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深入了解中职学校德育与企业文化融合现状,笔者先后走访了沈阳市直属8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县区职教中心及5家企业,以中职学校德育现状和企业需求为切入点,了解中职学校德育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情况。从学校调查结果看,沈阳市各中职学校多数都通过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开设企业冠名班及工学结合等模式进行校企融合,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局限在简单的层面上。从企业问卷结果看,有76%的企业需要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只有24%的企业需要大专或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企业一般需要的人才类型68%为专业技术人才,高学历和管理人才仅占21%和11%;企业认为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最欠缺的素质是道德诚信占38%、责任心占26%、团队精神占22%及学习能力占14%。可见,现阶段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有了重新审视,由理论型转向技术型和技能型,对学历文凭因素的考虑逐渐淡化。
二、中职学校德育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1.现代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
现代企业文化包含价值观念、思想作风、思维方式、奋斗精神等,是一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必须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充分适应企业文化的熏陶,将学生最终的价值及行为取向引导到今后企业确定的目标上来。这样,学生在成为企业员工之后就能够很快融入企业文化氛围。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实施企业文化教育对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有积极作用。一是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特点,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质量;二是有利于学生适时调整自己的人生坐标,感受并认识蕴含在企业文化中的民族文化传统;三是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主创新、创业的信心,提升就业竞争力。
3.提升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内涵的客观要求
虽然中职学校在企业文化教育上有一些探索,但由于学校教育环境与企业文化氛围之间存在着偏差,导致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与企业发展需求脱节。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只有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将竞争、合作、奉献、创新的现代企业精神传递给学生,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三、中职学校德育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模式
1.环境育人
学校将实习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按照企业生产场景布置,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之中。同时,校园环境布置也要注重体现企业文化特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熏陶,如沈阳市化工学校的“企业文化广场”等。
2.管理育人
“8S”管理是现代企业采用的一种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沈阳市装备工程学校积极引进这一管理模式,收到较好效果。学校可以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班集体,如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的“宝马班”、外事服务学校、旅游学校的“小哈津班”等,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企业文化气息。
3.课程育人
一方面,中职学校通过德育课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教育,如沈阳市服装艺术学校的德育课和礼仪课就有意识地加强了学生在这方面的锻炼和培养,使学生在行为习惯、思想意识上能尽早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还要重视学科教学渗透,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企业文化教育。
4.活动育人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的最好载体。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的拓展训练和现代制造服务学校的“四生”教育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到学生活动中,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教育目的。
【关键词】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职业指导
国家教育部长周济提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整个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向以就业为导向转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特别像广东省这样一个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省份,生产模式已经由以往劳动密集生产型向高新技术生产型转变,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投身到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中去,这就为中职学校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发展前景。有资料表明:不少用人单位从过往追求高学历的毕业生到现在更多的是从实际需要出发来选择学历层次的毕业生,一些综合素质高、技术强的中职毕业生的薪金水平甚至可以超过大学毕业生。
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特别是社会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了解职业、准备就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和转换职业的科学,职业指导除了具有教育性之外,还具有援,它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市场机制,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他们所选择的职业和专业,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择业观、就业观,全面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让他们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因此职业指导越来越受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视。然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很多工作尚处于摸索的起步阶段,与社会发展需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还存在着差距。
一、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没有形成专门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职业指导虽然作为中职学校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但多都只是附属在学生管理部门,没有全面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方案,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工作制度,学校对职业指导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有限,相关工作人员对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还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缺乏有效的评价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难以成为学生职业教育的主要指导者。因而实施职业指导的工作质量不高,效果不佳。
2.职业指导的教学内容较单一,没有全面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方案和课程,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临时性、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不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指导内容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一般介绍等简单内容的讲授上,有点像说教式的教育,职业指导方法和手段也过于简单,范围比较狭窄、时间比较短促、内容比较简单。多数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最常见的职业指导工作方法是集中毕业生召开“毕业生实习就业动员大会”进行就业指导灌输,片面理解为职业指导就是就业指导,缺乏针对学生个人特点的专门辅导,未能真正显示出职业指导中的援。
3.学生选择职业定位不明确,择业期望高,依赖心理普遍存在。大部分的中职学生都是直接从初中升学的,选择报读的专业时的年纪都尚轻,不少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面对的职业群所知甚少,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家长意见,或是受到学校和社会宣传引导选择自己的职业理想,对社会、对职业、对自己的特点不甚了解,不懂得怎样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
4.学生对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活思想准备不足。在当“今面向社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下,部分学生对即将开展的职业生活缺乏信心,没有形成能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职业理想,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对学习专业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的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强,忽视对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到了毕业求职时,往往因为知识面不够,自信心和应变能力不足,因而在毕业求职择业时表现出不知所措,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而坐失良机,影响了择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二、解决职业指导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方法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建立相对独立的职业指导部门,提供支持和保障;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配备专职指导人员,规范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开展科学的职业指导工作;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建设,加强学习,积累经验,探讨和研究职业指导的规律,并不断提高职业指导人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指导工作的要求和学生对职业指导的期望。
2.职业指导不仅仅是就业指导,它除了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帮助外,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应贯穿在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中。通过实际需要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启蒙职业意识、培养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做到既注重挖掘自身潜能,又能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以主动适应职业要求,让学生自觉地将当前的学习与自己的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因而明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帮助他们了解中等职业学校也能为自己的未来奠定成功的基础。
3.及时了解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信息,加强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鼓励学生多学技能,练就过硬的专业知识及扎实的本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从职业角度了解社会、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就业需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在就业与创业方面的成功人士和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一定成就的毕业生来校与在校生进行交流研讨,引用实例,证明“行行出状元”,中职生也能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使学生能够从中吸取他们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了解职业、掌握信息、熟悉社会大环境,提高学生的交往、应变等能力,增强学生对的职业的理性,让学生既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又能实事求是地面对就业环境,为即将融入社会做好准备。通过举办“模拟人才市场招聘”等形式,训练学生的就业技巧,引导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团队合作,使学生在日后融入社会工作时能“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鼓励将要毕业学生多参加求职供需见面会,了解社会职业需求的范围,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后创业”、 “先就业,后成才”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职业指导工作不仅只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帮助学生成功实现就业,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开展职业指导帮助学校正确分析市场的供求体制。设立更加完善的课程,适时调整专业,开设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让学校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