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扶贫资金审计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几年,东阿县审计局为实现县域内扶贫审计工作全覆盖,借助现代化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对扶贫对象、资金、项目及相关政策进行整合,推动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更加精准,全力拓展大数据在扶贫审计中的应用广度和精度。
一是大数据平台除了要采集国家扶贫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收集政策规定、补贴对象申报、资格审查、补贴资金发放等信息,还要对涉及的财政、发改、农业、林业、社保、卫生、民政、教育、住建、国土、水利、交通、工商、税务等数据进行整理集中,实现不同层级、不同专业扶贫审计数据和信息共享,以及审计机关与扶贫现场之间的网络互联。
二是大数据平台在数据完善基础上,对以往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按照精准脱贫政策措施落实、扶贫资金分配管理、扶贫项目收益绩效等情况建立审计模块,揭示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建档立卡识别不准确、扶贫资金挪用滥用等问题,实现扶贫资金、扶贫项目、扶贫人口和扶贫单位的审计全覆盖。
三是针对扶贫审计与预算收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自然资源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存在交叉重叠审计情况,以服务审计为出发点,建立大数据资源开放平台。除涉密信息外,把扶贫资金的流向、具体使用情况均要做到审计内部公开,共享扶贫信息的数据、接口、应用等服务,确保省、市、县交换精准扶贫审计信息的渠道顺畅。
四是抽掉专门科室,负责实施扶贫跟踪审计,明确审计整改措施和时限,将反馈整改情况与审计报告及时提交大数据平台,通过检查对比防止虚假整改。同时,督促扶贫主管单位完善扶贫退出机制,提高审计现场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扶贫审计事后监督工作,提高审计质量。
我们认真组织自查的是2005年至2009年省、地、县等财政支农扶贫资金的安排、到位、使用、管理的安全情况,重点检查的内容是:1、易地搬迁扶贫项目资金,2、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3、其它项目扶贫项目资金,4、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资金。具体检查的主要内容是:1、支农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情况,2、支农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办法执行情况,3、审计扶贫项目资金反映出的问题整改情况,4、支农扶贫资金监管责任制落实情况,5、支农扶贫资金管理的机构及人员建设落实情况。
三、自查2005年至2009年支农扶贫项目资金的规划和落实情况
我办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国家、省市扶贫部门的要求,在2005年制定了《江川县十一五整村推进重点村扶贫开发规划》和《江川县十一五易地搬迁扶贫开发规划》。我县整村推进扶贫2005年至2010年计划争取扶持项目36个村民小组,争取扶持投入资金606.9万元,其中:国家省级投入财政扶持资金465万元,市县投入资金26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资金115.9万元。我县2005年到2009年实际争取扶持项目54个村民小组,还有一年时间我们已经超额完成18个项目,超出50%。已经争取扶持扶贫资金1417.2万元,其中:省级资金420.81万元,市级资金351万元,县配扶贫款37万元,县级部门扶持配套资金312.9万元,集体群众自筹和贷款295.49万元。超额完成总投资810.3万元,超出134%,超出一倍多的投资。我县易地搬迁扶贫2005年至2010年计划争取扶持5个村民小组128户499人。易地搬迁项目计划总投资1044.89万元,其中:国家省级投资230.54万元,市县级投资77.06万元,群众自筹737.29万元。到现在实际完成4个村民小组111户385人搬迁任务,完成计划总人数的77%。实际完成总投资807,6万元,其中:国家省级投资162.5万元,市县级投资55.6万元,整合投资138.9万元,自筹资金450.6万元,完成计划投资的77%,争取明年完成规划任务。小额信贷扶贫计划每年扶持发放200万元,总发放1000万元,到2009年实际完成发放1760万元,其中:扶持种养业的1685.5万元,其他项目的74.5万元。
四、支农扶贫专项资金的分配、拨付、管理情况
