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管理创新

教学管理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管理创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管理创新

教学管理创新范文第1篇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着力点进行分析,结合当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以及创新现状等,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以及教学管理创新意义以及优化改善措施等进行深入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发展

教学创新是促进教学发展与进步的基础,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创新中,提升教学管理方式的优化,逐渐深化教学改革,从教学管理改革基础上实现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完善,以此实现真正的教学管理创新。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下,高职院校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首先是在教学规模以及教学理念上受到限制,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教育受到严重的教学冲击。其次是在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素质等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最后是在教学对象方面的限制,多种原因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转型成为必然趋势。与此同时,人才管理的发展,不仅要求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熟练的技能,在综合素质上同样非常重视。在这种经济市场不但优化与发展的基础上,适应人才市场要求提高教学管理更是尤为重要。从整体上来讲,教学改革的不断进步主要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重视对学生潜在能力的挖掘,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综合型人才。但是因为教学传统以及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在改革过程中受到很多约束。本文对此也进行了总结,根据详细深入的分析,提出改善优化措施。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限制性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等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创新进程,传统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根深蒂固,无论是教学课程的安排,还是专业性教学的设置等,改革力度不够,效果不理想,教学理念得不到更新,教学管理上比较呆板教条,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不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化与创新,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高职院校在进行改革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体制改革。一些院校基本延续着行政组织管理,强制性约束学生的学习以及各种行为。这种强制性的教学管理方式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忽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性,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比较少,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存在很多不透明管理方式,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学的进步。教学队伍不够强大,教学水平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一些高职院的教师基本都是毕业之后的学生,虽然在专业知识上掌握比较多,但是在实践经验上不够,因此在教育上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加上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不够,专业性不强,导致管理质量不明显。最后,学生的学习考核制度不完善,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一直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视的问题,同时是影响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当下很多高职院校在不断发展中,考核方式比较落后,考核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能力。在这种角度上,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综合性能力的考核要求不断完善考核制度,根据考核的内容以及考核的标准提高对学生综合性能力的考核。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技能学习中或是知识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根据学生学习上的缺陷,优化教学方式。

三、高职院校教学优化改革措施

1.优化教学理念

对高职院校教学发展来讲,教学理念的创新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学校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教学优化基础上,要不断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学校要改善传统教学中呆板教条的教学方式,引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开放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提高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滋生的创造能力,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发展,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2.完善高职院校教学流程

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是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当下的就业发展以及人才市场对于学生的要求,学校要不断优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学校要对教学管理体系进行分层次的优化管理,保留传统教学管理中具有的优势,不断注入新的教学流程,在保证教学流程清晰明确基础上,实现对专业技能教育的集中,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实现。

3.完善教学考核制度

学校要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校核制度,针对学生本身的学习与综合能力展开准确清晰的考核与评价,在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基础上,需要对师资力量进行壮大,使教师积极参与考核制度的完善中。学校要制定严格的监督检查,分析评价系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重视考核中的层次化分析以及考核范围的扩大,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考核内容需要进行区分,考核内容根据考核的具体需要进行灵活变动,实现考核的真正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期间,要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关的优化措施,通过优化教学理念、完善高职院校教学流程、完善教学考核制度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教学管理的优化,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龙麟,周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

[2]闫丹.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3]戴国宝.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教学管理创新范文第2篇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是保证教学工作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本文对高职院校中进行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创新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性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承担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中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进行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中进行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科技与人才是当前市场竞争中的主要因素,科技的发展是以人才的发展为基础,也可以说人才是市场竞争中的关键点,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大幅度改革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并积极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个性发展制造更多的机会,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是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以及学生人数逐渐增多,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需要对教学管理活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深入调查社会对人才层次的需求并根据来学生素质水平之间的差异情况等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另外,还要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与真实情况,加强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促使高职院校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得到利用。

(三)高职院校对教学管理活动进行创新是为满足教学改革需要。

随着当前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高职院校也逐渐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由整体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有必要对教学管理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深入发展,进而促使高职院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把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促使教学管理体制能够在高职院校中高效运行,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探索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的途径,以此来促使教学管理的质量不断提升。

