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

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

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专业特色;引导策略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其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要不断适应社会需求。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作为一门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不断适应科技与经济发展,加快专业特色化建设,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优秀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

一、机械设计投行及自动化专业内涵

机械设计投行及自动化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技术性,主要研究对象为程式工业机械设备以及机电产品,包括对这些设备和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运行把控等整个流程,要求学习者能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各种知识并且能够有效运用,在学成后能够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设计制造、科研和运行管理等具体工作。

二、新时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色

1、人才市场需求旺盛

新时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面临着各领域新型技术的冲击、渗透与融合,如来自于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材料技术等各种高新技术的支持与融合,使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也出现了质的飞跃。当前越来越多的行业依赖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专业的人才缺口也越来越大,单一领域的人才需求往往就可能在十万以上,如通信行业、化工行业、建筑行业等。2015年,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要求以人才为本,打造制造业强国。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战略发展机遇,加快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重视对高端技术及管理人才的培养。

2、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对于专业性要求极强,同时还要求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在做好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的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通过动手尝试,将自己所学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创新思维、创新实践。高校专业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与操作能力。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都配备了专业的实验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平台,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械设计制造作业指导。当前,各高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正逐步转变传统的讲解式教学,重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该专业的实践性,使教学更加与时俱进。

3、专业教学特色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特色教学更为突出,以避免大而全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当前社会需求多元化显著,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化系统的知识,虽然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却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不能为社会提供各种专而精的人才。因此,各高校在机械设计制造中不断加大对专业特色的体现,在教学中设立侧重点,并为学生提供更有专业特色的选择,通过专业的师资力量,围绕社会需求建立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标准,以充分的实践机会相融合,在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储备中做到去粗取精,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能够使学生在多元化的人才需求中获得一个稳定的地位。新时期下,还需要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充分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以及责任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需要在教学中突出专业特色,优化专业教育,减少非关键性基础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竞争力。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色引导策略

1、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当前科技现代化的发展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涉及的行业与专业技术也越来越广,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等新型技术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各高校,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及市场需求,加快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换,并加快创新与推广,作为专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色。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数控开发及应用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将现代设计制造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开发能力,进一步提升专业特色。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学科融合

当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对于人才的机械O计制造能力、创新能力、技术开发、日常管理、技术维护以及市场营销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需求的高级技术性特征越来越显著,在专业教学中,需要不断对力学、计算机学科、网络技术学科、机械工程学科、信息化学科以及自动化学科等有效融合,通过各技术学科之间的优劣互补,建设应用性更强、复合型更高的学科。

3、加快专业人才从专业型到应用型的转向

在教学中,加快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的能力,在技能运用的同时,培养开发与科研意识和能力。机械制造正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设计的数字化、3D打印技术、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以及精密检测等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产教研协同发展与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专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要在课堂中强化对这些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的传授与应用,在各种技术的融合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要加强学生机械基础理论知识的储备,如,机械基本原理、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知识、测控和自动化等知识,并且能够对软件、外语、计算机以及人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确保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以充足的机械理论知识储备、先进的技术理念、熟练的实践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等,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技术工作中。

四、结语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旨在向社会提供更多具有实用性的机械设计制造人才,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知识不断渗透到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中,该专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各行业领域的发展动力,既成为该专业需求的机遇,也对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随着越来越多学科的渗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正不断向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鹏. 浅析新时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色[J]. 科技展望, 2017, 27(2).

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管理、集成

中图分类号:U172.6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机械工业是我国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机械工业的技术水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而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则是衡量机械工业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采用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手段变革传统管理方式,整和、优化制造资源,是市场竞争和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研制开发一个符合企业需要的、先进实用的、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制造业集成管理信息系统更是迫在眉睫。

2传统的机械制造信息平台的局限性

机械制造业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它具有生产制造、技术工程、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物资准备、仓储流转、设备保障、人力调配、财会核算等各种部门,分别承担从市场研究、产品开发、采购供应、产品制造、储存运输、产品销售、用户服务、市场开拓、成本控制、资金运作、管理控制等各种对内、对外的业务活动,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撑,也产生大量的相关信息。这些业务活动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们所需信息不但取自业务环节的内部,而且取自系统内的其它环节和系统外部的有关信息渠道。

