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防疫医生事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4月11日下午2时,在可容纳上万名观众的青岛国信钻石体育馆,伴随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宣布开幕,为期6天的展演活动就此拉开了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参加了开幕式、9场艺术表演类节目(声乐2场、器乐2场、舞蹈3场、校园剧和朗诵2场)和闭幕式演出,举行了艺术作品、艺术表演节目等共计5场专题座谈会。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汇聚113名艺术教育工作者,围绕学校美育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暨艺术作品展览共接待前来观摩的师生、市民达5万余人次。
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是教育部举办的中小学生国家级艺术教育比赛,也是目前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中小学生艺术盛会,自2002年开始每三年举办一届,前四届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厦门举办。
本届艺术展演活动由教育部和青岛市政府共同主办,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为广大基层学校开展活动阶段,重点是扩大学校和学生的参与面和普及面;第二阶段(2015年7月至10月)为各省(区、市)组织集中展演活动阶段,重点是加强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第三阶段(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为全国评选和现场集中展演阶段,重点是展示活动成果、引领美育方向。
开幕式当天,钻石体育场内灯火辉煌,鼓乐齐鸣,演出以“阳光下成长”为主题,以“弘扬中国梦”为主旋律,来自青岛65所学校的3900余名师生相继参演了旭日、同行、成长三个篇章的节目。当台上台下千人同唱展演主题歌《阳光下成长》时,演出气氛达到了,借此也展示出青岛多年来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人人享有艺术”的育人成果,传递出浓厚的青岛人文风貌。
倾听艺术之花绽放
本届艺术展演活动实现了四个“第一次”:首次由教育部邀请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师生参加现场展演活动;首次增设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地地域文化特色展示,给农村地区小学生搭建展示平台;首次实现网上报名和艺术教育论文在线评审,在展演会务组织方面提高了精准度和办结率;首次邀请8位青岛市中小学校长担任展演活动的观察员。
艺术展演涵盖艺术表演节目(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朗诵)、艺术作品(绘画/书法篆刻/摄影)、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艺术科教育科研论文和学生“阳光下成长”征文五大类别的内容。
舞蹈专场:优美舞姿艳惊四座
4月11日、12日晚,青岛大剧院人满为患,舞蹈专场的展演在这里拉开了帷幕。本届艺术展演的舞蹈专场共分三场,为观众们献上了全国各地报送的66个舞蹈节目,代表了目前全国中小学生舞蹈艺术表演的最高水平。来自全国各地的舞蹈团队在这里展示着他们多年学习积累的艺术成果,《花・季》《甲午海魂》《蓉城俏妞儿》《梦井》等多个精彩纷呈的节目,为台下的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视觉艺术大餐。
瞧,台上正在上演河南省郑州市第十四中学选送的舞蹈《圈儿》,同学们手中的五彩圈儿来回舞动,绚丽的服装配合丰富的肢体动作顿时成为舞台上的亮点。看,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选送的舞蹈《甲午海魂》,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伴着铿锵有力的音乐,看着小演员们张弛有度的表演,振奋之情油然而生。还有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选送的舞蹈《袖舞・京魂韵》,以其精湛的舞艺、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一经出场便惊艳全场,引来现场阵阵掌声。
声乐专场:美妙歌声余音绕梁
4月12日的声乐专场如期开唱,来自辽宁、湖南、四川、上海等全国多个省市的中小学生,带着45个精心准备的合唱节目悉数登台。演唱过程中,演员们始终保持着百倍的精神,他们如天籁般的歌声,配以生动活泼的表情和动作,得到现场观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听,身穿海螺花纹裙的姑娘们带来了海南黎族原生态歌曲《拾螺歌》,这种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歌曲在本届展演舞台大放异彩,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带来的《吉祥阳光》和《There is no rose》两个节目便在其列。当然,展演节目中也不乏现代作品,来自广东实验中学的学生们带来的《狂欢节》《维拉特舞韵》两个节目,配合时尚现代的舞蹈唱跳结合,将现场气氛推向,赢得观众们热烈的欢呼声。
器乐专场:器乐声声震撼心灵
4月14日晚,青岛大剧院音乐厅外人头攒动,演奏大厅里座无虚席。本届艺术展演的器乐专场共选送了40多个节目,现场可谓一票难求。
此刻的青岛大剧院俨然成了高雅艺术的殿堂,观众们置身其中,享受着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和震撼。小演员们用他们平时苦练得来的精湛技艺,带给观众们以美妙的听觉盛宴,民乐、管乐、弦乐声声入耳,孩子们精彩的表演打动人心。其中,由甘肃省兰州市第十四中学带来的管弦乐合奏《序曲》在此次展演活动中斩获一等奖,通过这支学生乐团的演奏,这首乐曲既有抒情柔婉的旋律,又有慷慨激昂的情绪,各种乐器色彩鲜明,不同配器带来强烈的音色对比,带给现场观众不一样的心灵震撼。
