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非营利组织财务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营利组织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但同时受到公众对其公信力的质疑。关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和社会进步不相适应的问题,众多非营利组织其管理理念一定程度上滞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相比之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非营利组织由于其特殊的非营利性特征,使得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上比之于企业的管理出现了一定的混乱,导致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的效益普遍呈现较低水平。非营利组织尽管也有维系其运作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等。这就要求非营利组织必须完成社会各界交代的使命,充分利用资金,将资金的效力发挥到最大。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工作不透明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相关制度条例,对于非营利组织在财务公开方面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有些非营利组织严格按照相关的条例进行财务方面的管理工作,因而取得一定的社会公信力。但是某些非营利组织在进行财务信息公开方面往往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部分财务信息透露的不及时、甚至干脆不透明,向外界保密等。由于非营利组织存在不公开财务信息的现象,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公众的严重可信度较低,严重影响非营利组织的长远发展。因此,如何提升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的公信力是组织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法律监管体系不到位
依据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管理现状,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以及某些领域上的空白,缺乏专门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相关法律制度,来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管。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大多数是公益慈善事业,我国缺乏相关的法律条例,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的产权、监管以及转让都存在监管上的空白。除此之外,非营利组织的组织制度、财务制度都缺乏一定的法律依据,财务制度存在较大的缺陷,即使我国颁布相关的法律,但是大多数都尚未落实,带来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内部监管失效以及制度缺失等问题,制约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三)内外部监督体系不完善,资金使用率低
非营利组织由于其特殊性质,其内部机构的权力较为集中,缺乏有效地内外部监督,因此容易造成资金的使用随意、资金的使用方向不明,甚至出现内部人员私吞内部财产的现象。此外,非营利组织本身在资金的使用以及管理上存在着观念上的误区,认为只要在保障完成组织上规定的任务以及社会的使命,就可以不必考虑成本问题以及资金所带来的效果等,必然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资金大量浪费的现象,造成资金的使用率严重低下。
(四)资金来源有限,渠道较窄
由于非营利组织的自身的特点,其筹集资金的手段通常依靠国家财政的补贴以及社会各界的捐助,从而维系其组织自身的运作。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筹集资金的现状是外界捐赠减少、对政府补贴依赖程度较高,主要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况且其自身所创造的收入及其低下。
三、加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对策
(一)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做到公开透明
所谓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指的是非营利组织相关的财务收支状况需要及时准确地向外界进行披露。非营利组织应该定期进行财务报告的编制、积极主动接受外界的监督、定时向外界汇报财务状况,实现全面的公开透明。除此之外,非营利组织应该披露的内容还应具体包括收入支出明细、财务管理机制结构、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现金流向流量等。只有将这些真正落实到实处方能做到财务信息公开透明,才能真正实现组织的长远发展。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建立健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制度是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首要面对的课题。关于如何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建立健全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非营利组织内部人员进行制度上的规范,对其财务运作行为进行有效监督,避免财务工作者的现象产生;二是建立完善非营利组织的预算管理制度,组织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执行,对于预算资金的流向以及流量进行全程监督以及反馈评价,从而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从这两方面入手方能不断完善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建立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做到权责分明