就目前国内制造业企业组织的一般情况看,信息环境存在许多缺陷:2.1没有真正的信息化网上支持平台,目前国内的IT和信息化网站很多,但大都仅定位于内容与信息的,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制造业信息化网上支持平台。2.2企业中各系统独立运行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不能共享,各业务环节产生的信息往往封闭在自己分系统的内部,流动不畅。2.3企业内部各种信息项目采用不同的软件和数据库平台,界面不统一,要求使用者对系统有很高的熟悉程度。2.4传统工作环境下企业与外部信息交流不方便,对外收集和提供信息都很困难。2.5传统工作环境下企业信息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条件。

3创新型机械制造企业集成信息平台的构建

企业信息化体系结构是描述企业信息化工程构成的宏观框架,是系统运行的总体结构。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基于web的机械制造信息集成管理平台,可以有效的加强信息的共享,促进信息交流。

3.1机械制造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信息集成与共享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实现的方式是引入单一产品数据源,把现在各个职能部门分散管理、不共享的企业数据,如标准文件、信息编码、产品结构、产品构型等,统一组织,统一管理,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项目的数据组织要以工作分解结构为线索,同时具有一定的数据挖掘能力,为企业的中长期规划提供依据。为了保护信息的安全,需要规划数据访问的安全管理机制。

基于web的机械制造信息集成管理平台作为企业内部网络化的公共信息环境,应当最大限度地集成企业的技术、制造、经营和管理等各方面工作所需的产生于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微观和宏观信息,对内满足企业各系统各层次人员在业务工作中对信息共享、交流的需求,对外满足企业与合作伙伴协同工作的信息需求,从而促进企业的产品开发、制造活动、经营管理和对外合作等各方面工作更快速高效地进行。

机械制造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可以划分成市场营销、整机营销管理、配件营销管理、客户/技术服务、综合管理、异地/移动管理、外反馈查询与统计、虚拟制造系统、三维CAD研发和应用、MES系统、制定生产计划系统等子系统组成。应用系统的运行依次在集成平台、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等的支持下实现,而集成平台则通过网络系统实现计算机系统及各种设备、数据库系统间的互连,形成一个分布式的数据服务平台,并为应用系统间的集成提供支持。

系统采用C/S和B/W/D结构两种相结合的方式,基于TCP/IP通信协议进行组网。企业内部采用局域网结构,集中式数据库。远程通过Internet VPN技术访问放置在企业内的web 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

3.2系统软件设计

设计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要求选用合适的软件平台、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和数据库开发系统,根据行业现状,本系统软件贯彻“效益驱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方针,以实用性、可靠性、低成本、易于维护和使用为设计原则。根据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选择Windows 2003 server 操作系统作为网络服务器平台,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作为客户机的软件平台。由于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已经成功的用于财务、产品数据管理等,因而容易被众多中小型企业接受。目前MS SQL Server 2003技术日益成熟,易于配置和管理,且前端开发工具丰富、好用,支持Web,以及ODBC/OLE DB多种访问接口。选择作为应用软件开发工具。

3.3网上支持平台

制造业信息化网上支持平台的整体结构由三个层面构成:a.门户网站,包括制造业信息化知识与信息门户、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与远程教育门户、制造业信息化咨询与诊断门户、制造业信息化产品评测与推荐门户等。b.应用平台网站,包括网上虚拟制造平台、制造业信息化协同网络平台、E-asp软件应用平台、电子商务与在线交易平台等。c.服务器与数据库系统,主要强调服务器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数据的定期备份等。

4结论

我国机械行业市场潜力很大,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可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使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要,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该系统能够根据现有的条件,将信息整合重组,最终促进企业获得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沈军营 吴立峰 王军杰等 基于Internet的敏捷化设计制造系统 Vol.19,No4 July.2000

