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政教学心得

思政教学心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政教学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政教学心得

思政教学心得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教学理念

         我国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就是逐步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配合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创新。

         一、从课本和课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束缚在课本中,更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要让学生通过课本的学习了解社会和认识世界。要让学生学会从课堂走向外面的广阔世界。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才有创新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目前,广大政治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政治课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和课堂的束缚,树立创新思想,在教学中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按照现在新中考的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拘泥于教学大纲,要知道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满足于课本中的几个知识点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对教材内容作大胆调整,不拘泥于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启迪思维。例如:再讲初二法律常识开篇课时,纯理论的讲述很难让学生弄清学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笔者以书本第3页漫画“视而不见”,反思“视而可见”,并提出问题:如此危险,此人是知险而行,还是不知其险而行之呢?“视而不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反思“视而可见”的情境应该是怎样的?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强了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关心生存环境,关注社会焦点,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就是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对此,笔者们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在平时阅读各类书刊杂志,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等;二是要求学生养成每天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的好习惯,并及时作好摘记;三是经常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一些政治小论文在全校进行评比。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从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明显的提高了。

         二、打破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在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前的旧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前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扮演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思想政治课必须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要改变以往的单向灌输,即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样的方法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和我们现在的教学目的和时代要求是完全不相符的。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师生互动,努力实践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了解和分析学生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和引导学生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然后再解决具体的问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不断开拓思维,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三、突破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探索开放性试题,培养创新能力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不能对开放型试题作统一的标准答案,开放型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答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一种意识”,即促进教学开放的意识,从原有的按既定的角度,让学生去取得唯一答案转变为要求学生积极质疑,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各抒已见,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做到“三方面注重”:一是既关注问题的结论,又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二是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从而把握学科知识及其内在联系;三是通过情境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树立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上,笔者采用了“三类思路”:一是抛出“二难推理”,即引入辩论赛的做法,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学会分析论证、归纳演绎,做到自圆其说。二是“主体尝试探究”,引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安全教学法,师生一起搜集、编写、分析案例,让学生主体参与,探究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案或最佳方案。三是上好“热点课”,讲清热点的内涵、形成、发展以及热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开放型试题要求政治教师进行开放型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所说:“学生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进攻性’,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进攻性,而是对自然的进攻性,不要安于书本上的答案,而要去尝试一下,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就是说,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标新立异,对学生独树一帜、独创一说的想法和做法,要给予肯定与支持。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来说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对处于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和挑战。因此,教师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尤其是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开拓与应用。未来的发展将由知识和创新来推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思想政治教师要主动迎接这一新形势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身到素质教育的熔炉中去,为祖国的明天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徐州市教育学会.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怎么办[m].北京:开明出版社,1983. 

思政教学心得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创新教育;研究

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我们大家都持有相同的观点,那就是要以扎实的基本理论为教学主题,让学生的理论知识逐渐能够融入实际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此基础之上,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们的学习劲头不足的现象由此产生,这就给我们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在新时代新背景下想要这一障碍我们就必须认清这些问题,将创新教育问题融入课堂进行解决,下面我就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相关论述。

一、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所谓创新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将传统的教育问题进行更新换代,将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演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学习将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教育理念就被我们称之为创新教育。在进行创新教育时,学生们的各方面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这使当今中学政治教学发生了质的改变,让教学变得更加的人性化、合理化,学生培养变得更加的全面化、细致化,教学效果自然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创新的方法

(一)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永远都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的课堂气氛往往都是比较低沉的,这是传统观念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束缚,我们必须要打破这一常规,只有这样,学生们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才会将课堂所学为他们今后所用。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对于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还应该做到民主,应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才可以将自己的心理包袱放下,学习气氛才不会变得紧张,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将教师所讲到的内容进行全面吸收,教学效果才会变得更加的出色。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当注意学生个人的创新意识培养,不能让学生的内心思想随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变得过于僵化死板,这样会使学生在学到知识后不知道如何去运用,不知道如何对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的教学结果无疑是可悲的,学生只是变成了单纯的知识存储器皿,而不是知识的应用者,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该重视到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课堂辩论以及小组竞猜的模式进行课堂知识的接受与学习,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逐步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有自己的新想法和新思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能够产生优越感,在创新思维的应用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会给学生增加学习的信心,学生在上课过程当中的情绪才会受到充分地调动。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畅所欲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疑问往往是教师忽视最多的一个问题,这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让学生将自身的疑问表达出来,让学生将个人观点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的思想才能够被我们教师所捕获,对我们进行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踊跃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便是离经叛道也是学生们的个人观点,我们可以加以纠正,这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良好方式。问题的提出标志着学生在问题中得到了充分的思考,仅此一点我们教师就应该加以重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更加有积极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才会找到更多的创新之处。

