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途径

Abstract: because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level is relatively backward, lead to industry work efficiency is low, the investment has nearly 1/5 of the fund waste, seriously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efficiency. This paper analyzes our country to the status of informatiza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roposed in this foundation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effective way.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way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伴随着我国信息化产业的飞速发展,许多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提高,但是大多数施工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还相当落后,信息化的概念还没有真正融入到企业管理的业务范围之中,信息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和较低的水平上,从而严重影响了建筑业发展的效率。建筑业存在着10%~20%的浪费,由于效率不高、错误以及工程延误等原因每年给建筑业投资中大约带来1/5 的损失。全球制造业和建筑业的GDP 规模基本相同,大约为3 万亿美元左右,两个行业在IT 上的投资却分别为81 亿美元和14 亿美元,即建筑业在IT 上的投资不足制造业的20%。多年以来,建筑业内均采用纸质介质交换信息,但是纸质介质不能承载更多的数字信息,纸质传递会导致项目全生命周期中信息的流失(如图1 所示),这就要求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1 关于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完整的信息化应该包括:一定信息技术水平;基础设施;产业水平;社会信息基础支持的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允许信息化发展的自由度;信息活动的不断提升和丰富的过程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因为信息化建设的初衷和归属都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来发挥信息化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加速器,因为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更有效的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控制的手段和工具,极大地提高了人类信息活动的能力,扩展了人类信息活动的范围,加速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2 我国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现状

回顾我国工程建设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所走过的历史,确实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各级管理网站广泛普及,各种计算软件和工具软件层出不穷,自动控制技术日益增多,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发展迅猛,整个信息技术在量的扩大和质的提高上均有新的飞跃。但是由于工程建设存在着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件性、多学科性、参与单位众多、施工的环境比较恶劣和地域分散等特征,应用信息技术比其他行业显得更为困难;再加施工企业长期受传统习惯的影响,管理粗放,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多数企业没有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或者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我国绝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

2.2 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⑴施工企业总体信息化水平低,市场应用以工具软件为主。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正在得到施工企业的普遍认可,已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计算工具,但由于受软件本身的局限性,现场技术人员各自了解程度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企业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简单的单项应用上。由施工图预算,工程进度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等单项程序的应用,逐步扩展到工程造价计算、钢筋计算、物资账目管理、建筑CAD 设计、区域规划等,以及企业管理与办公自动化、招投标、施工技术、质量与安全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程序系统的应用。管理软件的应用,由于受企业文化、业务数据、管理思想及模式、体制、机制的不同和传统管理方式的制约,使用尚不普及。

⑵重视基于项目的局部应用,集团层面整体资源协调不足。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入,需要协调理顺各方面的工作关系和业务流程,而这种投入和协调在短期内不可能达到完善,不可能马上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往往得不到领导的足够重视,不能给信息化建设提供合适的资源和工作条件。

⑶集团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普遍存在“信息孤岛”。目前,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日常工作数字化层面上,大量冗余的数据和信息重复储存于各个子系统中,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不能做到信息集成,不能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化的优势没有得到体现。

⑷点对点的信息沟通方式,使项目参与各方的信息沟通不畅。如图2 所示,这种传统的点对点的信息沟通方式及信息分散储存的方式会造成项目信息的不均匀分布,使工程所必需的资料滞留在某一方的资料柜或计算机里,而其他参与方手里拿的是已经变更甚至作废了的图纸和资料。这种工程建设中常见的信息缺乏、各方获得信息的时间不一致、内容有偏差的状况,是造成工作冲突、工程变更周期长、工程延误乃至返工等问题的根源所在。

3 实现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途径

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套全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引入,对每个员工的工作方法都将产生巨大的冲击,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因此,管理信息化的推进只能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

3.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场变革。它的成功实施需要企业领导的重视和全员的参与;需要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出发,综合考虑企业中人、技术和管理的作用,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需要实现企业经营全过程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机集成和优化运行,并在工程质量、成本、进度等方面达到总体最优,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只有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3.2 领导重视,全面做好各种资源投入

企业信息化建设既需要软件和硬件的大量投资,又需要人力、物力、智力的投入,是实现从“人治”到“法治”转变的过程。因此,领导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充沛的资源,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通进行。

3.3 结合实际,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企业信息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高层决策机构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竞争地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关键需求、范围、阶段,才能既不脱离企业自身特点,又能很好的服从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分步实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3.4 加强培训工作

企业是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主体,只有企业各类人员充分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按照系统规程完成各自的工作职责,新系统才能成功建设并顺利运行。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建设应立足于现有人员的培训上,这种培训包括从企业的最高领导层直到底层的具体操作人员,并且培训工作应该贯穿于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阶段。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影响

