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培训考核

企业培训考核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培训考核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培训考核

企业培训考核范文第1篇

(一)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很多企业把培训当成对员工的一种福利。事实证明,企业对员工培训不但能增强员工对企业价值的认同感,还能增强员工之间及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企业对员工的培训越是充分,对员工来说就越有吸引力,从而也就越来发挥员工培训的增值作用,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二)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岗位技能及综合素质

企业通过对员工培训能有效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使员工在岗位上真正发挥出自身价值,在员工培训中,对其岗位培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岗位规范的培训是岗位培训中的重要目标。除了对新进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之外,对于企业老员工也要进行岗位培训,以提高老员工的岗位技能水平,对于要参加职务晋升及技术升级的员工来说,通过岗位培训能使其专业知识、技术能力都得到提升,以达到岗位规范的标准。

二、企业员工培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培训工作的思想认识较肤浅

企业的工作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他们是为了获取自身利益而工作,参与企业的培训学习活动会对他们的日常工作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对岗位相关人员要强化要求,让员工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适应岗位的实际情况。也有一部分员工愿意参与培训学习,但由于没有认识到培训学习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采用短期培训。由于培训周期短,员工对培训投入的热情不够,培训也就是走走过场,因此短期培训工作没有发挥出它实际应该具有的效果。

(二)相关的培训机制不够完善

现阶段,除了企业员工对培训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够深入以外,有关的培训机制也不够完善,培训体系比较陈旧,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传统的培训只注重培训的考核结果,忽略培训过程,针对培训后的培训评价不够公平、客观,这就容易让员工养成投机敷衍心理,也会打击到日常培训中认真学习的员工的积极性,这就达不到培训前的预期效果。另外,在很多企业中也缺少培训管理的配套机制,这就造成培训管理比较松散,不具备高效的执行力,也会让很多培训项目落不到实处,最终只能是空架子一个。

(三)企业的培训方式不够科学

在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中,只是针对已经发生的问题进行解决,而不能超前的预防一些未发生的问题,这就让培训缺少一定的前瞻性。有关的培训过于简单,培训过程持续性不够,让员工在培训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而不是主动参与,这样员工也容易产生懈怠的心理,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另外,培训过程大多是针对基层的员工进行的,而忽略了企业的管理层也需要通过相关的培训来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此外,培训的过程主要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授课形式,培训手段比较陈旧,不够多样化,缺乏创新能力,不能激发员工的参与兴趣,满足不了新时期的员工成长需求。

三、加强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企业培训体系

企业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培训理念,建立内部的信息沟通平台和相应的薪酬、激励机制以保障企业培训顺利的实施。企业与员工可以共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使员工能更好的成长。企业要完善的制定员工信息档案,合理的评估员工潜力,创造公正、完善的?x升体系和激励机制,从而满足员工个性化的要求。

(二)改进培训方法

同样的员工培训内容,采取不同的员工培训方法,往往能够受到不同的培训效果,因此企业要根据员工培训的内容特点,来选择各种不同的员工培训方式。企业要在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的培训理念与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废除单一式的课堂教学培训模式,要勇于创新,采用实际的案例分析、互动式交流沟通以及实际操作等多种培训方式,充分的调动起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员工培训的效果。同时,企业还应该利用自身所占据的各种员工培训资源,建起立国际化的培训机制,可以将本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送到国外的相关企业或是学校进行各种形式的人员培训合作。

(三)强化培训监督和评估

培训监督是为了确保培训方案能够顺利的实施,对培训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的进行调整。培训的评估则是用来反映培训的质量,它能客观的反映出培训在员工在培训后有了多大的提高。企业若能正确对待员工培训评估的结果,就能为整个的培训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同时也能为后续的培训工作奠定基础。所以,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了看待员工培训的问题,努力的达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结果。

(四)完善培训效果转化的环境

企业要认识到员工培训后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加大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使员工在培训后返回工作岗位时,处在一个能够加快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当中。企业更是要激励员工学以致用,最终为企业带来更达的效益。

企业培训考核范文第2篇

1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符合企业特色的人才培训工作

通过实践总结,要开展符合企业特色的人才培训工作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1.1 把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和建立人才使用的竞争机制