我县扶贫项目和资金都是严格按照申报、审批、施工、验收、审计的程序进行,有项目有资金,资金跟着项目走,专款专用。具体的支农扶贫项目由困难村组根据自己的困难实际,认真计划项目内容,写出项目建设申请,乡镇审核同意,县扶贫办、财政等部门实地调查、核实,再由县级主管领导申批,上报市扶贫办。项目立项后,由市扶贫办、市财政局联合下文到县,资金到位后,我们会同财政、监察、审计、城建等部门对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严格按照招投标形式进行,这样有效地保证了项目资金使用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对中标单位项目的投资、实施地点、实施单位、建设内容、实施要求等进行全面公示;整村推进项目各建设单位都与中标单位签订建设合同和廉政合同,合同生效后,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对项目的实施内容、质量、进度等进行监督和管理,严格按照计划内容和文件下达的项目进行实施,不准随意调整项目,从而保证了整村推进项目的顺利进行。我办十分注重扶贫开发工作项目的管理,为形成县、乡、村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一盘棋运作格局,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为主,每个村选派干部和村民代表,成立了项目实施监督小组,工程建设中经常到现场检查督促工程的质量,工程进度和资金的开支使用情况。扶贫专款资金的管理收支由县财政农财科设立专门帐户运行,并按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分期分批拨款,具体的拨款办法为:开工拨款40%,中期拨款30%,验收审计合格拨款20%,留下10%左右的资金作风险抵押金,待一定的时间工程没有问题,才拨完工程款,只要项目按质按量圆满完成,我们没有拖欠过一分钱的补助款,资金下拨是及时有效;从2001年开始实行专项资金报帐制,采取财政管资金,扶贫办管项目的办法,工程资金报销是实施单位向县级报帐,县级再向市级报帐的方法,工程完工后,组织县、乡、村、组进行验收审计,验收工程数量和质量是否按合同保质保量完工,对建设点从组织领导、规划设计、项目管理、资金管理、项目效益的20个小项现场进行考评打分;认真审计资金的开支是否专款专用,写出验收审计报告,做到工程项目当年施工,当年受益。还有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县监察局、审计局、人大、政协等部门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工作纪律情况进行执法监查,通过检查审计,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扶贫项目审批和资金的管理使用上认真负责,做到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扶贫资金实行专户、专帐、专人管理的“三专”制度,资金使用上严格把关,从未出现挪用,挤占和改变用途的情况,专款专用,并且帐目清楚、单据齐全,手续完备。我县的扶贫资金,与其他县相比,投资小、效益好,很受山区人民的称赞,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审计反映出的问题整改情况和扶贫资金管理机构及人员落实情况。
我办协同县审计局于2009年2月13日至4月14日,对支农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投入、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了就地审计。××市审计局下发了玉审决[2009]10号《审计决定书》所提出的“江川县扶贫办未经批准,于2007年8月至2009年2月期间向扶贫项目实施的村组收取项目规划费、工程项目监理费及考核押金163000元,已经开支使用和退还了114935元,还有48065元,根据中央的文件规定,责成我办将余下资金48065元退还原项目实施单位用于项目支出,并立即停止此项收费行为。”的审计决定,我们根据提出的决定,作出的回复意见和整改措施是:江川县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工作,在各级的支持帮助下,为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落后面貌,提高文明卫生程度,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项目的建设管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为加强扶贫项目的管理,保证项目按时、按量、保质顺利完成,使扶贫项目和资金发挥更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真正使扶贫项目建设规范化,正常化,合理化;我们认真和扶贫项目的领导深入讨论和研究,并报分管的县级领导同意,以文件的形式制定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考核考评办法:从而才向项目的小组收取费用的,所收取的费用没有结余,实际已经用于开支整村推进的项目规划设计、部分监理费和考核奖励,还有一部分是未付的项目监理费,根据我们的实际,请求在审计部门的监督下,由我办支付应付的规划设计及监理费;并且我们已经及时的同项目实施村组、监理单位联系,就项目的费用进行支付和退还。其二是从2009年起,我们不在收取费用,严格按有关的政策执行,保证专款专用,使扶贫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
江川县扶贫办是独立的副科级单位,但我们只有编制3人,所以很多事无法自己完成,只能依靠县发改委进行工作,从而我们机构不健全,人员太少,我们根本没有一个财务人员,就连驾驶员也要作为财务的出纳使用,职责难以明确,会计工作未能达到规范化要求,我们有时下去查账检查,是没有依法办事,对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是有一定的困难问题。
