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5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242-02

【关键词】 食品处理和加工;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高校食堂人口密度大,用餐人数集中,是易发生中毒等事故的场所。2007 年 1-6 月,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134 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8.79%;中毒人数 4457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20%;死亡 96 例 ,占报告死亡总数的42.86%[1]。为保障高校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防止学生群体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运用HACCP的基本原理,对高校食堂的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加工、从业人员素质等关键环节进行相关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目的,确保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安全[2]。

HACCP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简称,作为一种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技术管理体系,由食品的危害分析(hazard analysis,HA)和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CCP)2部分组成[3-5]。HACCP是以科学为基础,通过系统性地确定具体危害及其控制措施,以保证食品安全性的系统,是一个适用于各类食品企业的简便、易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体系[6-9]。

笔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实施)、《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饮食建筑设计规范》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采用HACCP的方法和原理,对武汉市某高校学生食堂在原料采购验收、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实施卫生质量监控,从而将食品安全卫生危害消除或降低至安全水平[10-12]。现将HACCP的建立过程报道如下。

1 准备工作

因为制订HACCP和危害分析需要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因此要从来自研发、生产、采购、人事、储运、质量控制等部门的人员组成HACCP小组,然后根据HACCP的7项原则进行统一协调和指挥。

2 产品描述

品名统称:供餐食品;原料:肉禽类、粮油类、蔬菜类、水果类、调料类。现场销售,即食。

3 各品种的加工工艺图

高校食堂一般供餐食品的加工过程:原辅料采购、验收贮存清洗拣选粗加工切配烹调餐器具供餐用餐。

4 危害分析

高校食堂供餐食品品种很多,加工过程繁简不同,除原料外,每个品种都涉及很多工序,由HACCP小组对每个工序进行3方面的分析。

4.1 物理危害因素 是否有外来异物,如铁丝、铁钉、石子、木屑、昆虫尸体等杂质。

4.2 生物危害因素 包括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

4.3 化学危害因素 主要有农药残留、滥用食品添加剂、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等。

每个工序按如下6列所属内容格式进行危害分析,由于工序较多,现以3个工序为例进行危害分析[10-14],见表1。

5 关键控制点(CCPs)的确定

通过对每个品种生产过程各工序从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因素进行危害分析,可以确定高校食堂供餐食品关键控制点为:原辅料的验收、清洗拣选、食(饮)具消毒、烹调。

6 HACCP计划的建立

6.1 原辅料的采购与验收 高校食堂企业每天都要采购原辅料,原辅料的卫生安全关系到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高校食堂企业做好原辅料供应商的选择工作是有效实施HACCP计划的重要措施,由HACCP小组对原辅料的供应商进行合格供方审查,包括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有效原辅料卫生检验报告和现场实地考察等;原辅料的供应商厂房符合GB14881及各类企业卫生规范,最终确定原辅料的合格供应商;除时令蔬菜外,一律不得采购未经合格评价的供应商的原辅料。此外,采购原料、辅料必须经感官检查无异常,畜禽类肉制品采购应向供货方索取检疫合格证,防止“三无产品”流入校园食堂;在夏秋季农药施用高峰期,可定点采购无公害的“放心菜”或用农药速测卡对蔬菜农药残留进行检测,要防止被农药污染蔬菜进入食堂。粮油、调味品等须达国家标准,有生产厂家的卫生许可证、产品质检报告,感观性状好,按HACCP计划严格检验,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一道安全防线[10-11]。

6.2 其他CCPs的HACCP计划 见表2。

7 纠偏计划与验证

7.1 纠偏计划 纠偏计划是关键控制点失控能够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从而确保关键控制点卫生安全能够正常控制[6,10]。

7.2 CCP点失控纠偏 当CCP点失控时,应立即停止加工,值班大堂经理接到停止加工通知应立即执行,并将偏离CCP的供餐食品单独存放并加以标识。HACCP小组组长应立即召开HACCP小组成员会议,研究分析监控参数偏离关键限值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使其尽快恢复正常,必要时可修改HACCP计划,经最高管理层批准实施[5,9]。

7.3 验证计划 验证计划就是使用科学的方法,严格按制订的HACCP验证程序进行监测或审核,证实HACCP计划的贯彻情况或确定HACCP计划是否需要修改。在生产加工过程中,HACCP小组组长每天对HACCP计划实施结果的各种记录进行审核。HACCP小组组长应经HACCP专业培训机构培训并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HACCP小组成员对原料改变、生产过程的变动等均需进行审核或验证,每半年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审核验证,第三方审核每年1次[5,9]。

8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 2007年上半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卫生部公报,2007.

