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构主义学习观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文章讨论了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方案。建构主叉学习理论关于知识、学习和教学的阐释给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范式,对改变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现状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和积极意义。
一、引言
电子商务课程是指电子商务概论及电子商务实务等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课程,它是电子商务专业和经济类、管理类及与商务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电子商务课程本身实际操作性很强课程发展十分迅速,涉及学科范围比较广所以以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易把握另外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也给电子商务类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各专业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普遍是教学内容侧重电子商务的原理性、理论性知识缺少有针对性的、实用性的教学应用模板方案,学生很难在课堂上深入了解电子商务.导致缺乏对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因此.要想使学生学有所得对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的改革十分重要。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活动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动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这一理论给学习和教学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对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极具启发意义。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源于皮亚杰(JPiaget)的认知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建构主义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学习者的知识不是被动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而获得的。这~理论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知识学生和教学给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参照。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r隋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因此,学习.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同化一顺应一同化一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一不平衡,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1lE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Et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
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的不可避免,学习者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是千差万别的。其实,在学生的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现象资源。建构主义虽然非常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但是他也不否认外部引导,亦即教师的影响作用。
4.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这显然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相吻合的。教师必须创设~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必须保证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保持平衡。教师必须提供学生元认知工具和心理测量工具.培养学生评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以及自己建构知识和理解的心理模式。教师应认识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I标。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建构主义要求学生面对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因而,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懈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机会教师应当注意使机会永远处于维果斯基提出的“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
学生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善于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它最好的效果是与协商过程结合起来。
三、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存在的困境
电子商务作为~门新兴的并且在不断快速发展的学科,进入高校作为一门教学课程的时间并不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子商务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是困扰电子商务教学的最大问题。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课程,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涉及到了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是一门学科综合、文理渗透、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课程。因此,这门课程对讲授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同时具备电子商务所涉及的各学科领域相应专业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很少见。目前我国高校中,进行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管理类、贸易、计算机应用专业类的教师。应该说这三类专业与电子商务的关系非常密切,由这些专业的教师讲授电子商务比较合适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来自于上述三个不同专业的教师.由于各自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实际教学侧重点也不一样.往往重点讲授自己所擅长的部分。
2教材建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电子商务是一个成长中的领域,电子商务教育与电子商务实践处于同步发展阶段,教育者与管理者面临与受教育者几乎同步学习的境况。教材内容经过漫长的编写、编辑、印刷、发行等过程.己经滞后于实践特别是书中某些网站的实例运用部分经常因过时而出现无法打开或己完全改版的现象,对教学的实践指导意义不大。 3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单一。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电子商务知识的多样性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必须不断创新。电子商务发展变化较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较多,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传统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由于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不但使学生难于掌握电子商务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实务操作技能.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及考核在任何形式的教育中都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又是必需的重要环节。该课程涉及到大量的概念,既抽象又不好理解学生普遍感到课程枯燥乏味。因此学习兴趣不浓.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过多,实践过少.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只是听到~些概念性的知识,虽然也使用过相应的模拟软件来熟悉电子商务的操作流程,但学生还不能完全独立进行操作,还没有把所学到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使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的.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的。根据这样一种知识的哲学观教育关注的焦点也从教师的教学转移到学习和学生知识的形成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意义,意义是学习者在新旧知识经验问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新世纪的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他们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具有反恩与批判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建构主义教学意味着教师和学生的作用的改变教师和学生都要努力成功适应自己的新角色。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电子商务课程教学首先要使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即通过电子商务教学学生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收益。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自主权。学生不仅应该确定所要学的问题而且必须对问题解决的过程拥有自主权,学生应该刺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激发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计划特别强调学习目标,但不幸的是,学生通常并不接受这些目标.而只是关心能否通过考试。因而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某种学生能够感觉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学习动机自然就会激发。
