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政教学意见

思政教学意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政教学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政教学意见

思政教学意见范文第1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09-02

从当前高职顶岗实习运行实际来看,学生顶岗期间,存在着管理、安全等诸多问题,一些院校对于顶岗实习疏于管理,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本来的目的。特别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思想教育、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更是薄弱,基本没有完整的工作体系和具体的工作抓手,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较为涣散无序的状态。对此,本文主要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浅谈如何构建和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

一、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职业类院校一般采取2+1教学模式,学生大三期间在校外顶岗实习,使得学校无法对学生进行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此时正是学生进入社会的磨合期,这个阶段环境的变化,对学生提出了很多他们在学校所思考不到的问题,对学生的择业心态、社会价值观等多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顶岗实习这一阶段对高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1.做好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良好的思想政治前提。顶岗实习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必要环节,是学生身份转变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转变,必将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承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企业等多方的压力,需要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因此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择业观和就业观,有利于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职业素养,从而顺利实现零距离就业。

2.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保障顶岗实习的效果和安全。自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下发以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职类院校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综合业务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顶岗实习恰恰是高职类学院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高职类院校必须做好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顺利平稳通过顶岗实习阶段,使学生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形成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

3.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为企业培育真正缺乏的人才。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以企业职工的标准从事企业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吸收相应的企业文化,感受企业价值观、企业操作管理规范等,同时,其思想政治觉悟也要跟上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只有在顶岗实习期间着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吸纳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为企业培育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当前职业类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身份发生改变,由原来的在校生变为即将进入社会的职业者,糅合了学生和职业者的共同特性。但由于现实的原因,学生很难适应心理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加之现在孩子生活环境的舒适,也使得他们对于顶岗实习的枯燥甚至不尽人意的工作环境产生心理失衡,导致与周围工作环境格格不入,产生适应障碍。

2.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发生变化。学生顶岗实习的环境与学校里相对单纯的学习环境相比,更加复杂多变,这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都将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另外由于顶岗实习学生区域分散度大,不能采取集中教育的方式,要更加注重针对性,从而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难度。

3.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发生变化。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具有各自的文化背景,必然对学生先前的思想意识产生冲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产生相应的变化,不仅仅是社会普遍认同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也包括企业本身的一些个性化内容,比如:企业文化本身、企业操作规程、企业规章制度和与之相关的一些道德品质。

4.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系尚不完整。主要体现在:大多学院对于顶岗实习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没有具体方案;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机构没有真正组建起来;另外,企业与学院的合作力度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工学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育力度,等等。

三、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加大顶岗实习前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力度。我院每学年定期举办职业讲座8次,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能手为在校生讲授企业工作经验、工作要求以及当前的市场需求,让学生在校就能及时了解相关行业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前景,对就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顶岗实习学生返校之际,召开顶岗实习经验交流会,请顶岗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为低年级学生讲述了他们顶岗实习期间难忘的经历,分享了实习感悟和收获。调动学院全体同学提高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为下一级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顶岗实习前针对顶岗实习情况,召开顶岗实习动员大会,介绍顶岗实习相关考核办法,明确顶岗实习相关纪律要求,举例说明顶岗实习常见问题,提醒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做好思想准备。通过宣传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顶岗实习,明确顶岗实习要务,确保顶岗实习保质保量有序进行;另外,我院还根据具体情况,学期内定期带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直观了解企业现状,为顶岗实习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

