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店理论知识

酒店理论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酒店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酒店理论知识

酒店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所谓激励,就是指组织在研究个体需求的基础上,以信息沟通为媒介,通过设计适当的奖酬形式、工作环境及制定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酒店管理的实习生激励机制,即利用适当的奖酬、晋升及改善工作环境等手段,充分调动酒店实习生的积极性,提升实习生的工种认同感、酒店认同感、行业使命感,促进实习生自觉遵守酒店相关规程,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实习生是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潜力股,未来的酒店业亟需大量有着丰富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发掘、吸引、留住人才,是事关行业发展的大问题。而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将有利于酒店吸纳优秀实习生,做好人才储备。

二、部分酒店管理中实习生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人才观,未建立实习生激励机制实习生作为酒店人力资源的有效补充,既可解决酒店人力资源淡旺季配置的难题,又可为酒店储备人才。然而,部分酒店在实习生使用、激励方面还存在误区。有的酒店管理者把实习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只关注实习生工作的完成情况,没有为其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平等的工作机会和宽松的人际环境,对他们的心理、生活、培训和职业成长关心不够。有的酒店为了节约成本,对实习生不进行全面培训,不提供轮岗机会,也不会根据其工作的熟练程度逐步提高薪资水平、增加福利待遇。有的酒店对实习生激励机制缺少系统设计,未能结合酒店实际与实习生特点进行有效激励,使得对实习生的激励主观化、随意化。

(二)激励不适时不适度、重惩罚轻奖励激励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当实习生出色地完成一项工作或一段时期表现优秀时,应该及时得到激励,拖延时间可能会使激励效果大打折扣。有些酒店过于注重负激励,对实习生在工作中的失职行为简单以扣工资了事,对实习生的闪光点视而不见或者置之不理。[1]有的酒店实习生管理简单粗暴、缺少人性化和柔性教育。酒店对实习生实行严格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证服务质量,但奖励不足、惩罚过严就会让实习生对酒店奖励的期望值下降,在工作中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薪资、福利过低,缺乏公正性由于实习生身份特殊,酒店给予实习生的工资普遍低于酒店正式员工,多数实习生除实习工资外再无其他津贴,无法享受酒店正式员工的福利待遇[2]。同工不同酬,是当下酒店实习生普遍遭遇的问题,它极大地影响了实习生工作的积极性。如何正确对待实习生群体,推行反映实习生工作业绩的薪酬、福利、奖励机制是酒店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消除不公平,才会让实习生全心工作、踏实奉献。

(四)缺少精神激励、重使用轻培养目前,大部分酒店普遍存在“只使用,不培养”的现象,一般很少给实习生提供正规系统的培训。有的酒店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实习生直接上岗,边做边学。[1]但这些师傅指导方法简单,缺乏耐心,不教只训,实际指导效果差。有的酒店忽视了实习生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与特殊性,偏重薪资激励而没有考虑实习生在精神方面的需求。还有的酒店缺少实习生参与机制,实习生无法参与酒店部门的决策管理,没有发言权,从而导致实习生对酒店缺乏归属感。

(五)缺少职业发展激励机制实习生的工作有一定的时效性,实习结束后就有可能离开实习酒店另寻单位就业,所以大多数酒店在实习生的培养上不愿过多投入。有的酒店分配实习生岗位过于随意、功利,忽视学生的内涵和特长,有时仅仅根据学生的外表和表象性格分配岗位,人岗匹配度差。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尤为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职业成长空间,实习生在掌握了所在岗位技能后,往往渴望调换岗位,体验不同的工作,而酒店出于经营考虑,不愿意为其调整岗位,实习生很难得到多方面锻炼,更没有机会参与管理工作。这些使得实习生难以产生工作自豪感、成就感,对个人职业发展前景感到前途渺茫,最终放弃在酒店行业发展。

三、酒店管理中实习生激励机制构建对策

(一)重视实习生激励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实习生刚踏出校门走向酒店,对一切都充满了期待,适当地给予激励,能够激发他们更大的参与热情。酒店管理者应该针对实习生的特点制定专门的激励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其工作成绩,确定合理的工作报酬,并根据其熟练程度逐步提高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要通过询问、谈话、座谈会等形式充分了解、关注实习生,并可以指派优秀员工作为“师傅”,指导和帮助实习生完成工作任务,实现自我价值。还可以选派优秀实习生参加培训项目,培养并提拔其为管理人员。管理者的用心激励会使实习生产生受重视的感觉,大大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激励应适时适度酒店管理者对实习生的激励要做到及时而适度,适时不适度,激励效果不会好;而适度不适时,激励便会失去应有的意义。为此,管理者首先应正确识别激励的时机。当实习生出色地完成某个任务或哪方面表现突出时,酒店管理者应及时给予回应,一个微笑、一个表扬,都能让实习生感受到付出的意义。其次,应掌握好激励的尺度,多用正激励,[2]不能简单以规章制度、罚款来代替日常教育和管理,对于实习生的过失,管理者应给予实习生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增强实习生的自信心,促使其努力工作。

