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政课教学方法

思政课教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政课教学方法

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使高职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方面。近年来,体验式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中心,阐述了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与操作,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最大结合。

关键词:道德素质;体验式教学;理论与实践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广大教师应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主体,在转变中体会课程改革的理念,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教学目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真正学到理论知识,又锻炼思维能力并促进实际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方法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教学方法,对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体验式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培训和教育形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迅速发展。我国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处于刚起步阶段,还主要停留在对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只有极个别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建立。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情感、观察、感觉等直观的感受和领悟,来认识和学习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通过教学中的交往、对话、理解而达成的“我――你”关系,而不是单纯的“授――受”关系。

体验式教学包括四个步骤:一是亲身感受,即学生亲身经历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境;二是形成观念,即学生对亲历的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三是对照检验,即学生在新情境中检验所形成的概念或观念;四是反思提升,即反思已经形成的概念或观念,产生新经验、新认识,并不断循环反复。

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基本形式是间接体验和直接体验。间接体验是采用模拟的社会和生活,为学生设计多个角色,创设相应岗位的情景,让学生去进行间接体验;直接体验是让学生接触社会,参加实践活动,在亲身参与中获得感知和感悟。由于实际情况所限,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大多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利用课内课外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体验。要选择合理的活动方式,并进行科学有效地指导。例如,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每堂课的授课主题,粗线条勾画出课堂整体设计,和学生共同创设合理的情景,通过讨论、演讲、案例分析、模拟情境等,让学生亲历某件事从中获得真切感受,以提升道德认识,并激发起相应的道德情感。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发展学生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课外,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进行调查,通过对比总结出家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变化,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调查报告,除此以外还可以参加社会考察、青年志愿者,“三下乡”等活动;两种方法相比较,直接体验由于存在社会资源的利用、活动经费的保障和学生安全等因素的困扰,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间接体验相对学生来说参与面比较广,也比较容易实施,组织开展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因此间接体验无疑成为体验式教学的主要方法,需要大力拓展其资源利用。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善于把两种方法紧密结合起来,系统规划,科学实施。应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结合学生自己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加工,同过情景模拟、主题班会、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演绎,从而引发大家的思考,以达到知识内化并上升到意识层面的目的;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加深情感,深化认识,通过实践证明,这也是吸引学生,提高他们对思政课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促进体验式手段为中心,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指导他们结合教学内容自我创新出形式多样的情景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思政课教学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逐渐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我完善,最终提高体验式教学的实效性。

在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开展中,在内容上是完全依据理论教学需要而设立的,所以要力求体验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完美统一,这种统一应体现在理论知识点的结合、教学进度的结合、教学资源的结合以及学生实际状况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功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实践在不断发展,理论在不断创新,兼顾教师和学生,课内和课外,内容和形式,体验式教学方法既能较好地反映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规律性,又能较大的满足培养大学生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的现实需求,在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必将得到检验和发展。(作者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信息:本论文为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名称:[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年度2012,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编号:jg2012020784

参考文献

[1]武胜强《体验式教学高校思政课中的实效性》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8

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一、从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转变,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研究具体教学法的基础是要准确把握思政课的性质。思政课首先是育人教育,思政育人需要达到最低标准,追求最高目标,思政育人是对人的心灵进行塑造和影响。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掌握科学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把公民教育与精英教育、健全人格与完美人格教育二者有机地统一,才能实现思政课的最终目标,回归从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转化。由于思政课的目标重点在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和引领,因而思想性要引领知识点,理论联系实际,由知识教育转化为信仰教育。改革开放初期,利益得失和价值认同表现为分化的状态,但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利益得失和价值认同表现为更加多样化、碎片化的状态,比如团体取向、先赋取向(家庭背景、学校背景及社会关系)、特殊性标准;个人利益取向、普遍性标准、成就取向等因素的文化价值冲突成为社会矛盾的深层影响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学校教育无疑摆在了突出的位置,特别是高校教育在培养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是最强有力的手段。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学生缺乏相应的观念自觉,需要抓住大学教育这段关键时期使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回归(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民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现状

(一)大学生被过度角色化

在我校2015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该如何上?”的调查问卷中,有20%的同学对“是否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考试不挂科就行,学习态度模糊,15%的同学对政治理论的论断、灌输式说教,缺乏兴趣。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感性视域中成了高大上的政治说教,较少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学生觉得自身发展未被满足反而“被过度角色化”。社会将青年顺应角色规范视为压倒一切的内容,从社会心理、情感、性格、权利意识等观念方面和制度方面的现代化转化并没有真正解决,人格发展会受到影响,大学生压力的显性化(竞争、就业),疏解渠道的形式化。“革命青年”的教化式教育制度的失效,“公民”教育制度的缺失。

