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行业可行性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找不到工作因为“学历太高”
90年代初的美国芝加哥,一个名叫朱闯的中国人带着500美元和一个超级计算机硕士学位成为了这个城市的“弱势群体”,在这个以工业为主移民很少的城市里,朱闯的求职屡屡碰壁,原因永远只有一个:“学历太高”。“求职过程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在美国,学历高并不具有任何意义,我有两个硕士学位,主攻的是美国国家级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在全世界著名的核心杂志发表过很多论文。但是美国人关注的是人和工作的互相适合,而不是学历。”朱闯再次走进了餐馆,这个在留学期间风光无比的中国人依然如留学前初来美国时一样,快乐地端着盘子,“我一点也没有慌张,因为我来美国就是为了长见识开眼界的,如今还学到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知识,即使因此就回了中国,我也没有一点遗憾。”这份对生活的豁达和乐观再次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个美国人并不是一个大老板,只是餐馆附近一个制造工业零件的工厂的“小老板”,他为朱闯提供了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为他的工厂设计一个自动化供货系统软件。仅仅用了3个月时间,先进的自动化供货系统软件诞生在朱闯的手中,
6个月后,朱闯拿到了绿卡。“刚出国时我根本没有想过绿卡,所以我觉得一个人如果对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了珍惜,都拿出了全部的热情,那么很多事情是水到渠成的。”朱闯说。无论是端盘子还是做软件,朱闯都对工作充满最大的热情,这一点让美国老板深深感动,并将朱闯介绍给了他的朋友,而正是这位朋友又为朱闯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大门。
美国建筑机械行业协会的中国顾问
这位名叫杰姆的美国人是世界著名的美国建筑机械行业协会主席,该协会会员不少是世界500强公司,杰姆先生本人也在全球建筑行业享有崇高声誉,他的出现勾起了朱闯埋藏在内心深处多年的梦想。朱闯来自于建筑世家,父亲和哥哥全部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父亲更是于1984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建筑设计事务所――上海海音建筑设计事务所,1985年,承担了上海市最大的工程项目――上海国际自行车赛场,在当时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哥哥在德国也事业有成。从小,朱闯就梦想像父兄一样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并因此练就了很好的绘画功底。虽然最后朱闯并没有如愿以偿,但是杰姆先生的出现让他走进了建筑行业。“虽然不是建筑设计,但是不管怎么样,终于和建筑沾上了边。”朱闯笑着说。
1993年的美国拉斯维加斯,朱闯作为翻译跟随杰姆先生出席了4年一次的世界建筑机械博览会,在这次盛会上,朱闯接待了20多批来自中国的代表团,熟悉的乡音、亲切的面孔一下子勾起了朱闯的乡情,从这一刻起,朱闯有了来到美国后的第一个目标,那就是“真正地回到中国”,“其实我在中国从没有真正融入到中国社会中去,因为我一直都在大学校园里,但是那个时候我心里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必须要真正回归到中国的社会中去。”
朱闯在博览会上的专业表现最终使他被美国建筑机械行业协会聘请为中国问题专家级顾问,这也是该协会有史以来第一次聘请中国人担任专家级顾问。就在这一年,朱闯在美国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咨询公司,也第一次回国探亲。探亲的10天时间他只用了1天待在上海的亲人身边,其余的9天时间他跑遍了中国主要城市北京、广州、上海、成都、长沙、温州等地建筑行业相关部门以及建筑工地,看见老式的混凝土搅拌机在工地现场制造着噪音和污染,老式的泵送设备无法将混凝土输送到高层。
带来最先进的建筑设备
祖国在建筑设备方面的落后使朱闯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回到美国后,经过详细的计划和调研以及细致的工作,朱闯给中国输送了世界先进的专业化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从此中国开始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使用在专业搅拌站内由自动流水线生产的商品混凝土。
为了让中国拥有世界先进的建筑泵送设备,朱闯只身赶到德国,找到全球著名的德国普茨迈斯特集团,并用短短的7天时间写出一份和中国合作的可行性报告,因为这份报告,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的老板卡尔先生力排众议,让只有一面之交的朱闯代表该公司回中国建立独资公司,并邀请朱闯担任独资公司总经理,给与他200万人民币的年薪。其时,朱闯在美国的咨询业务蒸蒸日上,咨询费用达到每小时400美元,收入非常可观,他已经完全融入了美国主流社会。然而,朱闯还是回到了中国,并且带来了日后在建设上海金茂大厦时起了重要作用的“世界第一泵”。而朱闯领导的这个公司先后为中国的小浪底、三峡、二滩等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朱闯并不满足,因为他领导的是独资公司,他代表的是外国公司,大部分时间依然是和外国人和外国社会在打交道,“我感觉我只有半只脚踏进了中国,并没有真正完全地融入进中国社会。我需要的不仅仅是回来,而是回归。刚出国的时候我仅仅是不想做一个传统意义的中国人,但我并不是想做外国人,我是想做一个融合东西方优秀素质的中国人。这才是我对自我的真正定义。”