2.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我院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思想政治指导老师和一名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另外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实习学生提供一名技术过硬、品质优秀的专业技术导师,加上学院每个年级一名专职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学校顶岗实习指导老师经常深入顶岗实习单位,与企业联系密切,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协调各种问题和困难;企业单位的技术指导老师在言传身教中影响着学生,使学生能够主动提升职业技能和素养,形成优秀的职业习惯。我院的顶岗实习学生在思想、技术等方面都有老师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措施,我院充分发挥了辅导员、班主任、实习指导老师、企业相关技术指导人员等多方力量在顶岗实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3.充分利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学生顶岗实习因较为分散,难以实现教师一对一的常规教育管理。因此需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党员、干部在顶岗实习中树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顶岗实习小范围内争做先锋。另外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要切实利用起学生中的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能量。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党员和积极分子担任顶岗实习小范围内的临时负责人,负责学校与顶岗实习学生的联络和调节工作,经常性开展顶岗实习经验交流,在与相关老师沟通交流中及时发现顶岗实习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顶岗实习的具体要求,敦促学生认真完成顶岗实习周记,及时总结反思,主动分析并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规程,主动发挥专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素质,从而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4.建立完整的顶岗实习考评机制,提高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我院通过顶岗实习指导老师、顶岗实习单位、所在班级班主任推荐,学生自荐申请书等形式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综合考评,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评优激励制度,每个班级评选优秀顶岗实习标兵一人、优秀实习生两人,并给予推荐选的优秀实习生相应的奖励措施。在实习结束后,在全院召开顶岗实习表彰大会,激励低年级学生在今后的顶岗实习中争当先锋,营造良好的顶岗实习氛围。另外,我院坚持学生在顶岗实习学返校后,召开顶岗实习座谈会,认真了解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讨论研究,给予下次顶岗实习以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切实增强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思政教育平台,增强思政教育实际性。目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接受外界事物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学院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灵活运用网络阵地,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班主任、辅导员等通过微信、QQ等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建立班级qq群、召开网络班会,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关注学生顶岗实习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并通过网络及时给予指导。

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我院的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虽然已初具规模,但是在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一个庞大的政治理论教育体系下,仍然有很多不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秀常.高职生顶岗实习与就业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21).

[2]金志宇.顶岗实习阶段职校学生学业评价之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5).

[3]龙伟忠.学生顶岗实习伤害事故预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29).

[4]朱萍萍.提高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7).

思政教学意见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 正面教育 误区 建议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可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因此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然而在大多数人眼中,化学却是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的代名词,对于在校中学生,他们学习化学的目的大多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化学的兴趣不高。化学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若能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各个领域相结合,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在从教多年中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取材于生活实例,但在选择生活素材时却大多偏颇于正面的内容即真善美的现象,而对反面的内容即假恶丑的现象极为排斥。毋庸置疑,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是重要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正面教育呢?正面教育就等于真善美的教育吗?以下是笔者对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关正面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正面教育原则与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原则是人们从价值取向方面对教育活动提出来的反映教育本质的一条教育原则。正面教育原则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就是正面教育,因此正面教育是人们从价值取向方面对教育的一种称谓,意在强调教育的价值、功能及价值取向的真善美指向性,帮助学生认识、判断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学生抵制假恶丑、追求真善美的能力。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正面教育误区

由于许多中学化学教师对于“正面教育”产生了片面理解,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极力地排斥假恶丑的内容、漠视假恶丑的存在或在假恶丑现象面前一味地指责抱怨,如此教学行为显然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久之必然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1.在教学情境素材的选择上排斥假恶丑

化学知识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在教学中如果脱离了生活而只作单纯的知识介绍,显然无法实现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要求,会浪费许多教育资源,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但如果将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随着课改的深入,很多教师能注意到这点并付诸行动,但由于对正面教育的片面理解,普遍认为正面教育就是真善美的教育,生活中的许多反面素材不应作为教学的媒介,或将反面素材改造成正面素材。例如,运输液氯、浓硫酸等化学物质的车辆翻车造成泄漏、煤矿爆炸、假酒事件、毒奶粉事件等可用于进行氯气、浓硫酸、有机物的相关教学,而有些教师对这些新闻报道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学生的发展是在正反两面的矛盾冲突下得以实现的,如果只是一味地给学生正面的素材,学生必然缺乏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在假恶丑面前不能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和自我保护措施。而这些假恶丑现象却时刻存在于生活实际,如果学生学过化学之后不能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那么中学化学的教学就不能认为是成功的。

2.实验课堂中避免失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知识结论是从实验中得到的,因此做好化学实验教学也是中学化学教师刻不容缓的事。一个化学实验的成败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在中学教材中所提供的实验有些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达到很好的实验效果,有些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适当地补充实验进行深入探究,而是简单粗暴地制止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此必然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更大的疑惑,挫败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学生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必然会降低。