非营利组织不像企业是以获取利润为目标,但是在管理上应该向企业借鉴。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完善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做到权责分明,严格规范评估程序。财务绩效评估应该根据相应的财务指标运用科学合理地评价方法对财务部门的绩效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严格将资金和绩效挂钩,不断重视资金所带来的效果而不是资金的投入量,严格将资金使用效果的好坏和员工的绩效挂钩,不断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拓宽组织融资渠道,多项措施并行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由于其特殊性质,自身创造收入过低,难以满足其自身的运转,因此拓宽我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融资渠道显得尤为重要。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政府应该从制度以及法律上进行规范,一方面加大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在政策上为组织建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二,非营利组织自身也需要积极建设,提升自身的社会公信力,挽回公众的信任,同时扩大自创收入的比例,多项并举,环节资金困难的尴尬。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财务管理 控制机制
1.非营利组织的本体概念与发展
1.1非营利组织的概念
纵观国内外先关领域的学者对非营利组织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我们发现其说法可谓众说纷纭、名称繁杂。日本学者川口青史认为:“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一般是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提供服务的民间组织。”[1]美国学者莱斯特·M.萨拉蒙认为,非营利组织具有以下五个方面运作特点:①组织性,就是实现一定程度的制度化;②私有性,就是组织与政府在制度上相分离;③非营利性,就是组织不向其经营者或所有者提供利润;④自治性,就是基本上独立处理各自的事务;⑤自愿性,就是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志愿参与[2]。陈晓春教授认为,非营利组织可以界定为: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或公益服务的独立机构。对非营利组织之所以如此定义,是因为:一是为了便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二是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原来属于政府部门管理的非营利部门将分离出来,同时许多民间的非营利机构将纷纷涌现出来,成为独立的机构;三是非营利机构,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但是不是说不可以营利[3]。
从严格逻辑学的意义上,非营利组织是指除营利组织以外的其他所有组织,因此有些学者将政府组织也归入非营利组织的范围。在社会组织被划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今天,有必要强调非营利组织是不履行政府职能的组织[4]。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非营利组织是指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履行政府职能,主要开展各种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
1.2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特征
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非营利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1)该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2)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不得取得经济回报;(3)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
综上所述,可以概括出非营利组织的如下财务特征:
(1)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
非营利组织不完全依靠从顾客那里获取的服务收入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它的收入还可以来源于接受民间捐赠和公共部门支持。捐赠收入是社会为表示向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准公共产品的支持而无偿向非营利组织提供的财务资源。非营利组织为实现其社会使命提供的服务,其收费通常直接以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为基础而不考虑获取盈利,其收费是低水平的甚至是免费的。
(2)不存在利润指标
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服务组织,但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则是在其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向公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准公共产品,是为社会公益而耗用持有的资源,而不是为了增加组织自身的财富,不是为了产生利益。因此,非营利组织财务中通常缺少利润这一指标。
(3)责权利不是很明确
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由于不存在利润指标,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的情况难于考核评价,因而对于各部门的责权利也就无法十分明确。
(4)所有权形式特殊
非营利组织不能对其资财权益进行转让、出售,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按照资财提供者的要求来运作、管理和处置资财。资财提供者不期望收回或据以取得经济上的利益,也不进行净收益的分配,不需要像营利企业那样对投入资本和业务活动中产生的收入进行区分,也没有营利性企业中的“所有者权益”。
1.3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