中图分类号:TP393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发展也受到网络信息化极大的影响。企业信息化发展受计算机应用技术影响,进行了全面的信息化改革与深化。现代企业信息化,就是指以培养和发展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的信息智能化。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入企业信息化发展,必然成为企业信息化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

1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信息资源为对象,应用现代技术与各种先进科学性的信息管理方法(如系统集成法),对企业管理的框架进行综合整理,是企业各方面资源都得到合理配置[1]。企业信息化不但可以对企业生产管理的流程进行规范及改善,还能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目前,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就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革。企业不论是生产运营,还是管理决策方面都已经进行了信息化的普及。企业信息化发展正蒸蒸日上,通过各种科学信息技术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从而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2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2.1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流程管理信息化阶段的影响

企业流程管理信息化阶段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中最重要的阶段,同时也是应用最广泛、管理量最大,且涉及的范围极其宽广的领域。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流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实际上是指规范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与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过程。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于企业的流程管理信息化阶段,主要是通过应用计算机信息集成应用系统对企业流程管理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应用,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从而为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的管理决策信息。如决策支持系统、事务处理系统、企业产品的数据管理系统、企业的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2]。

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于企业流程管理的信息化阶段,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引导阶段。各大企业都必须在从自身的发展情况出发,选择适当的研发对象,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及完善。除此之外,在企业流程管理的信息化阶段,通常会出现某些非结构性的信息数据,如各方面的邮件、文档及报表、幻灯片、视频等。因此,企业流程管理信息化阶段中的文档管理及办公自动化也是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方面,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此发挥了重大作用。

2.2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阶段的影响

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阶段通常是指对企业生产技术的自动化发展及技术控制管理的实施阶段,是市场经济体制中制造型的企业生产作业信息化改造的关键环节。其管理控制的内容是应用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生产模拟仿真的技术及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监测与控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生产管理、控制信息化阶段发展的重点是生产工艺流程、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检验及生产车间管理等环节。如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阶段所采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复杂工程结构设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辅助工艺设计技术等,这些都对企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阶段的建设有重大的影响。

2.3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化阶段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生产从传统的独立、闭关发展状态逐渐向改革和对外延伸的状态转变,实际上就转变为现代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是指企业生产过程包括生产的零部件及原材料的采购、储存、运输、制造、加工、销售、配送等以服务客户为中心,形成的由上游供应商、中间生产者、第三方的服务商及下游销售部门所组成的供链管理结构。

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过程,直接制约及影响整个企业的管理流程与生产活动过程。因此,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信息化阶段是企业发展、管控的主要方向,其发展控制的重点是充分应用互联网、局域网、电子商务、数据库等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对上游供应商、中间生产者、第三方的服务商及下游销售部门进行信息化调控与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将企业外部供应商、销售商、服务部与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提升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应变能力。

3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势

3.1 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升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为企业电子商务交流发展做好的信息建设基础,从而带动整个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升还有利于促进企业远程办公与移动办公技术的实现,通过这种技术大大提高了企业办公的调控性与灵活性。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提升办公自动化水平,还有利于实现企业办公无纸化及科学化发展,从而节约办公管理的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效率,简化办公流程,减少企业办公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带动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3.2 有利于企业员工信息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有利于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调控与管理,从而使企业员工更加明确所处岗位的职责,加强员工使命感与责任感。应用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企业发展先进经验与成果,带动及激发企业信息化技术发展,同时培养企业员工技术创新的能力。企业信息化发展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充分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生产数据、信息资源的自动化录入水平,而且还有利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基础性数据、信息准确性与及时性。从而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的科学性、创新性。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还有利于企业工作流程的优化,消除各种不科学、不合理的环节,从而提高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及生产工作的效率。这种方式也有利于把员工工作经验及生产技术转化为企业的内部资源,培养员工努力学习与不断创新的能力,

3.3 有力与企业信息化沟通的调控管理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有力与企业信息化沟通的调控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企业提供信息供应链丰富、快捷的信息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了企业以内部人员及供应商之间的沟通,有效避免了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流及沟通不畅等问题[3]。通过企业内部与外部的有效沟通,加强员工之间的合作、互助意识,进而增强企业向心力及凝聚力,促进企业信息化沟通的调控与管理。除此之外,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入企业信息化发展中,还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调控与管理,使其在企业信息化沟通交流中得到合理的配置及应用。通过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及信息化沟通的调控管理能力。

4 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流程管理、生产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等阶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入企业信息化发展,在企业的持续性发展中存在多方面的优势。因此在关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必然要加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利用、开发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周岭.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探析[J].科技资讯,2012,8(14):41-43.