[2] 程庆林,徐勇.我国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的循证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3(1):59-61.

[3] GB/T 2200-2006/ISO 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4] 管骁,徐斐,董庆利. 我国食品企业推行HACCP体系的现状与对策.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16(3):186-189.

[5] 王蕾,刘晓艳.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最新标准应用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49-266.

[6] 黄武营,胡建国,黄咏欢.北京奥运会奥运村运动员餐厅食品卫生管理模式的研究.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8-41.

[7] 冯超,徐民,饶朝龙.从三聚氰胺事件论HACCP原则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4 (3):211.

[8] 黄福南.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8 (2):75-79.

[9] 卫生部.食品企业HACCP实施指南.卫法监[2002]174号.

[10]胡鹏,张利. HACCP在高校食堂卫生管理中的应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9-52.

[11]滕献良,倪根富,胡健华,等. HACCP原理在学校食堂管理中的应用.浙江预防医学,2007,19(8):47.

[12]张明,李荣彬. HACCP体系在餐饮业中应用研究.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13(5):380-381.

[13]姜晓坤. HACCP系统在餐饮业中的应用研究.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7,16(2):22-25.

[14]芦菲,孙虎,高文俊,等. HACCP在中小型餐饮企业中的应用.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2):90-92.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2篇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的要求,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整治目标

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按照教育部和自治区党w、ZF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

通过专项整治,推动各地各学校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机制,完善责任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实现教育系统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对盟市、高校学校安全考核评价办法,推动健全地方ZF的领导责任、教育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学校的主体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2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的要求,建立人人有责、层层负责、各负其责的全员安全责任体系和明责、知责、履责、问责的安全责任运行机制,加强学校安全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责任处室:人事处、学校安全管理处、督导室)

(二)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推进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把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有关法规文件纳入各级教育部门、高校党w(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培训等形式,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w、ZF的决策部署,定期研究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各级教育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推进安全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指导学校建立教职员工安全业务培训制度,严格落实学生安全教育教学有关要求,不断师生提升安全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提高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责任处室:办公室、机关党w、学校安全管理处、基础教育处、高等教育处、职业与成人教育处)

(三)推进安全基础保障体系建设。

推动地方ZF落实安全投入有关政策措施,加大学校安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条件。制定出台学校安全有关地方性法规和标准,规范安全管理、事故处置、责任追究等行为。加强高校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学校安全管理提供人才支持。以学校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学校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和连接公安部门的应急报警系统,实现隐患排查、问题清单、日常巡查和应急处置信息化。(责任处室:财务处、政策法规处、高等教育处、学校安全管理处、科技与信息化处、信息中心)

(四)推进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体系建设。

建立安全隐患“三个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制度。各级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辨识评估,健全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公告制度,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实现隐患排查、登记、整治、报告、消账闭环管理。推动各级建立学校安全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与应急、市场、公安等部门的协同联动,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综合治理,形成护校安园工作合力。(责任处室:学校安全管理处、各有关业务处室)

(五)推进应急处置能力体系建设。

全面修订完善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规范值班值守、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应急响应制度、程序。严格落实学校应急演练制度,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应急演练。建立健全舆情监测、研判和处置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责任处室:办公室、学校安全管理处、学生与思想政治工作处、科技与信息化处)