(二)大学生学习目的实用主义和功利性

大学生在社会评价选择上的灵活性。为了获得可能的社会良性评价,他们会不断否定、审视自身的愿望,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观念,顺应支配者和评价者(国家、社会、学校、家族)的意志。在考核中没有突出是否学会了把个人追求、个人抱负和个人的想法放在国家、学校、公众利益之后。同时,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结果的应用方面权重不高。

(三)课堂教学手段碎片化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很强的课程。在科技信息爆炸时代,只有不断增强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与实效性,才能不断提升教学的效果。为此,高校中大多数教师广泛应用了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由于课时和师资等原因,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仍采用上“大课”的方式,使主动探索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下实施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方式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另外,有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上课只注重操作课件对学生进行“机灌”,不重视师生与人机的互补和交流,对于这种形式主义的“创新”,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思维的拓展。

(四)课堂教育目的偏失

教师在教学中忽视高校思想政治的价值引导功能。课堂变成单纯的知识灌输基地,同时教学内容在小学、中学、大学中的重复性较高,应试教育和压缩饼干式的教材普遍存在。没有及时吸收社会力量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义务教育,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无法采集鲜活案例,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飘忽离地的现象,通“人气”、接“地气”不足,没有形成高校、社会力量和社会正能量人员现身说法的鲜活性,从而来形成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艺术目的是为了把课程的准度和深度透彻和灵活体现出来,从而整体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一)观念的“拨正”,释放正能量

在经济环境的激烈冲击下,可以用“风险社会”来定位当前世界,这种风险并不会因为财富的增加和科技的发展而减弱,而有可能恰恰相反。现代社会的有些人会被物质力量打倒了精神力量,亟待倡导价值引导功能作用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回归到实现从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转化,并要联系实际回答现实问题,使信仰观念意识适应当前利益多元化的客观要求和建设稳定和谐社会的要求。要进行知识再创造,把知识体系改造为教育体系。需要得到高校的各级领导的重视,把握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教师为引导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真心教,学生在学习中完善自我真心学。

(二)新常态下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通“人气”、接“地气”

主动通“人气”: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的教师和吸收“经验丰富的社会教员”及政府的高管人员融合在一起来共同教课,“经验丰富的社会教员”是与我们学校主导专业有紧密联系的各有关行业成功和先进代表人物(即吸收的社会力量方面具有正能量的人投身义务教育),政府高管人员(城市、地区的最高领导)。高校以请进来的方式,让这些社会教员讲授理论政策落实中的实践故事,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做实,这是通“人气”。主动接“地气”: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基地建设,采集鲜活案例,可以在课堂上讲得更深更透,并充分利用好实践教学基地,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实现校地双赢的目标,这是接“地气”。

(三)以“问题式”为教学方法研究进路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式导入,专题讲解和学生参与相结合。教师设计最佳的问题情境,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针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教师的适当启发诱导,引导学生的思维由低级的感知向高级的认知发展,完成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重获新知。同时,综合创设“思政课”氛围。充分开展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人文素质培养、学术活动月等社会多因素联动,让理论入脑入心,培养青年向上向善的理想信念,释放正能量。

(四)夯实教师跨学科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在于回答现实问题,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知识再创造,把知识体系改造为教育体系。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首先,教师要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要真正信、真心学和真心讲。其次,队伍建设上需要有一支知识面宽、学养较好的教师队伍,拓展视角,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联系相关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宽度,还要了解理论和实践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再次,青年教师要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学养素质,要求教师有明确的价值理论立场,站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上来。教师讲授方式应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激情,运用哲学的思辨灵气开拓学生的智慧。最后,教师应在学术研究上下苦功,应以科研促动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五)微时代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in Xiangyang

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 Nan yang, Henan Province 473009

[Abstract]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is an important way to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idea and belief. But from the current teaching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ombination class forms are frequently adopted,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eachers' quality, teaching content as well as teaching mode.Through the analysis teaching proble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reform;

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然而,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分析存在问题,探索改进对策,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显得非常迫切。

一、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大工业生产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旨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在专业理论上以“够用”为原则,强化学生的技术操作。但这一原则套用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就表现为压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深度,把思政课教学仅仅看成一种理论说教,使得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从而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导致学生对道德认知、纪律要求不理解、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差等等。

(二)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方式主要有:第一种是假期的“三下乡”,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参加的学生人数非常有限,仅是少数学生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出现了以少代多的现象;第二种组织参观考察,因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制约,难以推广;第三种是由学生利用假期自行参加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最终是学生应付了事.