六、支农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上,虽然发挥了很大的效益,为山区人民服务致富奔小康作出了贡献,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扶贫工作点多面广,难度大,任务艰巨,但扶贫投入的资金不足,财政资金越来越少,特别是县配资金更是扣了又扣,减了又减,有的项目规划做好,但因县配资金不到位造成难于向贫困群众解释说明,群众意见大,需要各级财政的大力扶持,才能改变贫困面貌。
2、扶贫投入转向,只保重点和民心工程,扶持投入相对集中一部分人,对改变全县上万人的贫困面貌任务难于完成,还有工程项目建设中,所扶持的资金与工程的造价相差很多,工程出现负债太大,增加了群众的负担,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3、因资金的来源和管理转变,造成工作上不利。我县从2000年开始已由市县扶持资金转为省市县扶持资金,并且资金管理采用专帐专户,报帐制,手续过多,资金不能及时到工程项目,造成工程进度难于保证。
30个春去春又回,30次花谢花又开,中国审计,孕育了无数英勇卫士,护卫了无数国有资产。审计职业:如战士,冲锋陷阵、保家卫国;如工人,兢兢业业制造着鲜为人知的产品。审计干部:如医生,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如农民,勤勤恳恳耕耘着悄无声息的田地。
选择职业,选择生活,选择信仰……人的一生有许多选择。而立之年,我放弃了令人羡慕的职业和待遇优厚的岗位,毅然选择了审计。一晃24年,10年商贸审计,14年农业审计,踏遍了陕西107个县,黄土高原、渭河两岸、秦巴山脉都留下过足迹,路途平坦过,也坎坷过。工业、农业、商业各行业中解决过疑难杂症,医治过顽疾痼病,曾经艰辛过,也快乐过,不敢说披荆斩棘,但也一往无前。
记得刚进审计机关时,8个人挤在一间大办公室里办公,夏天一台落地风扇散热,一年四季骑着自行车去被审计单位审计。计算工具就是一把算盘,在堆积如山的凭证中日复一日地提取海量数据,在一本又一本的账簿中不厌其烦地寻找蛛丝马迹。一切文字性的材料都要手工撰写,有时一份审计报告因多次修改可能从头到尾要抄写10遍。朴素的年代,朴素的情怀,当查处了违纪违规问题时,你会感觉我们就是正义的化身,我们的职业是神圣的。大家在一起充满了任劳任怨、积极向上和乐观主义精神,谈笑风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时甚至为一个问题争的面红耳赤,但同志们的关系相知有素,感情淳朴浑厚,让人无法忘怀。
1992年,我们去香港某公司审计,第一次出境审计,不懂粤语,境外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核算办法、会计科目等和内地大不一样,没有现成的案例可借鉴。大家不懂就学,不懂就问,集思广益,挑灯夜战,只用了短短的10天,就圆满地完成了省政府交办的任务,而且积累了境外审计的经验,却没有时间去欣赏风景如画的浅水湾、游览世界著名的海洋公园。
1998年,全国粮食亏损挂账审计,省市县审计机关齐出动,作为组织全省审计的商贸处同志全部下到第一线,烈日里经受蒸笼的炙烤,闷热的仓库里盘点粮食数量,夜灯下忍耐蚊虫的叮咬,伏案阅卷汇总审计数据。记得为了核对上下级财政拨款数字,我曾经20天跑了30个县区,那时全省各地都留下粮食审计人员辛勤工作的身影,同时为全省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1999年,审计某公司,我们感觉该公司的实际收入大于账簿记载的收入,但由于公司不配合,我们只好从银行调取了5年的对账单,核对了上万笔银行帐,发现该单位利用票据借贷相等对冲而不计银行和收入账簿,套取和转移资金的违法证据,又对5年来所有的收款单据按号核对收取每个单位每笔收入,最终查实了有关人员贪污120多万元收入的事实。
2000年,我调到了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工作,14年来,水资源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退耕还林工程资金、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水利专项资金、国土出让金、沼气专项资金、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菜篮子专项工程资金、农业七大增收工程资金、水库移民专项资金、31个重点示范镇建设等14项专项资金审计,覆盖了三秦大地,一份份通俗易懂操作性很强的审计工作方案,一份份向省政府上报的观点明确建议可行的综合报告无不浸透了全省农业审计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农业审计是艰苦的。夏天忍受着刺鼻的味道查勘沼气池的建设情况,去猪圈清点猪的数量。冬天有时要驱车8小时颠簸在羊肠小道去落实扶贫资金发放情况。记得有一次检查黄河上中游建设工程,陕北久旱,拉石油的车把黄土高原的土碾压的像面粉似的,车打住后同志们下去推车,一脚伸进黄土里竟找不着皮鞋了。最惊心动魄的一次是在2007年,去旬阳县审计退耕还林工程资金,一天去最偏僻的一个乡落实退耕还林补贴款的发放情况,走到半路,突然雷鸣电闪,风雨交加,瞬间旬河暴涨,一股股大浪冲向岸边,幸亏县上的司机有经验,我们的车快速冲过弯道,向后看时,刚才的道路霎时变成汹涌奔腾的河流,大家脊背透心凉,阵阵后怕。
农业审计是快乐的。当一份份农业审计综合报告被省级领导批示、被省政府批转、被有关部门采用、被评为优秀报告,我们感到了自豪。处理了违纪违规问题后为农业、为农村、为农民解决了一些实事时,我们感到了欣慰。尤其是通过我们审计,使农民的补助及时发放,农民发自内心的感激,你会感到一切累、苦、烦,都抛到九霄云外,许多乡镇长、村委会主任、农民都成了我们无话不谈的朋友,此生足也。在实践中,理论也得到了升华,农业审计的论文、调研报告、科研课题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农业审计磨练了我们,陶冶了情操,吸到了天地之灵气,陕北的沟沟壑壑练就了我们强健的体魄,陕南的崇山峻岭造就了我们坚强的意志,关中的八百里秦川培育了我们博大的胸怀。我们有铁面无私的一面,更有柔情似水,2001年我们在宝塔区审计时,每人自发的向枣园小学捐款200元,2007年在定边县审计时。每人向敬老院捐款500元,2009年在灾后重建审计时,看见农村的孤寡老人,掏尽口袋的钱予以帮助……这些年大家谁捐了多少钱没有记载,没人知道,虽然那些钱解决不了真正问题,但我们尽了农业审计人的绵薄之力。
