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生活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注重积累,让学生有丰富的语言生活。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在教学中老师们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手段、措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美文、名言、警句……目的在于用书面语言丰富我们的生活。如我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课件出示词语:家境贫寒、博览群书、鸿篇巨制、化为乌有、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年老体弱、奋笔疾书,根据词语完整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抓住课文词汇丰富这一特点,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并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看似简单的练说设计,既关注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又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中学以致用,在“润物细无声”的训练中掌握了基本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二、自主沟通,让学生“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在品读体会谈迁编写《国榷》被盗后谈迁的悲痛及不屈不挠的精神时,我动情地引导:“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谈迁的热泪里流淌的是什么?然后出示:“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只有两行热泪不停地流淌。面对这致命的打击,这位50多岁的老人还能站起来吗?”只有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的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智者,做生活的主人。
三、文本对话,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
1.与文本进行无声的对话与有声的交流
在品读体会谈迁重写《国榷》的艰难和持之以恒的意志时,引导:“新的《国榷》又是怎样诞生的呢?请同学们抓住重点词句,结合具体数字,再读课文第3自然段,注意前后联系,展开想象,看看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摒弃了繁琐的分析,巧妙地针对教材的特点,借助带有数字的词句品读感悟,前后联系思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无声的对话与有声的交流,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样的阅读新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中,针对文本特点,引导学生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数字和第三自然段中的四字词语,前后联系思考,从而体会谈迁编写《国榷》的不易。
2.创设的情境入情入境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教学的内容向社会生活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园数学教育不是纯粹的教育而教育,是幼儿生活的本体,是一种以幼儿生活为特征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来开展教育,使数学教育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一、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生活化
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生活化既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也包括在设置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而不是在数学情景中学习。”儿童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过程中了解周围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料,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比如:生活中的图形,孩子们会发现车轮是圆形的,椅子面是梯形的,门是长方形的,气球、鸡蛋是椭圆形等;生活中的分类,帮助老师整理图书、玩具等;生活中的数字,自己家的楼层、电话号码等;生活中的对应关系,午餐时分发碗、勺等;生活中还能分清大小、高矮等等。又如:每天早上穿衣服、晚上脱衣服时一件一件的数,让幼儿渐渐学习数数;或念有数字的儿歌给孩子听,如:1234567,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就这样边念边数手指,在学习加减法上,不要让幼儿去记什么公式、表格,而是在吃橘子时,让幼儿先数一数,看看共有几瓣儿,然后再边吃边数,少了几瓣,还剩几瓣这样的训练。所有这些既能让幼儿在自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也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去感受来自于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
二、幼儿学习数学材料的生活化
操作材料是数学活动中幼儿赖以思维的物质基础,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决定着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激发兴趣的大小及开发智力的深度。新奇古怪的操作材料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而选择现实中自然物品作为数学材料更能让幼儿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也省去了做教具和学具所花费的大量时间,所以我们采用了以下几个观点:
1、利用生活中的教学情境,创设活动冲突,引导幼儿寻找材料
我们要把数学教育内容按大纲要求生活化,创设活动冲突。如:中班幼儿学排序,我们利用幼儿喝水、洗手、入厕时经常出现推拉、拥挤等混乱现象的问题,请幼儿为老师想办法,怎样解决这些不推挤的问题,幼儿踊跃发表意见,有说一组一组去的,有的说男孩、女孩分开去,还有说要互相谦让的。其中有几名幼儿说出了: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去的好办法。教师肯定了幼儿的想法,特别表扬了说出排队办法的幼儿。紧接着教师又提出了生活中什么场合要排队,家里的东西哪些可以排队等与数有关的问题。同时请幼儿回家找可以排队的物品,看谁找得多,并且带来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排队游戏。不能带的物品可以画下来讲给小朋友们听。这样从帮助解决问题引出情境,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愿望。
2、寻找操作材料的过程,也是教学思维的过程