结合起来

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交流、轮岗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使职工的教育、培训、选拔、使用、考核真正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1.2 把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和建立人才使用激励机制结

合起来

我们在住房等福利待遇上,为技术业务精的人才提供优惠待遇。与此同时,还高度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物质和精神激励二者相互促进,从而确保了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

1.3 把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和建立留人机制结合起来

按照“务实和谐、同心跨越”的企业精神,在全公司大力倡导“人尽其才、成就价值”的人才理念,牢固树立“三种”人才观(即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人人都可成才的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良好的人才成才通道,企业发展的前景,通过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促进职工年努力学技术,争当各类带头人。

1.4 把人才的培养工作和建立退出机制结合起来

对曾经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因年龄、体力原因,不能承担重要工作的老技术人员,建立退出制度。同时,使学技术、肯吃苦的职工有工作的盼头,有成才的希望,有成长的渠道。

1.5 把人才的培养工作和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同时要着力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公司根据工作需要,加大“选青”工作力度,两年来,新提拔中青年干部35名,交流干部24名(包括退居二线),一批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干部走上中层干部管理岗位,中层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2 建立校企结合技能培训机制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一种以市场与社会需求为基准点的运行体系,同样是高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一个过程,以深化未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能力以及竞争力为本,通过学校与企业间的教育资源,利用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去全面深化目前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其基本理念为:双向参与、产学合作。

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人才有下述几个特性。

2.1 开放性

校企合作教育是企业和学校一起培养人才的一种开放式教育机制。其最大特性就是科学的运用了学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优势,挣脱了常规教育在单纯的校园环境中对学生实施培养的模式。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环节,双方拟定统一的培养目标、一起去完善技能,同时双向对学生予以指导,最终对学生的生产成果与实践知识予以评定,这样可以全面深化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可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

2.2 顶岗劳动

经实践证实,校企合作教育的主要特性就是需要相关专业的学生独立进行生产性工作,完成企业交给他们的工作任务,担当相应的项目。通过实践,让学生大脑中的理论知识得以深化;经工作实践,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完善,这样的学生再纳入到企业之中,那么其理论知识与技能方面将会出类拔萃,并可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相应需求。

2.3 互利互助

产学合作教育即产与学两者进行结合,共同予以教育,因此产学结合是要顾及到产与学双方的需要以及利益,让校企双方相互制衡、互相协调。因为教育工作、经济工作以及科研工作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及特点,无论违背了哪一种规律,那么产学合作都不能有效的实施;同样,无论伤害了哪一方的利益,双方都无法达到相互制衡的局面。所以,只有按照相应的规律、找到双方的契合点,才能达到相互制衡,并增加产学合作的外延性。

3 新形势下企业技能培训工作要进行全面的转变

3.1 企业技能培训工作要向深化技能转变

现阶段,我们一提到“培训”这两个字的时候,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深化工作人员的全面素质,不过素质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主要还是技能构成的,所以培训工作人员其实就是要深化工作人员的各项操作能力,素质的深化涵盖了安全素质、遵纪守法、思想品德以及技术水平等,而技能的深化才是工作人员培训最为主要的目标,遵循此培训理念才会抓住培训工作的核心,进而才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安排培训工作。

3.2 企业技能培训工作要向分层次办班转变

企业再试试集中办培训班的过程中,通常员工的数量偏多,同时员工的水平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距,非常容易发生针对性弱、工学矛盾显著以及水平程度参差不齐的情况,而且这样培训师也无法有效的进行培训课程,要顾及到差异化程度的员工,因此培训的内容就无法全面深入的开展。针对上述问题,企业要挣脱常规集中办培训班的传统形式,在办班时要分层次的开办培训班,同时要将新形势所需要的技能渗透到培训之中。

3.3 企业技能培训工作要向集中某项新工艺、新技术、新

知识学习转变

企业在为工作人员构建培训课程时,一些工作人员要学习的内容看上去十分繁杂,不过在培训中却发现这些内容在实际的生产中缺乏应用性,若想从根本帮助工作人员解决实际生产技能中所遇到的问题,那么就要多为工作人员构建一些适应新形势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知识的培训内容,这样才会从根本深化培训的时效性。