[2]刘菲.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企业信息化建设[J].中国电子商情:通信市场,2012,16(04):165-167.

[3]陈香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1,11(09):89-91.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范文第3篇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摘 要:纵观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制约着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化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极大浪费。辽宁省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小企业要实现良性发展,我们必须要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并予以认真解决。本文从当前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对相应的改善对策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能够对加快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有所裨益。

关键词 :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079-03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飞速展给各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促进着各行业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之路。

一、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概述

作为东北经济大省,辽宁省的中小企业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能否实现。从十六大提出信息化发展指导至今的十多年间,辽宁省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纵观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如,仍有不少的企业对于信息化的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企业的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企业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适应性较差;企业信息化成本较高;缺乏完善的信息化服务软件;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缺少健全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等等,这些突出的问题在制约着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化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极大浪费。辽宁省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小企业要实现良性发展,我们必须要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并予以认真解决。

二、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企业对于信息化概念仍缺乏清晰认识

所谓信息化,指的是借助计算机等智能化工具来培养和发展具备较高信息化能力的新兴生产力,并使之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运用智能化工具的信息化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处理,以及信息的再生利用等等。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提高信息的运用和处理,而目前辽宁省不少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概念仍然停留在引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这一层面上,总体认识深度还不够,最终导致了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革时难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受限

经过几年的发展,辽宁省中小企业的计算机普及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大多数的企业都仅仅是配备了计算机并装配了一些基本的办公软件,有的企业甚至还没有实现外部互联网和企业内部局域网的搭建,这不仅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难以畅通流动,各级管理人员也基本上依靠电话短信等方式来进行沟通。由于信息比较闭塞,不仅导致了管理人员“各管一摊”的问题出现,还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网络应用化水平限制,也给企业在运用网络信息和资源方面带来了困难,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

(三)企业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适用性较差

企业进行信息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效率,进而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益得到提升。信息化的过程不仅需要对企业基础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规范化,还要对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制度方面进行重组。然而,由于受到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以及企业原有管理流程的限制,使得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对信息化这一新概念也接受缓慢,甚至不愿意改变原先的工作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改革。可以说,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习惯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中小企业要实现信息化发展,必须要对企业中落后的管理观念、业务流程,以及组织结构进行根本的改革。

(四)企业信息化成本较高,缺乏技术型管理人才

中小型企业一般具有生命周期短、抵押资产少、信贷风险大、资信度差、融资渠道少,融资困难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改革中,投入的建设资金和先进技术十分有限,用于引进高级的技术型人才的资金投入则更少。然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投入大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仅需要依靠IT厂商提供基本的硬件设施,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后期的软件、网站的开发、升级和更新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中小企业不仅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成本,还承担着难以预料到的风险,种种因素的制约成为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障碍,使得许多资金能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望而却步。

此外,人才是决定企业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得企业经营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而当前辽宁省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所存在的紧要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复合型人才的支撑,特别是对于既掌握IT技术又熟悉企业业务和管理流程的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缺口。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用人机制缺乏吸引力,所能提供的待遇也十分有限,一方面导致了企业很难引进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企业难以通过自身发展来留住优秀人才,导致了人才的二次流失,尤其是企业内部一些骨干型人才的流失,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五)缺乏定制化的服务软件,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市场上的大多数企业管理软件都是通用型的软件,系统功能和模块组成大体相同,很少有软件商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推出专业化的配套软件。有些软件商虽然针对企业进行了修改和定制,但价格昂贵,远远超出了中小企业的成本承受能力。同时,由于相关的软件开发人才匮乏,软件商在企业管理管理软件方面的开发能力也受到了很大限制,这两方面的因素最终导致了软件服务与企业发展的不协调。

此外,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千差万别,而目前,市场上仍没有完全适合中小企业的差异化解决方案和个性化产品,使得大多数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往往仅停留在了宣传阶段,难以得到企业主的认可和接受。同时,目前市场上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仍然不完善,如有些企业主即使购买了解决方案,但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仍缺乏及时的培训和指导,久而久之,导致了企业对信息化产生失去使用连续性,甚至对软件服务上失去信任,最终导致了中小企业失去了信息化发展的信心。

三、推进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对策思考

(一)各级政府应加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动力度

各级政府应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指导下,不断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高重视,为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发展出台切实有效地鼓励和扶持政策。

1.各级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向全省范围内的中小企业积极地宣传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要广泛地借鉴和吸收其他省份和国外企业在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革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制定多项适合本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针对性扶持政策,使企业真正得到帮助。