(三)建立体现实习生劳动价值的薪酬制度酒店在制定薪酬制度时要使实习生薪酬与其岗位价值、业绩水平挂起钩来,建立合理的薪酬体制。酒店应该提高酒店实习生的平均报酬,减小实习生与正式员工在基本报酬上的差距。一方面可以按岗位特点提供不同的薪酬;另一方面,在满足基本物质条件之外,为其提供网络、通讯、娱乐、体育设施,间接提高实习生的福利水平。[3]还可以根据实习生的工作表现对实习生的薪酬进行灵活调整,对表现突出的实习生给予及时、额外的奖励,转变实习生工资一成不变的管理观念。

(四)注重精神激励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被尊重、自我实现等的精神需要,酒店可以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与管理者对话、搭建实习生建议箱等形式激励实习生献计献策,使他们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将自己视为酒店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此外,酒店要重视对实习生的培训工作。[4]实习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总是希望在实习中学到新知识,更注重整个实习过程的收获,所以除了入职培训外,酒店还应加强对实习生实习过程中的在职培训,力求规范、持续、系统。酒店应针对实习生的特点,施用人性化管理,在工作安排、劳动强度方面遵循科学规律,保障实习生权益。

(五)合理安排实习岗位,关注实习生的职业发展酒店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酒店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实习生,为实习生建立成长档案,准确了解实习生的基本情况;要综合实习生的兴趣、特长、性格、能力、外表等因素合理分配岗位,真正做到知人善任、人岗匹配;酒店还要考虑到实习生的轮岗需求,实行“长时间主岗工作、短时间辅岗工作、避免同时轮换”的方式,尽可能安排轮岗,多创造机会拓展实习生的视野。酒店更要引导实习生拟定职业发展规划,让其感受到职业发展空间,可以尝试让表现优异的实习生担任一些见习管理职务(如见习领班)。[5]在激励实习生的同时,酒店也可借机发现和培养一些有发展潜力的骨干,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四、结语

酒店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职业意识;养成教育

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心态不稳定等现象,这与高职教育忽视职业养成训练密切相关。

一、职业养成训练的内涵及作用

1.职业养成训练的内涵

“养成训练”不仅是指在课堂上接受教育,而且还指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的修养,即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动的行为。职业养成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并将良好的职业习惯融入其思想中,最终形成无意识的本能反应。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训练是指学校在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利用各种场合,长期坚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以便其今后在就业时一方面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定,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合格员工。

2.职业养成训练的作用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职业技能等诸多方面。其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的涵养;而职业习惯、职业技能可以说是一个人涵养的外在的表象形式。

养成训练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二有利于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养成训练体系的构建

职业养成训练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单靠一两门课或某几项实践环节可以造就的。它需要贯穿高职酒店管理学习的全过程,需要一个系统的职业养成训练体系进行培养。

通过“三段式交互成长型”的职业养成训练体系,即以酒店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学校“理论与实训教学”和基地“实践与熏陶”相结合,构建“学校一基地一学校”的人才培养路径。(见图1)

第一阶段是第1—3学期,主要以学校教师训导为主,家长和企业专业人士的训导为辅。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基础职业理论的学习,同时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在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基本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职业礼仪习惯、团队意识以及责任心和爱心。通过到企业的参观和专业讲座,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爱岗敬业的理念。第二阶段是第4—5学期,主要以基地实习指导教师训导为主,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训导为辅。学生通过到基地的实习锻炼,在全真的职业环境下,在实习指导教师的训导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

第三阶段是第6学期,主要以学校教师训导为主,家长和企业专业人士的训导为辅。学生完成基地的实习回校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职业素养训练的方法和形式

1.职业氛围的营造和职业形象的塑造

职业素养的训练需要一定的职业氛围和塑造职业形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校后在上课时必须着酒店行业制服,同时专业教师在授课时也要按照酒店行业的要求着制服,通过塑造职业形象感受职业氛围。