在党的之后,为适应社会全球化发展的潮流,我国确立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渐进改革策略和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 逐步形成了以“小政府、大社会”为蓝本的改革目标,这为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快速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这些非营利组织在自身组织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在为政府分忧,帮助国家解决社会救济、扶贫、教育、养老、保健和医疗服务等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俨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三大部门。但是,毕竟我国非营利组织还处于发展初期的薄弱阶段,在组织发展的进程中,无论是在内部机制还是外部环境等方面均已暴露出了一些致命性的缺陷和漏洞,尤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是相当落后的。所以如何解决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问题,最大程度地发挥非营利组织的积极作用,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2.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与控制体制不健全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主要参照的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还没有一套完善的适合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据调查,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规模普遍比较小,员工人数较少,多数组织的专职员工人数不足10 人,工作细分程度比较弱,导致组织的财务体系比较单一,组织内部不重视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建设。[5]由于组织自身的非营利性使得组织很难对自身的运营活动进行评价,进而缺少相应的自律机制与相应的反馈、控制与协调功能。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35.99 [文献标识码] A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Organization)是相对于营利组织而言的,根据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可以界定为:以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或提供公益服务为使命,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具有合法独立地位的实体性机构,即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范围。非营利组织的资源提供者将资源交给该组织,目的不在于获得投资收益或获得组织清算时净资产的所有权,而在于保持和加强该组织为整个社会或特定团体提供商品或劳务的能力,不是以微观的经济效益而是以宏观的社会效益为目的。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比较滞后,并且由于我国特殊国情的限制,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并没有形成完全的规模效益,或者在管理机制上没有形成一定的规章制度,所以这就要求不断形成较为完善规章制度,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正常发展和不断改进提出新的政策依据。
(一)数量增多,规模较小,组织机构的设置没有模式和标准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政府扶植政策的不断试行,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伴随着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幸福工程等知名公益事业的发展,为其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典范,对其他非营利组织的产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目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呈现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仅包括了环保卫生,艾滋病的关注和关爱,还包含了对特殊人群的关爱,特殊时期的救助团队和不同行业间的行业管理等组织。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非营利组织的活跃度更高,机构组织的发展更加完善等。但是却没有完全形成规模优势,也没有完整的机构设置标准,所以在管理水平上也是参差不齐的。
(二)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够具体和完善
相关的规章制度虽然已经有了长远性的发展,但是还不够具体和完善,尤其是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依旧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软肋。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主要是通过捐赠法、审计法、会计法、税法、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方面,总而言之就是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来有效监督和督促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制度相对不太成熟和不健全
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比较滞后,所以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制定也就比较滞后和缓慢,并且我国并没有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所以只能遇到问题举行听证,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再去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慢慢积累经验。随着问题的不断涌现,才能不断提出修正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较为成熟和健全的法律法规的依据。
(二)组织内部的采购和物资管理比较混乱
在我国非营利组织机构中组织内部的物资管理比较混乱,尽管部门内部可能有比较完善的物资管理制度,但是内部控制只存在于资产账簿的表面,实际上还是比较混乱的。一是很多非营利组织出现资产和账面资产实质不相符合的现象。因为没有严格的批准和管理制度,甚至资产的管理和账面的处理都是一个人在进行,这样就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把公有资产变成私人财产的便利性,如果没有彻底的清查,不会发现里面的问题。二是物资的采购计划和实际情况脱节,导致组织盲目购置物品,造成极其严重的浪费。在非营利组织中,采购者并不关心钱具体花到了哪里,到底有没有把组织的有限资金花到了该花的地方,更多的是通过采购自己能谋求多少灰色收入,能吃多少的回扣。
(三)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财务管理思想和先进管理系统的引进相对比较滞后