艺术工作坊:艺术创意遍地开花
本届展演活动首次新增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来自全国31个省市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的小学生们,用实践体验、群体互动的展示形式,将浓郁的地方艺术特色和乡土元素在40个主题各异的工作坊中一一呈现。
本届展演的艺术工作坊特点突出:一是地域性。京剧脸谱手绘布艺京韵十足,稚拙单纯的少年版画湘江情浓,空椰壳艺术品带来海南的热情,而童趣十足的满族皮影又让人置身冰雪世界。二是创造性。麦秸、贝壳、藤草、石头,甚至是饮料瓶、瓶盖,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废旧物品,经过孩子们匠心独具的创造,成为上得厅堂的大雅之作。三是互动性。每个工作坊都是开放的艺术空间,学生们有的在制作,有的负责讲解,有的邀请他人共同体验,灵活的组织形式透射出育人者的良苦用心。四是艺术性。小小的石头经过学生们的绘制加工竟成了“宝石”,一针一线凝聚着传统的绣花鞋色彩鲜艳、玲珑可爱,令人爱不释手,崇明灶花、川剧脸谱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受到师生们的追捧。
播撒梦想的种子
本届颁奖晚会以“多彩多元,立德立美”为理念,分为推开春天的大门、倾听花开的声音、追逐梦想的步伐、绽放青春的芬芳四个篇章来展现各地校园美育风采。北京第八十中学的管乐《引航》作为序曲,拉开当晚演出的序幕,舞蹈《小草》《梦开始的地方》、合唱《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呈现出校园美育的勃勃生机,合唱《时间都去哪了》、舞蹈《不想说再见》等表达出校园浓浓师生情和学生对未来的追梦向往,合唱《贡布箭歌》《蒙古靴》、舞蹈《濠江戏源》等将民族融合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荟萃呈现,管弦乐合奏《序曲》更是焕发出青春中国的蓬勃朝气。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的童声齐诵《少年中国说》将演出推向,来自青岛陵县路小学200名学生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少年强则国强”齐声诵读,响彻整个演出大厅。
便携式导航仪升级方法步骤如下:
1、进入导航仪品牌官网,输入导航仪型号,即会出现相应版本系统,选择导航仪型号;
2、用USB连接导航仪,直接安装到导航仪即可;
3、注意把原有的地图备份好,以免升级失败造成地图消失。
(来源:文章屋网 )
“世世代代人们的历史古迹,饱含着过去岁月的信息留存至今,成为人们古老传统活的见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价值的统一性,并把古代遗迹看做共同的遗产,认识到为后代保护这些古迹的共同责任。将它们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职责。”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
一、我国的遗址保护现状
中国的历史历经数千年之久,产生的历史文明丰富多彩,先辈们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更是难以计数。中国是一个历史遗址、遗迹大国,已有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共计29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就数量而言,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名列世界第三。但是在遗址保护方面由于历史与国情的原因起步较晚,加上长期以来法制观念薄弱,关于遗址保护的立法与法规不充分使得许多遗址在国家政府机构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保护方案时已经受到破坏。那么,我们能够很肯定的说,那些经过有关部门的保护、规划、建设之后的遗址就一定是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性发展了吗?也许不见得!遗址在现代景观中的保护和修复开发,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尺度和方式,或者说目前的某些方式方法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不系统性,使得一部分的遗址在今天人们的善意“关爱”下也正遭受着破坏。
遗址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和演变的载体,遗址景观也是景观学科中有着特殊意义和需要认真对待的一门学科。然而当下最热门的词语“保护性开发”也只是宽泛的给了一个大的方向。大多数人总是片面的去看待这个问题,完全保护性的维持原状不一定就是好的遗址景观;反之,完全的修复遗址原貌更不一定是成功的遗址景观。
经济发展和遗址古迹保护,常常是一对矛盾体。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城市开发、乡村改革、公路铺设等等,都会带来较大规模的环境变化,造成地上和地下的遗址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资金、观念、经济利益等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定,政府机构不可能保护到所有遗址,只能选择一部分作为重点保护对象。
本文以西安周边已开发保护的遗址为例,来分析和阐述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张下的遗址的“生活方式”。
二、遗址的三种类别。