新生入学即接受职业礼仪的训练,并通过贯穿三年礼仪训导师的跟踪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营造微笑、友好、友善的学习环境,感受良好的职业氛围。通过职业礼仪的训练,培养学生化淡妆、盘发、站立、行走等符合酒店职业标准仪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酒店从业者的气质和修养。

2.建设仿真实训教学环境

建设酒店行业展览室,让学生较为直观地感受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配备电子资料,让学生点击资料系统就可查询当今最著名的酒店企业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在感受酒店工作氛围的同时,正确认识酒店行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通过紧密型合作基地的参与将专业实训室建设成仿真的实训基地,按照高星级酒店的要求建设标准客房、模拟中西餐厅、模拟前厅,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在较好的职业环境下开展职业规范、职业习惯的训练。

3.开展情境和任务驱动型的教学

专业教师在讲课时开展以情境教学为主的教学,使学生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素养。

通过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开展,打破了传统的个体和书面作业形式。积极开展团队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同时积极拓展课外或户外作业形式,培养学生沟通交际的能力。

4.引导和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模式

按照当今高星级酒店管理模式,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班级管理制度,实行酒店管理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独特管理模式。采取教室管理前厅化、宿舍管理客房化的“两化模式”营造职业氛围,提升学生生活品位。运用酒店的管理理念管理班级,开展班级活动和开展对外的交流与合作。

5.建设隐性课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外,还需要建立充分利用社团活动、主题活动和大型的节事活动等隐性课程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

组织优秀实习生实习报告会、毕业生返校座谈、行业专家的讲座以及组织学生参观高星级酒店等方式开展职业素养的培养。

6.学校、企业、家长三方参与训导

学校、企业、家长三方作为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训导者,必须重视各自在学生职业素养形成中的角色地位,进而形成“教育的合力”,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新生进校时一般都有家长陪同,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通过老生展现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参观酒店行业展览室了解酒店行业和酒店服务,消除对酒店管理职业的偏见。学校向家长介绍三年的专业培养方案,使家长了解学校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并能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从新生始业教育开始请行业专家参与,帮助引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利用高职院校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积极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校内课程的教学和实习指导,将职业氛围导人常规教学活动。

通过学生在基地的全真实践,感受企业文化,接受职业化的训练,使学生真正了解行业、了解岗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学校在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过程中起着设计和执行者的重要作用,应积极设计每一个环节的培养任务和要求,并最终考核学生。

四、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训练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酒店企业的调查发现,酒店管理人员将服务意识、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工作与领导能力、适应与学习能力等列为最重要的能力。

1.服务意识培养

服务意识应该是所有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一个人只有热爱一份工作、认同一份工作,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人并不断改进提高。因此,必须让学生对酒店服务工作有高度的认同感,让他们感受到酒店服务是一门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技能,而不是简单的“伺候人”的工作。

2.人际关系能力

酒店服务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因此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该能力培养主要通过旅游礼仪、沟通管理、旅游心理等课程的教学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学生丰富的社团活动来提高。学生懂得了基本的礼仪,懂得了敬人重人的规则,才能使人际沟通顺畅无碍。

3.团队工作与领导能力

由于高职类院校的学生一般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担任班委的较少,其团队工作与领导能力亟待加强。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入项目管理培训的相关内容,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在课堂讨论,实训课程中组成团队,进行简单的项目实施,这样才能有效加强学生的团队工作与领导能力。

4.适应与学习能力

酒店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1.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通过教师下酒店问卷调查及酒店反馈的信息来看,酒店对中高级服务人员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输送的学生评价良好,但突出存在的问题是人才流失严重。82.98%的酒店表示人才流失是目前酒店行业首要存在的问题,也是酒店经营者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本专业2010级两个班级共80名学生,2012年进入酒店进行后“1”年实习,2013年毕业,经过一年的实习,只有45%的毕业生签合同留酒店工作;11级两个班级共75名学生,2013年进入酒店进行后“1”年实习,目前都已毕业,只有一半学生签订合同,统计2012—2014年,这155名订单生留在酒店工作人数的百分比如下图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出,学生离职现象非常严重,这不仅造成酒店人才的大量流失,也大大增加了酒店人力资源成本,而“订单”也变成一纸“废单”,即便是留在酒店工作,挑岗换岗的现象也很频繁。同时,对酒店的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在酒店的职业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2.学生缺乏酒店职业人素养