2.各级政府应在财税和金融资本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倾斜度,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并为之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切实减轻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压力,使辽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改革更为便利和畅通。

3.各级政府应大力资助或成立公共信息服务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初级的信息服务,使企业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公共信息服务,从而使企业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并对信息化的优势有初步的了解和认可。对于经济实力较差、资金流转较困难的企业,政府应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予以适当的减免和协助,以帮助企业逐步提高自身信息化的应用程度。

(二)提高企业对信息化的认知,转变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

信息化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企业进行全球化发展、开展跨领域合作的必由之路。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和服务这一层面,而是逐步扩展和提升到了信息化应用的层次,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程度更是成为了衡量该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前文所述,当前省内不少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改革中存在着不少认识误区,如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够重视,仅仅认为装配几台电脑,开通企业网站,财务管理实现电脑办公等等就是实现了信息化发展,这些片面的认识严重阻碍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因此,中小企业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的改成含义和思路,要以信息为核心,以信息化相关的软、硬件设施为媒介载体,将信息化技术引用于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的整个过程,广泛搜集企业各个运营环节的数据,运用大数据理论进行科学分析,从而使企业的信息管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

此外,企业要认识到信息化发展并不是仅仅使用电脑进行办公这一简单机械的工作,而是借助信息技术,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从而使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得到改进和革新。所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改变以往陈旧的经营方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以及不合理的管理流程等,使企业在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中提升产品质量、技术能力,以及管理水平。

(三)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多方受益的良性发展局面

能否对有限资源进行科学地利用,是衡量一个企业运转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志。面对有限专业人才资源、信息技术资源,政府应牵头组建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参与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以使各个中小企业都能得到合理的资源使用。

为此,建议省政府建立一个全省范围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在这个服务平台中,建设信息化知识宣传、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技术指导,以及信息化建设项目等模块,使企业在平台中能够得到有效地学习,并及时获得最新的政策信息。同时,还应鼓励软硬件服务商加入到信息化服务体系中,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帮扶,使其加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软硬件开发力度,使开发出的软、硬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不同的行业。此外,要加强企业与软硬件服务商、科研院所、高校间的互动交流,将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软件服务商的先进技术,以及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人才优势进行有机统一,这样,不仅有助于企业找到适合自身信息化发展的科学途径,还将给软件服务商改善服务、提升技术带来动力,同时也将使人才实现更有效地流动。

(四)开展校企合作,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培养

辽宁作为教育大省,省内不仅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各类科研院所,还拥有门类齐全、数量庞大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然而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水平不同,使得这些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各门类技术人才在省内处于分散存在的局面,并且存在东、西部分布不均的现象,由此导致了辽宁省东、西部的企业在信息化发展和人才质量等方面不均衡,甚至产生差距悬殊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发挥牵头作用,引导辽宁东部企业和高等院校与辽西地区的企业和院校开展深入而广泛的合作,促进资源的平衡配置和使用,使各地区的企业、院校和科研院所都得到发展。为此,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搭建院校交流平台。鼓励沈阳、大连等地的优秀高校与其他市区的高校建立教学交流关系,一方面派出优秀教师到各地的院校进行专业知识讲解,及时传递企业信息化领域的前沿咨询;另一方面要积极的接收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到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并将学习到先进的思想和专业技能带回去,有效促进各地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2.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因此,企业应主动的与高校建立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一方面要与高校建立合作实践基地,为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提供场所,使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另一方面,企业应派优秀的管理人员到高校中进行讲学,使学生们了解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当前需求和前沿发展技术,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方向和目标,从而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不仅满足了企业需求,还将有效地提高高校的就业率。

3.建立企业互助发展联盟。对于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发展的(中小)企业,要鼓励他们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建立互助联盟,借助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系统将已经拥有的资源、渠道等进行推广和分享,形成一个信息资源共享体,实现共同发展。这样,不仅有助于各企业资源的流动和共享,还将使各自企业的业务得到有效地拓展,实现多赢。

四、结束语

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正在崛起,中小企业应抓住信息化的发展契机,不断进行大胆的探索,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不断实现产品创新和技术革新,最终使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使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持续提升,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对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亚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改善[J],中国科技信息.2014(02).

[2] 马晓君,郭晓琳.辽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统计分析及政策建议[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02).

[3] 张代军.辽宁、浙江两省中小企业融资比较与启示[J].辽东学 院学报,2010(03).

