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计划

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计划

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校舍安全责任到科室、班级、人。

学校与各科室、班级签定了安全责任制。各校配有护校室,有专人常年护校,学校领导班子每天一人值日。节假日与星期天还要排好护校值日表,昼夜轮流值班,夜间轮流巡逻。教室、办公室及其它各室,按时锁门窗,严格做好防火、防盗工作。晚间及时锁校门,严防坏人滋扰破坏。值日期间,如发生事故或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向领导汇报,不得擅自处理,学校财产发现被窃或丢失时,要认真追查,分清情节,责任过失人赔偿或报请上级领导处理,值日教师填好护校日志。

二、经常对校舍,教学设备(如篮球架、单双杠、爬杆、吊环等)进行检查。

若发现教学设备出现隐患,立即停止使用,每逢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要对所有校舍、教学器材进行检查,并把检查情况书面报告给领导。发生房屋倒塌或师生生命等严重事故,应立即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及处理情况作出书面报告,上报中心校、县教育局。

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学困生两级分化消除

新教材改革实施,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方面带来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取了许多的新技术,使课堂教学生动,真实逼真,在教学方面得到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由于教材内容的难度,教学水平的差异,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适应性,接受能力难免有所不同;此外,在具体实施教学活动时,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受情感因素的制约,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会因为对一个老师的喜好,而喜欢和不喜欢一门功课。因此,日渐天长,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外语上的两极分化现象。

对于这种现状问题,我们期待着改变和调整,使之更加切合实际,然而对于两级分化造成的结果,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缩小和消除两极分化,做好学困生辅导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提供如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去辅导英语学困生

作为老师,既然选择这份职业就要热爱它,投入自己满腔的热忱,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凡事从学生出发,要耐心细心,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的去担当这件事,知道学生在学习中掉队了,就要重视,不能放弃,时刻想着不放松对他的辅导,充分体现出一个教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学习贵在平时的点滴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他一点一滴的拾起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如此日积月累,就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来支撑、需要无私的奉献精神,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辅导学生,一心要为学生,时时为学生着想。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关注英语学困生的学习,付出我们的精力、消耗我们的体力来辅导学生,敢于吃苦,耐得住寂寞,还要受得了委屈:有时我们的工作,虽然付出了并非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理解,家长抱怨孩子回家晚,孩子抱怨老师烦,总是揪住他不放,殊不知,正是因为老师的付出才使他们的英语成绩得到一点一滴的提高。

二、心去帮助英语学困生的状态

对于出现两极分化之后的英语学困生,大多数会认为自己无论怎么样也学不会英语,甚至有家长说自己孩子是不是有语言障碍,或是语言盲区。其实并非这样,孩子只是学习方法不当,不见成绩,久而久之,学生也失去了信心并随之产生一种心理障碍,造成习惯性的心理暗示,越来越没有信心,成绩也越来越差,最后导致许多学生厌学英语。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的是首先自己要有信心去帮助学困生的现状。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果的造成并非一天,要改变这种结果也并非一天的功夫。教师要有长期做好学困生辅导工作的信心,要相信“付出总有回报”的。对每个英语学困生要认真分析,要查找他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还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或其它方面的问题,且要对症下药。还要鼓励和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发现他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树立孩子的英语学习信心,这是改变其学习状态的关键一步。

三、生的辅导工作要持之以恒

对已产生两极分化后的英语学困生,辅导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改变他的现状和提高成绩,应采用制定相应的目标和要求,一个阶段完成一个目标。比如:背诵英语单词,第一阶段要求能在一天背诵3个单词,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能达到此目标,就是成功的;第二阶段,他能通过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一天背诵5个单词就是成功的,尽管离最终目地还很遥远,但是这种微小的进步持之以恒,最终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功。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曾经带过一个学生,上初三了连单词都不能记住,对他进行仔细的问询和调查分析后发现:这个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之学习方法不当之后,造成了成绩较差,久而久之也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于是我让他从最基本背单词开始做起,开始一天背5个单词都难以记住,而其他同学背10个能够很轻松,那么对他的要求我就降低到一天3个单词。一段时间后发现他能记住5个单词了,再慢慢增加到6个,再渐渐增加到7个、8个、9个、10个的同时,每增加一个就及时地给予鼓励,树立他的信心,明确他的学习态度,对他的标准和要求逐步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循序渐进,最终使他的成绩得不断地提高了。