酒店管理人员表示:一名优秀的员工,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文化知识和熟练的服务技能、诚实可信的品质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优良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自信心。调查表明,本专业91.9%的中职学生能胜任酒店工作,其中21.2%的学生非常胜任,企业非常满意,70.7%的学生比较胜任,通过一阶段的适应也能完成任务。8.1%的学生文化素质和技能均不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为此及时与学校沟通协调,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酒店一线服务人员工作强度较大,再加上没有节假日,员工普遍抱怨工作辛苦,有时候还会遇到个别无理取闹的客人以至于受到人格上的伤害。而且,有些酒店管理者本身缺乏专业素质,管理水平较低,无视企业文化建设又缺乏对员工的关爱和保护;况且酒店内部人员关系较为复杂,人际关系紧张,也容易引发员工之间的猜忌与不满。诸多内部问题,使得员工实在无法忍受而最终只能选择离开。受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社会上对从事酒店服务工作的人员不是特别看好,酒店从业人员也不免自卑觉得低人一等,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也遇到家长不支持子女继续到酒店工作的情况。不同规模档次的酒店之间及酒店与其他行业间存在报酬差距,这个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员工往往会把自己报酬的多少拿来作为看待自身价值的标准,所以一些员工在遇到更好的待遇吸引的时候就往往会选择离开。

三、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方案

1.优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深入市场调查,征求用人单位对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意见和人才要求,根据酒店实际需要科学合理设置新课程结构。特别是在目前的环境下,酒店管理人员明确表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旺季时需求更为紧张,但新时期酒店的竞争力在于服务质量,这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因此,要重视实训课程,加大与酒店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密切相关的课程建设力度,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应变能力,使学生拉出去就能用,实现与酒店零对接。

2.提升教师职业水平

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师资培养策略。所谓“请进来”,即学校聘请酒店行业知名人士、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行业领头人为专业兼职教师,根据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把专家请进课堂,请进实训室,与教师进行探讨和交流;“走出去”,即创造机会,鼓励教师下企业研修,学习行业前沿信息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目前,本专业与酒店合作开发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下企业研究班”课程,内容涵盖了酒店文化、礼仪训练、茶艺、咖啡等内容,每周6课时,使教师专业兴趣更高,动手能力更强,知识面更丰富。

3.以学生为主导,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正确定位人才培养层次,明确中高级酒店服务员培养的定位。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今后实际工作的过程与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学生在校除了完成文化课程的学习,还必须考取技能证书。但是一张技能证书还是不够全面体现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学生从课堂到酒店的衔接还不是很理想。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整合多种资源,创造酒店真实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放手做、乐于学”,促进专业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教师在此过程中则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4.引入酒店文化,培养职业道德

不同的酒店有不同的文化氛围,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酒店实习前,对酒店缺乏感性认识,对行业内部知之甚少。因此,在学生入学之初,学校就聘请酒店专业人士来校宣讲,让学生一开始就感悟酒店职业人的魅力,树立酒店职业人的意识,受到酒店积极正面的文化熏陶。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更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将兴趣、能力、态度、价值观结合起来,形成更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本专业2013级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开始重新认识酒店行业,在为期一个月的认知实践中表现优秀,大部分学生都融入酒店这个大家庭,享受到工作的乐趣,自然而然更热爱专业学习,今后也就更愿意继续从事酒店工作。

5.提高薪酬待遇,强化职业忠诚度

酒店的行业地位及环境是其职业忠诚度与行业稳定性的重要支撑。知名的连锁酒店集团,行业地位高、品牌好的酒店能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因而也能吸引住人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一心想施展抱负,希望在行业有所发展,但酒店若发展空间较小,他们就会寻找更好的机遇。此外,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对薪酬保障、奖惩激励的兑现比较看重,往往不同酒店的人员之间频繁交流各自的收入高低,各自衡量,这样比较的结果一般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员工的满足感很容易被同行左右,职业忠诚度容易降低。因此,在公平原则下,酒店管理人员应制定合理的薪酬结构和福利保障制度,并给予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尤其对优秀员工或有突出成就的员工给予特殊奖励,充分体现其价值,让其获得满足。

6.鼓励学生从事酒店行业,提高对酒店行业的认知度

酒店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 施工; 质量控制

1.前言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而用电量作为一个衡量经济指标的内容,也随经济的发展而高速增长,自然电力工程也走上经济前端,取得的成果不言而喻。电力工程的建设作为一个庞大而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的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加强对其的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几点加强管理及控制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2.加强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的重要性