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企业管理问题对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来自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竞争要求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价格低、交货及时、服务好。

一、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这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机械制造企业计划的方式。销售计划与生产计划、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标准化水平差,产品成套水平低,服务定制水平弱,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有待提高。

2、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控制差。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很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有些企业的有些产品甚至生产了很多年都没有一个人说得清产品的成本究竟是多少。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成本控制差。

3、多层式的组织机构和一般业务流程不合理,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和管理制度,执行的效果却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执行力非常差。

二、加强机械制造企业管理对策

1、创新管理思想

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 单纯生产观点严格束缚着人们的管理思想, 致使一些制造企业相关人员至今仍不能顺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经营思想僵化, 重干轻管。为适应市场经济客观需要, 制造企业应树立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强化效益意识和质量意识。效益与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没有效益与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 也就没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了提高机械设备的质量, 制造企业必须做到:坚持将市场意识与效益质量意识高度统一起来, 并且将市场意识融入效益质量意识之中,靠过硬的质量去开拓市场、管好现场。坚持将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高度统一起来, 以社会责任为重, 使企业利益服从于社会责任, 始终将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 常抓不懈。坚持将企业质量标准与行业标准高度统一起来, 做到企业标准高于行业标准, 用实实在在的制度和规范确保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

2、更新机械数据与设备

在现代社会, 技术是具有高度可用的企业资源, 是科学管理的依据。在制造行业中, 与机械设备有关的数据。问题、方法、效果的信息是大量存在的, 涉及面也是非常的广泛,相互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这就要求在设备购置之前就要对该设备的有关运行过程和历史数据, 进行计划的系统的处理。在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中要广泛的收集机械设备,使用的技术鉴定参数及国内外设备市场信息、设备价格、有关科研成果、设备的利用率故障率维修费用、耗材情况、零配件供应情况、供货渠道等。建立起合理详实的机械设备前期信息反馈系统, 并及时向决策层正确的信息, 减少投资的盲目性, 将投资的目标锁定那些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机械设备。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机械技术更新的步伐越来越快, 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由于一般单位的旧机械拥有量较大, 而资金又有限, 所以不可能把旧机械都淘汰。为解决这一矛盾, 可以局部更新进行技术改造, 给旧设备换上新部件、新装备、新附件, 例如对传统设备的数字化改造,可以改善现有设备的技术性能, 增添部分新功能,使之达到和局部达到新设备水平, 扩大设备的生产能力。

3、强化成本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规范, 制造企业如果没有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 要想实现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的财务目标是极其困难的。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 的前提下, 已经给整个制造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机械制造成本核算内容复杂, 周期长, 所以要求我们必须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当前, 诸多制造企业大都采用责任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要作好责任目标成本的分解、实际成本数据的归集、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的跟踪对比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作好合同成本、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预算成本就是将投标报价时产品估价单中的各项单价换成企业内部价格, 从而以此指导生产活动。这就要求在编制预算时注意充分了解投标报价过程, 分析哪些方面已经在报价时考虑了降本措施, 哪些尚有降本空间; 必须研究合同条件和生产条件; 必须以最经济合理的生产方案和降本措施为依据; 必须以企业内部价格、市场价格为依据来计算成本, 不能简单地为了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而盲目承接超出自身成本控制能力的工程, 更不能只知道埋头干活、不进行成本分析和指标分解。同时要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 实行成本倒算, 所下达的指标必须在相应各层次可控制的范围, 各层次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指标下达后, 应赋予各级成本中心充分的权利, 上级对其正常管理工作不应干涉, 以保证各级成本中心能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对各级成本中心的奖罚比例政策, 要掌握在确实足以调动管理者积极性的程度, 起到奖优罚劣、多劳多得、职工与企业双赢的作用。