幼儿在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材料时,要对众多的材料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经过这个寻找、分类过程,幼儿对数的理解会加深。例如:排序材料,幼儿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排序?然后才能在众多复杂多样的材料中选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正是数学知识自身的严密性和关系变化的复杂性,才可能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与变通性。可见幼儿寻找材料的过程就是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
3、要求幼儿相互交换自带材料.帮助幼儿多角度理解教学关系
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材料种类繁多,包含的关系数学也不计其数。幼儿对同伴的材料往往产生好奇,总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要利用幼儿这种好奇心,引导幼儿在同伴的材料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相互地交换操作,可用材料极其丰富,不但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材料蕴藏的数学关系中,幼儿拓宽了视野。前面所提到的请幼儿回家寻找排序材料,我们班27名幼儿带来的材料千奇百怪,各有特点。我们引导幼儿开展了包括量的正逆排序,数的正逆排序等活动。如量的排序:按大小,所用材料有:纸盒、套娃、象棋子、布娃娃等;按高矮,所用的材料有:小动物玩具、布娃娃、大树卡片、还有小朋友自己等。数的排序:按l10,用小木棒、拼插玩具等。幼儿在众多的材料中表现出了积极的求知欲,也得到了无限的乐趣,增强了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同时教师也从制作材料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幼儿的观察指导中。
4、记录操作结果,促进思维由具体向抽象升华
由于材料多,所反映的数学关系也多,完全由老师安排谁与谁交换,谁玩谁不玩某种材料是不合适的,也束缚了幼儿的手脚。同时,每个幼儿的操作结果,都由老师去记录也办不到。为了使整个过程不至于杂乱无章,教师可作一些原则性安排,但主要精力是引导幼儿自己记录。例如,要求幼儿记录:看谁排序方法多?看谁分类的方法多?看谁的算式多?要求幼儿操作一次,记录一次。记录的方法可由自己选择,这样一来,幼儿创造出许多有效的记录方法。如有的幼儿在使用大树卡片时操作一次画一棵数的符号,并把排序方法也画出来;用小木棒时排序一次画一根小木棒,也把自己排序的方法画出来。但有的幼儿遇到用玩具恐龙、汽车、大象卡片等难画的材料排序时,用老办法画图记录费时又费事,怎么办呢?老师看准时机启发幼儿能不能把记录变简单一些,有的幼儿说用圆圈代表恐龙,有的说用线条代表汽车,有的说用数字代表大象卡片。教师请幼儿比较三种方法哪种最简单最快,幼儿马上明白了前两种用符号代替画图虽然简单,但要画的符号仍然很多,又简单又快当然是用数字来记录了。这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幼儿在自己操作喜欢的材料中自然形成的,其中抽象数字1、2、3、4……的实际意义幼儿也明白了。这正是我们数学活动促进思维发展的落脚点。
三、数学在幼儿生活中的运用
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幼儿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增强幼儿运用数学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我们可以在家长的配合下带幼儿上电影院,让幼儿自己买电影票、找座位,运用单数和复数的知识;可以让幼儿自己上商场去购物,运用简单的计算方法并作好记录;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让幼儿自己整理衣柜;可以让幼儿记录下家人的生日、自家的电话等等。使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一、创设情景,贴近生活
新教材的许多章节,都力求从学生熟悉的数学实例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实践(“做一做”)、思考(“想一想”)、探索(“猜一猜”)、交流(“议一议”)等学习过程来展开。这样能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数学中有关的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体现着数学的某种规律,学数学时教师应组织操作、模拟、合作等数学活动,将数学习题中具体情节和数据作适当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让他们经历和认识这些概念、定义公式、法则的形成过程,获得体验,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如:认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两边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我把它说成“角的兄弟姐妹”,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又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等等一系列有生活趣味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又有用。
如上所述,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引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不神秘。
二、多种手段,想象生活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运用生活化语言教学。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把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2、运用生活化游戏教学。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生活的数学游戏,引领学生数数字,增添学习的趣味,达到相得益彰。如在教学了“20以内的加法”后,让学生从家里拿来1-10的扑克牌玩,在课堂中玩加减游戏和比大小的游戏。又如,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后,设计一个摆数字的游戏,让学生用火柴棒摆数字,说说每个数字用了几根火柴。然后告诉学生只要移一移,添一根或去一根,这些数字之间能够相互变化,让学生通过合作游戏,自己去发现,然后汇报成果。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地非常主动,通过不断尝试,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三、参与合作,模拟生活