(三)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节约教学成本,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教室大,学生人数多,一般都有100人以上,合班上课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要求更高。但是,事实上高职院校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平淡,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也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往往又都是站在电脑前,一味地讲解,或边讲解边操作,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和人机互补,无法很好地驾驭整个课堂教学,结果往往是,教师在台上“饶有兴致”地讲,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各行其是,悠然自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并没有因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而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四)师生双向互动较少,教学效率不高

教学活动的双边性要求教和学双方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关系,做到师生对话,共同探究学习、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提高修养。但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仍然是“一言堂”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课堂上学生参与少,思考不积极,发言不踊跃,无法通过课堂接受知识和锻炼能力,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要求相距甚远。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育理念方面存在偏差

2.从高职院校受教育者方面来看

3.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方面来看。

三、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路和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高校管理者,要全面地理解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目标,高职人才的培养,在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基础上,同样要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理念的体现。高职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标准中,处于首要位置的是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使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树立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进而树立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在重视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教育。

2、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教学实效的高低,效果的好坏,关键在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理论素养和自身的业务能力,转换思路,转变教育观念,要把满足学生对知识、能力、素养的需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动力,对学生渴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全面素质的提高给予足够的关注,坚持以学生为本,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岗位需要,将学生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伟大的成就常常只是一个技巧问题,而不是一个力量问题。”改变传统的单向“注入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针对高职生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课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与高职生思维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诸如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对话式教学法以及实践教学法等,并辅之以多媒体课件及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等,从而建立起平等、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就显得尤为必要。在教学手段上,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电视教学片,让贴近学生实际的鲜活内容进入课堂,实现立体教学,形式多样,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思,在解决学生成长成才中遇到的问题的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良性互动中让学生领悟人生真谛。

4.注重实践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校企合作企业参观学习、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园内外实施勤工助学、组织参加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开展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活动等,使学生形成实践体验,并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了解社会,让学生把课堂和课本上学到的理论,在其亲身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消化和吸收,使学生在愉悦的实践活动中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通过理论小课堂实践大课堂的结合,使对学生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变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切实提高大学生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是一项事关大局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职院校只有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适合高职特色的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才能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政治课 教学实效 实践教学 讨论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创新,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效性,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教学中的一个中心环节。作为一名长期执教于教学一线的政治课教师,我对目前存在于教学方法中的很多问题深有体会,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厌学,逃课,应付等等,教学过程毫无气氛可言,甚至大多数学生一谈到思想政治课,第一反应就是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很多老师也只能是应付了事。其实,我认为政治课本身并不无味,无味的只是我们很多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

为了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我面向本校学生做了一次大范围的问卷调查。从对反馈结果的分析来看,基本上可以把我们的教学设计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课堂教学,二类为课外教学。所谓课外教学即就是课外实践教学。因为平时课堂教学占用时间几乎为全部,所以大多学生都比较倾向于增加课外实践时间。以下我就这两类教学设计分别展开分析。

一、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被认为是纯粹的理论课教学,所以传统的观点自然认为它主要应该是靠课堂的理论讲授和课堂灌输来完成教学内容的实施。但是随着很多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提出,我们都知道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由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入更多的,更加活泼的一些东西。

一是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的教学无疑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绝好补充。由教师针对本堂课内容提前设计好相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进行自由回答,教师就像主持人一样只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最终学生自己会通过思考得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显而易见。在老师的激发之下,每个同学都会积极的参与到思考中来,并且得到发言的机会,不仅活跃了他们的思维,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也会变得容易。

二是讨论式教学方法。也可称之为辩论式。可由教师组织或者学生自行组织。教师只需给学生设定一定的情境或者给出问题,让学生提前准备比较好。课堂上,大家可以分组进行自由讨论或是依据各自搜集的资料进行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中我认为这种方法比较适宜。