3.4 企业技能培训工作要向实践操作考核转变

培训环节里的考核工作要与成人教学的特性相匹配,同时要向技能考核以及实践操作考核的方向发展。国内很多企业的工作人员都是在实施非常密集的体力生产工作,因此只要可以辅助工作者深化其操作能力,那么就会从根本促进他们消化新知识以及新技术,这样的考核机制可以完全适应新形势,这种培训中的考核才可以切实的变成延伸培训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4 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确保人才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4.1 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

过去的两年,尽管我们经历了电力体制的重大变革,但是公司的人才评价工作没有受到影响,我们成立了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三支”队伍评审委员会,并且根据人员职务的变化,对人才评价的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员做出调整,为人才评价工作的科学、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企业培训考核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IT职业素养 企业培训模式 就业竞争力

1.将企业培训模式引入IT职业素养课的背景

企业培训是一种职业化培训,许多优秀的企业更是把企业培训放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一名员工应该是企业人、职业人、专业人三位一体的综合。职业化培训就是在工作之初对新员工的态度、行为、方法等进行引导和培训,以提高其基本职业素养,使新员工尽快融入企业、便于管理、快速提升绩效。现在许多企业对求职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高校开设了职业素养课,对转变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使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我校首先在计算机专业开设了IT职业素养课,开设时间也比较早,但前几轮的IT职业素养教学也和其他高职院校一样,能认识到企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但尚未形成较为有效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实际上,目的性指向性不强的职业素养教育内容,是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

2.将企业培训模式引入IT职业素养课的必要性

企业培训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稳定人才的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企业培训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投资方向,企业员工也把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培训作为衡量企业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学生对企业的现状了解很少,缺乏真正的职场意识和观念,也使得企业很难在短时期内发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所有潜能,不得不花较长的时间来做企业培训,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给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压力。为使高职学生能正确的面对职场、尽快适应职场生涯,成为合格的职场人才,只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开设职业素养课是不能满足企业对所需人才要求的。将企业培训模式引入IT职业素养教学中,能使学生在校期间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企业运作流程等,消除对企业的陌生感和对就业的畏惧心理,为顺利就业、就好业铺平道路。

3.将企业培训模式引入IT职业素养课的方法和手段

职业素养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中真正认识职业特点,了解行业形势,从而掌握工作标准,应依据不同职业标准,构建相应的教学方案,引入企业培训模式。在计算机专业将职业素养这门课定位在IT职业素养,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确定企业培训模式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3.1将企业培训内容融入IT职业素养课的始终

企业培训的基本内容为心态培训、技能培训和知识培训,其中知识和技能培训是企业员工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心态培训是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基础和关键,在三种培训中以心态培训为主。心态能影响人对外界的感知和判断能力,影响人的敬业精神和人生信念,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心态培训就是要使员工树立积极的心态。通过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心态培训、技能培训和知识培训的必要性以及三者的关系,体会到积极心态的重要作用。行为学家认为,态度行为结果环境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积极的态度导致良性的循环,消极的态度则导致恶性的循环。将企业培训内容融入IT职业素养课的始终,能很好地提高IT职业素养课的有效性。

3.2聘请企业家和企业培训师开设讲座

聘请企业家和企业培训师开设讲座,如江西众和集团总经理于小林《走向职场》;江西创新科技总经理徐志忠《企业腾飞的文化》;联想集团湘赣总监黄沙《IT的销售与销售管理》;江西鸿运汽车公司销售总监刘健《比亚迪的人才战略》等。让学生聆听来自不同企业的文化,感受不同的成长与成功之路,与企业家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人才结构、当今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以及目前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使学生真正了解企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正确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一系列的专家和企业家的讲座带来的是当今企业的文化、人才战略和职业人的成功之路,大多数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社会人才的流向趋势是:人才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资本走,资本跟着利润走,有了一个对自己的职业未来比较正确的认识。