3.教师应对假恶丑现象的行为

在林林总总的与化学有关的假恶丑现象面前,教师自身的态度与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现实工作和生活中,许多教师在假恶丑现象面前总是一味抱怨当前的社会风气每况愈下、人类的道德如何沦丧,对社会的发展失去了信心。这样的态度势必让学生感觉学习化学对生活没有帮助,那么也就自然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可能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态度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正面教育的建议

1.转变对待假恶丑的态度,正视假恶丑

在教学过程中,真善美与假恶丑均是正面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从辩证关系来看,两者具有同一性,假恶丑总是伴随着真善美而存在的。因此,尽管教师不愿意直面假恶丑现象,但假恶丑现象是回避不了的,况且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除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外,每天从电视、网络、手机等接收的信息量也是非常庞大的,所以要使学校远离社会而成为一个不存在假恶丑的理想的无菌教育环境是不可能的。再者,从学生的认知发展历程来说,学生的认知是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发展的,因此,假恶丑现象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它使学生学会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帮助学生提高追求真善美的能力。因此说,只有从理性层面上对假恶丑现象有深刻的认识,才能真正实现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能力目标。

2.宽容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不足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不成熟,不能全面地分析问题。例如,进行有关硫的教学时,让学生思考硫及其化合物的用途时,部分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食物……此时,老师若不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认为学生是在故意捣乱,采取粗暴制止学生回答的应对方法,甚至训斥学生之前不“好好学习”,新账旧账一起算,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恐慌,失去积极参与课堂的勇气,最终会失去学习化学的动力。而教师如果就学生的认知困惑和误区引入相关讨论,既能帮助学生消除困惑,又能增强学生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精心选择反面素材进行教学设计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合理利用反面素材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现实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往往是非常复杂的,老师如果对反面素材没有进行精心选择,可能对学生造成误导或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部分老师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经常选择一些如爆炸、污染、人为用化学药品伤人等令人震惊的事件导入新课教学,之后又没有进行正确的分析、作出道德判断及提出问题解决方法等,因此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学生“谈化学色变”,致使在已步入社会的许多人的头脑中,化学只不过是污染、危害等的代名词。而中学化学最终的教学目的应是使人类更好地生活,因此教师在选择反面素材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谨慎,应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呈现形式是否适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围绕学生的困惑而选择的反面素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反面素材在教学中的作用,并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对反面素材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假恶丑现象,提高追求真善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订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思政教学意见范文第3篇

【关键词】政治课;差异化教学法;拓展教学法

一、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的方式。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

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最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驽驾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子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的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

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四、总结

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地实践下去,学生一定会乐于上政治课,并在政治课上进行自我教育,作为教师也会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的。

参考文献:

[1]王玉芳.河北省召开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观摩会[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7年06期

[2]董欢.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思政教学意见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政治 教学建议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当然,随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又会遇到新的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政治教师。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使原本艰涩的问题、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自然。

其次,教师要注意教学案例的新颖性:针对教材的滞后性,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内容,从而使理论更加切合实际,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可信度。

最后,教师要注意在讲授时寓教于“乐”,提高兴趣。大家也许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政治课教学就是老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是乐不起来的。对“乐”的理解也不是讲有关原理时插几个笑话,让学生大笑一番。政治课的寓教于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到有无比的乐趣,能够在这种乐趣中比较轻松愉快地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不会学得那么累。如用学过的知识组织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社会调查等活动,尤其是辩论会和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参与性极高,一开展这样的活动,笑声此起彼伏,在这样快乐的气氛中,学生有很大的收获。针对内容的抽象性,教师要想办法把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在教学方法上,寓教于乐,发挥主体作用