[4] 党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13).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070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02

过去国内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进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建设”,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关注效果评价。这种转变是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向理性转变,企业逐渐把信息化评价视为企业整个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评价工作存在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判定具体建设目标的实际实现程度,促使企业决断趋向客观与科学,杜绝“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

所谓“企业信息化”,其本质就是指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挖掘信息资源使用的深度和广度。而其具体的建设过程主要由4部分构成,即计划、实施、评价、改进。在这一循环过程中,信息化评价作为典型的效果分析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构建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意义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政府、信息技术供应商、企业。

对于政府而言,负责信息化的相关部门能利用该评价体系对企业的信息化,信息化成熟度进行测评,精准把握企业信息化运转状态。

对于参与信息化的企业而言,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能促使企业明确自己的具体建设目标,帮助企业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管理水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另外,企业可利用企业信息成熟度评价的评分计算出自身信息化水平和其本身的战略之间的契合度,并以此作为参考,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这一评价体系能使企业真正明了自己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发现企业制度链条中的薄弱环节,改善整体经营水平。

对于互联网技术供应商而言,这一评价体系有助于他们掌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加强信息技术研发的针对性。

1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1.1 国内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国内企业在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市场压力越来越大。基于这样的现状,企业已经能体会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在企业的发展运营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既可降低其在人力和管理方面的成本,增加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砝码,又可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优势,帮助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建立新的壁垒。

目前,国内对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开发较少,水平较低。以整个企业为使用范围的信息系统是需要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作为指导的。而目前国内行业与行业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这就导致我国的企业信息化水平也出现了明显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程度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企业信息化程度较差。此外,行业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也对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当前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针对企业信息化,国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法律法规,这种现象导致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面对发生的纠纷难以寻找相关的依据进行取证和认证。

2.2 信息机构种类贫乏,相关人才缺乏

信息机构种类贫乏在我国国内企业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问题,这种机构建设上的问题进一步导致信息技术人才流失十分严重。

2.3 重大信息工程建设滞后

目前大多数企业拥有不少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属于本企业的人才资源。但是物料资源管理(MRP)、资源制造管理软件(MRPⅡ)、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的使用和推广还有待发展。

3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构建

3.1 构建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原则和方法

目标明确,量体裁衣。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建立的目的在于利用这套评价体系评判各个企业当前信息化成熟度状态。

简洁明了,客观科学。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指标选取应避免繁杂。只有通过简洁的指标来展现企业实际的信息建设状态,企业才能更好地掌握整个评价体系的精髓。

立足企业,使用方便。该评价体系选择相关指标时,应考虑到指标取值与相关企业间数据的可得性。

与时俱进,动态更新。像所有的科学技术一样,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十分迅速。国内企业信息化一定是以当前的信息技术状况为依托的,因此信息技术出现任何进步都会导致企业信息化的转变。

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人才培养。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引导扶持与人才储备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不断健全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监督行业发展。此外,企业也应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库,为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3.2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流程

3.2.1 明确企业实际,选取适合企业运行特点的评价坐标

当前国内企业之间信息化水平的差异较大,因此企业在推进自身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从企业本身的实际状况出发,有目的地推进自己的信息化发展程度。在选取具体的评价体系指标时,指标应具有全局性和综合性,各项指标间应彼此关联而又互不重复。比如,重庆市在构建自己的有关制造类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时,虽然需要将国家以及地方政策法规列入考虑指标中去,但是由于针对整个重庆市而言,市内企业的政策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在指标选取的过程中,他们就删掉了政府政策这一指标。这样的做法使其指标体系更加简单明了,针对性也更加明显。

3.2.2 梳理企业内部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构建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体系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建立的做根本目的还是帮助企业评估其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发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投资效率以及投资效益。所以在选择其评价指标时,其可操作性就成了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只有整个指标体系是可轻松搜集和使用的,这个评价体系的建立才是有意义的。

3.2.3 构建二级评价体系

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本身的动态与变革也是必须考虑在内的。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企业大多使用CIM技术,但是随着信息及时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技术选择使用ERP技术来替代当年广泛使用的CIMS。而评估体系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依旧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就对其指标选择的动态性提出了一定要求。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基础是麦克利兰设计的胜任特征模型。这一模型创建之初是用来评价人对工作胜任程度的评价方法。在对信息化基础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后,通过下面两个二级指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完善评估企业信息化的成熟度,一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明确信息系统应用的功能和应用边际。

首先,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一次性投资之后,我们可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平台。依据企业信息化的具体需要,企业就可把这个指标分为3个三级指标,它包括硬件平台、网络平台、软件平台。