3.3将企业培训模式引入课堂

在IT职业素养课教学中,只介绍书本中的理论与案例学生很难感受到职业素养的行业标准,不能真体会企业的要求。通过引入多个企业的培训模式,使高职院学生深深感受到职业能力通常与个人的工作成败直接相关,为达成某一项目或问题的目标,有效利用现实工具,运用硬件、软件、网络及其他设备,沟通、协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围绕着职业素养课程的展开,在IT职业素养课中引入了比亚迪汽车公司、联想集团、海尔集团以及江西众和集团的培训模式。依据素质模型要求,挖掘不曾表露的潜力,重拾自信,全面提升高职学生在未来职场的职业竞争力。应用教练法突破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倾听自身内心的呼唤,重塑发展方向。从职业化观念、职业化态度到职业竞争力,采用教练法和情绪管理,让每一学生感到焕然一新,积极配合企业培训模式的引入和演练。企业培训的过程中多数采用评价、讲授、敏感性训练、相互作用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游戏等方式,通过深入其中增强学生信心,让每一位接受企业培训模式的学生都能达到或改善敬业心、事业心、职业愿景、心智改善、专业度、技能环、职业目标和职业习惯。

3.4通过到企业参观和培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以培养提高职业观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前让学生了解如何参与职场的锤炼,强化学生的综合实战和实践能力,了解职业生涯和职场动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执行力。用企业培训真实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在教师带领下去企业观摩,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旁听和观看企业的运营全过程。由企业管理人员介绍解企业的运作模式,走访一些企业的销售部、售后部、物流等部门。通过参观,让学生了解企业商的组织架构、运作模式,学习一线的职业技能,以及销售人员、服务人员在销售或服务过程中展现的专业营销技能。组织部分学生赴企业参加培训,直击职场,亲身体验企业培训的模式和要求,体验企业培训在实战中的价值所在。通过企业参观和参加企业培训,与课堂情景模拟的培训方式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3.5借鉴企业案例,采用模拟职场演练

借鉴企业的一些真实案例运用在课堂上,进行不同形式的模拟演练,通过精编源自企业培训的模拟演练计划,以职场实际为出发点对模拟演练进行适当控制,实现模拟演练与职场真正的统一。避免传统教学中所采用的实例的不相关性。由于在职业素养课初期就以模拟演练为导向展开教学,模拟演练直接关系着教学过程,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对模拟演练的计划和项目选择至关重要。授课项目应来源于企业,授课教师从企业得到项目资料,以教材为基础对项目进行逐层分解找出项目中与教材每一章吻合的知识点,对项目进行适当控制,实现模拟演练与教材的统一,避免选择的模拟演练完全脱离教材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中以“企业培训导向”为中心,模仿企业实际培训流程,教学中营造企业培训氛围,为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与企业接轨,尽量以企业工作模式来进行教学。比如在模拟演练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四到五名学生组建一个团队,学生转变为公司职员,分别担任项目经理、销售人员、程序员、售后服务人员等角色。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团队中担任一个角色,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模拟演练,每个学生完成自己所担任岗位应该完成的任务。模拟演练过程的每一步按企业工作模式要求学生书写相应文档,设置的模拟演练有:职场礼仪演练;销售洽谈演练;晨夕会模拟;新产品会设计与实施模拟;广宣计划讨论;模拟营销任务分组竞赛;模拟电话营销;60秒自我推销等。让学生切身体验到企业培训的氛围和相应的流程。

4. 企业培训模式引入IT职业素养课的效果

4.1 拓宽了教师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企业培训模式引入IT职业素养课,聘请企业家和企业培训师开设讲座,到企业观摩,加强了校企交流,拓宽了教师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气氛空前活跃,学生系统地掌握职业人相关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从高职生转变为职业人,为成为企业最适合最需要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专业的市场适应性。

4.2 优化了教学模式,改革了考核方式

以企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以企业培训模式为依托,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大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力度,充分体现“足够的理论,丰富的实践”的原则,逐步建立起适应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要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训环节和过程考核,设计了项目考核、综合考核、答辩式考核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做到“概念理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考核模式,突出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

4.3 强化了综合实战和实践能力

以教材为基础,借鉴企业的一些相关的真实案例运用在课堂上,进行不同形式的模拟演练,避免传统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与职场实际的不相关性,将职业观念贯穿始终,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及职业素质,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正确面对职场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执行力,强化了学生的综合实战和实践能力。

4.4全方位认知职场,有效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IT职业素养课中通过多种方式引入企业培训模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较全面地认知职场,充分了解企业的社会使命,职业人是如何与企业休戚相关,同呼吸共命运,养成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创造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自信心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淑谦、赵继新.大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研究[J].管理观察,2012(3).