四、困生的辅导不能急于求成

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是家长的期望,也是教师的目地和学生的愿望。所以,对于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都希望得到快速的成果,以验证自己工作的付出。而现实教学中,因为每个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造成两极分化的学困生成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阶段性的教学工作努力后,有的努力和付出并非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时我们的教师就会感到失望、焦虑,甚至对自己工作的努力和付出产生质疑,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甚至没有价值浪费时间做无谓的付出,放弃对学困生的辅导。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其实我们自己没意识到,他实际上是想看到自己工作付出的结果,这是不可取的急于求成心理。如对于词汇的记忆,刚开始对词汇形成的识记只能坚持几个小时学生就会忘记,而这时就需要高频率的强化复习,才能形成短时的记忆,以后再现频率逐渐减弱,进而形成长时记忆。起初第一天学习的词汇要复次,然后从第二天起每天记忆一次,直至一周;在形成短时记忆之后应每周记忆二次或多次 ,每月三次或多次,最后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遗忘与记忆规律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学困生自己的词汇学习与记忆的时间计划,切记不可盲目无计划的记忆,急于求成。英语词汇学习和记忆的方法,如读音规则记忆法、构词法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词形对比记忆法、反串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多种记忆法,在学习单词或语法时,老师经常会讲到这些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采用合适的记忆方法来学习与记忆,避免盲目的死记硬背。

总之,教师要不断地反省自我,超越自我,真正承担起师之为师、消除两极分化学困生辅导工作应当负有的责任。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做好消除两极分化学困生辅导工作,并能将经验总结和反思推荐给大家,以达到互助交流和互助学习的目地,能对同仁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园公益文化 医德教育 医学生 作用

一、校园公益文化的内涵

公益文化是以维护、实现和宣传公共利益为主旨、以文化形式存在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公益文化作为一种正能量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广泛性、现实性和先进性。校园公益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实践中经过历史继承、自我发展、环境影响而逐步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是对公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它以大学组织为主体,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核心,以社会责任感为建设重点,是大学公益精神、大学公益制度、大学公益行为、大学公益环境的总和[1]。校园公益文化是大学校园人文精神的体现,是大学生人文修养、思想品德的深化和升华,公益文化的建设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校园公益文化建设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影响

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无私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教育; 为病人服务的意识教育;医德原则规范、范畴教育以及职业纪律教育等[2]。公益文化所宣扬的爱心、励志、环保、感恩、孝顺、行善和助人为乐等观念,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校园公益文化建设能够不断提高医学生对医德的认识。校园公益文化建设对医学生培养高尚品德、提高人文素养、践行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影响。努力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公益文化氛围对培养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深远影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校园公益文化建设通过加强医德教育,逐渐缓解日益加剧的医患矛盾。校园公益文化建设不仅能够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锻炼学生的医学知识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呵护,使他们体会到医生职业的神圣感。

最后,校园公益文化建设提升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不仅关系到医学生个人的成长,职业的规划与发展,而且关系到现实中医德风尚的建设,关系到我国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校园公益文化建设对于医学院的人才培养及学校特色人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三、如何深化公益文化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积极作用

1.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首先,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继续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用好团属宣传栏,建设好团属阵地,建设好团委网页、团委微博、微信等校园新媒体。其次,全面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用“先进典型”引领青年学生,用“公益文化”感召青年学生,用“阅读经典”提升青年学生。最后,着力加强思想引领的基础性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夯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一方面,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和大爱医德。打造“闪光的青春”志愿服务平台,深入开展“阳光驿站”“阳光少年之家”“阳光特校行”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另一方面,举办公益文化节征集公益实践项目,发动广大学生深入社区、深入街道、深入群众,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爱伤残等弱势群体的公益实践活动,培养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丰富医学生的人文情感,从而推动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3.加强校园公益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公益实践及公益文化活动

首先,加强公益性社团的建设与发展,让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爱心社等公益性社团成为学校公益文化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通过学校领导和团委的引导,为公益社团指明发展方向,进一步规范社团管理,不断创新,鼓励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文化活动,扩大公益社团组织的影响力。

其次,医学院可以结合每年3月份的“雷锋月”举办校园公益文化节,开展一系列的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公益实践和公益文化传播活动,使公益文化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人文素质、一种基本修养。通过对校内公益品牌活动的推介与表彰,增强公益文化在大学校园的影响力。

另外,在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中,在“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指导下,通过设计学校的各种建筑设施,在布局合理,融实用性、艺术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前提下,建造公益文化长廊或者公益文化展馆,在学校营造一种为校园公益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能够感悟到一种理念、一种特质、一种文化和一种精神。

高校公益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校园文化生态体系的重要分支,是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的重要方面之一。校园公益文化的建设是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文化载体,是医学院实现文化育人、思想育人的有效途径。探索校园公益文化建设模式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值得医学院校和普通高校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地方院校 生物类专业教学 科研成果转化 生命科学

1.当前高校在我国事业单位分类中的定位及科研成果转化所面临的困境

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算起,中国特有的“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走过了19年历程。中央编办会同有关部门于2008年8月11日制定的《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根据现有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将其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公益服务的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大类,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其中,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是指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或者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根据其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不同情况,可具体划分为三个类别,即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公益三类。公益一类即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等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如义务教育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公益二类即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如普通高等教育机构、非营利医疗机构等。公益三类即提供的服务具有一定公益属性,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2010年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校每年授权的数万项专利技术应用率不足25%,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为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比之重点院校,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科研成果转化率更不理想,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还未能充分发挥其促进生产力提高和经济实力增长的作用。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科研人员学术意识强,市场意识淡薄;企业创新意识薄弱,应用高科技成果缺乏主动性;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体系不健全,包括人才流动不顺畅、信息流动不畅通、技术市场体制不健全,等等。高校的科研工作在传统的科研管理体制下,存在多数专利技术的针对性差、自身转化力弱、对外转化难等实际问题,这是制约高校专利技术和研究成果转化的瓶颈。