三、开展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一)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为重点,聚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推动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教育部门监管责任,严管严控食品经营风险,坚决防范校园发生群体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年,全区学校、幼儿园食堂“明厨亮灶”率达到*%,“四D”、“六T”厨房规范化建设全面启动,中小学、幼儿园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全覆盖建立,创造条件推进家长陪餐制度实施;*年,全区学校、幼儿园食堂“明厨亮灶”率达到*%;*年,全区学校、幼儿园食堂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率达到*%,食品安全知识抽查考核合格率达到*%以上,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达到*%。实施大宗食品原料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的学校、幼儿园食堂达到*%以上。(责任处室:学校安全管理处、体育与卫生艺术教育处)

(二)开展学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以完善消防基础设施、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和微型消防站建设为重点,*年,集中解决一批校舍消防验收问题,完成校园消防通道清理、划线标识和畅通工作,重点部位微型消防站全覆盖,中小学全面启动消防操活动;*年,城市校舍消防未验收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城市校园微型消防站达到全覆盖,中小学消防操活动全面开展;

*年,全区校舍消防未验收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消防基础设施正常运行,校园微型消防站达到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消防安全制度健全,专业管理人员满足消防管理工作需要,消防安全教育、应急疏散演练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责任处室:学校安全管理处、各有关业务处室)

(三)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

以“护校安园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安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年完成中小学与城市幼儿园专职保安员配备率、封闭化管理、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城市校园“护学岗”“四个*%”的基础上,*年,城镇幼儿园专职保安员配备率、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护学岗”达到*%;*年,乡村幼儿园专职保安员配备率、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达到*%,城镇幼儿园封闭化管理达到*%;*年,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完全实现“三个*%”。

以建立和完善学校联席会议机制为重点,协调有关部门加强月会商机制、定期通报机制、联合整治机制、督导检查机制、联动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持续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文化环境、食品卫生环境、交通环境整治,形成常态化护校安园工作合力。(责任处室:学校安全管理处、督导室)

(四)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专项整治。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和运行机制,明确安全主体责任和日常管理责任,形成从购买、储存、使用、监督到废弃物处理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体系。*年,全面排查各级各类学校实验室及危化品现状,摸清底数,建立危险源电子台账、分布图,完成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年,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置机制,改善重大危险源储存管理条件;

*年,各级各类学校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应急处置机制全面建立,日常管理职责明晰,运行科学规范、安全有序,有关管理人员、科研实验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每年不少于*周)制度常态化,建立高等学校科研实验室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预警机制。(责任处室:科技与信息化处、基础教育处、高等教育处、学校安全管理处)

(五)开展校车交通安全整治。

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继续推动各级ZF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推动校车制度实施。协调配合应急、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建立应急救援机制,持续开展拉载学生车辆、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坚决杜绝非法校车和黑校车接送学生的现象。督促指导学校和校车服务机构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服务方案,加强对驾驶人和随车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源头管理、动态监测,保障学生交通安全。(责任处室:学校安全管理处、督导室)

四、时间安排和要求

(一)动员部署(*年*月-*月)。

制定印发《全区教育系统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各级教育部门、高等学校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分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专项整治分工责任,成立工作专班,全面部署和启动专项整治工作。

(二)排查整治(*年*月至*年*月)。

按照《实施方案》提出的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全面排查摸清底数,找准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时限,确保按时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三)集中攻坚(*年全年)。

在全面排查、建立“三个清单”的基础上,坚持立查立改、边查边改,实行问题销号管理。要对梳理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实行领导包案制度,细化责任和措施,加大攻坚力度,确保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供应链;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一、引言

二十世纪末期,供应链的范围被美国学者扩展,它不再仅仅局限于本企业内部的联系,而更注重于企业之间的联系,认为供应链是将原材料经过不同企业的生产、组装、销售等过程转变为成品,最后转变为最终用户的过程。食品供应链的概念于1996年被学者第一次提出,认为食品供应链是从食品的初级生产者到消费者各环节的经济利益主体(包括其前端的生产资料供应者和后端的作为规制者的政府)所组成的整体。在繁荣的当代,我们该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呢?从食品供应链管理出发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食品质量安全与食品供应链关系