[2]付晓容.浅谈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15).

[3]张彦喆、耿晓棠.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J].北方经贸,2009第11期.

作者简介:

企业培训考核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培训;经济效益;提升措施;分析模型

现代企业培训是典型的短期教育,其在新世纪的教育舞台角色越来越重要,是促进企业取得更佳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现代企业培训针对性更强,取得成效更快的特点十分突出,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作用显著。这是因为,企业竞争优势是效益的直观体现,企业具备良好的竞争优势,往往更容易取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当然,经济效益的获取和提升与现代企业培训联系密切。培训工作开展的如何?能否进一步推动企业经济效益提升?这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如通过培训经济效益分析模型来揭示企业培训和经济效益间密切的联系。

但是,培训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培训的收益减去培训的成本才是最终的收益。

一、企业培训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企业通过培训,提升劳动者工作能力,使企业在生产消耗不变的前提下,获得更多收益,进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培训同样需要成本的付出,企业培训收益在减去培训成本后才是培训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培训投资的目的之所在。培训可产生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

1.通过培训可提升劳动者劳动技能,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首先,在生产技术条件相同时,劳动者教育水平和生产定额水平的增长是成正比的。其次,经过培训,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及熟练程度得到增强,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第三,培训能使生产事故率显著降低,等于从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第四,培训效果会对企业员工知识水平、工作能力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提升劳动者知识水平,能极大地提升单位劳动生产率。

2.培训质量与企业生产产品质量息息相关

作为企业生产活动所必备的物质基础,机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完好程度、保养状况、利用率等均会对生产产品的质量与数量产生直接影响。通常而言,伴随着员工劳动的熟练程度不断提升,能有效地避免,甚至是杜绝生产事故的发生,减少残次产品的发生率。同时,通过恰当的培训,员工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为生产产品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3.培训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改进和提高

科技与管理都是生产力。不仅要向科技要效益,更要通过管理提升企业经营效益,这已成为人们共识。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企业全体员工培训是关键。大量实践表明:通过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必然会改善企业经营成果,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根本改善。

4.培训也是企业整体实力得到增强的重要途径

培训的过程绝非只是传统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通过培训使员工正确认识到自身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关系,通过培训使员工齐心合力,各尽所能,改善企业经营中的短板,才能推动企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二、怎样才能让企业培训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培训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长期、间接过程,有效的培训工作,能够收到满意的效果,能够得到巨大回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怎样才能让企业培训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呢?

1.加强培训需求的分析工作

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是培训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开展培训工作前应以企业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进行认真的培训需求调查,才能通过培训为企业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才能使员工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才能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准确性与实效性。

2.企业培训的设计要务实

培训应在需求调查基础上,与企业经营发展相结合,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和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使培训内容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符,培训效果更应符合企业发展所需。基于以上认识,企业培训的设计应以人为本,可操作性强,学即有用为基本原则,并将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相结合,通过员工知识能力的发展,促进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

3.企业培训方式应更加多样化和人性化

首先,应对企业的内部资源予以充分利用,注重岗位培训、日常培训和现场培训的相互协调,促进企业内部员工全员学习风气的形成;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内训师培养,充分发挥内训师的作用,鼓励员工间开展相互的培训,并通过相互学习创建学习型企业团队,提升企业及员工的学习能力,共享知识发展成果。再次,应对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予以充分利用,发挥网络培训、仿真技术培训等教学科技方法,提高培训效果,并通过自学和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推动网络视频和技术论坛在企业培训中发挥更大作用。