二、高职院校在教学创新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管理中缺乏合理的学科设置。

由于人才市场波动加大,人才需求处于不稳定状态,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而是为了追逐所谓特色与热点不断增设新的专业,甚至不考虑后果,频繁更换专业,而专业的频繁变动,也会导致教师的课程也会随着变化,教师忙于为新专业学科设置课程,可能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另外,高职院校中的各个院系由于缺少统一管理,导致各院系所设置的专业也存在着相似性,这就给高职院校的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同时有的院系没有相应专业教师,临时指定教师担任课程,这就会导致教师由于没有做好课程准备,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管理机构设置比较复杂,责权划分不明确,不仅如此,从管理权限来说,管理机构的管理权限过于集中,而院系却没有足够的教学管理权限,直接导致教学目标无法更好地实现,教学管理秩序混乱以及院系对教学管理与监控力度弱化等问题的出现;另外,高职院校缺乏工作考核机制,对教师的考核不太重视教学工作考核,即使有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在对教学工作的考核中仅是对教学工作量的考核,教学水平考核存在形式化,不利于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同时,高职院校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考核主要是对教师的管理工作进行考核,高职院校的领导者以及管理者却不用进行评估考核,这就导致考核的结果存在片面性,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健全管理考核机制,从而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进而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三)教育目标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体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仍旧采用传统的目标体系对教学进行管理与评估,或者是仅对原有的教学目标进行简单的修补,而不能根据真实的需求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另外高职院校的管理者缺乏现代管理意识与思维方式,仍然采用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教学的效果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性对策

(一)健全教学管理的相关机制。

高职院校要健全教学管理的相关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健全激励机制及竞争机制,教师在教学质量提高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从而增强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在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中投入很大的热情。具体操作步骤:一是高职院校可以采取教师竞争机制,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教师,要逐步改变院系给教师安排任务的做法,对于一些公开课程或者是选修课程可以通过公开竞争,择优上岗的方式对任课教师进行选拔,还可以让在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多承担一些教学的任务,有些课程高职院校也可以选择向校外招聘优秀教师,借以增强教师队伍的实力,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对于在同一课程中由多个教师担任的,可以让学生通过投票的方式选择出自己喜爱的教师,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二是改变对教师的考核制度,高职院校在对教师工作考核时要把教学质量作为考核的依据,在对教师考核时不能仅把科研以及论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而是把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关键的因素,从而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完善激励政策,从而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比如说:按教师教学成果给予奖励等,吸引教师教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第二,完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在教学管理全过程都要进行监控与评价,不仅要建立与教学质量相适应的制度,而且要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教学过程做出评价,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健全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

高职院校要对教学管理活动进行创新就需要健全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修养,高职院校不仅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重任,而且还承担着发展科技的职能,这就对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操守,才能更好适应教学管理创新的需求。二是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以及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学管理成效;三是教学管理人员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才能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改革创新中提出创新方案,才能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的进程;四是具备计算机网络知识,能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到教学管理中去,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与快捷。总之,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尚不完善,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高职院校有必要对管理改革创新,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高职院校除了要运用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健全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的方法加强教学管理创新外,高职院校还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与改革教学管理手段为教学管理创新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陈斌.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

[2]戴世英.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J].理论界,2010

教学管理创新范文第3篇

(一)教学管理模式不协调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比较守旧,依然沿袭了机械化、行政化的特点。教学管理者对整个教学管理有着绝对的控制权。一旦发生与教师或者学生的意见不一致的现象,教学管理者往往会采取按照常规工作流程解决问题的办法,且不认真考虑教师或学生的建议。很多教学管理者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往往采取走过场的形式。这不仅会导致教学管理过于保守和机械,还不利于教学管理的民主化和深入化发展。

(二)教学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不完善

教学管理中的激励机制能够提高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而在现实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着不健全甚至形同虚设的现状。高职院校往往会按照一些政策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奖励,根本不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同时,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激励机制通常只采用物质激励的方式,不能满足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需求。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后,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想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则需要学校在教育方面多做努力。学校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还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二)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等院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逐步实现了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这些变化形式就需要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和推动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三)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增加和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也为此在进行着不间断的教学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而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要想能够获得良好的成效,必须进行教学管理改革。这样,高等院校才能在教学管理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发展和提高人才质量。

三、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方法

(一)加快教学管理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了。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应努力转变教学管理理念,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应注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和发展,促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高职院校也应该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创新培养,以改进教学方式并提高教学质量。

(二)推进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的提高

教学管理者直接影响到教学管理的实际状况。为此,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素质是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教学管理者要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学习,加强自身对教学管理理论的掌握,并将其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充分应用。其次,教学管理者要打破传统的行政化的管理模式,联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积极听取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以推动教学管理工作的民主化,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三)完善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创新范文第4篇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图书馆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将成为高等院校实现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网络信息技术在对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影响及发展演变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服务平台体系的总体思路,对高校图书馆教学管理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系统进行了具体的规划与设计,并从创新服务体系规划和建设的顶层设计、建设与推进、分工与协作、制度保障和监控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网络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系统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成为高等院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发展的主题。