三是案例式教学方法。现在已经有很多教师开始采用这种方法并且在各种课程的教学中应用都很广泛。我觉得主要原因就在于案例它本身就是给学生展现了一个个非常生动的情景故事,所以更能引人入胜。我们采用的案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当然真实的人物事件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可法律基础课上,我们可经常采用此方法教学,用许多历史人物的人生遭遇,成败故事来引导学生反思,从而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是视频教学方法。现在很多高校都配备有非常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这使视频教学也成为可能。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视频资料的获取也很便捷。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跟很大的方便。在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一些先进模范人物的视频放给学生看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我们也可以选取相关的历史资料视频,以此加深同学们的认识。教学条件更好一些的话我认为可以吧自己搜集的视频资料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剪辑,随将随放,这样会更好一些。

五是多媒体教学方法。这个其实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教学设备的问题了。用多媒体教学对很多学校来说已经是很普遍的了,其优势在于充分结合文字图片声音色彩等从而能更加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大大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多媒体教学中要注意的就是必须坚持紧密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资料,最好进行一下剪辑,边讲边放。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结合社会现实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强化学生道德认知、提高践行能力、知行转化的桥梁。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实践教学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组织:

一是开展多种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 “道德评判庭”、模拟法庭、现身说法、团队训练、知识竞赛、参加外请专家、企业劳动模范、创业成功人士、企业管理者的报告等,并引导学生参与校园公益活动、社团组织、校园文化建设,将本课程中理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目标要求,并着重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层面上展开,使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受中强化教学效果。

二是构建师生网络学习的互动平台。本平台供学生的理论答疑和师生的思想问题的互动平台。即开设理论答疑论坛、时政研讨论坛。申请建立思政课公共答疑的电子信箱,由专任老师负责解答。这样,一方面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平台,也是实践性教学的一种尝试。

三是社会调查与实践。配合学校学生处和团委,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调查的内容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和形势政策的要求来制定)、参观访问、社会服务、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外部教育和自身体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品德践行能力,做到知行统一。

例如:依托各学院的地区资源优势,建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如参观调研新农村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型国有企业。建议将全院1-2年级的各班级增加为期一周社会实践教学,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由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的教师负责指导;搞好暑期社会实践论文的评比交流与奖励。通过撰写实践论文或感想征文活动来巩固实践教学的效果。

总而言之,教学方法的改进创新是我们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中,我认为我们应该充分的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贴近时展,贴近学生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王丽霞.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J].职业圈,2008,(18)

2、于云荣,宋振全.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启发式教学的艺术[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9)

3、汪玉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23)

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校 思想政治课教学 创新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178-01

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思想政治课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实施中,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新教学。

一 创新教学是社会对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创新教育不仅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是学生个体素质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传统的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政治教师,而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的目标就是让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中学生们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在社会中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怎样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初步的规划。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供了机遇。

二 创新教育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具备创新素质

教师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先决条件。要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创新目的,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创新素质。

1.教师要从传统型教师向创新型教师转变

首先,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开发潜能”的教学观,要把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造性教学方式。要把教师教懂、学生学会的观念转变为教师懂教、学生会学,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其次,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平等、和谐的气氛可使师生互动、互感、教学相长。

2.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渊博的知识,能灵活熟练地掌握教学方法,并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征服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形成教师的亲和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 在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策略方法

1.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是成功的先导。为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勤于积累资料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将语言技巧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新意识。例如,笔者在讲述《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的“商品的交换和消费”这一内容时,讲了这样一段话:“商品”是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走进商场,商品琳琅满目。你是否思考过所有物品都是商品吗?为什么人们需要商品?又为什么需要通过交换才能获得商品?同是饮用水,为什么会有贵贱之分呢?等等。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创新思维也由此激发起来。

2.巧妙设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动力

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得到的不仅是“成功”的,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可以运用台湾教育家陈龙安提出的“假列比替除,可想组六类”十字口诀法进行创造性的质疑问难,来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假”:“假如”。即要求学生对一个假设的情景进行思考,假如我是某企业的厂长,将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假如假冒伪劣产品盛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将会带来什么危害?又如,交换价值可用什么概念来替代?使用价值可用什么概念来代替?除了商品有使用价值,还有哪些物品、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如果不同的商品相交换是由各自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的,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等等。

3.在创新教学中塑造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创新个性

塑造创新个性,提高学生创新的心理素质,应着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积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性格,教导学生在任何不利环境下都要坚定信念,不断地鼓励学生;同时,作为老师,要激励学生百折不挠地去追求、去创新。中职学生正是强身体长智力的黄金时期,思维在时刻创新,理想在一步一步接近,此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的创新,就能为理想的帆船装上强劲的引擎,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叶上雄.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00(2)

[2]李翠泉.创新教育与教师观念的更新[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