一、利用虚开发票套取现金,设置账外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一些单位为了本部门利益和发放职工福利,利用某些部门管理上的漏洞,以业务招待费、住宿费、会议费和购买茶叶、礼品、办公用品等名义从税务机关开具虚假业务支出发票报账套取大量现金设置账外账,供少数人使用或发放国家政策之外的各种津补贴。
二、利用所属二级单位和下级部门空转资金,以虚假支出套取大量现金。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身兼数十个单位的会计核算任务,身居报账单位之外,对各部门的业务情况不清楚,收入、支出和工作流程较为生疏。而且这些会计核算人员只管发票是不是税务机关开的,只要是税务机关开的都视为合规一路绿灯,管你给谁拨款,管你是什么用途都不过问,而下级部门所在地的财政统派统管办公室只负责会计核算和记账业务,至于资金如何使用,是否合规合法均不予理会,这就给那些拨款部门有了可乘之机。从近年来审计发现的类似问题看,有的部门将款拨到下面以后,派人直接从当地农村信用社提款,然后到国税部门开几份发票做账,有的将款项又从下级部门汇入上级指定的储蓄存折户中,形成事实上的“小金库”,供少数人使用或发放职工福利等,使国家财政资金打了水漂。
三、张冠李代 应付各种检查,将专项资金以现金形式套取出来。当前,在很多地方出现一种怪现象,国家每年都在加大扶贫支持力度,资金越拨越多,但扶贫解困效果并不理想,收效甚微。特别是国债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财政科技扶贫资金到了实施单位以后,有的根本就没有去实施新的项目计划,而是在原老项目上进行修修补补,待上级有关部门来检查验收时将检查组一行带到早就完工的同类项目基地上走马观花一番,然后添油加醋的汇报政绩,再到高级娱乐场所进行高档消费,最后项目就通过验收了。这些部门将此笔资金以项目开支的名义开具名种发票、领款单等予以报账,套取不义之财。
四、以学习考察的名义行旅游观光之实,挥霍国家之财。当前不少机关单位为了职工福利,在工资之外不能给职工另行发钱发物。就以学习考察的名义组织职工出去到有名胜古迹的城市去进行所谓的学习考察,少则二、三个城市,多则四至五个城市以上,有的单位部分人员连在外的门票费都用进餐发票予以报销,更有甚者将家属陪玩的费用也一并在单位报销。
五、会计核算中心与单位财务管理脱节,缺少有力的监督体系。现行会计核算中心人、财、物都隶属于财政部门,而报账单位财务管理、运行置于会计核算中心之外,使单位财务管理出现弱化现象。一是不利于单位领导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因会计核算中心不负责编制各部门月报表,所能提供的仅仅是一张简单的资金收入、支出、结存的数据,且较为抽象和不具体,不便于分清款项的明细用途;二是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中心脱节,当前很多单位新购置了小轿车、电脑、办公桌椅、沙发等高档用品,同时也变卖了不少的固定资产。从审计发现的问题看,这些大额的固定资产购置大都未登记固定资产账和资产卡片,出售资产也未登记减少固定资产账,而是由会计核算中心列作经费支出,使单位资产游离于账外,失去了对国家资产的有效监督。有的单位将固定资产变价收入不入账,或开小收大,将此笔收入置于会计核算之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六、单位会计、出纳取消后设置一名报账员,失去有效制约和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业务很大程度上依赖单位报账员的审核和算术计算归总,这样报账员就成为单位联系会计核算中心的直接纽带。但单位报账员似出纳又非出纳,似会计又非会计,换言之就是会计与出纳之职都集中于报账员一身,可谓财权在握。从多数单位看,都是分管领导一人签批核销费用,所受的监督仅局限于分管领导一人,而单位领导又不可能事无具细样样都清楚,大都是听报账员汇报费用开支情况。由于缺少以前的会计、出纳相互监督,按月对账,日清月结的程序,让少数思想素质不高的报账员有了可乘之机。审计中已经发现有的报账员模仿领导的签名报销费用,从中贪污公款等现象。
七、不利于审计机关实施有效的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时,往往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阻力,特别是对当年的审计难度更大一些。因会计核算中心不是每月都将总账、明细账打印成册,而是要到年度终了后才一次性打印装订,在日常审计中查看某些数据必须要从电脑中将数据调出才能进行审计,而有的核算人员并不是每月都按时做账、记账并输入有关数据,要查询打印和采集数据都有一定的难度,给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不便。
针对以上所述问题,特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制度。如《机关财务管理制度》、《财产物资领用登记制度》、《车辆管理办法》、《报账员岗位责任制》、《内部审计制度》以及成立职工民主理财小组等,明确单位财务收支的审批权限,报账程序,扩大财务知情范围,必要时可每月进行财务公开,接受职工监督。
