果陷入“以升学为本”的泥潭,就是忘记了根本,忘记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既失去了这门课程的特有育人功能,也造成自毁形象的不良后果,对此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我们只能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而不能靠“以升学为本”来维持自身的存在。
2.明理和分数的关系。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要以明理为本,而不能以分数为本。这里说的明理,是广义而言,包括懂、信、用这三个依次递进的主要环节。对思想政治课来说,学生的懂和信,不都是自然相通的,要有一个转化、飞跃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多种教育因素的影响。至于用,就是将已经懂得的知识化为方法和德行。这个环节要求更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多。要求学生信和用是个难点,而这个难点恰恰是思想政治课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重视分数的作用和“以分数为本”有严格区别。在思想政治课中,分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衡量将已懂的理论知识化为方法的程度,而对于将已懂的理论知识化为德行,就无能为力了。这就是当前思想政治课研究记分改革的一个关节点。许多教师提出将分数与评语合成作为检查标准的方案是很有价值的。这表明,许多教师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以明理为本,而不以分数为本的具体途径。
3.活学与考试的关系。活学,是泛指,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以及整个教学过程。活学为本,就教而言,就是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试,广泛地说就是评估,不仅可以检查办学和教学的结果,还可以成为推动、改进办学和教学的一种力量。轻视考试这个环节是不应该的。然而,重视考试与考试为本有原则区别。在思想政治课中,如果以考试为本,以考试为中心来组织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考试的“战略”和“策略”,忽视育人和教改;误导学生,将应试作为主要学习目的,而忽视了明理和做人。这样,考试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便会丧失。
三、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实践性”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活动贯穿始终。实际上,“实践性”教学倡导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并不是一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来“自编自导自演”。
国际课程研究促进会主席、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张华教授认为,教学的中心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学生,而是学习。因此,活动应由教师统筹规划,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围绕着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来精心设计。即使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究能力为目标,教师也应该体现引领、点拨和指正的作用。
四、要既重形式更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