其次,明确信息系统应用的功能和应用边际。信息系统的应用应着重显示在信息活动后,在静态之下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情况。可从以下3个三级指标来进行评估:系统应用的广度,系统应用的深度和系统应用的安全程度。这三个指标依次作用于明确信息系统应用的功能和应用边际,需要注意的是,应用广度着重考量的是系统整体的使用状况;应用深度强调的则是系统自身的使用协调程度;应用的安全程度则重在体现企业内部应用的实际保障情况。

3.2.4 最后完成整个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依次完成上述几个步骤之后,完成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整体构建流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往往更注意信息系统应用之后,系统是否安全。尽管在广义上来讲,信息化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安全问题。所以本文所讨论的企业信息化中,主要把企业信息化整体的安全状况看作信息环境制度优化。而和信息化基础关联密切的局部安全情况则单独探讨。应用深度以单个系统而言,它反映的是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使用中得到保障的状态。

4 企业信息化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1 内部因素

4.1.1 企业员工因素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就是企业各层员工。这里所说的员工并不仅仅指企业的部门,它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从高级领导到普通职员的每一个人。企业员工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以及其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都将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4.1.2 企业信息化的管理部门与相关计划因素

企业的信息化是需要非常严谨、客观,科学的论证与规划的。因此,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影响因素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企业信息化是否成熟与其负责机构是否专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一机构在企业信息化的日常工作中需要协调其遇到的种种问题。

4.1.3 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转是一个长期工作,它对企业的人才水平,资金力量,物质状况有着一定要求。没有这三个因素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可能走向成熟。

4.1.4 企业本身管理状态因素

所谓“企业信息化”,顾名思义是需要依托企业进行的。所以,一旦企业本身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效果就会受到影响。信息化是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相互依托的,所以部门之间的合作开发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企业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而这种使用效果最终将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4.1.5 信息化具体操作因素

信息技术项目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种风险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企业缺少科学的信息化手段,必将导致其最后的成功概率降低;此外,其信息的标准化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面对这各种各样的选择方案,如何判断哪一个方案最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也十分重要。所以在选择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影响因素时,其具体操作状况绝对不可以缺少。

4.2 外部因素

4.2.1 政府相关政策因素

政府的各项政策对于当前国内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而企业信息化自然也是离不开政府的导向和政策帮助的。特别是对于规模比较小,资金力量不够强大的民营企业而言,政府的扶持与帮助对于增加其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很有必要。

4.2.2 市场环境影响

企业信息化与整个企业所处的市场发展环境息息相关。当整个市场发展态势比较好,不同企业之间以良性竞争为主时,企业就会将更多地注意力放在自身发展上,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以更好的姿态面对市场挑战。反之,企业则会忽略技术层面的建设,而将更多精力放在节省成本上。

4 结 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任何一家企业离开信息化都是没有办法完成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改造运营模式,重构企业内部结构的。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构建,以及企业信息化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构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在对企业的信息化成熟程度评价体系的架构过程中以下几大因素必须进行慎重考量,包括:企业员工因素,企业信息化的管理部门与相关计划因素,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企业信息技术建设的着力方向,企业本身管理状态因素,信息化具体操作因素,政府相关政策因素等。

主要参考文献

[1]冯莎.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城市地理,2015(4).

[2]周海.如何评价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7).

[3]吴亮,李霞.建筑业管理信息化成熟度研究及应用:建筑业管理信息化选型之“道”[J].中国新通信,2013(23).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南宁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信息化 整合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B-0126-03

在互联网时代,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提高旅游企业竞争能力、提升区域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旅游企业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数据库和网络技术,整合各种旅游企业的信息资源,使其成为旅游企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成为推动旅游业更快发展和提高旅游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科技手段。

旅游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的内部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系统,也就是在企业内可以实现信息化的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并进行信息化的管理,通过对企业的管理系统与各种专门运用系统的有效连接,实现旅游企业内部的信息流、资金流的自动化处理以及对员工、生产物资、企业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和控制。另外,也提供企业的信息化服务设施,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来提高顾客满意度;对外能实现顾客的电子预订、支付,和与旅游各类相关企业形成紧密的联系,实现电子运作,运用标准化的应用程序和格式进行产品交换和信息供需,实施旅游电子采购等功能。

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人力资源结构、信息化“软因素”、旅游地与接待客源状况。它们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一、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旅游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息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明显。旅游企业如何将自己掌握的资源转化为信息资源参与市场竞争,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抢占市场商机,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旅游企业发展信息化,能更有效地提高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携程网运用旅游电子商务手段开展旅游业务活动,在经营模式、盈利模式、销售模式、目标市场、销售范围、信息沟通及时性、网站定位、网站功能等方面都具有核心差异,明显的携程网在客源市场竞争、销售成本、客户互动方面具有优势。