由于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资金的收取没有固定性,像壹基金这样的公益组织,并不是固定的每天或者每个月都会有固定的收入,而只能是在有特殊情况,或者特殊时期才会有一定的捐赠,比如出现地震或者洪涝灾害,这种特殊情况的发生,壹基金才会大范围地进行捐款和捐物的大量宣传,也才能收到来自全国范围内的资金或者物资。所以在日常的运作中可能并不会涉及到财务管理的方面,所以相对于营利性的组织来说,非营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够规范,财务管理的思想和先进财务管理系统的引进还是相对比较滞后的。在某些非营利组织机构中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也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去管理组织的财务,而只是简单交给某些人去管理和记录,这样也就造成了财务管理基础的薄弱。
(四)财务信息的透明度较低
相对于营利性的组织,尤其是一些上市的企业组织公司,每年都会根据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定期公布其财务报告,也会有专门的监督审查机构去对企业组织进行比较细致的审计和检查,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而非营利组织因为它的非营利性和非政府性的限制,以及收入来源的特殊性,并没有相关的硬性要求必须做出什么样子的财务报告出来,只是接受社会大众和捐赠人、会员的一般监督,并不能把监督的内容和监督的范围,甚至监督细节的细化,只是通过简单地判断捐助的资金能否被谨慎合理地利用,并不能详细记录和提供资金使用过程的操作化细则。非营利组织财务制度的透明化程度,也会影响到捐助者的积极性,降低其对该组织的信任度,因为都不知道具体钱花哪里了,只能看到一个粗略的记录,从而也会阻碍非营利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
(五)绩效的评估难以量化,影响绩效评估的效果
营利性组织的绩效评估通常是以利润作为衡量的指标,通过以往利润率结果的对比,很容易能够得到绩效的考核结果。但是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也不存在分红的概念,这样也就不存在利润多少的指标。衡量其效益的唯一可行性指标是非营利组织产生的社会效益,而这种社会效益的指标仅仅是一个社会上的概念,并没有具体可量化的东西去衡量和评定,目前也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应用性技术对其进行评判。所以非营利组织的绩效是难以评估和直观量化的,也没有完整的标准。
三、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成立专门的立法研究机构,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我国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相应的立法研究机构,能够清晰地了解非营利组织的内在特点和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相应的情景分析,并且做出立法的判断,逐步完善我国在非营利组织发展中法律法规上的空缺。在非营利组织的立法过程中还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针对捐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出更加详细具体的规范,争取做到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有法可依。
(二)加强采购过程的规范化,强化对内部物资的控制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物资管理是整个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采购过程的规范化,并强化内部物质的控制和管理对于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加强采购过程的规范化,非营利组织采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为了避免采购资源的浪费,应该根据单位工作内容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杜绝盲目和随意采购,更要避免为了采购而采购,消除采购完以后无人问津,没有用处的后患。采购程序要公开透明化,谨防行为的发生。二是强化内部物资资源的控制和管理。在非营利组织机构中,会出现无节制地领取物品,多领或者重复领取,导致内部资源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而且要做好完整的记录,对库存的情况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三是要不定期清查非营利组织的库存,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剩余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清查小组的组成人员要相对独立,工作的流程要规范,一旦在清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处理。
(三)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和专业人才,定期做财务管理的教育和培训
加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一方面要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财务管理的一体化发展,实现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和专业化。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先进的软件系统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引进专业的人才。财务管理人员在专业知识上是比较专业的,能够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对于财务管理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进技术和吸引人才双管齐下加强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四)建立公开财务信息的专业渠道,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来源有其特殊性,是接受捐助或者自创所得,它的目标是促进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保证人民的正常利益。因而就有责任向社会公众提供有效可信,全面的信息,反映其所控的资源状况,收支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并且能够准确提供所得到的资金和物品用到哪里,提供真实的数据,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由于非营利组织所得的特殊性,其所得依赖于社会公众的捐助,也就要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而要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就要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提供资金的使用过程完整的财务记录。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定期主动接受国家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有效推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