一、网络信息技术催生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999年,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国家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规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到2010年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我国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由1998年的108万人,迅速增长到2001年的260万人,到2002年便提前实现了入学率15%的奋斗目标。伴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快速增长,高等院校的办学资源表现出了严重不足的问题,接下来便进入了持续十余年之久以实体型校园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标志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资源规模扩张的发展时期。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我国高等院校无论招生人数还是在校生人数将保持基本稳定,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在高等院校广泛开展了突出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新一轮教学改革活动。《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出台,为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开放性、灵活性、便捷性等巨大的功能实现平台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储备,不断深化网络信息技术与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环境,探索各具特色的网络环境下高等院校创新服务平台体系。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就是以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环境条件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开发和建立网络教育教学平台系统,实现以实体型教育教学资源为主体的办学模式向以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为支撑的办学模式转变;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服务平台体系的建设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适应现代高等教育与网络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要求,实现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由有限的实体型“硬资源”向无限的虚拟型“软资源”的不断拓展;二是伴随着高等院校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不断发展的现实需要,实现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向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方面的功能拓展。依据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信息服务需求,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运行规律和职能要求,在遵循高等院校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探索和研究高等院校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管理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体系的主要内容

从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过程的内容和要求出发,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可以构建高等院校教与学双向互动型教学管理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图1)。本系统包括以下组成部分:①服务对象系统。根据学校教学管理委员会、教学管理部门、学生、教学督导组等不同层次关系,确定不同层次的主要服务对象。根据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服务对象,包括不同的院系设置、不同的学科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不同的校区等。本教学管理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系统规划与设计应以学校层面为主要服务对象,在此基础上兼顾院系及学科专业的教学管理。②服务中心系统。本中心系统按照功能要求划分为培养目标与规格信息服务中心、培养模式与方案信息服务中心、培养过程监控信息服务中心、培养质量考评信息服务中心。培养目标与规格信息服务中心主要提供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的信息支持;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信息服务中心用于提供学校各专业领域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计划安排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培养过程监控信息服务中心主要侧重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运行、管理和监控;培养质量考评信息服务中心可以就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测评和反馈。③服务平台系统。按照服务中心系统的功能分区,依次设立培养目标规划信息服务交互平台、培养方案设计信息服务交互平台、培养过程管理信息服务交互平台、培养质量反馈信息服务交互平台。通过上述平台可以实现不同服务内容和功能的模块化和交互功能。④服务信息系统。分别按照区域人才培养定位信息系统、行业人才培养定位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信息系统、人才培养目标规划信息系统、人才培养类型规划信息系统、人才培养规格规划信息系统、培养模式规划信息系统、培养方案设计信息系统、教学计划安排信息系统、教学管理信息交互系统、院系教学管理信息交互系统、专业管理信息服务交互系统、课程管理信息服务交互系统、教学质量监控与测评系统、教学质量状况信息系统、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等方面设置专门化信息服务系统,以满足不同方面功能发挥的网络信息资源支持。⑤网络信息技术保障系统。内含有服务条件分析、服务需求分析、操作层建设、知识库建设、系统维护与更新等功能,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网络信息优势,保障教学管理创新服务平台系统的服务需求定位、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建设、系统链接、系统的维护与更新等。

三、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的规划与实施

1.高瞻远瞩,做好平台体系规划和建设的顶层设计。

系统全面的规划和论证是项目成功的关键,高等院校在开展教学管理创新服务平台体系的规划和建设中,必须高瞻远瞩,做好平台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主要包括:一是解放思想,形成共识。广泛宣传,加强对全校师生员工思想观念上的引导,全面树立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观念和意识,取得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的精神和心理层面支持。二是全面分析,系统论证。紧紧围绕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职能发挥的目标和要求,认真开展平台体系规划和建设的需求分析,做好平台体系建设功能定位、功能实现程度、实现方式和途径等方面的系统规划。三是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在开展系统全面的需求分析基础上,科学谋划平台体系各个层次平台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合理布局平台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重点领域、体系内容和服务深度。四是完善基础,技术支持。在学校现有网络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条件的基础上,按照规划实现平台体系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完善学校内网、外网、局域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全校师生员工,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方面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夯实平台体系建设的技术支撑条件。五是强化优势,突出特色。不同院校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地位,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服务平台体系的规划与建设,必须要充分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优势和特色的差异性,形成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2.循序渐进,科学谋划平台体系的系统建设与推进。

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限于不同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程度、相关基础设施条件、网络信息技术支撑能力和水平等方面的现实状况,在开展平台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循序渐进、系统推进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一是总体安排,分步实施。在各个方面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子系统开发方面和平台体系建设内容、实现程度、建设水平、功能发挥等推进方面的实施过程中,在满足整体建设规划和进度要求的条件下,遵循轻重急缓和差异化原则,逐步开展,分步实施。二是合理规划,重点突出。高等院校包含有众多的学科专业,教学管理创新服务平台体系的研究、设计与开发,短期内不可能在所有的学科专业全面开展,必须结合本校学科专业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优先和重点选取具有优势和特色,应用面广,成熟度高的学科进行建设和运行。三是校际联盟,资源共享。在各学校有重点,有选择性地开展教学管理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校际联盟、网络链接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使平台体系的服务领域和功能不断得到充实和提升。