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要比较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彩实验教学或实验演示教学。因此学生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如WEB服务器、FTP服务器、CA服务器模拟银行系统等。这可以为学生试验和教师演示提供系统支付如在学习电子商务的操作流程时需要为学生建立一些典型的B2C和B2B案例站系统.让学生进行操作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学生在经过这些实际操作.实践参与后就能切实掌握基本技能,更深刻地了解理论知识.为以后实院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范式。许多建构主义者都很重视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I的作用.社会性建构主义者尤甚,主要有两种教学模式合作学->j和交互式教学。合作学习是前深受研究者重视的一种学习形式其共同之处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开展学习.帮助.以学习某些学科材料。合作小组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交互式教学就是打破传统教师教一学生学”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紧扣教学任务目标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双方交互式的教学合作学习方式.它是信息技术和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在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中.首先在常规的讲授式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是很重要的模块主要包括书本内容的讲解、提问、论证等方式通过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使得学生了解理论知识通过思考、分析和解答教师的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不局限于书本的内容而应该同时关注现实中最新的电子商务发展及应用实例.做到与时俱进例如,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这个章节书本的统计数据都是该教材编写的年份之前的数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给学生补充最新的数据,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状况。
其次要注重学生主动发展,倡导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变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于是在课堂中采用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同伴教学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电子商务安全“这个章节让学生分享自已的计算机中毒的经历、或者对网络犯罪进行讨论加深他们对于电子商务安全的体会等。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大学本科教育 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认为:知识不是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由学生自己来建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教学设计的中心,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很多大学开始进行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策略、变革教学方式,使之更适合当今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出的一些理念,对当今大学本科教育的改革是有普适的指导意义的。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与大学本科教育
建构主义强调的是知识的情境性与动态性。它认为知识是一种解释或者假说,而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表征。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具体情景来进行再创造。不同的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或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
大学是一个小文化圈,大学里言论自由,一所学校可能存在几家不同的思想或言论。大学的知识丰富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选修课程。大学的课堂有更多的活动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学观点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很好的体现了大学本科教育的这一特点。大学本科教育应该遵循建构主义的这一理念,尊重学生的自主观点,给学生更多自己动手探索并形成自己认识的空间,进一步促进大学校园文化的大繁荣,提高大学本科教育的质量。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观与大学本科教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强调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了丰富的且属于自己的经验,教师不应无视这些经验,而应当以这些经验作为知识的生长点,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这种学生观指导下,大学应开设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选修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设置创新活动小组让学生更有效的进行协作学习,并在活动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推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课程设置的丰富多样性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观与大学本科教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教师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种对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是不能由他人替代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具有三个特点:(1)知识建构的主动性。当面对新的信息时,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理解。(2)学习的互动性。学习任务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分享并使用学习资源完成的。(3)学习的情境性。知识并不是脱离活动情境而独立、抽象的存在,通过实际情景中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理解,因而,教学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大学本科教育应要求学生以自己特有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需要认识到: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主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搜集资料,由被动接受灌输知识的角色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大学本科教育的指导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现实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通过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自主探索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在课堂中启发学生积极探索
传统的教学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主体性。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师不仅是去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教师不是只把教学内容解释清楚就足够了,而是要多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师充当“助产婆”的角色,使学生养成参与意识,积极的去归纳、去探索。
(三)组织学习的协作性、互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协作学习策略是个体认知策略群体分工化的结果,大学本科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应多开展讨论与交流的活动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并对其进程进行引导使之向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评价。
(四)教师应明确教育工作者的立足点
教师应当转换角色地位,使学生承担更多管理自己的学习机会,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维持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在大学中完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并解决问题的心理建树。