4.企业培训要更注重应用化问题

企业开展培训必然会耗费大量时间与资金,企业的各种投入若不能在生产经营中得到应用,培训的投资就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必须通过培训使员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知识技能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生产力,才能真正体现培训经济作用之所在。

三、企业培训经济效益分析模型

虽然培训可以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但若实施不力,也可能会给企业造成经济亏损。例如:培训和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相脱节,实施的培训并不能有效提升员工个人的知识与劳动技能,对企业发展不能起到促进作用;培训体系不够规范,导致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培训计划的执行和评估不能高效地开展等。这些均会使企业培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伤害。因此,分析企业培训经济效益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1.企业培训的经济效益分析模型相关概念

这里所讲企业培训的经济效益分析模型,指的是可以展示企业培训活动内在逻辑的工具。通过这个模型可以对企业培训环节的投入产出进行衡量。

2.对企业培训的经济效益分析模型的解释

在这里,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指可用价值来衡量的“经济利润”,而经济利润则为资本回报率减去平均资本率,再与总投资资本相乘所得的值。长期较大经济利润就是通常所讲的企业折现现金流,其代表着股东价值与企业市值。

企业战略目标差距则指:以企业发展潜力及资本水平为依据,应该可以实现的经济利润目标,企业战略目标差距即为实际水平和目标间存在的差距。

能力素质指的是:为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应岗位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能力素质通常是由具体的员工所承载。

能力素质差距指:能力现状和岗位需求间的实际差距。

培训需求则指:为弥合员工工作能力素质存在差距的需要,开展培训计划则以满足这一需要而实施的工作。

培训绩效测量指的是:在一定测量工具条件下,对培训活动弥合战略目标差距所起作用进行准确测量。

企业培训改进指:通过测量打寻存在差距,针对差距对培训技术加以改进。也就是推动培训技术进步的过程。

这显然是一个闭合模型,因为企业培训的改进,必然对弥合企业战略目标差距是有利的。

3.企业培训的经济效益分析模型应用

假定某企业去年的经济利润为5%,本年度定在8%。而8%利润对其员工核心能力要求为达到96分,通用能力达到88分,专业知识需达到90分。而当前此三项数据分别为86分、82分、78分,分别与目标分数有10分、6分、12分的差距。这意味着必须通过培训来缩小存在的差距。

在确定战略差距后,应以具体考核为依据分析,是哪些部门和员工导致了差距的产生,同时确定这些差距具体指的是员工的哪些素质能力。例如,企业有若干核心能力,以各种能力得分为依据,可发现不同能力和目标间的差距。比如生产部门在核心能力“生产设备操作能力”方面得75分、在通用知识的绩效考核能力环节方面得78分,在专业知识能力方面得分为80。这意味着必须针对生产部门,展开“生产设备操作”能力的培训,开展绩效考核能力培训,开展专业知识能力的培训。依据以上信息编制企业培训需求,设计培训计划就可加可行。

制定好培训计划后,企业若可自行开展培训,如生产设备操作能力培训就可自行开展;若无法自行培训,如绩效考核能力培训企业没有较好培训资源,则可聘请外部培训师来进行培训。

完成培训后,企业还应制定培训后计划,以对培训效果加以巩固,使培训成果能够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然后再对培训进行必要的考核测评,以测定该次培训所产生的学习效果和经济效益。

四、结语

通过培训,可为现代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但培训转化为经济效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采取正确的培训方法策略,对培训经济效益进行准确分析,能够使企业培训工作开展的再具实效性,也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姚晖,董玉龙.运用边际分析法科学提高企业培训效益[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0(08).