4、深化质量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相关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满足人们与企业的高标准生产与消费需求, 制造企业必须强化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确保高质量产品的实现。首先抓质量目标管理。以调查、制订、实施和总结为质量目标的控制过程, 是将质量管理活动、质量目标按质量体系要素及专业保障系统进行纵横分配, 做到人人职责明确、目标清楚, 并进行定期考核、督促落实。其次是抓监督保障。从质量体系和产品生产过程两个方面, 加强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的评审, 定期实施质量体系内审和年度管理评审, 注重质量管理的实效性和实施过程的有效性; 加强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提高质量体系的整体运行水平; 严格把好产品质量监督关, 对产品形成全过程的各道工序、各个操作过程进行监控, 以免不合格的产品进入下道工序。还要抓动态管理, 尤其是各个生产要素的动态管理。严把生产要素的验收关、使用关和评定关, 以劳动力的控制为重点, 按生产的工艺流程设置工作岗位,并对各个工作岗位提出明确的要求,做到进场考核不合格的生产人员坚决不收, 使用中技能未达到要求或责任心不强的工作人员清理出场, 评定后有不足而未加以改进的清理出场, 进行制造质量的动态管理。

5、提高人员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生活目标、生活方式日益个性化发展。同时一个产品从投料到成品出厂, 要经过多重环节和多道工序, 需要有多层次和不同岗位的人员共同参与实施才能完成。因此, 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全方位、多层次性。为此我们要加强人才的知识更新和培养, 一方面要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另一方面要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 鼓励员工去分析新情况, 研究新问题, 接受新思想、新技术, 并创造性地运用于生产和经营管理实践之中。通过每个员工的发展来提高生产率, 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 最终达到企业发展目标的圆满实现。不过在人力资源规划和设计中, 无论培训科目的设计、培训计划的拟订和实施, 还是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估, 都要注重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机械制造业管理发展趋势――信息化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作为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工具――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 系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发展。

有条件的机械制造企业应建设ERP 系统,建立起财务、人力资源、设计、生产计划与管理、质量控制、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物资仓储和物流管理等多个系统,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需要实施改进和升级。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使企业对各种相关信息流通、收集、处理、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从而有助于企业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快速化、准确化,增强了企业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准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 田淑琼. 浅析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J]. 中国城市经济. 2010(05)

[2] 冯庆华. 基于网络环境的小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设计[J].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9(09)

[3] 张宝忠. 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J]. 经营与管理. 2009(08)

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范文第4篇

2012年3月5日,山推股份第50000台推土机成功下线。经过32年的不断发展,山推股份已经成长为全球建设机械50强、中国企业500强,是中国全系列工程机械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基地,其中推土机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成功推进。2007年,山推股份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尝试从质量、机制、成本、服务、效率等方面改善经营业绩,以此带来企业在治理结果、战略决策、运行机制、经营绩效等方面的显著变化,以最终形成山推股份特色的精益生产方式,彻底摆脱之前粗放式的企业发展方式。

但是无论是卓越绩效还是精益生产,背后都离不开信息化的穿针引线和柔化支撑。大家都知道,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是没有意义的,像山推股份这样的传统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必须完成生产方式从粗放向精益的转变,而这是这类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也是信息化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准。可以说,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始于便捷与节约,终于质量和精益。

流程再造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被封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圭臬,山推股份在两化融合的过程中同样非常重视数据的采集和质量,包括每个零部件,每个生产的工位,每个工位的工序,料的种类和数量都要求非常高。

现在,山推股份正在享用“数据”所带来的价值。过去三年,山推股份在市场上卖过的推土机产品有2000多种,而制造推土机的物料达8万多种。然而通过数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占有销售额95%以上的不到500种推土机,所涉及的物料只有1万多种。基于这一结果,山推股份对推土机产品进行了整合,物料采购也进行了调整,生产效率在提高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成本。

山推股份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信息总监郑鸿亮用一组具体数据展示信息化给企业生产经营所带来的改变。他认为,山推股份驶入国际化发展快车道的重要里程碑就是要对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进行革命,要做到颠覆传统的思想观念引进新的生产思维模式,离不开信息化的推动。

面向制造的设计是工程机械行业所致力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指产品研发设计需要满足产品制造和市场的要求,使产品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最高的质量制造出来。根据郑鸿亮的介绍,工程机械制造企业60%的经营成本是在研发设计这个环节决定的,同时设计是否成功还决定了产品的销售和企业利润,从中可见面向制造设计的重要性,尤其在成本压力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的当前。