(四)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教学创新是我们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永久不变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问题总是会存在很多的不理解或者是惊喜的发现,而往往这样,学生的成绩才会有所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正视学生发现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得到更多的喜悦之情,学习到的新知识才会更加容易掌握,这样学生们是用心在学习而不是用脑子单方面的记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问题恰恰在这里,我们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会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得到充分的创新,在教学过程当中才会找到相应的创新元素,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顺利,学生们的学习劲头才会更加的强烈。

以上就是我个人针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过程当中的创新教育进行的自我观点的论述,在此过程当中会出现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广大教师朋友能够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们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能够有更多的创新思想出现并共同为之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杨模齐.初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思政教学心得范文第3篇

中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策略

由于中学生身心发育不够成熟,认知力和判断力比较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让中学生误入歧途。只有在中学生人生道德观形成的雏形时期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寻有效路径,才能摆脱困境,使中学生成长、成才。在新形势下,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关系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因此,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1.错误的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各种教育手段很多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上,评价学生们的首要标准是学习成绩,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导致不少中学生认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做老实人“吃亏”,讲道德的人“无用”,这对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2.单调的教育方法

目前,许多学校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过于单一,主要体现在没有分层分类地设置内容,仅依靠教材内容对学生们进行教育,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感到枯燥无味。而当今的中学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思维方式也日益改变,他们思想异常活跃,决定了他们向往接受新鲜的事务。因此,单调的教育方式方法,很难对学生们产生良好的效果。

3.不良的教育环境

中学生教育环境不够理想,学校、家庭和社会缺乏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没能够形成合力来推动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而且,一些中学生经常上网,网络上会包含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相反的信息内容,对缺乏正确判断能力,正处于成长期中学生影响非常大。一些学生沉浸到虚拟的网络中,由于不能适应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中的角色转换,导致行为错位乃至心理失衡。

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1.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评价一名学生的优秀与否,经常是学校以升学率、老师和家长以分数来评判,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更高的学历,就必须要通过中考、高考,并且要取得好成绩。这种观念的存在,导致了学校德智教育的失衡,严重影响了中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教育方法的欠缺

目前看来,导致教育方法欠缺的主要原因是,许多学校在教育方法上仍然采用的是老师灌,学生接受,教材怎么说,老师怎么讲的单调方法,很少有创新性的教育手段,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或很少,学生知识的获得完全是被灌输的,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的,这种教育方法已经让很多知识都对学生没有兴趣。

3.复杂的外界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境环境已经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多数父母只关心孩子们的成绩,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对于外界环境的影响,网络已经开始走进每所学校、每户家庭,而中学生恰恰是这个群体中的大多数人。网络中一些不健康信息对辨别能力较弱的中学生冲击极大,如果利用的不好,就会被它所利用,导致中学生沉迷网络。

三、解决中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策略

1.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着重在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学生们的高尚情操下功夫,从而使中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注重从传统文化美德开展教育,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可以使中学生的道德认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鼓励他们多读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著作,许多名著中包含了中华传统美德方素质的形成,使中学生道德的感在书中找到共鸣,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无论对中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品德也分有益。在开展教育的同时,要充分关心、理解、尊重中学生,以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中学生主动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2.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中学生求知欲较强,生性好动。因此,要选择适合于他们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力求创新、多样、寓教于乐,这样做就会使中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在开放的心态中得到有益的锻炼,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可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八荣八耻”教育,不要只靠空洞的说教,而是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结合“清明扫墓”等场合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司法机关联系的一些“劳教人员”现身说法进行普法教育。同时,要通过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参加者,使学生在活动中,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才能更行之有效地对中学生开展系统教育。要正确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的两者关系。通过家校互访、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成立校外教育基地等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学校要构筑覆盖全校、延伸课外的立体思想动态网络预警体系,定期对学生进行普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家庭要加强素质教育,为孩子们树立表率;社会要建立起健康绿色网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重点要加强网络教育,完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相关机制,占领网络教育主阵地。