1.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2.食品供应链

食品供应链涉及的环节比较多,但总体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部分。上游为生产加工企业,这里的加工主要指针对原料的初级加工,因此也可称为初级生产环节。中游为加工商,通常内部构成比较复杂,但一般都包括采购、生产、财务、加工、营销等部门,也可称为采购加工环节,通过采购原料进行再加工来进行食品的生产,然后通过作为承接中下游的桥梁――中间商,批发商,将食品向下游输送。下游即零售商和终端消费者,而产品经过零售商销售给终端消费者,就称为销售环节。这就是整个食品供应链的过程,在整个供应链的过程,流通环节,物流环节,贯穿全程,而政府监管部门监督整个食品供应链,也就是监督环节。

3.食品质量安全与食品供应链关系

食品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对视频智联安全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其每个环节都要达到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视频的来源是农业,经过了各个加工者的加工,在市场上的流通,而最终被消费者所享用。从这些环节可以看出,食品供应链涉及的流程非诚复杂,正是因为这些繁多的环节,使得食品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受到污染,从而不能保证食品质量的安全。而可持续食品供应链却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可持续食品供应链就是将食品供应链上的各个不同环节全部纳入到农业和食品体系所形成的产业链条。这样,便减少了食品来源的污染并且大大的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质量安全不只是个人或者某个机构的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因为食品并不会只停留在某一个单位,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食品成分的变化,都会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只有加强政府、企业、新闻媒体和消费者等各与食品有关的单位和个人的联系与合作,并且在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保证执行食品质量安全标准,这样,才会让食品安全不只是空谈。

三、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对策

1.进一步完善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早在我国1996年出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便已经明令禁止将“苏丹红”用于食品生产,可是却还是发生了“苏丹红”事件,由此可见,国家并没有关于检测“苏丹红”的统一标准。而没有统一标准,就等同于没有统一的有效的管理模式,因此针对食品供应链,政府监管部门应当确保无论企业处在供应链的哪个环节或生产加工哪种产品,必须有相应的质监标准被要求执行。 目前,我国应积极推行QS食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HACCP体系、ISO9001和ISO14000,并且尽快全面推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整个食品链中组织的要求》的标准,这是一套贯穿整个食品供应链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它的目的在于为食品供应链中一些存在的薄弱环节提供确实的安全性。

2.健全食品安全质量方面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在食品安全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十分完整,从而确保食品的安全,提升其质量水平并不会十分有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热潮到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深刻,就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来看,并没有涵盖所有供应链的全部环节,并且有一部分法律并不能适用于今天的食品安全需要了,所以,健全食品安全质量方面法律法规是不可取代的。但仅仅只完善食品安全质量方面法律法规是不够的,还得加大政府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力度。政府等监管部门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调和各个监管部门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并对监管人员进行道德和法律的教育,最大限度的使食品质量安全不会再让消费者担心。

3.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

当前的中国有很多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如:卫生、工商、质监等都负责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即使如此多的监管部门一起负责,但也会多多少少出现监管缺陷。

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根源在于企业,所以,应该建立健全的对于企业生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深化企业负责人的道德认识,并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安全监管体制。并且监管部门应该扩大食品抽查的覆盖面,不仅只对于大型企业实行抽查管理,更要加大力度对小作坊企业的质量监督。再者,可以建立各企业的档案库,将企业的各种基本信息录入其中,将日常的抽查情况和违法记录记录其中,这样,就可以实行重点对待,特别监管。

监管部门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还可以利用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向人民群众传达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作为消费者监督的权利。使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食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也就不再会那么突出了。

四、总结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增加收入成为每一个人最迫切的心愿,而在商海,更是如此,特别是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一起,食品行业慢慢出现了假、次、缺三货,以假当真,以次充好,以缺为整这三种产品一直侵蚀着食品市场,这也给国家造成了不和谐的现象的产生,更侵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所以,一定要加大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从生产链着手,改变这个现状,让市场不在存有三货,让企业也不会存在生产三货的念头,也让消费者不再会因为食品质量安全而担忧。只有这样,才会使得国家和谐,市场一直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爱萍. 从食品安全事件看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2).

[2]记者 赵陈.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N]. 巴中日报,2010-05-30(002).