五、结束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很多方面对大学本科教育有启示与指导作用。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学设计应围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并结合学习环境来进行,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探究性、创造性,切实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参考文献】
[1]余杜.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启示[J].外语教学,2012(6).
论文摘要:通过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方式与创新素质的关系,并构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型。
2006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为国家提供创新型人才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本文通过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方式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关系,并构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型,探索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可行之路。
一、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教学设计领域发生的一次重大转型,较突出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等人,其研究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1)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2)重视真实境脉;(3)注重“协作学习”;(4)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5)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注重知识的建构性、境脉性、复杂性和社会性,并强调为建构性、真实性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主要包括问题设计、相关案例、认知工具、协作工具、信息资源和境脉支持六个设计要素,并以“问题解决”作为主线贯穿设计的始终。通过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可以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概念转换和知识建构建立心智模型,从而进一步促进概念转化、解决问题和知识结构的更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课程、教学与评价的相互协调关系,并互为增效。解决问题围绕课程的内容进行,教学内容又与学习的课程相关,而评价则是针对教学者所教的内容展开,亦以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生成与心智模型的建构为基点,通过给学习者以建议、提示,促进学习者进行反思,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二、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创新素质、学习方式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
当前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是从创新素质的创新人格(非智力因素)和创新思维(智力因素)两方面进行的。创新人格是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是能使人长久保持创新欲望的个性品质;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对没有现成思路可以套用的结构不良问题进行的思维活动。另外,合理的知识结构也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源。根据认知灵活性理论,知识可分为良构领域知识和劣构领域知识。良构领域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劣构领域知识则是将良构领域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景中时产生的复杂的、不规则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认为,影响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之一的就是领域知识和结构性知识,它不仅关注知识的学习,更关注如何帮助学习者生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是参照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心理机制设计的。这就要求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鼓励大学生充分发挥互动性和自主性,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以良构领域知识为基础,通过多个概念原理以及大量的经验背景的共同作用,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交流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进行概念转换和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进而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基于不同的学习动机,学习者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表层式、深层式和成就式三种。表层式是学习者基于外在动机,采用机械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的被动学习;深层方式,是学习者基于内在动机,为满足兴趣和有意义学习方式进行的主动学习;成就式是学习者基于成就动机,利用各种学习技能,为取得好成绩而学习。成就式方式与浅层式或深层式方式相结合,可形成“表层——成就式学习方式”或“深层——成就式学习方式”。不同国家针对不同教育层次的学生所做的许多研究表明,学习结果与学习方式是相关的。表层方式对于记忆无关联的细节是奏效的,但通常只能获得低分,常常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担心、焦虑。深层方式则会使学生认为学习任务是有趣的,通常能获得高分,而且有助于学生获得结构合理的学习结果。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研究中,Biggs&Mooer、Dart和Tnag等国外学者经过实证研究,均得出结论:强调互动性与自主性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与深层学习方式正相关,而与表层学习方式负相关。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大学生进行表层方式的学习,其获得的知识材料是零散的、孤立的、肤浅的,会造成新旧知识结构的脱节。而如果能够鼓励大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则有助于他们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促进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并激发其创新思维。大学生创新素质、学习方式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关系如图2所示。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型
在综合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方式和大学生创新素质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建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综合设计模型。如图3所示。
1.设置多维目标
多维目标设置包括重塑教学活动的主体观、改革教学课程、构建合理知识结构、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等六维目标,具体如下:(1)教学活动应当以学为主,着眼于帮助大学生自主构建与创新;(2)课程改革应当以学生为本,注重开放的、创新的过程及教学互动;(3)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当强调知识的多样性、动态性与开放性,加强学科间渗透;(4)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使问题的境脉更接近于真实情形,帮助大学生发展创新思维;(5)教学管理应当建立能够鼓励大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创新的弹性管理制度;(6)教学评价应当构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的、动态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突出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特点。
2.教学情境设计
情境设计是通过激活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引导学生识别或生成需要解决的问题。情景设计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启发学习的自主性;(2)情景任务本身具有的挑战性,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3)情景设计本身具有复杂性,更容易培养学生解决的问题能力;(4)情景设计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在完成任务中把自己的知识表达出来。
3.建立协作式学习支持系统
协作式学习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成员是对同一个主题感兴趣的相关专家、教师、大学生或其他人员等,彼此分享知识、共同讨论;(2)鼓励跟进式的问题解决。教师需要时常鼓励大学生进行跟进式的问题解决,在已有观点的基础上质疑、拓展、寻找新的信息,并将问题发展成更详细的子问题;(3)鼓励大学生建构自己的观点。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是建立在彼此观点支撑的基础上的,鼓励大学生建构自己的观点,能够将问题解决推向深入,获得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学习和主动构建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建构主义这一理论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促进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某个心理学家或教育学家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众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于建构主义知识、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和总结的成果,他们主要包括杜威、维果茨基、加德纳,形成了众多建构主义理论流派,如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等。尽管不同的建构主义流派有各自的主张,但他们在学习理论上却有着共同的观点,即建构主义者都认为学习者是主动地建构他们的认知世界,提高认知功能,而不是通过单向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