二是加强对各部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监督。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机关要加强配合和协同办案,加强对有财政专项资金单位的监督力度。特别是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坚持按项目进度,项目质量拨款,不能将所有项目资金一次性全部拨给用款单位。特别是财政部门要根据审计机关通过审计后的审计报告结果对国家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项目的拨款,以达到相互监督,共同牵制的作用。
一、如何认识审计监督工作
现在,社会上对审计工作存在“三种”现象。一是有些单位和部门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审计工作。二是个别单位和部门不愿接受审计监督,千方百计规避审计。三是少数单位对审计工作人员心存戒备,认为审计就是查问题、找麻烦、揪辫子。究其原因:一是少数同志不学法、不懂法,不愿履行《审计法》的法律责任,对审计监督产生的效果心存疑虑。二是少数领导同志本身存在严重违纪违规问题,不愿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三是个别审计人员也可能存在执法不规范甚至以权谋私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审计机关的形象。
然而,审计监督是宪法赋予审计机关的神圣职责,是法律制度,是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五条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有问题单位和部门要审计,没有问题单位和部门也同样要审计。
二、为何要开展审计监督工作
三、怎样开展审计监督工作
(一)开展审计监督是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审计法》赋予了审计机关十五条职责监督权。
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审计法》相关条款的,将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审计法》规定:“被审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的,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的,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责任”。“被审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或者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审计机关认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被审计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处理措施,并可以依法给予处罚”。“审计机关依法责令被审计单位上缴应当上缴的款项,被审计单位拒不执行的,审计机关应当通报有关主管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扣缴或者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审计机关认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被审计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二)开展审计监督要紧扣党政中心工作
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心圈廊”发展构想,打好“三大战役”,加速实施“四个”建设步伐。作为审计机关就要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对领导关心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税务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和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审计,查清预算经费的真实性、下拔资金的及时性及征收征管经费的政策性。对社会关注的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债务情况、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扶贫资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社会保障资金、民政资金的管理使用问题进行审计,查清关系民生的热点、焦点资金是否用到人民身上。对文卫、执法等重点部门、重点领域进行审计,看有否乱收费、乱罚款和乱作为的现象。同时,还要对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等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看单位主要领导履职尽责有无失误,投资投向是否科学。审计机关只有找准了切入点,才能真正发挥好“政府谋事”、“经济卫士”、“反腐斗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