教学中要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思想政治课由于理论性强,和社会现实生活及时事政策联系紧密,学生要学好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力求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现实结合的需要,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生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歌曲欣赏、漫画展评以及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政治课教学的乐趣与魅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在活动中,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才干,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和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有效的整合。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多次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课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同学对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并不了解,所以他们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和如何走现代农业之路等知识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我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我让学生按自愿原则分成几个课题小组,让他们围绕家乡农业发展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有的小组以《家乡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为课题,有的小组以《家乡农业资源利用状况研究及对策》为课题,也有的小组利用有同学家长开面粉厂的有利条件,确立了《小麦的生产、加工与市场》这样的课题。因为当时正值入冬,加上这些课题在短期内不可能研究出象样的成果来,所以我就决定让他们利用放假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详细记录研究过程,在第二年国庆节期间完成研究课题,然后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结果在第二年讲授高二哲学常识《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一课时,我要求各课题小组展示成果。以《小麦的生产、加工与市场》为研究课题的小组展示了他们的成果:从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到对小麦进行加工的各个环节,一直到小麦、面粉市场行情变化及其对小麦生产、加工的影响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并且还对农村小面粉厂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使我备感兴奋,因为同学们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坚持完成课题研究学习任务并取得良好结果,说明学生一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就会迸发出强烈的探索求知的欲望和极高的创造热情。

四、利用学科整合优势多方面培养复合型人才

思政教学意见范文第5篇

三天72小时,路上、车上、食堂、宾馆,处处都是讨论与争辩的身影,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团队的力量在聚集,智慧的火花在碰撞,思维的灵感在迸发,这时1+1+1>3的效果在逐渐显现。

两次教学设计与思考

本次竞赛是当场揭晓竞赛课题,小学科学组的课题是《肺的保健》,是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在之前两课(《饮食与健康》《爱护胃和肠》)的基础上,引入呼吸器官的卫生与保健,整个教学内容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二是了解关于肺的保健的一些常识。关于肺的结构与功能,教材中安排了四个学习活动:①资料阅读,了解肺的结构;②测量平静状态与运动后的呼吸次数;③实验探究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何不同。④测量肺活量。关于肺的保健,教材中则是安排调查、讨论与资料阅读三个活动展开学习。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团队互评后,针对友队的建设性意见进行的二次修改时,我们继续经历了激烈的研讨,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对教学设计及课件的细节不断调整、不断完善。

1.“学在先,教在后”――前置学习单

在设计的第一稿中,学习肺的结构与功能时,我们设计了一张课内完成的记录单,让学生在人体轮廓图上画出或写出参与呼吸的器官。如下:

原始设计:

之所以安排这样的一个环节,我们认为学生在进行科学学习时,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他们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源,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这张记录单,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前概念,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教学也更贴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思辨与升华:

【朱成名】这样的设计确实很好地尊重了学生,但是否一定要在课内进行?是否一定到了课堂上才开始学习的过程?

【张晨】在传统的课堂上,我们习惯于帮学生安排好一个又一个教学过程,牵着学生小步学习。教育一直倡导“学在先,教在后”,在这里,确实可以改进一下。

【浦小红】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老师倡导预习,我们科学学科是否也可以尝试?当然,这个预习不应该简单地看成就是让学生把要学的新课看一遍,直接接受现成的结论,可以研究的方式展开对学习内容的探讨,展示自己的想法,敞亮自己的疑问。

【朱成名】我同意,我们可以在课前学习单上列出本课的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思考,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张晨】还可以在最后加入肺部的有关疾病调查,为课堂上肺的保健作好铺垫。

最终设计:

2.自主探究,促进思考――放手让学生研究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原始设计:

对于“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这一教学内容,在第一稿的设计中,我们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安排,照葫芦画瓢地进行两个观察实验。

思辨与升华:

【张晨】在我们的设计中,学生不用任何思考的照书实验,课堂表面的效果会比较好,但这样会不会帮扶的太多,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呢?