遗址的定义通常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其特点表现为不完整的残存物,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我们保护与修复遗址的目的在于把它们即作为历史的见证,又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予以保护。我们暂且将古人留下的这些客观存在的并且保留至今的种种文化载体看做一个宽泛的“遗址”,正如它的定义那样。那么本文将对遗址类别重新划分,将遗址分为:较完整性大遗址、残存遗迹、再建设遗性址。
(一)较完整性大遗址
本文所指较完整性大遗址是历经朝代更迭而得以代代流传至今或当代考古发掘的较完整的历史建筑群、俑坑等大型历史遗产。它的遗址原貌基本没遭到严重的破坏,呈现在后人面前的历史文明一目了然,这些遗址在宏观的视觉上让人们能够直接感受到它们自身与生俱来的震撼力和历史文化价值。例如: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安市内的明城墙遗址以及陕西乾县的乾陵等等。
(二)残存遗迹
遗迹是指古代或旧时代的人和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这里的遗迹是指遗址在历经千百年风霜雪雨后逐渐被岁月蚀去了原有的光辉和形态,或由于天灾、战争、人为破坏,留给后人的客观形态已残存无几更甚者则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段历史故事或是美丽的民间传说。所以,残存遗迹还可以分为:(1)有残留的客观主体的遗迹。例如:唐大明宫遗址、西安寒窑遗址等。(2)只剩下历史传颂或是民间传说的遗迹。如:西安曲江池遗址、西安唐城墙遗址等。
(三)再建设遗性址
此类遗址是原有的遗址保护性发展至今,它们的文化历史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并且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经过不断地挖掘和深入的研究,发现此类遗址原有的风貌以及功能等因素,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环境下社会与人们的需求。同时为了传承与发展当代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生活等,通常是在原有遗址周边扩大范围开发新的场所。当然,新的再建设场所的主题、建筑风格都必须与原有遗址保持一致,以求协调统一。例如:陕西扶风县法门寺、西安汉阳陵等,在开发和利用上都基本遵循这一原则,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本文把较完整性小型遗址归入第二类“残存遗址”的保护开发原则中。)
三、遗址保护性开发的基本原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素质的提高,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支持。当代人们在发展和建设景观大环境的同时,对遗址景观的利用与开发也日益频繁,从业者也表现足够兴趣;但是遗址景观的建设应该把握一个科学合理的原则以避免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破坏。在此笔者针对不同类别的遗址总结出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遗址开发利用原则以供参考:
1、较完整性大遗址的保护性开发原则:这样的遗址它们自身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通过直观而又完整的形式呈现给当代人和后代人,它们不需要后人运用过多的装饰手段来为它们“打扮”,这样的遗址基本不需要后人的再开发。它们自身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无与伦比、无懈可击的艺术魅力,让任何后来的修饰都成为一种画蛇添足的破坏。即使有一些局部的残损,也要保存它们的原有的形态,这种残损为遗址平添了一份历史的沧桑和时的空距离感。这样的遗址,当代人们能做的就是维持与保护好它们的原样,如果能向人们把它们展示出来,提供一个可以欣赏到它们风采风貌的平台就是一种合适的遗址传承和保护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后人只是在那些藏坑上为前来观摩学习的人们建造了可供观赏到它们的一座房子和相应的配套设施而已;而乾陵则是基本上维持了武则天墓的原样,依然能让我们清晰的感受到先辈们高超的文化艺术造诣和它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
2、残存遗迹的保护性开发原则:(1)有残留的客观主体形态的遗迹。这类遗址需要将仅存的遗迹保留保护起来。由于残留的遗迹已经不能将遗址往日的风貌气魄和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完整的展现出来,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对历史文化继承的需求,可以在遗迹之上、遗址周围或地下进行开发拓展和科学合理的建设。当代人可以依照文献、传说等多方面的信息去复原它们原有的历史风貌。这一原则西安目前在建的大明宫遗址和2010年5月即将开园的寒窑遗址公园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都是在复原原有遗址的恢弘场面进一步展现遗址的文化价值。(2)只剩下历史传颂或是民间传说的遗迹。此类遗迹可能连原有遗址的确切地点已无法确定,只剩下一个大概的方位或模糊的传说,它的原貌更无从考证,但却能够因为它的故事而闻名。那么,此类遗址可以根据当时时代的特征及传说内容为中心进行合理的修建,这样的建筑或公园是在给现代人们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文化需求的充盈和相关历史文化信息的普及。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建成以后,成为免费向群众开放的公园,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历史记载曾有18位皇帝驾临过的曲江池;传说中有在某个干旱的年代,白龙在曲江池显灵等众多历史故事让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内涵变得丰富而立体起来。据调查问卷显示,76.4%的人们认为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建设开发是成功的,建设风格也是合适的,同时为环境的改善和发展、经济建设与发展、民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历史文化常识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性作用。
