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的考点

高中语文的考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的考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的考点

高中语文的考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效果 思考

现在,具有较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已成为谋职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而目前大家对大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普遍感到忧虑,纷纷要求在大学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这是一条教学长河;大学是下游,中小学是上游。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不但水质好,而且水流宽广。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造成大学生语文水平每况愈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板子只朝中小学语文老师身上打,这是很不公平的。这也不是说当老师没有责任,而是说真要解决问题,必须首先反思总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当然,这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但是我们不能坐等,有责任思考在职责范围内如何不断改进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我就如何改进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谈谈看法。

一、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集体教研

教师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应悟有己见,教有己识。这需要全方位地锻造自我。教师素质提高的关键在于不断学习、求新。教师个性特长得以发挥,自然形成教研组整体教研优势。奖优促后,适当的压力可以化作改进提高的动力,充分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力,扎实做好教研工作,形成团队合力。

1.加强有意识的自我阅读,不断学习求新。读书学习是语文老师自我提升的最有效手段。新课程的选修模块与选修教材涉及相关文学、文化、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几乎与语文构成联系的领域都有涵盖。只懂得语文教材,甚至只精通选修教材对新课程语文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需开阔阅读视野、学习领域。诸如相关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选修教材领域、相关史哲学科内容,甚至理科科技类等著作,都应当有所涉猎,尽可能在学科“业专”的基础上做到广博。

2.扎实推进实践教研,营造研究氛围。教学研究以实践研究为主,从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做到“有效教研,促进教学”。采取集体教研与个人教研相结合的方式,既利用集体智慧,又发挥个人特长。首先,开展组内常规教研课活动,每个学段内每个学年组开展一次集体教研课活动,由设计、讲课、说课、评课、教学反思等五个环节组成,年级组内选择内容,教研组研讨,最后教师撰写教研文章,组长进行总结。其次,切实做好学校承担的国家、省市级语文学科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参与专题研讨和教研论文评审、教学竞赛等活动,并做好研究的阶段总结和课题结题工作。

二、教学中潜移默化,提高思想教育的渗透强度

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一旦发现自己正处在被人进行严肃教育之中时,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宜以渗透、熏陶、渲染为手段,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完成德育任务。保持学生愉悦的心境,可以极大地增强德育效果。语文课堂教学有许多寻常环节,学生往往处于无意注意之中,如果教师能捕捉机会,巧妙地“借机”发挥,就可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新的层次。

三、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我们要让学生获得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得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信心,而且大大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四、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思想,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中追求效益,从指导中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中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地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项: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版).

高中语文的考点范文第2篇

一、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1. 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语文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语文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语文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问题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 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的过程

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教师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阅读、写作,通过阅读、写作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阅读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学生“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阅读,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3. 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二、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反思

1. 教师要潜下心来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学无止境,教师这个职业比任何其他职业都来得艰难,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但是,老师成天面对作业、试卷、琐碎等班务工作,读书这个必修之课成了很难实现的事情。

读书应该是教师的常态生活,语文教师更应如此。语文教师不读书,必定难致远处,课堂枯燥,解读低弱,语言乏味,了无生气,教学只能是压灭火花,扼杀灵性,捆绑灵魂,造就浅薄。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从来不爱文学、不看“闲书”、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解读的语文老师,能够让他的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读书。

2. 因材而设,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重点突出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它既是教师教的指南,又是学生学的指标,也是语文课堂评价的依据。语文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一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上课前就要“瞄准最后的结果”。这个目标要根据教师选取的教材内容而定,这就要求教师吃透大纲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学生,写好教案,做到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案。其次,目标越明确,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就越紧凑,教学效果就越明显,教学的目标要重点突出。一堂语文课不能面面俱到,目标确定了,讲什么,练什么,既要全面又要保证重点。所谓全面,是指在课堂40分钟内能够解决的最大范围;所谓重点,是指从面面俱到的任务中找出占主导地位的任务。优化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又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后,语文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知识、情感、学法、实践技能提出相应目标。

3. 精心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恰当的导入手段和精彩的导语往往能够在课堂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肯学、想学、会学”,使课堂真正达到高效。例如在教《宝玉挨打》时,我从时下最火的红楼梦中人的海选讲起,这是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讲必修三《祝福》时,导入由张学友演唱的《祝福》引入到年关的祝福。这样,便很快地把学生带入到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中,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4. 优质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高中语文的考点范文第3篇

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进程,国家制定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自治区于2010年8月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其中藏语文课程也有了很大的改革与突破。五省区藏语文编写小组编写了一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有五本必修与三本选修书。

这套教材的问世给藏语文传统教学很大的冲击,使藏语文课程有了不少的改革。

一 教学理念的改革

1.从传授—接受教学到问题—发现教学

传统的藏语文教学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易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感到抽象、枯燥,教师讲的多而学生活动少,出现注入式教学,缺乏教学民主,启发诱导而强迫命令,压抑学生的主动性,而经过教材的改编及教师教学理的改变,目前已采取问题—发现教学,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处于辅导地位,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主动性,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应试教育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的倾向。高中藏语文课程改革应对此问题,全面落实两位课程方案,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 耐心指导,鼓励进步