由于电力工程项目所涉及到的范围十分广泛,而且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施工周期长,在施工前后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材料因素等,工程的质量、管理系统以及技术措施等,其中任何一个方面若出现问题,则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建设以及工程的质量。电力工程与其它工程不同之处在于其的体积较大,规模较大,不能如其它工程采用流水线的方式[1]。电力工程如果在建设过程之中,出现质量事故,是难以如一般产品通过“替代”或者“更换”来解决的,工程只许成功,否则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对电力工程质量的管理及控制成为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

3.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对于任何一项工程项目来说,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主要用于指导生产以及约束、处罚各种不良行为,明确施工人员安全施工职责的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手段。可是目前部分电力工程尽管制定有关的安全施工规章制度,可仍出现部分施工单位的安全员是由各工种班长兼任,更甚的是虚设出安全员这个职位。有的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不带安全帽等十分普遍。再加上部分监管单位在监管上不到位,导致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3.2安全教育培训的力度不够

目前,多数施工人员是来自农村,流动性强,施工单位一般很少肯花成本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再加上他们是弱势群体,自身安全意识较低,自然不会主动要求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部分工程项目,为节约施工成本,降低用人的要求,使用劳动技能不强的农民工,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及控制产生很大影响。此外,由于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3.3施工现场的监管不到位

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及控制重难点赢是放在施工的现场,所以,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可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出现。可由于施工现场的管理成效直接取决于项目经理、监理师以及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组长、安全员等的相互协作配合、协作。可当前多数工程在建设中,难以充分运用监理权利,在进行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时,难以为施工单位提供可靠的参考决策,施工现场工缺乏有力管理,难以及时发现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导致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4.加强管理及控制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4.1落实各项管理责任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电力工程而言,要确保其的施工质量,必须要落实工程项目的各项管理责任制度,应建立完善的而且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各项管理制度。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的责任制,明确施工单位的领导、工程项目的负责人以及工程技术员、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切实做到层层贯彻落实各项责任制度,而且还要强化监督以及检查[2]。要切实按照电力的规范以及技术的要求进行施工。若出现质量问题,则应该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责任追究,以使工程施工人员能够在施工过程中,自觉按规范要求施工,从而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4.2提高技术人员素质

人作为电力工程建设的主要实施者,人的素质,也就是人的文化、技术水平,人的作业能力、决策能力、控制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职业道德等,均会对电力工程实体的质量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因此施工人员的素质会对电力工程的质量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提高经营管理员的水平,提高技术人员以及劳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及控制水平的基础[3]。各大施工单位应该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工程的施工实践机会,通过采取请进来以及走出去的教育培训有机结合的方式,为施工单位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强的施工人员,从而确保施工的质量。

4.3施工各阶段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在完善施工规章制度以及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的基础上,要确保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应该在施工各阶段加强质量管理及控制。具体如下:

4.3.1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

决策阶段与设计阶段都是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阶段。在决策阶段应做好项目的需求分析,如用电需求、电容量以及开关、导线等得承载电压之类均要充分考虑。在立项的相关报告中应明确指出工程的地址、需求以及范围、工期的标准。说明书里应详细写明细节需求,施工应符合的相关标准及规范、建筑规划之类均要表达清楚。在设计阶段应细分概要设计以及详细设计这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均应按电力施工的管理规程来设计,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概要设计中应将施工的流程详细介绍完整,施工的流程图要画清楚,施工工艺的流程要写完整,各阶段施工所学设备、材料以及人力等均应充分考虑进去[4]。详细设计阶段应详细制定施工电力图,要细化到各个接线槽以及配电箱的走线,要规定好线长以及线径等,以确保工程的工期以及质量。

4.3.2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

项目在施工中,管理员应对施工的质量展开严格监管,按进决策及设计阶段要求施工,要确保施工和国家标准以及地区规范相符合,一旦发现有不达标之处,必须责令整改,且进度需调整调整项目进度,以保证施工质量。在竣工阶段必须有项目经理、关键的技术人员共同评审,对不达标工程不给于竣工[5]。

4.3.3运行阶段

在完成工程的施工之后,需展开试运行。在运行阶段必须严格进行测试记录,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以及修改。有关记录员要将把整个运行阶段的有关基础数据详细保存下来,方便以后查询以及对比。

5.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工程直接关乎到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其作为一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加强对其的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显得十分重要。有关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展开施工,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爱华,刘忠伟. 加强企业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措施浅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158-159