(二)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简化了交易程序,降低了交易成本。旅游业是一个需要空间位移和延伸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的开展跨越区域范围,这种跨越空间的交易需要信息化的建设。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缩短了客户与企业的空间距离,简化了传统的旅游交易的一部分旅游中介机构,降低了交易的成本,提高了旅游企业的竞争力。2007年,携程网管理成本为3640万元,中青旅管理成本为8208万元,是携程网的2.3倍之多。旅游信息化的运用减少了传统模式中中介的中间环节,减少成本的支出,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旅游产品的无形性特点是决定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旅行社推介的旅游线路和服务,饭店生产的客房服务等服务产品都是无形的,其只是提供给客户一种感觉和印象。因此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产品进行宣传和推介,提供给客户一个感官的认识,有助于旅游企业进行产品的营销宣传。

(四)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利用有助于中小企业获得同等的市场机会。在传统的旅游产业价值链中,大型旅游企业特别是旅游企业集团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并通过大规模的集中采购来获得价格优势,其从相关旅游供应商处采购的产品通过包装组合后,销售给旅游产业链下游的旅游零售商。但是由于受到资金和销售渠道的限制,各种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只能跟随市场来进行产品的组合和包装。如果实现了信息化,信息化的优势使得中小旅游企业也能突破障碍和大型企业同时利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同时面对消费者平等、公平竞争,获得相同的机遇。

(五)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使用能改变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效益。许多旅游企业诸如旅行社,饭店、景点景区等仍然在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来进行管理和运营,这种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企业利用信息改善企业业务流程上都能快速、有效地进行,提高企业效率。

二、南宁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南宁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息意识初步形成,发展模式处于起步阶段。南宁旅游企业大部分的经营管理者都认为企业信息化非常必要,但是许多企业都没有具体发展的目标、步骤、内容等实质性的规划,没有战略发展的规划。许多中小型的企业确实面临业务量小、技术、资金方面的问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狭窄,应用形式单一,信息孤立,处于封闭的起步阶段。比较有实力的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缺乏统一的规划,缺乏专业的信息管理部门,缺乏数据的共享。

(二)旅游企业信息化起点低,发展缓慢。南宁市的大部分旅游企业的计算机都仅仅是用于文件的处理或者单一部门的办公软件,饭店、旅行社等许多旅游企业都缺乏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内部信息不能共享,信息零散。另外,许多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装备薄弱,缺乏持续的发展基金,甚至一些中小旅游企业基本的计算机硬件设施都不足,或者已经老化,信息化发展的进程极其缓慢。

(三)行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差异比较大,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旅游行业涉及旅行社业、饭店业、旅游景点景区、旅游交通行业等,各行业信息化发展及不均衡,信息资源在行业内形不成共享。

1.南宁市饭店业中三星级以上的饭店普遍建立了饭店管理信息系统,部分饭店参加了全球饭店预定系统和分销系统,例如南宁明园新都、南宁沃顿国际酒店、南宁饭店、凤凰宾馆等高星级的饭店。但是数量占大多数的一、二星级的饭店和没有参与评星的饭店基本上没有进行饭店综合化信息系统建设,处于初级或空白阶段。

2.旅行社行业中大型的旅行社公司建立了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建立有自己的网站,或者在门户网站、旅游专业综合网站建立有网页。比如南宁中旅、南宁青旅、广西国旅,建立自己的网站。但是这些网站信息更新速度缓慢,信息量小,而且缺乏与游客的互动沟通。但是,中小旅行社的信息化刚起步,发展缓慢。一些旅行社只能将自己的旅行社介绍,线路简单报价放在一些门户网站,或政府的旅游信息中心上。

3.旅游景区由于形象宣传的需要,很多景区都建立有自己的网站,信息化水平整体较高,但是信息化综合应用的水平相对旅行社、饭店行业要低。同时,其宣传和销售仍然更主要的是通过旅行社的营销来完成。

4.旅游车船企业仍未形成区域性的网络企业,运输服务主要通过旅行社预定和团体销售,信息化基本处于空白。

(四)旅游企业之间信息沟通更集中在传统沟通方式上。例如电话、传真或者简单的QQ形式等,这种方式使得企业灵活性较差,在市场巨变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沟通环节断裂,运作效率较低。