(五)设计专门的评估系统进行非营利组织绩效的评估
非营利组织绩效的衡量是一个大问题,正如上文所谈,它不以营利为目的,我们也就不能直接对其效果和影响进行衡量,只能依靠现有的一些直观因素进行衡量,所以建立一套专业的评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我们就可以对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进行直观的评比,了解其效果意义,并能做出评价。
[参 考 文 献]
[1]张顺梁,金奕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2,19(8):187-190
[2]朱莹.浅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务与经济,2012(4):47-48
[3]刘涵月,卢洁珏,潘客.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与监督[J].经营管理,2011(5)
文献标识码:A一、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
全面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公众信任度不高导致其筹资困难,成为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瓶颈”。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非营利组织财务不透明。财务是非营利组织营运的基础,而财务的灵魂又在于它的透明度,高透明度意味着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明度需要一种相应的配套机制作为基础,技术上满足财务信息披露与制度上解决财务监管约束两者的结合才能确保财务高透明度的实现。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制度建设还较为落后,不仅所涉及的财务规范内容十分有限,而且缺乏系统性,难以有效指导和规范非营利组织财务活动。这给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带来了消极影响,使非营利组织暴露出如下一系列财务问题:(1)外部监督机制缺失,财务违规问题被隐匿;(2)缺乏财务自主性,财务运行异常;(3)治理结构不完善,治理主体权利义务意识淡薄;(4)财务活动违背非营利原则;(5)财务管理方法不规范,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6)缺少成本效益意识,忽视成本费用控制。二、“北京太阳村”存在的财务问题
(一)处于监管尴尬区域,缺乏外部财务监督。
2003年6月12日,张淑琴以法人身份注册成立了“北京市太阳村特殊儿童救助研究中心”,注册资本3万元。2005年4月19日企业变更为“北京市太阳村儿童教育咨询中心”。如果是纯慈善组织,公益性收支就应详细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如果是经营性企业,就要有合法的工商年检并依法纳税。太阳村显然两不靠。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太阳村自成立以来,因为身份的尴尬,几乎没有部门对其进行真正监管,也很少有捐赠人依照法律程序,要求他们披露完整的财务报告。另外根据北京市工商局的记录显示,太阳村在2006年后就没有接受过年检。而正常的企业如果超过一年未年检则应吊销营业执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太阳村手里的营业执照早已经作废。由于其身份的特殊及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等因素,不论是行政部门、税务部门还是工商部门都对太阳村网开一面。然而这样过于宽松的外部环境对于太阳村来说未必是好事。外部监管的空白有可能致使太阳村在财务上出现黑洞,这对于一个肩负着巨大社会责任和具有敏感性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的长期生存及社会公信力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非营利组织的营利性项目有争议。
北京太阳村爱心认树项目是一个NGO自办产业项目。爱心认树的具体方式是:认捐者每年一次向太阳村交纳认树款;收到款后,太阳村将出具收据,根据认捐者提供的信息将收据寄给认捐者;太阳村将写有认捐者姓名的铁牌挂在树上,并负责果树的管理。秋后树上所有果实归认捐者;认树超过一百株者,太阳村将制作20?0cm的铜牌竖立在所认树林前;果实成熟季节,太阳村会用媒体、网络、电话、手机短讯、书面通知等方式通知认捐者前往采摘;如认捐者采摘确实有困难者,太阳村将尽可能将果实送到认捐者手中。它通过把农家乐这一目前商业运作已经比较成熟的城市郊区度假休闲项目引进到公益筹资项目当中,使捐赠者同时体验到献爱心和休闲娱乐的双重快乐,很好地解决了公益筹资项目中通常会遇到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规避了公益产品的市场风险,包括生产风险、销售风险和支付风险;二是将公众临时性的捐赠行为,引导为长期的爱心消费。这样一种通过自办产业来维持组织的长期运作的方式虽然具有可持续性,能为太阳村带来稳定的收入,但要是相关的财务监管不到位的话,也有可能使这样一种营运模式在非营利性组织的运用中遭到诟病。
(三)财务报告透明性不高,可能隐匿财务真实情况。
在与太阳村财务总监王青霞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言辞中有一些不实之处。在审计方面,王总监告知我们太阳村的审计是由毕马威来做的,而事实上,太阳村2010年度的财务审计是由中天信达出具的。在财务数据的披露方面,太阳村的财务报告显得些许模糊,只有收入大项“捐赠收入”、“种植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大项“儿童活动”、“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和“各项税金”。至于每一大项的详细情况,无从得知。另外,“货币资金”科目余额为零,情况较为异常管理费用中志愿者的补贴数额畸高,也有与现实不符的嫌疑。三、对太阳村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本组织使命感,增强公信力。
一项非营利的筹款业务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该项业务与该组织的使命相关。否则,组织很容易陷入“身份危机”。从太阳村自己提供的数据来看,“2007年太阳村的种植收入为60.6万元,费用为21万元,筹资效率达到288%。”这样的效益是任何提供同类农家乐服务的商业性公司所不能达到的。这种高收益的背后,不能不说是“爱心认树”业务的公益性质所带来的一种“溢出效应”。从该业务的实际情况来看,它的确没有脱离太阳村的使命和目标。这项业务的开展离不开太阳村里孩子们的参与,他们的劳动部分地降低了种植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这种劳动实现了从完全被动的“受惠者”角色向凭借自身努力获得支持的“积极行动者”的角色转换。这种转换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益和必需的。由此,理念、概念之类的“无形的东西”变得可视化,组织的使命也成为各个利益相关者可以感知的实际内容。“爱心认树”业务所得款项的用途对于其公益性质而言是另一个也许更为重要的证明。