知识观,是指对知识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观念的综合。它涉及到的一些基本问题有:什么是知识,知识有哪些形态,知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客观的,但他们更强调,知识主要是由个人主动地建构而获得的。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仅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而不是绝对的真理,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不同的个体会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相同的命题进行不同的建构,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主动建构来完成。建构主义知识观引起了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的一系列变革,这一理论使幼儿教育工作者重新考虑如何帮助幼儿主动建构知识,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质疑、探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境中,进行建构意义的学习。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定的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信息加工理论者把人脑当成计算机,把学习看成信息的登陆、存贮、提取的过程;而建构主义者则认为学习是一个交互用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交互作用,即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积极主动地建构,从而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由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是开放的环境,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促进的环境,是充满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的环境。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而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不是接受知识的木偶,教师也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教学不是简单的告诉,而是与学生交流、探究以及做出调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的经验基础,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从而获得新知识、新意义的建构。建构主意的教学策略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建构客观世界的意义。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学习要配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主体之外,而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认知结构。
儿童是通过同化或顺应获得新知识的。同化是通过经验或认知结构实现对感觉资料的吸收。儿童积极主动地同化必须以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结构为基础,因而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为幼儿呈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同化新知识。顺应是儿童借助与新知识或观念的接触,促进已有结构、图式发生改变的过程,或创立足以容纳新接触事物的图,或修正原有结构以容纳新事物的过程。调节是主体在新知识与已有认知水平发生冲突的情境中做出的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调节。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冲突有助于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利用好认知冲突,推动幼儿认知的发展,一方面要了解幼儿已有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的教学、游戏等活动要能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求知的兴趣;另一方面,认知冲突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要符合适度原则,远远高于幼儿原有认知水平的教学和游戏等活动,太难或非幼儿能力所能达到任务或游戏,会使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不利于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精神。因而,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幼儿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最适宜的认知冲突,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的认知水平。
(二)重视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交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幼儿思维处于感知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只有在与他人或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才能逐步建构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如幼儿只有在对物体的动作中,才能建构物体的轻重等概念。幼儿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真正建构出数理逻辑经验,如为了让幼儿掌握数的抽象意义,可通过让幼儿摆弄石子,时而将距离放大或缩小,时而改变计数方向和次序的过程中,幼儿最终发现总数始终不变,从而获得对事物量关系的认知并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在幼儿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为幼儿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
(三)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同化作用的实现是儿童主动作用的结果。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是以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的。正如皮亚杰所言,“一切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和需要为先决条件”,兴趣实际上不过是同化作用的动力。人们对事物的兴趣和需要诱发认知冲突,教师利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幼儿适度的认知冲突,将幼儿对事物表面的兴趣内化,将幼儿的外部需要转化为内部需要,发展幼儿主动地探索事物的积极性和认知事物的能力。
(四)重视幼儿之间的交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情境就是指为学习者创设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为学习者的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提供一定的情境。协作发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作,而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会话有助于引发学习者自我反思,从而促进原有认知结构的发展。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语言、情绪、社会性以及认知的发展。幼儿只有在与其他幼儿交流时,才会知道其他人的看法并非都与自己的一样,这样幼儿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辨别、思考,从而学会从他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从而有利于幼儿养成批判性、客观性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摆脱幼儿的自我中心状态。
(五)为幼儿创设一个开放的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建构主义;认知结构;体育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302-02
一、建构主义的理论及基本观点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科学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折:由研究普适化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育领域的基本观点。其观点对传统教学思想具有较大的冲击,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也称为结构主义,最早是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建构主义基本观点: (1)认识是在认知主体(学习者) 与客观环境(社会文化情景和自然环境) 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2)认识的发展是通过对认知结构的不断进行意义建构中获得的。(3)建构过程的发展是螺旋形上升的。
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大学生体育学习目标的影响