平常教学时许多教师主要采用的还是“模仿+训练”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常常上演口是“探究”心是“模仿”、为了“合作”而“合作”之类的闹剧。对于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为主要学习方式的间接教学法和以讲授、模仿、训练、强化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直接教学法,传统教学中更应容入合作探究的新理念,更要适合新形势下的自主思想,更要让所我们的学生边合作、探究、边模仿边亲手操作,以获得体悟。知识的真正获得不是靠知者的“告诉”,而在于学习者的亲身体验所得。学生通过模拟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在领悟中理解,而且在体验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例如,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我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引导他们去探索、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客观地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认识人民币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买玩具”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思维特别活跃。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模拟体验,又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同时教师的参与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四、摸索实践,尝试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但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实践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在游泳中学游泳,在数学活动中学数学”。
【关键词】创意发展数字媒体
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下,创意发展已成为各种产业竞争的核心力量。创意发展数字媒体是通过技术开发人员的创造力、技术水平以及个人天赋去使得数字媒体的发展更具有新意。数字媒体现在已成为了语言、文字与信息传递的载体。
一、数字媒体的现状
数字媒体已成为了目前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传统的穿暖媒介而言,它具有了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首先,数字媒体的信息更加及时、准确、范围广。它是对传统传播媒介的一种补充,它不仅具有节约成本、信息容量大、方面携带等优点,还能够为人们生活提供娱乐、休闲,阅读更加富有色彩。其次数字媒体的到来,已成为了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活水平上升,就需要数字媒体更加凸显它在生活中的帮助作用,还要追求更高品质的美的享受。但现阶段数字媒体仍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开扩创新,从而促使人类能够更舒适的在创意性的数字媒体生活中感受生活的惬意。
二、使得数字媒体更加具有创意性的方式
创意发展的数字媒体本质上就是艺术、创新与技术的结合产物。
1.使得数字媒体更加创意性就需要政策支持。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与一个国家的政策是不可分割的。对数字媒体创意性的支持,不仅能够促进一个国家产业链更加完善,还能够提高这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这也于国、与民都有利的政策。促使数字媒体创意化,国家首先要执行严格的技术标准,通过技术标准的压力来促进有关机构能够有进行创意媒体研究的动力。其次,提供资金支持。资金的充足是研究项目得以成功的经济保障。创意数字媒体的研究仅仅具有充足的资金是不够的,还需要高素质的研究人称。因此,就需要国家聚集人才,着手技术方面的创意数字媒体研究。2.需要市场的优化配置。市场是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交换是通过买卖双方有特定需求与利润获取而产生的。政府首先要规范市场环境,使市场能够公平、公正的进行买卖。一旦,研究企业发现市场需要创意性数字媒体,那么企业基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就会主动的投入到创意性数字媒体的研究当中,正如现在“苹果”的发展一样,它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就是基于市场利润驱使与企业不断研究、创新的结果。3.教育的培育作用。教育是教育机构,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教育主题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因此,培养数字媒体的创新人才就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就应该尊重孩子的各种思维、想法,并鼓励孩子的各种奇异想法。好奇心是每个孩子最具突出性的特点,好奇心的驱使能够让孩子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充满热情与活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孩子仅学到书面上的知识,还应该赋予孩子勇于探索,善于创造的机会,从而唤醒孩子创新意识的起点,为将来的创意思维工作打好基础。其次,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思维是不够的,还应该具有头脑将创新的想法付诸实践。创新,既是思维在新,行动在造。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培养创新的极为重要的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实行以智力多边互动为主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得学生找出方法独特、新颖。最后,培养数字媒体研究的专业人才。基于创意发展的数字媒体不仅仅需要的是创新人才,也更需要结合专业技术,在基于具备创新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极为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数字媒体更加创新性。
基于创意发展下的数字媒体的研究,是对人类社会更加深远意义的科学技术,它也是未来数字媒体发展的前进方向。因此,我们就应该周全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坚定执行创意性数字媒体的战略,并等待着,期待着它将给我们生活带来更具历史意义的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国教育;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
为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促进处境不利地区儿童入学,英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学前教育方面的改革,先后颁布了《确保开端计划》、《重要的0~3岁》、《基础阶段课程指南》、《每个儿童都重要》和《儿童保育十年战略》等政策,这些政策有力的推动了英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经过不断的整合和修订,于2012年形成更趋详细、全面的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
一、学习与发展标准的目标