(二)加强内控,接受外部监督。
在财务方面,目前财务只有一位负责人,捐赠的款项、认树款项以及接受的物资捐赠都由其一人收取及记录,内控制度存在问题。太阳村应当细化捐赠款项、捐赠物资的分管,详细记录每一笔收入与开销,真实核算盈余,如实披露财务数据,消除公众疑虑。
参公事业单位是比较特殊的,根本上它属于事业单位,但同时它具行政单位的特点和管理模式。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制度是和公务员一样的,虽然在编制上属于事业编制内,但在招聘、考试、职务的提拔、薪酬福利等管理模式上都跟普通的事业单位不同。
参公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财政补助,经营收益和其他收入都只占小比例。因此参公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比较松懈,忽视了行政效率和经济收益,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不高、资产损失较大。
一、文献回顾
财务管理的起始应该是19世纪末,当时美国学者格林所写的著作《公司理财》发行,提出来财务管理的理念,从此财务管理开始深入人心。20世纪后期进入了现代财务管理模式。现代财务管理的突出特征是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尤其在决策信息方面计算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财务管理从手写管理变成了网络管理,效率变高了很多。Brignall(2000)根据制度理论,深入研究了新公共管理体制里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模式,认为他们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和操作都被交易和服务所影响了。
很多欧美国家的学术人员、专业工作人员和政府部门,都尝试了很多调查手段来剖析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模式,一致认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方式多种多样,成本与效果有差别,比如对于预算的制定与控制、运用技术进行财务控制、从制度方面控制和采取激励手段等,都是财务管理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多元化的,对非盈利组织的财务控制是全方位和全时段的。
王鹏程(1994)表示财务模式指的是财务交易的模型和方法,包含了财务的计划、组织、背景等,是财务活动的基础和准则。崔学刚(1999)认为财务模式就是最高效的财务管理方法,主要是为了实现财务目标而努力提高效率和绩效的过程。汪平(2003)在书《财务理论》中写到财务模式是整理规范财务活动的理论和实操中的各种重点。
2013年,袁开宁提出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是:①没有足够的重视,特别在集中支付实施后问题更多了;2.预算编制工作不完善不够科学,导致预算漏洞;3.制度不完善,管理随意;4.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跟不上改革的步伐,需要财务培训提高专业处理能力;最后提出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多方面搭建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规范内部控制制度。
二、参公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定义理解
(一)和别的非盈利组织类似,参公事业单位也实施财务管理的互动,包括管控资金进出的所有流程和步骤,主要是这三点:
1.预算。预算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之一,是在计划、操作步骤里的现金进出过程。非营利组织的在预算编制前就已经规划好了资金的数目和使用对象。
由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把预算之外的资金从自有资金中归类出来,算进预算管理的范畴内。不论预算外还是预算内,到了期限时都要计入同级财政专户,费用也要算进计划里来一起规划。
2.经营活动。非营利组织不把赚钱当作目标,但其实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同样还是可以赚钱的。比如说有些被企业采纳的研究结论是可以获利的,因此目前的制度把事业单位的活动区分成了事业和经营两种。如果有了盈利,那么相关的会计计算就跟企业相同,把收入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计算,同时也要编制收益表和成本开支表,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要想开展新业务,就需要创新改善目前的管理模式。
(二)非营利组织的三大财务关系
1.和政府的财务关系:①期末时政府收取的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②获得政府发放的资金;③运用政府发放的资金。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来保证政府完成了预算的结果、监察监督,并保证经费被合理合法使用。
2.与主管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主管部门管控这非盈利组织的财务交易,是一种领导地位,同时也有资金交易关系。根据事业单位的收入发现,有些收入是上级补助,根据事业单位的支出看,“上缴上级支出也是支出的一部分。同时,非营利组织和下级单位也有业务联系和资金交易。
3.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为了达成目标,组织内的职能部门需要分工合作来完成相应的义务和工作。部门和部门间有自主管理资金的权力,并有资金结算和划分利益的关系。非营利组织和员工的财务关系包括工资、奖金等人力有关的支出。
财务管理的视角认为营利性组织就是要尽量提高股东的财富,而非营利性组织不存在股东,目标也就不一样,主要是企业应该达成的效果来展现。非营利组织主要是为了服务财务关系人,也就是对组织有意向的个体。虽然财务关系人对组织并没有实际控制权,但由于他们对组织的运转和未来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组织必须要让全部的财务关系人都感到满意,要有优秀的运营状况和盈利水平,不然时间一长就容易暴露问题,也无法达成目标。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关于资金进出,这就会牵扯到预算,预算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知道预算实际操作时的实际进出资金额、交易对象、交易理由等有关信息,并把实际状况和预算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差异,如果有的话差异的起因是什么,需不需要进行调节等。