建设中国独一无二的科技园区
2000年5月的上海,朱闯放弃了200万年薪走进了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做过咨询、销售和市场,学过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朱闯很快地在风险投资界站住了脚,并且运用他在美国学到的各种知识创建了一套项目动态评估方案体系,让所有的投资项目评估进入先进的科学系统,这在当时的中国风险投资界开了个先例。
2004年,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立,已经在风险投资界小有名气的朱闯却成了这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总经理,对于这样的变化,朱闯说:“我是个兴趣很广泛的人,我永远喜欢探索我不知道的事情,挑战本身就充满了无穷的乐趣。虽然我很喜欢风险投资行业,但是我不希望仅仅是从事投资管理和评估项目,我希望能够实实在在地操作项目,只有在这样的实践中才会有更深的领悟。也只有真正走进国营单位才是触摸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命脉,也才能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服务中国。”然而,科技园区对于朱闯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事情,偌大一块地方,几幢工业厂房,难道和大多数园区一样仅仅就是租房子做房东?越是陌生的领域越能激发朱闯强烈的探索欲望,经过向前辈的请教和深入的市场调研,朱闯决定要建设一个中国独一无二的科技园区,站在中国科技创新的最前沿。
2009年的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创建了包括华泾基地、浦原基地、龙华基地等涵盖研发中心、创业中心、产业园区等三大科技发展基地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获得国家科技部认可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并获得百万的资金支持。同时,朱闯本人也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国家火炬计划20年全国先进个人”的崇高荣誉。
如今的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提供的是旨在让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更有成效的系列服务,包括政策、技术、市场、人才、资金等等,朱闯将其称之为“解决方案”。
“这套解决方案的基础是服务,而方法是‘四化’,那就是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和规范化。”朱闯说,现在国内很多园区的管理者都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拥有房子的房东身份,这是非常错误的。园区提供给客户的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而更应该是一个发展空间,或者说叫舞台。“一个舞台,如果舞台的设计者管理者和演员们没有默契没有共鸣,怎么可能上演精彩的大戏?好的演员又怎么肯来?”朱闯说,在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首先要求的是专业化的集聚,在华泾的研发基地,所有的客户都是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行业的领先者和优秀者,如此才能形成一个浓郁的专业化氛围。二是国际化,这意味着无论从环境还是服务方面,都需要和国际接轨,大到整个管理团队的服务模式小到一个环境中的装饰,都要符合国际标准。再有就是市场化,要让这个园区成为高科技成果转化并走向市场的桥梁,要让这个园区不仅仅是一个园区,更是一个能经受住市场考验,在楼宇经济中充满竞争力的“产品”。而规范化则是要求所有的管理和服务都必须遵守符合市场规律和长远发展的规则。
在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有着美轮美奂的东西方融合的环境,走入其中,仿佛走进的是一个充满了艺术气息的创意园区,既有中国精美的宫灯,也有浓墨重彩的西方油画,仿佛丝毫也找不到“科技”的痕迹。
然而,上百家在科技行业内享有声誉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公司却集中在这里工作,其中包括不少世界500强公司。时常会看到朱闯和这些企业的老总们像老朋友一样在园区里相聚,老总们会为园区的发展提出各种建议,而朱闯则会给老总们很多企业在中国发展的经营之道。这样的“错位”成为园区的一道风景,在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和朱闯直接接触,这是很多企业愿意走进园区的重要理由,因为在这里,他们找到的不是房东,而是一个可以同舟共济的好朋友好伙伴以及一整套协助他们发展壮大的服务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