3.统一部署,强化平台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

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是一个包含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模式、职能发挥等全方位变革的重大行动,涉及到学校的各个部门和各方面工作,必须强化平台体系规划建设过程中的组织领导和分工协作。主要包括:一是强化领导,统一部署。成立学校教学管理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协调组织,统一领导和部署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建设内容、建设进度、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工作安排。二是明确分工,强化职责。在学校教学管理创新服务平台体系规划和建设统一部署的基础上,明确网络管理中心网络基础设施条件准备、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技术实现方式与途径策划、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与储备、专业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更新、实验实践中心实验实训项目和内容的规划与设计、教学管理部门网络管理平台的构建、科研机构信息库建设与整合等方面的职责分工。三是密切配合,联动协作。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服务平台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实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内容和要求的协调运行,这就要求学校教、学、管、研、用等方面在创新服务平台体系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做到高度配合和协调联动,才能保证平台体系的建设水平和运行效果。

4.创新机制,构建平台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制度保障和监控体系。

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体现了学校由注重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向强调能力体系建设的转变,更是一个由关注项目运作向重视机制建设的革命性变革。学校在创新服务平台体系的规划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必须强化配套制度保障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平台体系规划、论证、建设方面的制度保障体系;平台体系使用、更新、深化、升级方面的制度体系;平台体系技术开发、运行、维护、服务等方面的技术保障制度体系;平台体系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软硬件资源支撑方面的制度体系,平台体系运行过程中管理、监控方面的制度体系等。

作者:康敬青 韩庆峰 单位:河北地质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2):58-62.

[2]许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2,392(9):124-127.

[3]康敬青,韩庆峰.高校图书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网络实训平台构建[J].管理观察,2010,393(4):157-159.

教学管理创新范文第5篇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对选修课重视度不够,比如教师对选修课备课不充分,上课不够认真,而学生认为选修课容易考及格,学习也不刻苦努力,导致选修课的质量难以达到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制约了学分制的发展。

    2师资的需求不能够满足

    学分制大力推行,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师队伍无论人员结构还是学科知识结构都是按学年制来完成的,显然师资配置偏少,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

    3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策略分析

    3.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全面了解学分制度转变教育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基础工作,要想创设中国学分制,首先就是要对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理性变革。这主要包括一是加大宣的力度,推行学分制要让高校的每一个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明确推行学分制的目的和意义,向每位学生都要发放选课指南,以方便学生选择。二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推行学分制,从学校领导到学生都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明确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变展开大讨论,为学分制的推行作基础工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三是提高学生的观念。对于刚走近大学学生,对于新的事物并不了解,所以这时学校应加大对他们进行学分制的宣传工作,让学生从应试教育模式中走出来,探索创新的学习模式。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一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学分制的不断推行,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加强学习,自己开的课程不怎么受欢迎,自身的价值也得不到体现,所以,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二是教师要做好宣传工作。对于自己开设的课程,要学会自己进行宣传,比如,天津大学的教师采取挂牌上课,这本身就是一种宣传,不仅把该门的课程内容宣传给了学生,同时把授课教师的专长也宣传给了学生,以让学生对此课程感兴趣,吸引了不少的学生来听课。三是加强对师资的培训。教师要通过自我学习或进修培养等方式,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四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高等学校要充分挖掘教师队伍的潜力,建立有效的教师竞争机制和激励政策,促使教师多开课,开质量好的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3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教务处财务处品学工部等多个部门,它方便了学校对信息集中管理,实现了全校信息共享,为师生带来了方便,也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二是建立了学生网上选课系统。这主要包括首先是建立了规范的选课流程,让学生方便地自主选择不同档次的课程;其次是建立了学分的实施条例,好让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和安排学习的相关进程;最后是建立了学分制下的学籍管理制度,方便了学生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学习和毕业资格信息\课程和教学内容信息保证公开,使学生在进行自主选课和设计学习进程的过程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三是提高了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学分制实施后,在教学管理中,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大,所以只有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才能保证高校教学管理有序的进行。

    3.4加大对学生各种渠道的培养一是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各种社团都为大学生挖掘了很多方面的潜能,也是学生施展才华的天地。所以,高等院校应该加强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培养学生的创新。二是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方式是思想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学校应当大力支持学生自己创立的社团,比如舞蹈队\书画协会等等,鼓励学生自己创建,以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三是引入电脑网络教育,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创建一些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搞高校的德育实效性。本文来自于《学术论坛》杂志。学术论坛杂志简介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