[3]记者 虞家琳. 国际食品安全协会在京成立[N]. 中国食品报,2010-04-27(001).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4篇

(一)强化初级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大力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强化对禁用、限用农渔兽药的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等违法行为;加强对畜禽产品监管,进一步加大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行为。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全面开展农(水)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完善农(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制度。推进农(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主要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制定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继续推进农(水)产品产地和产品质量认证,对已通过认定、认证的产地和产品实施动态管理。加强生猪调运、屠宰环节监管,严格执行生猪定点屠宰,严厉打击生猪私屠滥宰行为,加强肉品安全检测,严惩制售注水肉和病害肉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农(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工程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工程建设,完成农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任务,确保种植业产品和鲜活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二)强化生产加工食品监管

加大无证查处力度,严厉查处无生产许可证生产经营行为,对不具备产品质量安全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予以取缔;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证后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继续开展食品添加剂、“两豆”等重点产品专项整治;积极推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建立并加强原辅材料进货验收制度、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食品出厂检验及产品流向、不合格食品处置记录等,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可追踪性;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以质量安全承诺为主要内容的食品生产加工自我声明制度,即不用非食用原辅材料、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严格依照有效标准组织生产。保证当地生产的食品合格率达到85%以上。

(三)强化食品流通市场监管

深入开展食品现代流通网建设,严把市场准入关,推进农村放心店食品配送工程提质扩面工作,深化学校食品配送工作,强化对放心示范店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食品经营企业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等制度;加强日常检查,严格规范食品经营行为,重点抓好腌制品、豆制品、豆芽菜、儿童食品及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的整治工作;完善“四位一体”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重点加强对农贸市场食品快速检测点的管理,形成覆盖全区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测网络,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召回、销毁、公布等制度;加强对食品添加剂销售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销售食品添加剂行为。

(四)强化餐饮业卫生监管

加快推进餐饮服务业和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厉查处采购、使用不合格和非食品原料等违法行为,全面提升食品卫生安全水平;加强食品卫生检验检测、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工作,加大推行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力度;进一步完善餐饮消费环节重大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报告和处理机制,加强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管理,重点做好300人以上农村集体聚餐的现场指导,有效防控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深化餐饮卫生规范化和废弃食用油脂回收工程建设,实现废弃食用油脂定点回收工作从大中型餐饮企业向小型餐饮企业推进。保证餐饮卫生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

加强保健食品的监管

加强保健食品各环节的监管,严格产品市场准入,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强化生产企业日常监管,开展生产企业原辅料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保健食品流通环节的日常监管,严厉查处假冒伪劣产品,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加强保健食品广告日常监管,严厉查处违法保健食品广告行为,开展对以讲座形式聚众违法宣传保健食品的专项整治行动。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分工负责,企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以创建省级食品药品示范区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食品安全十大基础工程”,扎实开展以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以《食品安全法》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在“改善民生,服务发展”中创业创新,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推进食品安全“三网”建设

一是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深化“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区政府继续与各镇(街道)及相关监管部门签订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把食品安全工作继续纳入区对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的工作目标考核。落实镇(街道)对村(居、社区)的食品安全责任和考核,监管部门与主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认真梳理食品安全监管盲区,明确责任主体,逐步解决食品监管各环节之间分工不够严格、多头执法、责任不明等问题。创新督查手段,促进重点工作的落实和薄弱环节的整治。二是巩固深化现代流通网建设。按照“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推进“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建设,做好扩面、提质、增效,巩固和提升创建成果。全面完成“百万学生食品配送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力争全区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心校(幼儿园)以上学校食堂达到100%定点配送或定点采购,其它农村学校(幼儿园)的食堂达到100%定点采购。全区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校内商店建成连锁店或放心店工程示范商店,店内食品达到80%定点配送。积极扶持连锁龙头企业和配送中心建设,提高食品统一配送能力,农村放心店统一配送面巩固在75%以上、配送率80%以上。三是健全基层监督网络。进一步推进农村食品安全“多员合一”整合工作,加强协管员管理,全年开展1-2次的业务培训,落实和增加相应报酬,提高人员素质,有效发挥作用。