四、总结

总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要积极把握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问题、新方向,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重道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程,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关注,形成很好的社会氛围,使祖国的未来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思政教学心得范文第4篇

一、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关键。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绝不是被动、消极、机械地承受教育者影响的客体,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活动着的人。因此,要提高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理念上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是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教育是育人而非制造机器,体现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和促进学生成才成长来开展,将学生真正视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成为自主、能动地进行认识和实践的主体。

二、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重要的是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多种有效的措施和策略,真正让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愿意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沟通,是互动,是交往,是合作。所以,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大胆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体;而教师只需扮演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三、创新教学形式,让课堂生动起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将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社会大环境,面对新课程改革,必须以一种全新的理念,用发展的眼光来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课堂,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的改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时刻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使学生在兴趣中投入学习状态。所以创新课堂要注重体现趣味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富有探究氛围。

思政教学心得范文第5篇

(1.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12;2.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建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不应仅仅停留于经验总结式的层面,应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论剖析和理论建构。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为例,试图说明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的依据,并具体分析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教学模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19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042—02

项目:吉林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4—10—18

作者简介:王丽荣(1964—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成城(1984—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艺术学院动漫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是将社会要求的政治观念、价值观点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在品质的过程,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担负着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既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又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则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实课题。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然而,目前关于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探索依然比较薄弱,许多研究基本停留于经验总结式的探讨,缺乏较为深入的理论剖析和理论建构,其表现出来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方面,硕士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没有明显的难度差异,相近专业的课程之间存在着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1]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本科教育的“灌输式”模式。[2]因而,探索出一套适合研究生教学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当然,不可否认,一些学者也已经开始关注研究生教学方式的改革。吴金光建议改变目前研究生一门专业课每周授课的“一阶式”教学方式,改用“三阶式”教学模式。[2]赵忠双认为在研究生课堂上有必要引入探究式教学法。[3]这些对教学模式的相关探索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结合国内外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实践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以期能够为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探索尽微薄之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建立的依据

教学模式(Model of Teaching)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教学模式实质上是关于课程、教材选择及教学活动指导的一种范型。综观其后30多年来国内外各家学者的不同观点,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种,即程序模式观、结构模式观和方法模式观。程序模式观重视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是一种策略体系;结构模式观则强调教学结构,认为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方法模式观更倾向于教学方法,认为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模式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学系统内外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下确定下来的。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随着人们教学价值观的确立,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之下,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教学经验探索,逐渐物化下来,才能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的建立并非只是教学实践的简单总结,也并非是教学经验的简单堆砌,它应当符合以下几大依据:

(一)教学价值观。教学模式的形成要受特定教学价值观的支配。教学价值观是一种对教学的基本因素及各因素间相互影响的总体看法。也就是说,教学模式是一定时代的教学价值观的直观反映。

(二)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学模式的基础。教学模式的建立离不开稳定的教学目标,而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依据相应的教学理论。所以,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一种外显形式。

(三)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建立既要考虑到教学目标,也要重视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也是建立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依据。

(四)教学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性的检验需要对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和进行教学实践。因此,教学模式的生命力来自于教学实践。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典型教学模式

(一)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

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一方面着眼于充分挖掘人的理性认识、间接经验对掌握知识技能的作用,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迅速掌握较多的信息;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工能力。传递—接受式教学并不只是教师呈现知识、学生进行记忆这种死板并且低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传递—接受式教学也可以是有意义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讲授要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

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复习旧知识,以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讲授新知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掌握较多的信息;巩固运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检查评价,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最初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在1916年引入到教育实践之中的,并在其论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进行了系统的论证。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并自由表达观点,最终解难释疑的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模式通常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获取知识。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开放课堂,以发掘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适时点拨,以诱导学生探究的方向;合作探究,以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外延伸,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三)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并通过教师对问题的巧妙设置和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达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抛锚式教学就是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针对某一问题,自主完成设计规划和材料的收集整理,进行互动交流或实际操作,最后形成成果并使问题得到解决。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学习需要;确定问题,以激发学生参与互动式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索取者和知识结构的建构者;交流与协作,促进学生的反思与升华;总结与评价,对学生形成反馈,以使其明确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协作过程中的贡献以及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寅生,于书洁,史长丽.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农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4).

[2]吴金光,曹燕萍.论向研究型大学转型中的研究生教育改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

[3]赵忠双,贾瑛,阚俊青.研究生教学中应引入探究式教学法[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