高校作为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国家允许其部分市场配置资源,但其整体的“非营利性”定位也是确定的,不允许进行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上,因其管理上存在先天的缺陷,以及高校的角色定位不清等问题还未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2.地方高校生物类专业教学及科研成果转化实践与探讨

地方院校因其历史问题及归属问题与中央部属院校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央部属院校有中央政府做后盾,具有极高的实力和人气,不论是投资赞助,还是项目研究,它们都拥有多方面的社会资源。然而处于地方政府引导下的地方院校,自身占有的资源无论是在范围上还是在质量上与中央部属院校都有很大差距。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正在成为新的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如何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建设地方院校的生物专业,特别是专业特色的确立、课程体系的优化、科研成果的推广等内容。

地方院校生物科学类专业应紧紧围绕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和科研工作的动力,促进育人上水平、科研出成果。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立足生物类专业资深优势和特点,积极为广大教师的科研成果寻找出路。在此目标与背景下,通过与社会科技中介机构联合依托生命科学自身师资科研力量,合作成立相关生物科学及应用研究机构。以科技资源集成为目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科技中介机构联合,通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提高公共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具有应用性、开放性、公益性特点的公共服务平台,从而积极地服务地方经济。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最新、最好的一条途径。一方面地方政府在下达一些纵向科研课题时,就得考虑其推广应用前景及与当地企业合作加速成果转化等因素,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科研人员接受了科研课题,也应从转化应用入手,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使当地企业的科技水平得到相应提高。

服务社会有助于推动地方高校的发展。在为地方服务的过程中,可能整合产生新的学科发展方向,创造良性的学科生长环境,也有利于传统学科高新化,优势学科强势化,新兴学科集聚化。

生物科学及应用研究机构是地方院校生物科学类科研成果转化的一种新的尝试,高校与政府、企业全方位合作,本着密切联系、高层会商、互惠合作等原则,开展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技术合作,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高校生命科学科研工作者结合当地生命科学经济发展需要及产业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攻关,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企业的联系,为当地经济建设献策献力,做好科技服务工作。

以“推动学科建设,彰显办学特色,服务基层社会,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目标,为使科研成果转化得到落实,切实达到服务学生、教师、社会的目标,就要准确了解企业和高校的新需求、新期盼和新困难,及时跟进,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为推进地方院校生物类专业教学及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旖旎,杨斌黄.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和对策.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09-110.

[2]朱恪孝.经费结构视角:地方高水平大学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机遇.中国高教研究,2008,(7):36-39.

[3]郭丽君.地方高校发展的困境与战略选择――基于政策博弈的视角.现代大学教育,2009,(5):102-106.

[4]麦均洪,马强,张乐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73-77.

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德育工作计划中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结合年级组实际情况全面落实“文化育人,和谐发展”的教育思路,创建“温馨教室”;构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氛围。

二、德育工作计划中重点工作:

(一)、行为规范工作:

1、工作目标

大力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训练,提升养成教育的质量。

2、工作重点

(1)、以“美丽的校园,我的家”为主线,抓实抓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以学校校舍改建为契机,倡导学生以爱护学校为荣,损坏学校为耻。

(3)、做出学年少先队工作计划,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通过教师当面辅导、红领巾值日岗、少先队队风队纪评比、年级组进行行为规范自我评价等制度,逐步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自律能力。

(4)、继续组织学生参与“行规示范员”、“行规示范班”的争创活动,使养成教育更有针对性,不断提高学生在校一日规范水平。

(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计划

1、工作目标

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质量。

2、工作重点:

(1)班主任做好本班家长的思想工作,调动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对本班学生和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2)不断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形式。本期组织开展一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完成经验总结,参加评比。

(3)不断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A 对一些特殊家庭学生做到重点上门家访,对重点指导的学习型家庭做到上门指导 ,弘扬师德,让师爱在学生家庭中闪光。

B、深入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工作。根据学校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目标,引导更多的家庭成为学习型家庭。

(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1、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和德育主渠道的功能,合理利用我国的重要节日,民族传统节日,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纪念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2、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将民族精神教育 有机地融入各科教学中,充分突出学科德育的作用。

3、合理使用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基地活动,加强实践体验。

(四)、进一步推进校园、班级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创建“温馨教室”。

1、充分发挥各班学习园地、黑板报、家校小报、小队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营造和谐规范、积极进取的育人氛围。

2、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争创年级组特色文化,班级特色文化。创建“温馨教室”。

(五)、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诚信品质教育。将生命教育与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有机结合,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