[2] 伍敬怡. 有关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6):245-246

[3] 曾志刚. 电力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3):189-190

酒店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校 实践能力 能力本位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技工学校培养的重中之重,不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技工学校就意味着办学的失败。因此,在技工学校专业课教学中,无论是专业理论教学还是专业技能教学都要遵循“能力本位”的原则,辨证地认识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关系,确定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思想。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突出基本知识,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育目的,减少不必要的、繁琐的公式推导、原理证明,加强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习后能讲会用直接上岗。

一、改变专业理论教学体系 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块 组成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一)改变专业理论教学体系 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技校教学中,专业理论知识是为专业技能服务的,理论知识要求“必需够用”,做到理论适度,突出实践,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必须坚持以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为原则,这已是广大教师共同的认识。根据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把握好尺度,需要做深入的、艰苦的探索。

我国现行职业教育课程多采用以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为主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虽然比较符合教学规律及师生习惯,可以使学生学到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比较突出。但这种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和向导,以实验为辅助手段,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忽视了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使技工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主要任务得不到应有的突出。例如,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工电子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的通用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它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好电子技术离不开电路的制作、测量和调试以及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常把电子器件的识别和测试、电子仪器的操作和使用等有关电子技术基础操作知识、渗透到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中,而对印刷板的制作、安装和焊接、电路的调试等操作技能便无力顾及了,这样做体现不出以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特点,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操作技能的培养,当然也会增加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混乱和无序。

为此,技工学校专业理论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通过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打破学科壁垒,通过整合,组成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二)开展理论、技能一体化模块教学 将理论知识直观化 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将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揉合在一起、理论和技能训练一体化的模块教学,是技工学校保证和突出技能训练的重要措施。为此,要坚持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保持技能训练长期不断线,同时做到专业技能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增加专业理论教学的直观性。在一体化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视觉呈现的言语解说代替以往的言语呈现的视觉阐明,使学生首先从视觉上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

二、改革专业技能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操作技能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是使学生获得生产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理论并为专业理论的学习提供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

专业技能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改革专业技能教学环节,加强理论知识指导下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提高技能课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理论指导下技能训练的原则;第二是手脑并用的原则;第三是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原则。一般来讲,电工电子专业技能课课堂教学分为五个环节:即讲解、示范、指导练习、反馈、小结。

(一)讲解环节

任何一项技能都是通过人们实践总结出来的系统的、有规律的操作过程,它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有一定的技巧和规律性。所以条理清楚,准确无误地进行讲解,是技能课课堂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讲解的语言要准确、简洁、同时可采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投影、电视、录像、电影、计算机等把理论知识、抽象的概念技能操作过程反映在画面上,使学生加深理解。

(二)示范环节

技能教学要进行示范。在教师讲解之后或同时,教师要做出示范动作,通过学生的视觉通道进行传授。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更应如此。教师的示范动作必须规范、准确,不得有任何的多余动作。

(三)指导练习环节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掌握了操作过程,形成动作概念之后,紧接着就要进行实践练习,使动作的视觉形象与动作表象相结合。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掌握规范的技能动作。但由于学生初学乍练,动作忙乱而不协调,出现多余的动作,难于发现问题。所以,教师必须给予指导。通过指导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标准规范的动作概念,并从依靠视觉控制动作转化为依靠动觉控制动作。

(四)反馈环节

没有反馈就没有进步,因为只有通过反馈,才能了解学生技能动作是否合乎要求。不通过反馈,技能动作就失去了受强化的机会,只有使合乎要求的动作受到强化,学生才能辨别哪个动作正确,哪个动作错误。学生在教师的严格监督下完成量化考核,使教师真正了解到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也是一个评价。

(五)小结环节

在反馈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小结语言也需简练有概括性,条理清楚,便于记忆。

实践证明,加强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环节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加大学生的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技工学校的根本培养目标,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根本途径。

结语

当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所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应是把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作为基本任务。社会对从业人员要求的是动态的实践能力结构而非静态的理论知识水平,检验教学质量的权威标准是社会实践。科学的教学机制无不把能力培养作为基本点,而在一切类型的教育中对能力要求最直接、最强烈的无疑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根本特点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现自身特点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叶秀丽.浅谈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职业.2011(08)

[2] 刘万友.电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内江科技.2007(07)

[3] 张晓翟.探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J].知识经济.2011(04)

[4] 祝红英.如何提高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效果[J].职业教育研究.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