3、再建设遗址的保护性开发原则:此类遗址是在不破坏原有遗址的基础上衍生出的建筑群或景观带,是为了美化环境和适应当代人生活需求的遗址衍生体,但基本准则是设计风格要延续原有遗址的风格与文化特征,并写入当代的文化“语言”。笔者认为,每个不同时代建设的景观、建筑都要反映出自己所处时代的文化特征,以传承给后人,让后人去理解也可以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笔者在法门寺对游人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57.7%的人认为法门寺的扩大再建设是合理的,让法门寺这座千年古寺更加有气势了,36.2%的认为应该保持法门寺的原貌,6.1%的人认为无所谓。然而78%的人认为法门寺的扩建风格与法门寺原址的风格不协调。看来,科学合理的建造方法在遗址保护性开发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遗址,在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时,首先应该在得到群众与政府部门的支持,然后对于周围的环境应该在经济发展允许的条件下进行退让,使得遗址的保护性开发能够拥有一个足够建设的过渡范围,让遗址能够更协调的生存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中并发挥出它特有的文化魅力和文化价值。
四、结语
面对遗址的保护性开发我们首先是对遗址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定位,将遗址科学合理的分类,然后根据不同形式、类别的遗址利用不同的手段进行保护和保护性开发,这是完全有必要的。极端的全面保护和“修旧如旧”不一定能够体现出某些遗址的价值和风采,但是一味的现代化扩张实际上就是在消减遗址带给我们的文明,无论是哪种极端,都容易引起某些文明的断代。然而我们能否打破根据规划来决定遗址拆或者留的格局,进而根据遗址的分布与保护来规划我们生活的环境;使那些需要我们后代人去维持它们原本形态的遗址幸福的与我们一起生活。
夏季,天气炎热,极易引起生猪疫病的暴发流行和病源的传播扩散,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的防控措施以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猪瘟、口蹄疫、蓝耳、猪链球菌等疫病的免疫工作极其重要,它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民增收,关系到猪肉市场的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生猪夏季常见的疫病及其防控
1.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致死性烈性传染病,特征是病猪高热稽留、全身广泛出血,呈败血症或母猪发生繁殖障碍,是OIE必须通报的传染病,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1流行病学
1.1.1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1.1.2传播途径:可以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胎盘传播。
1.2症状及病理变化
1.2.1急性型:较常见。病猪体温41℃左右,呈稽留热,结膜炎,初便秘后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体表或粘膜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公猪包皮发炎,挤压有恶臭液体流出。病理变化: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脾出血性梗死,具有诊断意义;肾脏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盲肠及结肠粘膜扣状溃疡;膀胱、心外膜等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1.2.2慢性型: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腹泻交替进行,病程一般20天左右,最后衰竭而死。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
1.2.3迟发型:由先天感染所致。
1.3防控
1.3.1坚持自繁自养,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工作,杜绝传染源的引入。
1.3.2做好免疫接种工作,种公猪和种母猪每年免疫工作,仔猪在30-35日龄和60-65日龄进行两次免疫,对于新补栏生猪及时补免。
2.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诊特征是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猪的口腔粘膜、蹄部和等处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仔猪多因心肌炎而死亡。
2.1流行病学:本病可直接接触传播,最常见的感染门户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也可以损伤的皮肤和粘膜而感染,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每隔一、二年或三、五年大爆发流行一次。
2.2症状:病初体温高达40-41℃,口腔粘膜及鼻形成小的水疱,水疱破裂形成糜烂,吃奶仔猪多呈胃肠炎和心肌炎而死亡,病死率高达60-100%。