(二)继续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活动

坚持以食品放心工程为基础,“三网”建设为重点,专项整治为抓手,长效机制为保障,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着力提升区域食品安全总体水平。采取行政执法与镇(街道)协管、部门协调与信息联系、食品信息公告与提高食品安全知识相结合、加强食品安全监督与责任落实相结合等方式,大力培育食品安全示范村(居、社区)、学校、生产加工、流通、餐饮等示范点,有效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化工作,确保我区顺利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检查验收。

(三)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以“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为教训,举一反三,着力预防,全面深入排查各类隐患。认真实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实施食品添加剂使用申报制度,使用申报率达100%。深入开展小作坊、小餐饮等“十小”企业质量安全整治行动,不断加大对无证无照及证照不齐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整顿规范力度,加强大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深化幼儿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巩固和提升废弃食用油脂和白条肉专项整治的成果。

(四)继续开展食品安全十大基础工程建设

进一步实施“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中的十大食品安全基础工程,按照一个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思路,细化实施方案,层层分解责任,加强相互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全方位无盲区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形成一条链监管的联动态势,促进我区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好转。

进食品安全三大保障体系建设

扎实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抓好传统特色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和职能部门监管档案,推广食品召回和企业红黑榜制度;加快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设步伐,全面构建区、镇(街道)食品安全分析预警系统。强化应急管理,完善区、镇(街道)两级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全区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不断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各部门协作的快速反应联动机制,组织开展以食物中毒为重点的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实战能力;加强食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健全“四位一体”检测体系,保证区食品安全检测中心高效运作,落实年度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和监管抽检计划,保障检测经费。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5篇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建设专业特色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与延续,因此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其中不乏许多知名品牌牵涉其中,这些都表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国民幸福的瓶颈之一。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有多重原因,包括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生产者和经营者道德的缺失、科学检测技术的提高和政府检测监督机制的失灵等,导致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运、检测和消费的产业链上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因此在大学开设食品安全专业,培养大批新型的复合型高科技人才,预防和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成为中国食品产业的迫切需要。

2001年,教育部首次批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目录外专业在全国率先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到2012年全国已有171所高校开设了食品安全本科专业或相关专业。江苏大学2006年自主设立“食品营养与安全”二级学科博士点,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4年来,江苏大学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在食品安全专业本科建设上走过了一条艰苦探索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现将专业建设的探索和思考简介如下。

一、国内外食品安全相关专业的设置和培养情况

江苏大学食品安全本科专业建设之初,就对国内外各高校的食品安全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发现各院校根据其专业发展历史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与专长,主要调研结论如下:

1.江南大学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前身是食品分析专业,1998年,专业更名为食品品质控制专业;2004年,学校设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目前设有食品科学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中心。其专业具有工科特色,面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要求学生在掌握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解决和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质量与安全问题的技能。其研究方向主要为:食品加工过程的安全性控制、食品中生物危害的发生和传播途径及行为效应、食品加工过程化学危害物的产生和迁移变化规律与控制原理以及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与新方法。

2.中国农业大学培养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理学学士学位,主要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营养学、卫生学和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掌握检验、检疫的专门技能,从事食品品质控制、检验检疫、营养及营销策划等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应了解食品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设备基础知识,具有从事食品全程质量全过程控制管理和安全性保证的基本能力;掌握食品营养与功能成分及安全性检验的基本方法,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化;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及安全领域的发展动态并具备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3.香港理工大学设立了食品科技与食品安全本科专业,为其3年,授理学士学位,要求学生掌握与食品相关的食品化学和分析技术,并掌握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及产生的有毒物质和生长条件来确保食品的安全,能应用食品保藏、加工和食品工程相关基础知识来解决食品技术中的安全问题,能整合所学知识来解决食品安全和技术的问题,尤其是食品产品的质量和控制、食品的感官评价、食品危害性分析和公共卫生管理等。