(五)在旅游电子政务领域,在南宁落户的广西旅游在线网站于2003年运营使用。广西旅游在线网站提供了广西的旅游信息的查询、预定、支付、投诉等功能,南宁的旅游信息融合在里面。广西旅游在线资讯网的目标是建设全区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但是该网站在开展针对旅游业务的电子商务功能上发挥的效能还不是很大。2009年,广西旅游在线资讯网组织旅游企业进行网上营销活动,并且免费为旅游企业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参加网上营销的企业数仅仅占到全区旅游企业数量的40%,南宁市旅游企业在广西旅游在线网站进行营销的占到60%左右,可见广西旅游在线资讯网在电子商务功能发挥上仍显不足。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广西旅游在线的宣传力度仍不够,根据调查旅游在线的注册网民大部分为广西自己本地游客。其二,旅游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意识仍不是很强。

三、南宁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根据国家对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金旅工程”的规划,南宁旅游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南宁旅游政务网――南宁旅游信息网已经运营使用,2003年落户南宁的广西旅游在线政务网与资讯网也同时为旅游业提供信息服务。广西旅游在线资讯网提供了在线预定、信息查询、网上支付、网上投诉等功能,实现了旅游宣传营销、客户服务、信息查询、行业管理、市场监控,发挥了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因此,在提出南宁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整合对策方面,本文更多的站在市场的角度,立足于旅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角度来提出信息化整合的对策。

(一)建设南宁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在广西旅游在线资讯网电子商务功能的基础上,南宁建设南宁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南宁旅游企业资源,开展网上旅游营销、预定、客户服务等。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需要旅游企业、旅游网站运营商、支付服务机构、旅游信息化组织、旅游者共同参与的一个系统。 如图1所示。

1.建设完备的基础性网络信息系统。首先实现企业内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内部网,实现旅游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沟通和共享。其次,实现企业内部网络与互联网的连接,实现旅游企业之间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旅游企业内部网络与旅行社、酒店、景点、交通等部门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业务的紧密联系,避免脱节。最后,开发旅游电子商务软件,旅游企业运用旅游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营销平台,实现预定、支付、旅游虚拟社区、调查投票等功能。

2.完善旅游网站的建设。旅游网站的建设是旅游电子商务开展的关键因素。旅游网站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旅游企业营销,旅游企业应该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同时注重与游客的互动性,及时处理游客的咨询和提问,以免错失潜在旅游者,进而影响旅游网站平台的形象。

3.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提供安全性能高的支付功能,实现网上预定和支付。另外,旅游企业积极地运用电子支票、电子现金等电子支付方式,使得网上支付快捷、安全、高效。

(二)建设南宁旅游移动商务平台。南宁旅游信息化建设应该积极地引入移动商务网络,开展与电信、移动运营商的合作,运用4G等信息技术,实现手机开展旅游电子商务活动。旅游产品供应商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产品信息到旅游移动商务平台,满足旅游者在行程中随时设计旅游线路,预定旅游产品,实现手机的支付功能,旅游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移动信息终端手机来完成旅游体验。旅游企业可以及时地将预定的结果,航班延迟的消息提供给旅游者,移动技术使得旅游电子商务功能更完善。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对旅行社、景点景区、酒店、餐饮、交通等旅游服务商的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产业链,这个产业链不仅能够提供标准化的服务,还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旅游移动商务平台的运用在更深的层次上对旅游企业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企业的联合发展,提升南宁旅游业竞争力。

(三)旅游景点可以联合开发景点的电子门票,游客利用手机实现旅游门票的直接预定,也可以向旅游商预定,或在其他网站实现电子门票预定。消费者通过手机预定景点电子门票,就会收到一条二维码的短信,凭短信到相应的景区通过电子验证即可进入,全程无纸化,简化购票的流程,节约时间。例如广州银旅通电子门票平台在白水寨景区、封开国家地质公园、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等合作景区已铺设银旅通机并投入业务应用,咨询电话络绎不绝,手持银旅通电子门票短信的游客数量增长明显。据了解,仅2008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成功验证入园的电子门票就达数百张,节假日持电子门票的自驾车客流量亦有显著增加,进一步肯定了银旅通电子门票在游客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

(四)南宁旅游企业可以联合开发南宁网上旅游环游卡服务。南宁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景点、酒店、餐饮、交通、娱乐、旅游购物等联手向旅游者推出环游南宁的增殖活动。旅游者持卡可到联盟的企业享受折扣优惠服务。

总之,在已经建成南宁旅游电子政务网的基础上,从企业和游客的角度来整合信息资源,通过建立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旅游移动商务平台、旅游电子门票等信息化的手段,使得南宁旅游企业能充分地享受电子商务带来的强大优势作用,增强企业与游客的直接沟通,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艳玲.旅游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对策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9(4)

[2]孙静.中国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3]李汉荆.电子商务对旅游企业经营的影响[J].时代经贸. 2008(6)

[4]旅游信息化时代人出门胸有成竹[N].南方都市报,2008-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