2.3诊断:病猪可取淋巴结、肾上腺、肾脏、心脏、水疱皮、食道-咽喉粘液和血清一同送检。
2.4防控: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方法,生猪第一次免疫接种后间隔20-30天再进行一次强化免疫,发生口蹄疫时,必须立即上报疫情,确切诊断,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封锁疫区,扑杀患病动物及其同群动物,并作无害化处理,当疫点内最后一头患病动物被扑杀后14天未出现新病例,经批准并经终末消毒,可以解除封锁。
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006年夏季PRRSV变异毒株在我国爆发,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妊娠母猪和仔猪最为常见,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及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为特征。
3.1流行病学:猪是唯一感染本病并出现症状的自然畜主,病猪和康复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和生殖道传播,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尤以寒冷季节多发。
3.2症状及病理变化
3.2.1母猪:发热,少数母猪可见耳、腹部、腿部发绀,母猪早产,妊娠晚期发生流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
3.2.2仔猪:28日龄前感染,体温40-41℃,呼吸困难,眼睑水肿,腹泻,耳尖至耳根皮肤发绀,也可见神经症状。
3.2.3保育和生长猪30-90日龄最易感,体温39.5-42℃,多数猪呼吸困难,后期耳尖、臂部皮肤发紫。
3.2.4育肥猪、感染初期出现呼吸系统症状,随后眼睑肿胀,结膜炎、腹泻和肺炎等,死亡率高。
3.2.5病理变化:肺组织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肿胀等,肺门淋巴结出血,大理石样外观。
3.3防控
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活疫苗(JXA1-R株)免疫接种,提倡自繁自养,新引进的猪要隔离观察一个月方可混群。
4.猪II型链球菌病:由不同群的链球菌引起的不同临床症状疾病的总称,急性病例常表现败血症和脑膜炎,慢性病例则为关节炎、内膜炎及组织化脓性炎。
4.1流行病学:大、小猪均可感染,尤其小猪发病率最高,其次是怀孕母猪和中猪,我国呈地方流行性,多数为急性败血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慢性型呈散发型,以闷热潮湿的夏秋季节发病率高。
4.2症状及病理变化
4.2.1最急性型:突然发病,体温41-42℃,多在6.5-24h死于败血症。
4.2.2急性型:病初体温40-41.5℃继而升到42-43℃,稽留热,眼结膜潮红,流泪,呼吸困难,鼻盘干燥,流浆液性、脓性鼻液,颈、耳廓、腋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多在3-5天心力衰竭死亡。
4.2.3慢性型: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
4.2.4病理剖检:死于败血症的猪,体表有紫红色斑点,天然孔流暗红色血液,胸腔积液,含絮状物、心包积液,心肌柔软,呈煮肉样,胃肠粘膜、浆膜点状出血,关节多有浆液纤维素性炎症、皮下有胶冻样水肿。
4.3防控:在猪链球菌流行季节前用灭活苗进行预防注射,患猪和病死猪是主要传染源,严格禁止擅自宰杀和自行处理,按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5.猪圆环病毒:由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猪的一种新的传染病,引起仔猪断奶衰竭综合征和母猪的繁殖障碍。
5.1流行病学:猪是本病的自然宿主,主要发生在保育阶段和生长期的仔猪,病猪和带毒猪以及公主的、流产胎儿均是本病的传染源。
5.2症状及病理变化:
5.2.1仔猪断奶衰竭综合征,生长不良或停滞,皮肤苍白和呼吸困难。
5.2.2猪皮炎与肾炎,本病常发生于12-14同龄的猪,皮肤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隆起,呈周围红色或紫色而中央黑色的病灶。
5.2.3繁殖障碍,可发生于不同妊娠阶段,多见于妊娠后期,表现为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
5.2.4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无法站立,有的仔猪仅头颈部震颤或后躯不能站立。
5.3防控
5.3.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
5.3.2免疫预防
5.3.3控制继发感染,pcv2常与蓝耳、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和肺炎支原体等混合感染,加重疾病严重程度。
6.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或革拉瑟氏病,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关节肿大和运动障碍为特征。
6.1症状,病猪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关节肿胀、跛行、共济失调、可视粘膜发绀,病理变化:初期心包积液,胸水,腹水和关节液增加,继而在胸、腹腔和关节等部位出现淡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时胸腹腔不同器官黏连,急性病例,可见皮肤发绀,皮下水肿和肺水肿。
6.2防控:
6.2.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合理的密度。
6.2.2药物预防,可选用氟苯尼考、替米考星、阿莫西林、头孢类等药物。