4.调研发现,国内117所高校都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且多个高校设置了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博士点和硕士点,通过多年努力,课程体系建设日渐完善,教学内容日益丰富。多数高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有普通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人体机能学(人体生理、生化与病理生理)、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食品质量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功能食品、食品企业管理,以及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营养与食品安全综合实验、食品质量检验技术实验、食品化学实验等实验课程,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

5.调研发现,学校可以依托自己原有的优势课程,利用其教师资源以及教学资源对食品安全专业的发展进行规划,能够更好地提高专业水平,办出高校的专业特色。如浙江工商大学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前身为食品卫生与检验,其专业的学科重点就是培养食品检验型人才;广东海洋大学利用自身在水产品研究和开发上的优势,将水产品保鲜加工质量与安全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专业特色进行建设;中国计量学院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属的以检验检疫为特色的院校,质检特色是该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目标,在培养方案上除强调三大检验外,着重食品安全的生物学快速检验,同时加强学生在管理、认证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云南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专业的建设特色,侧重于对于云南传统畜禽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等的产品原料生产以及产品保鲜加工的安全和质量控制,尤其针对云南民族传统特色食品安全控制的教学科研,也是其专业建设的特色之一。参考每所学校依靠自身优势培养出来的人才特点不同,恰好符合了不同就业领域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需求的不同。

6.调研发现,在国外高校中,基本都没有将食品安全独立出来作为一门新的专业,而是将其合并于食品科学等专业中,只学习基本的食品安全相关基础课程,如微生物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学等。在此基础上,国外食品院校开设了食品安全相关的硕士专业,如英国开设食品安全专业的有四所高校(诺丁汉大学、利兹大学、肯特大学和卡地夫威尔士大学),包括食品安全与风险分析专业、食品生产管理专业、食品市场和供应链的管理专业和食品安全专业等,一般为期1年,主修课程侧重于食品原料、食品链和食品生产的安全管理、食品生产的风险评估等。荷兰的瓦格宁根大学(号称食品安全与工程专业世界排名第一)同时开设了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管理两个硕士专业(为期2年),这可能是由于国外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较为完善,而中国的食品安全目前还主要侧重于终端检测,整个食品链的管理体系还有待加强,但整体的趋势还是应该由单纯的技术检测转变为安全管理和检测并重。

分析各校提出的食品安全所修的相关课程,其基本思想是以各自依托的学科背景为基础,把食品产品的目标检验和控制作为重点,没有充分认识和突出食品安全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在新时期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缺乏对食品安全专业的清晰认识,还把食品安全定义在食品卫生的角度,而这个定义已经过时。食品安全专业的学生要掌握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食品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设备基础知识,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能够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及安全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在食品生产、流通及消费领域从事分析检测、安全评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已经设置的食品安全专业来看,国内外重点高校在此专业的特色、基础条件和师资力量差别较大,侧重方向多样,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特色专长也各不相同。

二、江苏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建设特色和人才培养情况

1.人才培养目标和招生情况

面对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江苏大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和谐统一的,富有科学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拟培养技术与管理复合性的新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面对新的形势,我校结合本专业特点,努力构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个性、广适应、高素质、求创新”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希望学生能掌握化学、生物学、管理学、食品科学、食品安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能在生产企业、科研机构、检验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环保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分析检测、质量控制、企业管理、生产、安全评价、经营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同时又能成为研究生的合格备选人才。

江苏大学2008年首次进行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招生,共招收21名学生,于2012年毕业,此后,每年招生增加到两个班,目前共有194名食品安全专业本科生在读。

2.专业建设平台和课程教学体系内容

本专业建设平台分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和实践环节四大模块。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工程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学、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及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食品质量管理与食品安全检控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具有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性检测、监测、评价、预警、控制、认证、食品质量与安全标准和法规制定及食品质量安全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基本框架如下:

(1)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导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图学C、机械工程基础、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双语)、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食品分析、仪器分析。

(2)基础选修课程

试验设计方法、食品物理学、营养生理学、食品物流导论、食品免疫学基础、分子生物学。

(3)专业方向必修课程

食品工艺学I、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原料安全控制、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供应链管理、风险评估、食品工艺学II、食品感官评定技术、常见食品的安全检测技术。