【朱成名】有道理,那怎么办呢?这里你不教给他们,他们不一定能研究出来啊?不是任何科学实验都非得让学生探究的,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大胆地教给学生,但我认为这个实验不适合让学生来探究。

【浦小红】学生生活中就已经对吸入以及呼出的气体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以前的科学课上有过相关的学习(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支持燃烧等),因此具备自主探究的条件。不让学生探究,老师备课时就有思想顾虑,束缚学生的手脚,何谈解放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朱成名】可是,这样学生实验过程中会一片混乱,很难规范流程,得出正确结论。有些科学实验方式方法是规范的,必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张晨】你说得有道理,不过这个问题好解决,我们可以设计一张学习单,放手让学生思考,设计实验,然后集体讨论,再规范实验,甚至可以通过视频来指导学生操作。

最终设计:

最终,我们将此活动修改为先谈话导入,“我们每天都呼吸,人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此基础上追问:“同学们的想法正确吗?怎样证实?”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设计了如下记录单:

3.“生活・思维・生命”――增加对生命的思考

原始设计:

第一稿中“了解肺部疾病及保护方法”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如:“肺部都有哪些疾病?得这些疾病的病人会有些什么表现?这些疾病有什么特征?”(学生调查、讨论与汇报)“怎样预防肺炎、肺结核等疾病?”(学生讨论后,再放一段阅读资料。)

思辨与升华:

【张晨】因为本课研究的是人类自身的相关科学知识,我们能否增加一些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呢?

【朱成名】这个想法好,可是怎样在课堂上体现呢?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内容已经很丰富了,再增加内容,会不会画蛇添足,冲淡主题呀?

【浦小红】前两课是《饮食与健康》、《爱护胃和肠》,都是关于生命健康的,我觉得可以加,关键是怎么个加法?

【张晨】我们不需要另外添加过多的内容与主题,就在肺的保健方面做些文章,书上介绍的阅读性知识可以留给学生课后拓展学习,甚至可以再补充些知识,做一个课后阅读资源包。课堂上我们可以出示“健康人的肺和吸烟者的肺”的图片,让学生比较它们有何不同,并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通过非常强烈的对比图,引发学生的思考。

【朱成名】这个方法好,我觉得还可以摘录报纸上的报道,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及数据图等,给学生更为直观和权威的感受。

【浦小红】是的,在这里一定要给点时间让学生议一议,从而启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最终设计:

①谈话:肺是如此的重要。它生病了,就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你或家人得过肺部的疾病吗?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单)

②提问:我们该怎样保护肺?(学生讨论交流)

③出示健康人的肺和吸烟者的肺,提问:看到健康人的肺和吸烟者的肺,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想?

④出示吸烟者患病率高的数据。(学生讨论交流)

⑤出示新闻报道,提问:你有什么感受?

⑥为了让肺能正常发挥作用,我们还应该怎样做?(阅读教材中相关资料)

课后学习:肺有哪些常见的疾病?得这些疾病的人会有些什么表现?这些疾病有什么特征?如何预防?(教师提供课后资源包)

整合点及其思考

参加本次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整合”的机会。在拿到课题起的整个准备过程里,我们时刻都在思考应该如何“整合”。

【朱成名】我们这次比赛的教案设计就是要把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开展教学,这里的“整合点”不仅仅是运用信息技术的地方,不能只提PPT、网络、视频等,重点要考虑如何落到教学内容上。

【张晨】所谓“整合点”,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可以是知识点,也可以是支持能力发展的过程和方法,还可以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浦小红】这点我同意,“整合点”实际上是在实现三维目标教学的某一个或某些环节上,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信息技术和知识与技能,或过程与方法,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佳融合。

【朱成名】不能为了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

【张晨】是的,在课堂教学中,“整合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还可以贯穿教学全过程。我们不能停留在“情境激趣”这种低层次的整合上,应考虑怎样运用信息技术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实现。

【朱成名】我认为除了课程内容和媒体运用外,我们还应该把学法、教法考虑进来,整体综合建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过程。

整合亮点一: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

我们用学习单的方式有效整合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这张学习单中,我们设置了三个问题,第一,让学生用图画的方式反映出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充分暴露出学生认知盲点。第二,课前,让学生比较安静与剧烈活动时呼吸次数的变化,属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果在课堂上实施,耗时较长,我们将这个活动整合到课前体验活动之中,初步感受肺的作用。第三,我们让学生调查生活中有关肺部疾病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所有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宝贵资源。