二、加强饲养管理和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采取严格消毒措施,保持猪舍清洁、干燥、猪舍实行封闭管理,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养殖场,提倡自繁自养,防止购入病猪或隐性感染猪,确需补栏,应尽量选择专业良种繁殖场,并事先了解对方猪场生猪的健康状况,凭有效的检疫证明购入后执行严格隔离观察和消毒免疫制度。
高考复习离不开参考书的指导,习题参考答案是参考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利用好参考答案,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突出问题,用得好如虎添翼,用不好则是前进的绊脚石。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程度不同的学生给以更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应该合理利用参考答案作好习题的评估。
二、利用参考答案进行有效评估
学生作完一道历史试题往往只是简单地对照参考答案,看看正确与否,或有哪些不足之处而不作深究,甚至参考答案存在问题也奉为教条不敢妄加非议,这已失去了利用参考答案的意义。有效地利用参考答案作好对解题效果的评估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评估审题能力
结合参考答案首先要评估审题能力。审题能力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审清试题有几问,特别是挖掘隐性问题。其次要分清问题的类型,一般有比较式问题、分析式问题、概括式问题、评价式问题等。第三是审清限定问题的条件有哪些,如时间、地点、人物、社会性质、基本事件背景等,对于一题多问既要注意其整体背景条件,又要注意具体问题的具体条件。第四是找出关键词,如要求能力的概括、比较、分析、评价等,要求解答的如背景、原因、特点、影响、意义等。
2、评估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般分析问题采用的方法有形式逻辑方法,如概括、抽象、归纳、分析、综合、比较等。辩证思维方法有矛盾分析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法、阶段分析、因果分析、系统分析法等。要结合参考答案评估自己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否得当,具体问题要运用具体的方法。如比较式问题难在比较项的建立,事件的比较包括背景、原因、过程、结果、特点、影响、性质等;人物的比较项包括所处时代、所属阶级属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这是分析构成事件、人物的要素而综合的结果。分析式问题主要分析原因、影响、意义等,原因大体可分四类:按性质分为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民族原因、对外关系、科技文化方面的原因等;按原因的产生方面可分为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按原因产生影响的程度可分为主要次要原因、根本直接原因;按原因的时间顺序可分为历史原因、近期原因;影响意义可从历史现实的、局部整体的、积极消极的、近期长期的等方面分析。概括式问答题有分类概括(内容)、分段概括(时间)等。
对材料题的分析首先要读懂材料,其次是审清问题类型及限定条件,最后结合相关材料及历史背景用上面分析的方法就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每道试题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也可能是多种,但一般都采用形式逻辑的方法结合辩证思维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转贴于
3、评估对教材识记、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在正确审题和应用上面的方法对习题进行分析后,可利用材料和相关知识,组织符合问题要求的答案知识系统,而这一知识系统的构建依赖于自己对教材及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
历史学科一般的理解能力包括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对历史结论的理解、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对历史发展线索的理解、对基本历史进程的理解、对基本历史理论和基本历史分析方法的理解、对材料的理解、对图表的解读等。综合能力测试的历史学科理解能力包括学科内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历史学科的应用能力,是指人们站在一定的思想政治立场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构建和阐释历史事实的能力。历史认识者主体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4、评估行文能力
具体要求答案结构要有逻辑,概述事实要全面,语言表达要准确,文字书写要整洁。逻辑性即行到要点化、序号化和段落化,层次清楚,线索分明,要点明确,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全面性就是要语言精练,概括全面,抓住本质的东西合理进行分析概括,不要空话连篇、套话成堆,切忌借题发挥、节外生枝。准确性是指文字准确、条理清楚。文字准确是指观点正确、史实正确,尽量用历史学科语言作答;条理清楚是指行文时或按时间顺序、或按方位次序、或按内容属性、或按比较项目等,有规律、有顺序地作答。书写整洁性是指文面整洁、干净、文字工整。
5、评估分数
分数是学习情况的反映,也是高校录取的依据,因此要依据参考答案评估分数。首先是根据问题细化得分点,评估得分;其次,通过评分过程进一步对解题过程中答题知识结构的认知进行反思,提高解题能力;最后是树立正确的分数意识,做到“胜不骄,败不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