面向制造的设计必须要有全面、及时和准确的数据做支撑,而这些数据散落在不同生产线的生产、采购和销售,甚至是财务和质量控制等环节,如何实现这些环节与研发的统一与协作,必须依靠信息化这条线来串联和承载。

为此,山推股份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举措,那就是启动“1268”工程建设,总体目标是在ERP基础上建立统一研发平台、统一采购平台、统一营销平台、统一财务管理平台和精益生产制造平台这5大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信息化的全流程覆盖和无缝对接,完成从职能化管理到流程化管理的跨越。“1268”工程只是山推股份三大信息化平台其中的企业资源管控平台,它与产品研发支撑平台和营销服务协同平台一起为推进卓越绩效模式提供了卓越有效的数据支撑。

2012年年初,山推股份以综合得分第一名的成绩摘得“山东省省长质量奖”,获得这份以“质量”命名的高规格奖项。

固化与提高

经过几年的努力,山推股份的信息化已基本覆盖了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实现统一研发、统一采购、统一营销、统一财务管理和精益生产制造。打造山推股份整机制造、零部件制造和贸易型3种业务模式,为后续的管理复制提供标准模板。通过信息技术,山推股份将客户、供应商和公司生产运营紧密结合,规范企业管理制度,并将其转化为信息管控平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现在我们有能力做到研发设计部门在开发新产品时,工艺部门的相关工作也同步启动,比如关于新品的试制和定型的评审,材料的选择。等设计图纸完成的时候,工艺基本上也做完了。我们把成本提前,把工艺提前,这是流程化管理的一个亮点。”郑鸿亮表示,“山推股份将借助‘1268212程’对企业内部各个流程环节进行全面彻底的梳理整合,对部门工作重新进行调整。同时,这些实践和经验也将给行业内的其它企业,特别是同类型的大型国有企业,提供丰富宝贵的经验,从而促进整个工程机械业的两化融合进程。”

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范文第5篇

论文写作之前我们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的文献资料,不仅要读,还有读的透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熟练的把文献当中好的学术论点引用到自己的论文当中去,那么我们的论文才有质量水平,引用的学术要在论文的末尾列出名称页数等。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汽车制造论文参考文献,给大家在写作参考指导。

汽车制造论文参考文献:

[1](美)项目管理协会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卢有杰,王勇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2-27,134-151[4]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编.中国项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C-PMBOK&C-NCB).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2-36.

[2]陈炜煜,杨婧.项目时间管理理论与探究[J].特区经济,2013(2):221-222.

[3]李跃宇,汪贤裕.项目时间管理及在项目管理软件中的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01

[4]沈莉洁.WBS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7:075.

[5]鲁静.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4.

[6]曾婷.JMC公司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3.

[7]金林杰.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探讨[J].物流技术,2012.

[8]吴哲敏.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M].现代商贸工业,2012.

汽车制造论文参考文献:

[1]向鹏程,任宏.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工程项目主体行为三方博弈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0(9)

[2]齐斌.物流业的产业融合和组织创新[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3]徐剑,刘宗秋.物流产业融合、制造业产业链升级及政府策略[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2(4)

[4]梁军.全球价值链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7(4)

[5]闫稚珩.浅析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及发展趋势[J].科技风,2013(06).

[6]冯春花,钱炜.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科教导刊(下旬),2016(01).

汽车制造论文参考文献:

[1]王巍.以创新抢占“工业4.0”时展制高点,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第3期

[2]宋健,王茁,杨杰.“工业4.0”综述,山东工业技术,第288期

[3]朱盛镭.解构与重构:“工业4.0”背景下的汽车制造

[4]刘月.改进国内汽车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实践与探索

[5]方红卫,马健,刘科强.汽车制造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转型模式,中国公路学报,第26卷,第5期

[6]韩硕.探索中国制造业的新未来——德国工业4.0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