1.大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传统的体育学习内容虽然采取了自主选修制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习兴趣爱好,但在同一专项学习中,由于学生专项运动基础不同而产生了专项运动能力的较大差异,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却“吃不了”,直接影响了学习质量。因此,体育学习中应依据自身不同情况,设计出符合自身层次的具体学习目标。
2.大学生积极自主参与体育学习。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体育学习的效果体现在学习者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技能是不能传递的,他人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技能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因此,学习者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发挥学习者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自己对知识技能的主动建构。学习者要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在活动中、在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传统的学习中,一般先通过他人讲解动作概念和动作要领,然后让学习者去做练习,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现代学习理念,鼓励学习者去练,在练习中学。因为在学习者想、练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做出合理的、综合的动作。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之相应的知识经验。
3.大学生主动地进行信息交流。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学习过程不仅包括学习者与指导者之间的交流,还应包括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这样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
4.大学生形成对运动项目的全面理解。以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学习中应重视学习者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或只掌握技术动作。如能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动作要领;能指出错误动作及正确练习方法;对某项运动的发生、发展有全面了解等。
三、建构主义学习论对体育学习环境建立的影响
1.创设体育学习情境和真实背景。学习的知识、技能是和背景紧密联系的。虽然所有的学习都有一定的背景基础,但不是所有的背景都同样支持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在无背景的情境下获得的知识经常是呆滞的和不具备实践作用的。例如,学习武术套路,就容易形成孤立的、单纯的理解。学习者可以成功地解决近迁移的问题(如其他套路),但学习者不能熟练地应用或论证一个远迁移的或是新任务的问题。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不提供孤立的信息,而是提供设置或包含了相关信息的宏观背景。
2.重视已有的经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另一个潜在价值是个人的思想和经验为新的理解提供了独特的个人框架。背景知识和经验形成了组织和吸收新知识的概念指示牌。把新知识与已有概念整合起来被认为能导致更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获得的知识是在学生原有的体育知识结构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他人帮助与指导,经过学习者自己锻炼的实践体验而得到的。学习者所学的知识并不是他人强行灌输的结果,也不是学生对他人的技艺进行的机械模仿,而是利用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各要素,把学习对象中所包含的内容加以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并整合后形成新的自我知识体系。在兴趣驱动下进行的自我指导和提高,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实现体育意义的真正建构。
四、建构主义学习论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
1.体育思想的建构性。体育思想是对体育本质及其现象、概念、结构、方法的根本认识,它同样是思维活动的产物。学习者体育思想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首先,可以在学习中通过他人把知识形态的体育思想象传授知识那样传授给学习者,帮助他们构建起体育思想的大体框架,也许这种思想框架对学习者来讲可能是空洞的,但这确实又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让学习者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逐步地理解、检验、补充、完善它,渐渐内化成为认知形态的体育思想,建构起系统、独立、活化的体育思想体系。
2.体育观念的建构性。体育观念是指人们对体育的基本看法和概括性认识,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产物。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分析,知识并不是被动接受的,是靠学习主体主动建构的。那么,既然体育观念是人们对体育的基本看法和概括性认识,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体育观念并不是外界 和他人强加的,而是要以体育知识为载体,经过主体的主动建构而形成。以篮球“盖帽技术”的学习为例,我们要求要在“对方投篮出手的一瞬间做出动作”,为什么是“一瞬间”而不是0.1s、0.2s呢?这样的阐述对于初学者来说极其抽象,但随着知识的掌握、经验的积累,这种模糊性极强的语言表述也将得以建构和发展,从而使学习者从本质上认识和理解其合理性、必要性。
3.体育能力的建构性。一般认为,体育能力指具备体育特点、符合体育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学习者通过思考、比较、联想、分析、概括、总结、综合,把获得 的体育信息通过同化和顺应,融入原体育认知结构,主动构建并形成新的体育认知结构的能力。从建构主义观点分析,体育能力是学习主体思维活动的产物,是在思维活动的基础上,经过主体主动构建才得以形成的。因此,体育学习中,学习者要主动营造一种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大胆猜想、合理推断、相互理解、主动交流与探索的和谐氛围,积极建立一种有利于自身体育综合能力充分发展的宽松的环境。经过学习者积极而有意义的思考和探索,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得出最终结论,这不但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主动能动性,而且在这种情境下获得的知识才更牢固。长此以往,学习者就会产生主动构建的意识,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
五、适用建构主义指导学生体育学习时的注意点
1.体育学习阶段性的把握。初级学习阶段一般是学习具有稳定结构的基本概念、技术、规则等知识,属于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此阶段的学习,学生无须主动构建,可直接从教师那里获得。而高级学习涉及的是那些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它以相互联系的知识为基础,且相互间的关系复杂,这个阶段的学习采用建构主义更合适。比如说球类运动学习过程中,一些基本的运球、传球技术和规则等知识,采用传递的方式更有效、快捷。而在教学比赛中的战术运用相对比较复杂,没有绝对固定的知识,此阶段采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教学所处的阶段,恰当地适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学生的体育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师生交互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学系统通过师生交互主体作用获得的整合力,一方面引领学生通过自由、自觉的主动积极活动,在自己的认识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的“过程性学习目标”,并在新目标的调控下不断去认识和建构体育的知识和技能;一方面引导教师在自我建构对教学对象(学生)的重新认识和评价的同时,主动对教学系统其他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作出适时的调整与完善,推动教学系统层次间的跃迁和整体上的演进。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主体性由于交互作用不断积累与增长,促使教学系统的发展形成渐趋稳定的良性循环态势。
3.体育教师积极设计学生的学习环境。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理论特别注重学习环境的创设,即尽量创造能够表征知识的结构、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社会化的、真实的情境。因此,为提高体育学习实效性,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体育教学中要积极提倡情景教学模式;若把握不当,可能容易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情感互动及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以至偏离甚至达不到教学目的。
六、结语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大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时必须具备以下能力:(1)应当具有学习的主动性、首创精神和更大的创造性。(2)应当自觉学会“协作”与“会话”,不断加强信息交流和思想沟通。(3)应当主动掌握收索、查询资料的技能,从多种渠道来探索与汲取知识,尽量使学习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柯和平.学生学习的意义建构过程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0,(3).
[3]李克东.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1999,(1).
[4]毛新勇.建构主义影响下的认知技术的开发与评价[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9,(1).
[5]赵加令.建构主义与体育教学关系探析[J].北方论丛,2002,(5).
[6]孙天明.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体育课堂教学[J].煤炭高等教育学报,2002,(5).