英国学前儿童指的是进入小学学习之前的儿童,即0~5岁儿童。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旨为儿童提供身心健康舒适的生活、免受伤害或忽略的安全环境和稳定的经济保障,使儿童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并有所收获,积极的贡献社会。1其具体目标为:通过全国统一的学习与发展标准,确保所有教育机构所提供保教服务的质量和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和教授内容的一致性;教师为了更好的服务儿童、了解儿童的学习风格、行为习惯和个性等,与来自其他机构的教师、专家及家长建立教育伙伴关系;2无论儿童种族、宗教、母语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为所有儿童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反歧视方面的教育;尽早的了解儿童的个体发展需要,制定灵活的学习过程,提供丰富的材料,确保每个儿童得到适宜的教育,为未来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与发展标准的内容
英国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包括七个儿童学习与发展领域,它们涵盖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方面和进入小学应该具备的能力。3其中主要领域是儿童学习与发展主要方面,特定领域的学习以首要领域为基础。
(一)首要领域。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首要领域包括“个性、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沟通和语言发展”、“身体发展”三大领域。个性、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意识,建立尝试新游戏和新活动、讨论自己的想法、自主选择游戏材料的信心;儿童理解能够诸如悲伤、快乐、害怕等情绪感受,学习如何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会影响他人,约束自己的行为;发展社交技巧,学会尊重他人,例如,轮流玩耍某游戏设施。理解什么行为在小组活动中是适当的,并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沟通和语言发展主要使儿童体验丰富的语言环境,如,倾听故事、讲故事并讨论故事内容,唱歌等,发展儿童表达自己的信心和技巧;儿童能够理解并执行包含多个行为的指令,能够理解并回答故事或自己经历中“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儿童能够有效的表达自己,能够正确的使用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态,为母语不是英语的儿童提供使用母语的机会。身体发展主要是发展儿童在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上良好控制、协调能力,在安全的空间中能以多种方式自信移动的能力,有效的使用设备和工具的能力,如使用铅笔;儿童理解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和安全,能够管理自己的基本卫生和个人需要。
(二)特定领域。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特定首要领域包括“读写”、“数学”、“理解周围世界”、“表现艺术和设计”。读写领域主要发展儿童阅读和理解简单句子、根据听到内容写出简单句子的能力,理解单词基本意义,并准确地发音、写出大部分规则的常用单词和一些不规则常用单词。数学领域主要发展儿童正确的从数字1数到20、将数字按顺序排列并说出哪个数字多或是少于给定数字的能力,儿童使用数量和物体做两位数加、减法的能力,解决包括加倍、减半等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儿童感知物体形状、测量大小和重量、建立位置和距离的空间概念,并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理解周围世界领域主要是儿童观察和了解家庭成员的生活情况和人、家庭、社区之间的相似与差别;探索环境、物体、生物之间的相似与不同,解释并讨论这些变化;儿童能够操作日常的ICT设备,知道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作用和如何安全使用等。表现艺术和设计领域主要通过音乐、舞蹈和设计等方面的游戏,培养儿童探索和使用各种媒体材料的兴趣,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学习与发展标准的特点
英国政府制定的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在标准体系、标准理念和内容都呈现出一系列特点。
(一)标准体系具有统一性。统一的标准体系有助于儿童学习发展的一致性和衔接性。英国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体系的统一性不仅体现在所有领域按年龄阶段都有学习标准,还表现在每一年龄阶段都有具体且不同的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和教师指导策略。比如,5岁儿童读写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标准是儿童能够听出和说出单词的发音,知道一些字母的代表单词中的一部分,能将字母和发音联系起来,能够涂写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标志,能写出自己名字和简单的词句子。其教师指导策略是教师要为儿童提供丰富而多样化的室内室外游戏,将单词和书写资源寓于游戏中,为儿童提供书写周围发生事情的机会,提供书写和倾听设备的角色扮演区等。
(二)标准理念具有全纳性。全纳教育的课程观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去适应课程,而是课程去适应学生的需要。4英国一直秉持“每个儿童都重要”的教育理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沟通和语言发展领域要求发展儿童的母语和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为儿童提供机会使用这些语言,为不同语言的儿童开展专门的展示活动等。另外,英国政府为不同给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提供特殊支持服务项目,当儿童的健康和学习发展受到威胁或相对迟缓时,特殊支持服务项目会向这些儿童及家长提供必要专业咨询服务等帮助,以满足每个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
(三)标准内容具有适宜性。随着人们对儿童早年学习经历重要性认识的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儿童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的越紧密,其学习兴趣越高,学习效果越好,越能促进儿童的发展。英国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强调与儿童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寓教育于日常生活的场景中。例如,儿童数学领域的发展利用儿童熟悉的环境和生活化的游戏情景,让儿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紧密相连。教师对儿童的探索和发现给予鼓励,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刺激物,如数字游戏、数字故事和数字歌曲等,引导儿童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拓宽他们对数学的理解。
参考文献:
[1]DES,Every Child Matters:Change for Children[Z].London: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2004.
[2]DfE.Statutory Framework for the Early Year Foundation Stage [Z].Department for Education.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