整合亮点二:注重与学生的探究方式整合

(1)课前:用研究单引导探究

教材中,直接出示了研究方法,但我们认为,可以借助之前学过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关知识,让学生自行设计探究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培养其自主探究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2)课中:用实验操作规范探究

当然,学生的设计是浅显的,还需要科学的规范,此时,再播放视频,通过实验的规范操作,让学生体悟科学的严谨性,学会科学探究的正确方法。

(3)课后:用自制学具延伸探究

在课后研究中,我们让学生尝试自制肺活量仪器,通过视频的学习,启发学生能够想出多种方法,鼓励创新。

整合亮点三: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整合

学生在了解肺的功能与原理之后,根据生活中的实例,学以致用地提出关于肺的保健方法。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更易接受,课后提供给学生拓展资源包,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最终回归到生活中的实践,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意识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整合亮点四:注重与学生的科学品质整合

证据意识是科学品质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通过动画演示,化静为动,将呼吸气体的变化外显,生动直观呈现;实验探究,让学生收集现象证据;我们还通过对数据图表的分析,让数据更有说服力;新闻报道的补充,也带给学生一种眼见为实的震撼,让事实说话。

综上所述,我们在本课教学中,以教材为载体,整合多种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形成一种整合视角上的教学建构,从生活中出发,注重科学的思维训练,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用科学关注生命的意识。

赛后感悟

【浦小红】参加此次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比赛,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方位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素养,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这次参赛也是一次享受思考、享受质疑、享受交流的痛苦并快乐的旅行。

【张晨】回想起暑假里比赛,紧张而充实的画面立即又浮在脑海里。整整三天,除了吃饭和睡觉,手中写的、嘴里说的、心里想的都是“整合”,一种全新的教研形式,一个与平时完全不同的比赛程序,还有那一张张来自全国各地陌生的面孔,都让自己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仿佛在经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这72小时的回忆是难忘的,记忆是深刻,带给我,带给整个团队都是无限的收获。

【朱成名】赫尔巴赫说过:“教学的特权就是掠过草地和沼泽,不能总是让人在舒适的山谷中游荡,相反却让人练习登山,并使人在获得广阔视野中得到补偿。”

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比赛也正如此,短短三天72小时,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群体,大家从各自的“教学山谷”中走出,与同伴们共同“登山”,一路“好风景”,情满于山,开阔了视野,收获了友谊。感谢一路走来的朋友们!

后记: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

通过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我们走到了一起,彼此交流与分享,汩汩细流在这里会聚成了海纳百川。感谢NOC组委会!

NOC――我们2013再见!

评委之深度评析:

该团队在汲取友队互评的建设性意见基础上,多角度思考整合的切入点,调整学习程序、教学方法、媒体运用手段,变革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创设一个不受学习时空限制的科学学习环境。

于突破时空、动手动脑处切入整合点

本课教材安排“肺的结构与功能”和“肺的保健两大部分”4个学习活动内容,以帮助学生达成《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这一内容标准。但对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而言,让学生亲历所有的学习活动、平均使用短短的40分钟,就意味着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匆匆而过,无从对其效果有所要求。面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和丰富的学习活动,团队成员借鉴于其他学科预习活动的启发,调整学习程序,设计了联接课内外的序列学习活动。课前学生借助网络动脑完成学习单,既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有关“呼吸”的前概念,以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又有助于学生对学习问题思考的前提下,在课堂中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视频学习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科学学习与技术运用的兴趣。团队成员以开放的理念设计了跨越课堂40分钟时空的科学学习活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

于利用资源、立足生活、丰富教学处切入整合点

科学学习的内容要留心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和事物中节选,贴近学生的生活,并能将学习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进而养成科学生活和行为习惯。设计“肺的保健”部分学习活动时,为了发挥科学学习对生活的指导作用,教师课堂上以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依托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搜集的吸烟者高患病率丰富数据资料、形象生动的健康者和吸烟者肺部的强烈对比图片、震撼的新闻报道和补充的课后阅读资源包,帮助学生理解对肺的保健的意义。借助直观的图像视频素材的浏览,养成呼吸系统保健的意识,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关注。

于探究体验、学会探究、规范实验处切入整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