培养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是件长期细致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对于已经形成脏、乱、差弊病的班级和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指导,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不断鼓励其进步。不要将“严格”变为“严厉”,简单的“退回重做”,“错一罚十”的行为,或者动辄板起面孔训斥,出示脏乱作业加以羞辱。藏语文又比较难学这样极其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经常惩罚还会严重影响师生关系,造成学生厌弃学习。作业脏、乱、差,不符合格式要求,主要是态度问题。对不认真做的,要耐心教育动之以情;对不会做的,要耐心指导晓之以理。要注意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鼓励。对于信心不足的,可以有意创造条件,给予当众表扬。使其对学习感兴趣,对学习藏语文也就不会排斥了,例如,事先对其差错给予及时指导,帮助其改进,使其作业比较符合要求,然后在同学面前对比他的两次作业,实事求是地肯定他的进步,以提高他的信心。千万不要抛弃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只要有爱心,有耐心,帮助得法,他们是可以逐步提高作业水平的。

三 课程内容的改革

1.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与综合化

在藏语文课程中以五本必修书为主三本选修为辅,必修书内容涉及文学、历史、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内容由从前的繁杂到简明,理论脉络清晰,注重拓宽知识面,增加一些新知识,注重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选修书中 将文学、语法、口语等知识逐步拓宽,在必修的基础知识上进一步依照个体的差异丰富专业知识。

2.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结构化

高中语文的考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选修课 思考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期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语文课程设置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选修课程设计为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并指出:“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然而,这种理念上的初衷只是“看上去很美”。现实当中,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可谓问题丛生,笔者就结合选修课中的课文进行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选修课程多样有余而科学不足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置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然而纵观来看,这些选修课程在表面的“热闹”下却掩盖不了它的缺陷。首先,选修课程大多限于语文学科领域内的“自娱自乐”,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糅合,少有的一些交叉内容却也仅限于简单的移植。其次,选修课程对学生发展关照不够。从现实来看,大多学校语文选修课程只是关照到教育任务以及教育任务的升学教育目标,而择业就业教育的目标却极少体现。这与西方发达国家选修课程相比,是有很大出入的。再次,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校本特色凸显不够。一些学校选用了某一版本的必修课教材后,接着就选用该版本的选修模块教材,这样,校本、地方特色的语文选修模块开设空间就显得非常狭小了。

2.选修模块功利有余而功效不足

《课标》要求“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然而,当前大多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状况却正应验了这种担心。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二是将选修课上成高考专题辅导课。三是简单照搬大学选修课教学模式,教师单纯从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喜好出发决定教学内容,从而导致教学漫无计划,凌乱随意,效果甚微。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的优化思路

科学设计语文选修课程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涉及到诸多要素。要有机整合各种要素,就要求学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学生的语文基础、语文兴趣、语文能力,在语文必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凸现课程的选择性,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有效优化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结构入手。

1.宏观结构———探索“双轨并行+同步穿插”的选修实施模式

在高中选修课程教学中实施“双轨并行”。所谓“双轨并行”是指把选修课程分为两轨,且两轨平行进行。其中,限定选修模块(即每个学生必选的课程)为一轨,任意选修模块(学生可真正自主选择的课程)为一轨。限定选修模块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并在原有行政班基础上统一实施。而任意选修模块则由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课程,并打乱已有行政班格局真正实行“走班教学”。学校可以每周确定一个固定时间,全部安排任意选修课程。这种开设组织形式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自主选课的需求,也缓解了大规模走班上课所引发的教学秩序混乱和教学设备不配套的矛盾。

2.微观结构———施行“有机整合+遴选优化”的内容选择模式

高中语文的考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17-01

目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广大师生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为目标的实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功的改革项目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的影响。如果将这些成功的经验、优秀的成果切实地加以运用推广,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有很大作用的。然而,事实却不尽人意。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良好的属望难以实现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从观念上寻找突破口

教学思想上要树立全面观念,全新观念。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树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即教书又育人,二者和谱发展,同步进行。这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其意义却不一般。

2、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并重的观念。在语文教学上长期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抄的模式,教师只把现存的结论告诉给学生,而不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分析,这样无论教师讲得再透彻,效果也不会好。只有注重教学过程的双边互动,才有教学结果的双赢。

3、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并举的观念。语言与思维是语文这个多因素综合体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但人们普遍注重语言训练,而忽略对思维的训练。实际上,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思维,在语文教学上,我们要实现语文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就要在语言训练中发展思维,在思维析理中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在教法上讲究最优化

1、以学生的学为主,发挥教为学服务的功能。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要以研究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前提,在教育方法中,既要有教法的要求,也要有学法的要求,把教法建在学的基础上,教师主要起激励,引导作用。

2、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主要出发点,以发现学生的知识与智能的迁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目标。事实上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启发”的因素,但启发的作用能否发挥出来,其发挥效果如何,在于教师的运作。

3、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学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不停留在今天的考试成绩上,而应该注重在后天的发展。因此,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任务就是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获取知识和信息,使学生具有分析、学习、研究的能力。

4、从实际出发,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我们应从教师、学生、教材的实际出发,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受教育者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为受教育者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迅速提高创造条件。

5、加强课外阅读和作文指导。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中学语文,包含着极强的社会和实践性,它的课外阅读和作文的内容之广泛,形式之多样,是中学阶段的其他任何各科所不能相比的,教师对它的指导,首先要紧密结合讲读教材,推荐有关作品和文章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其次,配合作文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仿写范文,让学生从中摄取可供基事的东西;也可以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作文教学开展广泛的写作活动实践。

三、在机制上力求优胜劣法

1、引进竞争机制 。只有实行优胜劣汰,任人唯贤才能激励教师自我奋斗的意志,,才能取得整学的成效。教强教师的学习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研、探索一规律,了解语文界的各种信息和新的教学科研成果,把它们吸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转化为教学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