(4)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环境学、动植物检疫检验、食品质量认证、食品流行病学风险控制、食品添加剂、食品品质计算机图像处理(双语)、食品工厂建设与监控、食品工程新技术、功能食品导论、学科前沿进展、食品无损检测、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安全焦点案例分析、食品微生物学。

3.江苏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建设特色

(1)依托优势,特色发展。江苏大学依托在食品无损检测方向的优势和长处,根据我校原有的优势课程(现代食品检测技术、食品机械与设备),利用现有教师资源与教学资源对食品安全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修订,将食品安全过程管理、控制(国际接轨)与产品终端检测并重,将本校的食品安全专业人才定位为“懂工艺、精管理、强检验”的全方位人才,办出江苏大学的专业特色,如着重食品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利用本院在农产品加工和机械方面的优势,如农产品的无损检测等技术对食品的储藏、加工和流通进行安全管理)。

(2)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淡化食品科学专业的影响。江苏大学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向细分为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检测(生物安全和化学安全)两个大模块,在选课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模块课程选择,让学生在毕业时就可以成为具备基础知识且精通一个方向(检验或管理)的专业人才。

①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根据江苏大学2012版新大纲对英语、计算机、体育和大学物理等课程要求,减少了英语的课时,增加了体育课时,将计算机调整为选修课,并增加了程序设计语言种类。

②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参考教育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新规范,适度增加了专业基础课总量,新增了管理学原理、人体生理概论、食品原料学等课程,从而为后续课程开设奠定理论基础。

③专业(方向)课程

参考国外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就业方向,将本专业方向细分为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检测(生物安全和化学安全)两个大模块,在选课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模块课程选择。

食品科学工艺类课程:参考其他院校课程设置,对食品工艺学进行拆分,由原来的90个课时拆分成为食品工艺学I(原理部分)和II(工艺部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食品分离重组技术,食品加工过程模拟优化与控制、食品微生物检验等专业方向课程,顺应食品工业的精深加工、过程自动化的总体发展趋势要求。

食品安全类课程:参考外国高校安全类专业课程设置,新培养计划增加了风险评估、食品原料安全控制、食品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焦点案例分析等课程,便于和国际接轨。

通过新大纲的改革,形成以下几大模块。

食品学科化学基础类: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

食品工程特色类:电工电子学;工程图学;机械工程基础——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

食品质量管理方向类:管理学原理——食品质量管理学——标准与法规、风险评估、供应链管理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基础类(营养与卫生):人体生理概论、微生物——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含风险评估)。三大课形成了江大食品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群,即营养与卫生课程群,并给予842项目资助。

食品安全检测方向类:食品分析;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感官评定;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无损检测技术等。

(3)重基础、求卓越、国际化。为了培养创新性和国际化人才,本专业开设了创新方法导论课程;开设了一门全英文课(食品生物技术),四门双语课(食品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和食品品质计算机图像处理);并开设了四门网络课程(食品文化概论、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安全焦点案例分析、功能食品导论),完善了学科理论基础平台课程,旨在构建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为研究生培养输送合格备选人才。加强了质量管理类、论证、法规等课程,同时完善实践环节,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增加风险评估、预警等课程,并开设多门双语课程与网络自学课程,顺应食品安全专业的国际化培养趋势!

(4)培养全方位技术人才,促进就业。目前社会舆论普遍都希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熟悉各种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熟悉相关的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具备食品检验和质量控制能力。另外,还要求毕业生动手能力强,能够吃苦,愿意下基层工作。江苏大学针对用人单位需求,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一个从大一到大四、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的一体化学生实践平台,如特地新增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等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同时开设了多个实践环节(认知实习、认识实习、暑期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和多个基础实验、综合实验(检验检疫综合实验、食品加工综合实验等),每个环节有大概2~3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江大和多个认证培训中心联合,开展ISO22000/HACCP、ISO9000内审员、食品安全师、食品检验工以及食品营养师等认证资质培训,促进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肖贵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 福建轻纺,2010,(1):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