企业培训考核范文第5篇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要通过培训来提高企业员工的科学技术水平。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信息传递、标准传递、技能传递、管理训诫的行为。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还能帮助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迎接各种新的挑战,同时也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企业现今培训的效果并不如人意,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企业培训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 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2.1 企业人员对培训缺少足够的认识

首先,管理者不重视培训。部分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培训对企业生存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平时工作中过分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企业员工的培训,管理者没有结合企业现状、员工素质及发展目标,科学合理的制定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发展计划。所谓的培训只是形式;其次,企业员工对培训没有兴趣。由于大部分企业的培训形式仍是以“讲座”为主,使培训内容缺少互动性,而且长时间、单一的培训形式影响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在培训过程中许多员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培训者讲自己的,而员工根本就没有兴趣听;第三,对培训的认识不够。有些企业认为培训是万能的,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平时不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只有企业在管理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经营业绩不好的情况下,才会安排一些简单的培训活动,仅仅满足短期需求和眼前利益,其结果只能是造成企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无谓的浪费,根本解决不了企业的问题。

2.2 企业培训形式不符合企业发展要求

首先,一些企业在进行培训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员工的素质制定培训计划。过分追求表面现象,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企业对员工进行授课培训,却忽视了员工自身知识水平和对于高深知识的接受能力,既浪费企业资金和时间,又没有达到培训效果;其次,企业在培训的设置、培训讲师的选择以及培训方式等方面缺少调查研究,使培训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缺少与实际生产技术相结合的内容,严重地影响了企业培训有效性。

2.3 企业培训制度不健全

首先,大部分企业没有健全的培训制度,没有科学的培训计划,也没有相应的监督制度,不能将员工的培训、考核、评价、绩效和工资进行挂钩,影响培训的实效性;其次,部分企业缺乏必要的培训结果评估。许多企业重视培训,却缺乏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难以有效检测培训效果,不利于成果的有效转化;第三,多数企业的培训评估依据就是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缺少与实际的结合,更没有考虑到学员的工作行为、态度的改变等方面,评估仍停留在初级层面,培训评估与实际严重脱节。

3 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

3.1 丰富培训方式方法有针对性的实施培训

首先,企业在培训前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加强对企业培训现状的科学分析,形成以培训需求调查、阶段性培训需求汇总的培训需求分析流程,明确培训目标,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计划,使培训为生产经营服务,切实有效的提高培训的效果。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要一改传统的“讲师讲座式”培训,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通过网络建立企业网络培训信息平台,丰富培训的形式。在开展各类培训班、技术讲座的同时,加大对技术性强的专业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培训力度。通过丰富的竞赛活动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比如开展:知识竞赛、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等活动,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员工的业务技术水平,强化培训的效果。第三,注重培训方法的实效性。企业要根据培训的目的和员工需求,积极采用网络、多媒体培训技术,通过ppt演示功能强化案例教学,把一些固定的生产技术经验和典型的事故案例纳入培训教材,丰富培训的内容,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2 完善培训制度,提高培训质量

企业应建立培训制度,形成培训、考核、待遇、发展一体化的机制,以实现职工培训质量的全面提高。企业要完善上岗资格与职称、收入挂钩的制度。通过定期的培训、考核提高员工素质,对考试合格者发给上岗资格证书,做到“有证上岗”,结合员工的业务水平,通过考核进级相应的技术职称,把培训学习成果和技术职称与工资待遇及绩效考核评价挂钩,以此促进培训效果,提高员工素质。加强考核评价。企业要认真开展在职岗位培训、职业技能等培训活动,并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考评,以考核结果做为评价标准之一,加强监督,实行动态管理。要建立职工培训评估考核小组和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通过培训信息管理系统,详细做好员工参加培训、考核成绩的信息统计表,监督每位职工的培训情况和效果,评估考核小组以此做为依据,对员工定期进行客观、科学的考核、评价及反馈。

3.3 更新培训的理念,提高培训效果

首先,企业高层要更新培训理念。企业高层管理者是企业发展方向的决策者,要结合企业现状、员工素质及发展目标,科学合理的制定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发展计划,做到培训与上岗资格相结合,通过培训提高员工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增强企业竞争力;其次,开展全员培训活动。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的管理水平取决于领导者的共同努力,企业的发展则是全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企业对员工培训也应体现层次性、全员性。建立自己的人才库和培养机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充分准备,确保全体员工的参与;再次,提高培训效果。企业要遵循成人学习的规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培训方式,从讲授为主向互动式教学为主转变,通过多媒体向员工展示培训内容,提高员工接受培训的兴趣,加强与学员的交流与沟通,活跃学员们的思维,引导思考,提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