非营利组织预算是非营利组织按照事业计划和事务管理来起草,而后被合格批准的一种计划。预算按照等级来组成,各单位预算组成了部门预算,部门预算又组成了中央和地方预算,中央和地方预算汇总成了国家预算。单位预算又可以划分为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两种,两种单位的预算制度并不一样。国有事业单位、获得频繁补助的非国有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要按照事业单位标准来进行预算。非营利组织的预算主要分成两个部分:①收入预算:包括营业收入、补助款进账、上缴款进账等;②支出预算:包括营业支出、补助款出账、上缴款出账等。
三、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Z参公事业单位是省级部门的下属单位,是算在全款预算事业单位管理范畴的。人员处级建制,包括四名领导在内共有三十名核定事业编制。主要任务包括:按照规定进行节能监察监督,尤其是对用能重点单位更要重点严格监察,按照规定参考公务员法来实施。财务主管部门是省财政厅,要依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综合统一管制,由活动归口办公室管理财务而不设立专门的财务科。同时,办公室还要完成预决算,保证各项业务和活动顺利进行。
Z单位运用收付实现制,并设立好会计科目和账户,通过借贷记账法来完成核算。现在Z单位还保留着手工记账的方式,月底时出纳把原始凭证给会计,会计再根据原始凭证来完成记账凭证,之后再进行明细账和总分账,和出纳核查之后就完成相应会计报表。
参公事业单位有许多收入种类,分为补助、事业收入、上级补收入和其他收入四种。Z单位在公务员模式管理下,还是有收入的,划入事业收入而不是预算。按照财政资金,这笔收费应该把收支部分分开管理,但Z单位却直接把收入计进事业收入,年底结算时,收入和支出对转。这样的做法会使得单位的结余数额有一些偏差。
Z单位的内控制度过于单薄,存在一些漏洞,在实际操作方面也有很多不足。比如单位还缺少独立专业的内控人员,也没有完整科学的内控体系,不相容岗位没有进行分离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二)案例分析
Z参公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依然使用手工帐,导致工作流程繁琐费时,也容易出现一些错漏。同时,Z单位还没有明确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步骤、作用。
按照公务员管理制度,如果事业单位有收入,则要计入非税收入来计算,分成收支不同的两条路。然而J?挝徊⒚挥姓庋?做,而是用事业收入来抵消业务支出,这样是不对的。财务制度中关于支出业务的规定也不完善,不够详细,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
在编制单位年度预算时,基本遵循争取尽可能多的资金为原则,因此在预算编制时,实际发生的业务要报预算,有可能发生的业务也要报预算,以争取最大的利益。这种没有全部按照实际业务的需要编制的预算报批后,可能会出现在预算执行的过程,有的项目虽然批了,但是由于条件不成熟而无法执行;有的项目急需实施,却因没有审批而得不到执行的现象。
1982年Z单位成立,到现在为止只在2010年有过唯一的一次资产清查,但对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却并没有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诸多问题现在仍然存在。同时,资产实物管理混乱,未按要求定期检修,或闲置、或带病工作,造成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短,利用率低。因为累积了很多年的问题,加上缺少有效的管理,Z单位的账和物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错误,国有资产受到了损失。
Z单位内部控制要求虽然在财务制度中有所体现,但并没有把内部控制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上。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问题,框架松散不科学,岗位没有进行不相容处理。管理者以为关注业务的进度和结果,没有足够关心内部控制。
主要原因就是内部体制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革,特别是单位在变成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之后,财务管理方面还是用着老旧的办法,体制、制度、流程等方面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和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有差距,无法融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大环境。国家关于参公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的缺失,也是造成Z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模式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组织架构不科学,财务人员职责不清,分工不合理,不相容岗位没有相互分离,内控制度没有发挥作用,缺乏对内部财务管理的有效监督。财务人员不能及时充实S身的理论储备,对国家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学习缺乏滞后性,再加上管理者不够重视,整个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都缺乏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财务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财务制度不够明确,业务流程缺乏规范性。
四、建议
(一)加强收支管理。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收支业务的管理,对于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分配单位资源以及推动单位管理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单位编制部门预算时,应详细要编制具体的收入规划,收入的名称、计划金额和附加说明都应包含在其中,把政府收入分类科目单座,选择适合本单位的收入类别和名称,仔细衡量估算,编制出具体可靠的收入预算,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
第一,Z单位一定要诚实,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依据设立收入项目;结合本单位财政补助收入情况,结合业务?哉剐枰?的服务质量和合理费用,审定收费标准。由于收费采用许可证制度,单位实施收费前,办公室应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向物价部门申请领用《收费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